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劝学师说读后感

时间:2023-04-07 17:44: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劝学师说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劝学师说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劝学师说读后感

劝学师说读后感1

  读了孙权劝吕蒙读书,我想到了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益.

  鲁迅曾经说过:"我自读书以来,就相信开卷有益这句实在话,因为不论什么书,都有他的道理,有他的事实,看书总能增广些知识.”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也开卷读书,增长了不少的知识,最终与谋士鲁肃结为朋友.无需争辩,这就是”开卷”的功劳.

  开卷到底有没有益,不只从吕蒙这一个例子总结出来.我想让事实说话。古今中外,哪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不曾千万次开卷?正是因为开卷读书,他们成名成家,成就非凡。

  孔子读书破万卷,还留下了"韦编三绝"的故事,令后人称赞,编写修订了《诗》与《书》;

  司马迁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史官,他自然饱读诗书,写成了《史记》,彪炳千秋;

  曹操行军打仗途中手不忍释卷;

  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篇篇是佳作;

  朱元璋出身赤贫,从军后,一面学打仗一面勤读书;

  乾隆皇帝处理国政之余,日日读书不辍,写下了几千首的佳句名篇;

  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

  毛主席一辈子喜爱读书,写下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诗词,成为了一代伟人,甚至在生命最后几日,自己无法读书的时候仍要别人读书给他听…

  这就是伟人和常人的差距了,伟人都明白自己缺少什么要干什么,认为自己只有多读书才能充实和提高自己;常人却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缺少目标和诉求也就失去了读书的动力。

  毛主席之所以能站得高看得远能成为一位思想家,革命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而毛主席之所以有渊博的知识,是与他毕生孜孜不倦的.博览群书分不开的,毛主席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热爱读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与书籍真是形影不离,毛主席的床有一半是用来睡觉的,一半用来放书.他一天竟能读上几个小时的书,读书成了他最大的乐趣,成了他的嗜好.

  在峥嵘岁月里,毛泽东能一次又一次果断的下达正确的命令,领导人民走向胜利,为什么?因为他博览群书,才会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凡是爱读书的人,都有这种感觉,书可以满足一个人的精神需要,当你孤独的时候,当你丧失信心的时候,彷徨的时候,书不仅是一个信息的来源,还是一个你最知心的朋友哟,开卷有益,拿起书来吧!

劝学师说读后感2

  先秦荀子的《劝学》早在高中时学习过,今日重温有感,现选上几段分享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学无止境,学习不能停止,要活到老学到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我们常常理解的是学生从老师那学习,学到的知识应该强过于老师,也正因为此,社会才能有进步。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上一段的意思是,不身临其境,就不知天之高、不知地之厚,因此一定要亲自去看、亲自去做,这样才能知晓事物的本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上一段的意思是,终日胡思乱想,不如一时半候的'学习。掂着脚,但不管怎么看,也不如登高而望得远、看得多。登高望,并不是脚臂加长了,但却能看得远。顺着风呼喊,并非声音加大了,但却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借助于车马,并不是自己的脚力厉害,但能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借助于舟船,并不是你善于游水,但能在江河上行走。这并不是人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只是他善于借助其它力量而己。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上一段的意思是,如果不积累一个个小小的步伐,是不可能到千里之远的地方;不积累千百条小溪汇流,是不可能成就大江大海之大的。即便是骐骥,它一跃也不可能达十步之远,而驽马(钝马、劣马)多次出行,是由于它的不舍不弃。锲而舍之,不持之以恒的话,即使是朽木(腐木)也不能折断。但如果锲而不舍的话,黄金玉石也完全可以镂刻。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筋韧骨,但是它能食土饮泉,完全是其用心用力所致。而蟹虽有六个蟹脚,还有二个大钳脚,但是它却没有自的一洞穴,只能借助于蛇鳝的洞穴安生,这是由于蟹心存燥念,不能持之以恒。

  由此,我们要不急不燥,重视现场学习,善于借助外部力量,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断学习积累知识,从而青出于蓝而甚于蓝矣。

【劝学师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师说的教案02-15

《师说》教案02-28

《劝学》教案03-20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说课教案11-17

《师说》教学方案03-14

师说课堂教案01-29

《劝学》教学教案03-13

《孙权劝学》教案06-16

劝学教学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