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时间:2022-11-29 08:45:53 秀雯 方案 我要投稿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通用14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通用14篇)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

  4、学习并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5、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重难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的平行四边形,七巧板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一说都有哪些?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课件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让学生说出在上面的图形重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

  3.判断第三和第四个图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

  4.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5.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课件出示关系图。

  (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教师演示。

  拿一个活动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或钝角。

  (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形。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因为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形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例来吗?(如推拉门,放缩尺等)

  (三)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找出平行四边形中相应的底和高。

  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从A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C点画高,它的底是AB。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2

  教学内容:

  书上总复习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最近我班有许多同学家里都买了新房子,所以在装修的时候,常要用到一些面积计算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说一说(计算方法)

  1、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2、你能用字母公式来表达这些图形的面积吗?

  三、想一想:(推导过程)

  1、这六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每人选一个,说给同桌听)

  2、全班交流:(学生口答,教师用电脑演示推导过程)。

  其中三角形面积和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中再插入提问。

  三角形:①把三角形转化为什么图形?②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③如果已知三角形面积是5平方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圆:已知半径是3厘米,求圆的面积。

  已知直径是4厘米,求圆的面积。

  已知周长是6.28厘米,求圆的面积。

  四、理一理:(知识结构)

  1、在小学里我们首先学习的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那么刚才哪几种图形在推导面积公式时,是把它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的?

  2、三角形和梯形是转化为什么图形来计算的?

  3、 让学生说说怎样用图来表示这六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4、观察结构图,说说之间的联系:

  ①从左往右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

  ②从右往左看: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把它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自制长方形框架、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1、(出示教具)这是一个长方形框架,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所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如果捏住这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这样拉,(教师演示)同学们看看,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

  3、你还知道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出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4、这样一拉,形状变了,面积变了吗?

  5、(对认为面积不变的同学质疑)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

  6、究竟这个猜想是否正确,下面我们一齐来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请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把长方形及拉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它们的面积)数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当半格计算。(通过学生数一数,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使学生明确拉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少了,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不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7、看起来,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不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出示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相等的一个长方形。提问:数一数,这个长方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同吗?

  (2)、小组讨论,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提问完成表格。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3)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想到什么?

  2、图形转换

  (1)、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教师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片)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不知道它的面积如何计算,能不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能)可以转换成什么图形?(长方形)怎样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2)四人小组合作,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卡片和剪刀,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汇报上台演示剪拼过程)边剪拼边观察思考: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变了没有?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板书:平行四边形 底 高)

  (3)(教师演示说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板书连接符号)

  3、推导公式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公式)(教师板书:S=ah)

  4、出示例1(课件),例1给出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我们根据什么公式来列式计算,学生试做,并说说解题方法,指名板书。

  5、提问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80—81页,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学生阅读课本和质疑)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1、算一算,填空,(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米,高是5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分米,底是9分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2、用手势判断对错(课件出示),先读题后再判断,并说说错误的原因。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分米,高是4分米,面积是28分。(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米,高是4分米,面积是20平方米。( )

  3、想一想 :(课件出示在一组平行线之间有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图。)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4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在比一比,动一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具学具的准备:

  投影机,平行四边形,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从小朋友劳动图片,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清洁区,设疑导入课题。

  二、初步探究,数格求积。

  分别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

  三、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1、小组动手剪拼图形。

  2、交流剪拼法及发现。

  3、建立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自学课本第64、65页的内容。

  5、利用公式解决课前问题。(比较两块清洁区的大小,在学生选择清洁区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6、课堂质疑:验证用公式算出来的.结果和用数方格求出来的结果是否一样。

  四、拓展练习,开创思维。

  五、开放题。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a.h=ah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能说出并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2.会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

  教学过程

  想一想:

  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下关系图中的有关部分:

  画一画:

  画一个梯形,并指出梯形的上、下底,画出梯形的高。

  问题教学

  问题1:根据刚才的画图,请给梯形下一个定义,并说说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说明与建议:

  (l)让学生自己给梯形下定义,有助于训练学生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如果学生定义时,遗漏了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教师可举及例

  (2)对梯形的定义,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一组对边平行且这组对边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吗?为什么?教师可用反证法的思想说理。然后,板书完成想一想中的关系图,并结合图表指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3)梯形的高是指夹在两底间的公垂线段,在计算面积时高即为上下两底(平行线)间的距离,也就是夹在两底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画高时可以从上底任一点向下底作垂线段,一般常从上底的两端向下底作垂线段可方便地构造直角三角形,便于计算。

  问题2:如图4.9-1,在(1)中:四边形ABCD的AD∥BC,AB CD,且CD⊥BC;在(2)中,四边形ABCD的AD∥BC,AB CD,且AB=CD。请你给这两种四边形命名。

  说明与建议:

  (l)学生说出图(l)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图(2)是等腰梯形,通常不会有困难;

  (2)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在图(1)中CD⊥BC,那么CD⊥AD吗?(CD⊥AD,且指出:CD就是直角梯形的高)当CD⊥BC时,另一腰AB可以垂直BC吗?为什么?(若AB⊥BC,那么四边形ABCD就成为矩形了,不再是梯形。)

  (3)在图(2)中,上底AD与下底BC能相等吗?(不能,否则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不再是梯形。)

  练一练:课本例1后练习第l、2题。

  问题3:观察图4.9-2中的等腰梯形ABCD,猜想它还可能具有哪些特殊性质。并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说明与建议:

  (l)教师要用微笑、点头、赞叹、激励的表情和话语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2)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猜想:∠B=∠C,∠A=∠D,∠A+∠B= ,∠C+∠D= ,是轴对称图形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等腰梯形特有的性质---等腰梯形的底角相等。

  (3)如何证明这个猜想,可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交流,教师给以引导,鼓励证明多样化,如课本第174页的证法。教师可提醒学生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一性质。并指出:这种证法的实质是把一腰平移,从而构造出等腰三角形;对于如图4.9-2(作AE⊥BC,DF⊥BC)所示的证法,教师可指出:通过作梯形的'两条高,可以构造出两个全等的直三角形等。

  问题4:如何证明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说明与建议:

  (l)可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确认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2)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借助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加以证明,如图4.9-3,延长等腰梯形两腰BA、CD相交于点E,易证△AED和△EBC都是等腰三角形。EF⊥BC,则EF⊥AD,EF所在的直线是两个等腰三角形EAD、EBC的对称轴。由轴对称图形可知,也是等腰梯形ABCD的对称轴。因此,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例题解析(课本例1)

  说明与建议:本例的结论,为学生在讨论问题3时已提及,则可由学生自已完成证明,并概括成为一个文字命题。如学生讨论问题3时未提及,则可由教师引导学生猜想,然后再完成证明。

  课堂练习

  1.课本例1后练习第3题。

  2.如图4.9-4,已知等腰梯形ABCD的腰长为5cm,上、下底长分别是6cm和12cm,求梯形的面积。 (方法一,过点C作CE∥AD,再作等腰三角形BCE的高CF,可知CF=4cm。然后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解;方法二,过点C和D分别作高CF、DG,可知 ,从而在Rt△AGD中求出高DG=4cm。 )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

  2、经历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学习方法,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4、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了解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自己探索、发现、描述、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三角形活动框,磁性小棒。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平行四边形

  纸片(4人小组相同),小棒4根(两两等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目标导学。

  (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3)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4)你能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吗?

  (5)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活动引入,发挥想象。摆小棒游。

  学生在桌子上任意摆1根、2根、3根、4根小棒,想一想,你会摆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形状?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形状。

  [同一平面内,学生用小棒可能会摆出线段、角、相交(垂直)、平行、三角形、任意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等。

  3、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在同一个平面内,用两根小棒可以摆角、平行线和垂线,用3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那么用4根小棒就可以围成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4条边,所以称为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学们非常熟悉,而对于平行四边形却比较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学生已认识了平行和垂直,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摆小棒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又能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特征时,自觉将视角引入边、角及平行和垂直等问题中。]

  二、探究新知识

  1、教学例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静态特征。

  (1)联系实例,初步感知。

  (出示例1)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仔细观察屏幕,你能在这些物体上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边指边说抽象出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

  (2)思考:平行四边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大小、边的长度、平行线的倾斜方向、角度等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都叫它们平行四边形呢?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经验迁移,学法指导。

  它们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前面认识三角形时,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学习图形的经验,如果老师让你们自己去寻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边和角,数和量……)

  学习几何图形,就要抓住图形的关键部分,用眼看一看,动手做一做,用脑想一想,才能发现它们的特征。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①请拿出你们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4人小组合作,用前面学习图形的方法,去寻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可以在图片上适当标注,然后结合数据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

  ②全班交流,引导认识。

  你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特征?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的?

  预设1:平行四边形有4个角、4条边,我们是通过看和数发现的。

  预设2:平行四边形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一样长,我们是用直尺量的。

  预设3:平行四边形两条长边互相平行,两条短边也互相平行,我们是用三角板和直尺验证了的。

  预设4: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我们是用量角器量的。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通过观察、动手、动脑、看、数、量、议等活动、归纳总结,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动态特征。

  同学们真能干!大家团结协作,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并通过相互交流,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这些特征的科学性。不过,平行四边形还有些特征不容易被发现,你们想知道吗?

  (1)感知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老师拿出长方形活动框。这是一个像孙悟空一样会变的平行四边形,像老师这样捏住它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动,它会听你们的话。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来拉一拉三角形活动框,它会听你们的话吗?在拉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奥秘?(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很容易变形。)

  拉动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边长没变,角度变了,两条边的距离变了)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处。(课件演示:升降机、伸缩门工作等。)

  (2)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

  ①拉动平行四边形当拉成4个直角时就变成长方形了

  ②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同桌讨论一下。

  预设1: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都是两组对边都分别平

  行,说明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它是平行四边形。

  预设2:它们的不同点是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我认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③那正方形又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

  预设3:正方形也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它也属于平行四边形。同时,它还具有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的特征,所以它还是特殊的长方形。

  ④原来平行四边形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所以我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⑤小结:在研究图形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比一比、议一议,在变化中寻找图形隐藏的特征,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拉一拉”的操作活动,引领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注重学生经验的迁移和教学方法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练习十九第1题。

  引导学生遮一遮,比画比画,结合特征寻找图形。

  2、练习十九第3,4题。

  学生独立做,交流做法,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开放练习,拓展思维

  4、学校花匠准备在花园里栽4株花,并希望这4株花能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他已经栽了3株,请你想一想第4株花可以栽在哪里。

  [练习由直观操作题到抽象的图形思维题,都紧紧抓住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去思考,由简到难,逐步拓展,由学生独立完成到教师引领,层层推进,较好地检验了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梳理,总结反思

  解决目标导学5个问题

  你还有哪些补充?

  六、拓展升华

  用两个三角形摆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

  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分别长5cm、10cm、15cm、20cm的纸条不等,大头钉,直尺。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老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来玩一个猜图游戏。(教具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正方形框架)

  老师拿教具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和正方形框架,让学生们猜。(学生们分别说出是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老师:同学们真棒!现在老师要变一个魔术给你们看。看看你们能不能认出它。(拿出长方形教具,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

  学生1:我知道,这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2:这既不是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3:……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平行四边形)。一边板书一边说:“同学们都非常棒呢,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认识平行四边形,来认识平面图形家族的另一个新成员平行四边形。通过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同学们都会有新的收获。

  二、探索新知

  1、找平行四边形。

  老师: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园了吗?

  学生1:校园的电动门

  学生2:老师手里刚才拿的教具

  学生3:……

  老师: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呢,其实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的。那除了校园中的事物,同学们能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那你们还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1:活动衣架。

  学生2:风筝的框架、楼梯栏杆。

  版书:(找平行四边形)

  2、画平行四边形

  (1)老师:你们想把刚才在生活中找到的平行四边形在纸上画出来吗?

  (2)让学生展示作品,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老师:我们来展示一下大家都画的什么(随机点名让他们展示并回答画的是生活中的什么物品)

  老师:大家都很棒呢!看来大家都对平行四边形有大概的了解了。

  板书:(画平行四边形)

  3、做平行四边形

  (1)老师:现在各小组手上都有很多纸条,那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将全班分成几小组,每一小组发教具纸条(5cm、10cm各一条,15cm、20cm各两条),用大头钉固定。同学们自己动手尝试做平行四边形。(小组内可随意交流)各小组做完后,每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内的作品,并说一说在动手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特点和做作品的心得。

  老师提问

  a、老师: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呢?

  b、老师:你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等等。

  板书:(做平行四边形)

  4、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老师:老师告诉同学们,平行四边形还会听口令呢,我们来试试,我们一起喊向左——向右——变大——变小。看看你们手中的也会不会听口令呢?

  设置疑问:

  老师:三角形也会听口令吗?(同学们摆弄三角形框架)

  (在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将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

  然后每小组的同学们拉一下三角形的框架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进行比较,同学们总结出:

  老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易变性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线杆的'拉线、篮球架

  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升降架、伸缩拉门

  (老师出示课件或者图片)

  5、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

  提问:老师: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围成的呢?

  学生回答:四条边

  板书:(上、下、左、右)

  设置疑问:老师:是否拿随意的四条边就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呢?

  有学生说出:从制作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就发现不是随意的四条边就能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必须其对边相等。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6、练习

  (1)书本65页练习题1题。

  (2)第2题大家一起讨论。

  三、作业

  老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且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们对生活中的物体在找一找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图形。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探索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来让学生教材和生活有所联系。接着,让学生画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最后,设计了拉动长方形变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活动,启发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向学生联系实物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最后学生合作交流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8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动手操作得出矩形的概念,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推导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定理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证明、

  3、通过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这一性质能推导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感受直角三角形与矩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矩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灵活应用矩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活动平行四边形框架、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对旧知的复习,一方面巩固就知,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合作探究一:矩形的定义

  阅读课本第17-18页,“实验与探究”,思考:什么叫做矩形?

  用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演示下图,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特殊情况,这时的图形是什么图形、从上面的演示过程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就成了矩形?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平行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就成了矩形,自己归纳出矩形的定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归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合作探究二:矩形的性质定理

  1、自主完成18页的观察与思考,通过实际操作回答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完成对性质的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利用手中的矩形纸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矩形的性质获得丰富的直观体验,为总结矩形的性质定理打下坚实基础

  矩形的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性质定理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合作探究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3

  设矩形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那么,BE是Rt△AB中一条怎样的特殊线段

  (BO是Rt△ABC中斜边AC上的中线)它与AC有什么大小关系,为什么?

  【设计意图】:

  根据图形学生很容易猜想结果,关键是从数学的角度证明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明确论证方法、学生独立完成证明,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证明的必要性

  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题讲解:

  例1、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6㎝,求矩形对角线AC的长?

  当堂检测:

  1、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

  (A)对角相等(B)对边相等(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平分

  2、已知Rt△ ABC中,∠ABC=900,BD是斜边AC上的中线

  (1)若BD=3㎝,则AC=㎝

  (2)若∠C=30°,AB=5㎝,则AC=㎝,BD=㎝

  3、在矩形ABCD中,若已知∠DOC=120°,AC=8㎝,求AD的长

  4、工人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1)先截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1),使AB=CD,EF=GH;

  (2)摆放成如图(2)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的形状是_____,根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

  (3)将直角尺靠紧窗框的一个角(如图3)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4),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____,根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请说出你本节课的收获,与大家一块分享!!

  作业:

  课本P、20第2题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形成过程,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学习热情较高,易在轻松的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和四边形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简单知识,能够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本节课是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呈现出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实验法: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经历平行四边形的形成过程。

  探究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寻找制作的要点,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师:“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那么在生活中你都见过这些图形吗?那么今天就跟老师一次走进校园,看看校园里你能发现多少种图形?”

  2、教师呈现校园的情景图(FOCUSKY演示校园情景)。

  3、师:这些都来自我们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4、学生活动:跟随全景图,找到熟悉的图形,利用白板进行突出显示,并重点展示“平行四边形”。

  校园——楼梯——办公室(衣架)。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最熟悉的校园作为学习背景,增加亲切感,激发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热情,并从中提炼出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直观图,感受“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认一认。

  (1).教师提出要求:“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明确“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都属于四边形的一种。有“四条边”“四个角”“倾斜的边”。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利用已有的“正方形”“长方形”的知识和“平行四边形”建立联系,学生可以从中发现“平行四边形”与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活动作铺垫。

  2、做一做。

  (1).教师提出要求:请小组长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材料筐,根据所给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

  (2).教师呈现材料:木棍,皮筋,钉子板,小棒,白纸板,胶棒,七巧板,拼接学具。

  (3).预设学生活动。

  预设一:用木棍和皮筋先扎成长方形,然后通过拉动,得到平行四边形。

  预设二:用小棒在纸上摆成平行四边形。

  预设三:用皮筋在钉子板上绑成平行四边形。

  预设四:利用七巧板的相同的三角形,或者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拼成新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学生在不断尝试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强化对“平行四边形”的基本要点的理解,发现制作“成功”的方法,和“不成功”的原因,进而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必须具备的要素,以及和“长方形“直接的密切联系,做到“手脑并用”。

  3、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教师有顺序地呈现学生作品,并请制作者说一说制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特性。

  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教师选出利用“木棍、皮筋”制作的图形小组,通过学生的自行演示,发现“平行四边形”是可以通过“长方形”拉动而得到的,而且每拉动一次,都会得到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1).提出问题:拉动时“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学生活动:利用手中的拼接学具,实际操作,感受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教师利用白板呈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教师选出利用“小棒”搭成的平行四边形小组。

  (1).教师提出问题:在搭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2).教师利用白板呈现“反例”,即对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并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满足有四条边,四个角,边的倾斜要一样,为什么它不像是平行四边形呢?”

  (3).学生根据老师的疑问,反思制作过程,发现制作过程中相对的边的小棒的数量要相等,进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1).教师选出利用“钉子板,皮筋”制作的平行四边形。并请制作者说出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2).教师提出要求,模仿做范例的同学,“你还能绑出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

  (3).学生对比在钉子板上做出的平行四边形,发现“制作成功”的图形保证“对边相等”的前提下,对边即会“倾斜的一样”,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个特性,这也是为了以后学行”的概念做铺垫。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1)利用七巧板中的图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选出代表,介绍自己的“平行四边形”是由什么图形组成。

  (2)为了强化要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随意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你能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组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在质疑声中动手尝试,经过小组共同努力反复多次尝试后发现,要想拼成平行四边形,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可以。

  (3).通过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拼接,学生发现相同的图形产生相同的角,所以得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的性质。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新的特性。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很难仅通过“看”发现图形的特性,对于“图形性质(对边等,对角等,对边平行)”的理解也很难独立形成自己的理解,因此本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制作”中发现图形的特点,在经历不断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案过程中,最终总结出成功的“秘诀“,即抓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也为在高年级学行”的知识作铺垫。

  (三)、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教师提出要求,将发现的所有特征,归纳汇总:“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针对性练习。

  (1)习题1:从下面的图案中,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将它们进行分类涂色。

  将图片反白处理,再利用白板的喷色功能,让学生将相同的`图形进行喷色分类,有助于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区分。

  (2)习题2:请你接着画出平行四边形。

  通过此练习,加深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理解。要想在钉子图中画出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必须保证对边的长短相同,即所穿过的点数相同,而且倾斜的两组两边必须倾斜的一样,即对边平行。白板中的数学工具,可以更便捷的呈现图形的变化。

  (四)、归纳总结,巩固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白板呈现本节课知识大纲),也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遇见平行四边形。那么还有没有更有趣的图形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次用你们发现美的眼睛,去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下那些更加奇妙的图形吧!”

  2、多媒体呈现不同的图形:梯形、菱形、筝形。

  3、师:其实,图形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它可以通过变化组成我们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这组用图形组成的“生活场景”(多媒体演示图形动画)。

  师:“数学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数学带来的精彩,图形也存在与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发现大自然中更美的图形!”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引入之时利用“FOCUSKY”的动画演示功能,呈现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仿佛身临其境,并学以致用,发现所学的图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解决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地方,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制作平行四边形”,并结合白板的数学工具,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由“制作的乐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潜移默化的将不易于低年级学生理解的“图形性质”知识分解化简,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本节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方面,鉴于课时和环境的原因,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在这一方面,我会努力寻找更有效的多媒体途径,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感受的机会。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量出它的长和宽(平行四边形量出底和高)。

  2.观察老师出示的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3.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猜测:

  哪一个图形面积比较大?大多少平方厘米呢?

  师:要想我们准确的答案,就要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指导探究

  1.数方格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

  a.图上标的厘米表示什么?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为什么?

  b.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c.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d.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再比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你发现了什么?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评价一下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麻烦,有局限性)

  2.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讲话:不数方格怎样能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根据已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了,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呢?请大家拿出手里的学具试试看。

  (2)学生动手剪拼(可以小组合作),并向周围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转化的.。

  (3)同学到前面演示转化的方法。

  (4)教师演示课件并组织学生讨论:

  ①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

  ③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n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3、应用

  例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4.83.517(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约是17平方米。

  三、质疑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四、巩固练习

  1、列式并计算面积

  ①底厘米,高厘米,

  ②底米,高米,

  ③底分米,高分米

  2、说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计算它们的面积。

  3、应用题

  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是43米,商是20.1米,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4、量出你手里平行四边形学具的底和高,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11

  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学习内容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了解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几种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为学生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方法迁移,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做了准备。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当学生掌握了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之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创新的能力,是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掌握转化思想的起始内容。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过渡时期。他们有了一定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解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和描述推导的过程还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媒介让学生去参与、去操作、去实践,才能让学生通过体验,掌握规律,形成技能。这节课中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将这些抽象的事物转化为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事物,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过程

  一、情感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1)、说出平面图形名称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2)、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强调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目的: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能够降低门槛顺理成章的引入新知识。

  2、 导入新课

  3、 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1)、在方子格中数出长方形的面积。

  (2)、在方子格中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对应的底和高。

  (3)、通过观察表格,试着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共同探讨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出示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明确其底和高。

  ②学生在学具上标明其底并画出对应的高。

  ③讨论: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再计算(保证面积不会发生变化)

  ④小组交流如何操作的。(割补法)

  ⑤学生代表汇报各组的操作方法以及得到的结论。

  ⑥幻灯片演示割补的过程。

  ⑦引导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确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必须条件)

  4、 课堂小练笔。

  设计目的:达到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并能够从实践中总结知识。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本课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面积 = 底 × 高

  长方形 面积 = 长 × 宽

  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表示底 h表示高

  S=a×h s=a.h S=ah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一节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 :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

  教学用具:

  CAI课件、剪刀、学生用三角板、透明胶布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播放投影:让学生走进央视栏目“开心辞典”节目现场,观察图形。

  [学生活动] 观看影片后抢答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常见的几何图形?

  师:是的,各式各样的图案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美丽,那么,请你用两个相同的300的三角板,看能拼出哪些图案?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交流,拼出下列图案:

  师:同学们所拼的图形中,除了有我们刚学过的三角形,还有很多四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边形,探索四边形的性质。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 问题(1):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四边形的纸片吗?

  [教师活动] 演示课件,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个叠放的三角形纸板。

  [学生活动] 按照课件的演示,两个同学合作,叠、剪、拼。

  2、 问题(2):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

  [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合作,展示交流的结果。

  [教师活动]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甲) (乙)

  3、问题(3):为什么我们把(甲)图叫平行四边形,而(乙)图不是平行四边形呢?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讨论、思考、推理。

  [教师活动] 鼓励学生交流,并是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着平行四边形 。 并指出:

  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 。

  记作: ABCD 。 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4、做一做:先复制一个刚才拼的平行四边形,再绕其顶点旋转1800,然后平移,看能否与原平行四边形重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 动手操作,积极探究,得出: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等。

  [教师活动]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

  三、运用新知,反馈练习

  例、学校准备修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要想使其一个角为450,那么其它三个角应是多少度?

  [学生活动] 作尝试性解答。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要求学生学好几何,设计更多更好的图案,美化我们的家园。 A 30 C

  随堂练习:

  1、填空:如图, ABCD中 ∠B=560,AB=( ),CB=( ) 25

  ∠D=( ), ∠C=( ), ∠A=( )。 B D

  2、在 ABCD的四条边中,哪些线段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五、快乐套餐

  1、P85 习题4.1 T1、2、3;

  2、请你以平行四边形为主设计一个图案,并制作成网页发布在互连网上;

  3、数学日记(小组交流,口头完成)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7—8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数、剪、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过程。

  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第87——88页内容,完成预习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交流与小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非常多的老师听课,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紧张,激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生:古时候有一个叫曹冲的人看到一群人围着一头大象,没有办法把它称重。曹冲想了一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船上,然后做好标记,再把石头装入船上到了刚刚大象称的刻度,那石头的重量就是转化成了大象的重量。

  师:说的非常好,讲的非常详细,小小老师。对,曹冲称象其实就是把大象的重量转化成了石头的`重量。转化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就是把我们没有学过的转化成学过的,把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关于转化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着的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

  师:对。长方形,那它的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呢?请一名学生上来指一指、画一画。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生:表面的大小,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宽。

  师:对。说的很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现在老师手上拿着的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 篇14

  教学目的: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师:课件;平行四边形图片;

  生:钉子板、七巧板、剪刀、平行四边形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觉得我们的学校漂亮吗?今天陈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所漂亮的学校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所学校。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所学校,你能找到哪些图形朋友?

  (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图片。)

  小朋友找的这些图形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陈老师想来考考你们,(课件)这是刚才小朋友找到的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生: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现在老师要来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图形朋友。

  (板书课题)请小朋友再观察一遍,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变倾斜了,它们的对边还是相等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2:我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但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准确呢?你们想通过做实验来验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实验要求:篮子里有一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借助剪刀、直尺、三角板、活动角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它秘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小组实验。

  汇报: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生1:我用笔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画在纸上,再用它的另一条对边去比,发现了两条对边重合在一起,另外一组对边我也用相同的.办法去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真聪明,真是一个好办法。

  生2: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剪一条细线下来,再用这条细线去和它的对边相比,发现这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我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另外一组对边也用相同的方法证明相等,是吗?(生:对)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3:我用尺子量,也发现了对边相等。

  生4:我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下来,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发现了它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也相等。

  师:太棒了,这种方法不仅能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谁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点?

  生5:我用活动角先量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再去量另一个对角,发现它的对角相等。

  生6: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来,把这个角和它的对角比,发现两个角重合在一起,另个一组对角也用相同的方法来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师:能想出这么棒的办法来,真不简单。

  生7:我用铅笔把一个角画在纸上,再拿它的对角来比,它们也一样大。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

  (板书:对角相等) 小结。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先观察推测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再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8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看来小朋友已经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屏幕(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老师随意指到一个图形,如果你认为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如果不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反应最快?

  围平行四边形。刚才小朋友不仅反应快,而且判断准确,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每个小朋友在钉子板上围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边围边想围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什么?

  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展示自己围的平行四边形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围的吗?第三条边你是怎么围的?

  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

  小朋友喜欢玩七巧板的游戏吗?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平行四边形教学方案04-02

教学方案04-22

教学的方案04-15

线上教学课程教学方案01-24

复学教学方案12-26

关于教学方案12-27

教学任务方案01-02

个人教学方案01-03

音乐教学方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