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时间:2023-04-01 09:20: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你读过德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吗?读完之后有着怎样的读后感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欢迎阅读!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1】

  一作者简介及评价:

  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著有数十部有关管理、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专著,大都成为管理者奉为圭皋的经典,并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发行全球。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德鲁克以其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商业周刊》称其为“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经济学人周刊》更称其为“大师中的大师”。

  他被公认为是管理学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关现代组织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响,读者最广泛的思想家和作家。

  德鲁克同时还是多家有影响刊物(如《哈佛商业评论》)的专栏作者。

  二主要思想:

  他首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和目标管理,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阐释。

  2002年,德鲁克荣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德鲁克开创了“管理学”这门学科,而“管理”曾经被认为是少数所谓的管理者的事情。

  德鲁克最核心的思想之一是:“人人都是管理者”,至少,每一个人都需要“自我管理”,当目标一旦确定后,无论是个人目标、

  还是组织目标,行动起来的永远是个体或个人,他们应该是这样的:不是被别人驱赶着工作、而是自己驱赶自己奔向目标。

  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的序中说:一般的管理学著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他人,本书的目标则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

  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

  德鲁克通过讲故事般的叙述,以其卓越的睿智告诉人们: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是有助于提高机构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象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德鲁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效性是可以学会,但不是可以教会的。

  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

  1.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他认为,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

  时间一去不复返,因而永远是最短缺的。

  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费时间,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

  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这包括三个步骤: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

  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2.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

  “贡献”是指对外界、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贡献。

  一个单位,无论是工商企业、政府部门,还是医疗卫生单位,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顾客、想到服务对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服务对象尽了最大的努力。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组织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

  3.善于发挥人之所长

  德鲁克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应注重用人之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

  对人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而问“他贡献了些什么?”也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问:“他能做些什么?”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

  4.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

  他认为,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

  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控制。

  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

  5.有效的决策

  他认为,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

  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

  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

  一项有效的决策必然是在“议论纷纷”的基础上做成的,而不是在“众口一词”的基础上做成的。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而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

  以上是对德鲁克个人以及他的《有效的管理者》的认识。

  三个人启示:

  读了德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给我启发最大的是第二章《认识自己的时间》中的一段话:“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些突发事件中表现英勇的人和事的确激动人心,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停留在对这些英雄人物大张旗鼓的表彰上,而是要扎扎实实建立避免发生这类突

  发事件的机制。

  这是我们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

  结合我国管理工作的种种案例,也充分证明这个道理。

  例如:过去政府应对许多特发性事件相对薄弱,平时疏于预防,而且政府行政结构对待突发性事件反映也不够灵敏,人员也没有具体分工,缺乏整体应对机制管理的有效性。

  直到从冰灾,SARS病毒的传播,三鹿奶粉事件,地震等各种事件相继爆发后,才让国家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因而开始逐步建立起这种规范管理,预防机构也逐步加强!从而促进实现了国家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管理的有效性等等。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2】

  看到了关于用人方面的说法。

  德鲁克认为,人无完人。

  用人应当重点发挥人的长处而不要盯着短处。

  “样样皆通”很可能意味着一无是处。

  但是传统的西方企业的用人方法,或者是绩效考评方法,往往会导致“没有缺点的人”,结果也就是“仅仅符合最低要求的人”。

  而日本企业则因为不能因为某人绩效不好而降级或者开除,所以干脆没有考评制度。

  德鲁克很怀疑日本企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这种文化有关。

  我已经体会过了这两种文化。

  的确,现在所在企业的考评制度,有看上去非常全面的评估点,年终考评时都要非常消耗精力的去做评比,可是真的有用么?

  很可能一个人在项目上费心费力,在考评时却因为每一个考评点上有明显的弱势,被比了下去。

  由于每个项目的难度,要求各不相同,很难比较两个不同项目上的人谁的贡献更大,而某些容易比较的点,比如证书的级别,下属人数,就会导致决定性的影响。

  结果是引导大家都在容易比较,容易量化的事情上花精力了,要确保自己没有容易被比下去的弱项。

  可是正如德鲁克所说:知识工作者的脑力劳动是否真的有效,其实是很难评估的。

  对项目经理来说,考出很多证书的人很可能不如埋头干活的人有效,下属十个人的组长也未必比一个带枪匹马的人更有效。

  但是公司上级如何裁决?

  相比之下,以前的民营以及日资企业,倒是因为没有这么全面的评估,大家没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可以更专心地投入在工作上。

  东西方的企业文化真的是截然不同。

  根本原因可能是,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而东方人认为人性本善。

  西方企业不相信员工会自觉地努力工作,所以注重用制度防止员工偷懒,也就是重法治,而东方企业则相反地,重人治。

  很难说两个方向谁更好。

  我现在注意到的是,东方企业正在引进西方企业完善的制度,而西方企业则对管理者提出了很多新的可以认为是人治的要求。

  希望我在接触了这些不同的企业文化后,会成为更完美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3】

  最近开始看彼得.德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颇有些感想。

  首先大师就是大师,正文也就175页,各种名人为其写的推荐序倒有近20页,可见其威望。

  然后开篇提到的一个观点就很引人深思:为什么要研究管理者的有效性?因为以前的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体力劳动者,

  已经有完善的效率衡量方法可以考评其劳动成果,可是现代企业中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如经理或者设计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思考,可是思考,是很难用衡量体力劳动的方法来评价的。

  天知道一个人整天愁眉紧锁是不是在思考工作上的事情呢?就算是,他的思考是不是有效果,也无法从思考这个表面现象判断。

  所以管理者是否有效是个学问。

  是啊,很久以前我就困惑过:如何评价软件开发者的劳动成果?不能简单地从代码行数来判断,因为如果只评价行数,程序员完全可以写出一大堆垃圾代码来充数。

  质量呢,靠lead的review来判断吗?可是不同的reviewer完全可能做出的评价不同。

  我又如何知道哪个lead更好?谁写的评价多?文笔流畅?越往上越难判断埃

  不过好像作者的意思是知识工作者必须自己管理自己。

  有点玄乎了,因为难以管理,干脆就不要管了?

  《有效管理者》内容精要:

  《有效管理者》的基本观念: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本书是杜拉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

  书中,杜拉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备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审慎的设定工作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过时的任务,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时间是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愿景和理念。

  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贡献?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绩效。

  4、选用高层管理者时,应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知道,没有人能永无过失。

  人无完人,即使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

  要关心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5、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有选择地搜集需要的信息。

  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只做有效的决策。

  二、感悟与体会:

  结合打造“学习型“部门建设,落实能力提升计划,我部门开展了每月必读一份与所投资公司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年报,半年至少读一本书的活动。

  无意中了解到始终贯穿台湾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生命的两本书《有效者管理》和《创新者的两难》。

  于是迫切地找来《有效者管理》,号召全部门的人员共读,希望从中找到造就一代创新企业家的秘诀。

  读后有以下感悟与体会:

  1、《有效者管理》以一种非常简明实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总结了时间管理的精髓。

  它的课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即自我管理。

  盘点自身的资源,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创造某些附加值。

  生命给了我们什么资源呢?时间!我们的一生就是对时间的支出。

  2、要事优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务的先后次序,是和时间管理关系比较密切的话题之一。

  能从众多的任务中进行分解筛选,通过授权或其他方式排除该亲力而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须具备而且要表现优秀的一种能力。

  管理的层次越高,任务越多越重,越显现出这种能力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看到某位管理者每天都被下属包围着,那么要不就是授权没做好,要不就是下属的工作能力太差。

  3、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不管学习、工作或生活,我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安排多项任务,但是在特定的时间我们只能面对和感受一个。

  心猿意马就不能投入,最终也发现不了自己的价值。

  这可以让我们做到既有效,而且高效。

  4、此外,我们能贡献什么,应该是每个人都需要时常思考的问题。

  自己是否真的想在组织中有所发展,还是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

  如果对于分配给我们的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能想到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图并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成长的机会。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相关文章:

有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03-17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04-27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范文10-01

做好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的方法09-30

《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学习心得体会01-14

有效招聘10-26

新任管理者培训方案-管理者培训方案09-30

有效戒烟的方法09-30

复习的有效方法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