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

时间:2022-10-01 11:28: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

  谈及唐伯虎,不免会使人想起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风流倜傥,才情非凡。其风流韵事“三笑点秋香”,更是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至于唐寅的生平,史书记载亦是少之甚少。现流传至今有关他的史料,多为乡野民间故事和小说的传述,已无从考证。之于他的成就,众多专家的意见也是褒贬不一。

  唐伯虎,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落魄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自幼饱读诗书,擅长诗画十六岁便中秀才。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关于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名的由来,有人认为,唐伯虎出于对自己才华的狂傲自负,确实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但也有学者考证认为,唐伯虎从未自刻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图章,存世之印系别人伪造。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是名副其实的。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艺术造诣高超。唐伯虎才气横溢是真的,他完全称得起“江南第一才子”。若说“风流”二字,也只是唐伯虎文风飘逸,为人洒脱,落拓不拘,举止有放浪之行,仅此而已,实际情况并不是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等“风流艳名。况且晚年时期,唐伯虎的生活实则穷困潦倒,很难想象与富贵奢华有所联系。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不免有虚构之嫌,事实上是不成立的。虽历史上确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有人认为唐伯虎作品《九美图》中讲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节很离奇,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桩事,不过唐伯虎画九美图倒是真的。九美图的由来,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访唐伯虎,而与唐伯虎打赌,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内,将苏州城里有名望的小姐,画出十张美女图来,祝枝山将付给他三百两银子。这般传言 ,我个人认为,多半是因为他最后一个妻子名叫“沈九娘”,后世人望文生义,便以为唐寅此等风流,艳娶娇妻九人。

  唐伯虎的仕途之路其实是十分坎坷的。“泄题案”发生后,唐伯虎31岁才出狱。正当而立之年,却饱受不幸折磨,遭此声名狼藉。我们可以想象,封建社会里的中国文人,仕途之路于他们是何等之重要。一曲“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将自己的心思暴露无遗。唐伯虎豪放不羁,恃才傲物的个性,经受这等沉重地打击,纵使他有无数才华,也不免愤世嫉俗和抑郁反叛。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唐伯虎在小时候便在绘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很快掌握绘画技艺,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时,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多年的勤加练习,加之他自身很高的绘画造诣,唐伯虎的绘画技艺已经十分高超。在苏州流传著他的不少故事。据说,有个人与唐伯虎很要好,向唐伯虎索得画一幅,画的是一竿清竹临风而立,竹竿上趴著一只纺织娘。此人回家后,就把唐伯虎的赠画挂在房间裏。到半夜,此人在睡梦中被纺织娘的阵阵叫声吵醒,他爬起来,掌灯四处雪找,最后发现,鸣叫不停的纺织娘,居然就是唐伯虎画中的那只。还有一次,唐伯虎为一个朋友的扇子画了三只河虾,这个朋友爱不释手。一次乘船出游,不小心失手把扇子掉到河裏,扇面上的三只虾竟一齐从扇面上跳到河裏游走了。这些传说,传神地描述了唐伯虎画技之高超。 他的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他为我国的传统绘画做出了很多贡献。综合了南北二派,弘扬了文入画的传统。我国的传统绘画.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地理条件和风格的不同,始分为南北两大画派。北方画派以李成、关仝、范宽为代表,画风深厚旷远,石体坚凝,风骨奇峭,气势雄伟;而南方画派以董源、巨然为宗师,画风柔和温秀,笔墨潇洒含蓄,水墨湿润华滋,远近感强烈。唐寅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他的画,既有宋画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为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弘扬文入画的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他实现了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诗文、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在诗书画有机结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贡献。唐寅书画的贡献,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促进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鸟各科的全面发展,加强文人画自我表现意识等,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创作的诗,据不完全的统计,约有600余首。其诗风婉华丽,通俗流畅,即兴抒怀,以才情取胜。诗文的内容多为揭露社会矛盾,抒发不平之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唐寅在文学上的成就很高。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唐寅诗风相当特别,据说他早年曾下苦工钻研过《昭明文选》,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丽,很接近六朝的气息。泄题案以后的诗作,多描写自己的处境,写起来情真意挚,自然流畅,虽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炼,但可以感觉到唐寅信手拈来的才气。他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唐寅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所做绝笔之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胸中无数才华,平生万般磨难,最终皆为怡然的达观所稀释,再不见激越愤慨,再不见书生意气,只有清新淡远,真正到了“明月松风天然调,抱得琴来不用弹”的境界。自傲、自欺、自负,都消隐一空,吟咏之中,胸襟开朗,笑傲江湖,竟也超越了儒释道,浮云富贵,粪土王侯,连地府也无所畏惧,把死后大事当成又一次不经意的放浪漂流,如此高超的人生玄思,是何等的哲学超悟和精神解脱啊。

  除诗文外,唐寅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问唐衢痛哭何为,纵使青云无望,却赢得才子高名,在将相王侯之上,

  继宋玉招魂之后,此番苍墓重修,更装点横圹美景,替湖山花月坛妍。

【《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相关文章:

唐伯虎点秋香的对联故事10-08

《唐伯虎学画》读后感作文10-09

童年读后感 读后感童年的读后感01-03

《青铜葵花》经典读后感 青铜葵花读后感读后感02-15

称不上是读后感的读后感精选10-05

论语读后感_读后感05-15

经读后感 读后感悟05-29

《盼》读后感盼读后感03-28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11-05

《穷人》读后感穷人,读后感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