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2-08-09 15:22: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精选18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精选18篇)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1

  最近,拜读了索尼娅?尼托主编的《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一书,感受颇多。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教师作为个体,怎样步入到教育行业中来,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这一份职业的真实过程。读着读着,不免联系自己,我为什么做教师?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里21位教师也并不都是“天生就是教书的材料”。他们或许是中途改行的中年人,或许是刚入行的新教师,但他们都认为教书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教书使得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

  教书可以帮助自己成为更完整的人?

  珍妮弗?韦尔伯是一位中学科学教师,她说:“我做教师是因为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目的。”“我做教师是因为我相信教育能够带来的影响和认知效果。”“我做老师是因为我相信我帮助了孩子们,让他们喜欢来学校上学,喜欢学习,并且乐于面对风险和挑战。”“我教书是因我知道做老师是起模范带头作用的。” 安布瑞莱斯?马利,是一位年轻的`公立学校的双语教师,她说:“我到底为什么要教书?对我来说,教书是欢乐、悲哀、快慰和无助的结合体,但它也是一项有着明确目标的任务:改变我的学生,也改变我自己。我教书是因为这个行为本身能够触及我精神和灵魂的很多侧面,使我一直保持内省并不断推动我向着意识的醒悟。”“我教书是因为教书给我带来希望。”

  在这些教师的言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做教师可以亲历创造的过程,追求真实健康的成长,主张“成事”“成人”,并在创造中提高总结。这么多优秀教师的现身说法,也使我更多地感受教育的使命,教师的责任和作一名优秀的教师的任务。我有幸成为一名新课程下的教师,它站得高,看到的是教师、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的未来需求,它引领师生、学校对教育的认识,明确的是个人、学校的使命,学得多才更感觉到学习的必要。用美国本杰明。拉什的话说:人站得高些,不但能有境早些领略到希望的曙光,还能有幸发现生命的立体的诗篇。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这诗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你可能没有成为一个美丽的词,一个引人注目的句子,一个惊叹号,但你依然是这生命的立体诗篇中的一个音节、一个停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足以使你放弃前嫌,萌生为人类孕育新的歌声的兴致,为世界带来更多的诗意。所以,我愿意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去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我为什么做老师,是因为这份工作让我感到光荣;一个个学生的进步让我感到喜悦;让我体现人生价值与意义。我为什么做老师,是因为天真无邪的孩子熏陶影响着我保持着一颗珍贵的童心。我为什么做老师,是因为学校的环境和谐温馨。我为什么做老师,是因为学校环境有利于我学习,不断地探索、思考,丰富自己的学识与道德修养,尽管我物质上并不富裕,但我却是精神上的富翁。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2

  一、认同的观点

  书中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的张开眼睛面对更大的新世界:我觉得教师这份职业最能考验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一直作出牺牲。对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要有热情,富有挑战性,给每个学生带来人生的改变。成为他们的老师、权威、决策者、表率。带给他们正面、积极上进的思想去改变世界。教育过程会带来挫败感,但要靠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也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教师认为为公益服务的人。阅读这本书,会让我们体会到书的作者的教师使命感经常会扩展到了他们自己的课堂之外。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教师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教师在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有爱心负责任的老师用爱心和学生进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里。

  二、联系实际

  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完成教学和思想教育并不矛盾,它们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学业成绩并不理想,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热情不高。所以在教学上要用更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把学生引入全新的世界,与现实的就业相联系。在深入浅出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为人处事之道。让学生在坚忍不拔的创业情绪下产生学习的动力。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没有成功感,从小被父母、老师所抛弃,有自卑心理。所以教师要善于为他们打开更广阔的天地,各种文娱活动和技能比武都是他们激励的舞台,张开眼睛面对更大的新世界。有了闪光点,就会激励他有兴趣、有信心去学习。每一次对学生的鼓励,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将对学生产生一生的影响。教学育人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当遇到不同的学生时,我们都要细细的思考解决的办法。即使遇到挫败也不放弃,不论有什么困难,都不放弃对学生的责任感与爱心;把学生家长和其他教育同仁看作是教育工作中的好朋友,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纯朴的友爱之情;创作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生同甘共苦,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体会一次次成功的欢娱。

  教师是学校的无形财富,一方面,学校为教师开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教师完善精神和物质的和谐。而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加强学习。教师产生工作动力继而有爱心和精力,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教师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也很重要,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教师的.工作是良心饭,对学生的影响并不能计价,所以要善待教师从而会影响学生更爱学校。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不喜欢老师凭个人的好感偏爱或是袒护学生或冷淡歧视学生。每一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趣,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育人相长。

  三、反思重构、打算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有怎样的老师就有怎样的学生。这基本上反映了教师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影响,他们把教师当成权威圣人,信任教师。教师的决策都能在班级中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表率。这就要就教师的决策正确富有威信。教师言行富有感染力。教师应放眼世界,不能要陈词滥调来教育学生,要不同的新颖的例子和方法引导学生。世界在改变,在新形势下,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发生了变化,在学生中也出现了新问题:如网迷与玩游戏无法控制自己,学生单亲家庭多无人管。世界在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更强。留长发,戴饰物,带手机,染发,等等恶习更多出现。这都在社会风气所影响下的。学校教育工作任务更艰巨。教育育人不但是学校的工作更是家庭和社会的任务。对于今天的教育,家长的眼光也是十分的挑剔的,教师付出的许多辛苦往往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现实生活中教师每天的工作都处于社会好家长的监督之中。教师和学校对安全教育绝不能麻痹。有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给学生以保障。教师要善于家长交流、沟通,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真切地认识到教育首先是一种公益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公益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带领学生有更高的理想追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舌功能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生活在学生中间的,他的言行举止都是广大学生看得见的,因此我平时能严于律己,处处检点。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责任感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才会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了这样的认识,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才会明白: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为人师表的特点决定了它崇高的责任感。责任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首要条件。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3

  周五傍晚在四楼会议室听了三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事迹报告后让我体会很深,特别是俞建栋老师的报告,语言很朴实很幽默,但他讲的几个小故事让我笑过以后都会静静地去想些事情,会让我去思考一些事情。

  晚上回到家,坐到电脑前面,我开始想,我为什么要做老师呢?而且还是一名小学老师!说实话,其实从小就没有要做老师的志愿,因为我觉得老师这种需要为人师表,比较纪律性的工作不适合我这种喜欢自由的人,而且想到那些小孩子那么的吵闹就更觉得烦了。因此即便是大学毕业以后也没想到自己居然真的考取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

  另一让我当初不愿意做老师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实在让人活的不够潇洒。虽然做了老师以后能够在讲台上慷慨激昂,但那也只是对着你的学生,还是一群不怎么懂事的小孩子。可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似乎总是那个让人觉得斤斤计较的职业,即使在生活中也给人这个感觉。虽然教师可以有两个长长的假期,这点还是让我觉得比较欣慰的,也是让我别的职业的'同学比较羡慕的一点,但是就教师那么点微薄的工资,即便有那么长长的假期,也让我有点舍不得出去旅游。但现实和理想总有差距,很多时候不是我选择了职业而是职业选择了我,因此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走上教师岗位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

  另外一个让我最后成为教师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父母的唠叨和长辈的期许。大人们总时常在我耳边念叨着:“现在工作这么难找,做老师每年又有寒暑假、工作又相对稳定、学校环境比社会单纯,这些换成别的工作哪里来!”可是我心里会想如果单单因为这些而选择做老师,那么在做了老师一段时间之后会不会因为没有了开始时的激情而懈怠了呢,会不会后悔了自己的选择,因为教师工作的辛劳、不高的收入以及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而且现在的小孩子哪有向我们那时候那么听话,做老师真的得处处小心,不能随便批评学生,否则一不小心就得被投诉了。

  记得上学期学校还让我们读过一本《我们为什么做教师》的书,这本书收入了21位在美国各学校任教的教师的感言,虽然文中主人公和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书中的某些做法在中国并不可行,但同为教师的我们却有着对于教育和学生相似的观点,这也是本书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文中的每位教师都是在讲述自身的真实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为什么做教师的很多理由,也学到了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标准。

  怎么说呢,既然都已经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学着去热爱她吧。已经工作快3年了,没有很多的激情,但也没有懈怠。有的可能就是对学生的一份责任吧。我不期望自己会成为一名领导眼中的优秀教师,但愿成为学生们心中的一名负责的好老师吧!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4

  阅读了美国尼托主编的《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一书后,我深受启发。这本书在向我们阐述教师的重要性的同时更是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一些教师在选择教育工作的动机,以及关于这一职业本身的一些想法。虽然他们的经历迥然各异,但是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忱都是高涨的,对于他们而言教师不只是一份单纯的职业,而是他们人生为此不断付出努力付出,努力奋斗的事业。

  这本书中提到:要成为对所有学生有影响的教师,一般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即深厚的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娴熟的沟通技巧。日常教学中,要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对所有学生都应该抱有较高的期望,那些别人已经放弃的学生,不论有多大的困难,也不放弃对学生的责任感,要坚韧不拔,运用灵活生动的方法,关心、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爱是一切的中心, “教育之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其实爱并不是简单的情感,特别是在学校的环境中来界定它的时候就更是如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会换化、外显为“责任”,所以,面对调皮、贪玩、反应较慢的学生,我们教师,唯有树立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思想,并运用灵活生动的劝教方法,从关心、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入手,把“学困生”拉到前进的队伍中来,只有这样才是对社会负责,对学生的真爱。当然,尊重和欣赏亦是教师对待学生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有了尊重就可以实现平等沟通,使学生容易向老师敞开心扉。如果老师能顺利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教育好学生应该就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青少年学生多少存在叛逆思想,所以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要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无可挑剔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喊破嗓子,不如做样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自己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来影响教育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教师要爱自己所教的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我们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理解是产生关心和爱的情感的`前提,不善于理解人则很难去关心他,很难对他产生爱的情感。我认为:即使是对一个差生,也要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给他鼓励促进其转化。作为老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不要武断。让学生喜欢我,能够演化为他对我所教的学科的喜欢,听从我的教导。让学生与我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互相好感,互相尊重,是助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能够是学生的情绪稳定,有助于学生心智发展;相反,往往容易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压力和挫折,则会让学生反感、害怕,从而阻碍心智发展。老师的情绪如何,对于学生能否积极愉快的进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上课时教师必须始终注意保持着高涨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善于思考、乐于接受教诲的作用。要做好老师这份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总要想着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育是一种互动,一份投入,一个期待和一次次教师与学生的心心相印的活动过程。让我们从“心”出发,以“爱”为基础,让“心’和“爱”让教育闪光。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5

  暑假期间,拜读了索尼娅尼托主编的《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一书,感受颇多。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教师作为个体,怎样步入到教育行业中来,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这一份职业的真实过程。读着读着,不免联系自己,记得初中毕业填报志愿时,我懵懂地写下了“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从此便与教师这一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转眼间走上三尺讲台已经十六年了,它不仅见证了我从青涩到成熟,更让我明白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里21位教师也并不都是“天生就是教书的材料”。他们或许是中途改行的中年人,或许是刚入行的新教师,但他们都认为教书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教书使得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

  珍妮弗韦尔伯是一位中学科学教师,她说:“我做教师是因为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目的。”

  “我做教师是因为我相信教育能够带来的影响和认知效果。”

  “我做老师是因为我相信我帮助了孩子们,让他们喜欢来学校上学,喜欢学习,并且乐于面对风险和挑战。”

  “我教书是因我知道做老师是起模范带头作用的。”

  安布瑞莱斯马利,是一位年轻的公立学校的双语教师,她说:“我到底为什么要教书?对我来说,教书是欢乐、悲哀、快慰和无助的结合体,但它也是一项有着明确目标的任务:改变我的学生,也改变我自己。我教书是因为这个行为本身能够触及我精神和灵魂的很多侧面,使我一直保持内省并不断推动我向着意识的醒悟。”

  “我教书是因为教书给我带来希望。”

  ……

  在这些教师的言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做教师可以亲历创造的过程,追求真实健康的成长,主张“成事”“成人”,并在创造中提高总结。这么多优秀教师的现身说法,也使我更多地感受教师的责任和教育的使命。

  从“我们为什么做教师”我不由想到另一个话题“我们做教师又能为孩子做些什么?”老师给予孩子们的东西是多方面的,有些甚至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我们需细心反思,这众多给予的东西中哪些是孩子最需要的,最能帮助孩子的?就教师的教学而言,“教”能教会学生什么?知识是可以教会的,方法部分是可以教会的,能力是永远也教不会的。审视教师可以教会的`知识,一方面不教学生自己也可以学会,另一方面,知识爆炸时代让知识换代更新的速率加快,今天有用的知识到明天也许就不再是知识了。教那些不用教的东西是代庖,教那些无用的东西是害人,教那些本来就教不会的东西是徒劳。这样看来,教的作用就更显苍白。既如此,那么教师之于学生其存在的价值何在?

  作为教师,我想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比如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比如指导学生如果快速高效地使用工具书。

  3、协助学生解决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

  4、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教师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之外,还应该注重塑造学生的灵魂。老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有时,老师的一句安慰,会让学生魂牵梦系!老师的一句鼓励,会让学生刻骨铭心!老师的一句赞扬,会让学生终身难忘!而品德的教育中,我觉得重点离不开一个“爱”字。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爱父母,爱长辈,爱祖国,爱未来。在爱中学会关心,包容,理解,梦想,希望……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6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这本书起先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因为我也在想:我为什么做教师呢?这本由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育学院杰出的语言和文化教授索尼娅·托尼主编的书收录了21位在美国公立小学、初中和高中任教的教师的一些感言。其中有一个名叫珍妮费·韦尔伯恩的中学女教师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碰巧做了教师》。的确如此,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只是碰巧做了教师。譬如我,初中毕业的那一年,只是因为同桌的好友报考了师范学校,就轻易的在第一志愿那一栏里填写了师范学校,碰巧就考上了。那一年,我十四岁,懵懂到还没有意识到这将决定我将来的工作。

  师范毕业以后,十七岁的我以优等生的名义成为那一年唯一被分配到淮阴实验小学工作的毕业生。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既是轻松愉快的几年,又是痛苦迷茫的几年。那个时候我们的课务很轻,一周只有十二到十四节课,同时又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没课的时候,可以到菜场买菜,周末的时候可以在办公室聚在一起打牌、下棋,有时学校还会举办舞会和球赛,日子过得轻松自在。然而,作为新教师的我,却不时会感到工作难以胜任的苦痛,加上我是选优进来的教师,同事和领导对我的.高期望与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没有人告诉我该如何提高教学技巧,我敏感的内心被周围蔑视的眼光刺得千疮百孔,一向自信的我开始的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职业。于是,工作两年以后,我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脱产进修了美术专业。毕业后我本想留在南京另谋生路,但是在父母的极力劝阻下,我万般无奈的再次回到了原单位。那一年,我二十一岁。

  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淮安师范的老师、同学、都纷纷转行了,想做官的做官去了,想发财的发财去了。而我,还待在这所小学校里。学生换了一茬儿又一茬儿,我还是我,人没有变,变的是心态。为了让平淡的教学工作变得富有意义,我开始尝试同自己的职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关系,我试着去喜欢这份职业,在教学工作中体验师生情感互动的乐趣,我为能在工作中开启孩子们的心智,帮助孩子们掌握必要的知识,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只有当你把工作当成一种快乐,把教书当成一种享受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把书教好。

  珍妮费·韦尔伯恩在文章中提到“人们在许多场合都问过我,‘你还在当老师吗?’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我的感觉是,人们肯定是认为既然我已经教了那么多年书了,我肯定已经觉得没有任何新意,需要换换工作了。或者他们可能觉得我太”聪明了“,不应该只教书的。人们从不会问一名医生、律师或木匠是否还在当医生、律师或木匠。当我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意识到有许多人都不知道,教书有多难,二教好书又有多难。他们不清楚,要做一个好老师你必须要有多‘聪明’。”

  的确,也有人曾经这样问过我“你还在教美术吗?”我无比心酸地回答:“是的,我还在教美术。”我想:他们一定是认为我这辈子永无出头之日了,也许他们所理解的教美术就是教小孩画画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儿。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要教好美术有多难,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得要多“聪明”。如今,课堂已经不再令我感到焦虑,我相信我拥有了可以影响学生的力量,我相信我在教学中能够帮助孩子们,让他们喜欢艺术,喜欢学习。

  有人奇怪普师班毕业的我怎么会教了美术,我想说:那是因为我喜欢美术。小时候,我曾经把绘画当做自己的第一爱好,家中的墙壁上贴满了我的画作,每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我母亲便会骄傲的向客人们介绍说“看!这些都是我女儿画的。”而我的父亲却希望我能在写作上有所专长,他说他年轻时的梦想就是做一名记者,他曾不只一次向我们讲述他十八岁在青岛当兵的时侯,就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但后来命运却让他进了一家工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与母亲结婚时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张梳头桌和一张门板铺的床,床腿,是用废弃的床头垒成的,一间十三平方米的房子是厂里的,在穷困潦倒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了从政的道路……记得小时候,他总是对我画的一些莫名奇妙的画嗤之以鼻,他似乎希望我能够实现他的梦想,所以,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给我买是《小学生作文》、《儿童文学》之类的书。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时常从图书馆借来《牛虻》、《复活》、《尼尔斯企鹅旅行记》之类的世界名著回来给我看,甚至还将他自己的十二元钱稿费全部给我交了学费,让刚上初一的我参加一个什么作文报的写作培训函授班,可那时的我一直对绘画痴心不改,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绘画上,甚至在一些不太严厉的老师的课上也偷偷的画画。后来,我终于只是成了一名美术老师。我想:我显然是辜负了我老爸的期望。不过,在老爸的影响下,我倒是读了不少的书,且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这让我在写教学论文的时候受益匪浅。所以,我现在有时会拿自己的一些论文获奖证书和发表的论文刊物去哄老爸开心,让他知道,他的苦心没有白费,女儿到底还是继承了他的一部分写作天赋的。

  生活中有些东西是难以改变的,也许还会不断有人问我:“你还在教美术吗?”我会平静地告诉他:“是的,我还在教美术。”我从小在绘画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而现在我想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这种乐趣。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改作业时我为每一位认真画画的孩子画上五角星,写上“你真棒!”,所以,当我在黑板上画画的时候,孩子们也会竖起大拇指夸赞:“老师,你真棒!”这让我觉得很有趣。

  是的,我还在教美术。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而教书的时间越长,我就越觉得有许多东西要学。教学促使我不断寻求新知,读书使我的心灵日益丰盈。《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这本书中,另外一名作者玛丽·科黑写到“我教书是因为教书是一份同他人一起学习就可以挣钱的工作。”想想看,这是多么合算的一件事情,既可以挣钱养家,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内涵。

  是的,我还在教美术。我希望孩子们能了解美术,了解人类文化传承的另一种方式;我希望美术教师的地位能够得到提高,这样别人就不会再问我:“你还在教美术吗?”这样伤自尊的话了;我希望能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埋下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种子。不论我所教过的孩子长大以后会从事怎样的工作,将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相信,这颗种子都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开出美丽的花朵。

  珍妮费·韦尔伯恩说的没错,“教书是一份相当吸引人的职业。”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7

  一、学到了什么

  阅读了《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一书,感受到了其中一个个鲜活的优秀教师的形象。虽然每个主人公从事教育行业的初衷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是殊途同归,在走上教育之路之后,都是肩负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怀着对学生无尽的关爱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极致的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的使命感、耐心、挑战主流知识的勇气、即兴发挥和对社会公正的热忱等素质的最好诠释和体现。本书并不是从表面上交代他们为什么做教师,事实上是以他们生动的事例来向我们阐述如何做一名真正对学生成长能够起到指点迷津作用、能够让学生学有所乐的教师,其中的许多为师之道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参考。

  二、联系实际

  虽然我们很多人已经身为人师,虽然我们有着代表身份的教师资格证,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个合格的老师吗? 一名合格的教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心里有学生,无论是多还是少,总想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与成长在现实中然而我们有一些教师,只是把教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对于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事物变得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这样的老师如何能够让他们的学生健康成长呢。责任心是我们做教师最基本的一点,除此之外,我们的工作是应该是用心用智的,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一时的随意而错过影响了学生的一生。我为什么做教师?最初是怀着一颗很平常的心,当做一份很普通的职业来从事的,但是随着工作状态的慢慢深入,我发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更多的内涵,体会到更重的担子,收获了更多的欣喜和感动。正如书中所说的”教书不仅改变了学生,也改变了我。“通过和一届届学生的接触,在教学中,每当看到学生的成长,我都觉得得到了莫大的享受,其实成长的不仅是他们,更多的是我自己。对比书中提到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一些素质中,我觉得自己对于”即兴发挥“这一项做的比较欠缺。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由于面对的是灵动的学生,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应付于这些仅仅凭备好的教案时远远不够的,每当意想之外的状况发生时,自己的应变能力不够,不能最合理的处理每件事情,往往在事后会留下遗憾。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耐心、睿智、具有开发思想和幽默感的教师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然而周围真正同时具备这些素质的老师又有多少呢,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努力要付出。

  三、重构

  同样做为一名教师,和书中的主人公对比来讲,相差的太多,当然这些差距不会是打击,只会激励我以后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教育方法,书中的一个个主人公其实并不是什么教育专家,但是他们平凡的岗位上做的几乎平凡的事却赢得了学生的肯定,他们的这些成功经验也让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充满了信心。所谓知耻而后勇,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更好的做好以下几点:

  1、把工作当成是自己的兴趣。当我们把工作当成兴趣或许会有更多的激情热情去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工作的结果会更好。 虽然我们的工作中的确会存在很多苦、很多累,但是这种充满挑战的生活却是极具意义的,尤其我们的身份是老师,是可以影响下一代的人民教师。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把我们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的这份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快乐,每天拥有不断的斗志,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学生都有一定的”向师性“,老师要为他们做好表率,希望我们对他们以后成长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

  2、多了解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 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使他们感到理解与尊重,我想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怀的沟通氛围,而不是以往的高高在上,为师独尊,有时候我们需要把自己当老师看,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身段,乐于做学生的伙伴,在平等中感受升华,在成长中享受收获。唯其如此,我们的'一片良苦责任心才能成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真正动力。

  3、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师个人魅力。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只有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品德,才能以教书传知、育人感人,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我们老师通过各种途径自我充电,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水平。除了知识的专业基本功之外,我们还要有丰富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便教师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增长教育机智,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过程。另外因为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强,兴趣爱好广泛,他们面临的”问题“、想要知道与探究的”问题“呈现出多样化、意外化的特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解惑“要求,需要教师具有更精深、更广博的知识和更高的教育能力。许多知识体系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完善当中的,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尤为重要。

  不管我们当初是怀着怎么样的初衷加入教师行列,不管我们现在是多少的普通与平凡,只要用心的去对待每一天的工作,用爱去关怀每一位学生,相信我们也会成为一位成功的教师的。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8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很自然地我把它当成了一个问题问自己——我为什么做教师?但答案似乎并没有很快就从脑海中闪过,那别人为什么做教师?带着一种好奇心理我翻阅了这本书。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收录了21位美国公立小学、初中和高中任教的教师的一些感言。他们中有的刚执教鞭,有的已经执教十来年,还有些是执教了30多年的资深老教师。这些教师所教授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民族、种族、语言和社会阶层等背景,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点——对教育事业富有激情,不论是公众承认的,还是不承认的,他们关心学生、热爱工作,就算有再次选择的机会,他们也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虽然有些教师也对如今的公共教育状况感到沮丧、愤怒,但他们仍然热衷教育事业。

  说到“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书中各人的解释五花八门,既有说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也有说是因为教育事业富有诗意,有人提到和某些学生发生的一些故事;有人回忆引导他们成为教师的最初的经历;有人描述昨天甚至30年前的奇闻逸事,但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讲为何从事教育事业都是津津乐道,并将其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他们把当教师当作是他们的使命,这样的使命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使得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

  作者从四个部分归纳了为何“我”选择做教师,即:“漫漫长路——他们是偶然决定去教书,或者是那些走了很多弯路才去教书;“让世界更有意义”——教书如何让那些教师的生活更有意义;“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把教书描绘成帮助学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声音和位置的方法;“成为更完整的人”——教书就是好好为公众服务,帮助年轻人积极改变生活,使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看了这21位教师的感言,我不禁从书中去反思自己教书的动机,似乎在阅读了此书后我也与许多他们中的教师一样产生了一种共鸣,这样的共鸣让人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要像克丽丝滕.弗伦奇那样认为是因为爱与被爱让我为什么选择做教师,(我爱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也爱我)爱给了我信仰,爱给了我动力,爱给了我充实——所以我选择了做教师。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9

  这本书在向我们阐述教师的重要性的同时,更是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一些教师在选择教育工作的动机以及关于这一职业本身的一些想法。虽然他们的经历迥然各异,但是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诚都是高涨的。对于他们而言,教师不仅仅是一会单纯的职业,而是他们人生位置不断付出,努力奋斗的事业。

  没有这本书中提到要成为对学生有影响的教师,一般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及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娴熟的沟通技巧,日常教学中要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对所有学生都应该抱有较高的期望,那些别人已经放弃的学生,不论有多大的困难,也不要放弃对学生的责任感,要坚韧不拔,运用灵活生动的`方法关心,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爱是一切的中心,教育只没有爱就如池塘没有水,其实爱并不是简单地情感,特别是在学校的环境中来界定他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面对贪玩调皮,反应较慢的学生我们要有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思想,并运用灵活生动的方法,从关心尊重,爱护学生入手,把学困生拉倒前进的队伍中来,只有这样才是对社会负责,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

  教师对待学生还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有了尊重就可以实现平等沟通,那么教育好学生,应该就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我们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求自己用自己无可挑剔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喊破嗓子不如做样子榜样的力量,用自己美的语言,美的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每一个学生。我们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理解是产生关心和爱的情感的前提。

  我认为即使是对一个差生,也要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给他鼓励,促进其转化。作为老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不要武断,让学生喜欢我能够演化成为对我所教的学科都喜欢听从。因此上课时教师必须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和饱满的精神,使学生教师是一种互动,一份互动投入一个期待,更是一次次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的过程,让我们从心出发,以爱为基础,让心和爱让教育闪光。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10

  学校基本上每个暑假都会给我们每个老师发一本书,并能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每每把这样的任务讲给同学朋友听总有种很特别的感觉,一是因为和别的职业不一样,二是因为几乎少有学校有我们这样的任务顶多培训就差不多了。这也是我身为这个学校的一员感到那么一丁点自豪的地方。多读点书总是好的。

  这个暑假学校给我们发了本索尼娅?尼托(美国马萨诸赛大学教育学院杰出的语言 和文化教授)主编的《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一书,题目很朴实仅用一个问句就把书的基本内容突出明了化了,也把读者特别是我这个入行已经5 年的老教师内心已经成历史的且当初也没有深究的问题给挖掘和被共鸣了。以一个老教师的身份思考这样一个本源性的问题较之当初是相对比较成熟的。认真去读去体会去思考,对自己今后的职业认知的深入和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而且这样的问题在每一个阶段都应拿出来重新审视,在此为自己加勉。

  接下来我将应学校给的基本思路从三个方面来审视回顾。

  一、认同观点

  首先, “我做教师是因为我相信教育能够带来的影响和认知效果。”“我做老师是因为我相信我帮助孩子们,让他们喜欢来学校上学,喜欢学习,并且乐于面对风险和挑战。”

  其次,“我教书是因我知道做老师是起模范带头作用的。” :“我到底为什么要教书?对我来说,教书是欢乐、悲哀、快慰和无助的结合体,但它也是一项有着明确目标的任务:改变我的学生,也改变我自己。

  另外,我教书是因为这个行为本身能够触及我精神和灵魂的很多侧面,使我一直保持内省并不断推动我向着意识的醒悟。” 书中有个大家都认同的观点就是 教书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教书使得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

  二、联系实际

  上面的观点是和我有共鸣的。每个职业都有自己追求的共同理想,这是外国教师写的书,相信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黄种白种或是黑种的教师当过教师都知道这些观点是当好一名教师的重要素养的体现。下面我将对上述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做个诠释。在写作过程中就是我对自己5 年来的工作回顾以及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思考。

  在首先里列出的观点带有很明显的感情色彩。“帮助”“喜欢”“乐于”仅仅在这些字眼里,我们就已能觉出这样的教师是充满爱心,真正为学生考虑且和学生是平等的。作为一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学和幼儿卫生保健学科的任课教师,自己的学生本身就是需要充满爱心并且要全心呵护自己的小宝宝的幼儿教师,身上的责任重大。

  爱心并不是口头说说的,我觉得应该结合其次里列出的观点,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想要改变学生就要改变自己,让自己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我举个例子,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叫出学生的名字》在文章里曾经反省过自己。每年我教的班级很多,又基本上是清一色女生,每次提问要轻松的叫出学生的名字有点困难。但是就这么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情,其实却是一件大事。你能轻松叫出学生的名字,这本身就是一种爱心的`传递,学生能和你的关系更加亲密,在叫学生名字时的语气语调变化能折射出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作用。有时看一个教师在叫学生的语气语调里,细心的你可以读出其中的关爱和平等。而身为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共情、倾听等等一些技术要求本身就需要你很大的耐心爱心和平等理念。

  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一个行为,她已经能够折射出一个教师的方方面面,我们用好一个行为,就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其实也在鞭策自己。而榜样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能够带来影响和认知效果的东西。

  对于另外的观点其实是带有总结性的,这是每个职业都会有的。我认为就看你是否能够利用好自己这个职业给你带来的刺激,你会不会利用这些刺激去反省去完善自我。

  还是拿上面那个例子。对于上面的这么一个行为,我从来都觉得重要的,但真要落实到你的行为当中还是有很大的距离需要跨越,这涉及到我自身的经历和学识观点的积累。

  举一反三,对于学校的大环境它给予我很多意识的觉醒。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学校的管理太严了,曾经埋怨,曾经也叛逆。觉得只要把自己的课认真上好,把自己的心理辅导认真做好就够了。也许在小型学校里做到这些不错了,但我现在所在的学校是一个超大型学校,要保证万人的有序就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还有更重大的责任安全呢,再说还要管理三四百个教师,学校如果不规范不严格怎么能运作?另外,职业高中的学生本身的素质以及社会所需要的员工素质也需要我们的管理精细化。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学习,这样的大型学校怎样的管理方式有怎样的效果,被管理者的心理状态又是怎样的等等。对理解一些东西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认识生活,认识教师这个职业,使自己完善起来,也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

  三、反思重构

  教师这个职业我是喜欢的,既然我已经准备在教师这个职业干下去,我就争取把这个职业干好,我也知道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相信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并不都是低谷也并非时刻高峰,风风雨雨才叫生活,平平淡淡是生活的本色。我把教师这个职业生涯当做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热爱它,走下去。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11

  我为什么当教师?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脑子里出现许许多多的答案:是理想,是兴趣,还是盲目从众?是贪图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还是享受教书的过程,体验付出的快乐?此刻我的脑子开始模糊起来,似乎作为一名师范毕业生,当教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并没有深究过。可是看完了《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这本书之后,我的脑袋又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了。

  首先,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清楚的意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即使对那些别人已经放弃的学生;不论有何障碍,都不能放弃对学生的责任感;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在文化、种族、语言、性别和经验方面),尊重他们以此作为自己学习的基础;把学生父母和其他社区成员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合作伙伴;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敢于挑战学校和学区的.官僚体制;遇到困难时要坚韧不拔;运用生动的学习方法;愿意并渴望试验,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把学生看作终身的学习者;关系、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

  作为一名新教师,以上的几点是我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其次,作为一名新教师,此刻的我虽然没有上过课,但是却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重大。并且以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光荣。《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这一书里介绍的这二十几位教师并不都是“天生就是教书的材料”。他们或许是中途改行的中年人,或许是刚入行的新教师,但他们都认为教书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教书使得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我相信教育这个事业也能使我的生活更加完美完整。

  其中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是一个叫克丽丝滕·弗伦奇的教师,她并不是个好学生。小时候她很安静,毫不起眼,不说话,只是努力融入周围的环境。后来,她终于被注意到了——但只是作为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她开始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一个挣扎中的学生,先是不起眼,然后是个哑巴。

  直到中学,她才发现一位能激发她在学业上有些许自豪感的老师,就是她的戏剧老师,她鼓励她将我那些叛逆的、经常惹是生非的能量投入到戏剧和写作中去。后来到了高中,她又看不到自己在学业上的竞争力了。 18 岁的时候她怀孕了,于是就这么结束了她的高中生活。由于害怕自己成为另一个统计数据——一个没有受过教育就怀孕的少女妈妈——她决定为自己和未出世的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人生,她在当地的社区大学报名上了学。并最终成为一名教师,她之所以成为一名教师是因为她一直追求社会公平和爱。

  我虽然并没有经历过那么多挫折,但是我也是从一名自卑的,毫不起眼的学生一路走来的,在学生时代 常常被老师说忽略,所遗忘。直到中学阶段,我终于被我的班主任发现,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她对我说的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努力学习,最终以较好的成绩考上大学,并且成为一名教师。想到这里此时此刻的我真正的找回了当时想要成为一名教师的纯真的原因:我希望用自己的关怀和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自卑,找不到自身价值的学生,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力量能使他们真正的找回自己,重新拥有自信,重新拥有价值。

  以上这些是我读了《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这本书的感受和收获,我想在我真正体会到教书育人之时,我对这本书的感受会更加深,更加透彻。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12

  假期在网上无意间发现了张康桥教师写的《为什么做教师》这本书,一下就被它的题目吸引,同时也被代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于是捧起它,细细品读,从书中找到了我一直在思索的许多问题的答案。

  这本书以张教师个人的经历和思考为线索,提出了要“为学生做教师”、“为家长做教师”、“为学校做教师”、“为国家做教师”、“为生命做教师”,即做“学生喜爱、家长满意、同行认可、国家需要、自己满足”的教师,——做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满意的教师。

  回报社会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职业质量的大小也充分地体现出个人的社会价值。老师成功与否是体现在学生评价的,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的。老师必须要在明白为什么而教的前提上明确教什么。教师教书育人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知道教育什么人才,我们的教育才有怎么教的方案。归上所诉,我们为需求而教,学生的需求(我要怎么发展);家长的需求(希望孩子怎么发展);学校需求(特色的教育);国家的需求(高素质的人才),做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

  都说教师职业是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在从教的前些年,我并没有体会到这种自豪感,毕竟从生存的需要上升到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还是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因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养成了爱反思的习惯,慢慢地在这个职业中找到了乐趣。看到自己的职业活动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也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身为教师的我们,幸福的`源泉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也就是工作的过程中。工作本身就是生活,工作的时间在一生中占了最好的时光中的大部分,我们不应该简单地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学生、为了家长、为了学校,其实,工作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工作,工作快乐了才会生活幸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在教学生,更重要的是实现自身发展的一种方式,教育不是教师的一种角色表演,而是一种个性存在。教师就是以教书育人的这种方式来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要做怎样的教师呢? 我们还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愿意把自己的子女交给怎样的教师呢?是交给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希望,乐观的老师,还是交给那些对生活充满抱怨、充满烦恼,整日不开心的教师?我们愿意把自己的子女交给什么样的教师,我们就应该去做什么样的教师。相信快乐的教师也能带给学生快乐。

  如果再面临一次职业选择,我还做老师,因为学校有宽松、和谐的环境,畅所欲言的进行讨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校园幽雅美丽的环境,可以呼吸到从碧草绿树鲜花中散发出的清新空气,可以看到纯洁可爱的孩子们以真诚得像鲜花一样灿烂的微笑向我致敬,还因为我可以利用长时间的休假,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也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旅游、参加体育运动、阅读等等,还可以利用学校有利的学习环境,进行学习,不断地探索、思考,丰富自己的学识与道德修养,做精神上的富人,而且现在国家正在积极实施“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的社会风尚,教师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不断地提高。既然如此,我还会选择坚定地选择教师职业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13

  暑假里,校长为我们大家准备了《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一书;在假期里看了这本书,从中学到了许多道理。现在我试着先把读后感写下,要求是“3R”标准,一是认同的观点;二是联系实际工作;三是重构。

  一、认同的观点:

  教书是最有挑战性,同时也是回报率最高的职业。一年之内就可以看到回报:孩子们在认知、行为和社会性方面都进步了不少,有时这样的进步是逐步的,有时这样的进步是巨大的,他们在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都让我觉得是很大的回报。

  教书是欢乐、悲哀、快慰和无助的结合体,但它也是一项有着明确目标的任务:改变我的学生,也改变我自己。我教书是因为教书这个行为本身能够触及我精神和灵魂的很多方面,使我一直保持内省并不断推动我的某种意识的醒悟。

  教书是一种革命性的举动,它能够决定一个年轻人是否有机会过上好日子,它会有终身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有机会得到更好的教育,他就可能去读大学,找到好的工作,然后过上好日子。推动儿童教育意味着去鼓动年轻的一代,他们既可能会变成教育和社会忽视的牺牲品,也有可能会促进他们各自所居住社区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二、联系实际的工作

  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组织学生参加课余活动、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我要树立平等、和谐的师生观,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能大胆提出质疑。我想只要是出于彼此尊重、走和谐的氛围中,课堂活跃一点,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不要把自己的尊严放在第一位,不要认为自己就是长官、皇帝,要放下教师的架子,真正启发学生的智慧,扮演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顺导者。我们反思和改进的,我们要在课堂上就要让学生知识什么是平等、民主,如何建立民主的组织,什么叫尊重,什么叫真正的自由等等,因为只有在得到尊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人们的才能才能发挥到极致。

  三、重构

  我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推动着自己努力地工作,不记个人得失,甘于奉献,乐心思教。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教师能把教学工作做好。没有责任心,工作态度散漫,对学生成长不关心,对学校,对社会,对待遇等等,心有怨言的;自然无心思教。有了高度的责任心,必然能激起我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负责任。

  我要热爱学生,严爱有加,对我来讲,爱人的具体表现就是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悔乎?”在他看来,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不知疲倦地全力教诲学生。热爱学生,就是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宽厚仁慈。要把学生当成伙伴和朋友,以智慧、包容、理解的心情对待。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或许就是这个道理罢了。当然,热爱学生,决不是降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王夫之说过:“教人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学习必须向高处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我校的学生的文化成绩不是很好,在初中里是“差生”。对“差生”的教育工作是我们的重点,我要对他们更加关心,“差生”的接受能力要比正常同龄学生的接受能力差,难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从而产生自卑心,自暴自弃。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有一个全面可行的计划,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而且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或“朽木不可雕也”之类打击“差生”的积极性,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要细心、耐心、用心的教育。实际上,每个“差生”也和正常同学一样,也希望有人关心他,爱护他,体贴他,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帮助和鼓励。我作为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必须付出真挚的爱心,设身处地的为“差生”着想,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社会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14

  古语有言“读书使人明志”。多读书可以使人学到很多有意义的东西。暑假期间读了《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一书,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你以帮助,让你充满信心……其寓意深远,使我受益匪浅。

  一、书的观点

  教师,是一种让你一直努力进步的职业。而要成为一名对学生有影响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应具有深厚的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娴熟的沟通技巧,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判逆期学会接受批评,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幸福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实在的生活境遇。一个幸福的教师,要把教育学生作为享受,把奉献作为乐趣。用乐观无私的心态看待我们职业,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是一个追求课堂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能享受教育的教师;是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教师。

  二、联系实际

  在今天教师的角色和心态变得越来越复杂了,面对的是一些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学生。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在面对学生的不懂事,犯错误的时候,甚至让我难堪的时候抱怨过。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我们要爱护每一个学生,重视同学间的交流,本着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宗旨,使师生关系融洽。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要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改进。那就需要我们一切从学生出发,平时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上课时注意学生听课的情绪,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尽可能的去发现学生当中的那种美,我们就是要挖掘他们自身的闪光点,启发、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教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机会,让我去质疑、思考。很多时候从自己身上感受到教育的无止境,问题不断出现,要求我们时刻有灵感,多读教育书籍,能从容的智慧的处理学生中的问题。同时,不断钻研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深入到学生当中,真正的关心、爱护学生。

  “信任”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哲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教育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心态的问题。如果视工作为享受的话,就会努力地去享受,然后努力地工作,并取得满意的结果,从中会体会到另一种快乐,于是便成了“努力工作——取得成果——感受快乐”的良性循环。

  三、 反思重构

  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觉得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人格完善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只有在有品德的人身上,我们才能看到。教师的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也很重要,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同时,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和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其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希望老师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不喜欢老师凭个人的好感偏爱或是袒护某些学生或冷淡歧视某些学生。

  第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地位,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把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是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其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15

  首先,我不得不说,我很高兴学校给我们这批新教师发了这份特殊的礼物——《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也正是这份礼物,我才开始思考我为什么做教师。

  看完此书后,只能说是粗粗地浏览了一遍,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我感觉我得到了共鸣——我跟书中有些教师的经历一样,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当老师,而恰恰是原本就没想过当老师,因为某种未知的缘分让自己进入了教师的行业。我想对我来说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会是一个“充满冒险”的工作。

  一、书中让我感触颇深的观点

  虽然对教师并不陌生,因为从我做学生起就在跟教师打交道,但是我从学生角度看到的教师又不完全是真正的教师。在看了此书后,才对教师有了较深的了解。

  “教书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公平的态度,对所有学生都抱有很高的期望”珍妮弗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让我想起我作为学生时,最欣赏的就是那些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最厌恶的就是那些言行不一的老师——说是一视同仁,做是偏心。

  “生活很有趣事因为我们可能会殊途同归。我曾被告知我是从侧门进入学校的,那是一个相当公正的评判。我从未有过成为一名教师的伟大抱负,我先前的工作经历对我从事教师并无多大帮助,我受过的教育业并不是完全适合教书的那种,但我还是从事了这个行业,对这个新角色觉得越来越适应,因为这种舒坦的感觉似乎很难得地与我在这项职业中的成长以相同速度在发展”鲍勃的这段描述正好印证了我的经历,我也是一个“门外汉”,不是一个师范毕业的科班教师,但我会像鲍勃一样去努力,去适应这个新角色,“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并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

  “总的来说,我已经总结出爱是一切的中心,特别是我为什么要选择教书,也是因为爱。正是爱给了我复归的动力”克丽斯滕用她不平凡的经历告诉我们她再一次回到教学岗位的原因就是“爱”。在世界上,可以说“爱”是伟大的:父母对子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同伴之间的爱。如果没有爱,不知道该有什么来促使师生的感情,促进师生的关系。

  “尽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一番个人经历和选择教书的理由,有一个理由却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通的:我们有深入生活的欲望。我开始相信这是将教育工作者联结在一起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克里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感悟。教育是要基于生活实际的,教师也要带领学生一起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保留一个美好的记忆离开学校。

  二、联系实际

  书中值得细细品味的观点还有很多,我想等我又一定的教龄了,再去品读,将会有新的发现。说到要联系实际工作,学以致用,这对一个还未真正进入教师角色的人来说有点难。不过书中这些教师的经历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经验,对初为人师的我有帮助。我本身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直到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与机器打过交道后我才慢慢发现,其实我还是喜欢和人打交道,选择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可能更适合我。现在我如愿以偿了,接下来我的工作中主要是和人(学生)打交道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和人打交道会比较难,这需要我花更多地努力来处理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就像贝斯所描述的一样,她的课堂开始有所转变是始于一次冒险:袒露了自己的一个秘密,展现出了一个诚实的教师面貌。正是这样,学生也开始对教师诚实,敞开他们的心扉。我想我将在工作实践中慢慢地感悟和改进。

  三、反思和重构

  看完此书后,我对自己提出了基本要求,即“两心”,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两心”——爱心、责任心。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

  作为教师还要有责任心,有责任心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而且责任心既是对学生又是对自己。人也只有有了责任心,才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会发现前方有那么多需要自己担当的事。

  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年华。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教育系统有各种专业上的荣誉称号,比如“教育能手”“学科带头人”“新蕾奖”“教学标兵”“特级教师”,等等,这些阶梯式的荣誉的设计,为教师一步步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奋斗和实现教育人生的价值,做了有益的引导工作。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达成目标的时间,对自己的责任感由此开始。

  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对学生要负责。责任心对教师而言,是师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没有教育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对我们教师来说,一届学生未教好,还会有下一届,还可以重头再来;而对于家长,只有一个孩子,根本不可能重头再来。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可对于家庭来说他就是百分之百。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对我们报有希望。我们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实现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自身价值提升,就必须把我们的责任心分解在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日常教学每一个细节之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16

  拜读完 张康桥老师的处女作《为什么做教师》,掩卷深思:这本书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

  时代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布寺变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活力的。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发展我们的观点,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着。

  现在,新型教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与冲击。只要看看本书各章节的标题——“为学生做教师”、“为家长做教师”、“为学校做教师”、“为国家做教师”、“为生命做教师”,我们就能看到一种态度:教师无可避免地要融入市场经济,但又时刻不忘生命与国家的需要。虽然作者也没有解决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本身或者说书中“各种需要”之间的悖论所带来的困惑,但给身处各种困境中的教师指出了一种思考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放眼社会、不忘责任、积极思考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人生姿态。因为“任何好思的教育者,都能够成为一位大众的教育哲学家。这样的教育者,也许不能名垂青史,但他一定是他自己教育实践的真正主人,一定是他自己时代中深刻的教育者”。

  结合这一学期的教学情况,第一章“为学生做教师”给我的感触是最深刻的。本书让我认识到,教师的本质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教育本来就是谋求幸福之学、引领高尚之学。因此,学校本来就应该是“首善之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教会孩子为别人服务。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许多细节进行反思,需要转换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我们不能理解为学生偷懒,不用心,而应该理解为教室布置的作业不合适或者工作没有到位。实际上也确实有学生是偷懒或者不用心,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把问题归因于教师,教师就要不断地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唤醒学生、帮助学生,这样的爱,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教育过程才更具有德育性,更有品位。与此同时,教师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专业幸福。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学生生气勃勃、充满朝气,一有机会就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声嚷嚷,并且相互“传染”,这时,有的老师县表扬一些较好的,然后批评甚至训斥一两个“闹”的最凶的',像我就会说“请大家安静下来”;

  或板着脸不说话。然而,过不了多久时间他们就会忘记教师的“教育”,逮到机会又“故态复萌”,教师只好又以类似的手段恢复秩序。但是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换一种思考方式,认为这是学生精力十分充沛,并且把学生的这种“生命活力”引导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要求、批评、威胁等。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不是选择满足教师的需要而是选择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时,教师就会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从而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篇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觉得上课就好像在做游戏一样,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本领。从而,通过这一过程,使教师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得真正的专业幸福。

  学生是活的精灵,他们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他人的尊重,作为与学生的生活最接近的教师,我们要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感受、需要,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这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这同样需要教师转换自己的观念,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转换思维,努力做一位让人满意的教师。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17

  说实在的,虽然读的是师范专业,可是对于为什么做老师还没有过深刻的思考。现在成为一名教师和当初选择师范专业不无关联。可是,我只记得当时一起念师范的同班同学都很排斥当老师,不想和“师范”这两个字挂钩。但是后来我发现大家都热爱当老师了,也爱上了老师的事业。

  我发现自己不排斥教师这个职业,并且喜欢这个职业的时候是大三时的见习特别是大四的实习生活。我发现学生都很可爱,他们毫无保留地表现自己内心和想法,就像清澈的溪水毫无保留地呈现溪水中的顽石,水草,鱼虾等。而且这些可爱地如天使般的孩子围着我叫老师,和我说这说那,他们这份信任让让我倍感愉悦。现在在实验中学,接触的将是一些思想上行为上都较成熟的学生,但是我仍然相信我和他们可以有某种情感联系,让他们信任自己喜欢自己。这和《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中第三篇,里面的教育,我的精神之旅部分是有共同之处的。它说教师要脱去‘厉害教师’的伪装外表,与学生成为伙伴。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总是一个严肃的,不可亲近的.角色,认为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这无疑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距离不仅不利于教学,也让教育缺少了一丝人情味。“爱是一切的中心”。教育需要爱,有了爱才能更好地呼唤起学生的热情。所以我所选择的座右铭—教育从心开始,包含了爱,意味着教育要倾听学生的心声,滋润他们的内心,才能彻底地激发学习激情。

  教师背负的责任重大,大到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与命运。这是个重担。回想过去,学生时代的自己,对教师的话惟命是从,现在的孩子也是。而这种现象也更加地体现了教师的责任的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给自己充电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想到这点,我不免会有些心虚。因为浩瀚的知识海洋我才游过了几英里,就是在英语这个海峡领域,我也仍然需要不断地汲取其中的精华,而且到目前为止自己所获得的都远远不够。

  我为什么做教师?我想,做过学生的我们都经历过或者不被重视,或者遭受恶语批评,或者不被信任这样那样的遭遇。现在不爱表现了也许就是某位老师的讽刺,学习不主动了也许就是因为老师的忽视;性格开朗了也许是因为老师的理解,热爱各种活动了也许就是因为老师的鼓励。我不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被老师的讽刺,忽略而慢慢落后,我更希望能拯救躲在孤僻角落的孩子。因为经历过那样的冷遇和热情,所以我能了解学生的心情。我完全不能说我已经真正了解他们,因为自己所经历的只是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需要我去学习,然后帮助学生。

  为什么做教师,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这些理由可以是伟大的,为了国家的未来和利益,也可以是微小的,仅仅是偶然。但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做教师,我想就能当好一名人民教师。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篇18

  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是可怕的,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尤其可怕。没有思想,人就没有了做人的根基;没有思想,教师就会对周遭发生的教育现象漠然置之,不能有一个明晰的看法。教师的幸福源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创造出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同行尊重、人民满意的优秀的教师。读张康桥的《为什么做教师——教师生涯中必须反思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真是一次同龄人的心与心的交流,我们不难看到这本书平凡之中见真谛,平淡之中有神奇的魅力,也不难读到一个有着独特教育思想的教师的真知灼见、敢为人先的.求索精神。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仅此而已吗?说这就够了,是因为古人已将为师之业说清楚了;说这还不够,而且还远远不够,是因为当今为师已不在是私塾里的先生,他需要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国家、关注民族、关注生命……今之为师,正如成龙演唱的歌曲《红太阳》中所唱的一样:“我双肩扛着天,踩着脚下的黄土地……”——太过沉重的重担已经不容置疑地压在了教师的肩上。但是,教师不能推卸,也无法推卸,只有义无反顾地将之承担起来,因为学生需要、家长需要、人民需要、国家需要、历史需要……当然,我们自己也需要!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言:能力强是任务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的确,教师是站起来的人,是有思想有远大抱负的人,是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人。故而,今之为师者必须化压力为动力,敢于担当,勇于进取,为学生做良师,为家长做益友,为学校做名师,为国家做公仆,为生命做护航人。读张康桥《为什么做教师》,在作者善于思考、不断求索的智慧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关注校本研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呵护学生心灵的有思想的优秀教师形象。

  其实,面对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的冲击,教师群体也在反思和追问:逃脱历史的冲击吗?不,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方能在这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中稳住脚跟不动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向自己的教育理想迈进……读张康桥《为什么做教师》时,总是让我想到余秋雨先生《千年庭院》中的一段话:面对历史的风霜雨雪,教师掌握不了什么,只能暂时地掌握这个庭院,这间课堂,这些学生。是的,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他知道这就够了,他就能在得失之间平衡自己的心态,发现自己的价值,寻求到教育的本真,回归到林格先生所言的教育本质:无所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于无声处响惊雷。

  读张康桥的这本书,从他的教育人生中我们很容易结合到自身经历去思考教育。说真话,原本的我在学生时代也没有打算做教师,只是基于自身学业情况和为了转户口等急功近利的原因读师范、做教师。反思我们自己接受的教育,我们昔日的良师真的还少有传递什么思想给我们,我们也就在学生时代无法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理想去规划未来,选择专业和职业。所以,当我们做了教师的时候,必须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并用我们的思想感召学生们的思想,让大家都成为有思想的人,为国家培养出有思想的合格公民。读这本书,再一次让我明白学习、阅读、思考、写作会让教师向着“教育家”(我更喜欢说是“教育思想家”)的方向成长起来。

  是的,我们不迷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书中却有思想!博览群书,让我们的头脑充实,在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中思想的火花就会忽现。面对周遭的教育现象,我们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追问,就会让我们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条理,在内因和外因的不断促变中去主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担当起作为教师的责任,教育的智慧一定会在我们不断追求人课合一的教育境界中形成。这样,我们就要可以向世人庄严地宣告:我们是有思想的教师,我们是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办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范文06-26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精选10篇)06-21

我们的老师03-05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04-29

《做卓越教师》读后感02-22

《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05-01

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04-25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后感04-29

《做温暖的教育》教师读后感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