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监测方案范文8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监测方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监测方案 篇1
一、成立xx市林业局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日常工作。
组长:xxx
副组长: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二、各乡镇、办事处林业站要立即成立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领导担任,为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领导小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成人员自行研究确定,并立即上报市林业局备案。
三、各乡镇、办事处林业站要在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立即启动辖区内野猪非洲猪瘟调查监测和防控巡护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
四、各乡镇、办事处林业站要在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立即启动辖区内野猪本底调查工作,具体调查工作内容如下:
1、对凡是有人工养殖野猪的休闲度假山庄、人工繁育场所、专业化养殖厂、家庭养殖户等,开展野猪本底调查,在8月17日前,将调查结果上报至市林业局。
2、对有野猪分布的'野外区域,开展摸底调查,尽量摸清野猪的总体数量,分布概况以及出现频次最高的地域。在8月17日前,将摸底情况上报至市林业局。
五、目前,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已经由非重点监测防控时期上升为重点监测防控时期,各乡镇、办事处凡是有野猪分布、野猪养殖、野猪展演等情况的,均实行日报告制度,严禁瞒报、谎报、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影响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各乡镇、办事处林业站要在每日13:30分前,将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信息以电话方式上报至市林业局。
非洲猪瘟对野猪种群和生猪养殖业危害巨大,发病死亡率高达100%。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通报的病例最多。
各乡镇、办事处林业站要充分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当前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作为现阶段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强化日常调查监测和防控巡护工作,细化落实岗位责任,确保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做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处置,坚决防止疫情发生,确保人民财产安全。
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信息上报联系人:xxx。
xx市林业局
20xxx年8月14日
监测方案 篇2
×公司是网络遍布全球的专业服务机构,设有由优秀专业人员组成的行业专责团队,致力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的成员机构遍及全球148个国家,拥有超過113,000名员工,详见最后介绍。
对于×公司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说,管理机房环境与网络参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于是使用了Sensaphone IMS-4000专业远程环境与网络监控系统。
美国Sensaphone公司是机房环境监控领域的著名国际厂商,凭借其卓越产品:Sensaphone――集成式远程的(即无人值守的)环境与网络监控报警系统,以其绝对的性价比优势以及可靠的质量赢得了全球众多固定用户的支持与信赖,其产品适用范围广阔,可对各种行业生产或操作流程中的环境温度、湿度、泄漏、储存/冷藏系统、有害气体、电力系统、通信设施、消防安保、网络设备等各项重要环节实施无人远程监控与预警。
Sensaphone是一家专业设计/制造卓越远程环境监控系统的公司。无论何时何地,该系统都能为用户实时报告急需/重要的数据。二十年之前,我们创新地开发了第一代产品,极大地满足工业/企业市场的需要,填补了市场的空白。那时,工业/企业界都需要一种无人现场值守系统,它可在不同条件下监测并报告环境的重大变动,而我们第一代产品完全符合了此需要,它可把关键信息快速而准确地报告给相关人员。
IMS-4000是专为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机房而设计的环境及网络监控报警系统。IMS-4000 除可监视机房内的环境参数外,更可监控网络上的IP设备。它可通过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发送报警信息。而且IMS-4000 已结合了网页服务器及电邮服务器的功能,用户可方便地在互联网或通过电子邮件得到机房的信息。
×公司通过IMS-4000实现对机房温度、湿度、烟雾、噪音、漏水、门禁、安全、电源及空调、UPS故障报警等。同时,还可监控网络上的IP设备,定时检查IP设备的状态,包括路由器、服务器、打印机等带有IP地址网络设备。
IMS-4000为×公司各分公司机房提供7×公司24小时的不间断、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服务,通过对潜在危险的监控,以保证机房正常运作,防止服务中断,减少客户投诉等。
在以前,这些站点是通过人力监控的,时间都消耗在往返各个站点的路上,而且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机房仍处于无监控状态。IMS-4000能够持续监控这些设备、能够检测到可能引发问题的最微小的状态变化。一旦检测到某一非正常状态,那么系统将自动通过本地报警、远程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及SNMP陷阱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或并且报告当前状况,管理人员可以立即赶往现场或指派附近的人员进行处理与纠正,也可以本地或远程电话、双向电子邮件、网页、WAP、远程Modem接入等处理,极大地减少人工费用,依靠它的相对于人的可靠性与价格上的优势,×公司大大地裁减了下属站点的`监控人员,而且通过重组维护人员的工作计划,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成本。
除此之外,IMS-4000系统也减少了机器的停工时间,消除对贵重设备的损坏,及时地解决了潜在的灾难。总之,×公司成功地减少了约30%的运营成本,也减少了顾客的75%的投诉,投资的回报是显而易的。×公司的协调员Jessica Villalobos说:“IMS-4000系统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它消除了约75%的顾客的投诉,之前从顾客投诉到解决问题的平均时间为6小时,而IMS-4000系统使得问题在潜在阶段即被解决,有效地避免了顾客的抱怨,如此地成功以至于总部重组了客户服务部门,构建了更为有效的管理机构,同时解除了两班倒工作制以及所有的周末加班。”
减少了人力成本与运营成本的最大好处还有保证×公司与其合作伙伴的关系的稳步前进,在更大程度上,IMS-4000增加了公司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与服务水平,保证了与顾客的关系的日趋和谐。
目前,×公司在国内设立的所有分公司都安装了IMS-4000系统,例如:香港、成都、深圳、广州、北京、上海、青岛、福州、杭州等地,在香港安装IMS-4000主机,监测8个环境参数及64个IP地址,因为每台主机最多可支持31台IMS-4000副机,所以成都等地只需要安装副机,同样监测8个环境参数及64个IP地址,主机与副机之前通过广域网联结,所占数据流量很小,任何授权人员都可随时随地管理。
拓扑图:
深圳市斯特纽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专注于机房环境监控领域, 提供一流产品及解决方案,“专业Professional 专注Absorbed 专一Single ”,无论何时何地都为客户提供数据与财产的保护,防止灾难的发生。
公司自成立以来,凭借对国际最新应用技术引进与强大技术实力,紧密结合客户实际情况,为客户提供完整而全方位的服务,已取得良好的效益,并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与赞誉。公司以深圳为总部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分支机构,并构成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销售网络。
监测方案 篇3
一、工作目标
具体目标: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区一医院)全年收集报送病例信息不少于50份;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不少于100份样本;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必须100%上报。
二、监测内容
1.食源性疾病监测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包括食源性疾病及异常病例监测、特定病原体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2部分内容(监测责任单位:区一医院和疾控中心)。
(2)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对所有发现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报告(报告单位:区一医院和疾控中心)。
2.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卫生监督:包括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和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进行监督,由区卫生监督所对区疾控中心和区一医院履行监测职责、开展监测工作、报送监测信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区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落实监测和报告责任。
三、监测工作相关要求
(一)监测点设置
我区哨点医院为区一医院,区疾控中心为哨点疾控。
(二)检测样品数量及采样要求
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不少于100份样本;为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样品采集后到实验室检测不得超过15天。
(三)检测机构资质
区疾控中心已取得相关检测项目的计量认证资质,能够承担依法出证法律责任。
(四)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衔接与配合
区一医院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信息和标本采集、信息与标本(或菌株)报送。区疾控中心负责监测信息的收集分析、标本实验室检测和信息网络报告,以及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分析,并承担监测工作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
(五)监测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监测工作手册采用统一的国家标准方法或指定方法进行监测。
(六)监测结果报告
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按照监测计划的'要求报告。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由区一医院向区疾控中心报送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信息和待测标本。
(2)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由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负责报告。
四、监测工作管理职责分工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重点协调、督促做好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的核实报告;负责辖区内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
成立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本单位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工作相关组织机构。
五、经费保障
实行项目资金管理。根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食品安全保障经费”安排,按照任务带经费的形式,专项资金用于涉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监督工作必需的业务、培训支持及相关人员经费支出。
监测方案 篇4
根据xx政办xxx30号《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每年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
一、目标
(一)掌握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数据。
(二)了解农村饮水工程的水处理工艺、消毒设备使用情况、覆盖人口、新建改建扩建等基础信息。
二、范围
全县行政区域内各行政村的农村饮用水工程。
三、内容和方法
(一) 监测点设置
按照磐政办(20xx)30号《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对全县12个集镇供水、253个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成品水进行检测。(详见监测点分布表)
(二)监测方法
水样的采集、检验和评价要求:对12个集镇供水成品水每月检测一次,对253个村集中式供水分别在每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抽取成品水各检测1次;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分析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xx)规定执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四)监测指标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氨氮。
毒理学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
与消毒有关的指标:根据饮用水消毒剂所用情况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等;如用二氧化氯消毒时检测亚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检测氯酸盐。
四、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须采取从现场检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质量保证措施;如按规定做现场空白、运输空白、现场平行样、现场加标样等。建立监测数据的审核检查制度,监测实施中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料审查。
五、监测管理及职责分工
县卫生计生局负责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的行政管理。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水质检测、人员培训、质量控制、数据审核、数据分析,撰写技术报告,将监测结果及时报送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并告知县水务局。
各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的水质采样工作,县疾控中心负责到各乡镇卫生院收集水样。
监测方案 篇5
为了确保放射源周围环境的安全,了解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的辐射现状,特制订本计划。
一、委托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承担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的.监测。
二、对于放射源周围辐射环境背景值监测,按GB/T14583《环境地表γ剂量率测定规范》进行,对于放射源安装后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按HJ/T61-20xx《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数据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三、检测内容:放射源运行期间,监测的内容主要是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四、监测频次:
1、放射源正常运行时,每年进行两次监测,数据存档备案;
2、放射源进行维修前后,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3、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前后对其周围环境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4、放射源退役时,应进行一次退役监测。
五、监测点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运行和维修前后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
2、发生事故时监测点的位置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区域。
3、放射源退役时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过去安装或存放场所。
监测方案 篇6
为保证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公正、准确,特制定本方案。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掌握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状况,并根据监测结果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研究完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通过监测工作及监测信息的发布,进一步加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引导人民群众健康消费。20xx年确保实现全区蔬菜、大米、水果农残超标率(定性快速检测法)控制在2%以内。
二、监测重点
20xx年在深入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的基础上,对蔬菜、水果、大米生产基地进行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动态监测,对获证“三品”农产品和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专项抽查,全面掌握全区农产品质量状况。
三、监测方式
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采取定期定点抽检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对蔬菜、大米、水果、食用菌等大宗农产品以定期定点监测为主;对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农产品、获证“三品”农产品以及食用菌产品采取专项抽查的方式进行跟踪监测。
被确定为监测点的单位应该积极配合,接受抽检。凡拒绝抽检的,该单位在该次抽检中被定为不合格产品的生产或经营单位。
四、监测承担单位
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承担,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由所在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承担。
五、监测任务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全年依法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例行(日常)监测工作,在各监测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农残抽样检测,全区全年完成抽检任务960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负责所在乡镇农产品质量例行(日常)监测工作,全年完成抽检任务480个。
六、监测种类
监测的.蔬菜种类在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苦瓜、西葫芦、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大白菜、普通白菜、生菜、菜心、蕹菜、芹菜、扁豆、荷兰豆、四季豆和豇豆、食用菌中选择。
监测的水果种类品种以生产的西瓜、桃子、李子、梨子、葡萄和柑桔为主。
七、监测项目和检测依据
(一)检测项目和方法
农残快速检测法。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情况,执行ny/t448-20xx标准。
(二)判定依据和原则
根据无公害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进行判定,所监测项目全部合格者,判定为“该批次样品所检项目合格”,有一项指标不合格者即判为“该批次产品不合格”。
八、监测结果报送
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将开展例行监测工作的结果每月底用电子邮件、传真或规范文件形式报送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
监测方案 篇7
一、基坑安全自查的项目
1、支护结构监测
①支护结构压顶梁变形监测
②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侧向位移监测
③支护结构应力监测
2、水平及竖向支撑系统监测
①支撑结构轴力监测
②支撑结构两端点的差异沉降监测
③坑底结构回弹监测
④立柱内力监测
⑤立柱沉降监测
3、水工监测
①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
4、环境监测
①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②周边道路变形监测
三、监测布置方案
1、支护结构顶面垂直及水平位移监测
在连续墙顶部的支护结构上布设A1~A120共计120个监测点,点距约为9m,保证每个支护结构与支撑节点均有一个监测点,点位用一金属标志头埋设于支护结构顶部。
2、支护结构侧向变位监测
在支护结构内埋设带导槽PVC塑料管,以跟踪支护结构位移。选择在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的部位,共布设9孔(C1~C9),深度同桩墙深。为保证成孔率,另布置3个备用孔(C10~C12),共计12孔。PVC塑料管外径70mm,所有测斜管埋设中,测斜管的导槽必须垂直于基坑边。先行埋设的测斜管用细铁丝按导槽方向固定在钢筋笼上。埋设于检查孔的测斜管需用干燥黄砂密实测斜管与钢管内壁间的空隙。
3、支护结构钢筋应力监测
在支护结构内布设钢筋应力测点,共布设10个断面,即G1~G10,每断面在迎土、迎坑面各埋设一个钢筋应变计;根据本工程的设计方案,自支护结构钢筋笼顶端向下5m布设1只应力计,钢筋笼底端向上也按5m距离布设一只,另六只以2.5m间距均布,这样每个应力测孔共16只应力计。这样在支护结构内共布设160只应力计,用于监测地下支护结构应力分布。应力计直径与钢筋主筋相同。应力计导线在支护结构内用软绳统一固定在主筋上,在连续墙顶部用钢套管保护,引出地面,接入接线盒内保护,不受施工破坏。
4、支撑结构轴力监测
在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内埋设混凝土应变计和钢筋应力计来测定支撑轴力,第一道支撑共布设5点为Z1(1)~Z5(1);第二道支撑共布设10点为Z1(2)~Z10(2);第三道支撑共布设12点为Z1(3)~Z12(3),第四道支撑共布设8点为Z1(4)~Z8(4)。每个点设2只应力计,放置于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左右二侧。共计70只应力计。
5、腰梁内力监测
在腰梁钢筋上布设内力监测点,第一道支撑不设点,第二、三、四道支撑每道设5点(YLl~YL4),每点设4只应力计,放置于腰梁断面的上下左右两端,共计60只应力计。
6、基坑内立柱内力监测
在立柱桩中选择2根立柱布点(N1~N2),在其底部布置钢筋应力计,以测定其受力情况。在立柱底部的钢筋笼中的下端布置一组(3只,以800对称布置)的钢筋应力计,应力计与钢筋笼绑焊,导线通过PVC软管引至地面。每立柱布置3只,共计6只钢筋应力计。
7、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
坑内水位的监测主要利用停止降水的降水井轮流观测。坑外设9个测孔D1~D9;采用钻机埋设53mm的PVC管。参见附图12-1。
8、立柱沉降监测
布设L1~L10共计10个监测点,点位用一金属标志头埋设于立柱顶部。
9、基坑周围原有建筑物及道路管线的沉降监测
基坑周围原有历史建筑物有兴业银行、交通饭店、惠中饭店、劝业场、新中国文化商厦、工商银行、陶陶鞋业专卖店、金房宾馆、邮政报刊发行局等需作沉降监测,在几个重点历史建筑物上布设实时自动沉降监测点各一个。
基坑周围有和平路步行街,滨江道步行街,哈密道,兴安路等道路,下面管线分布极为复杂,需作管线沉降监测,每隔30~40m布置一个监测点。
10、基坑回弹监测
基坑回弹是基坑开挖对坑底的土层的卸荷过程引起基坑底面及坑外一定范围内土体的回弹变形或隆起。基坑回弹监测可采用回弹监测标和深层沉降标两种,当分层沉降环埋设于基坑开挖面以下时所监测到的土层隆起就是土层回弹量。
本工程基坑深度大面-16.00m,局部-18.00m,分为1a,1b,2区等几个区域,因此共布设4个回弹监测点。观测基准点选择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以外的稳定位置。
二、基坑安全的日常巡视
1、地下连续墙监测
根据设计要求,为保证基坑开挖、基坑周边构筑物、结构施工安全,基坑施工应与现场实时监测相结合,根据现场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并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改进施工方法,达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基坑开挖期间土方每开挖一步进行一次观测,每道支撑施工前后各进行一次观测,其他时段每3~5天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观测一次,直到基础施工完毕。当遇大雨以及测量位移发生突变等特殊情况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2、地下连续墙内外侧钢筋压力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土方每开挖一步进行一次观测,每道支撑施工前后各进行一次观测,其他时段每3~5天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观测一次,直到基础施工完毕。当遇大雨以及测量位移发生突变等特殊情况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3、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及垂直沉降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测量三次,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基坑每开挖一步时每天观测1次,全部开挖完后两天观测1次,雨季中到大雨后观测一次,垫层完成后3-4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变形值不大于30mm。测出观测点坐标值,计算出水平位移值。
垂直沉降监测:基坑开挖前测量3次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基坑每开挖一步时每周观测1次,全部开挖完后每月观测2次,并做好记录。
三、自查以及分析、处理的程序
依据本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针和安全生产目标,成立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并指定安全项目经理具体负责日常安全施工。由安全项目副经理、安全项目经理、专业责任工程师,各分包单位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其中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安全职责,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执行安全施工责任制。组织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安全施工会议,经常巡视施工现场,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监测方案 篇8
一、监测目的
1、监测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
2、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
3、评价控制效果。
二、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住在新生儿
三、监测指标
监测总体入住新生儿医院感染率。
四、监测方法
1、前期准备工作 监测开始前对微生物室及新生儿室、病房的'主任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2、 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对参与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器械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
3、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为了能保证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1)质控医生每日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应在采集后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培养要在10分钟内送检)。通知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2)质控护士:每日观察并登记新生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填写“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表”。
(3)微生物室工作人:接收标本时应初步确认送检标本是否合格。在检测标本时应确认标本合格后才进行相应检测,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
五、汇总分析
感控专职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每季度反馈,定期与科室进行交流,提出合理建议及整改措施。
【监测方案】相关文章:
监测方案3篇06-10
监测工作方案11-11
监测方案(通用13篇)04-12
监测方案集锦六篇10-16
【推荐】监测方案3篇10-16
【热门】监测方案四篇10-15
关于监测方案五篇10-11
监测方案七篇10-11
有关监测方案三篇10-11
【必备】监测方案三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