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时间:2024-07-24 14:05:04 秀雯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通用13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通用13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1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可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十分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教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明白。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日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教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活力;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供给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提高,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以往看过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可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日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期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供给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2

  “程门立雪”的尊师典故妇孺皆知。勤学好问的杨时有道疑题不懂,便向程颐请教。不料程颐正午休,大雪纷飞的寒冬,杨时为了不打扰先生睡觉站在门口苦苦等候,当程颐出门迎接杨时时,他早已冻成雪人。

  宋濂亦是此人,“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对先生毕恭毕敬,遇到训斥都不敢反驳,看先生心境好了,又去请教。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代人把教师看成其父母,尊敬、爱戴,对教师言听计从,犯错误,教师用戒尺打他们,他们却不敢还手。时光飞逝,现代社会倡导民主、和谐。教师不能再打骂学生。而社会真正的民主、平等了吗?没有。学生把教师的不再打骂当成他们放肆,为所欲为的筹码。不满教师的批评与教师争执,刺耳的脏话脱口而出。不把教师当父母,却把自己当上帝。

  时过境迁,尊师敬师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早已落伍。大家赶时髦、追潮流。爱慕虚荣不仅仅只是大人们的恶习,学生们也是如此。攀比心理日益攀升,别人有的自己也得有。《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勒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看他人身披绫罗绸缎,配带珠宝首饰却无半点羡慕之意,在当今很多人看来似乎就是傻子,甚至是火星人。

  我也是爱慕虚荣的人群中的一员,不是富二代也幻想富二代的生活。每次看到他人穿着明艳照人的`服饰,我也想拥有,虽没向父母提起过,心里却十分不是滋味。可怕的社会风气像病毒一样不断扩散蔓延,侵蚀着我们的身体,渗透到骨髓,令人无法自拔,迷失了自己。

  醒悟吧!自以为是的学生,学会爱教师尊敬教师,无论再过多少万年,敬师依旧是潮流。

  醒悟吧!爱慕虚荣的人,爱慕虚荣带来的只是无尽的痛苦。像宋濂一样有豁达的心境,以书为乐。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3

  这几天以来,我们学习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在老师生动有趣的课堂上,我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宋濂求学的艰辛,更懂得了珍惜。

  宋濂家很穷,但他小时候却非常喜欢读书,买不起书只好向别人借书读。借到书后,他就边读边抄。即使在天寒地冻的时候,仍然坚持不懈。

  而且他每一次借了书,都及时归还。人们因为他十分讲信用,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也因此,他得以博览群书。

  若换作是我们,我们会像他一样找别人借书,边读边抄吗?我们会像他一样,即使到了冰天冻地的时候,仍然坚持抄写吗?

  不会的!是的,我们现在不用去借书、抄书,但有时候即使我们买到了好书,会认真读吗?答案依然是"不"。我们现在不用在寒冷的冬天抄书,但即使在开着暖气、温暖如春的地方,我们也不会认真读书。

  再说说宋濂的学习态度。他因乡里没有什么好老师,长途跋涉百里去乡外拜师。拜得好师之后,他对老师的态度也是毕恭毕敬,凡事顺从。

  且不论如此对师是对是错,如今的我们已经很难做到这一点了。与老师争吵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无论是对是错,态度总是咄咄逼人,何来尊师之礼?尊师美德早已荡然无存了。 宋濂不惧严寒,足肤皲裂而不知,且每日初茶淡饭以果腹,无鲜肥滋味之享。身穿缊袍敝衣,但仍怡然自乐。

  这样的事我们可以做到吗?似乎不能吧。大鱼大肉是我们每一顿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而对于衣着,"李宁"、"安踏"、"耐克"、"阿迪"已经成为同学之间互相攀比中时常提到的'名词。 对于我们来说,快乐的意义也已经变异了。吃好、穿好、睡好、住好、玩好,才是我们心中最基本的“快乐”。

  我们现在有书可读、有师可拜、有好的环境、有好的衣食住行。但勤奋、珍惜品质却没有了。 既然我们有如此优越的条件,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学会珍惜。 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后悔莫及。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4

  我从刚踏进小学的大门到现在,已经认识了很多古诗文,但因为我的语文水平不太好,所以我不会去背,但这首"送东阳马生序"让我懂得了很多,虽然这首诗内容很多,可是,让我感到了"做什么事情都要讲诚信,讲信用,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做到最后,不轻易放弃".

  宋溓—明初诗女三大家乡之一,他家境贫寒却依旧嗜学,天大寒却弗之怠,从不逾约,踏深数尺雪,皮肤皲裂而不知,民主集中上有足乐者而不幕同舍生……

  回忆过去,再想想现在,我们生活在衣食住行样样现代化的社会,在家里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在学校里,还有老师教我们做人……国家和社会也处处为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创造条件,可是我们呢?我们曾几时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外面的世界;听着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却想着明天要怎样躲避考试;父母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却从未学习理解他们……

  我感动于家贫却依旧嗜学的宋溓,就像人们感动于那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样,辗转大百多年,当今的.社会条件与大学士宋溓那时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当今社会又有哪个杰出的人才能够与宋溓相提并论呢?这也许就是环境变化的原因吧!艰苦的环境会使人懒惰,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

  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出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澳大利亚的父母秉着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则,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着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我想,出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够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若寒来,在如今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更希望学校、家庭及至整个社会多给青少年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磨炼我们勤奋好学、不怕吃若的意志,使我们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5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现代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抄书、不长途跋涉,也寒冻之苦,我们真正像宋濂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学业大的进步,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曾经看过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富裕。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澳大利亚之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6

  宋濂是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有一篇文章叫《送东阳东马生序》。我读了它后,感触很深,所以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宋濂从小便好学,常常手不释卷。由于家中贫寒,无法得到书来看,他只能去借书来看并抄录下来,约定时间归还。为了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无论寒冬酷暑,他都在努力学习、抄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们多肯将书借给他。成年之后,他仰慕圣贤的学说,曾快步到百之外,拿着经书向前辈求教。寻师时,他背着书箱,在深之中,严冬寒风凛冽,雪深达尺,脚和手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

  宋濂成为大儒后,他看着如今的学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和夏天的葛,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的屋诵读经书,没有奔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当他们的师,没有询问不告诉,求教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不必再抄录,从别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是否验证了文中"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其他人过哉"的道理。

  仔细一想,在现在社会不也是这样吗?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在学习上松懈、怠慢,而那些贫困的同学在夜以继日的学习着,想靠知识改变命运。

  成功的路有很多,读书便是其中最轻松的路。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考生因不满当下的教育,高考时故意考零分,当他尝尽了生活的辛酸和不如意后,才明白知识的重要,最后他决定复读并考上了大学。而这篇《送东阳马生序》又让我想到了这个。

  在当今这个残酷的社会中,你的才华会让你交了良师益友,它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同学们,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吧,自己的前程自己去创造!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7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年学生。读了诗人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敢问咱们自己,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这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也不懂得珍惜……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曾经看过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这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8

  有人说:“逆境出人才。”的确,许多名人都是由逆境中出来的,最终得以成才。宋濂的求学经历就形象地诠释了这一点。

  《送东阳马生序》讲的是作者年少求学的经历,作者幼时家里贫困,没有书来学习,他便把从别人家借来的书都抄一遍,然后细细品味,后来长大了作者便外出求学,问询答案却还要看老师的脸色,求寻名师还要翻山越岭,可他却没有放弃,依然坚持求学。

  宋濂的求学经历很好地诠释了逆境出人才这个道理,只有接受逆境的鞭挞才会发愤图强,最终走向巅峰,每个人不应该都这样吗?

  历史的名人不都如此吗?东汉时期的董遇小时学习条件并不好,他为生活四处奔波。但他不也手不释卷吗?他在如此逆境中还发奋学习,最终集腋成裘,成为一代大儒,这不也值得我们学习吗?再看看贝多芬,幼时便喜好钢琴,努力学习,可中年却双目失聪,耳朵也几乎聋了。可他没有放弃,而是披荆斩棘,奋发向上,做与命运抗争的人,最终写下了许多著名的交响曲。这些名人不都很好的诠释了“逆境出人才”这句话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即使脚下的路泥泞而坎坷,我们不也应砥砺奋进吗?

  可是我们身边还有那些只知玩乐,不思进步的人。我们身处幸福安乐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艰苦环境,也没有经历过“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的困苦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时代,不用为求学所担心,人类几千年的知识都汇聚在这里,我们可以方便、随意地取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都可以成大器,我们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下,更应勤奋专心治学才对呀!只要我们精通学业,培养良好品德,就能跨过千山万水,走向人生的巅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有破茧,才能成蝶,逆境才能出人才。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9

  明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篇幅虽短,但语言朴实,人容真实,读来感人肺腑,发人深省。本文主要以宋濂的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实际上学这篇文章又何尝不是在诱导我们勤奋刻苦呢?

  宋濂从小就好学,可因家里穷没钱买书,于是他就向有书的人家借,还“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为了抄书,冬天非常冷,砚台里的墨都结成了坚冰,手冻得通红,指头僵硬了也不肯松懈,赶快抄好后就跑着送书。他就是这样一个直坚持不懈地借、抄,才读到很多书,以至于成为文学家。而我呢?我做什么事都虎头蛇尾,经常是半途而废,记得小学毕业后的假日里,因为没有作业,所以爸爸就让我练字,我高兴极了。可是,刚开始我每天都坚持写,一笔一画写好,一天下来能写十几张,慢慢地,我写烦了。于是数量由一天十五张减到一天九张,再到五张、三张、两张、一张、半张,最后终于一个字也不写了,一本字贴还没写到一半就被抛在抽屉里了,现在恐怕自己经有厚厚一层灰了吧!看看宋濂再想想自己,真是羞愧万分呐!

  宋濂为了求师,“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有时老师叱责,他却“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多么虚心呐!想想自己,怎样呢?那次,我有一题做错了,老师为了让我注意,专程把我叫到办公室,把这讲了多遍的题,又和蔼地给我讲了一遍,而我呢,却满不在乎,与宋濂相比,我们的学习态度可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呀!

  宋濂去求学时,背着书箱在深山巨谷中行走。冬天时,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开裂了都不知道。多么艰苦啊!我何时受过这样的苦?可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还能孜孜不倦地学习。与其相比,我就像生活在天堂里一样:冷了,有火炉;热了,有电扇;渴了,有饮料;饿了,有佳肴;闷了,有电视;馋了,有零食。可就是在这么好的环境中,我却不努力学习。论生活条件,我在天上,他在地上,而论刻苦、努力,是他在天上,我在地上,实乃天壤之别呀!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试问,宋濂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努力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虚度光阴呢?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10

  我以前在书里读到过宋濂,知道他是文学家,“青田四贤”之一;然而从前我对他无甚兴趣。直到读他的《送东阳马生序》,我才了解到他当年求学的经历,对他也平添了一分敬意。

  宋濂令我敬佩的地方很多,比如他幼时曾发奋抄书,成年后在隆冬徒步翻山越岭去拜师……不过,宋濂最令我景仰的,是他良好的心态——他强大的内心。

  《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或遇其斥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宋濂是个懂礼节的人,应该不会做出令老师生气的举动;所以老师的“斥咄”,多半不是宋濂的本意。在这种情况下,常人的沮丧与难过多少会流露出来;而宋濂却“色愈恭,礼愈至”,老师气消后,又继续请教问题,这种良好的心态对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常说要用知识武装自己,而宋濂这个读书人把自己武装到了心灵。心灵的武装并不一定意味着剑拔弩张,咄咄逼人;相反,他显得冷静沉着,波澜不惊。但许多时候,武装心灵的人都比只武装躯体的人更强大。

  我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建立之前,洪都守将朱文正苦苦抵挡住了六十万敌军一个多月的进攻,时局日趋危急,他决定派书生张子明向主帅求援。回途中,张被敌人抓住,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同意与他们合作。敌军押他到洪都城外,命他对城内喊话,让城里的人投降。张子明走到城下高喊:“请大家坚守下去,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了!”敌军统帅恼羞成怒,弑之。不久,援兵到来,洪都解围。

  张子明的`内心无疑是强大的。虽然他只是一介书生,但他凭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完成了使命。他用自己心灵的武装——忠诚与对正义的坚持,战胜了敌人的躯体武装。

  至于宋濂,虽然他并没有这类壮举,但他也是了不起的。尽管他没有华美的服饰——这也算一种“武装”——但他与富家子弟相处时也毫不自卑:他的心灵被知识武装了起来。

  是的,心灵的武装往往比躯体的武装更强大。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11

  今天我们学完了一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使我一生受益。

  从开学到现在我学了一共十四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是我在学的十四篇文言文当中第一次学的写他从幼年到成年勤奋学习的过程。宋濂虽从小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学习了他的这篇课文,也了解了一些关于他的经历。我很佩服宋濂这人物,他对学习的努力和我对学习努力相比,实在没有像他对学习这么用心,甚至不顾天寒地冻的坚持跋涉长途去求学。即使在贫穷的环境下,也不仍放弃学习,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所想要去做的事。就像我数学基础差,我也没努力过,不,而是应该说我对数学从来没有真正努力过。我经常会因为数学成绩而郁郁不寡,影响了我平常学习的心情。我一次又一次被数学强大的困难所打垮了,使我对数学越来越没自信,再也不能用心把数学放在心上。前途一片迷惘,于是我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走下去。我经常会担心一个问题:如果三年后的高考即将要来临时,我的数学成绩追不上去怎么办?我知道如果不努力学好数学,它将会成为我的人生绊脚石,会使我考不进大学的大门,然后前途完了。

  今天我学习了宋濂的这篇课文,也知道了他求学艰辛的经历。让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和他相比,我简直比他幸运要多了,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而他却生在贫穷的家庭,渴慕得学习的知识,好像知识是他的丰富的粮食。他为了学习努力过几次,不惧困难也不畏缩,心中自始至终向着自己的志向继续走下去。他努力过的没有白费,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古代上成名的.诗人很多,他们在成名前受过很多困难和磨难,没有人会知道他们为自己的志向付出多少,可以不惜一切的为了学习而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宋濂虽然没有李白和杜甫名有名,但至少他用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为文学家都是没有白费的。现在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不能被数学的困难打垮,要勇敢去面对它,和它做斗争。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我战胜了数学的困难,并使它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12

  在国学课上,张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一篇新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不仅是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更是对我们现代小学生的一种勉励。

  宋濂以青少年时期在艰苦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学习。写的字字亲切,语句平易畅达。

  当我读到宋濂在天气非常寒冷,把砚池里的墨汁都冻成了坚硬的冰块,他的手指即使被冻的.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敢停止抄书时,我想到了那些不喜欢读书的同学,我们现在的书都是父母挣来的钱买的,不用再抄录,有的同学买来的书看都不看一眼,直接扔在一边。读到这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读书呢?

  当我读到宋濂在住旅馆时,主人一天只给他两顿饭吃,并且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食物可以享受时。我想:“我们现在在家里个个像小公主、小王子一样,倚仗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溺爱,挑吃穿,尽管有可口的饭菜,还嫌弃这个菜做的没有色,那个菜做的没有肉。在宋濂那个贫穷的年代,哪能像我们这样挑呢?”

  当我读到宋濂冒着凛烈的寒风,在深山巨谷中奔走百里求学,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回到学舍后,四肢被冻得僵硬不能动,要用热水浇洗,用棉被裹着,很久才能暖和过来时,我陷入了沉思: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天天车接车送,娇生惯养,从来没有挨过冻,受过罪,更别提把皮肤冻裂,四肢冻僵了。身上有厚厚的羽绒服,脚上穿着既美观又暖和的鞋子,又有谁能想到这些衣服,鞋子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工作换来的呢?

  宋濂虽然每天同那些贵族子弟在一起学习,但没有沾染一点恶习,依然专心学习,因为可以学习是他心中最大的快乐,他的心中已经被学习的快乐填满,装不下任何东西了。

  从古至今,哪一个著名的文人学士没有经过很多磨难呢?唐僧取经,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到真经,就连明星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出名的。又有哪个纨绔学子可以成为妇孺皆知的名人呢?

  人需要苦难来磨炼自己,把苦难当做我们攀登成功的高峰时一块毫不起眼的石头吧!把它踩在我们的脚下,很快我们就会是站在高峰上的眺望者。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13

  余幼时家贫,但仍不知上进,贪玩误学,缺乏志向,值攀比心理兴起,沉迷其趣难以自拔。往后更甚之,逃课拖堂,家人震怒。高堂苦口婆心以事理劝之,不胜其烦,学无果。

  今蹉跎人生二十有余,万幸娶一贤妻压身,心志有所提高,苟且于市井之间,方换得朝夕温饱。

  回忆年少,初读《送东阳马生序》,只觉晦涩难懂,不知其意。今观文,悲凉之感油然而生,逐尝人生之艰苦,才懂其意。多年八方谋业,东奔西跑,苦于胸中无半分水墨,难书锦绣文章。

  再回首,已过不惑之年,悔之晚矣。不禁潸然泪下,奈何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顿感悔恨。初读是文章,再阅已是人生,不免心中几分自怜。

  今尝尽谋生之苦,阅历人间百愁,华发渐生,再拾其志。姜子牙古稀之年方遂其才,百里奚耄耋之年堪堪拜相。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余无大志,仍怀热血。

  小的时候觉得刻舟求剑是讽刺,长大之后才知道他的悲剧内核是遗憾,所以黄庭坚才写“往事刻舟求坠剑,怀人挥泪著亡簪”小时候会觉得怎么会有人做出掩耳盗铃这种傻事?长大之后才知道你我皆凡人,自欺欺人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种自保。当失去至亲才知道《陈情表》中“臣五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背后的深情。亲人的离世,不是一场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湿。当面对和周围人的.巨大差距,才知道《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则匀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羡意”这需要不断地修行,才能长出强大的自信。当独自闯荡社会才知道《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浪漫难觅,知己难求。可贵的不是那晚的月光,而是月光下推心置腹的我们。当时过境迁,所有的付出都有了结果,才知道《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功不唐捐,命运最终会嘉奖每一个相信天道酬勤的人。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奈何生活枷锁沉重,喜忧参半是人生,酸甜苦辣是生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改变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02-04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03-14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案10-12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0-05

送东阳马生序作文11-03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教学教案10-08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优秀02-14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教案10-07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方案10-08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5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