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时间:2022-12-21 11:56:28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范文(通用10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范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范文(通用10篇)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工作目标

  四、排查范围和对象

  五、工作任务

  六、工作安排

  七、责任分工

  (一)县(区)人民政府职责

  (二)市有关部门职责

  八、工作要求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xx〕4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配合和借助省级以上排查力量,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面摸清长江干流扬州段入河排污口底数的基础上,制定整治方案并持续推进整改,建立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工作规范体系,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为改善长江水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二、排查整治范围和对象

  (一)范围。以我市行政区域内的长江干流为重点,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包括仪征市、江都区、邗江区、广陵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原则上,长江干流排查范围以现状岸线为基准向陆地一侧延伸2公里,包括所有人工岸线(城镇岸线、渔业岸线、临江工业岸线、江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等),自然岸线(滩涂、湿地等)和江心岛。具体范围可根据产业布局、排污特征等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其中沿江工业园区、居民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区等要全覆盖。

  (二)对象。排查对象为所有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等直接向长江排放废水的排污口,还包括所有通过河流、滩涂、湿地等间接排放废水的排污口。

  三、重点任务

  (一)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全面掌握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数量及其分布,建立长江入河排污口名录。

  (二)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测。了解长江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状况,分析掌握污染物入河情况。

  (三)进行入河排污口污水溯源。在监测基础上,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来源。

  (四)整治入河排污口问题。在排查、监测和溯源的基础上,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制定实施整治方案,有效规范和管控入河排污口。

  通过落实“查、测、溯、治”四项重点任务,全面掌握长江干流扬州段入河排污口的排放现状,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进一步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强化地方主体责任,确保入河排污口排放状况得到改善,努力提升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四、工作安排

  (一)制定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

  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分工、经费保障等,分解落实责任,全面推进排查整治工作。

  分工要求:

  5月25日前,各地将本行政区具体实施方案报送市政府,并抄送市生态环境局。

  (二)梳理、核查、整合各类入河污染物排放信息

  各地组织相关部门在全面收集整理各类入河排污口、河岸带、水系分布等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规定范围内地形复杂地段、污染源集中地段和日常管理薄弱地段,有重点地组织人工现场核查,充实完善现有资料台账。同时,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入河排污口设置、污染源及入河排污口监管、水系及排污管网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初步分析入河排污口基本信息及特点,为全面排查奠定基础。

  分工要求:

  1、各地统一部署并督促各有关部门按照管理职能,对口开展各类入河排污口资料的梳理、核查完善和汇总报送等工作,并依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资料整合技术要求”,指定牵头部门完成属地排污口资料整合。

  2、各有关部门负责对口督促指导各地相应部门完成资料梳理、核查完善和汇总报送,于5月25日前将条线汇总资料报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提供全市排查范围内工业企业清单,包括位置信息、行业类别等;市自然资源局负责提供全市排查范围内自然保护区等相关资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提供全市排查范围内市政雨、污水管网图及溢流口,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图,本行业相关的闸坝、泄洪口、箱涵的位置,建筑工地(包括名称、位置、冲洗废水排放)等相关资料;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提供全市排查范围内公路(服务区)、港口企业、码头等污水排放信息;市水利局负责提供全市排查范围内直接向河道排放的入河排污口信息(包括名称、位置、设置单位、登记审批、监测),本行业相关的闸坝、泄洪口、箱涵的位置,水系矢量图、岸线矢量图和水功能区划等相关资料;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提供全市排查范围内农田入河退水口、灌溉、水产、畜禽养殖等相关资料。

  3、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依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资料整合技术要求”,于5月底前牵头完成全市长江入河排污口资料整合并报送省生态环境厅。

  (三)全面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摸底排查

  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测和人员现场踏勘等手段,对排查范围及对象进行全面调查,实现应查尽查。具体采用“三级排查”方式推进排查工作。第一级排查:市级统一组织无人机航测。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开展技术排查,分析辨别疑似入河排污口。第二级排查:配合生态环境部开展人工徒步现场排查。生态环境部将在下半年抽调部属单位和沿江11省(市)生态环境部门业务骨干,对规定范围内汇入河流、河涌、溪流、沟渠、滩涂、湿地、潮间带、岛屿、码头、工业聚集区、城镇、暗管、渗坑、裂缝等开展“全口径”现场排查,核实确定入河排污口信息。第三级排查:配合生态环境部对疑难点进行重点攻坚,结合二级排查进一步完善入河排污口名录。

  分工要求:

  1、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按照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无人机航测排查技术要求”,编制报送全市《无人机航测实施方案》,对接省生态环境厅申请临时飞行空域,5月底前完成无人机航测(一级排查)任务,并将航测数据报送省生态环境厅。

  2、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生态环境部第二、三级人工排查的总体对接,各地负责属地排查的.具体配合,各有关部门负责全市排查的对口配合。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协助生态环境部于9月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摸底排查。

  3、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对接省生态环境厅,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排查结果,明确全市长江入河排污口名录,并通报给各地、各有关部门,为后期监测、溯源、整治奠定基础。

  (四)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测

  按照边排查、边监测的要求,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同步开展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监测。根据实际条件,可采取自动在线监测、人工取样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有污染源普查监测、监督性监测或者在线监测数据的排污口,可直接使用其监测数据。

  分工要求:

  各地负责属地长江入河排污口的全覆盖、全要素监测,可安排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牵头,依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监测技术要求”,利用现有监测力量或委托社会监测机构,确保20xx年底前完成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汇总后报市生态环境局。市生态环境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视情向省生态环境厅申请监测力量,支持重点区域的排污口监测,同时负责汇总报送全市排污口监测数据。

  (五)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放情况的溯源分析

  在排查和监测的基础上,开展入河污染物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来源。

  分工要求:

  1、各地统一部署并督促各有关部门按照管理职能分工,依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溯源技术要求”,对口完成各类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指定牵头部门汇总溯源结果并于20xx年3月25日前报市生态环境局。

  2、各有关部门负责对口督促指导各地相应部门,按时完成本行业相关的排污口溯源工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牵头督促指导全市排查范围内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特别是沿江化工园区涉及入河排污口的溯源工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牵头督促指导全市排查范围内市政雨污管网及溢流口,本行业相关的闸坝、泄洪口、箱涵,农村生活废水、建筑工地冲洗废水排放等相关排污口的溯源工作;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牵头督促指导全市排查范围内公路(服务区)、港口企业、码头等排污口的溯源工作;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督促指导全市排查范围内农田入河退水口和水产、畜禽养殖废水排污口的溯源工作;市水利局负责牵头督促指导全市排查范围内与本行业相关的闸坝、泄洪口、箱涵等排污口的溯源工作。

  3、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汇总全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结果,于20xx年3月底前报送省生态环境厅。

  (六)分类整治入河排污口问题

  在排查、监测、溯源的基础上,按“一口一策”的工作原则,逐一明确入河排污口整治要求,落实整治销号制度,分类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

  分工要求:

  1、各地按照生态环境部制定的“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政策措施”,全面梳理辖区内排污口问题清单,20xx年4月底前制定“一口一策”分类整治计划并报送市生态环境局,20xx年6月底前完成排污口整治总体方案制定和部分整治工作,并将方案和整治进展报送市生态环境局。严格按照整治方案和“一口一策”整治计划,持续推动问题“销号”,确保排污口问题及时全面整治到位。

  2、各有关部门负责对口督促指导各地相应部门,按时完成本行业相关的排污口整治工作,推动问题按时“销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牵头督促指导全市排查范围内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特别是沿江化工园区涉及的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牵头督促指导全市排查范围内市政雨污管网及溢流口,本行业相关的闸坝、泄洪口、箱涵,农村生活废水、建筑工地冲洗废水排放等相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牵头督促指导全市排查范围内公路(服务区)、港口企业、码头等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督促指导全市排查范围内农田入河退水口和水产、畜禽养殖废水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市水利局负责牵头督促指导全市排查范围内与本行业相关的闸坝、泄洪口、箱涵等排污口的整治工作。

  3、20xx年6月底前,市生态环境局完成全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总体方案制定和阶段整治进展汇总,持续调度全市排污口整治后续进展,督促各地完成排污口整治“销号”。

  (七)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长效机制

  各地深入探索并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工作规范体系,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完备的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回潮、反弹。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全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地区和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市生态环境局总体牵头负责专项行动的筹划组织和协调调度工作;市发改委负责督促指导各地全面落实国家发改委(长江办)的部署要求,协同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牵头负责各自职能范围内排污口的资料提供,并督促指导溯源、整治工作。沿江各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作为排查整治的责任主体单位,要成立相应的专门领导机构,加强工作统筹,压实工作责任,积极配合上级排查,规范开展监测、溯源,全面梳理问题清单,确保排查整治取得实效。

  (二)加强沟通协调。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构建政府统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在深入自查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排污口相关信息,主动加强与部、省、市排查力量的配合协调。特别是问题整治环节,要着力加强属地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上下协同,合力提升整治效果。市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在落实总体牵头和条线牵头任务过程中,要加强工作衔接,防止漏查漏治和进程断档。相关地区和部门要专门指定一名联系人,负责专项行动的工作对接和资料信息的梳理报送,联系人信息请于5月25日前报市生态环境局。

  (三)严格落实责任。各地要积极落实工作布置,做到排查无条件、问题整治无死角、按期销号无余地。市政府将定期开展督促指导,推动各地工作落实。对履职不力、进展迟缓、弄虚作假的,将采取通报批评、公开约谈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依规实行问责;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将予以通报表扬。

  (四)严格技术要求。此次专项行动,生态环境部对长江入河排污口资料整合、无人机航测、排污监测、污染物溯源和分类整治等关键环节,均将制定严格的技术要求和相应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对照执行,必要时委托社会技术力量组织实施,确保排查整治各个环节扎实规范。特别是要严格对照生态环境部制定的“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政策措施”,准确区分问题类别,有力落实整治措施,严防随意降低标准,杜绝“软弱整治”“敷衍整治”。

  (五)完善工作保障。各地要及时落实专项行动的人员、车辆、资金等方面的保障,确保专项行动顺利实施。市政府统一承担全市排污口资料市级整合和无人机航测(一级排查)的技术经费,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申请,市财政局负责协调保障。各地承担本行政区域排查范围内的排污口资料整合、监测、溯源、整治等工作经费。

  (六)强化信息公开。各地要建立专门的信息公开制度,在门户网站开设“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专栏,集中展示本区域各项工作情况,定期公开问题清单和整治进展,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邀请媒体、公众等参与排查整治,公开曝光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市生态环境局要通过报纸、电视、官方网站、“双微”等平台,适时公开专项行动进展。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我市长江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工作,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围绕“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确保水安全”要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做好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对生态环境部交办的329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在排查、监测、溯源的基础上,各有关县(市)按照前期监测溯源分类,针对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逐个制定整治方案,明确牵头部门、责任主体和主管部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经过2—3年努力,基本完成排污口整治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整治成效,查缺补漏,到20xx年底前,建立起权责清晰、监管到位、管理规范的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

  二、主要措施

  咸宁市长江入河排污口329个(详见附件)。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分类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

  (一)依法取缔一批。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在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设置的排污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拆除、关闭或者恢复原状。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对上述区域划定前已经存在于区域内、暂时难以拆除且对环境影响不大的排污口,要制定序时推进整治措施,确保相关区域水生态环境安全。经整治已无污水排出且不具备泄洪等功能的管道,需及时拆除或者封堵。拟取缔长江入河排污口34个。其中,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4个,城镇雨洪排口2个,工业排污口16个,沟渠、河港(涌)、排干等4个,农业农村排污口6个,其他排口2个。

  (二)清理合并一批。加快推进污水、雨水管网和必要的调蓄处理设施建设,对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覆盖范围内存在的各类排污口,其排放的污水能够被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有效处理的,原则上均予以清理合并,污水通过截污纳管由集中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暂不具备纳管条件的,应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处理污水,确保达标排放。对园区内企业现有排污口,原则上均予以清理合并,通过截污纳管由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统一收集处理。拟清理合并长江入河排污口29个。其中,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20个,工业排污口8个,沟渠、河港(涌)、排干等1个。

  (三)规范整治一批。对保留的'排污口按照有利于明晰责任、维护管理、环境监督的要求开展规范化整治。对存在私搭乱接、借道排污等问题的排污口,应全面清理排污管线违规接入的支管、支线,确保一个排污口只对应一个排污单位;对确需多个排污单位共用一个排污口的,各排污单位应在排水汇入排污管线前安装监测计量设施,分清各自责任,并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对存在布局不合理、设施老化破损、排水不畅、检修维护难等问题的排污口,应合理设置排污口位置、排污管线走向,设置必要的检查井等。拟规范长江入河排污口229个。其中,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16个,城镇雨洪排口15个,港口码头排污口8个,工业排污口30个,沟渠、河港(涌)、排干等52个,农业农村排污口107个,其他排口1个。

  (四)待核定非排口。待核定非排口37个。其中,户用散排口(单元)1个、小区域路面排水设施口(单元)2个、过水设施口19个、取水设施(只进不出)14个、重复排口1个。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行动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各有关县(市)人民政府是辖区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优化工作专班,细化职责分工,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强化调度和全流程管控,建立整改销号制度,完成一个,公示一个,销号一个,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二)明确部门分工。生态环境部门要统筹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负责指导、督办工业排污口和其他排口的整治工作。住建部门负责指导、督办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和城镇雨洪排口的整治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指导、督办港口码头排污口的整治工作。水利和湖泊部门负责指导、督办沟渠、河港(涌)、排干等的整治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指导、督办农业农村排污口的整治工作。

  (三)多措并举整治。坚持标本兼治、稳扎稳打,对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或者确有困难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治的排污口,采取审慎包容措施,防止一堵了之;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把排污口整治与“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和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多方共赢;坚持严格质量、务求实效,把排污问题有没有解决、环境质量会不会改善、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作为衡量整治工作的标准,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四)严格责任落实。各有关县(市)要构建政府统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人员、经费保障。市生态环境局要定期开展工作督导,对履职不力、进展迟缓、弄虚作假等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人员,采取通报批评、公开约谈等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

  (五)强化信息公开。各有关县(市)要加大长江入河排污口管理政策宣传普及力度,增强公众对污染物排放监督意识。各排污单位要通过树立标志牌、做好媒体宣传等方式主动向社会公开排污口相关信息,及时公布整治进展情况。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篇4

  为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扎实推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方针,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扎实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二、整治原则

  (一)科学分类,明晰责任。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有关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负总责,对照生态环境部移交的入河排污口清单,对入河排污口逐一分类,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责任清单,确保每个入河排污口整治责有人负、事有人管。

  (二)依法依规,分类处置。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的要求,针对入河排污口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提出整治措施。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设置的入河排污口依法进行拆除;对整改类、保留类的入河排污口依法开展规范化整治。

  (三)一口一策,专项整治。结合排污口类型、监测结果、主要污染源类型等现状,逐个制定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方案,明确规范整治责任、路线图和时间表。

  三、工作目标

  按照“取缔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系统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20xx年年底前,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命名并编码,基本树立排污口标志牌。渝北区、两江新区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分别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的`100%、90%;其它区县(自治县)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方案编制。

  20xx—20xx年,基本完成工业排污口、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港口码头排污口、规模化水产养殖排污口、畜禽养殖排污口的整治工作。

  20xx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并建立长效机制。

  四、整治范围

  在重庆市行政区域内的长江干流、嘉陵江和乌江沿线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具体范围可根据产业布局、排污特征等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原则上以生态环境部交办我市境内的4228个入河排污口(不含渝北区、两江新区)为准,新发现的入河排污口一并纳入整治。

  五、整治任务

  (一)分类并建立入河排污口台账。20xx年10月底前,各有关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应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黄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分类规则(试行)〉〈长江、黄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命名与编码规则(试行)〉〈长江、黄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标志牌设置规则(试行)〉的通知》(环办执法函〔20xx〕718号)(以下简称《通知》),结合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的单位性质、规模和隶属关系等,对入河排污口进行命名和编码,填报入河排污口信息表(附件1),建立台账,并报市生态环境局。

  (二)编制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方案。除渝北区、两江新区外的其余23个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在20xx年11月前,制定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报市生态环境局。各有关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应根据排口分类和“查、测、溯”排查情况,按照“取缔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逐一制定“一口一策”方案。

  (三)设立入河排污口标志牌。20xx年12月底前,各有关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对照《通知》中的《长江、黄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标志牌设置规则(试行)》要求,借鉴渝北区、两江新区试点经验,完成入河排污口标志牌树立。其中,工业排污口、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污口、规模化水产养殖排污口、港口码头生产废水排污口、大型灌区退水口应设置标志牌;其余排污口,各地可根据其排水状况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是否设置标志牌。标志牌标识内容按《通知》中的相关要求执行,标志牌形式根据入河排污口所处位置决定,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四)分类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按照“取缔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对照生态环境部印发的技术指南开展整治工作。

  1、依法取缔一批。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在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内设置的排污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进行拆除。

  2、清理合并一批。按照国家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实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和工业园区内企业现有排污口清理整合。要对城镇生活污水排口进行截污纳管,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将集中居民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污口截污纳管;对集中分布、连片聚集的水产养殖散排口,推进统一收集处理养殖尾水,设置统一的排污口。

  3、规范整治一批。按照有利于明晰责任、有利于维护管理、有利于环境监督的原则,根据《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SL532—20xx)相关要求,对入河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对布局不合理、设施老化破损、排水不畅等问题的排污口,应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排污口位置、更新维护设施等措施进行整治。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有关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要高度重视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进一步增强“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切实保护好长江母亲河。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有关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是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的责任主体,要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制定整治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市生态环境局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指导,对进展迟缓、推进不力等问题突出的区县进行通报。

  (三)稳妥有序推进。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要把排污口整治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与黑臭水体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等正在开展的行动结合起来,与拉动内需、改善民生等结合起来,与整治污水偷排偷放专项行动结合起来。能立行立改的,及时整改。对管网建设、河港治理、生态修复等整治时间较长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明确阶段性目标,由易入难,分步推进,力争三年内基本完成。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应做好统筹,避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确保整治工作安全有序。对确有困难、短期内难以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的企事业单位,合理设置过渡期。

  (四)建立销号制度。各有关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要结合排污口清单、存在问题、采取措施、整治期限等台账,建立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按照“一口一策”的原则,组织验收销号,整治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并定期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重庆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调度表(见附件2)。市生态环境局加强督促与指导,组织现场核实整治实效,定期跟踪通报“一口一策”整治推进情况,确保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篇5

  根据省、市“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部署和《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庆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宜政办秘〔20xx〕21号)要求,我县全面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全县长江干流及其长江流域一级、二级、三级及以下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信息及问题清单,并按照“一口一策”提出整治措施,建立权责明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制度,有效管控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使我县长江流域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保护。

  二、范围和对象

  (一)范围。在望江县行政区域内长江干流岸线及其2公里范围内陆域;长江流域一级支流(华阳河、新漳河、杨湾港道)、二级支流(宝塔河、赛口镇漳湖镇幸福河)岸线及其1公里范围内陆域;长江流域三级(华阳镇幸福河、太慈河、泥塘河、津潭河)及以下支流岸线及其500米范围内陆域;靠近上述范围的工业聚集区、城镇聚集区、港区。包括所有人工岸线(城镇岸线、渔业岸线、临江工业岸线、江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等),自然岸线(滩涂、湿地等)和江心岛。

  (二)对象。排查对象为所有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等直接向长江及主要支流排放废水的排污口,还包括所有通过河流、滩涂、湿地等间接排放废水的排污口。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整合各类入河污染物排放信息。全面收集整理各类入河排污口、河岸带、水系分布等相关信息资料,将原来分散的水利部门入河设置管理信息、生态环境部门污染源及入河排污口监管信息,以及水系、排污管网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初步分析入河排污口基本信息及特点,为全面排查奠定基础。根据已掌握的入河排污口信息,我县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8个、长江支流入河排污口8个。各乡镇、县经开区对《望江县长江入河排污口基本信息调查表》(附件2)中已掌握的.入河排污口开展核查,核对排污口信息,20xx年5月底前完成第一批16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信息及问题清单,开展立行立改。

  (二)全面排查长江入河排污口。各乡镇、县经开区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对长江干流、支流排查范围内进行“全口径”排查,核实确定入河排污口信息,20xx年6月底前完成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排查信息及问题清单,20xx年9月底前完成长江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信息及问题清单,20xx年12月底前完成长江三级及以下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信息及问题清单。

  (三)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测。按照边排查、边监测要求,我县在人工排查过程中,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统筹安排、同步开展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监测。监测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对所有存在排放行为的入河排污口开展快速监测,主要指标有酸碱度(pH)、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元素磷4类。二是对快速监测结果存在异常的排污口开展详细监测,确认超标排放事实。建有自动在线监测设备的排污口,在保证数据有效性的前提下,可直接采用自动在线监测数据。

  (四)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根据排查和监测情况,对我县长江干流和一、二、三级及以下支流入河排污口进行溯源分析,查清废水来源,涉及的工业企业等重点排污单位管理,在20xx年12月底前完成溯源工作。

  (五)整治违法违规问题。按照“一口一策”要求,对排查出问题的入河排污口逐一制定整治方案,确保20xx年8月底前完成整治工作,确因工程性措施等原因短期内不能完成的,20xx年8月底前要取得阶段性整治成效,并进一步明确下阶段整治措施。

  (六)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工作规范体系,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完备的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四、任务分工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属地主体责任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等要求,充分发挥河(湖)长协助单位作用,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认真履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河(湖)长协助单位。此次纳入排查整治工作的河流,由各河(湖)长协助单位牵头,组织所在的乡镇(经开区)实施。各河流相关信息由各河(湖)长协助单位收集、汇总上报县生态环境分局,未安排河长协助单位的河流由所在乡镇组织实施并上报相关信息资料。

  (二)各乡镇、县经开区。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是我县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全面、深入、细致开展辖区内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建立本辖区长江入河排污口名录。根据排查、监测情况,开展溯源工作,制定整治方案,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长效机制。

  (三)县直有关部门。县直有关部门依据部门职责和相关法律法规,督促指导各乡镇、县经开区做好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1、县生态环境分局是我县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总牵头单位,对排查整治工作实施统一调度,并负责排查整治工作的宣传报道。统筹指导各乡镇、县经开区开展长江干流和一、二、三级及以下支流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溯源、整治工作,并同步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测,收集、整合全县长江入河排污口资料,建立县级长江入河排污口名录,形成长江入河排污口“一张图”,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长效机制。

  2、县财政局负责落实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所需的经费保障。

  3、县科技经济信息化局指导督促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指导各乡镇、县经开区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配合相关部门督促企业提供涉及排查范围内的排污口信息(包括名称、位置、登记审批、监测等资料),督促企业配合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4、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各乡镇、县经开区提供排查范围内地形矢量图、土地利用矢量图、高清卫星影像、自然保护区等相关资料。

  5、县交通运输局指导各乡镇、县经开区提供排查范围内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港埠企业等污水排放资料,督促指导本行业配合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6、县农业农村局指导各乡镇、县经开区提供排查范围内农田入河退水口、灌溉、水产、畜禽养殖等资料,督促指导本行业配合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7、县水利局指导各乡镇、县经开区提供排查范围内直接向河道排放的入河排污口信息(包括名称、位置、登记审批、监测等)、水系矢量图、岸线矢量图和水功能区划等资料,督促指导本行业配合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8、县林业局指导各乡镇、县经开区提供排查范围内湿地保护区等相关资料。

  9、县住建局指导各乡镇、县经开区提供排查范围内污水管网图、雨水管网图等资料,督促指导本行业配合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10、县重点工程建设中心负责提供城区水环境重点工程设计图、施工图及验收文件,督促指导建设单位配合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县直相关部门于20xx年5月24日前向县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办公室提供资料,配合完成“排查、监测、溯源、整治”4项重点工作任务。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望江县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工作组,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县生态环境分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生态环境分局,统筹县生态环境、财政、发改、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落实各乡镇、县经开区属地责任,围绕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排查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严格责任落实。县生态环境分局要落实总牵头责任,各乡镇、县经开区要落实具体排查整治责任,各行业部门要认真指导,各河长协助单位要积极推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落实,对照排查问题清单,制定详细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任务和整改期限,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三)保障资金投入。加大对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足额拨付到位和专款专用。县级财政承担本辖区排污口监测、排查、溯源、整治等经费。

  (四)加强沟通协调。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住建、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长效机制,整合各部门掌握的入河排污口相关数据和信息,加强对排查整治工作的支持力度。

  (五)强化工作监督。按照“谁排污、谁负责”原则,将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责任落实到位,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处罚力度和查处力度,及时发现,严肃处理,抓住反面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和媒体监督,不定期公布违法行为,实现曝光一起、教育一批、震慑一片的效果。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篇6

  为认真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根据生态环境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环办水体函〔20xx〕211号)、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交办长江入河排污口清单的函》(环办执法函〔20xx〕708号)、省政府办公厅《江苏省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苏政办发〔20xx〕44号)和《无锡市长江太湖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滨湖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长江、太湖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溯源基本情况

  (一)长江流域入河(湖)排污口

  滨湖区长江流域入河(湖)排污口共计733个,已采样监测的393个排污口中,有263个水样水质未达到Ⅲ类水标准。水质超标排污口主要集中在胡埭镇和马山街道,排入的水体主要为陆区港、太湖和峰影河。

  (二)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

  滨湖区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共计46个,已采样监测的42个排污口中,有25个水样水质未达到Ⅲ类水标准。水质超标排污口主要分布在河埒街道和雪浪街道,排入的水体主要为长广溪、梁溪河和京杭大运河苏南段。

  二、工作目标

  (一)20xx年11月底前,制定长江及太湖入河(湖)排污口“一口一策”的分类整治方案,完成排污口标识牌规范设置,12月底前完成50%以上的整治任务,并建成一批整治示范工程。

  (二)20xx年底前完成长江、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全部整治任务,各镇、开发区、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建成一批整治示范工程。

  (三)根据实际监测需求安装自动监控设施,逐步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长江、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管理体系,不断规范排污口管理,有效管控污染物排放。

  三、工作原则

  (一)属地负责,分工协作。按照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长江太湖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工作责任主体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滨湖实际,各镇、开发区、街道承担整治任务的主体责任,在排口整治任务对应的区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制定整治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强化分工协作,共同做好整治工作。

  (二)标本兼治,稳扎稳打。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确保水安全”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做好整治工作。注重立行立改和长期整治相结合,对容易整治、污染严重的,立即进行整改;对排污情况复杂、短期难以整治,明确阶段目标,由易入难,分步推进,持之以恒整治到位。坚持疏堵结合、妥善处置,不搞一堵了之、一拆了之等简单粗暴、急于求成的行为,尽可能避免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三)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从污水排放控制到管网建设、生态修复、流域治理等全过程统筹考虑、综合施策,与太湖治理、美丽河湖行动、生态环境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环境治理、港口码头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有效推动排污口整治。

  (四)严格标准,务求实效。工业企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港口码头、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排污口排放应符合相应的排放标准(标准更新后应执行新标准);城镇雨洪排口和沟渠、河港(涌)、排干等应符合排入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区标准,排入未划定水环境功能区的应符合地表水Ⅴ类标准;其他类排污口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切实将排污问题有没有解决、环境质量会不会改善、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作为衡量整治工作成效的标准,严格把关,禁走过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工业排污口

  工业排污口主要包括工矿企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等的排放口,不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港口码头等排污口。生产废水排污口,包括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没有纳入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生产废水排污口、温排水等循环水排污口,以及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或雨水等混合污水排污口。生活污水排污口指工业企业内部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完全隔绝且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二者混排等风险的排污口。厂区雨水排口指直接或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厂界外专门排放天然降水的排放口。初期雨水或受污染的雨水应严格执行行业相应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

  1.取缔类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厂区雨水等排污口由相关职能部门报请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

  (2)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直排污口,由滨湖生态环境局责令限期拆除,经相关部门许可接入区域污水管网。

  (3)企事业单位逃避监管私自设置的入河(湖)排污口,由滨湖生态环境局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拆除,涉嫌污染环境罪的移送公安部门。

  2.整治类

  (1)未经批准的工业企业排污口,由滨湖生态环境局依法查处,责令按规范化要求进行整改,完善排污许可、排污口设置等手续,经验收合格后,纳入日常管理。无法完善手续的,纳入取缔类。

  (2)工业排污口存在超标排放的由滨湖生态环境局依法查处、责令整改、限期达标。限期不能达标的,由滨湖生态环境局责令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区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3)工业企业应规范排污口设置,原则上各企业只可设置1个雨水排放口,1个雨水排放口只对应1个排污单位,多个排污单位确需共用1个雨水排放口,应分清责任,并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

  (4)工业企业未实现雨污分流或雨污分流不彻底的,由滨湖生态环境局责令按规范要求限期整改。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后,可结合实际,采取自处理中水回用、清运至污水处理单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等方式进行处置。重点排污企业在完善雨污分流的同时,应安装自动(手动)切换装置。

  3.规范类

  所有工业排污口均应做到“一牌一码”,设置标志牌,制作能识别排污口信息的二维码。

  (二)农业农村排污口

  该类排污口主要指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水等的排放口。包括水产养殖排污口、畜禽养殖排污口、种植业排口、农村生活污水排污口。水产养殖排污口指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等陆基水产养殖的尾水排放口。畜禽养殖排污口指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排放口。种植业排口指种植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水的排放口。农村生活污水排污口包括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和没有纳入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生活污水排污口。

  1.取缔类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畜禽养殖排污口、水产养殖排污口、种植业排口和农村生活污水排口,由区农业农村局报请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

  (2)禁养区内规模以上的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排污口,由滨湖生态环境局报请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

  (3)农业农村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未纳管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污口由区农业农村局责令就近纳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2.整治类

  (1)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污口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相关排放要求,存在超标排放的,由滨湖生态环境局依法查处、责令整改、限期达标。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排污口存在污水排放的,由区农业农村局指导养殖场户建设粪污贮存设施,实行粪污规范处理、就近还田利用,有条件的在田间配套建设粪污储存、处理、输送管网等设施,鼓励在养殖较为集中区域建设适度规模的集中处理中心,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防止直排外环境。

  (2)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执行《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DB32/3462-20xx),存在超标排放的责令整改,限期不能达标的由滨湖生态环境局依法查处。农业农村污水管网未覆盖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污口,大力推进小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

  (3)水产养殖排污口排放应符合《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 4043-20xx)中相关排放要求,存在超标排放的,由滨湖生态环境局依法查处、责令整改、达标排放。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指导生产者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运用尾水净化处理技术,限期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4)种植业排口(农田入河退水口),存在超标排放的,由滨湖生态环境局责令整治;区农业农村局因地制宜开展农田尾水治理,指导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合理使用。

  3.规范类

  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污口、工厂化水产养殖排污口、大型灌区退水口应做到“一牌一码”,设置标志牌,制作能识别排污口信息的二维码,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需求安装自动监测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鼓励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口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物联网管理技术规范》(DB32/T4024-20xx)要求,加强污染物排放在线数据监控管理。其他农业农村排污口应根据其排水状况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实际情况,由属地镇(开发区、街道)自行确定是否设置标志牌。

  (三)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

  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包括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和没有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生活污水排污口。

  1.取缔类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的生活污水排污口,由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等职能部门报请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

  (2)逃避监管私自设置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由滨湖生态环境局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拆除,涉嫌污染环境罪的移送公安部门。

  2.整治类

  (1)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存在超标排放的,应查找超标原因,立即整改,由滨湖生态环境局依法查处。

  (2)因管网建设滞后导致收集范围内的城镇生活污水无法进管的,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应编制就近纳入污水处理厂或者新增污水处理设施的实施计划,明确建设主体和完成时间。

  (3)排水管道和收集管道存在破损、错接、混接、漏接、错位、溢漏、淤堵等情况的,责任单位应及时组织力量落实排查整治和长效管理,确保管网通畅、安全运行,如排水管道或收集管道的管理权属归由市级相关部门承担,由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梳理汇总上报。

  3.规范类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应做到“一牌一码”,设置标志牌,制作能识别排污口信息的二维码,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需求安装自动监测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并与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或滨湖生态环境局联网。其他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应根据其排水状况和对环境影响等实际情况,由属地镇(开发区、街道)自行确定是否设置标志牌。

  (四)港口码头排污口

  包括港口码头内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雨水等的排污口。港口码头内的生产废水排污口包括港口生产作业产生的废水和港口接收的船舶废水的排放口,以及港口码头作业平台冲刷和溢流废水的临时排放口。

  1.取缔类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港口码头排污口,由属地镇(开发区、街道)报请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

  2.整治类

  (1)太湖沿岸设置的港口码头排污口,存在超标排放的,由滨湖生态环境局责令整改,所有港口码头废水由管道输送至陆地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2)内河港口码头排污口存在超标排放的,应查找超标原因,由滨湖生态环境局责令整改、限期达标。

  (3)所有港口码头水污染及船舶污染防治设施按照《关于印发无锡市内河港口码头环保问题整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锡污防攻坚办〔20xx〕28号)的要求进行规范整治。

  3.规范类

  所有港口码头生产废水排污口应做到“一牌一码”,设置标志牌,制作能识别排污口信息的二维码;其他港口码头排污口应根据其排水状况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实际情况,各镇(开发区、街道)自行确定是否设置标志牌。港口码头应配备船舶油水污染物接收设施,确保正常运行。加强外排水质日常监控,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太湖沿岸港口码头视频监控系统,并与滨湖生态环境局联网。

  (五)城镇雨洪排口

  城镇雨洪排口是指以雨水排放、排涝泄洪为目的而设置,存在污水混入的排放口。包括城镇雨水收集管网、雨水汇流和行洪通道等的'排放口。

  1.取缔类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混合排放的雨洪径流排污口,由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报请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区人民政府强制拆除。

  2.整治类

  (1)晴天有污水流出的分流制城镇雨水排污口,在确保防洪泄涝、城镇安全的前提下,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应会同属地镇(开发区、街道)开展溯源调查,督促监督源头管网权属单位整改混接错接管网。雨污管网混接点已规范接驳并有相关单位盖章确认的竣工验收文件且非降雨期间无污水出流的,方可纳入日常管理。

  (2)达不到相应排放标准,降雨期间存在雨水径流被污染的分流制城镇雨水排污口,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建设污水调节池、定期巡查雨水管网、清掏管道沉积物等维护措施,控制雨水径流污染。

  (3)达不到相应排放标准,存在溢流污染的截流式合流制城镇雨洪排污口,应编制消减城镇雨水径流污染整改方案。有条件的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不具备条件的,在确保防洪排涝、保障城镇安全的前提下,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源头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截流井改造、增加截流干管截流倍数、扩大污水处理厂规模、建设调蓄设施等措施,控制溢流污染。

  3.规范类

  (1)对不合理设置或长期无水,已实际丧失排水功能的雨洪排口,由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指导属地镇(开发区、街道)进行清理归并。

  (2)城镇雨洪排口根据实际需要制作设置标志牌。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制定雨洪径流排口日常监测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监测,开展数据综合分析,确保受纳水体水质改善。

  (六)沟渠、河港(涌)、排干等

  沟渠、河港(涌)、排干等主要指接收各类污水并向河(湖)排放的沟渠、河港(涌)、排干等。

  1.取缔类

  无

  2.整治类

  (1)直接汇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沟渠、河港(涌)、排干等水质应达到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标准。达不到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标准的,应鉴别超标原因、制定整治方案,属地镇(开发区、街道)承担整治工作主体责任,限期整治达标。

  (2)达不到相应水环境功能的沟渠、河港(涌)、排干等,区水利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整治计划,持续推进河道整治,确保水质得到改善。

  (3)无水环境功能区,但现有水质已经属于劣Ⅴ类的沟渠、河港(涌)、排干等,区水利局应制定整治方案,识别超标原因,持续推进整治,所在镇(开发区、街道)承担整治工作主体责任,应明确整治期限,确保水质可达超Ⅴ类水体要求。

  3.规范类

  沟渠、河港(涌)、排干等根据实际需要制作设置标志牌。入江、入湖河流及属于水环境重点区域的沟渠、河港(涌)、排干等排口,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标志牌、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站和视频监控系统,加强日常管理,与滨湖生态环境局联网。

  (七)其他排污口

  其他排口由滨湖生态环境局根据现场溯源情况和排污口用途,指导属地镇(开发区、街道)开展整改,确保排污口排放达标,规范管理。

  五、工作职责

  (一)各镇、开发区、街道承担排污口整治的主体责任,应充分发挥“河长制”管理优势,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工作内容、任务分工以及人财物保障等。

  (二)滨湖生态环境局统筹负责工业排污口和其他排污口的整治工作,指导各镇(开发区、街道)制定整治方案,督导整治进度,会同镇(开发区、街道)进行整治验收,并加强日常监管。

  (三)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在职责范围内统筹负责城镇雨洪排口的整治工作,指导各镇(开发区、街道)制定整治方案,督导整治进度,会同镇(开发区、街道)进行整治验收,并加强日常监管。同时负责将排查发现不具备管理权属的问题雨洪排口移交市级相应部门。

  (四)区交通运输局统筹负责港口码头排污口的整治工作,指导各镇(开发区、街道)制定整治方案,督导整治进度,会同镇(开发区、街道)进行整治验收,并加强日常监管。

  (五)区水利局按照职责统筹负责沟渠、河港(涌)、排干等的整治工作,指导各镇(开发区、街道)制定整治方案,督导整治进度,会同镇(开发区、街道)进行整治验收,并加强日常监管。

  (六)区农业农村局指导各镇(开发区、街道)提供排查范围内农田入河退水口、灌溉、水产、畜禽养殖等资料,督促指导镇(开发区、街道)开展农田、水产、畜禽养殖排口整治验收工作。

  (七)区河长办应充分发挥“河长制”管理优势,指导各镇(开发区、街道)制定整治方案,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排污口整治责任、加强日常监管。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长江太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锡政传发〔20xx〕36号)的部署,我区成立的长江、太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今后继续统筹协调全区分类整治工作(附件1)。各镇、开发区、街道应参照成立相应工作小组,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推进分类整治工作。

  六、工作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12月底前):区政府办公室统筹全面负责,滨湖生态环境局牵头制定长江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一口一策”(附件3、4),区各相关部门制订具体管理措施文件,于11月底前印发实施,并抄送滨湖生态环境局、区河长办;各镇、开发区、街道根据“一口一策”分类整治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方案,排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12月底前完成20xx年整治任务。

  (二)整改实施阶段(20xx年底前):相关镇、开发区、街道按照方案和工作计划,分工合作,按要求实施各类排污口整治,并在生态环境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上整改模块填写整改方案、整改进度(太湖流域填报省平台),并于每月25日前填写《无锡市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情况进展明细表》(附件5)、《无锡市太湖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情况进展明细表》(附件6)并加盖公章后,报送滨湖生态环境局、区河长办。

  (三)总结销号阶段。各镇、开发区、街道应建立整治销号制度,整治完成一个、销号一个。由各镇、开发区、街道在整治任务完成后提出,并经不同排口对应的区级职能部门确认后,对整改成果进行验收销号。20xx年底开展阶段性工作总结,完成整治工作后开展整治工作总结。阶段性工作总结包括当年工作情况、1-2个整治示范工程和下一年具体整治计划,加盖公章后于20xx年12月10日前报送区政府办公室,同时抄送滨湖生态环境局、区河长办。20xx年12月10日前上报长江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工作总结。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滨湖区长江太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成立滨湖区长江太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继续负责统筹推进全区长江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分类整治工作。相关镇、开发区、街道要高度重视、强力推动,继续发挥本级长江太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作用,层层压实责任,落实工作要求,加强联动共享,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可结合实际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提升排污口分类整治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二)密切组织协调。各镇、开发区、街道及区级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明确职责分工,构建政府统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住建、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长效机制,整合各部门掌握的长江太湖入河排污口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在人员、资金等方面加大统筹力度,指导各镇(开发区、街道)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形成上下通力配合、部门协调联动的强大合力,保证专项行动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各镇、开发区、街道及区级各部门明确1名联络员(附件2,11月30日前报滨湖生态环境局),负责工作对接、报送信息等。

  (三)严格责任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克服困难,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协同配合,切实推进排污口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到位。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组织开展现场督促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对履职不力、进展迟缓、弄虚作假等问题突出的,采取通报批评、公开约谈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按不同情形依法依规实行问责。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

  (四)做好信息报送。各镇、开发区、街道及区级有关职能部门要同时做好排污口整治工作的宣传,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向区长江太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做好信息公开,及时在党报和政府的网站“长江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专栏中发布相关信息,集中展示本区域各项工作情况,定期公开问题清单和整治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可邀请媒体、公众等参与分类整治监督,公开曝光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滨湖生态环境局通过主流媒体及官方网站、双微,定期公开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篇7

  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交办长江入河排污口清单的函》(环办执法函〔20XX〕708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门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天政办发〔20XX〕30号)要求,为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有效管控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XX—20XX年,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的原则,对生态环境部交办天门市的长江入河排污口进行分类整治,做好排污口档案建立、二维码标识牌设立、年度监测计划制定、整治信息上报工作,按时限要求基本完成整治任务。20XX—20XX年,建立完善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做到规范管理、监管到位。

  二、工作任务

  (一)清单管理。根据前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监测结果,对全市26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逐一明确整治要求,形成天门市长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清单(见附件),分类推进规范整治,实行清单式销号式管理。

  (二)统筹推进。对经排查溯源可以迅速取缔以及清理合并的排污口,要立行立改,迅速完成整治工作。对需进行雨污分流、截污工程、建设小型污染治理设施等工程整治的排污口,制定工程整治计划,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完成整治工作。

  (三)长效监管。建立入河排污口长效监管机制,对经规范整治后保留的排污口,建立排污口巡查和应急管理制度,制定排污口监测计划,严格落实“控源”要求,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完备的'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三、主要措施

  (一)依法取缔一批入河排污口(64个)。对1个厂区雨水排口、3个城镇雨洪排口、4个畜禽养殖排污口、1个农村生活污水排污口、8个生产废水排污口、42个生活污水排污口、5个其他排口进行依法取缔。

  整治措施:生活污水就近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生产废水达到纳管标准后接入污水处理厂,对原排污口进行拆除封堵;规范厂区雨水排口,对不必要的雨水排口进行封堵。

  (二)清理合并一批入河排污口(4个)。对3个生活污水排污口和1个厂区雨水排口采取清理合并措施。

  整治措施:生活污水排污口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对厂区多个雨水排口进行合并,清理不必要的雨水排口。

  (三)规范整治一批入河排污口(195个)。对96个城镇雨洪排口、43个种植业排口、14个厂区雨水排口、4个生产废水排污口、4个生活污水排污口、6个水产养殖排污口、1个畜禽养殖排污口、2个其他排口、17个沟渠、河港(涌)、排干等进行规范整治,8个非排口待核定销号。

  整治措施:开展截污工程,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纳管;建设小型污水设施、人工湿地等工程,将污水达标排放、消纳还田;减少肥料投加、控制养殖密度,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对排口、沟渠等进行清理,保持水体清洁;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对排口进行定期监测。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各有关乡镇和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强力推动,明确入河排污口整治目标,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要求。

  (二)细化工作方案,扎实推进整治。各有关乡镇作为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从实际出发,对照整治标准、整治措施、完成时限,进一步细化整治目标、工作内容,针对责任排污口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整治实施方案,完成整治目标。

  (三)加强分工协作,落实工作保障。各有关乡镇及部门要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的人员、经费保障,整合资源力量,推进工作开展。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行业政策、技术和资金优势,督促指导本行业相关的排污口整治,抓出整治成效。市财政局要保障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专项经费,确保足额拨付和专款专用。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篇8

  一、总体目标

  在黄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的统筹领导下,用两年时间,摸清长江黄石段干流入河排污口底数,制定整治方案并持续推进整改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工作规范体系,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为长江黄石段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奠定基础。

  二、范围及对象

  (一)排查范围

  黄石市行政区域内的长江干流,及向黄石侧江堤岸线外延2公里。具体包括所有人工岸线和自然岸线以及江心岛,可根据产业布局、排污特征等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范围。

  (二)排查对象

  所有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等直接向长江排放废水的排污口,包括所有通过河流、滩涂、湿地等间接排放废水的排污口。

  三、重点任务

  (一)查清入河排污口底数。全面掌握黄石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数量、分布及特点等信息,确保排查全面准确、真实可靠。

  (二)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测。了解各类长江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状况,基本掌握入河污染物排放量。

  (三)开展入河排污口污水溯源。在监测基础上,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来源。

  (四)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在排查和监测的基础上制定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方案,并持续推进整改。

  通过落实“排查、监测、溯源、整治”4项重点任务,全面掌握长江黄石段入河排污口的排放现状,进一步强化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着力推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放状况改善,提升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四、工作安排

  (一)制定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制定我市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分工、经费保障。各相关县(市、区)、开发区˙铁山区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分解落实责任,全面推进排查整治工作,并于20xx年5月31日前将具体方案报送市生态环境局。

  (二)统筹整合各类入河污染物排放信息。各县(市、区)、开发区˙铁山区、各相关部门要全面收集各类入河排污口相关信息资料,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梳理汇总,20xx年5月底前报市生态环境局汇总整合。

  (三)全面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采取“三级排查”的方式。省生态环境厅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作为一级排查,生态环境部调度开展跨省交叉排查作为二级排查,并组织专班对疑难点位进行集中攻坚三级排查。

  (四)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测。按照“边排查、边监测”原则,在全面排查基础上,市生态环境局指导各区县同步开展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监测。

  (五)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在排查和监测工作基础上,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并进行复查,基本查清污水来源。20xx年6月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溯源和部分整治工作。

  (六)分类整治入河排污口。根据国家制定的整治标准要求,建立“一口一策”,分类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整治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市级有关部门落实监督指导责任,各有关县(市、区)明确任务分工,牵头推进整治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整治方案制定工作和部分整改任务,并按照整改方案持续推进后续整改任务。

  (七)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市级和区县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工作体系,推动形成更加完备的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回潮、反弹。[1]

  五、任务分工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属地主体责任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等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依法履职,共同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一)各有关县(市、区)

  各有关县(市、区)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是本辖区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责任主体,要组建排查整治工作推进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认真配合开展辖区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建立本辖区长江入河排污口名录,根据排查情况开展监测、溯源工作,制定实施整治方案,建立排污口管理长效机制。

  (二)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环投公司等相关单位依据部门职责和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相关资料,并督促指导各有关县(市、区)及行业配合做好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负责对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领导和统筹协调(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市生态环境局凡后美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二)严格落实责任。各县(市、区)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作为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责任主体,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推进工作专班,将排查整治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牢抓实。要制定具体方案、保障工作经费,为本行政区域内排查整治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后期整治阶段,市直相关部门切实加强指导督办,确保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沟通协调。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住建、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长效机制,不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交流经验做法,共同推进排查整治工作。

  (四)强化信息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我市将在党报和政府的网站开设“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专栏,集中展示各项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各县(市、区)、开发区˙铁山区要邀请媒体、公众等参与排查整治,公开曝光典型环境违法案件。

  (五)严肃工作纪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各项工作纪律,严谨规范做好排查整治工作。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做到排查无盲区、整治无死角、问题全部按期清零。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排查整治工作,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对进展迟缓、履职不力等问题突出的采取通报批评、公开约谈等措施。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篇9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精神,按照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交办长江入河排污口清单的函》(环办执法函〔2020〕708号),2021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视频调度长江、渤海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的通知》(鄂环办〔2021〕32号)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358个入河排污口全流域精准溯源,并实施分类整治,逐步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管理体系。

  二、工作内容

  (一)全面溯源,建成“一张排口网络”,建立“一套责任体系”。按照生态环境部“查、测、溯、治”整体要求,全面开展358个入河排口溯源工作,并结合流域水系及管网分布,形成一张排污口溯源网络图,做到“有口必溯”。在此基础上根据排污口类型和职责分工,形成仙桃市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责任清单。

  (二)分类整治,明确“一套工作标准”,开展“一批深度整治”。根据排污口类型和排入水体水环境功能,对排污口进行分级确定整治要求:工业企业排污口、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港口码头排污口排放应符合相应的排放标准;溪流、沟渠、雨洪径流等其他类排污口应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区要求(不低于V类水质),确保排污口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通顺河流域考核断面总体达到IV类。按照“取缔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一口一策”的原则进行分类整治。总结推广一批涵盖管网建设、河港治理、生态修复等内容的排污口整治工程。

  (三)长效管控,总结“一套模式方法”,完善“一套工作机制”。建立全市排污口溯源整治、验收、销号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制定排污口动态巡查和跟踪监测方案,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实施长期动态监控预警和长效管控。

  三、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2021年6月底前)。完善长江入河排污口台账。结合仙桃市实际制定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具体责任,制定印发排污口管理责任清单,并报送省专项办公室备案。

  (二)溯源分析(2021年7月1日—9月30日)。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明确排污口类型、水质类别及污水来源、责任主体,完成排污口命名及编码工作。

  (三)分类整治(2021年10月1日—11月30日)。印发“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基本树立标志牌,完成全部立行立改整治任务。短期内不能完成整改的,按整改方案持续推进。实行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整治完成一个,销号一个。

  (四)长效管理(2021年12月31日前)。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分类管理机制,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参与监督”的管理体系。阶段性整改工作完成后,对入河排污口整治效果进行验收,迎接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部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仙桃市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各相关地方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具体工作统筹调度,协调推进,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金俊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强化工作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严格按时间节点,定期调度通报工作进展,上报工作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有序推进。对进展滞后的单位和地方,要采取预警、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加快工作进度,对因敷衍应付、工作不力导致我市被省通报的,要移送相关部门予以追责问责。

  (三)加强技术支撑。要委托第三方技术机构全程参与我市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真正做到查的细、测的准、溯的.清、治的好,确保溯源整治工作质量。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入河排污口对河流水质污染问题,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入河排污口多头管、无人管、管不好的问题。

  (四)加强资金保障。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是一项耗时长、耗费大的系统工程,市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整合专项资金,用于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篇10

  一、制定依据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厅〔20xx〕27号)、《马鞍山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马政办秘〔20xx〕4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采取“干流先行与全域推开”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水陆统筹、以水定岸”的指导思想,摸清花山段长江干流及支流入河排污口底数,制定整治方案,并持续推进整改工作,建立权责清晰、监控到位、规范有序的监管制度,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奠定基础。

  三、范围和对象

  (一)排查范围

  我区辖区内长江干流岸线及其2公里范围内陆域;长江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岸线及其1公里范围内陆域,长江流域三级及以下支流岸线及其500米范围内陆域。

  靠近上述区域内的工业集聚区、城镇集聚区,港区。

  所有人工岸线(城镇岸线、渔业岸线、临江工业岸线、江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自然岸线(滩涂、湿地)。

  所有江心岛。

  (二)排查对象

  所有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道等直接向长江流域水体排放废水的排污口,包括所有通过河流、滩涂、湿地等间接排放废水的排污口。

  四、工作任务

  (一)查清长江入河排污口底数。全面掌握全区长江入河排污口数量、分布及特点等信息,确保排查全面准确、真实可靠,建立排污口名录和信息系统。

  (二)开展排污口监测。按照边排查边监测的要求,在人工排查过程中,同步开展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监测:一是对所有存在排放行为的`入河排污口开展快速监测,主要监测指标有酸碱度(PH),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元素磷4类,建有自动在线监测的排口,在保证数据有效性的前提下,可直接采用自动在线监测数据;二是对快速监测结果存在异常的排污口开展详细监测,确认超标排放事实。

  (三)开展入河排污口污水溯源。在监测的基础上,进行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废水来源。

  (四)开展入江排污口整治,按“一口一策”的制定分类实施方案,并持续推进整改。

  (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权责统一、职能清晰、权威高效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机制,防止问题回溯反弹。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03-09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12-09

长江入河排污口工作方案范文(精选5篇)12-06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03-27

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范文(通用15篇)12-15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范文(精选8篇)12-06

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监测实施工作方案(通用10篇)12-05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精选5篇)12-05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范文(精选9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