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读后感(精选16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阳明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阳明读后感 1
在豆瓣上才发现这样本好书竟只有区区数人看过,甚为可惜。本书对王阳明的思想体系及其流传做了十分详尽的表达。
总而言之,是一本较为详尽介绍阳明心学的书。其结构体系与上段时间看公开课的'浙大老师倒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书中的大局部观点及内容,我都在其他书中多少有所涉猎。没有看到令自己耳目一新的内容,有点遗憾。不过对于想了解阳明思想的人,本书还是值得推荐。考究和论述都甚为严谨。
王阳明读后感 2
王守仁不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因军功是明朝第二个封爵的'文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也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为文主张直抒胸臆,不依傍古人,其文平易畅达,自成一格。
《古文观止》收录了他的《尊经阁记》《象祠记》、《瘗旅文》。《四库全书》中有评论曰:“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
王阳明读后感 3
父母应教给孩子:勤读书,这是最低门槛的高贵。
古人说:诗书继世长。
王阳明家训的第一条就是:勤读书。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过去是,今天也是。
王阳明读书一生勤奋,在小时候,每天都要读书到半夜。以至于曾经累得吐血。父亲王华担心他的身体,每天都要去敲门,强迫他熄灯睡觉。
当然,尽信书则不如书。
书,要读,但是不能读死,要教给孩子吸取其中的精神。
王阳明读的兵书很多,但是他认为这些兵书虽然讲得方法很多,但是只教给他一点:“不动心”。
其次是要读经典。
世上的书汗牛充栋,要是都读的话,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只读经典就好,其他的书虽然说法各异,但充其量都是经典的`注脚而已。
一个人只要养成了终生读书的习惯,也就相当于把人类历史上的智慧化为己用。
会读书的孩子,有知识,有眼界,有格局,只要他守好内心的善良,家长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王阳明读后感 4
这本书做为入门太难,除非你有很深的功底
断断续续一直在看,应该说很难,有些概念我觉得没有解释过就直接抛了出来,例如: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妄。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妄。
我不知道是《传习录》版本差异还是如何,其它版本都是“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幻字比妄字好理解很多,并且对此句的解释此书也只是草草的解释前面是从本体上来看,后面是从功夫上来看。
好吧什么叫“本体〞,什么叫“功夫〞,我也懒的往前翻了,我感觉这个问题应该是没有解释过!本体应就是心,就是良知,当然这是我的`理解,那么功夫就是就是致良知的一种循环。不知道对不对,现在只能理解到这一步。当然我不是从这本书中得出的!
这样做为一本入门我觉得有点......
王阳明读后感 5
这本书还是很好的
阳明先生言:人假设复得〔良知〕,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我暂以为:假设复得完完全全,又岂能手舞足蹈?
阳明先生言:仙家说到虚,圣人岂能虚上加一豪实?佛氏说到无,圣人岂能无上加一豪有?但仙家说虚,从养生上来;佛氏说无,从出离生死苦海上来;即于本体上加却了这些子意思在……便于本体有障碍。
我暂以为:初入佛道之门或许有执,入微过程自会逐渐化解,然真至其果,那么始执到了1915年9月中旬,郭沫假设在东京旧书店里偶然买到一部《王文成公全集》〔王阳明〕。读到王阳明先生以“静坐〞法养病健身的'故事后,他就开始试着学起来,每天清晨起床与晚上临睡时各静坐30分钟,不到半个月,奇迹发生了,郭沫假设的睡眠大有好转,睡得香甜,梦也少了,胃口恢复如常,渐渐地竟连骑马都不感到累了。身体一直少病健康,活到了87岁。
王阳明读后感 6
父母要教育孩子:知行合一,勇于实践。
善良,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
我们说一个人善良,定然是他做了善事。光说不练,是假把式。读书亦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事情,都要落在实际行动上才能作数。从小要教给孩子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习惯。
王阳明一生成就颇多,诗词绘画、书法兵法、教育军事,几乎无一不精。这得益于他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
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妨先让孩子动手做一下。
三思而后行,不如小步前进,大胆试错。在行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再由新的认识出发,改变自己的`策略。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
熟能生巧,不断坚持,这样的孩子,才能拥有一个完满的人生。
你的努力和改变,总会被人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无需刻意表现,更不需邀功受赏,我们能做的,就是以“致良知”为准绳,不断改变自己。
王阳明读后感 7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
这篇写给长子正宪的家书便是王阳明著名的家规“三字经”,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女怎么去做人,如何做个好人。
如今看来,这倒更像是王阳明对祖辈教育自己的追忆与总结,字里行间,融入着自己从小接受“蒙以养正”教育的`点点滴滴,也寄托着他对后代子孙的谆谆教诲。
说起教育,我们很容易想起学校,想起老师。其实不然,从孩子降生之后,他们就已经开始了学习。而父母,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孩子的未来在哪里?在家庭教育里。
父母才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人。
王阳明读后感 8
这本书讲的很好,总述了王阳明的一生及心学的'出世,阐述心学的发源和王阳明在不断讲学中系统的将心学完善。这本书要反复咀嚼才能真正懂得心学的奥义。值得反复去读。(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的知,是良知的知,是每个人内心与身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行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致良知”这个命题相较于孟子提出的观点,更明了易懂!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处理每件事情,都先用良知去格,这样就能达到大学所说的明明德,止于至善的境界!
王阳明读后感 9
暑假读的第二本。白话故事版,浅显清奇!读完此书,内心之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早闻阳明心学之名,却未曾拜读。那日得仰望之友小雅推荐《阳明心学》,并说你若读懂,就可随时出世入世了。假日有幸,拜读此书,对阳明先生之波澜壮阔之一生,初步了解。
也知王阳明心学精髓在于:心即理,致良知!读此书,颇有隔时空与圣人对话之感,为我指点迷津。读完此书,感觉圣人之学,并非空洞不经,而是确实可以运用在生活之中。教会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强大内心,不惧现实风雨,从而成就自己。愚钝,浅读,向心中的圣人致敬!
王阳明读后感 10
父母要教给孩子:做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保持良好的品德,才是家庭兴旺延续的根本。
王阳明曾经被刘瑾追杀,在龙场被乡民攻击,历经人心险恶,但他依然愿意相信善良。
他以德报怨,帮助乡民建房、读书、耕种。
王阳明给孩子的信里说:“凡做人,在心地”。
做一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善良的人干净温暖,他们往往有更好的人缘,更多的朋友。
善良的人有底线,他们不会去做危害别人的.事,也自然不会招致祸患。
善良的人内心有光,他们心中有一份谁也夺不走的温暖。
王阳明读后感 11
王阳明提出 “心即理”,打破了我以往对外在权威和既定规则的盲目遵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外界的各种观念和标准所左右,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声音。
王阳明让我明白,真理并非只存在于书本和他人的`教导中,更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的内心去寻找。比如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不应仅仅依赖于他人的建议或社会的普遍看法,而应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内心的良知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这使我在处理问题时更加自信和果断,不再犹豫不决,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成长和修养。
王阳明读后感 12
“知行合一” 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之一,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以前,我常常将知识和行动割裂开来,以为知道了就是做到了,但实际上却是知易行难。王阳明强调知和行是一个整体,不能分离。
这让我意识到,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否则知识就只是空洞的理论。在学习上,我不再满足于死记硬背,而是努力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解题和思考中;在生活中,我也更加注重将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付诸实践,比如我想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就不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每天按时起床,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王阳明读后感 13
“致良知” 让我对人性和道德有了更深的理解。王阳明认为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准则和判断力。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很容易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迷失自己,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
而 “致良知” 提醒着我要时刻保持对内心良知的敬畏和坚守,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在与人相处中,我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良知,是否伤害到了他人;在面对利益冲突时,我也会以良知为准则,做出正确的选择。它让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善良的一面,只要我们能够发掘和坚守良知,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王阳明读后感 14
王阳明在龙场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坚持思考和探索,最终悟道,这让我深感敬佩和震撼。在困境中,他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通过自我反省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这使我明白,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境,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
我们不能抱怨命运的不公,而应把困境当作是成长的机遇,在困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境界。就像我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不再轻易放弃,而是努力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提升。
王阳明读后感 15
王阳明的心学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教会了我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在面对外界的压力和干扰时,我会运用心学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被情绪所左右。同时,心学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
通过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性,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加沉稳、自信和豁达,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而且,心学还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我们能够发掘和运用内心的力量,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王阳明读后感 16
读完王阳明的事迹和思想,我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超越。这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在于实现自己的`内心价值和追求。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同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到知行合一,致良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从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王阳明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与王阳明相遇推荐08-12
《王阳明》读后感07-05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范文07-17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07-28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09-06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07-19
王阳明《知行合一》读后感模板01-17
读《五百年来王阳明》有感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