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

时间:2023-03-31 12:09:51 方案 我要投稿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小衔接教研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1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幼小衔接这一活动,保证良好的新生入学顺序,开启幸福的知识之旅

  2、通过幼小衔接这一活动,培养一年级新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

  二、活动时间:

  8月23日,8月24日每天上午8:00——11:00

  三、参加对象:

  全体一年级新生

  四、活动地点:

  各班一年级教室

  五、参加教师:

  一年级各班正副班主任和语数体任课教师

  六、其他人员安排:

  校园环境卫生:后勤办

  教学楼巡视:德育处、教学处

  礼仪生:大队部

  活动拍照:

  活动报道:一年级年级组长

  电子横幅:办公室

  七、活动安排:

  活动一:保证良好的新生入学顺序,开启幸福的知识之旅。(8:10之前)

  负责老师:一年级各班正副班主任和礼仪生7点半,一年级班主任老师在校门口集合,迎接新生的到来。礼仪生引领新生进入各班教室。副班主任老师在各自教室里管理,确保教室里新生安全有序。

  活动二:开设特色课程,初步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和学习习惯.(8:10-11:00)

  负责老师:一年级各班班主任和语、数、体任课教师23日上午和24日上午,教学处安排了6节大课和2节整理课。每节课之间课间休息十分钟。一年级教师按照下沙一小幼小衔接课程表进行上课。

  具体要求如下:

  1、上课之前应该提前备课。语、数、体由各自备课组长负责,进行集体备课,统一规划这第一课,确定上课教案。体育课主要是列队训练。各备课组长在22日之前把微课,上课ppt,教案等上传至第一学期教导处教学处幼小衔接相应包包。

  2、语数体由各班任课老师负责,班队课,校课1由班主任负责,校课2由副班主任负责,整理课正副班主任一起负责。

  八、注意事项:

  1、班主任须提前打扫和布置好各教室,并通过校讯通短信通知一年级新生23、24日到校和离校时间。新生每天8:00到校,11:00家长接回。

  2、原则上家长不进校园,班主任做好解释工作。

  3、特别关注学生的安全,保证每位新生开开心心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4、做好宣传工作,每日一总结,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班级主页传播。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2

  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强家园联系,充分发挥家园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以及阶段的教育任务,有计划、有系统地设计和组织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家长会的创新、实效不但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走进班级教育,理解并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的,还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沟通氛围,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建“绿色”环境。因此,幼儿园对幼升小家长会做出如下安排:

  一、活动目标:

  1、让家长更好的了解本学期班级中的基本情况、具体措施以及各项工作安排;

  2、引导家长有效地配合教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向家长建议性的讲解入小学前的各项准备事项。

  二、会议前的准备

  1、各班家长会发言稿的准备

  2、家长会发言稿的交流

  3、家长会通知、签到表的准备

  4、年段与班级家长会方案的制定

  5、幼小衔接报告

  6、各会场布置情况的检查

  三、家长会内容:

  家长会,是“告知”与“聆听”!是与家长携手,以期做得更好!在家长会上,作为大班的老师,我们要告诉家长: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老师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希望您怎样配合?我们能为您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给予哪些帮助?我们要聆听的是:对于我们的要求,家长有哪些困惑?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最感困难的是什么?最希望我们在哪些方面提供帮助?

  1、介绍班级的整体情况,及班级孩子的`整体发展情况(要求能每个孩子都点到一下)。

  2、观看幼儿早操

  3、观看幼儿跆拳道

  4、亲子活动:母亲节亲子活动

  5、家长互动

  四、会议要求

  1、班主任负责通知到每一位家长,要求每位家长参加(包括通知生病请假幼儿的家长,尽量争取所有家长参加此次活动)。

  2、召开家长会时全园的教职工要参加,并统一着装校服。

  3、教室整洁,展示用的幼儿用书等资料整齐摆放到桌上,黑板上有与会议相应的板书、板画。

  4、班主任接待家长主持会议;配班教师做好家长签到、收集家长意见反馈表等工作。

  5、耐心解答家长疑问。

  五、环境要求

  1、幼儿园整体环境

  家长会前一天进行全园卫生大检查,特别是一些卫生死角要特别注意打扫干净。

  家长会前进行全园环境检查,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班级环境

  卫生间:卫生纸、洗手液摆放整齐;毛巾、杯子逐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活动室:柜子的东西摆放整齐,保教人员个人的东西一律放在衣帽间;钢琴、电视机、办公桌上不摆放杂物。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3

  一、指导思想:

  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做好幼小衔接,不仅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将尝试通过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初步体验小学的作息时间及课程模式,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忧虑,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2、通过和谐幼小衔接,增加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帮助孩子从身心方面向小学顺利过渡3、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

  三、活动时间:20xx年3月--20xx年6月

  四、活动对象:大班组全体幼儿、教师、家长

  五、活动形式:

  1、组织观摩活动

  2、幼儿外出参观小学

  3、模拟小课堂

  4、宣传园地

  5、家园共育

  六、具体活动:

  (一)结合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大班下学期最后一个主题是《再见了,幼儿园》,结合主题开展《认识时钟》《整理小书包》《上小学了》《快乐的向前走》《越长越大》等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时间、学会管理时间。学习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体会我们已经长大,并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毕业,增强了孩子们入小学的`信心,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二)在一日活动各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在时间上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游戏化和幼儿活动的参与性。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所以大班下学期我们采取适当延长幼儿上课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缩短午睡时间等方法。在时间上慢慢接近小学的上课时间,让幼儿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以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

  2、学习习惯和要求上互相衔接

  (1)利用大(7)空班场地创设模拟课堂,设置小黑板、课桌椅等。使整个环境与小学的课堂非常相似。每个班级协调安排轮流进入小课堂的,在小课堂里,让幼儿模仿小学生上课,学学小学生上课的坐姿、举手发言等,感受小学生上课的氛围,体验做小学生的快乐。

  (2)对幼儿正确的坐姿、书写方法、握笔姿势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习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但要求规范。不仅要写好而且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求作业有质有量。

  (3)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开展"比比谁的记忆好"的活动,活动中需要幼儿带的材料、要做的一些事情,我们不发短信告知家长,要求幼儿自己记忆,增强他们的任务意识,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3、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引导幼儿自己穿衣、整理床铺、轮流做好小值日工作,积极为班集体做事等,提高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三)利用幼儿生活的环境不断地激发幼儿上小学的热情和愿望。在活动室中布置《我上小学了》的主题环境,设计布置“上小学倒计时”墙面,让孩子们了解从现在开始离入小学还有几天。随着离园倒计时的越来越近,大班的孩子入小学的意识就更加强烈。萌发孩子上小学的积极情感。

  (四)家园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为此我们要求家长1、为孩子准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己用。2、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养成孩子准时睡觉和按时起床的好习惯。3、为幼儿准备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擦、作业本、图书等,让幼儿了解这些用品的名称和作用,每天让幼儿自己有序安放物品,整理书包。4、规定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画、写字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慢慢知道要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提高孩子完成任务的意识。

  (五)开展“幼小衔接”的实践活动。

  1、第十七周的周三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观看小学升旗仪式、参观教室、图书室、小学生的操场等场地,帮助幼儿熟悉小学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的环境。

  2、带领幼儿进入班级,观看小学生的上课、做作业和下课十分钟等活动,让幼儿在小学教室里坐一坐、和一年级小学生一对一的互动交流,请一年级老师来讲讲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加深幼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了解,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4

  一、活动宗旨:

  1、幼儿入小学前要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实施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3、本着“真诚、尊重、互动、合作”的原则、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4、有效整合家园力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日下午2:30

  三、活动地点:

  幼儿园多功能活动室

  四、活动前准备:

  家长邀请函、签到表、相机、班主任代表准备发言稿。

  五、人员分工:

  1、大班级部主任张新芳负责策划活动方案,纪金梅准备家长签到表;

  2、副园长李真负责家长邀请函。

  3、大班教师孙海英准备发言稿

  4、王爱新负责家长会PPT的制作,李园长负责音乐的`准备,徐园长主持幼小衔接家长会;

  5、大班教师负责家长接待、签到和拍照;

  6、大班教师提前一天布置会场及会场卫生;

  六、活动流程:

  1、大班教师负责会场接待家长签到。

  2、会前播放音乐等待家长。

  3、大班班主任负责安排家长按规定的顺序入座。

  4、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流程。

  5、中心小学一年级教师宋良辰讲座。

  6、班主任代表发言。

  7、徐园长精彩讲座。

  8、与家长交流(互动)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5

  一、指导思想:

  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后进小学读书后往往不适应小学的生活,许多孩子在开学时高高兴兴地上学,几个星期后,身体明显消瘦,病假率上升,有的害怕上学,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做好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尝试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此次活动为走进校园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1)以幼儿园为主,通过幼小衔接活动,宣传学校工作和发展方向,让各位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谋求幼儿园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认同;

  (2)通过幼小衔接活动,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家教认识,实现小学与幼儿园的有效对接。

  (3)通过幼小衔接活动,帮助幼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标尺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衔接方案:

  (一)、成员:

  组长:杨家清副组长:麦燕文

  组员:全体一二年级教师

  (二)、衔接重点:

  (1)兴趣激发;(2)习惯规则培养;(3)语文学习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方面;(4)数学学习能力---加减运算、思维及操作能力方面(蒙氏数学);(5)适应能力方面---个性,心理,独立性等。

  (三)、具体措施:

  A、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培训,

  B 、参与幼儿园家长会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C 、组织幼儿园参观小学,与小学联谊活动

  D 、进行教师座谈,组织教研活动

  E、组织各类评比或展示活动

  (四)、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加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

  (1)、学会准备上课需要的学具和物品。

  (2)、各种姿势训练及达标--坐姿,书写姿势,举手姿势。

  (3)、学会认真独立地做事,懂得追求良好的结果。

  (4)、学习时爱动脑筋,独立思考,并愿意寻求问题的答案。

  (5)、喜欢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时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6)、听读识字教学以100个会认的字为主(见图)要求会认、会读、会用,期末100个达标要求100%。

  注重计算能力的训练(20以内加减法计算)(10以内加减运算要求达标)

  7)、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5、家长方面

  1、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准备一个闹钟,让孩子自己用。

  2、实行生活环节”限时制”:规定时间限制,刷牙洗脸等。

  3、花时间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认真对待并坚持。

  4、为孩子做好物质准备(安全,方便,实用):书包,闹钟,铅笔橡皮尺子,记作业本。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6

  为了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阎村镇中心幼儿园幼小衔接: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时间:3月—7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活动班级:大一班大二班

  三、活动目标

  ㈠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㈡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㈢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启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2月—3月)

  1、成立幼小衔接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培训、讨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⑴认真学习纲要,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⑵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⑶大班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互动指导策略的进行分享。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⑴在家长会上介绍《幼小衔接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⑵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

  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3月—7月)

  1、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⑴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⑵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⑶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⑷学习方面的准备: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学习工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保证措施

  ㈠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㈡落实目标责任制。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7

  再过两个月,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第一次转折。幼儿入小学是教育过度的关键期,做好“幼小衔接”,不仅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矗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以“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主题,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以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初步体验小学的作息时间及课程模式,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忧虑,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2、通过和谐幼小衔接,增加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帮助孩子从身心方面向小学顺利过渡。

  3、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

  三、活动衔接方案:

  (一)教育教学方面:

  通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开展,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1、参观小学,组织幼儿去体验小学生活,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和广播体操;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尝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怎样举手、怎样做作业的,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

  2、课间衔接,由于小学与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布置、玩具摆放以及教师跟从的密切度等完全不同,孩子们在小学的课间活动与幼儿园“课间”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为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矗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让教师进行拍照,回来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课间十分钟是用来干什么的?有哪些地方对?哪些地方不对?为什么?

  3、请孩子学做小学生,每天背着书包来园,开展“小书包真整齐”活动,培养幼儿整理文具、爱护文具、保管文具、认清楚自己文具的能力。

  4、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计划表,养成做事专注有序的习惯。

  5、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组织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心中理想的小学,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激发他们上小学的愿望。

  6、邀请上届毕业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做好入小学的心理准备。

  (二)班级工作方面:

  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1、身体方面的准备:

  (1)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步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适当延长幼儿学习、运动时间、减少游戏、生活时间,让幼儿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玩火,玩电。

  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讲故事、社会实践等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懂得,成为一名小学生,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2)早睡早起,按时上学。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并学着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快睡吧,小田鼠》、《慌慌张张的沙沙》等作品,让幼儿克服动作拖拉、没有条理的不良习惯,养成动作敏捷、有条不紊的习惯。

  3、学习方面的准备:

  (1)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要认真完成作业等。

  (2)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学习工具。

  (3)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

  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在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4)学记口述日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5)开展“小值日生活动”,培养幼儿独立意识和为他人服务意识。

  (6)开展“快乐课间十分钟”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能力。

  (7)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师方面:

  (1)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小学阶段,主动适应小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矗

  (2)加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3)加强幼儿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4)与小学老师座谈,了解历届我园幼儿升小学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幼儿园需要注意的幼小衔接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5)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加强幼儿对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热爱上小学的情感培养,做好幼儿心理疏导。

  (6)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四)家长工作方面:

  (1)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让家长认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共同配合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

  (2)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在家长园地中开辟“家庭教育分享栏”,在上面粘贴幼儿学习内容,让家长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家长则对幼儿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点拨,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的培养中来。

  (3)在家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如:定时作息;有计划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不迟到等等。

  (4)家园同步,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家长科学地去对待孩子成长中的转变,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各教师充分理解“幼小衔接”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落实目标责任制。我园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五、活动反思与总结

  (一)根据幼儿的入学取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在根据了解的情况,对下一届的幼儿毕业生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整理分析。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每位教师写一篇有关“幼小衔接”的教育心得。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8

  为推进我镇学前教育数学领域活动的质量,发挥我镇学前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的.教研力量,结合20xx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主题活动,开展龙湖镇幼小衔接联动教研。以下是方案具体内容:

  一、活动地点:

  衙口中心幼儿园二楼综合室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3日上午

  三、参加对象:

  龙湖镇幼教、数学名师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龙湖镇幼儿园教研组长各1名、衙幼大班段家长、衙口中心小学教师若干名

  四、教研议题:

  幼小衔接——幼儿园数学集中活动有效性

  五、活动安排

  时间内容主持人

  8:10~8:30报到高丽卿

  8:30~9:00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

  9:00~9:30研究课《学编5以内加法应用题》

  9:30~10:00研究课《汪汪的生日派对》

  10:10~11:00对话研讨

  11:00~11:30专家点评尊道附小苏明强教授

  六、活动要求

  1、活动前:提前熟悉议题,结合各自数学教学经验,带着问题参与观摩、交流。

  2、活动中:围绕研讨议题,选取观测点,认真记录、诊断,做好交流准备。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9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调整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意见》精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引导学校和家庭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切实减轻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避免幼儿园“小学化”,不断提高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育质量。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欲望,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2、 通过观摩大班学生的课堂,让小学教师对大班的学习和生活有所了解,激发幼儿进入小学的愿望。

  3、 通过活动,让大班孩子了解上小学需要做的相关准备,为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4、 通过参观小学校园、小朋友们亲眼观察、亲耳聆听、问答互动等形式,对即将踏入的小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和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7日

  四、活动准备

  1、教科室与桥下镇府前幼儿园联系参观时间、内容以及当天的活动安排。

  2、教导处带领六年级4位班主任,观摩大班上课,聆听人员介绍,然后参观校园,了解学生日常作息和校园活动。

  3、参观的教师与大班孩子互动交流,赠送礼物。

  4、5月份、桥下中心小学邀请府前幼儿园大班孩子“走进小学、快乐衔接”活动。

  五、活动对象

  教学线负责人 六年级班主任 大班全体幼儿

  六、活动过程

  1、观摩大班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让老师对大班的学习有所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咨询大班老师。

  2、参观幼儿园环境,了解大班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小学老师与大班孩子进行互动,讲解上小学的相关事宜,为孩子们上小学做好准备。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10

  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

  我园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依托宁阳县第二十中学小学部,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与学习适应能力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现结合幼儿园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对象:

  在园学龄前幼儿。

  二、实施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相关知识,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4、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家园同步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实施具体方案:

  1、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适当延长时间;另外,在环境布置上,定期按小学桌椅的形式排列桌椅。

  3)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联系我校小学部,请小学教师来园做讲座;定期到小学部班级中进行模拟上课;进行“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4)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初步具备热爱集体等道德品质。

  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第二学期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养活成人的直接照顾。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提高自理能力。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下学期将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4)增强文明礼貌。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5)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3、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结合主题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最后,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四、保证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落实目标责任制。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11

  幼儿升入大班,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学,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学习阶段的重点。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所在。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家园合作是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新教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适当搞好教学补充,以确保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如下: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桌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在园创设小学一日流程表提示幼儿生活意识。

  再次,进入小学后,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班级加强了值日生的责任意识。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班内每周评选优秀小榜样。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每天学习的拼音进行游戏,拼拼读读锻炼幼儿的发音。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认真对待完成。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12

  一、指导思想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们的期望也变了,儿童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客观上,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如师生关系不一样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样了;幼儿园以动静强弱搭配为主,而小学以听为主,没有玩具、游戏;要求也不同了,幼儿园里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给孩子的身心两方面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还会使儿童感到陌生和恐惧,从而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将持续一个学期左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幼儿园、家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将使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社会适应能力强”,“我要独立”,“自主性强”十分重要。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那么,怎样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健康、快乐的成长,便成了我们时不以待的研究课题。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我园结合现阶段我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幼小衔接的课题研究,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达到入学的平滑过渡。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将研究的重点由“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转变为“幼儿园、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尽快适应孩子的需求”,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即: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幼儿与小学生、教师的之间的沟通),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初步确定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启动探索阶段

  1、加强对相关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为下阶段开展研究做好思想上与知识上的准备。

  2、通过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使教师对幼小衔接有进一步的认识,分析并确定幼小衔接的内容,讨论其可行性。

  3、召开家长会,家园共育,了解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初步探索幼小衔接的模式。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

  1、对幼小衔接进一步调查,讨论修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课题小组对各班计划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教师进行修改,并着重准备环境与材料。

  3、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研讨,进一步验证幼小衔接的功能与价值。

  4、观摩与研讨,集中讨论并尽力解决教师在教育策略上发生的困惑。(交流各自在幼小衔接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5、课题小组成员观摩幼小衔接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与交流,帮助寻找解决方法。

  6、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

  7、分享交流,教师们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活动指导策略的`心得进行分享。

  第三阶段:反思与总结阶段

  1、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

  2、在前阶段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入手,得出课题研究结论和报告,相关论文、随笔集结成册。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以实验法、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

  以相互参观、相互听课、家园相互联系为研究途径。

  四、研究措施

  一、对我园历届大班毕业并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孩子们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即每年6月末对幼儿的入学趋向进行记录留档,新学期的9月末10月初,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到相关的小学对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也对孩子进行访谈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情况。

  二、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具体方法是:

  1、组织教师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两大教育机构的特点,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沟通。

  2、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上学年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方法,在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幼儿进行培养,帮助幼儿从心理上、能力上、习惯上及身体素质上进行衔接。

  三、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有关有关幼小衔接的具体教育计划,更好的做到家园一致,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主要措施是:

  (1)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养和加强。

  (2)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利用恰当有趣的方法,向幼儿进行汉字的渗透,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

  (3)结合幼儿实际活动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4)贴近幼儿生活引导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5)结合主题活动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6)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学校、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了解小学教师。

  五、讨论与分析

  通过以前的一些研究,我们体会到“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使幼儿在入学的衔接上获得了不少的帮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指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不够。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沟通与研讨,而且教师们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小学教师多是以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为中心,找孩子和家长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

  2、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随意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教师给予每名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并教给幼儿调控的方法,在这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幼儿情绪愉悦。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

  3、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多读几首诗歌、认几个汉字、做几道题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来的实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不很重视,包办代替,冷暖呵护,是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4、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不够

  交往能力培养不够,是主动与别人交流方面不够,这些与幼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5、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在遵守规则方面,幼儿园的规则多是非常具体的,针对某个活动的,并且多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既具体又形象。幼儿在遵守之前,首先了解为什么,怎么做,便于幼儿遵守。而学校规则多是事先定好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很抽象,有些孩子不理解,因而幼儿刚入学后不适应,造成了部分幼儿在学校的规则遵守方面的不够。

  (二)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1、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A、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

  首先是幼儿园教师方面,需要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特别是每个孩子的长项是什么,使小学教师尽快的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使孩子入学后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小学教师要注意多向幼儿园靠拢,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注意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式,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B、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

  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幼儿也深入到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共同听课,熟悉学校生活。

  C、幼儿与学校的沟通

  针对幼儿的问题,设计好相应的目标,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参观学校,接触教师和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打消幼儿由于不了解学校而造成的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向往学校生活的愿望。

  2、加强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A、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它们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活动,也注意了同伴的活动,有了主动向别人学习的愿望。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点,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参观、活动中有目的的向别人进行提问,体验在寻找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与人交往的快乐,并提供不同材料,让材料去刺激幼儿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等等。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抓住契机,引发幼儿与他人主动交往。

  B、合作能力的培养

  让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合作的意义,抓住时机以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强化幼儿合作的行为。对于一些比较自私的幼儿,引导他们认识到怎样与别人交往,让他们明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交往。

  3、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在规则意识上,要培养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幼儿在上一年级后,对于学校的规则、教师要求不能主动的遵守,需要别人提醒。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主动去遵守规则,让幼儿在幼儿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加强家园共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需进一步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家园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新思考

  通过以前的研究,我们体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小衔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心理能力的衔接;再有,制约孩子入小学后以至将来上中学、大学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因此,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所涉及到的,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从小班开始,我们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地体会到许多方面研究越深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幼小衔接并不只是一些表面问题(指家长一年级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的衔接问题,而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要求等诸多方面的衔接,在能力、习惯等的培养方面也不仅仅是几种具体能力的培养,而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还需要不断分析现阶段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将会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13

  一、指导思想:

  1、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尝试经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活动目标:

  1、经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开展,和谐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向小学顺利过渡。

  2、本着“真诚、尊重、互动、合作”的原则,增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衔接。(园校行政之间、园校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小学生等。)

  3、有效整合家园力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三、活动时间:

  5月30日

  四、活动地点:

  大三班教室

  五、参加对象:

  全班家长主持:金老师

  六、活动准备:

  1、班主任写好方案和发言稿 。

  2、家长签到表。

  3、提前二天给每位家长发一份邀请函。

  4、会场标语:幼小衔接家长会。

  七、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辞介绍活动流程。

  2、由蔡老师讲座《幼小衔接》。

  3、由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

  4、有家长填写反馈表。

  5、与家长交流。

  附:家长会讲话稿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你们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和我们一起共同探导幼小衔接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如果拿孩子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离开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这几个阶段做对比的话,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幼小衔接”。因为它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谓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我觉得我们老师和家长应有一个超前认识,提前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会出现哪些变化?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首先和大家谈谈关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

  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断节问题,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家长首先必须要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有丰富的物质环境,玩具琳琅满目;而小学教室只有课本、黑板、桌椅等教学设施,这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享用机会也比较少,使刚入学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适应。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我们总是采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来进行。而小学学习则完全不同,因为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5、6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的课堂学习。而且最后总是以考试来衡量孩子学习的成败,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很大。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像妈妈般地照顾孩子,并参加到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似于亲情关系,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妈妈。三个个老师整天与她们为伴,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问老师哪里去了?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变化,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的'比幼儿园老师要相对减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比较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压抑。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小学正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和发现、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区别,比如在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发现小草发芽了,于是我们便很随机的带孩子在幼儿园里观察,寻找除了小草发芽了,还有哪些东西也发芽了呢?银杏树发芽了、柳树发芽了、柿子树也发芽了,小桃树也发芽了等等,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春天来到了。而小学以课堂教学和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堂大多时间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除了老师的讲解,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这些都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行为规范的变化

  一般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上厕所、说话、玩东西等。举个例子:我班有个小朋友经常有这种情况,这边老师的课讲得津津有味,小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她突然下位请假小便,老师真是左右为难。批准了好好的教学秩序被她打乱了,再有你离开教室老师总不能把课停下来让其它的小朋友都等你回来再上,说不定后面关键的知识你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不批吧,万一把小便弄在身上怎么办?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做到上课抱臂坐正、不东张西望、不随便说话、发言要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中,孩子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孩子在幼儿园里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将被服从统一要求所替代。

  第六、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变化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营养、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与同伴相处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学,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给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考试要95分以上,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激烈了。

  总而言之,为了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既要重视儿童智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要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力求儿童入学前心理准备的全面性。

  接着向在座的家长汇报一下我们两个班的老师具体已经做了的,还有即将要去做的几个方面工作:

  (一)、孩子们的学习方面

  1、写字时,我们请小朋友将本子放直,眼睛离本子一尺距离,胸离桌沿一拳距离,握笔姿势正确。

  2、看书时,请小朋友把书拿在手里,头不能靠在桌上,并保持一尺的距离。

  3、小中班时,我们是说“小手放在小腿上”。现在我们请小朋友像小学生一样坐,双手放在桌子上,背挺直。

  4、活动的时间延长到30或35分钟。

  5、还有算术时,就像小学生一样开火车。

  6、在活动中有问题要举手,而且回答问题要响亮。

  (二)、孩子们的生活方面。

  1、每天有小值日生、小老师等“职务”,有了这样的“权力”,小朋友会很积极地参加班里的活动。

  2、每次做完作业后会整理记号笔、油画棒、并分组摆放整齐。

  3、用餐时尽量保持安静,而且能吃完,有节约粮食的意识。

  4、餐后擦嘴巴,并知道餐后不能跑,要参加一些安静的活动,如:分享玩具,能培养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能力并体验其中的快乐;阅读,主要是看图说话,并让孩子与小朋友自由地交流;听故事,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及思维能力;折纸,让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让个别能干的小朋友起到带领作用。

  5、午睡时请小朋友安静地进入午睡室,而且脱穿衣服要有顺序,并叠放整齐。午睡起床请小朋友自己折自己的棉被,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三)、孩子们的心理方面

  我们已经带孩子参观过小学了,活动中既能扩大幼儿园孩子的接触面,增强她们对学校的兴趣,激发求学的欲望,也能够帮助她们尽快尽早地熟悉校园生活。熟悉校园的环境,了解校园和我们幼儿园的区别,而且看小学生上课,哥哥姐姐坐的姿势、发言是怎么样的等等。让孩子知道我们上课的时候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样,要立正,而且声音要响亮。我们还要看哥哥、姐姐做操,感觉哥哥、姐姐不像我们小朋友需要老师的带领。她们是班长带队的,心里就在想我以后也要当班长。我们还看哥哥姐姐做眼保健操,知道怎样保护我们的视力。在孩子们的心中感觉对小学非常向往。

  因此作为我们老师现在侧重于关注孩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能力、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等;培养想象力、观察力、表示沟通能力等基本素质,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四)、关于幼小衔接的小贴士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定位,走进新华书店经常能看到家长们争相翻阅哈佛女孩、北大清华状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往往会照着这些书本像菜谱烧菜一样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众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优势,时刻反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如果是我,我会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个心理定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会变得非理性。

  其实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孩子上小学,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切忌家长对孩子这样说:“现在开始要吃苦头了”,“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

  其实,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小学生活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她们对小学的了解都是经过成人的介绍和她们的一些参观活动,而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会引起孩子对小学的恐惧,觉得读书是一件可怕受罪的事,一旦读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更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14

  "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迎来了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这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学期。为了让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我们将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一、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幼儿园向小学靠拢,为上小学做好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二、衔接策略:

  1.幼儿入学前思想准备:(参观小学、体验生活)

  通过参观小学,体验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萌发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上学的愿望。

  2.开展各种活动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家长和幼儿园一同为孩子入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家长园地、快乐家园等方式及家长辅导要求,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

  三、具体安排:

  1.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学习小学生活。

  (1)改变作息时间:午睡时间的缩短、集体活动时间的延长、课间游戏让幼儿自由活动等。

  (2)学习整理书包:认识文具、活动中学习整理书包、整理书包比赛。

  (3)幼儿的座位:学小学生坐在座位上上课、坐姿、举手。

  (4)每天适当的布置作业,让幼儿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作业。

  2.每月活动的安排:

  二月:发放"幼小衔接"调查表。

  三月:

  (1)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环境。

  (2)家长会:解答家长心中的疑惑。

  四月:

  (1)参观小学:参观小学生的课间操,学生食堂,参与一年级学生的读书活动。

  (2)整理书包比赛。

  (3)读书节系列活动。

  五月:

  (1)通过参观小学,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全面体验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2)开展大带小活动,请小学生来我园教幼儿学戴红领巾并谈谈自己做小学生感受。

  六月:举行毕业典礼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1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引导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理念,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将入学准备教育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为幼儿今后的学校生活做好准备,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1、做好家长工作

  3月中旬,召开线上家长会上进行关于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从超前学习的危害角度出发让家长了解遵从幼儿发展规律的重要性,结合幼儿入小学前的四方面准备全面的让家长了解关于幼小衔接的具体内容及方法,建议家长应该怎样配合幼儿园,做些什么事情帮助幼儿愉快轻松的度过幼小衔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科学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有效地架起幼儿走向小学的桥梁。

  2、身心准备

  (1)通过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功能室、走廊文化等,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激发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积极开展户外安吉游戏,给予幼儿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的权利,同时在游戏中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力量,提高耐力,培养幼儿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

  3、生活准备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继续鼓励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在保证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时间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幼儿集体活动时间,同时减少期间幼儿如厕的次数。

  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饭钱便后、外出归来能够自觉洗手。

  (2)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调整幼儿一日作息时间,减少一日生活中的统一安排,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喝水、如厕,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需要增减衣物。

  指导幼儿学会整理自己的衣柜,学会分类和存放。

  继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学会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如厕后能将自己的衣服裤子穿整齐。

  班级投放钟表,引导孩子学会看一日作息时间表等各种计划表,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

  (3)增强幼儿安全意识

  通过星期五的安全教育活动及时间节点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使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救方法、了解一些安全尝试,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4)鼓励幼儿参与劳动

  通过每周的劳动教育活动、五一劳动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小小值日生、种植季、采摘季以及日常一日活动,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意志品质。

  4、社会准备

  (1)提高交往能力

  通过自主游戏给予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任务意识

  不定期的给幼儿安排小任务,比如带好纸和笔回家画游戏故事,并将其第二天带回来;每天自己整理小书包等,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同时在家里家长也要有意识的为幼儿安排小任务,通过持续性的任务安排,让幼儿养成独立完成认为的习惯。

  5、学习准备

  (1)鼓励幼儿活动前做计划,比如在区域活动开始之前,鼓励他们说一说、画一画自己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后和幼儿一起回顾他们的计划和完成情况,分析原因并调整。

  放假在家时也鼓励幼儿自己安排行程和活动。

  (2)继续开展游戏分享活动与晨间谈话活动,培养幼儿大胆讲述与认真倾听的习惯。

  (3)本学期增加精读绘本时间,和幼儿一起讨论书中内容,加深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

  (4)利用读写区、角色游戏,鼓励幼儿运用文字和符号进行前书写,比如为电影院制作电影票等。

  (5)继续开展画游戏故事的活动,鼓励幼儿用图画、符号、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游戏的过程、故事情节等。

  (6)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通过扣纽扣、系鞋带的习惯,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促进手眼协调。幼儿有自发书写行为时,示范正确的书写姿势,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三月:

  1、召开“幼小衔接”线上家长会

  2、更改幼儿作息时间,使幼儿一日生活独立自主

  四月:

  开展“劳动月”活动

  尝试制定区域计划

  发放“幼小衔接”家长调查问卷

  开展“阅读月”活动

  五月:

  开展“我的生活我做主”主题活动

  开展“整理小书包”活动:结合阅读月,书包里准备绘

  本书、周一玩具、周二绘本、周三玩具、周四绘本、周五劳动工具

  六月:

  请一名幼儿园毕业的小学生来园讲述小学生活

  请小学老师为大班家长录制“幼小衔接”答疑解惑视频

  发放“幼小衔接”宣传手册

  参观小学活动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相关文章:

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06-22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精选15篇)12-02

幼小衔接教研简报11-28

幼小衔接方案04-08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02-15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简报12-01

幼小衔接教研简报9篇11-28

幼小衔接教研简报(9篇)11-28

幼小衔接招生方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