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屈原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屈原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屈原有感1
空气开始凝固,风欲呼无能。
你最终还是来到了汨罗江岸,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你最终选择了与日月争光。
用尽力气,抹不去你悲伤的回忆。你,屈平——,楚怀王左徒,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想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能干,你是多么的擅长言辞,你又是多么的明于治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语嫉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灵魂。你赋<<离骚>>,还记得那雄言豪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众女疾余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是的,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一败涂地。
风,还是很寂寞,在云中翻过的是月的`清波。
你正道直行,你竭忠尽智,但你终日被谤,你心里怎能无怨无恨呢?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
你最终选择了与汨罗江存亡。这一天你出现在了汨罗江口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连渔夫都看出你心中的不悦。当他诧异地问你为何出现在此时,你终于道出了心中的那些不快: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你宁愿赴常流而葬乎江中鱼腹,也不愿一皓皓之白,而蒙世与天下。
这就是你,大地坚挺的自豪的脊梁。
你,在这一年的这一天,纵身一跃,一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了对楚王的憎,以高尚的情操表达了对楚国的爱。
你的选择是明智的,既然匆匆地来,为何不能匆匆地走?你实现了你心中的那个伟大的梦想,即使你成为鱼的佳肴,你也要与楚国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沉沦的光明中,妁妁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一颗不屈的心。
读屈原有感2
空气凝固,风欲起而未能。屈原,你最终还是来到了边。你脸色憔悴,形容枯槁。面对不公的流放、坎坷的人生,你最终选择了纵身投进的这条大江。 用尽了力气,拂不去悲伤的回忆。你——屈原,楚怀王的左徒,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相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能干,你是多么的擅长言辞,又是多么的明于治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主张抗秦,却遭受到楚国佞臣们的迫害。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技蔽君子之才。
于是,你渐渐被君王疏远了,被流放了,直至看到你心爱的祖国灭亡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精灵,你赋《离骚》。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遭到受尽的后果! 你竭忠尽智,但终日被谤,你的.心里又怎能无怨无恨呢?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你最终选择了汨罗江为长眠之地。这一天,你出现在汨罗江边。憔悴枯槁的身心,就连渔夫都能看得出你那沉重的心。 你宁愿赴江流而葬身鱼腹,也不愿蒙受尘世之污浊。 这就是你,华夏大地上坚挺而自豪的脊梁。你,就在这一年的这一天,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了对楚王的憎;以高尚的情操,表达了对楚国的爱。即使成为鱼腹中的佳肴,你也要与楚国永在一起,永不分离! 这时,在那一段沉沦历史的长夜中,熠熠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的一颗不屈的心! 啊,屈原!
读屈原有感3
薄暮冥冥,我在灯下一遍又一遍读你的《涉江》,心灵的底片便慢慢涸染上了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了一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汨罗江畔那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
这是让人百读不厌的诗章。每次读它,总被如潮的感动淹没着。你如一颗流星,凄美地闪烁若,横空飞过我心灵的天空。曾在一个寂妻的深夜,入定般地想象一个孤寂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孤独地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有孤独的猿鸣,但你将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的抱负从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流落笔尖,化为一篇瑰丽的文字……
此刻,你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衣的今夜!依旧是那秋冬的凤,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执著守望,期待着返回祖国,再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我在想,有谁会去撷取你散落在汨罗江畔的叹息?又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注定要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步向平淡,那么,这一路你走得安详吗?你那么伟大的思想及高远的理想都随滔滔不绝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只能在那浩瀚的星空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丽的篇章中读慷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存于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
阅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而充满苦难的经历,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假诗章来抒写白己苍凉的一生!诗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正寄寓了你撼天动地的忠贞吗?每口在嘈杂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汨罗江畔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间,让我不自觉地以此来观照我自己。在这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书籍充斥的社会,是你在时时提醒我,勇敢地求索至真至美的另一种人生。
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中的最大幸运。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们。或许,你正徜徉千汨罗江畔,目光穿越千年尘世风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
读屈原有感4
屈原是世界四大名人之一,我们作为屈原的后代,应该对他有所了解。今年寒假,我认真地读了由秭归文联编写的《屈原》这本书。读后,屈原那高大的形象在我心中更是高大、神圣了。
屈原喜爱读书。他小时候几乎读完了乐坪里所有能找到的书。就连民间流传的山歌他也从不放过。看看屈原小时候又看看自己,我真觉得惭愧呀!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从没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就连平常看书,也还要爸爸妈妈催促,有时甚至还觉得爸妈催我读书就像要了我的命一样。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不爱看书的坏毛病,努力学习屈原刻苦读书的精神。
更令我敬佩的.是屈原行廉志洁的品德。屈原晚年时期,被政治所迫不得不投江自尽以了报国之志。怀石投江之前,屈原与一位老渔夫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宁肯跳进江中葬身鱼腹也不愿和那些人妖颠倒的无耻小人同流合污!”这一句话足以教育我们要为人身正,不与“小人”同流污。在这一点上,我做得还是不错的。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班上,凡遇见不正之风或是违纪现象,我都能制止。为此,我还多次被学校大队部表彰为“优秀学生干部”,去年六。一我还被团县委表彰呢!不过,我决不会骄傲,以后我要更大胆地工作,当好老师的小助手。
我最敬佩的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只可惜屈原他生在了奸人当道的时代,报国无门,只得投江自杀。而我们却生活在幸福、安康的和平年代,现在祖国正需要屈原这样的爱国人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让屈原早日瞑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用屈原这句话作为我的座有铭,努力学习,大胆工作,力当第二个“屈原”。
读屈原有感5
读完此文,我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想,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屈原所创的《离骚》,影响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离骚》被称为,人面临厄运之时“崇高而痛苦灵魂的自传”,“探求实现‘美政’理想的求索之歌”,“饱含爱国激情的'千古绝唱”。可是,你又是否知道,屈原之所以能创《离骚》,之所以能创“骚体”这种新的文学形式,不单只是因为它饱读诗书,还因为,他会发现民间生活中的“文化精髓”再生活中,我们要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乐于发现生活中的不同,不落窠臼。乐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积极的去解决,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学习中,要好好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但不能盲目听从,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科学实验中,更是如此,还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提出。
屈原的精神能流芳百世,历千载而不衰,屈原的精神能流芳百世,历千载而不衰,与他的忧郁中悲壮地投江殉国有极大的影响。假使屈原一生处荣受宠,仕途风顺;假使楚王能察纳良言,屈原的“联齐拒秦”的政治主张得以成功.人生中,如果顺顺利利,便变得没有滋味。所以,在遇到困苦时,不要自暴自弃,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正是人生的考验。
故事虽小,却蕴含了深奥的人生哲理。在一间事情发生时,不管在你看来是好是坏,在这其中,你乐于发现,都会有此收获,所以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勇于发现和探索。
读屈原有感6
汨罗江岸,你披头散发,神情凝重,面色枯槁。空气中充溢着凝重悲怆的气味,这一刻我也1653屏息凝视,虽然早已知道结局的壮烈,但内心还是焦灼不安的不希望看见你纵声一跳后留下的凄凉景象。
我知道你忍受了很多痛苦,你的身心备受煎熬,挫折的经历让你痛苦难耐,众人的诽谤令你无可奈何。这样的选择一定是你经过良久思忖后做出的'!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与死的权利,所以对于你的选择,虽然我很不赞同,但却表示尊重。
你能言善辩,明于治乱,你是楚怀王的得力左膀,天下人尊敬你,拥戴你。但是,人一旦成功了小人就不会放过污蔑诽谤的机会。他们见不得你的得宠,嫉妒甚至憎恶你的才华,于是流言恶语便被制造出来。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以小人之语妒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你在寂寞中独行,陪伴你的是你刚直的精魂。苦闷中你赋《离骚》,抒发你内心的苦楚与悲愤。
终于,你还是无法适应残酷的现实,你决定与汨罗江为伴,站在江边你终于道出了心中压抑的不快:“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你宁愿“赴长流而莽于江鱼腹中”,也不愿“皓皓白云而蒙世之温”。
你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你对朝廷的怨恨,在江中留下一颗不屈的心和一首不朽的诗!
读屈原有感7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屈原郁郁而行,他的一系列主张的提出,无一定主见,跟楚国早年的改革家吴起有许多共同之处。屈原一生都奉献在改革上。这时候、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遭到更沉重的打击,眼见亲秦派已经得势,不让他参与国家大事,对旧贵族势力显然不利,他绝无回天之力,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成功了,却引起了贵族势力的一片恐慌。
怀王虽然对屈原十分赏识。纵观他的一生。他一生“正道直行、上官大夫靳尚和稍后的公子子兰。老百姓拍手叫好。着《离骚》,他气魄宏伟,作为一位家和改革家、靳尚一伙的挑唆,抒发了他热爱祖国,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九章》等作品20多篇,在楚宫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后郑袖、《九歌》,为何“信而见疑,长期在洞庭湖流域过着流放生活的屈原。他们结成死党,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屈原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徒,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郢都,一气之下疏远了屈原、《天问》,一个改革家的悲剧。因为屈原的主张特别是改革主张,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标志着他的生涯的结束
可以说屈原的一生都是个悲剧。他忧国忧民,深知楚国大势已去。屈原从小就怀着振兴楚国的远大志向,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任命他掌管王族三性事务,于当年五月初月怀石投汩罗江而死。怀王经不起郑袖。他把满腔愤怒化为诗歌,拼死揭露了那批祸国殃民的亲秦派的罪行。这职务相当高。这些诗作如今万古流芳。这两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对楚国内部的亲秦派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举国默哀致祭的机会。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塾馆教育,竭忠尽智”。
屈原在楚国政坛的崛起,终年62岁?他百思不得其解。他被流放了,他失败了,饱览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诗书。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只好以身殉国这是个谬论啊,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却表现为孤傲自大、憎恨黑暗的炽热感情,“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读屈原有感8
读完《屈原投江》这篇文章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用自己的生命报效祖国。
当屈原得知朝中的几位大臣贪得无厌,便想向楚王揭发他们的真面目。那几位大臣得知屈原此举之后,怀恨在心,就在楚王面前尽说屈原的坏话,来个恶人先告状。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楚王居然信以为真,革了屈原的职,从此不在重用他。
屈原被革职后,依然不忘祖国,千方百计地去劝说楚王,可他那时什么也不是,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他的朋友也曾多次劝说他到别国去求职,以他的'才华,还怕别人不重用他吗?可屈原一根筋,什么也听不进去,一心想着怎样才能不让国家一天一天衰落下去。
公元前278年,秦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伤心得放声大哭。五月初五那一天,他抱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了。渔民得知后,便去打捞他的尸体,却什么也没找着。
屈原为了保持自己的高洁,给后代留下了一个忠贞爱国的典范。在抗日时期,也有许多伟人令我敬佩。
杨靖宇被几个日本人逼进了深山,没有食物,只好吃棉絮、啃树皮。当他被活活饿死时,那几个日本人解剖了他的肚子,他们惊呆了,里面全是棉絮和树皮。
还有一位英雄的母亲。日本人一次次地盘问村民谁是马本斋的老母亲,若是再不说,就让他们统统死掉。村民依然没有反应,日本人急了,一下子杀了好几个人。马本斋的母亲想去承认,被村民拦住了。老太太忍无可忍,叫了起来。老太太被他们“请”走了,村民也脱险了。
日本人盘问了老太太无数次,可她什么也没说。经过几天几夜的不吃不喝,老太太躺下了。她临死前告诉村民转告本斋,对待日本人不要手软,不能让他们再作威作福了。
为了祖国,古人能视死如归,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也不是吃闲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地一点儿也不错。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祖国真像一个大家庭呀!这个大家庭需要我们一起去维护它,共创造美好的未来。
读屈原有感9
历史的长河滚滚前进,冲刷着无数的灵魂,该留下的,永垂青史;不该留下的,永生不现……
听?是谁在低低吟唱?只见屈子披头散发,眼神充满了无助与无奈。他,这是怎么了?
原来,楚怀王听信小人之言,疏远了屈子,“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后又遭顷襄王流放,这一代代国君可真是糊涂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屈原出生高贵,生辰吉祥而美好,先人赐予了尊贵非凡的名字,表现了屈原高度的自尊自爱。注重自我修养以及辅佐君王的责任感,时刻不忘振兴楚国,直至生命的终章!文中多次出现的芷草、秋兰等香草更是反映出他高洁的情怀,不同的情趣。他完善自我的目的在于引导君王,趁年轻奋发有为,避免老大徒伤悲。
他终究还是错了……昏聩的君王,可恶奸诈的小人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屈原被流放在外,仍心系楚国,仍不忘振兴楚国。直到楚国灭亡的消息传来,他的心,也就跟着死了。
他不愿苟活于世,他不愿自己被肮脏世俗所玷污,于是,他选择了死。
他的.死,不是懦弱,不是妥协,更不是逃避。他要以死明志,宁愿葬身鱼腹,也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他的死,是自洁,是自爱,是自保,是值得尊敬的,更是伟大的!
屈原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时代的缩影。怀王三次被秦所骗,一“任”一“疏”,反复无常,践踏人才。上有昏君,下有佞臣,楚国政治的腐败黑暗可想而知。《离骚》正是屈原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和控诉!面对种种邪恶,屈原矢志如一,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的品德。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他抱着石头,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自杀了。这位伟大的历史巨人终于倒下了。他累了,就让他好好休息吧……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担心江中的鱼虾会吃屈原的身体,便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时,包粽子扔入江中。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便由此而来。
为了追求光和热,追求真理,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屈原虽与世长辞,但他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读屈原有感10
《童年》是原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
书中描写的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而外祖母却是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是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主人公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外祖母还经常讲述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以及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是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阿廖沙这样评价外祖母的。
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悲剧场景上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读屈原有感11
今天,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看《世界古代史》,看完之后深有感触。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这段历史让我知道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在我所知道的知识基础上增强了新的知识。
看了这本书,我看到了战争的灾难,我真渴望和平。但是,再仔细想一想,没有战争,没有统一,哪来的.和平?
这些历史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使我目不暇接,这本书实在深奥,不但增进了知识,又能让人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真喜欢这本书。
读屈原有感12
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为了楚国牺牲了青春,甚至后来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却是楚王的质疑、奸人的诬陷,和两次的放逐。
我常常在想:屈原究竟为什么要投江呢?凭他的聪明才智去其他国家一定能得到重用。这个答案在我看了《屈原》后才得以解答。原因就是他太爱国了,太正直了。当秦国侵犯楚国时,他不愿意和大臣们一起逃跑,而是守护着楚国,悲痛欲绝的他最终以投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和自己的.清白。
看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屈原是一个才子,由于才华出众,遭到大臣妒忌和陷害,没有得到机会展示他的才华。这时的他该是多么伤心啊!我佩服他的正直和他对祖国的热爱。但,我觉得他有二点做得不好。那就是容易激动,喜欢实话实说。虽然不算缺点,但也让他成为了“亲秦派”的致命敌人。
屈原在他最艰苦的时候写下了《离骚》。《离骚》写的是他对自己一生的看法,和对“亲秦派”的讽刺。
我佩服屈原。
读屈原有感13
他博览群书、知书达理,有长远的目光;他有满腔热血去报国,辅佐两代君王,可最终官场失意,落得令人惋惜的下场;他从不与乱臣贼子同流合污,总是品性清高;他更有一颗爱兰之心,幽兰花香绕梁不息;他文采极好,诗歌造诣极高,我国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便是他所创……他就是芈性屈氏,名平,字原、灵均,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
自古以来,忠臣或是有民族气节的人,都是满腔抱负,激扬文字,忧国忧民之人。有的人留下佳话,如:班超、班昭、魏征、上官婉儿等等。也有未能有一展抱负,遗憾丹青。如:班固、屈原、司马迁等等。美名流传,爱国赤子,令人感叹!可屈原又何尝不是呢?
屈原的一生,唯爱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爱梅兰菊竹。兰乃花中君子,它不与世争俗,长在幽芳的山涧之中。世人赞美兰,用诗歌颂兰,如:王肃的“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等。屈原品性清高,立志为国打下一番事业,他不断的磨练自己,他的爱国之心令人为之动容。他踏入了水火两热的朝堂,辅助君王左右,治国理国。他吸取前朝的经验,提出“选贤任能”的新政。因为立新政,才使楚国强大。他之所以在官场上有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他的自我磨练与自我提升和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屈原为人正直,是一位谏臣。直言相劝于君王,必定会困难重重,他追随于君王身后,指出君王之过错,他不能容忍君王的错而不改。他看不惯那些大臣们阿谀奉承,祸国殃民。可是,谁又明白他的'一番苦心呢?即使,他知道前方道路之艰辛,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他的忠贞,同样令人敬佩。
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导致楚怀王对他渐生不满,禁不住受一些流言蜚语离间,疏远了忠臣,最终流放了屈原。
官场失意的他,明明可以游山玩水,好不快乐!但,他没有。被贬之后,屈原仍然心系庙堂,感叹民生多艰。难道这不代表了他爱国,忠贞不渝吗?如不入朝堂,种兰、爱兰、写兰,这样他不至于后来被流放;仅凭诗,他也可以令后人赞赏。但他,还是选择了朝堂,因为他有雄伟壮志!
“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了楚国,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都会勇往直前,付出一切!他的一生可悲可惜可叹!他的一生绚丽多彩,也充满了坎坷!可他的抱负,却空遗憾!楚怀王,又何曾真正赏识过他呢?屈原在听闻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之时,怀抱大石,跳入汨罗江!
屈子屈子,千古一人!屈原一生,感人肺腑,爱国之心和远大志向,让后人赏识敬佩!屈原,美名长流后世!
屈原一生令人悲叹和惋惜,端午时节,更让我们追忆古人。虽然不求每人都像屈原那样雄才伟略,但自强自立,爱家爱国之心,更应从我做起。回首昨天,我们应问心无愧;面对今天,我们更应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我们必将斗志高昂!
读屈原有感14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要数《屈原行吟沉江》的故事了。
这篇讲战国末期,强盛的楚国逐渐走向了衰弱。此时,楚王不但不奋发图强,反而听信奸臣谗言,将励精图治的屈原给革职流放了。经过一系列无效的抗争之后,屈原带着对祖国未来的无限惋惜含泪投江自杀。
读完之后,有一句话总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那就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故事中,众人都认为只有投降于秦国才能保命,而屈原却认为不但不能投降,而且还要与楚国决一死战。他认为如果投降,受害的将是楚国的百姓。在奸臣们的一致反对下,糊涂的皇帝将屈原流放到江南,并最终导致其投江自杀。曾经,有很多人认为屈原好傻,认为他死得不值,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只要是正确的`,就算大家都反对,也要坚持!
三年级学完了射线和直线时,老师问我们:“射线和直线那个更长?认为直线长的起立。”
“刷刷刷……”我们班99%的人都起立了。可当问到“认为两条一样长的起立时”,我站了起来。“怎么同学们有的用书捂着脸笑,有的更大胆——拍着桌子笑呢?!”我吃了一惊,环视一周:“怎么只有我一个人?莫非是我的错了?”刹那时,我的脸便烧了起来。“不对呀,它们都可以无限延长,肯定是一样长了……”想到这里,我又坚定了信心,脸不红了,腰也挺直了。在大家奇异的眼神下,老师替我解了围:“既然都可以无限延长,怎么会有长短之分呢?”我顿时松了口气,庆幸自己坚持了正确的观点。转头一看,居然发现其他人的脸不知在什么时候也悄悄红了起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它不是特立独行,也不是孤芳自赏,更不是脱群离众,而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
读屈原有感15
空气开始凝固,风欲呼不能。
你最终还是来到了汨罗江岸,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公平的议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你最终选择了与日月争辉,和天地共存。
用尽力气,抹不去你悲伤的回忆。你—屈原,楚怀王的左膀,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想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强干。你是多么的能言善辩,你又是多么的明子制乱。现在你却安静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旁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语妒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精魂。你赋《离骚》,写下了内心的困苦和悲愤;亦余心之所善兮,谣琢谓余以善淫。是的,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一败涂地。
风,还是很寂寞,在云中翻过的.是月的清波。
你正直前行,你竭尽忠智!但你终日被诽,你心里怎能无怨无悔呢?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你最终选择了与汨罗江为伴。这一天你站在汨罗江口,颜色憔悴,面容枯槁。就连渔夫也能看出你心中的那股不平之气。当他问你为何出现在此时,你终于道出了心中的不快: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你宁愿“赴长流而莽于江鱼腹中”,也不愿以皓皓白云,而蒙世之温。
这就是你,今大地为之自豪的脊梁。
你,就在这一年,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你对朝廷的怨恨,既然匆匆地来,为何不匆匆地去?
沉沦的光明中烁烁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一颗不屈的心,一首不朽的诗。
【读屈原有感】相关文章:
屈原的语录03-07
屈原的故事的读书心得12-05
屈原离骚读后感04-14
作文素材屈原07-30
屈原经典语录11-12
《屈原》的教学教案03-12
怀念屈原作文03-18
话说屈原作文04-26
屈原的故事的读书心得600字(共8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