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高老头读后感

时间:2023-12-14 08:17: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高老头读后感(经典)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老头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老头读后感(经典)

高老头读后感1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了《高老头》这本书,“人间的真情,完美的感情,父母的亲情……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钱面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书本后面的这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后感触颇深,思绪万千。其中父亲对子女的爱让我深深感动。

  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侈的生活,她们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了新贵雷斯托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了纽沁根夫人。她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们出嫁时,每人得到80万法郎的陪嫁,所以对父亲百般奉承体贴,但不久,父亲老了,不会挣钱了,也没有积蓄了,这时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让他过着寒酸的生活。高老头在临死之前哭天喊地的想见她们一面,可是这深深的思念,无尽的牵挂丝毫感动不了女儿们的冰冷心肠,这使他悟出了金钱社会的残酷无情:金钱能够买到一切,甚至能够买到女儿。

  在繁乱纷杂的大千世界里,一些人把亲情、友情、感情视为一张普通的网络。父母为了把自我的儿女养大成人,吃尽了人间的苦头。从牙缝里省下一粒米,从指头缝里省下一分钱,从身上节俭一件衣服,田野里,大街上,小巷中,工厂里留下了他们奔波、操劳、晃动的身影,最终孩子们一天天地长大了,翅膀硬了,成了家立了业。孩子们呢,好像变得很厉害,动不动就把父母当佣人一样使唤,稍微有不顺心就对父母一通发泄,从来不给他们好脸色看。好像变得很有钱,出入父母消费不起的场所,抽着他们买不起的烟,用着他们没见过的奢侈品,然后嘲笑他们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我们好像变得很爱抱怨,抱怨父母没能给自我一个好的经济基础,抱怨他们总是爱唠叨,抱怨他们做的事、说的话总是不合心意。急着赚钱,急着想要买房,急着交际应酬,却唯独忘了要好好善待父母,陪陪父母。

  或许我们没有发现,曾几何时,我们的父母变得很听我们的`话了,就如同我们儿时听他们的话一般。害怕孤独重亲情的他们,开始担心自我哪里不对,会让本来压力就大的儿女不高兴了。于是他们开始变得细心翼翼,对我们说话的语气从最开始的命令,到此刻的商量或者征求,更或者有些讨好。父母其实也挺可怜,年轻时为家庭打拼,孩子长大了,自我也慢慢苍老。他们已经变老,他们的地位从强势变成了弱势,而我们从之前的弱势地位变成了强势。我们不经意、没意识地说的话,做的事,可能就会让他们难过好几天。可即使伤害到他们,他们却依然爱着我们,就像小的时候爱我们那样。

  我们一边嫌弃着父母,又一边依靠着他们,把他们的爱当做理所当然,却越来越忽视他们的感受。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对于亲情同样适用。

  实际上,父母将子女拉扯大,其实他们也没太多想过能从子女那里享受多少福,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子女过得幸福比什么都重要。他们想要的并不多:一通简单的电话,一句节日的问候,一个理解的眼神,一齐吃一顿家常饭菜,平日里一份微不足道的关心,又或者是一份小小的礼物……都能让他们高兴得像个孩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必须好好陪伴我们的父母。父母就是我们的根,根在了枝叶才会繁茂,莫等到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才追悔莫及。

高老头读后感2

  我读了法国巴尔扎克写的《高老头》,里面主要讲了在19世纪的法国,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在他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华的生活,两个女儿一个喜欢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了新贵雷斯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但不久,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让他在破旧的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

  高老头临死之前哭天喊地地想见女儿一面,但两位女儿并没有去见高老头。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高老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父亲,他把自己全部的爱和财富给了女儿,是希望自己将来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但女儿却生在福中不知福,连起码的道德都做不到,让我又觉得高老头这样做太不值得了,他太可怜了。而那两个女儿让我觉得很可恨,也很为她们感到悲哀,自己的父亲那么爱她们,为她们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但女儿们却从来都没有想过,她们的父亲为了女儿自己宁愿过着清苦的生活,可真是冰冷血肠的大怪物!

  不管以前还是现在,我们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并且传承中华美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闭上眼睛,眼泪落了下来,不知这是第几滴眼泪了,阳光下,这滴泪在那本书滚动着,发出奇异的光,仿佛在倾诉着这个悲惨的故事——《高老头》。

  《高老头》是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著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丑恶面孔。

  “高老头这里个好父亲给了两个女儿毎人80万的陪嫁,只给自己留下1万法郎的年金。他以为女儿总是女儿,出嫁之后,他等于有了两个家,哪知,不到两年,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

  读到这儿,我曾落过泪,这泪是对两个女儿卑鄙的心理、虚伪的面孔、毫无人性的冰冷心肠痛斥的泪。她们难道忘了父亲的养育之恩了吗?她们难道忘了父亲一天只吃几片面包的入身影了吗?高老头把一切的心血都倾注在女儿身上——给她们找最优秀的家庭教师,给她们找有教养的伴读小姐……

  高老头不会想到,我不会想到,没有人会想到:把父亲赶出家门的竟是亲生女儿!巴尔扎克用辛辣的笔把两个女儿的卑鄙、虚伪、毫无人性揭露得淋漓尽致,也从侧面反映社会上的悲剧:儿子对自己牺牲一切的母亲肆无忌惮;女儿把父亲扫地出门……我茫然了:难道为了幸福就一定要赶走父母吗?难道赶走了父母就幸福了吗……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三个不孝的儿女,要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来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是在母亲的级记忆里,他们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母亲的伟大。天下的父母是同样的呀,他们为了儿女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第二天下午2点左右,高老头的病情又加重了……临死之前,高老头哭天喊地的想见女儿一面,但丝毫也感动不了女儿的冰冷心肠……”

  读到这儿,我也曾落下泪,这泪是对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痛恨的泪。女儿们为什么不愿来见高老头,因为他自己没有钱了呀!以往,只要女儿叫一声“好爸爸”,高老头就能满足她们的愿望。高老头以为女儿孝敬他,其实不然,女儿真正孝敬的是他的钱呀!“钱能买到一切,能买到女儿。”临死前,高老头才明白了这金钱社会的残酷。

  泪,痛斥的泪,悲伤的泪,痛恨的泪,凄凉的泪……愿高老头的悲剧不在重演。

高老头读后感3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一向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曾被选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在巴黎的一所公寓里,住着一个名叫高里奥的老头,他六年前住进了公寓,不知为什么,他由最好的房间换到了最低等的房间,人也越来越瘦。终于,高老头的变化之谜被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揭开了。原来,高老头以前是个面粉商,他为了讨好两个女儿,卖了店铺,把钱分给了她们。两个女儿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钱后,竟把高老头从家里赶了出来。

  心狠手辣的女儿们又来向高老头要钱,可怜的高老头被—逼付出了最后一文钱,致使中风症发作。临死前,高老头想见女儿们最后一面,都被推辞掉了,而他就只能在一张破床上孤苦伶仃地离开了人世。

  《高老头》这部小说,从多方面描写了19世纪的贵族社会,同时,又着力批判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高老头在临死前和拉斯蒂涅说的一句话对我的印象特别深:“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能买到女儿。”可两个女儿只认钱不认父,在迷人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丑陋的心灵。巴尔扎克把两个女儿的阴险、虚伪和高老头的善良、纯朴、描写得淋漓尽致,一批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展现在人们面前。

  文学家称《高老头》这本书“创造了金钱与买卖的史诗”,它是一本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名著。

  我想,社会,这两个普通的字眼,不该是那黑暗的替罪羊,是那悲惨的垫脚石!

  还记得那年我七岁。周末如往常一样,去姥姥家看望。也许小孩子毕竟幼稚,我匆匆吃完午饭,赶着下楼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当时一楼有位爷爷,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养了许多花卉,那时又恰值春季,可谓“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花儿鲜艳得刺眼,早已无心再游戏的我,凑到花儿边,感受着淡淡的花香,细数泥土的芬芳。

  不知为何,占有欲疯狂充斥着我的内心。心头几番波澜,终究没有战胜心中那个贪婪的'恶魔。不再犹豫,不再胆怯,我不以为然地伸出了双手,托住那最耀眼的一朵,一点一点地用力,生怕触破花儿那层薄薄的肌肤。看着花蕊渐渐脱落,丝丝喜悦挣扎在“罪恶”的双手中,伴随着最后一缕花丝的断裂。

  蹑手蹑脚回到家,怎料这异常的举动更像是欲盖弥彰。迫于母亲的严厉,几番回避后,还是一五一十道出了整件事。本以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却被母亲片刻的沉默所取代。她起身拉我,随后便往那位爷爷家走去。我当时真想双脚灌满铅,不再有片刻的移动。但对于母亲的坚决,怎样赖着不走都显得无济于事。她轻敲开那为爷爷家门,把事情完完整整说给了他听。我一直没抬头,我呆呆望着手心间散落的花粉,不知为何,心中竟还有点点窃喜!?一番交涉,母亲让我想爷爷认了错。我没想到,爷爷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轻轻笑了笑,便转身进屋了。

  回家的路,似乎格外漫长。一路上,母亲对我说了好多,我不停点着自己的小脑袋,其实心里想的,还是那花儿妖娆的身子。我只依稀记得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人要诚实,要有有责任心;不可贪,不可虚。

  后知后觉,我才明了,这句话的意味深长。比起“高老头”的儿女们,我是幸运的。当我在走向歧路的前奏里,被母亲的孜孜教诲唤醒。而没有被一味的溺爱,一味的纵容,落得愈发堕落,愈发沉沦。

  也许,这是爱。

  爱与被爱,始终微妙地并行着。错误的给予,将永远无法收获真切。当爱与被爱真正协调统一时,你才会明了亲情的滋长。

高老头读后感4

  读了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所著的《高老头》,感触很大。故事发生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巴黎,主人公高里奥老头,原本是一个精明的面条富商,然而,妻子早丧,为弥补女儿们,他对她们疼爱有加,甚至可以说,是无限度的溺爱。高老头为了两个女儿,不惜倾其所有,把自己一生的财富全部给了她们,自己去租住破旧的公寓,但他的两个女儿,在利益面前,她们毅然选择了上流社会,放弃了老父亲,可怜的高老头,凄苦地过了大半辈子,最终含恨而终。

  高老头的悲剧,不仅源于他对女儿们过分的溺爱,还有当时的金钱和势力的诱惑。高老头以为,只要自己对女儿们无私的给予,就会得到她们的敬重,然而,她们敬重的,却仅仅是他的钱财。在临死前,高老头才恍然醒悟:“钱能买到一切,能买到女儿。”人与人的这种金钱关系,在当时的巴黎社会中,实在是太普遍了……

  “人间的真情,美好的爱情,父母的亲情……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钱面前,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在《高老头》中,那伟大而可怜的父爱,在灿烂夺目的金钱面前,变得如此微不足道,那么的一文不值。

  古今中外,金钱与势力似乎已经成为最敏感的,最普遍的话题之一。人,天生就是有着无穷尽的欲望,而且永远也不会有满足的那一天。金钱的欲望,就像贪婪无比的野兽,你永远不知道它脚下埋下多少宝贵的青春与湮没多少真情,当醒悟过来时,也许什么也留不住,只留下了孤独与可憎的面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本该纯洁的灵魂,却已或多或少地被金钱捕获与玷污,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往往会被金钱所埋没。许多新闻报道或法制节目中,都经常出现“儿女不愿赡养老人,让老人无避寒之所,无饱足之餐,流落街头,乞讨为生,读书笔记[]甚至于有的老人病死家中也无人知晓……”的各种悲惨现象。对于不赡养老人的'人来说,他们的借口无非就是自己也生活困难,然而,这样的借口,能算理由吗?想当初,父母养育你的时候,不也曾贫困过?他们有因此为借口而丢弃你吗?

  记得曾听到一个令人感动而又值得深思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小伙子总是从母亲的身上索取东西,而母亲也是有应必答。直到最后他提出要母亲的心脏时,母亲也毫不犹豫地将其取出并交给儿子。可当小伙子捧着母亲那颗还在跳动的心脏走出家门时,他被门槛弄得摔了一跤,那颗鲜活的心脏只发出了一句话语——“孩子,摔痛了吗?”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给予,他们的心里只希望我们能过得比他们好,但却不奢求能从我们身上获得什么。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无私的奉献却不求任何回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更何况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呢?

  我们总想挣更多的钱,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足,有这样的思想未必不妥当,但要记得提醒自己,不要让金钱遮蔽双眼,金钱的贪求,会促使人成为它们的奴隶,也可以说,把单纯的人心拉进无情的深渊。人啊,不要太相信自己对金钱的定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金钱捉弄。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比金钱更重要,都是金钱“遥不可及”的。即使你家财万贯,没有家的温暖,再多的钱又如何?没有生活的快乐,再多的钱又如何?

  生活,总有追求不完的奢望,也总无法满足的欲想,与其在这条无尽止的道路上盲目追寻,不如活在当下,珍惜现前,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享受生活所赐予的那份不关乎金钱,只求心安幸福的亲情。

高老头读后感5

  巴尔扎克,全名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今天,我有幸又读到了他的作品——《高老头》,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高老头》这本小说中主人公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自已两个女儿身上,对女儿的任何要求都尽力满足。他给了两个女儿每人八十万做嫁妆,让她们嫁入豪门。然而他还是被女儿们赶出了家门,最终悲惨地死去,到死的时候女儿都没有回头去看他一眼,就因为他已经没有钱了。作者还写了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

  读了《高老头》这一本小说,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我看来,世界上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莫过于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亲情。亲情永远是世界上最直接、最伟大的感情。但是在这一本小说中,在作者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个年代,连亲情也被金钱所玷污了,实在是一种悲哀。在小说中,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完全是冲着高老头的钱,她们对父亲的爱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当父亲有钱的时候,她们会去看望父亲,对父亲说一些好动的话。当父亲身无分文的时候,即使当高老头在病床上受病痛的折磨,也得不到女儿一丝一豪的关心,换来的只是女儿的冷漠与无情!高老头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感叹:“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能买到女儿!”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当时的高老头,他的内心深处是多么的绝望、多么的痛苦啊!在那个社会,金钱可以影响一切,甚至可以买到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但那些都是假象,人们都是看在金钱的份上,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就像文中的高老头,用钱只能暂时买到女儿去看望他,但是最终并没有买到女儿的爱,那种女儿对父亲真正的亲情、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我不禁在心里默默地感叹: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多么的冷酷、多么的无情啊!高老头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一个的悲剧,更是当时那整个社会的悲剧。就因为那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泥潭中,人们一切以金钱为中心,没有人情可讲,所以才导致那个社会制度的灭亡是必然的!

  《高老头》这一本小说,使我想了很多,生活在那个社会的人们,在那个时代,金钱取代一切成为人们的上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虚伪,让我觉得可怕又可悲。我暗自庆幸自已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看看现在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崇拜金钱,但是我们更看重感情!我们发自内心的坚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最珍贵的、最值得我们维护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做是以感情为中心,在生活中,我们只要听到哪一家人有困难、哪一家人出来筹款,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爱心!我们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

高老头读后感6

  虽然高老头对女儿们盲目的纵容和溺爱是导致他受到的种种苦难以致最后悲惨孤苦的死去的原因之一,但作为一个父亲,他的那种父爱却是伟大的,令人感动的。所以,当我读到拉斯蒂涅因为被这种父爱感动后给予高老头帮助和照顾时,心中还是有些许安慰的。在物欲横流的拜金主义社会,他的所为是很难得的,他给了可怜的高老头很大的安慰。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高老头的父爱可以打动拉斯蒂涅那样的青年,可见其父爱光辉和伟大的一面,他的奉献和牺牲在拉斯蒂涅那里得到了肯定。

  有人说,高老头的女儿太可恶了。但我认为,如果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转化为教育,那么女儿现在应该懂得如何珍惜父爱,应该懂得如何真诚待人。高老头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作为商人他精明世故,作为父亲他却是爱女如痴、倾其所有、一味牺牲。他培养了女儿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自己却成了牺牲品。即使临死前看透了那个黑暗的社会,但他依旧渴望见到女儿,渴望一丝温情。造成高老头悲剧的除了当时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的因素之外,高老头对两个女儿没有分寸地过分宠爱和纵容也是造成这种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高老头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两个女儿身上,对女儿的任何要求都无不答应。大女儿仰慕贵族,他让她成了雷斯托伯爵夫人;小女儿喜欢金钱,他让她当了银行家纽沁根的太太。最初,他在女儿家里受到上宾的待遇,但随着他的`钱财日益减少,他的地位也就每况愈下,最后竟被闭门不纳。他有钱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他没有钱了,她们便怕别人看出父女关系;等到榨干了他的钱袋,他便像被挤干了汁水的柠檬一样被他们扔掉。

  高老头的这种悲剧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也普遍存在。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孩子有求必应。很多孩子已经上初中了,吃饭时红烧鱼不肯吃,哭着要吃红烧肉,等红烧肉端上来,又吵着要吃炒鸡蛋,弄得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这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百般疼爱、处处迁就的结果。爱子之情,人皆有之。但对孩子无原则的宠爱,过分的放纵,让孩子觉得父母是有求必应,便会得寸进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要什么,父母都会答应的。日久天长,使孩子滋生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从而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不知道对含辛茹苦的父母怀有感恩之情,反而觉得父母爱他们,纵容自己是应该的。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向父母大发脾气,甚至离家出走,让父母操心。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家长常用溺爱代替了理智教育,所以导致像高老头的这种悲剧时有发生。

  当今社会很多有固定收入的老人,儿女还是愿意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因为他们就像还没有榨干的高老头一样还有利用价值,还可以给自己带来财富。但等到没有收入来源以后,他们的待遇就像高老头一样,不是看儿女的脸色过日子,就是被儿女无情的赶出家门。父母疼孩子是应该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及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错事的时候,要启发诱导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严格要求,绝不能迁就。爱孩子一定要做到爱得深,教得严,这样才能避免重蹈高老头的“父爱悲剧”之覆辙。

高老头读后感7

  善与如挣扎在潭水中的蓝藻,每一步都是跋涉,每一秒都可能被涌来的汹浪湮没。

  当他们被潭水湮没,也将是潭水的毁灭。——题记

  一:爱的毁灭

  我喜欢鲍塞昂子爵夫人。尽管在评论家们的眼中,她是一个利用拉斯蒂涅报仇的心机妇人,他们将她批驳的一无是处。可是无论是第几遍重读《高老头》,我都震撼于这样一个面对爱情如此奋不顾身,如此英勇的女子。在一场场每天都会发生,又每天都会破碎的巴黎式爱情里,多少人是为了在上流社会挣得一席之地,多少人是垂涎于她们的财富,又有多少人甚至只是为了在于同伴闲聊时有炫耀的资本。他们,她们,彼此相视,不过是一张请帖,一只钱囊,一件装饰。

  只有她是在爱。她赤诚地,毫无保留的爱着潘多,就像一个小女孩儿,而不是一个熟读了巴黎法的贵妇。她醉心于潘多的每一点温柔,也能由于恋爱中的敏感而捕捉到潘多与她相处时的如坐针毡。她的.机敏,智慧在这时都不可用了,她观察到了潘多的一切变化,但她拒绝往她所恐惧的地方思考,她拒绝听取朋友们告诉她的潘多与另一位富有小姐的婚讯。鲍塞昂夫人一厢情愿地为自己编制了骗局:潘多是爱我的,他不会离我而去。

  在巴黎,这样一份爱,多么荒唐,多么不伦不类呵!人们窃窃私语,偷笑,品尝这位尊贵夫人的痛苦。是的,一个把感情统统倾泄出来的人,跟一个把钱统统花光的人一样不可原谅,这就是巴黎的信条!

  潘多结婚的那天,繁华的巴黎在她心中已是一片荒凉。她告别了子爵夫人的身份,换上素色的衣裙,永远地离开这片使她心碎的泥潭。

  真爱是罪。她怀着这份爱,迎来的是心的崩溃。

  也许潘多也有着对她的那么一点真心,但面对巨额陪嫁,真心又算得了什么呢?

  爱,终会毁灭,在金钱的浪涌下。

  二:善的毁灭

  伏脱冷是魔鬼的使者,被派来引诱拉斯蒂涅这一洁白的羔羊。

  而拉斯蒂涅似乎经受住了他的诱惑。几番徘徊之后,他还是选择了苔尔菲娜,而拒绝了对他有意的并且有丰厚财产的塔勒费小姐。他也曾被金钱蒙住眼睛,但好在他的良知还不曾消弥,他知道那财产背后是她兄弟的鲜血。他始终敬爱高老头。在饭桌上众房客以老人家取笑时,他帮这可怜老人维护尊严。高老头病入膏肓,身无分文时,他的两个亲生女儿甚至完全抛弃了他。她们穿着父亲用生命换来的钱制的华贵舞裙,翩翩起舞,忘记了她们在死神手中挣扎的爸爸。只有他和同学皮安训陪高老头走完最后一程。

  与周围人的丑恶相比,他是善良的。

  但他真的善良吗?

  别忘了,他结识苔尔菲娜的原本目的是为了她丈夫的财富,他在权贵中周旋是为了一飞冲天,更快的成名,做官,发达。

  善的毁灭,不会像爱那样粉碎与顷刻。它一点点被金钱与欲望的蛀虫噬咬,一点点弥散于金钱黑色而腥臭的雾气中。

  三:毁灭与救赎

  当爱与善散去,当天使离开,那么,毁灭也便不远了吧。

  巴尔扎克好一支利笔,一针见血地剥离当时法国社会的伪装,露出阴暗丑恶的嘴脸。

  仿佛是个充满绝望的世界,仿佛是个只有利用的世界。但我相信,这绝不是巴翁的目的所在。仿佛一位医者,欲要救治病人,拿出其体内的肿瘤,便总要以刀刺破他的血肉。

  刀是医人的刀。

  笔是救世的笔。

  救我们与毁灭之际。

高老头读后感8

  俄国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如此,但要看你读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如果读一本好书,会使你懂得很多,感受很多,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这样的书,它让我的感想很多,让我看到了人性的险恶.这本书就是巴尔扎克所著的《人间喜剧》的其中一篇《高老头》.

  这本书大致讲述了高老头和他两个女儿的故事.高老头出身寒微,年轻时以贩卖面条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十分疼爱两个女儿,把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巨额的陪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大女儿仰慕贵族,他让她成了伯爵夫人,小女儿喜欢金钱,他让她当上了银行家太太.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像吸血鬼似的榨取父亲的钱财.最初他在女儿家里受到上宾待遇,随着他的钱财的日益减少,他的地位也每次愈除.当老人身贫如洗时,她们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之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里,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高老头临终时终于明白过来,她们爱的只是他的钱,他悲愤地喊出:"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

  这便是《高老头》,结尾以惨剧收场,通过高老头的悲剧,作者批判了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父爱"和"亲情",对人欲横流道午沦丧的社会进行有力地抨击.

  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情感波动很大,特别是结局部分,我为高老头愤怒,为他有这样的女儿而感到难以其耻.我在想,为什么人与人的差距那样大.有人可以为了金钱放弃人性,除了身体像人以外,几乎没有人所具有的特点了;而有些人则可以为了自己的家人而放弃一切,包括金钱.金钱并不是万能的,金钱不具备人的感情,人的生命,它们都是死的.除了买东西以外,它们什么也买不到,最起码它们买不到亲情,友情和爱情.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她们没有奋斗过,她们只知道在父亲那儿索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但从来不知道给予更多她们的父亲所想得到的,那就是女儿的爱,一句暖心的话,一个贴心的小动作,仅此而已,父亲的脸上便会扬起发自内心的快乐的笑容.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寒冬与酷暑,永远都是在别人的关怀里长大,收获着所有人对她们的爱,而利用他们对自己的爱唯利是图.她们已经完全丧失了人类所具有的内心品质;纯洁,善良,她们的自私自利,将会被世人所唾骂,温室里的花朵,离开父亲的手里,将何去何从

  而高老头,作为两个女儿的父亲,是十分不"称职"的.在对待女儿方面,他只懂得,要给予女儿们自己全部的爱,留给女儿们最好的生活环境和展示空间,给女儿们所有她们所想要的东西.因此,在物质上,她们显然什么也不缺.然而,高老头并没有教女儿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别人以及自己的父亲.读更多的书,懂得更多的道德舆论知识.让女儿们品学兼备,这些都比满足她们对物质的需要好得多.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我想高老头的惨剧也不会发生,他会生活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既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又有了情感的支撑.

  但是高老头的做法,以至于造成他后来的惨剧发生.这部书反映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作用,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书,一本好书.

高老头读后感9

  我读的这本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是名家傅雷翻译的,从开始的不喜欢读,觉得难以读下去,到之后的一口气读完。不由得感叹,名著果然是名著,它能长盛不衰,自有它的独特魅力。

  女儿必须要富养?一百多年前也有啃老?

  高老头是一个精明的面粉商人,在粮食饥荒时期,做生意赚到了钱,成了暴发户,坐拥200万家财。妻子中年早逝,使他把所有的爱倾注到两个女儿的身上。给她们最好的教育,给她们最好的物质享受,他对两个女儿是典型的富养。为了能把女儿送进上流社会,每个女儿给了八十万法郎的陪嫁。天不负有心人,大女儿成了雷斯多伯爵夫人,二女儿成了纽沁根银行家太太。但真的幸福了吗?这只是两个女儿掏空高老头的第一步。

  在政治形势发生变化的情景下,高老头面粉商人的地位不受待见了。为了所谓的面子,两个女儿要求高老头结束面粉生意,高老头只好搬进了伏盖公寓养老。这时高老头还有年金,每年还有8000到10000法郎的收入。原先高老头在两个女婿家还能有一份刀叉的,此刻只能在女儿出入的路上,等着她们经过的时候,才能够看到他的宝贝女儿,才能够瞧一瞧女儿的背影。搬到这个包饭的公寓,就能安享晚年了吗?不!这只是两个女儿掏空他的第二步。

  父亲是什么?在高老头的眼里,父亲就是给予女儿享受的钱包,是为女儿呕心沥血地前进的领路人。在他两个女儿眼里,父亲就是需要钱的时候,才记得起的一个提款机。就这样,过着穷奢极欲生活的两个女儿一步一步地把高老头榨干。在高老头临死前,二女儿还要哄他变卖最终的家当,帮她付一千法郎裁缝店的款,就为了穿得漂漂亮亮的去参加鲍赛昂太太家的舞会。“我把一辈子的生命给了她们,她们今日连一小时都不给我!”可怜的高老头,一贫如洗,临死前,只是欧也纳和皮安训两个大学生照料,两个女儿连瞧都懒得瞧一眼。高老头死后,连入殓的衣物都没有,他的身后事还是大学生欧也纳典当了一只金表才得以办妥,才能入土为安,两个女儿只是派有家族徽爵的空马车来参加一下葬礼就走了。

  高老头在物质上百分百地富养了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反过来啃老,并且一啃再啃,直到把高老头完全榨干为止。对于高老头的'死,在两个女儿眼中根本不足惜,只是遗憾的是少了一个钱袋子而已。好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作为父亲,高老头只要能满足两个女儿的愿望,哪怕口袋已经空空如也,甚至甘愿去抢,去偷,去代替别人服兵役,也毫无怨言。这样的溺爱,已经到了盲目的地步了。也正因为有这样畸形的父爱,金钱才有空子可钻,才培养出势利眼的两个女儿。可怜又可悲的高老头,他被父爱迷了眼,被金钱就是万能的冲昏了头脑,活得完全没有了自我。女儿悲,他悲,女儿喜,他喜。这也导致了高老头一旦变成穷光蛋,就会被“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到来头反被女儿遗弃。”的必然命运。金钱,就是高老头哄女儿的玩具;金钱,就是女儿眼中的父亲。才会养育出“即使踩着父亲的尸体走过去也在所不惜。”的女儿。

  可怜天下父母心!高老头,你一向忘了,一开始就忘了,真的忘了富养两个女儿有一颗正确价值观的心;你生意场上的成功,根本无法弥补教育两个女儿的失败,所带来的倾家荡产的厄运。

高老头读后感10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1834年发表的优秀作品小说以1819年底和1820年初为时代背景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拉丝蒂涅两个人物的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

  《高老头》体现了巴尔扎克的创作天赋有着极强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高老头》全书译成中文不到十八万字而其视野之广人物形象之多姿多采简直够得上一幅全景画卷它真实的再现了当时法国社会是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标志着一个时代".充分体现了巴尔扎克驾驭素材和提炼生活的能力.

  这幅"风俗画"的背景就是十九世纪初的波旁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这时候资本主义思想已经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封建制度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高老头》就对这一时期封建贵族权势的得而复失盛而复衰的历史趋势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

  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她的府邸是贵族住区"最有意思的地方"能在这金碧辉煌的客厅里露面就等于一纸阀阅世家的证书""一朝踏进了这个比任何社会都门禁森严的场所""就可以到处通行无阻".初出茅芦的拉斯蒂涅一旦被人提到"跟鲍赛昂太太是亲戚"立即就身价百倍资产阶级妇女以能挤进这个贵族沙龙为最大光荣.这些贵族态度高傲谈及资产阶级妇女时极尽鄙夷挖苦之能事"那般中产阶级的妇女以为戴上我们的帽子就有了我们的风变".鲍赛昂夫人对高老头的二女但斐纳的评价是"动作都脱不了高里奥气".这是何等的`盛气凌人.但是表面的荣华富贵遮掩不住内心的失望颓唐排场上的阔绰掩饰不了政治上的败局.时代的变迁是无法挽留的资产阶级的进攻是不可抗拒的.巴尔扎克在描绘这花团锦簇的繁华盛世时就同时指出了潜藏着的危机预示了隐伏着的灾难.拉斯蒂涅被引进鲍府的时候鲍赛昂夫人已到了"被遗弃的关头"她骚动在心中的不安已经溢于言表"上流社会最可怕的祸事"已经临头.第二天下午2点左右,高老头的病情又加重了……临死之前,高老头哭天喊地地想见自己的女儿一面,但这丝毫也感动不了女儿的冰冷心肠……” 读到这儿,我也曾落泪,这泪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的之间的金钱关系痛恨的泪。女儿们为什么不愿来见高老头,因为他已经没有钱了。

  以往,只要她们叫一声“好爸爸”,他就能满足她们的愿望。高老头以为她们孝敬的是他,其实不然,她们孝敬的是钱!“钱能买到一切,能买到女儿。”临死前,高老头才明白过看来,明白了这社会的残酷。 我相信任何看完这本书的人都会忍不住赞叹:怎么会有这么可恶的女儿?怎么会有这么傻的爹?两个女儿爱钱不爱爹,向我们道出了父亲爱女儿,女儿爱金钱的悲剧。客观来说:时代造就人,在那个金钱至上的时代里,谁能不爱钱?一个个为了钱,勾心斗角,你争我斗,又向我们道出了人是一代比一代冷酷,一代比一代无情。 泪,痛斥的泪,悲伤的泪,痛恨的泪,凄凉的泪……愿高老头的悲剧不再重演。

高老头读后感11

  《高老头》这部世界名著是出自于法国19世纪大作家巴尔扎克之笔,巴尔扎特以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细致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读了以后,不禁使人掩卷沉思。

  《高老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时代小说,它浓缩了时代色彩,展现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虚伪、狡诈、残忍。这部小说最成功之处,我认为是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主人公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她们在父爱的滋润下,从小过着奢华的生活,长大后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便都带着父亲精心准备的巨额嫁妆,嫁给了有钱有权之士,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之中。从此,便抛弃父亲,让他孤苦一人过着寒酸的生活。直至高老头临死前哭天喊地想见她们最后一面,都感化不了她们的铁石心肠,最终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巴尔扎克用他那锋利的笔,把这两个女人卑鄙的心理、虚伪的面孔、惨无人道的行为揭露得淋漓尽致。这两个女人简直就是当时社会中无数妇人的缩影,巴尔扎克这一以小见大之笔,真是恰到好处。

  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高老头那深沉的父爱。但这无私的爱在金钱社会里是一文不值的,几乎沦落为女儿们索钱的工具。两个女儿残忍不已,虽然抛弃了父亲,但一需要钱就马上想到了父亲。她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父亲善良的心、无私的爱,从而夺取大量金钱。之后,又狠狠地把父亲踢开。这时,高老头就如同从天堂掉进地狱,心痛得无法言喻。虽然他知道女儿们的心思,但只要看到女儿们的笑容,就毫无怨言,而且还非常乐观,总安慰自己:女儿是爱自己的,她们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但高老头只能以一次次的希望换来一次次的失望。这是无私的父爱!他只懂得付出、给予,却不曾索取过、抱怨过。这是伟大的父爱!他只要看到女儿们快乐,自己也就跟着快乐。他的呼吸与女儿们同步,至死为止。

  高老头为女儿们献出了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其实,他所做的这一切,只是想女儿们快乐地生活着。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单纯的愿望而己,这也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的共同心愿。父母对孩子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让孩子茁壮成长。到头来,孩子长大了,成人了,父母也没有多大的.期望,也只是希望孩子快乐。父母对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处处为我们着想,而我们有时却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时甚至是误解。现在想想,我们真的很不懂事,所以以后我们要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在这里,请记住一句话:“你的笑容,永远是父母最大的安慰。”我们要经常在脸上挂着心中的笑容,让父母与我们同乐。

  读了这部小说,使我不得不感叹金钱社会的残酷无情:钱可以买到一切,但买到的都只是表面的东西。亲情在金钱社会中沦落,友情、爱情当然也不例外。可怜的人们,都被金钱、名利冲昏了头。人性早已泯灭,良心早己丢失。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有了这个经典的故事作为教训,我们要引以为戒。不要太看重金钱、名利、地位之类,这一切将使我们迷失方向,以至人性泯灭。我们要多关心身边的人,希望不会再出现第二个可怜的“高老头”!

高老头读后感12

  在伏盖太太的公寓里,住着18位包饭房客,他们是歇业面粉商人高里奥(高老头)、穷苦大学生欧也纳、被银行家父亲逐出家门的可怜女孩泰伊番、老处女米旭诺和人称鬼上当的伏脱冷…

  巴尔扎克给本书起名“高老头”,其实贯穿始终的真正主角是欧也纳。他是一位来自外省的青年,在巴黎攻读法律专业。欧也纳原本勤奋好学,但不甘于按部就班的发展,期望快速成功。在远房表姐特·鲍赛昂子爵夫人的引导下,欧也纳决定找个有钱的贵妇人做情妇,使对方成为自我向上流社会攀登的阶梯和后盾。

  他最初的目标是特·雷斯多伯爵夫人(即高老头的长女阿娜斯大齐),受挫后转而追求银行家特·纽沁根的妻子但斐纳(即高老头的次女)。

  高老头以往是位十分成功的面粉商人,妻子去世后,他并没有再娶,而是将全部的爱奉献给了两个女儿——阿娜斯大齐和但斐纳。女儿结婚时,他将大部分家产平分给两个女儿,只为自我存了一笔终身年金。但父亲毫无保留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女儿的孝敬,相反,她们开始厌烦父亲、嫌弃父亲,不欢迎甚至禁止父亲到家里来看望自我。除了缺钱的时候,她们当然也不会主动到伏盖公寓看看老人。而父亲却并未所以怨恨女儿,他总能为女儿想出各种难处和借口,恰如热恋中的人总喜欢自欺欺人。当老人的钱财被两个女儿榨干后,哪怕在老人弥留之际,她们也不愿来看看父亲。到是欧也纳一向陪伴在老人左右,并在老人去世后为其料理后事。

  在欧也纳追求但斐纳的过程中,高老头帮了他很多忙。老人期望女儿能在欧也纳身上获得真爱,并帮他在一处较好的公寓租了房子,期望从此能够常常见到女儿。与此同时,伏脱冷也看穿了欧也纳的心思。他告诉欧也纳,能够帮其快速获得巨额财产。具体计划是,由其安排手下向泰伊番的哥哥,即泰伊番父亲指定的唯一继承人挑衅,并在决斗中想方设法将其杀死,如此一来,泰伊番的父亲就只能将财产留给女儿了。

  而泰伊番一向钟情于欧也纳,如果欧也纳能在其贫困潦倒时理解她的感情,那在她取得继承权之后,也必然对欧也纳不离不弃,从而使欧也纳成为巨额财产的真正拥有者。而欧也纳只需将一小部分财产支付给伏脱冷作为报酬即可。最初,欧也纳拒绝了伏脱冷的.提议。但在其得知但斐纳徒有银行家夫人之名,非但对夫家财产无法染指连自我的嫁妆也被其夫控制之后就动摇了。随后,一切按照伏脱冷的计划进行。但就在泰伊番的哥哥被杀死之后,欧也纳又后悔了,他的良心和对伏脱冷的恐惧让他无法理解这样的安排。就在此时,米旭诺发现伏脱冷就是人称鬼上当的通缉犯,并以每年3000法郎的年金为条件向警方告发了伏脱冷。随着伏脱冷的被捕,欧也纳暂时摆脱了这个幽灵。

  安葬完高老头,站在墓地的高处欧也纳远眺巴黎——“只见巴黎蜿蜒曲折地躺在塞纳河两岸,慢慢地亮起灯火。那便是他不胜向往的上流社会的地方。应对这个热闹的‘蜂房’,他看了一眼,好像恨不得把其中的甘蜜一口吸尽。他神情异常地说:‘此刻咱们来拼一拼吧!’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为了向社会挑战,决定明天到特·纽沁根太太家去吃饭”。

  这个结局很是耐人寻味,高老头的死并没有打消欧也纳挤进上流社会的念头,尽管两姐妹的贪婪、自私和对父亲的绝情让欧也纳反感,但为了自我的目的,他依然愿意借助但斐纳这把梯子。他此刻还是有良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巴黎这个大染缸里,他是否会彻底迷失,最终变得和他以往厌恶的人一样,贪婪、自私和绝情!

高老头读后感13

  高老头是个面粉商,他爱女如命,在两个女儿出嫁时每人给了六、七十万的家产,自己只留了五六万作养老金,后来又因为两个女儿而卖掉了仅供他生活的养老金。他把两个女儿看做他的心肝宝贝,他给她们还债,用他仅剩的养老金为女儿制作参加舞会的礼服,女儿们的漂亮和高兴是公寓里这个木讷的老头唯一感兴趣的事情。

  他满足女儿的一切需求,包括不合理的,他以为这样就拴住了女儿,以为日后能得到她们的尊重与孝敬。但是当他的女儿女婿得知他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们开始讨厌他、奚落他、遗弃他。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利用的价值,再也没有什么能付出的了,只会给他们丢脸,两个女儿也力求自保,顺从丈夫的意见,不愿搭理父亲,两个女儿以父亲为耻,盼着父亲早一点死去,但表面上却说出种种托词来假意的安慰他,最后高老头寂寞地死去。她们就像是一个榨汁机,榨干了父亲,把剩下的残品急于扔掉。

  儿女都是父母养大的,女儿的所作所为,高老头都看在了眼里。但无论女儿怎样做,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令他失望,他的父爱却是永恒的。当他听说他的女儿在外面欠了大笔债务的时候,他宁愿把自己最珍惜的银饰(那银饰可是他最值钱的东西了)卖掉为女儿还债,也不愿让女儿为此伤半点脑筋。卖了之后,他哭了,但他这样做并没有换取女儿的心。

  高老头一辈子过得屈辱,逆来顺受,与世无争,最大心愿就是能得到女儿的认可 ,可这些都因为没有了钱他后来一样都没能实现。他痛恨自己不能永远有钱,这样就不能拉紧拴住女儿的缚绳。他为了两个女儿宁愿去偷去抢,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伟大的父爱吗?在当时那种社会风气下它显得多么伟大、让人崇敬。弥留之际,他感叹道:“我对她们的爱,她们都以怨报德,像刽子手似的对我施以酷刑。”

  很可惜,高老头是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爱女成癖,并为她们花光了所有家财,自己却省吃俭用,成了个吝啬鬼,最终因为贫穷而被女儿抛弃,成为金钱关系的牺牲品,凄然死去。高老头的父爱,让两个女儿踏入上流社会,却也正是由于他的溺爱,使两个女儿抛弃了他。正如一切无休止的放纵都源于没有分寸的宠爱,一切没有分寸的宠爱下都裹着一颗自私而又惭愧的心。可怜的高老头,还有他那可怜的父爱,在灿烂夺目的金钱面前,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终也只能折服在金钱脚下。

  最后,高老头因为操心两个女儿病倒了,可怜的他发出最后一声呻吟竟是“求求你们,让我见见我的.女儿吧!我只要看见她们,我的病就会好的,求求你们了……”这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虽是这么朴实,但却饱含了对女儿的爱与期待。病痛折磨得他浑身发抖、昏迷了。但昏迷时还亲切地叫着:阿纳斯塔西,()但斐娜(两个女儿的名字)!他对女儿的爱已经感染了周围的人,却不能融化两个女儿那冰冷的心。直到他死了,两个女儿才来到父亲身旁,同他“告别”。但对父亲的后事却不闻不问,扬长而去。高老头的归天仪式是最简单、最贫困、最单调的,只有最穷的人才是这种仪式:可怜得只有哀乐在号响,可他却是两个贵族家庭的父亲!

  

高老头读后感14

  读完了最后一页,我合上了这本书。闭着眼睛,流下了泪,我已经不知道,这是我第几次流下眼泪了。这滴泪水在书的封面上滚动,在阳光照射下,发出奇异的光,仿佛在倾诉这个凄惨的故事——《高老头》。

  《高老头》主要讲述了富商高老头在妻子死后,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到他的两个女儿身上,对她们极尽宠爱,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让她们从小就过着挥霍无度的奢侈生活。并把绝大部分财产分给她们作陪嫁,自己却被赶出来,一个人住进了寒碜的伏盖公寓。在两个女儿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的钱像“柠檬一样被榨干了”,并被女儿女婿拒之门外。一文不值的高老头最后贫病交加地躺在伏盖公寓等死,女儿女婿却不愿意来瞧一眼,最后高老头孤独的怀念着女儿们,含泪去世。这个家庭悲剧让我们寒心,也引起了我们对亲情的深思。

  如果有人会说:动物中羊尚有跪乳之情,乌鸦仍有反哺之孝;古代有“卧冰求鲤”的佳话;现在有“舍肝救母”的故事。高老头的悲惨故事只是作者虚拟的',夸张而已。那你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现实往往比你想象的更丑恶!浦东机场里留洋儿子因不满学费、生活费亲手捅死母亲;江苏灌云县同兴镇年近百岁的江姓老人,生有五子三女,因儿女不孝,两年多来只能生活在猪圈里,整天与一头母猪为伴,吃喝拉撒全在猪圈解决。而负责赡养她的儿子共有六个房间。直到被媒体曝光,老人才得以搬离猪圈;王荷英已经86岁高龄,行动不便,大小便失禁,也找不到哪家养老院愿意接收。可怜的老人就在四个子女中间被推来推去,这家住两个月,那家住几个月,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生活。一天老人被扔在楼下,爬到村委会的厕所里面去睡觉;辽宁省身患肝硬化、右侧肢体瘫痪等多种重病的于世荣,被自己女儿驱车600里后,扔在自己八旬老父门前;重庆一女儿当街暴打父亲,连扇生父十六个耳光;湖北一大学毕业生因嫌弃其父亲出身农村,拒绝父亲看孙子……

  这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无不让我们心寒!亲爱的子女们,你们是否注意到饭桌上你喜欢吃的菜,父母几乎不动筷。是他们不喜欢吃吗?不!是他们想留给你们啊!你们是否注意到过年时你总是有新衣新鞋,而爸爸妈妈难得添一件新衣裳。是他们不想穿吗?不!是他们想留下你明年的学费呀!你们是否注意到下雨爸爸或妈妈给你撑伞,淋湿的永远是他们的衣服,而你的衣服却是干的。是他们不会撑伞吗?不!是他们在为你们遮风挡雨呀!你们是否注意到每当你一生病爸爸妈妈就送你们去医院,但他们生病了却左拖右拖,迟迟不肯去医院。是他们不想去吗?不!是他们想省下医药费,作为你的生活费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透露着他们无私的爱!

  高老头的女儿们,睁开你们被金钱、名誉、虚荣所遮蔽的眼睛吧。看看你们父亲新添的白发吧,瞅瞅他脸上为担心你们而愁出的皱纹吧!那些肆意挥霍父母金钱的“款爷”们,那些依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啃老族”们,那些将父母拒之门外,不予赡养的不孝子们。终有一天,你们也会老去,终有一天,历史也会重演!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你们今天对父母的所作所为就是你们子女今后对你们所做的!今天你们父母所承受的一切即是你今后的生活!

  不想历史重演,就请善待父!用“孝”武装自己,感恩父母!

  听!有人在唱:“人间孝道及时莫迟疑,一朝羽丰反哺莫遗弃。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母心忧,是忧儿未成器。多少浮云游子梦,奔波前程远乡里。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多少风霜的累积,双亲容颜已渐老,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

高老头读后感15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了《高老头》这本书,“人间的真情,美好的爱情,父母的亲情……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钱面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书本后面的这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后感触颇深,思绪万千。其中父亲对子女的爱让我深深感动。

  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侈的'生活,她们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了新贵雷斯托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了纽沁根夫人。她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们出嫁时,每人得到80万法郎的陪嫁,因此对父亲百般奉承体贴,但不久,父亲老了,不会挣钱了,也没有积蓄了,这时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让他过着寒酸的生活。高老头在临死之前哭天喊地的想见她们一面,但是这深深的思念,无尽的牵挂丝毫感动不了女儿们的冰冷心肠,这使他悟出了金钱社会的残酷无情:金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可以买到女儿。

  在繁乱纷杂的大千世界里,一些人把亲情、友情、爱情视为一张普通的网络。父母为了把自己的儿女养大成人,吃尽了人间的苦头。从牙缝里省下一粒米,从指头缝里省下一分钱,从身上节约一件衣服,田野里,大街上,小巷中,工厂里留下了他们奔波、操劳、晃动的身影,终于孩子们一天天地长大了,翅膀硬了,成了家立了业。孩子们呢,好像变得很厉害,动不动就把父母当佣人一样使唤,稍微有不顺心就对父母一通发泄,从来不给他们好脸色看。好像变得很有钱,出入父母消费不起的场所,抽着他们买不起的烟,用着他们没见过的奢侈品,然后嘲笑他们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我们好像变得很爱抱怨,抱怨父母没能给自己一个好的经济基础,抱怨他们总是爱唠叨,抱怨他们做的事、说的话总是不合心意。急着赚钱,急着想要买房,急着交际应酬,却唯独忘了要好好善待父母,陪陪父母。

  或许我们没有发现,曾几何时,我们的父母变得很听我们的话了,就如同我们儿时听他们的话一般。害怕孤独重亲情的他们,开始担心自己哪里不对,会让本来压力就大的儿女不高兴了。于是他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对我们说话的语气从最开始的命令,到现在的商量或者征求,更或者有些讨好。父母其实也挺可怜,年轻时为家庭打拼,孩子长大了,自己也慢慢苍老。他们已经变老,他们的地位从强势变成了弱势,而我们从之前的弱势地位变成了强势。我们不经意、没意识地说的话,做的事,可能就会让他们难过好几天。可即使伤害到他们,他们却依然爱着我们,就像小的时候爱我们那样。

  我们一边嫌弃着父母,又一边依赖着他们,把他们的爱当做理所当然,却越来越忽视他们的感受。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对于亲情同样适用。

  实际上,父母将子女拉扯大,其实他们也没太多想过能从子女那里享受多少福,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子女过得幸福比什么都重要。他们想要的并不多:一通简单的电话,一句节日的问候,一个理解的眼神,一起吃一顿家常饭菜,平日里一份微不足道的关心,又或者是一份小小的礼物……都能让他们高兴得像个孩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定好好陪伴我们的父母。父母就是我们的根,根在了枝叶才会繁茂,莫等到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才追悔莫及。

【高老头读后感】相关文章:

高老头读后感高老头读后感12-22

《高老头》名著读后感高老头读后感高中作文04-07

《高老头》读后感10-28

高老头读后感08-27

《高老头》的读后感02-28

高老头读后感08-24

《高老头》读后感10-06

高老头的读后感03-10

[荐]高老头读后感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