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施工方案

时间:2022-05-24 16:21:22 方案 我要投稿

【实用】施工方案范文汇编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施工方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施工方案范文汇编5篇

施工方案 篇1

  一、施工准备

  1、场地平整,清理表层30cm腐殖土、树根、草皮等杂物。对原地面凸凹不平地段进行整平。对独立大坑单独作为一作业面,并按监理工程师要求分层夯填至原地面。对表面松散土层进行碾压。修筑机械进出便道,施工区周边做好排水沟以确保施工区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2、取原状土进行标准击实及最佳含水量试验。

  3、测量放样,定出控制轴线、冲击碾压边线,标出施工区段内测点平面布置,准备好沉降观测所用仪器。

  4、施工设备,冲击压路机一台、装载机(牵引车)一台、推土机一台、光轮压路机一台和平地机一台。

  5、施工前,明确冲击设备的规格及性能,冲击压实及振动压实的便数,确定检测方法。

  二、冲击压实施工方法

  1、施工方法

  冲击压实采用25KJ以上的三边形冲击压实机,冲击碾压行走速度控制在10~12km/h。

  K8+500~K9+500段冲击宽度为39.5m,冲击面积为39500m2,K13+500~K13+900段冲击宽度为44.9m,冲击面积为17960m2,远大于压路基转弯半径的4倍。施工中以路基中心线对称地将施工场地分成两半,来回冲击碾压,冲击碾压时自左边外侧开始,顺时针行驶,以冲击压实面中心为轴线转圈,而后按纵向错轮碾压。

  2、冲击碾压施工工艺

  1)对于冲击压实路段,按施工前准备项目进行冲击压实前场地平整、碾压。

  2)取原状土进行标准击实及最佳含水量试验。

  3)测放冲击压实机行走轨迹根据路基面宽度,确定循环冲击碾压的轮迹走向,用灰线撒出,之后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冲击碾压从路基的一侧向另一侧冲碾,冲碾顺序应符合“先两边、后中间”的次序,以轮迹搭接但不重叠铺盖整个路基表面为一遍冲碾。设备就位碾压由牵引车拖动冲击碾,在缓冲区加速行驶,通过测验区时确保行驶速度为10~12km/h。碾压采用排压法。在横向移位时,冲击压路机双轮各宽0.9m,两轮内边距1.17m,行驶两次为一遍,形成4m宽碾压带。其中每遍第二次的单轮由第一次两轮内边距中央通过,形成理论冲碾间隙双边各0.13m,当第二遍的第一次向内移动0.2m冲碾后,将第一遍的间隙全部碾压;第三遍再回复到第一遍的位置冲碾。每遍纵向相错1/6的轮周距进行碾压,在碾压6遍完成后,回复到第一遍位置开始第二轮6遍碾压。依次从一侧向另一侧推移完成全部碾压遍数。

  4)冲击碾压过程中,如果因轮迹过深而影响压实机的行进速度,可用推土机平整后再继续冲碾。若冲击碾压过程中路基表面扬尘。可用洒水车适量洒水后继续冲碾;在碾压过程中当土壤中含水量不够时,洒水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3%。

  5)按第(3)条及第(4)条连续冲击碾压,至最后5遍的沉降量不大于lcm时,进行设计要求的项目检测。

  6)若未能达到设计规定的施工质量要求,则重复(3)一(5)条项目。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7)用光轮压路基机将冲击碾压后的路基面碾压平整。

  8)铺设40cm7%灰土垫层

  40cm7%灰土垫层施工时分两层施工,每层厚度为20cm。

  7%灰土采用现场拌合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土或石灰装车时,应控制每车的数量基本相等。应通过试验确定土的松铺厚度。平地机摊铺时,其松铺系数约为1.25-1.35,现场进行控制和调整。

  用平地机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路拱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松铺材料层的厚度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石灰土路拌法施工,石灰的剂量要比试验室所作的配合比高1%,以保证灰剂量满足设计要求。

  在上石灰前,用轻型压路机适当碾压,使其表面平整并有一定的密实度。然后按照计算的每车石灰的纵横间距,用石灰在土层上做卸置石灰的标记,同时划出石灰的边线。

  石灰定点卸车,卸车后进行验方,合格后,用刮板或平地机配合人工将石灰均匀的摊开,量测石灰的松铺厚度,根据石灰的含水量和松密度,校核石灰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不够则进行补充。

  拌合采用路拌机进行现场拌合,拌和两遍以上,以保证无素土夹层的现象。拌和过程中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拌和时控制路拌机刀具打入下层表面1cm左右,以利上下层的粘结。

  为了保证施工效果,将生石灰粉与土拌合均匀并整平后,必须闷料3h左右。生石灰与土混合后,在发生剧烈化的同时会因消解而产生水化热,水化热加速反应的进行,能提高混合料的性能,若碾压成型过早,水化热会使结构层胀松隆起,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闷料结束后,碾压时严格按规范要求从两边向中心排压,使用震动压路机时轮迹重叠50cm以上;使用三轮静碾时,后轮应重叠1/3以上,确保碾压均匀。在碾压过程中,若发现局部过湿出现弹簧土或过干松散,根据其面积采用机械或人工挖除这部分土(挖成规则的矩形),直至下层表面,用含水量满足要求的同等质量灰土换填补压。

  三、施工控制要点

  1、冲击碾压前,先用光轮压路机将原地表压实。

  2、冲击碾压前五遍采用低速冲碾,以避免冲击坑太深,机械行驶困难,冲碾不均匀,影响碾压效果。

  3、每碾压五遍,用推土机平整,光轮压路机静碾,并根据含水量情况洒水,以消除地表松散土层。

  4、碾压五遍后,每遍碾压均以大于12km/h的速度碾压。

  四、质量控制与检测

  1、质量检测

  (1)施工质量要求:冲击碾压最后5遍的沉降量不得大于1cm。碾压面下1m深度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低于90%。

  (2)检验数量:冲击碾压达到设计要求后,在试验区每隔100m等间距检查2个断面6点,每断面左、中、右各1点,左、右点距路基边缘lm处。若未能达到规定的施工质量要求,则继续碾压,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2、质量保证措施

  (1)检查原表面以下20cm处的含水量,若含水量不符合要求,需做晾晒或洒水处理;

  (2)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时,以轮迹搭接但不重叠布满表面为一遍。在冲击碾压过程中,若表面出现较大起伏,将直接影响冲击碾压速度和压实效果,故需随时用推土机整平。另外,若表面过干,需及时洒水,以防扬尘;

  (3)冲击碾压前确定本段路基下卧地质情况,如地面以下2~3m存在软土夹层,则不宜进行冲击碾压。

  (4)碾压过程中牵引机应保持匀速行走,保持正确的行走方向。

施工方案 篇2

  一、原材料准备

  1、石料

  浆砌石砌筑用石料(主要是块石)选用质地均匀、坚硬、无裂缝、不易风化的石料,石面无风化屑、泥迹、污垢,尽量选用较大的石块砌筑,块石应大致方正,无锋楞凸角,顶面及地面应较为平整,其厚度不宜小于20cm,宽度及长度均不小于其厚度。施工用石料主要以拆除后的原八字墙块石为主。

  2、水泥

  1)采用R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砂

  1)砂采用中砂或粗砂并应过筛。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混凝土工程相应材料的质量标准。

  2)砂的最大粒径:用于砌筑片石、粗料石时,不宜超过2.5㎜。

  3)砂的含泥量:含泥量应不大于5%。

  4)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按有关标准对其进行化验,确认合格使用。

  4、砂浆

  1)砂浆的类别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

  2)砂浆的配合比应通过实验确定,可采用质量比或体积比,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中13、2、3的砂浆技术要求。

  3)砂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圆锥体沉入度50mm~70mm,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

  5、机体设备

  1)机具:砂浆强制搅拌机、小推车、筛子、铁锹、洒水喷壶、磅秤、托灰板、半截大桶、橡皮锤、大铲、小手锤、抹子、皮数杆等。2)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适用于高档墙)、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

  3)计量检测用具:水平尺、塞尺、小线、靠尺、坡度尺。

  二、确定浆砌块石挡墙位置、尺寸

  1、开挖后的路基断面应成一平面,稍微倾斜,坡比介于10:1和5:1之间。

  2、挡墙应附着于开挖后的路基断面砌筑并应能确保新建涵洞基础、墙身、桥台结构物的施工空间,宜远离结构物外边缘一米以上。

  3、挡墙外墙应设置成5:1斜坡。

  4、挡墙砌筑深度应超过涵洞基坑所开挖的深度30cm,顶高略高于原路基边坡高度,顶宽30cm,底宽按坡比推算。

  5、为避免开挖施工中动静过大,扰动原路基,一律采用人工开挖。

三、挡墙基础因该工程属于临时工程,挡墙基础不宜过分处理,建议开挖后整平夯实即可。

  四、砌筑操作要求

  1、砂浆

  采用7.5号水泥砂浆,使用经试验确定的配合比,严格采用重量比配料,用机械拌合,严禁用人工拌合砂浆。砂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施工现场可用直观法进行检查,即用手能将砂浆捏成小团,松手后既不松散,又不会由灰铲上流下。砂浆应随拌随用,在搅拌后3-4小时内用完。

  2、砌筑工艺

  砌筑石块在使用前浇水湿润,石料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修凿干净。因基底为土质,砌筑基础第一层砌块前,将基底整平,直接坐浆砌筑。严禁抛石灌浆砌筑。

  砌筑时应在横向、竖向双挂线,各砌层的石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铺或脱空,底浆应铺满,竖缝砂浆应先在已砌完的石块侧面铺放一些,然后在后一块石块放好后填满捣实。砌筑上层砌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严禁由基坑上方往砌体上扔石块或砂浆,避免冲击砌体。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砌体表面应加以清扫并洒水湿润。

  石块应分层砌筑,2~3层砌块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一个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水平,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转角石应选择较为方正和尺寸较大的石块,并长短相间地与里层砌块咬接,浆砌块石砌缝宽度为2-3cm。较大的石块应放置在下层且大面朝下,石块尖锐突出部分应敲掉。砌筑应随时用水平尺及垂线校核。在同一部位上使用同类石料。

  3、勾缝

  1)砌体勾缝采用凹缝。

  2)勾缝前应将石面清理干净,勾缝宽度应均匀美观,深(厚)度为10mm~20mm,勾缝完成后注意浇水养生。

  3)勾缝砂浆宜用过筛砂,勾缝砂浆强度不应低于砌体砂浆强度,勾缝应嵌入砌缝内20mm,块石、粗料石缝宽不宜大于20mm。

  4)勾缝前须对墙面进行修整,再将墙面洒水湿润,勾缝的顺序是从上倒下,先勾水平缝后勾竖直缝。勾缝后应用扫帚用力清除余灰,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避免砌体碰撞、振动、承重。

  5)成活的灰缝水平缝与竖直缝应深浅一致、交圈对口、密实光滑、搭接处平整,阳角方正,阴角处不能上下直通,不能有丢缝、瞎缝现象。灰缝应整齐、拐弯圆滑、宽度一致、不出毛刺,不得空鼓、脱落。

  4、墙体养生

  墙体养生应在砂浆初凝后,洒水或覆盖生4~14d,养护期间应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3、雨期施工

  1)雨期施工应有防雨措施,防止雨水冲刷砌体,下雨时应立即停止砌筑,并对已砌完的墙体进行覆盖、遮雨。

  2)在深槽处砌筑挡墙时,应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防水浸泡墙体。

  3)填土路基挡土墙也应做好排水设施,以防路基坍塌挤倒挡墙。

  五、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为避免出现整齐性差的情况,按设计和规范的规定,设置拉结带、拉结筋。

  2、严格按皮数杆控制分层高度,掌握铺灰厚度。基底不平处事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确保墙面垂直度、平整度。

  3、浆砌石应卧浆铺砌,立缝填浆捣实,防止有空缝和贯通立缝。

  4、为防止勾缝砂浆脱落,勾缝前先将石块之间的间隙用砂浆填满捣实,并用刮刀刮出深于砌体20mm的凹槽,然后洒水湿润,再进行勾缝;加强洒水养护,气温较高时应覆盖草袋或塑料薄膜养生。

  六、其它要求

  1、环境管理措施

  1)砂浆搅拌应设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才能排入市政管线。

  2)落地灰和垃圾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并装袋或封闭清运到指定地点。现场严禁抛掷砂子、白灰。

  2、安全管理措施

  1)施工前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对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

  2)砌筑高度超过1.2m应搭设脚手架。向脚手架上运块石时,严禁投抛。脚手架上只能放一层石料,且不得集中堆放。

  3)缉人工搬运石料时缌作业人员应协调配合缌动作一致。

  4)砂浆搅拌机、起重设备、切割机具操作和临时用电应符合有关安全用电使用管理定。

  5)在破除桥头锥坡、涵洞八字墙、开挖路基,砌筑挡墙过程中,为避免车辆冲击损坏路基,应在通行面紧急停车带处设置锥形标,设置围为施工区域后20米,前5米,禁止辆驶入。

施工方案 篇3

  管道油漆施工方案

  1.管道运输吊装及布管

  (1)输水管道单根管长6米,重约12吨,由加工场运至施工现场采用20t拖车运输,50t 吊车配合;

  (2)吊装时采用平衡梁吊装法,捆绑管子应用尼龙布带或用钢丝绳加胶皮套管或加垫木层。用铁扁担保证钢管起吊平衡性,用缆风绳控制落管方向。吊装需轻拿轻放,严禁损伤防腐层。

  (3)下沟前应对管沟进行检查。下沟前管沟内应无塌方、石块、雨水、油污和积雪等。应检查管沟的深度、标高和断面尺寸,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4)管沟开挖验收合格后应将管道立即下沟。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开挖、下沟和回填应连续完成。下沟时,起吊必须用专用吊具,起吊高度以1m 为宜,轻放至沟底,严禁损伤防腐层。管道应放置在管沟中心,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00mm。

  (5)管道下沟前对防腐层应用高压电火花检漏仪进行检查,对电火花击穿漏铁处应责成其进行修补。

  (6)组对前,应对管子进行清扫,管内不得有石头、纸屑和泥土等杂物。并应对管口进行检查。确保加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必要时用砂轮机清理管口的焊渣及毛刺,管端如有较轻度变形应予以校正。不得用锤直接敲击管壁,校正无效,应将变形部分管段切除。

  (7)利用倒链及千斤顶等工具进行管子的调整组对。

  (8)组对时,首先严格控制基准管的安装,使其高程、中心线等技术条件达到设计要求,然后方可进行其它管道组装。组对时避免采用强力对口,且应保护钢管绝缘层。

  (9)管子和管件的对口,应做到内壁平齐。内壁错边量符合以下规定:等厚对接焊缝不超过管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

  不等厚对接焊缝不超过薄管壁厚的20%,且不大于2mm。

  (10)所有管道转弯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支墩以改善该处管道的受力状态。

  2.管道焊接

  (1)焊接工作坑

  在焊口位开挖焊工操作坑,如下图所示。

  (2)焊接工艺

  1) 焊接方法及焊接电源

  管道焊接应用手工电弧焊,采用交流电焊机或直流电焊机,用直流电焊机焊接时采用直流反接法;管材厚度>16mm 时,采用普通手工电弧焊,双面焊。

  2)焊接材料

  管道母材为Q235-A时,焊接材料选择与之匹配的纤维素型焊条。

  现场用的焊条应放在保温筒内,次日使用时应重新烘干,重新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两次;若发现焊条有药皮裂纹和脱皮现象,不得用于管道焊接;纤维素型下向焊焊条施焊时,一旦发现焊条药皮严重发红,该段焊条应作废。

  3)焊接前的准备

  ①焊接前应检查组装的管道坡口是否要求,确保坡口间隙及对口内壁齐平;内壁错边量应符合:

  等厚对接焊缝不应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得大于1mm;

  不等厚对接焊缝不应超过薄壁管管壁厚度的20%,且不得大于2 mm;

  ②焊接前应将坡口表面及坡口边缘内外侧不小于10 mm 范围内的油漆、

  污垢、铁锈、毛刺及镀锌层等杂物清除干净,并不得有裂纹和夹层等缺陷。

  4)焊接施工

  ①管道焊工必须经焊工考试合格并具有相应的焊接合格项目,方可参加焊接;管道开始焊接前,每个焊工在施工现场采用与实际管道焊接相同的焊接工艺焊一道管道焊缝试件,经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施焊;

  ②施工单位首次使用的钢材应做焊接工艺评定;以前做过焊接工艺评定,有储备的施焊项目应提取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卡;

  ③在下列焊接环境下,如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应停止野外焊接:

  a.雨天、雪天;

  b.风速超过8m/s;

  c.相对湿度超过85%;

  ④低碳钢管道焊接,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应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100℃,并在实际施焊期间温度不降至100℃以下;

  ⑤下向焊与上向焊的运条方式不同,但在焊接工序质量控制上是相同的。根焊时要控制电弧的吹力,注意焊条角度,保证熔池温度不过高,使焊缝熔深稳定,既保证根部焊透,又不得让根部烧穿挂瘤。操作中,当焊条引弧后,将弧柱轻压在坡口的根部,沿着焊道将熔滴向下拖带,运条中如熔滴敷盖度不够,可往返运弧,使根部焊道平整。焊缝接头处可以稍加打磨,根部焊道内突起的熔敷金属应用砂轮打磨,使焊缝深浅均匀,过渡圆滑,以免产生夹渣。填充焊的层间温度应保持在100°以上。

  ⑥管道直径大,焊接时应保证对称同时焊接,防止焊接变形超标。每个管口可由2 名焊工同时施焊,焊接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⑦焊接引弧应在坡口内进行,严禁在管壁上引弧;

  ⑧管道焊接时,每道焊口必须连续一次焊完,4 名焊工焊接速度一致,在前一层焊道没有完成前,后一层焊道不得开始焊接,两相邻焊道起点位置应错开20—30mm;

  ⑨管道焊缝焊完后应将焊缝表面的`飞溅物、熔渣等清除干净;每焊完一道焊缝应在介质上游方向距焊口100mm 处表出焊工代号,并做好记录。

  5)焊缝检验

  ①外观检验

  管道焊缝外观检查应在焊后及时进行,检查前应清除熔渣、飞溅,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未熔合、气孔和夹渣等缺陷;

  b.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在任何300mm 连续焊缝长度中咬边长度不得大于50 mm;

  c.下向焊焊缝余高,内部或外部为0—1.6mm,局部不得大于3mm,但长度不得大于50mm,除咬边缺陷外,焊缝外表面都不应低于母材;

  d.焊后错边量不应大于0.15 倍壁厚(1.4mm),局部不得大于2mm,根焊道焊接后,禁止校正管子接口的错边量;

  e.焊缝宽度应比坡口宽2.5—3.5 mm。

  ②无损探伤

  a. 焊缝无损探伤应由取得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Ⅰ级及Ⅰ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检测人员承担,评片应由取得Ⅱ级资格证书的检测人员承担。

  b.管道焊口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各段(原则上以1Km 为一段)固定口焊缝应进行100%射线检查,管线所有焊缝应进行25%射线检查。如上述探伤率与设计图不符,则应以后者为准。

  ③返修及修补

  a.经检查不合格的焊缝应进行返修,返修后应按原规定进行检查,焊缝返修不得超过两次,如超过两次,必须经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提出有效措施。最多不得超过三次;

  b.焊缝缺陷超出允许范围时, 应进行修补或割掉;

  c.母材上的焊疤、擦伤等缺陷应打磨平滑,深度大于0.5mm 的缺陷应修补;

  d.缺陷修补前,焊缝表面所有涂料、铁锈、泥土和污物等应清除干净;

  e.所有补焊的焊缝长度应大于或等于50mm。

  3.阴极保护

  (1)钢管的阴极保护与钢管安装同时施工。

  (2)阴极保护遵循标准为GB/T4950-20xx《锌-铝-镉合金牺牲阳极》、SY0007-1999《钢制管道及储罐腐蚀工程设计规范》及GB/T21448-20xx《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竣工后钢管保护电位应达到-0.85或更负(相对CSE参比电极)。

  (3)钢管的阴极保护采用棒状镁阳极,每只重量为11kg,每200m布置一组,每组3只。

施工方案 篇4

  一、施工工艺

  清洗场地(查积水)→测水气→局部处上底油→修补坑洞及加厚区地坪→做基材→用面材将低洼处补平整→摊铺中间弹性层→喷涂面层→划线成活。

  二、施工方法

  1、修补地基:场地上有凹洞、裂缝先行补至地面齐平。

  2、施工基材:按主剂:硬化剂比例3:1搅拌均匀后加27%的黑色橡胶颗粒,使用螺丝调整型平刮板,刮出约10㎜厚度。按先里后外的原则:主跑道→外辅助跑道。

  3、基材施工完毕后行试水,如有积水处,须补平后,再行下道工序。

  4、施工面材,按主剂:硬化剂2:1比例充分搅拌后,用专用喷涂机喷涂EPDM红颗粒、绿颗粒,计约3㎜厚。

  5、跑道划线

  1)按400米跑道的标准定点画线。线宽5公分。

  2)使用白色聚氨酯丙烯酸酯材料,配好后按线喷涂。

  3)使用彩色(黄、蓝、绿等)聚氨酯丙烯酸酯材料,配好后,喷涂不同的起跑线,接力点等,以示区别。

  4)清理现场垃圾,成活后交由甲方验收。

  4、混合型塑胶球场施工工艺及方法

  一、施工工艺

  场地基础验收→基层处理→找平→摊铺中间弹性层→摊铺面层→刷涂或喷涂耐磨防滑层→画线成活。

  二、施工方法

  1、场地基础验收:按照设计标准,主要对基层的平整度、坡度以及沥青强度进行验收。

  2、基层处理:对少许不平整的地方进行适当修补,用聚氨酯胶水与石英砂搅拌均匀,抹平缝隙,填补不平处。

  3、找平:全部场地撒水,对积水处做好标志,配好胶水后,抹平少许凹陷处。使整个场地不至于大面积的积水。

  4、摊铺中间弹性层:施工人员分别到岗后,搅拌人员开始配料,中间弹性层的配比标准为预聚体(甲组):色浆(乙组)等于1:2,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总量的25%的黑色橡胶粒搅拌,用拖车送至摊铺现场,呈线型倾倒在基面上。

  摊铺人员持两齿定高(1-8㎜)耙,将混合胶浆摊开铺平,并做消泡处理,每平方米用PU胶5公斤,胶粒1.5公斤。

  5、摊铺面层:搅拌人员按甲组:乙组等于1:1.5配料,送到现场,也呈线型倾倒。

  摊铺人员持成活3㎜齿耙,将纯胶浆摊开铺平,并作消泡处理,每平方米用量3.3公斤。

  6、刷涂或喷涂耐磨防滑层:配料人员,使用PU胶水:丙烯酸酯色浆等于1:

  0。5配料搅均,加入适量胶粒,再搅匀,并加入稀料调节粘度,送至现场。

  塑胶球场施工工艺(篮球羽毛球排球)

  1)工艺流程

  计算面积→准备工具材料→前期地面清理.修整.填补→检查地基水份→确立施工范围(单位施工面)→钉木条→配料→铺设塑胶→画线

  2)塑胶面层技术要求及施工方法

  A、球场塑胶面技术要求:基础至少经过20天保养方可铺塑胶。

  B、根据现场状况,搭好材料配料台。

  C、基础高程.平整度测量,施工范围定位.画放底线。

  D、施工面基础处理:去除沥青油斑、粉尘、局部,凸凹,对大面积低洼进行铺胶找平。检查基础水分,确保施工面干燥。

  E、复验原料数量及成胶状况。

  F、根据气候条件对原料进行配比搅拌,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原料配比,以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G、塑胶摊铺:分两次摊铺,底层铺好完全固化后铺面层。

  H、将搅拌好的原料送至预定施工面,用铝合金大尺及大耙子刮平摊铺,并进行消泡处理。

  I、喷划线:采用木制喷线箱,依据底线位置及有关要求进行喷划标志线。

  3)注意事项:

  A、配比正确,搅拌均匀;

  B、附加原料不含水分,以免鼓泡;

  C、施工场地不潮湿,如施工场地是水泥地面,不能反沙;

  D、保持容器完全密封,远离潮气。

施工方案 篇5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材质证明、做完复试,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按1:6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6、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砼施工缝处要剔凿到露石子并清理干净。

  7、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二)材质要求

  1、钢筋原材:应有供应商资格证书,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行标识。成型钢筋必须进行覆盖,防止雨淋生锈。

  3、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4、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

  (三)工器具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二、质量要求

  1、柱子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 搭接绑扎竖向钢筋 画箍筋间距线 绑箍筋

  2、剪力墙钢帮绑扎

  立2-4根竖筋 画水平筋间距 绑定位横筋 绑其余横竖筋

  3、梁钢筋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 放主次梁箍筋 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 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 按箍筋间距绑扎 穿次梁上层纵筋钢筋 按箍筋间距绑扎

  4、板钢筋绑扎

  清理模板 模板上画线 绑板下受力筋 绑负弯矩钢筋

  5、楼梯钢筋绑扎

  画位置线 绑主筋 绑分部筋 绑踏步筋

  四、操作工艺

  (一)柱钢筋绑扎

  1、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0,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0。

  2、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表1采用。

  项次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C30

  1 I级钢筋 35d 30d 25d

  2 II级钢筋(月牙型)45d 40d 35d

  3 III级钢筋(月牙型) 55d 50d 45d

  注: a 当Ⅰ、Ⅱ级钢筋d≥25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

  b当螺纹钢筋直径≤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5d采用。

  c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均不小于300mm。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到搭接长度的1.3倍域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与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当采用焊接接头时,从任一焊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且不小于500ram的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占钢筋总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不限制。

  3、柱竖向筋采用机械或焊接连接时,按规范要求错开50%接头位置,上下层接头间距大于35d。第一步接头距楼板面大于500mm且大于H/6,不在箍筋加密区。

  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柱箍筋绑扎

  (1)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如图1。

  (2)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3)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见图2。

  (4)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lOd(d为箍筋直径),见图3。如箍筋采用90度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5d。

  (5)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小于等于lOOmm且不大于5d的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见图4。

  (6)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同时,可采用钢筋定距框来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7)墙体拉接筋或埋件,根据墙体所用材料,按有关图集留置。

  (8)柱筋到结构封顶时,要特别注意边柱外侧柱筋的锚固长度为1.7Lae,具体参见03G329—1(民用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部分框支剪力墙)中的有关作法。同时在钢筋连接时要注意柱筋的锚固方向,保证柱筋正确锚人梁和板内。

  (二)剪力墙钢筋绑扎

  l、工艺流程:

  立2-4根竖筋 画水平筋间距 绑定位横筋 绑其余横竖筋

  2、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3、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表2施工。 表2

  项次 钢筋类型 棍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C30

  1 I级钢筋 35d(30d) 30d(25d) 25d(20d)

  2 II级钢筋(月牙型) 45d 40d 35d

  3 III级钢筋(月牙型) 55d 50d 45d

  注:括号内数字为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4、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

  ,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

  5、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6、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7、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在模板上口加角铁或用梯子筋将伸出的竖向钢筋加以固定,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三)梁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 梁次梁箍筋 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 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 梁上层纵向架立筋 筋间距绑扎 梁上层纵向钢筋 筋间距绑扎。

  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3、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筋降低一个次梁上部主筋直径加以解决。

  4、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人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大于45d。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如图5。

  5、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0,平直部分长度为lO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6、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

  7、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8、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II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四)板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 模板上画线 绑板下受力筋 绑负弯矩钢筋

  2、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

  3、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4、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图6)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图6

  5、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6、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盖铁下部安装马凳,位置同垫块。

  (五)楼梯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画位置线 绑主筋 绑分部筋 绑踏步筋

  2、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3、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4、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六)成品保护

  1、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2、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3、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

  4、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2、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

  3、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熟悉图纸按要求施工。

  4、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5、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准确。

  6、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倒。

  7、绑板的盖铁钢筋应拉通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观感不好。

  8、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9、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免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

【【实用】施工方案范文汇编5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施工方案范文汇编8篇05-20

实用的施工方案范文汇编五篇05-16

【实用】施工方案范文汇总10篇05-23

【实用】施工方案范文汇总9篇05-10

【必备】施工方案范文汇编5篇05-22

【推荐】施工方案范文汇编九篇05-20

【精品】施工方案范文汇编六篇05-20

【精选】施工方案范文汇编六篇05-10

【精品】施工方案范文汇编7篇05-07

【精品】施工方案范文汇编6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