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武则天读后感

时间:2023-03-30 17:00: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武则天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武则天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武则天读后感

  “翻手可杀万民,覆手可救苍生。这便是大权。大权在握,朕即是天下。”句中的“朕”,不是某位天子,而是一名巾帼的自称。她便是武则天,中国历史长河中唯一一名有资格,也真正做到自称“朕”的女皇帝。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不乏女人执政的例子,只不过之前的吕后和之后的慈禧,都是女主而不是女皇。真正的女皇,只有武则天。武则天,一名所谓的女流之辈,凭借自身的政治天赋和步步为营的城府,登上了权力巅峰,也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武则天,字“曌”,又称武媚娘。她十四岁入宫,赐号媚娘。又在二十四岁时进感业寺削发为尼。或许是天命,她得到一个机会,使她没有浪费自己的才能,平淡度过一生。那时的王皇后,为了对付情敌萧淑妃,将武则天重新接入宫中,封为昭仪。王皇后的如意算盘早已打好,准备“以毒攻毒”,却没料到她搬的这块石头,不仅砸了自己的脚,还改变了大唐王朝的命运。

  或许连武则天都未曾料到,自己真的能坐上龙椅。而在这过程中,她的确失去了很多。不必多说,她是怎样登上宝座的,这故事太过血腥残忍而充满心机。可是不得不说,某些手段其实不甚高明。厌胜案、杀婴案,这些案例不过是仗着李治的懦弱和他对武则天的言听计从而得逞,却实在经不起推敲,可谓漏洞百出。从这点上说,武则天似乎太过急功近利,心思尚不够缜密,甚至有些冒险。如果李治当时能多一些自己的判断,王皇后能一直坚定地反抗,武则天或许就不能如愿了。可历史没有如果,武则天终究以胜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在登上皇位的途中,难以统计有多少无辜生命就那样被轻易地抹去。酷吏的使用的确很有必要,也是万不得已,但小题大做的审案方法着实让人反胃。酷吏,说白了就是小人,也只有这一类人,才能毫无顾忌地、堂而皇之地残害生灵,同时昭告天下:武则天是惹不起的。也正是这样,这个大开杀戒的女人,笑逐颜开的脸上沾满了鲜血。

  在那深宫之中,亲情实在是一文不值。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皇家子孙为了权力与王位,对自己的亲人痛下杀手。但无论历史有几回重演,我始终不能理解,亲手害死自己的亲人,需要对利益有多重的执念、又有多冷漠的内心?于此,武则天有着异于常人的冷酷和狠毒。她可以亲手掐死刚出生的女儿并淡定地嫁祸他人;她可以流放三儿子、囚禁四儿子而从不曾有一丝犹豫。这样冷血的女人,让我感到深深的恐惧。

  纵使武则天有千般万般的不好,但谁也无法否定她的历史功绩。在她改国号为“周”后,已然年过花甲的她终于平下心来,展现了她身为政治家的风采。她提出“劝农桑、薄赋税”,以恢复经济;加固了对边疆的统治,击退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而后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同时完善了科举制度,善用贤才,不论你是否为高级官吏的子孙,只要有才能都能得到重用。可以说,在她执政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这个一生丰富多彩的女皇,陵墓前却是一块无字碑。历史上对于这件事一直众说纷纭,但一切舆论只能止于猜测。也许,是因为之后的政治格局混乱,无人再去顾暇她的碑文;也许,是因为她的一生连自己也无法说清;也许,她根本不在乎别人说些什么,有意留下一片空白,任由后人褒贬。我更喜欢最后一种说法,似乎只有这样,才不负一代女皇的气节与英名。

  对于武则天,我心中是喜厌参半的。既不解她的决绝与狠辣,又敬佩她的睿智与那股傲视天下的气概。不得不承认,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丰富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色彩,让以男权为尊的中国古代不那么单调,也让后人追溯历史时多了一种选择和一个视角。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块永久的丰碑,也让千百年来的人们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武则天读后感】相关文章:

武则天最爱的男人02-16

武则天经典语录11-16

武则天经典语录7篇12-03

武则天经典语录(7篇)12-03

武则天封嵩山的作文写作素材04-06

太平公主是怎样监控武则天的随笔散文04-07

童年读后感 读后感童年的读后感01-03

《青铜葵花》经典读后感 青铜葵花读后感读后感02-15

称不上是读后感的读后感精选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