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09 17:11:11 方案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感受此诗优美意境, 品味古诗雅韵,尝试古诗新唱。

  2.能优美连贯的演唱歌曲。

  3.能理解并灵活运用重点乐理知识。

  教学重点:

  连线内一字多音及倚音的演唱

  教学难点:

  演唱时的气息控制和连贯性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欢迎大家来到“中华好诗词”的比赛现场,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国风韵。今天请同学们积极参加“咏春”古诗朗诵会,看谁的激情更高、实力最强!

  2.请小督学选出自己组最优秀的'诵读选手参加比赛。

  3.师:大家读得太好了,那么今天我们来个古诗新唱《春晓》,请看教学目标。

  二、新歌教学:

  1.我也想朗诵了,请大家给我公正的评价好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春晓》吧。

  2.了解此诗作者孟浩然,请学生说说,教师再简介作者。

  3.初听歌曲,感受情绪特点,找出乐理知识。

  4.重点学习“连线”,区分连音线和圆滑线,找出各有几个并唱一唱。

  5.自主听歌学唱,难点一字多音老师教唱。

  6.齐唱歌曲,找出不会的地方,着重学唱。

  三、 多样演唱:

  领唱加齐唱、男生女生PK赛、各小组接龙唱

  四、 课外拓展:

  古诗新唱我能行:找出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尝试古诗新唱

  五、 作业推荐:

  1. 寻找春天,歌颂春天。

  2. 我来描绘春天,以自己的方式赞美春天。

  六、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实力歌颂了春天,那么就请大家爱生活、爱古诗、爱大自然,让我们去拥抱春天吧。

  爱凡杰第一小学朱先梅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个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二、点拨,揭示中心

  1、讨论: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计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五、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的: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游记。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语句清新,描写月色如诗如画,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言简意赅,比喻精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美丽之处。

  教学设想:

  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在课堂上要通过朗读的多种方式,理清文章内容,把握重难点。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翻写成优美的散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

  1.给学生放范读,根据范读,纠正自己的`读音,确定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听,交流。

  3.请学生给大家读一遍,师生一起点评,全班齐读课文。

  4.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

  5.放音乐《二泉映月》,请同学朗读描写月色的文段,其他同学品味月色描写,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洁、空灵、清丽、淡雅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

  四、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五、能力扩展:

  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图写景抒情。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能够正确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东”、“西”、“男”、“北”四个主要方向。

  2、利用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前”、“后”与“左”、“右”是相对的。

  3、16个字每8个一组,指导学生诵读,利于感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所需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交流

  教师自我简介:

  1、姓名:许睿

  2、单位:郑州市教委教研室

  3、职务:语文教研员

  请学生自我介绍或向老师提问:

  1、学生的姓名、年龄、爱好……

  2、入学后的感受……

  3、面对教师此时都想说些什么……

  以上两个程序的目的:缓解师生关系陌生而紧张的教学气氛,努力和在坐的学生沟通;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使教学中师生间能更好的互动、交流、合作;创设愉快、、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融洽、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愿意和老师合作上一节课吗?

  2、愿意认汉字吗?前一段的学习中认过汉字吗?都认了那些汉字?

  3、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过去认过的汉字(出示字卡)。

  4、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汉字好不好?

  5、让我们共同学习汉语拼音部分的《认一认4》(出示板书)

  二、出示课文情景图:

  1、每幅图都找个学生说说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16的汉字.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组开火车读。

  三、解释每组词语的相对意义:

  1、先提问,让学生试着说说一对或一组词语的意思。

  2、教师进一步讲解,如:卧——躺、立——站、入——进。

  3、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4、“前后、左右”是相对的。(可让学生上台表演)

  四、反复认读16个汉字:

  1、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组开火车读。

  2、集体齐读。

  3、指名认读。

  4、集体看图拍巴掌有节奏的诵读。

  5、自己随意朗读。

  6、联想情景图画面,集体背诵16个汉字或抽查个人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继续学习《认一认4》,做“找朋友”的游戏。(拼音、汉字连线,学生演板)

  二、提问:《认一认4》汉字歌?然后大家齐背。

  三、提问: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16个汉字的?

  四、提问:谁能说说,16个汉字的特点?(一人说一个即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

  五、提问:能将这16个汉字组词吗?(分组讨论一下再发言)

  ***谁说得好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或五角星。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

  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

  ⑴、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

  ⑵、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书写:勤

  4、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二、探究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钟子期是一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你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学生交流。(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⑴、“高山”这部分,抓住“立刻”和“兴奋”这两个关键词。

  ⑵、“流水”这部分,应该抓住“不住地赞赏”,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反应强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这部分,重点学习三个“时而”的排比句。

  ⑷、朗读感悟。

  3、紧承提问: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讨论: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动”而不是“激动”呢?谁来读好伯牙的话?

  4、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1、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绝唱,有空,大家也去听听这首古曲,也可以写一写感受,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学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导书写“泰、抒”。

  4、学生练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体会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能告诉我吗?指名说。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英雄?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呢?指名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的英雄。她的名字叫——板书:木兰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

  二、品读课文

  1、首先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一节。指名读。

  你读懂什么了?指名说。(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思考:文中哪些字、词、句让你觉得她是一名英雄?轻轻读读课文,边读边想,遇到重要的地方可以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

  2、汇报交流。(依学生回答随机进行)

  小朋友们,大家都想做英雄,其实,那些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想法的同学就是课堂上的小英雄,谁先来说。

  (1)、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读一读,想一想,木兰在渡黄河,过燕山是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终于来到了战场。战场上的木兰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她是一位真英雄!谁来读一读。(适当点评)。齐读。

  (2)、正是在像木兰一样英勇的将士的努力下,战争结束了。回到家乡的木兰有什么变化呢。指读第4节。再见木兰,将士们什么反应?指名说。

  你从哪些词能读出惊讶的感觉?(“才”、“竟”)。

  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么惊讶?(这更说明木兰在战场上表现的英勇,决不逊色于男儿)

  将士们仅仅是惊讶吗?(还有敬佩)自由练读。指名读。

  (3)这样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呢?再读课文,思考。

  指名说。

  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什么意思。“家忧”是指什么?“国忧”又指什么?

  正因如此,木兰决定替父从军,那么,她又是这样说服家人的'呢?

  先想想,木兰家里有哪些人?指名说。小组讨论一下,再演一演。

  敢于走上讲台的人是最勇敢的,指名演。师生点评。

  三、指导背诵:

  1、整体感知:说一说:木兰是 ()的女英雄,因为她( )。

  愿意把木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谁来告诉大家你平时怎样来背诵的?(学生自由发言)(看图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

  好!大家的方法真多,今天老师为大家再提供一种背书的方法,动词串连————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动词连成一条线,就很容易把内容记住。比如,第四段中(木兰)回乡,脱、穿上、(将士们)探望、发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

  A、自由背B、指名背

  四、生字教学:

  过渡: 真正的英雄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学知识,学本领,我们来比一比,谁能把这些字写正确,写漂亮。

  出示生字,将、病。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09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03-01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0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04-13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04-1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2-10

《尊严》教学设计方案05-31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06-0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3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