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孔乙己个人读后感

时间:2023-06-06 16:47: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孔乙己个人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孔乙己个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孔乙己个人读后感

读孔乙己个人读后感1

  当我读完《孔乙己》这篇短篇小说时,深深地感到鲁迅先生不愧为中国文学的〝巨人〞。小说的每字每句看似简单,可这都是鲁迅先生字斟句酌的成果,细读起来,可谓内含之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首先从《孔乙己》这题目说起,孔乙己是小说主人公的绰号,他作为〝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名称,这是对这一个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以这一绰号为题,无疑是给作品定下讽刺性的基调,还具有鲜明地反孔色彩。其次就落实到文章的每个段落,甚至每个词,都是无可挑剔的小说开头介绍店的格局,是想通过它深一层的为下文穷人与富人的区别埋下伏笔。至于孔乙己第一次到店里掏钱时〝排出九文大钱〞中〝排〞这慢吞吞的动作,既掩饰了他内心的不安,也表示他对几文钱的珍惜,认真清点数目,等等。词句的精湛无疑把文章中心内容更形象地表现出来。

  《孔乙己》篇幅不到3000字的小说,极其深刻的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心态,让我们分明看到了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串长长的足迹,那么在社会芸芸众生中,人们为什么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相反只有哄笑取乐呢?孔乙己是一个艺术形象,而他的艺术形象体现在店里那麻木不仁的哄笑声中。由此揭示了孔乙己的一生活着无人关心,死后无人过问的悲惨命运。他,世界一个匆匆过客,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留下的`只是人们对他的嘲笑。

  由此不由想起了自己身边的生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已不再是什么亮丽的风景线,更象是人们生活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奉献爱心,盛意款款,已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尊敬老人与互相友爱,应是每个人的高尚情操的表现,这样的社会环境与那时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啊!不管怎样,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让我们接受以前的教训,面对明天的光阴,携手走进二十一世纪!

读孔乙己个人读后感2

  读完了鲁迅先生几十年前写的小说《孔乙己》,我不禁生出了许多感想。它使我想到了我自己,使我认真思索了〝生活〞这件事。

  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看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反映出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而通过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又表现了他心地善良。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而又可怜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在这种穷困潦倒的状态下,他自我放任,只能退回到心灵深处的自我安慰中去,释放心灵深处的压力。当然他将一事无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所以,即使他再怎么样自命不凡,也禁不住社会现实的打击,和自己早已注定的命运。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他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经历,他受着科举制度的残害,但是,在那时候,这却是人们想要得到荣华富贵的必经之路。孔乙己扭曲的心灵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穷困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和疯子幸免于难!对他的不求上进,麻木迂腐大肆批判,同时对他身心所遭受的摧残又略带同情。事与愿违,等待孔乙己是一生的悲惨遭遇,在人们心目中他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他的路不知从哪里开始,但却知道在哪里结束:一段岁月的冷漠,一个旧制度的腐朽,一个时代的没落。

读孔乙己个人读后感3

  《孔乙己》是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他不会营生,好喝懒做,死要面子,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甚至当别人嘲笑奚落他时,还要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伤痕——〝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才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他在长期封建文化教育熏陶中,也和一般士大夫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会营生,养成好喝懒做的恶习。有时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最后落到被打折了腿的惨境。

  他迂腐可笑,麻木不仁,至死不觉悟。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不仅毒害。摧残了他的灵魂,而且也摧残了他的肉体。作者在刻画孔乙己性格中可悲的东西。批判他的'封建落后意识的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善良心地和对他的一定的同情心,如写他教〝我〞识字。给小孩子分茵香豆,他在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他还〝写得一笔好字〞。

  这些描写,更激起读者对毒害。摧残他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愤恨。这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冷酷的社会环境之中。孔乙己精神上的痛苦要超过肉体上的痛苦。作者将孔乙己的容貌。服饰。姿态。语言。行动诸方面交织在一起,使这个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不勤,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在风烛残年之际,这个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

【读孔乙己个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孔乙己读后感 读孔乙己文章的感悟11-15

孔乙己个人读书心得12-01

读《孔乙己》有感03-05

从孔乙己读后感04-10

孔乙己的读后感04-14

《孔乙己》读后感02-15

孔乙己读后感06-10

孔乙己读后感范文04-20

孔乙己读后感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