读后感

《荷塘月色》读后感

时间:2023-03-18 17:22: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荷塘月色》读后感(精选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塘月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荷塘月色》读后感(精选15篇)

《荷塘月色》读后感1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头,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是朱自清先生对北京清华园荷叶的印象。在他的文中,我仿佛走到了那片荷塘前,看见了那晚的一塘荷花,和那淡淡的'月色。

  这篇散文写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期间,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看任何事都应当是索然无味的吧,但朱自清先生却从荷塘中读出了别种的滋味。那时的荷塘与平时并无异,但不一样的人能赏出不一样的感觉。在他眼中“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他是愤懑的,不满的,但又有着一些无可奈何,对于当时的他来说,除了借这一塘的荷花抒发心中的苦闷,又有其他什么方法吗“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也许,那时的他,正是这样的孤寂与彷徨吧。

  相比之下,我对荷花的印象就活泼多了。一到夏天,最爱的便是到大明湖看荷花,湖畔的风都夹杂着一股淡淡的荷香,又卷起湖中许多水滴,被风一阵阵的打在脸上,有种说不出的惬意。湖中的荷叶则是构成了一个绿色的屏障,阻隔人们的视野,似是故意将莲藕隐藏在底下,不想让人找到,只能看见湖面上弥漫着已成绿色,令人心旷神怡。

  我爱大明湖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读后感2

  《荷塘月色》使我感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我觉得生活在这么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中,更应该要去努力学习、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写的是朱自清先生夜晚出来散步,走到了荷塘边,欣赏荷花、叶子和月色。之后,又想到了写荷诗。朱自清先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描写了一个宁静,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清冷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夜深人静时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他觉得自己是个完全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要做的'事,现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走着走着,我仿佛看见了荷塘,“那田田的叶子,零星地点缀些白花……”风中的花香,肯定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之上,简直就是月光与荷花美丽的画,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而我便在作者笔下尽情的赏花观月,深深陶醉……

  这篇文章写得很美,尤其是对荷花、叶子以及月色的描写,以人心旷神怡,久久不能忘掉。每次,我读完以后,觉得好像学到了什么人也不知道的知识。每读一遍,都是那么爱不释手,仿佛手里捧着金子似的。

  这篇文章使我意犹未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荷塘的月色实在太美丽了。

《荷塘月色》读后感3

  清清月光下,随着朱老的脚步走入清华园。

  那片荷塘,美丽、幽静。

  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出家门,趁月色还好,花还未央。趁幽静的小路还无人打扰,一路迷茫走着,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月色下的荷塘,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荷叶是亭亭玉立如舞女的裙摆,趁微风荷叶随风起舞,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映入眼帘。点缀其间的雪白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形态各异的'荷花在荷塘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让人迷之向往。

  最美的常是那缕微风,一缕“微风”让这荷塘生动了许多:“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霎时,荷香弥漫,似有若无,花叶共舞,我也在微风中心灵沉醉在这荷之中了。

  这似乎还不够极致!塘上的月色已静静地等了许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色迷蒙柔和,淡淡的云雾环绕其间,淡淡的喜悦又被月色所勾勒。

  渐渐的又走回了那条小路,恍然再次走回现实。夜,繁星点缀,月光洒落人寰,寂静中那强烈的渴望自由之感顺着微风抨击着朱老的心。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在追求着那所谓的自由,现在便奋力拼搏!

《荷塘月色》读后感4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也是著名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文章总是能给人一种宁静、自由的感觉。他写的散文《荷塘月色》令人心醉。在他笔下的荷塘月色,好似一幅别具情韵的风景画。

  走进《荷塘月色》,我在他的笔下尽情地赏花。瞧,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他笔下的荷叶如舞女的'裙,白花恰似那明珠、星星、美人,一切是那样的美丽动人;用“羞涩、袅娜”来说荷花的形态,巧妙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切又是那样的生动异常。让那时那刻的景色宛若就在眼前,直透读者心境。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清香本该从嗅觉的角度来写,但此处用渺茫的歌声来加以形容,把香味的清淡,飘渺,若有若无准确地表达了出来。让读者从视觉、听觉、嗅觉上体会那荷塘的美,令人迷恋,令人陶醉。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淡淡的月光里,喜悦中透着丝丝的忧愁。但无论是荷的清香、清雅,还是月光清静、清幽,那月下荷塘所蕴涵的那种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的境界都让人为之沉醉。

  合上书,仿佛繁华落尽,观赏者却意犹未尽。愿我们的心境如荷一般清纯,出淤泥而不染;似月光一样清澈,皎洁如霜……始终保持着一份高雅情愫。(陈永梅)

《荷塘月色》读后感5

  我不由的产生疑问,朱子清先生为什么要写下这篇《荷塘月色》?作者从去荷塘的途中走过曲径、树、看到月色。不免产生淡淡的哀愁。在凝望荷塘边景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月光 ,不免产生淡淡的喜悦 。

  我们眼见的荷花:“袅娜”“羞涩”“点缀”微风迎面还“送来缕缕清香”“仿佛……渺茫的歌声……”;

  我们眼见的荷叶:“与花……颤动”“肩并肩密密的挨着”“凝碧的波痕”;

  我们眼见的荷塘:“薄薄的青雾”“浮”。

  我们眼见的树林:“弯弯的杨柳”“稀疏的倩影”“漏着几段空歇”“树缝漏着一两点灯光” “月光是隔……荷塘上”。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于是朱子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就成了谦谦君子,成了抒情散文中的`异苑奇葩,成了

  散文史上的牡丹风华。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话:[益鸟]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周敦颐《爱莲说》里说得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我在这两位大作家在他们的笔下,细细品位,宛如一幅幅淡淡的丹青,幽幽挂在我们的眼中。令我们挂念、令我们思、令我们陶醉……

《荷塘月色》读后感6

  这是一篇借景抒怀的散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从这开头就可以读出作者心绪不定,为外面的事情所烦恼,可能就会想方设法去发泄。“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心情吧。”那就去赏月光下的荷塘。在那你就会发现一切。

  在第三段里“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从这里可以读出作者渴望一片宁静的吵杂而复杂的世界,渴望一片言行自由自在的天地。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段写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干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文中用了比喻和拟人的词突出了视角上的曲线美,把叶子比作舞女的裙,让人联想到少女的翩翩起舞。“微风过处,吹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有着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一开始读时觉得感官上有些矛盾,不合常理,缕缕清香本是嗅觉闻出来的,然而后面却说仿佛高楼上有着渺茫的歌声,歌声是听出来的,怎么会有呢,这也许就是文学艺术写作的艺术手法吧,把不同种类的感官功能沟通融合在一起,微风过处,远处时隐时现的歌声也和在荷花的香味了,一起让人神魂缥缈,有着仙境般的感觉!“叶子底下是哗哗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充分发挥了朱自清的想象力,因见叶子极美的风致,虽然叶遮住了荷塘,但仍能感受到底下的那动听的流水声,因有流水的滋养,荷塘才会开得旺盛。这段文章中有静态有动态,动静皆宜,把整个荷塘的景由静态写成动态,给人留下极美至神韵的景象!让你回味无穷!!

  整篇文章能读出作者渴望美,并通过文字构建了心中的美!

《荷塘月色》读后感7

  我走近书桌,拿起《荷塘月色》这本书,慢慢读了起来,静静走入了文中的世界。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黑暗的现实既想“超然”却又努力“挣扎”的心迹。

  文章一开头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想借游荷塘排解苦闷,于是从一开头,他就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读着读着,我似乎也走到了荷塘边,同作者一起欣赏美丽而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从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不宁静和彷徨,我的'心情也随着波动起来。

  朱自清在诉说自己内心的不宁心静后,描写了一番宁静与现实不同的景象——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描绘,象征性的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为排遣心中的苦闷,夜深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他觉得自己是个自由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不睬,这种诗一般的境界多么的令人神往。他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我受用这无边的荷月色好了。”

  走着走着,我看见了荷塘,田田的荷叶,零星的荷花,风中满是花香,真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简直就是用月光与荷花描绘的美丽图画,作家把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描写的那么神圣宁静,我在他笔下尽情地赏花观月,我陶醉了。

  渐渐地,合上了书,闭上了眼,回想着朱自清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我闭上了眼,荷塘田田,盈盈月色,我们在梦中相见吧!

《荷塘月色》读后感8

  缓缓合上书,我的眼前仿佛浮现的还是那幽静美丽的荷塘,朱自清为了排解自己的苦闷,在一个祥和的夜晚,漫步在这清静的天地……

  起初作者的心情是颇不宁静的,他便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了。自己踏着一条幽僻的'路,抛开尘世间的烦恼,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那有袅娜的荷花,亭亭的荷叶,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青雾,丛生的灌木,斑驳的黑影。这美丽的风景,给作者带来片刻的平静,但他又想起来自己的处境是无福消受了,丝丝愁绪又涌上心头……

  为何不平静下来,放下苦闷,好好欣赏这美景呢?

  作者也是对美好生活怀有憧憬的,可是在文中我能的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厌恶、憎恨。当时,军阀割据、外国入侵,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他心里是惴惴不安的。但他在这美丽的夜色中平静下来,感受到了片刻的祥和与美好。

  为何不试着改变一下心境呢?

  我们正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但也会因为一些琐事而烦闷。当我们处于忧伤,愤怒之中时,这个世界会是一片灰蒙蒙的,对再美的景色也无动于衷了。何平静下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身边人的关爱。我们的世界也会在这一刻豁然开朗——“原来,生活如此美好。”

  抛开烦恼,放平心态。也许,你也会像朱自清那样,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幽静的荷塘……

《荷塘月色》读后感9

  读《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很多种说法,我个人的理解是:《荷塘月色》一文表达了作者闲适的心情,描写了月下荷塘的自然之美。本文然我感触很深的,莫过于作者对于景物极其细致的描写。对于月下荷塘的描写我印象颇深,尤其是那柔美的`月色。

  没有电,光源惜缺,白天靠太阳,晚上自然靠月亮。明月当空,月有着它的素净之美。看天涯明月,寄相思之绪。明月市场成为爱情的见证,著名的神话“嫦娥奔月”反映出了古人对月亮的迷恋、幻想,亦印证了无论是实际还是精神层面,月亮在古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所发出的感慨使人惊叹。由人思月,人生短促,自然无尽。月在人亡是常有的事。多年后,更迭了朝代,明月换拨人看,《荷塘月色》中作者亦与月产生了共鸣,不同的地点,相隔甚远的时间,作者来到荷塘,月光柔和的照射过来,一种美,一种迷幻,亦或一场梦……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我比较喜欢纳兰容若《蝶恋花》中的这几句,凄美却又不失几分灵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笔下的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月并不完整,但它却有着它完美的缺憾。这也许是众多文人将自己内心的空缺寄托与明月的原因吧。

《荷塘月色》读后感10

  假期里,我们要完成六本书的阅读,我将最能让我感动的三本书写出来。这是第一篇。

  《歌声》:我们都知道,歌声只能听到,而作者利用触觉、视觉、嗅觉形象的、诗意的将作者所听到的“中西丝竹合唱”的三曲清歌形象的描绘了出来,让我们通过这三种感觉知道这声音是非常美妙、非常动听的。

  《匆匆》:是的,我们要抓住任何机会,来填满即将流去的.无聊的时候,让这些正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成为一种可能,一种超越自我的可能。作者运用其丰富的想象能力,形象的描绘了燕子,杨柳,桃花等自然万物的荣枯,表达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描绘到了极限,动人心扉,耐人寻味。

  《荷塘月色》: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只是纯纯的描写月色下的荷塘,但看了导读后,我知道,作者是借助这篇文章抒发了其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走出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感情。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描写月色巧妙结合起来,突出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光朦胧、优雅之美,还运用了“通感”这种修辞手法,让读者记性深远的想象。

  《春》:这算是我看过的最美的一篇散文了。这是一幅从内心深处绘制出的一副艺术画。春季,男女老少都在这个季节里表现出生命的自由、活力。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天真热情,欣喜欢快,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国家民族的作者,和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荷塘月色》读后感11

  在朱自清的众多散文中,最令我陶醉而沉迷的,便是这《荷塘月色》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月下的`荷塘静如隔世,风轻花香,吸引着诗人的光顾,同样也吸引着我的目光。细细观来,宽阔的荷塘中亭亭玉立着些沉睡的荷花、荷叶,我仿佛看到,月光柔和地铺在花上、叶上,哪怕是最中央的花蕊,月光也慷慨地洒下她的怜爱,整个荷塘好似笼罩着轻纱,在梦中沉睡。空气中,淡淡的花香,夹杂着薄薄的雾气,真是个人间仙境啊。我忍不住就要跳进书中,与那荷花共舞,与那荷叶共乐。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也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上。"花儿受叶儿滋养,叶儿被流水洗涤,一切的生命源于这水,这脉脉的水,这清澈的水,这细密密的水,而水却被荷叶朦朦胧胧地盖住了,使叶子更清更晶了。在这淡月微云之下,我的思绪也忽然想到了"明月清风照绿叶,轻云薄雾映彩荷。"这句话,用它来形容这荷塘意境,再合适不过了。

  伴着这清香的荷塘,我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美的向往,对宁静平淡生活的憧憬和对家乡那种江南水乡的无限回忆与怀恋。

《荷塘月色》读后感12

  最近,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背影﹒匆匆》。在众多清新美丽的散文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荷塘月色》。

  荷花,清雅脱俗,独步人间,曾获得无数文人仰慕和歌颂。“含笑伫立,娇羞欲语”是把荷花写成美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写荷花在阳光下的艳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写荷花的品性。而《荷塘月色》,却写出了的.月光下洁净祥和的荷塘美景。

  读着这篇这篇文章,我似乎与作者并肩散步。在柔美的月光下,阴森的小路并未使我害怕。我一边聆听着作者的娓娓诉说,一边欣赏着美丽而令人动情的荷塘月色。一阵微风吹过,淡淡的荷花香也令我为之一振,放眼望去池塘中那一大片盛开的荷花,格外妩媚动人。田田的荷叶,零星的荷花,风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我尽情地赏花观月,深深地陶醉在静谧优美的意境之中。

  我读文章,一遍遍地体验着作者通过写景抒发出来的那种情感,那淡淡的喜悦中渗透出来的丝丝忧伤。这忧伤大概是作者开头说的“心里颇不宁静”造成的。心情不平静的作者,却为月色中的荷塘营造出一种恬静安详的氛围。多读这样的文章,常常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真能让人静下心来呢。

《荷塘月色》读后感13

  今年暑假,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里面的篇篇散文就好似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而在这美丽的夜空中,尤以《荷塘月色》这颗最为璀璨夺目。文章开头,就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点出了全文的基调。联想到作者所处的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我的心境也随之而波动起来。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读着读着,我仿佛身临其境,随着朱自清来到了那荷塘边一般,让我沉醉于其中。随着月亮的渐渐升高,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顿时感到了丝丝凉意,深刻感受到作者在孤寂的'氛围下内心的彷徨与不宁静。朱自清在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后,描写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荷塘月色。他着力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将荷叶比作亭亭舞女的裙子,从而突出了荷叶动态的美。伴随着徐徐微风,送来了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更是以歌声比作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这一通感的手法将荷香在文章体现的淋漓尽致。

  读着读着,我被作者描写的诗情画意般的荷塘景色彻底征服了,记得也是同样一个夜晚,我和爸爸妈妈漫步在暨阳湖的荷花池边,月光洒在荷塘里照亮了满池的荷花,月光映衬着荷花,荷花点缀着月光。这月光、荷花和我们组成了完全不同于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这是一种和谐的美。

  同样美丽的荷塘月色,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对作者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

《荷塘月色》读后感14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是朱自清先生对北京清华园荷叶的印象。在他的文中,我仿佛走到了那片荷塘前,看见了那晚的一塘荷花,和那淡淡的月色。

  这篇散文写于那段黑暗的日子里,看任何事都应该是索然无味的吧,但朱自清先生却从荷塘中读出了别种的滋味。那时的荷塘与平时并无异,但不同的人能赏出不同的感觉。在他眼中“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他是愤懑的,不满的,但又有着一些无可奈何,对于当时的他来说,除了借这一塘的荷花抒发心中的苦闷,又有其他什么方法吗?“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也许,那时的他,正是这样的孤寂与彷徨吧。

  相比之下,我对荷花的印象就活泼多了。一到夏天,最爱的便是到大明湖看荷花,湖畔的`风都夹杂着一股淡淡的荷香,又卷起湖中许多水滴,被风一阵阵的打在脸上,有种说不出的惬意。湖中的荷叶则是形成了一个绿色的屏障,阻隔人们的视野,似是故意将莲藕隐藏在底下,不想让人找到,只能看见湖面上弥漫着已成绿色,令人心旷神怡。

  我爱大明湖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读后感15

  当时正在上课,忍不住的就掉泪了,现在想想都觉得难受,妈妈那时候太委屈了!。此时此刻,你的心轻松了,那么一切的烦恼都会消失。会是她吗;若心有定,说你好,说你坏,都一样。真的、那些感觉、还会存在么。

  生活,还是需要一些情致的。在月圆之夜里,作者独自漫步在清华园,所见的景色,都是那么清雅别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倾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恬静的语言如梦如幻,一动一静,隐含着一种清丽的文学之美。难怪作者倾心于此,就是因为荷塘的沁人心脾吧。

  这样安静的夏夜里,听着蛙声蝉鸣此起彼伏,静赏一番荷花——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清华大学的僻静角落,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衬托,应情应景,且又是一番享受。

  荷塘月色的美丽,可以使人忘记忧愁。文中,我看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战争、硝烟、人民没有自由。在这样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作者朱自清用文字的形式抒发自己对旧社会的反对和不满,却又在荷塘的美丽里忘记忧愁的心事,环境,真的可以静心呢。

  与作者一起赏花观月之时,我深深地陶醉了。合上书,此时此刻,对身边琐事的困窘、尴尬和懵懂全然消失,只有几近享受的感觉游离在心。仿佛繁华落败,观赏者却意犹未尽。

  睡了,却正与荷塘相见。

【《荷塘月色》读后感】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最新读后感《荷塘月色》读后感02-14

荷塘月色教案03-05

荷塘月色作文04-02

荷塘月色的读后感03-28

《荷塘月色》读后感02-22

《荷塘月色》读后感04-02

荷塘月色读后感11-28

《荷塘月色》的读后感03-08

荷塘月色教学方案02-27

荷塘月色优秀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