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技术方案

时间:2023-06-10 15:10:51 方案 我要投稿

技术方案模板锦集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技术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技术方案模板锦集9篇

技术方案 篇1

  1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方案设计及工作流程概论

  1.1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方案设计分析

  采油工程技术即石油开采工程及管理技术,从具体应用角度来说,采油工程的工作内容是通过对油井、注水井等操作,完成油藏的一系列处理手段,促使原有进入境内,并利用经济高效地手段来实现地面举升。石油工程技术是完成石油开采任务的关键,也是油田日常作业顺利进行的保障。随着石油产业的整体发展,石油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其作用,例如在施工措施上的多种联合作业、施工流程的配套设施准备等等。采油工程技术是围绕着油井及配套设施产生的,在日常应用中除了生产之外,还包括一些修复和维护工作,尤其是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油层技术改造,是验证勘测目标的重要手段。

  1.2工作流程理论研究

  工作流程理论(或技术)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环境下诞生、发展的新型技术,它是管理技术中的一个构成部分,对企业在生产、运营活动中实现自动化优化过程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这其中,主要应用到的是计算机技术,并根据自身的产品开发过程与经营管理策略开展应用,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自动化。工作流程理论最大的特点是相应了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缩短产品开发时间、生产时间,以及厂区到市场的时间,将这些步骤中不必要的成分去除掉,形成“工作流”,加快执行速度。

  2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方案设计与工作流程研究

  采油工程技术实施方案设计要点油田保障固定、持续的产能,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每一类措施的设计方案都需要大量的计算、验证,因此必须针对每一类作业的要点进行分析。首先,作业措施分类要点。对油田作业措施进行分类是第一步,也是实践内容的全面性需求。采油工程技术措施中,往往要使用到多种设备之间的联合,只有提前做好全部的工作,才能够在施工中得到较好的支持。其次,压裂设计措施要点。采油作业中,油层压裂是一个关键步骤,指的是利用液体传递压力的原理,将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通过注入的方式进入油藏层,提高井底附近的压力,促使油层最薄弱的地方出现地质裂缝;之后注入支撑剂液体,促使裂缝的渗透性提高,原油(油气)可以通过裂缝进入油层汇集;这其中,需要关注的要点是地面泵压的大小以及支撑剂的用量,要根据实际的采油环境进行设置。再次,酸化技术措施要点。酸化技术是提高产量的一种措施,由于采油过程中,油井附近会被污染物附着、堵塞,而酸性物质可以解除掉生产井的污染,提高地层渗透率率,从而实现增产。酸化工艺的要点在于酸洗、基质酸化等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射孔工艺、注水井调剖工艺等,都需要在采油工程技术实施方案方面进行关注。

  3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方案设计与工作流程研究

  3.1采油工程技术实施方案设计要点

  油田保障固定、持续的产能,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每一类措施的设计方案都需要大量的计算、验证,因此必须针对每一类作业的要点进行分析。首先,作业措施分类要点。对油田作业措施进行分类是第一步,也是实践内容的`全面性需求。采油工程技术措施中,往往要使用到多种设备之间的联合,只有提前做好全部的工作,才能够在施工中得到较好的支持。其次,压裂设计措施要点。采油作业中,油层压裂是一个关键步骤,指的是利用液体传递压力的原理,将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通过注入的方式进入油藏层,提高井底附近的压力,促使油层最薄弱的地方出现地质裂缝;之后注入支撑剂液体,促使裂缝的渗透性提高,原油(油气)可以通过裂缝进入油层汇集;这其中,需要关注的要点是地面泵压的大小以及支撑剂的用量,要根据实际的采油环境进行设置。再次,酸化技术措施要点。酸化技术是提高产量的一种措施,由于采油过程中,油井附近会被污染物附着、堵塞,而酸性物质可以解除掉生产井的污染,提高地层渗透率率,从而实现增产。酸化工艺的要点在于酸洗、基质酸化等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射孔工艺、注水井调剖工艺等,都需要在采油工程技术实施方案方面进行关注。

  3.2工作流程研究

  工作流程不是孤立的一种理论,可以把它看作是基于生产自动化背景产生的一种应用。结合本文所讨论的采油工程技术不难看出,工作流程的研究,本质上是针对采油工程技术应用与各方面要素的配合展开的,工作流程可以在业务流程中实现采油作业的信息控制和流转。它应该具备以下特点:首先,先进性。采油工程技术的先进性,应该与工作流程的先进性匹配,不仅从国内石油产业范围入手,更应该从国际市场环境展开研究,尤其要侧重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其次,实用性。以采油工程技术方案设计及工作流程系统类软件而言,要贴合采油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系统设置满足灵活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采油工程技术与工作流程的结合形成整体性系统,整个系统应该能够满足施工过程流程的顺利执行,设备的合理安排,工艺的顺利开展等,避免在独立环节的失误造成整体的不利影响。

技术方案 篇2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应具有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千、创新、创业精神,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这条主线,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制订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确保各种培养措施的正确实施,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就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两个问题,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课程配置等要素。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点,我们按照以下思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1.围绕企业需求和职业面向确定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应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企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群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使高职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方向性和岗位针对性。同时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还要考虑岗位适应性,既要确定直接就业目标还要确定岗位发展目标,体现高职教育的基本岗位操作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统一。

  2.围绕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能力体系。在明确了就业岗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后,要进行职业岗位分析,通过对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分析,总结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定位准确、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能力体系。

  3.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设计课程体系,进行课程配置。在能力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能力分解,明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为出发点,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配置。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上调研等多种方式,针对专业的就业需求、职业面向、就业岗位任职条件等问题进行调研,明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职业技术能力与素质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体系。

  根据以上的分析,最终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装备制造业、电子装备制造业配套的电子企业及电子产品制造类企业中的电子产品生产、检修和研发领域,从事电子产品装配、检测、调试、工艺管理、产品维修、产品辅助设计等工作,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生产线装配工、产品在线质检员、生产线工艺员、电子产品维修员、PCB板设计助理工程师、电路设计助理工程师等。简而言之,即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能力分解,设计课程体系。实际工作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对本专业的高职学生有一定的层次要求。一般高职学生在企业的首岗主要是生产线操作工,经过1?3年后约50%的人员会转岗到管理岗位,如设备维护、售后服务、运行管理、质量检测与监督、工艺管理、线段负责人等,在小型电子企业还有10%左右的人员会转岗从事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工作。

  因此,我们确定本专业的首岗为生产一线装配工。目标岗位—是生产线工艺员、质检员、现场管理者、产品售后服务人员,能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二是中小型电子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人员,能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协助完成中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过3?5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我们对能力体系进行了层次上和内容上的分解,确定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职业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为基础,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为重点,提高专业拓展能力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行三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在人才培养的初期、中期和后期设置了电工技能实训、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电子电路设计实训、电子产品维修实训课程,分别侧重培养学生的电子产品装配、设计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能力。在实践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电子产品的设计、装配、调试维修全过程,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工作过程相结合,通过选取的产品载体逐级增加难度和复杂程度,实现学生能力的递进培养。

  三、关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考

  1.注重课程的优化和整合。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课程设置瞄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当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时,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也要随之调整,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职业岗位要求的素质、知识、能力为构架,对原学科体系课程进行改造、整合和优化,不断调整、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2.注重发挥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作用。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各专业要与企业、行业保持密切联系,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将企业、行业专家请进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滚动式修改完善,这样,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紧密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吸取了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能确保教学内容紧紧跟随技术发展,培养目标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技术方案 篇3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优势并分类具体归纳其技术、流程,而后从组团、体量、细部三个层级展开介绍数字技术介入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思路,对新技术继承传统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归纳。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数字技术;方案设计研究

  作者简介:翟炳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作中心建筑师,徐卫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国外学界在其理论基础及技术路线等方面已有一定讨论。该领域可被看作是设计方法的另一切入点,对我国目前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针和建筑领域语汇的多样性来说均具有切实意义。

  一、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

  1.传统绿色建筑设计特征

  传统的绿色建筑设计,建筑师无法仅从经验或审美来判断方案的节能与否,因此使用相关软件平台以模拟分析的方式对方案进行评测成为了绿色设计的关键之一。[1]绿色建筑设计的一般技术路线,往往是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如风、光、热、能耗等)的模拟,并将结果数值量化对比,以此评估方案的生态合理性。然而,有关生态性能的评测一般在整体设计的后期开展,如节能计算多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用。[2]因此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模拟”环节完全沦为方案完成后的评价与检验工序,并未将其有机地纳入设计前期,性能评测工具失去了对建筑方案应有的指导意义,[3]使生态设计效率变得较低。尼尔斯·拉森(NilesLarsson)在GreenbuildingChallenge20xx中提到一种建筑设计同性能评测模拟相结合的工作流程,[4]其中建筑初步设计被描绘成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概念模型的各类能耗模拟及结构、机电工程师的评价意见等形成一系列“反馈信息”来对方案提出修正建议。此过程经多次反复,可被看作是一种“循环设计”,其本质在于强调“数据反馈”的重要性。

  2.数字技术特征

  较有代表性的参数化技术,核心在于“关联模型”(抽象的机器)[5]的构建。一般来讲,Rhino、Maya等参数化软件在其早期开发时都定义了一种被称作“记录建构历史(recordhistory)”的功能,可被看作是“关联性”的体现和参数化技术的早期雏形。当几何体在软件中被描述时,不同维度间往往遵循这样一种规则—“低维构建高维,高维提取低维①”,所谓“记录建构历史”记录的则是这种规则下的具体“关系”。当模型建立过程中每一步“关系”均被记录时,改变初始几何信息而最终结果相应变化,这就是参数化系统基础所体现的“关联性”。传统的建模软件平台即使拥有记录建构历史的功能,也相对局限,当今普及最广的参数化平台Grasshopper,其前身名为ExplicitHistory,意为“清晰完整的历史”,即构建完整的“关联模型”。因此,参数化技术可以被概括为“关联模型”(图2),模型一端提供各类输入数据,被用于指导不同类型的操作并在记录关联的前提下不断传递,最终输出一系列设计结果。该“关联模型”的核心即“关联性”(as-sociative),其在对“过程”和“数据”的控制方面体现较大优势。

  3.数字技术运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势

  绿色建筑设计可被看作一个信息不断反馈、循环的过程(图3)。这种循环的两端分别是建筑设计和评测体系(软件性能模拟、工程师建议),一方面建筑师提供多种可能的预选方案并传递给评测系统,另一方面评测系统将运算、模拟结果数据进行反馈。在这种“循环设计”过程的操作下,建筑方案被不断分析、评价、反馈、选择并最终得到优化。理论上看,这种性能评测同建筑方案相结合的“循环设计”形成了一种完整统一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路线,但在实际方案推进中,建筑设计同绿色技术评价两部分仍是互相脱节。无论是单一方案模拟评测还是多方案对比,建筑设计同技术分析两者间存在的仅是操作上的先后关系。数字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领域的介入则从根本上消解了方案设计同测评分析间的“时滞性②”,对其“循环设计”过程和数据的传递进行更为有效、高效的控制。在参数化关联模型中,“数据”本身可由“循环设计”中的评测体系反馈得来并被不断驱动和传递,同时通过关联模型对原有方案进行优化或生成新的设计备选方案。关于评测体系反馈得来的数据,笔者认为目前其同参数化关联模型结合有三类思路。

  二、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归纳

  1.性能评测数据的“可视分析”

  实质是在参数化关联模型中加入“生态评价模块③”并链接各类生态分析软件,提取评测结果数据并将之反馈至关联模型,以“数据可视化”(如色彩过渡等)的方式对方案进行反馈和评估,设计师可依此调整方案。严格来说,参数化平台的结果数据可视化并不能完全体现数字技术介入的优势,一是目前绝大多数性能评测软件均具有分析数据后处理(可视化)的功能,二是即使数据在参数化平台可视化,但其并未纳入关联模型系统,无法体现数字技术对信息传递的控制。然而,在Grasshopper等参数化平台中的确存在一部分插件来实现生态模拟数据的可视化,其意义是“统一平台界面④”。同直接使用评测软件进行生态分析相比,参数化平台下的结果可视化有利于设计师对方案的直观判断。因其可在设计推敲的同时得到相应的生态分析视觉化结果,在方案初期给使用者较为充分的性能改进建议,所以该类型亦可被看作数字技术同绿色建筑设计的`“弱链接”。

  2.性能评测数据的“控制深化”

  实质是将生态模拟结果作为过程数据参与关联模型构建并指导后续设计生成。如通过模拟得出方案几何体表面每片区域的阳光辐射量数值,以此控制其开窗、遮阳的生成等。该类型特点在于,所涉及方案的前一阶段(如体量、界面等)已确定,而评测数据能够同关联模型对应,并基于现存的几何体量对方案的后续深化进行控制(如开窗大小和多少、遮阳构件形态等)。由此,设计本身与评测数据间建立了直接且相互呼应的关系:阳光辐射模拟数值较大的区域相应开窗较小或遮阳出挑较多,抑或维护结构较厚等,因此方案的立面或细节处理将更具合理性。

  3.性能评测数据的“反馈优化”

  实质是在参数化关联模型中加入“优化算法模块”,能以生态评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指标为优化方向,并反向调节初始的输入参数组合,来使输出结果在满足生态评测标准的前提下较为优化。特点在于,所涉及方案前一阶段(如体量、界面等)并未确定,模拟数据所起的作用即反馈并协助获取方案初期较优化的结果。该类型中,概念方案由关联模型控制,一系列不同的输入参数可生成众多的设计备选。关联模型中的“生态评价模块”用以评测这些潜在的备选方案,并得到相关结果数据;“优化算法模块”(例如“遗传算法”)则将评测结果数据作为设计发展方向,通过反馈调整初期的众多输入参数,来将其协调配比并得到较优化方案。

  4.相关工具归纳

  基于Grasshopper平台,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的辅助工具归纳。

  三、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展开

  1.组团层级

  (1)概述

  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居住区或传统聚落,其生态策略可从建筑与环境间关系、建筑与建筑间关系两个角度展开。对于建筑与环境,应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建筑所处的地域资源,即合理调节阳光、风、地形、土地、水源、绿化等要素同建筑间关系;对于建筑与建筑,则需探讨建筑的组团布局,即合理规划建筑群落整体朝向、建筑间缝隙、街道或开放空地等。总体来说,组团层级的生态策略主要体现在建筑整体布局的关系及形态上的优化,从而达到对室外风环境、自然采光、阳光辐射等方面的利用或防控。

  (2)数字技术介入

  首先,在数字平台中建立关联模型来描述群组的形态及空间关系,精确、多样化的输入参数(如建筑形态、高度、数量、疏密等)能够对建筑群的整体呈现进行调节;其次,评测体系(计算公式或生态模拟平台)可将室外风环境、热环境、建筑采光优劣、容积率等作为待优化目标,通过性能模拟结果数据来“反馈优化”,得到组团聚落的生态最优方案。具体来说,策略一为城市生成,属于方案从无到有的“控制深化”过程,多见于国际城市设计竞赛或数字城市设计研究等。首先需确定形态结构原型,而后性能模拟则会为城市群落的生成提供“中间数据”或切入点。这类城市设计探索更具建筑设计倾向,因其由参数关联模型整体控制,所生成的城市结构和形态更加有机、整体且较纯粹。策略二为“反馈优化”,多见于建筑群组结构已确定的城市片区或居住区,通过设定单或多目标来优化各个建筑单体的朝向、开间进深、层高和布局等。其在工程实践中帮助较大,能在建筑师人为介入的前提下对群组空间结构、形态进行可控调节。此外,由于众多设计规范(如采光、防火、疏散间距等)的严格限定,加之“行列式”等现存参考模式,数字技术的统筹能极大地提高该尺度层级的设计效率。

  2.体量层级

  (1)概述

  该类型建筑的“主体”设计层面,包含建筑形态和功能布局两方面。建筑体量形态在诸多方面(如体形系数、截面形状、庭院设置等)与其节能与否相关;此外,形体的组合关系也会影响建筑整体的生态性能。对于功能布局,可根据用户对其使用的形式及活动量划分,将次要房间作为“生态缓冲区”布置在恶劣气候的朝向,并将机电设备运行区集中布置来降低能耗。

  (2)数字技术介入

  关于数字技术在体量层级的介入,目前并没有一个被学术或实践界公认的一般流程。因为体量阶段是方案设计从无到有的第一步,而生态策略或评测数据自身无法生成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优化方案植入到具体场所语境的基地中去,所以体量阶段的生态优化必须伴随方案设计的逻辑操作同步进行。总体思路是,建筑师首先应结合场地关系、功能诉求、问题分析、背景信息等对方案体量有一个初步的解决策略或预设,而后在数字平台利用参数关联模型对其进行描述,最后通过生态模拟的结果数据来“反馈优化”,使体量朝着某一个方向发展进化。例如可以通过关联模型将方案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变动(如不同的形体组合、中庭大小或位置等),并通过评测不同可选项的生态性能(体形系数、风阻大小、整体得热等)取得相应数值,以该数据为目标反馈来确定优化的建筑体量方案。

  3.细部层级

  (1)概述

  对于建筑细部层级的绿色设计讨论同样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优化设计方案外围护体系的细部构造。对此,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好坏决定其生态与否,一般认为构造层次的传热系数K值较小则较为绿色低碳,[6]即“墙体越厚越保温”。而细部的优化处理则为了防止因结构外露及门、窗等处形成“冷热桥”而降低外围护体系的整体性能。二是建筑外立面(如开窗、遮阳等元素)的设计深化。开窗处往往是维护体系热工性能的薄弱环节,其大小、位置以及用材、构造等都需从生态优化的角度重新定位。遮阳是建筑被动节能的主要措施之一,其能有效降低进入室内的阳光辐射,并改善自然采光均匀度,是构成建筑外立面的一类重要元素。有研究显示,外遮阳措施节能效率可达10%~24%,而其造价仅占工程总造价的2%~5%,可被看作低投入、高效率的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典范。[7]

  (2)数字技术介入

  在已经确定方案体量的前提之下,数字技术在细部层级的介入主要体现在性能评测结果数据的“控制深化”,例如运用参数化关联模型总体控制建筑表皮的生成,而生态模拟则为之提供了合理的数据来源,即表皮构件中各元素递变的“外力”,用以整体控制、干预界面的结构形态和呈现效果。

  4.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归纳

  数字技术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按照不同层级,可归纳如表3所示。

  四、结语

  影响建筑生态性能的主要策略基本在方案设计阶段确定,即初期的概念设计成果往往对建筑最终生态节能与否有较大影响。[8]无论从国家对建筑节能的硬性指标、国内目前的建筑能耗现状,还是从建筑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出发,推行绿色低能耗设计都势在必行。数字技术是设计中的一股革新力量,其并非“宏大叙事”,而是以“局部渗透”的方式影响建筑研究及实践领域。除新的组织形式、形态关系创生外,其在建筑的生态低碳、结构优化、辅助施工等领域也极具潜力。而参数化技术将在建筑的绿色可持续方面发挥巨大价值,体现出社会及人类发展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毛鸿霖.浅析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结合[J].科技传播,20xx(12):191,193.

  [2]胡玉梅.面向节能建筑设计的计算机能耗模拟[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xx.

  [3]申杰.基于Grasshopper的绿色建筑技术分析方法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xx.

  [4]张承.面向建筑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分析—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程序的开发[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5]徐卫国.褶子思想,游牧空间—关于非线性建筑参数化设计的访谈[J].世界建筑,20xx(8):16-17.

  [6]张欢,杨斌,由世俊,等.遮阳板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J].太阳能学报,20xx(3):14-18.

  [7]胡深,冉茂宇,袁炯炯,等.关于居住建筑遮阳优化设计的探讨[J].建筑科学,20xx(12):88-91.

  [8]夏春海,朱颖心,林波荣.方案设计阶段建筑性能模拟方法综述[J].暖通空调,20xx(12):32-40。

技术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养的有序提高,注重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和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学期,信息技术组将继续配合教科处,积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加强培训工作:

  二、总体目标

  1、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

  2、积极开展网络知识普及,使教师依托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教研与学习。

  3、使每一位中青年教师拥有自己的信箱,积累与交流教育感悟。

  4、进一步提高教师办公自动化等教学基本功。

  三、培训对象与预期目标

  培训对象:以对计算机知识不了解和能力较差的老师为主要培训对象。

  预期目标: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系统操作方法;能运用Office办公软件服务与教学;能上网浏览相关信息和下载相关文章;能进入学校网站上传文章。

  培训目标任务:对全体教师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培训,使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有较明显提高,并从中培养出一批教学骨干,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培训原则为: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

  四、培训时间与课时安排

  培训时间:每周四第二节课后。

  1、计算机系统知识。

  2、Word20xx简单应用。

  3、网页浏览基础知识。

  4、电子邮箱的注册申请。

  5、Excel相关知识培训。

  6、演示文稿的简单知识。

技术方案 篇5

  经过几天的学习,我认真梳理了第一阶段必修课的内容,了解了第一阶段总共有三个维度的学习任务,理清了学习的模块内容和思路,这有助于我纵观全局,总体把握培训学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甘州区辅导教师张传军的指导计划,特制定本次个人培训研修的计划。

  第一阶段:能力测评、选课指导与学习共同体建设

  学习时间:20xx-01-15至20xx-01-24

  学习目标:登录自测、测评选课、加入工作坊

  学习过程:

  1.登录注册,进入个人空间,体验网络研修学习功能环境 。

  2.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

  3.进入个人空间,根据选课指南选课 。

  4.阅读“教学计划安排表”和考核要求,了解明确项目整体安排与要求。

  5.加入工作坊,建立学习共同体。

  第二阶段:聚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网络研修

  学习时间:20xx-01-25至20xx-04-24

  学习目标:学习理念篇、热点篇、技术篇、方法篇和案例篇课程内容

  学习过程:

  1.课程自主研修

  (1)重构知识,提升素养——理念篇研修(20xx.1.25-1.31)

  (2)关注前沿,开阔视野——热点篇研 (20xx.3.1-3.6)

  (3)触摸技术,整合教学——技术篇研修(20xx.3.7-3.20)

  (4)聚焦能力,精练技能——方法篇研修(20xx.3.21-4.10)

  (5)创新教学,重塑课堂——案例篇研(20xx.4.11-20xx.4.24)

  2.参与课程BBS“主题研讨”及问题讨论

  3.发表研修日志,完成考核作业,针对作业开展作业指导与互评

  4.工作坊研讨活动

  5.信息技术应用能手经验分享活动

  6.参加微课程大赛(从现在开始着手设计微课)

  第三阶段:校本研修实践

  学习时间:20xx-04-25至20xx-05-22

  学习目标:校本研修实践阶段

  学习过程:

  1.20xx年4月25日-5月4日 在本校完成一次信息技术应用专项技能测试考核,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2.20xx年5月5日-20xx年5月31日

  ( 1)在本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提交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 2)在校内完成一次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课堂教学,促进“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训练与达成。

  第四阶段:研修成果荟萃

  学习时间:20xx-05-23至20xx-05-31

  学习目标:研修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习过程:

  1.课例分享、交流活动

  (1)研磨的课程制作成微课例上传至平台。

  (2)以个人或学科工作坊为单位提交。

  (3)线上同伴互评、专家课例点评

  2.研修成果上传、分享与交流

  3.完成培训后调查问卷和训后测评

  4.培训总结

  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有时可能会耽误培训学习,要克服一切困难,按时登录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不要掉队。

技术方案 篇6

  摘要:目前物联网技术受到各个国家和各个行业的青睐,而物流配送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物流业应抓住机遇,借助物联网技术推动物流配送的发展,达到高效低成本的实现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该文介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物联网在物流配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配送

  1物联网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现状

  物流是随着商品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而物联网的产生发展就是为了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作为实践支撑。物流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其在物流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这几种,智能的追溯、可视化管理、智能化的物流中心。

  1)智能的追溯智能的追溯,以食品安全为例,对于食品的可追溯系统,从食品的原材料到它的生产、转运、流通、加工,再到它生产成成品销售给客户的这些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RFID、GPS、WSN、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网络设备、网络系统将食品的实时状态记录、存储、监控起来,构成一个可以追溯的系统。当我们发现食品有任何问题,保质期问题,包装不合格,变质等情况发生,就可以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回收处理掉,对于商家来说是有利于企业信誉的维护,对消费者来说是保护身体健康。

  2)可视化管理可视化管理,通过GPS/GIS以及RFID传感器来实现汽车的定位,在运输的过程中对物品进行监控、在线指挥、配送的可视化管理。像快递行业,我们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包裹的位置,甚至可以与送件员保持联系,实时改变快递移动的时间、地点。

  3)智能化的物流中心智能化的物流中心,应用现代先进的物流设备,组建新型的物流中心,真正地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管理系统,进行智能配送。像京东商城经过一段时间的.订单的数据积累,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分析之后,将产品关联程度较高的产品放在临近的仓库,以节约产品出库时间,同时促销和季节性强的产品也会相对应的制定最节约取货时间的库存安排。

  2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遇到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物流配送中物联网的应用也同样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发展同样面临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技术层面、商业活动层面、社会层面几个方面。

  1)技术层面组成物联网技术的各个部分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业规模,但是真正从整体上来看,还有许多技术难题亟待解决。第一点,物流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每一参与者之间都有自己的网络系统,彼此不互相开放。第二点,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无线传感器(RFID)监测物流活动的过程收集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传递和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在无线传感网络收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给应用层的这两个过程就涉及网络信号传播,目前仍然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成本低、维护简单、低功耗、稳定的方式。

  2)商业活动层面在商业层面主要的问题就是网络系统开放性问题,开发性就涉及安全性的问题,资金、商机、管理各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在物流配送这一块,无论是传统的物流公司还是单纯的快递公司都有一套本公司的信息共享系统,只有自己内部人员才可以使用。现今大数据时代,网络越来越开放,对于信息的沟通交换的要求更高,广泛的传播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大部分物流企业未能实现网络系统开放,可能涉及技术能力,企业决策人等原因。

  3)社会层面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技术、GPS(全球定位)之类的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收集信息,它需要知道服务对象的地理位置,图像,甚至是视频资料。这就意味着我们将在物联网下曝光自己。现代的中国人是非常注重隐私的,很多人因为隐私被泄露不惜对簿公堂,如果说物联网技术要想真的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必须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失,隐私不被泄漏方面下狠功夫。

  3解决物流配送中问题的措施

  1)技术方面首先开放网络层,物联网中的网络层包括了各种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网络系统、私有网络以及云计算平台,它是一种泛在网络,各种各样的网络融合。自组织无线网络就是指物联网可以自组网,一是改变现有路由协议,前面提到所有的网关都有自己的协议,为了实现自组网需要修改协议适应当前自组网络需要;二是设置路由的传播条件,减少消耗,不再如WIFI无线局域网络一样广泛的分布网络。三是根据具体服务要求选择信息传递路线,更加有针对性,提高整体效率。

  2)商业方面首先物流企业或者单纯的快递公司自身要有创新意识,有高瞻远瞩,首先使用新的技术,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可能,重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作用。当然企业自身去开发物联网应用的确能力有限,所以应该加强与外界合作。其次企业之间合作实现共赢。物流企业之间即使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不同类型的企业,优势互相借鉴,促进企业优化。最后企业与消费者加强交流,掌握市场动态,制定正确地发展战略。物流企业收集市场信息可以通过快递员直接得到消费者的反馈,这可以说是最真实最直接的方式,现今信息时代不仅仅是收集信息,更加重要的是信息的交流,企业可以利用或者企业APP与消费者即时交换信息,并为消费者提高更高品质的服务。

  3)社会层面首先需要政府的支持,任何行业的出现、发展到壮大,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需要人力财力,政府的财政支出倾斜对于物联网发展举足轻重。在产业发生变革的时候,自然会有许多利益既得者的阻碍,这样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否则新的产业很可能夭折。我国对物联网技术非常重视,制定了不少物联网技术发展应用的政策,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税务部、统计局、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国家标准委等相关单位联合发布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法律法规这个方面也应该重视起来,令行禁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物联网技术,网络技术窃取他人的钱款,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给他人带来经济上、身体上、精神上的损害。

  4总结

  虽然物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一大流行词汇,但是物联网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物流行业,物联网的应用还比较低级,不够完备,没有整体性。在我国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的操作流程中也只实现了对物联网技术的某一环节的应用,最主要的就是RFID技术在配送员手持终端的应用,但是这只是物联网技术最初级的应用,要实现对现代物流配送整个流程的智能管理和控制,就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以及统一的物联网平台,从货物的收货、仓储、管理,到货物的配装,再到货物的送达交互,都要紧密围绕物联网的核心思想,全面融合物联网的各项技术,实现互联互通,建立更加广泛的物流网络,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栋,田力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物流下的配送问题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8).

  [2]胡晓乐.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xx(30).

  [3]赵晨钢.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中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12).

  作者:唐友明 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技术方案 篇7

  一、密切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

  (一)测量体温。每天早晚各为老年人测量1次体温(接触式体温计要做到个人专用,若不能做到个人专用,则需彻底消毒后再用。非接触式体温枪应当按照使用要求定期消毒),随时询问老年人身体情况。

  (二)慢性疾病老年人管理。提醒慢性病长期服药老年人,要规律服药,不轻易自行换药或停药,有身体不适要及时告知护理人员。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应当通过检测血压、血糖、呼吸状况、体重等方式,观察慢性病老年人身体状况,注意有无用药不足或过量的表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预防跌倒。

  (三)加强新冠肺炎知识宣教。告知老年人,目前针对新冠肺炎,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切勿擅自预防性服药。

  二、就医指南

  老年人身体出现不适或疾病发作,养老机构应当及时与老年人和家属沟通商量,达成一致后,通过机构内医务人员处置、电话求助医疗机构、请医疗机构医生出诊、拨打120急救电话就医或由家属送医。有条件的或根据入住服务协议,由养老机构工作人员随同协助就医。

  (一)慢性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皮肤病、一般过敏、轻微扭伤擦伤、普通牙科治疗、常规康复等,可采取上门诊视等方式保守治疗,不建议外出就医。老年人常用药物由家属、机构通过委托取药、代购等方式解决。

  (二)出现咳嗽、咳痰、咽痛、头痛等症状且无加重,没有流行病学史的老年人(14天内没有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没有出入有确诊或疑似患者社区或活动场所),可在机构内按一般感冒治疗,暂不外出就医;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病情稳定的`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常规用药,若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则须立即联系医疗机构进行转诊。

  (三)急性发热,如确无流行病学史,可先在机构内隔离观察,按一般感冒发热进行治疗;如机构内有条件,可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CRP等常规检查(或抽血送附近医疗机构检验)。同时咨询相关医疗机构,有必要再送医。

  (四)急危重症患者应当及时就医。老年人一旦出现慢性病急性加重或突发急病,养老机构应当立即实施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并及时通知老年人家属。

  急危重症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心衰、卒中、心肌梗塞、心跳呼吸骤停、急性损伤创伤、急性中毒、急性胸痛腹痛、消化道出血、肠梗阻、重症肺炎、严重腹泻脱水等疾病,以及神经、心脏、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危急重情况。

  三、疫情应对

  (一)老年人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不排除有流行病学史的,应当立即执行隔离观察,并及时送医疗机构排查。

  (二)被确诊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应当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养老机构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在当地卫生健康、民政部门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其他老年人及工作人员等)开展排查,实施14天隔离观察;机构开展全面消杀、规范处置个人物品等相关工作。

  (三)在医疗机构就诊后返回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和陪同工作人员,应当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方可入住和工作。新冠肺炎老年人治愈后需返回养老机构的,应当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方可入住。

技术方案 篇8

  1CDIO工程教学模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查尔莫斯工业大学、瑞典林雪基于CDIO理念的“电工技术”行动导向教学探索与实践熊凤谭建川何小丽(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重庆400020)平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四所大学共同创立了CDIO工程教学模式,它属于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体现了约翰μ杜威的“做中学,教学合一”的思想和基于项目的教育与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理念。CDIO全球工程教育改革组织提倡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在CDIO四个阶段完成,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最先采纳工程教育理念,用层次化的架构来组织师生的教学活动。目前我国已经有100多所高校开展工程教育模式。CDIO工程教育理念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学到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在CDIO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的传授者、知识点的解释者、疑难问题的终结者转变成了课堂教学环节的启发者与引导者、课堂任务的布置者和情景互动的参与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要学,思想上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2电工技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2.1课程内容的构建

  传统理念下“电工技术”教学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相背离。讲授的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无法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教学与考核方法相当单一。教学过程对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进行考核,导致知识与能力不协调;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没兴趣。教学过程中学生只做大量计算,无法与应用场景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突出个人意识,缺乏对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精神等进行培养。针对此现象,课题将重新构建电工技术课程内容,根据电工技术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建立起职业教育中的工程价值观。工作任务是以电路典型单元作为载体,以典型电路设计和搭建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切入点是相关功能模块应用,以项目形式带动电工技术教学任务进行。学生在教学中以CDIO理念下的综合设计项目作为载体,做中学,学中做,将理论知识融入在项目中。突出岗位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特色,把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电路的设计和搭建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培养,逐渐培养从事电工方面的分析、设计、搭建与维修等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选取项目时尽量选择与日常生活、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感到电工技术并不陌生,与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我院的实际条件,设计了直流电路的测试分析、广告灯箱的设计与安装、家居用电的综合设计、变压器的使用与维护、电风扇控制电路、电动机的认识、安全用电等七个项目,并用Multisim进行辅助教学,学生课下可以上机验证所学知识。

  2.2CDIO理念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传统的实验环节通常是在理论课讲授完以后到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实验,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只需按电路图接线,记录数据,观测波形,交实验报告就结束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比较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培养。鉴于此原因,本课题将重新构建CDIO理念下的实践教学体系,重新平衡理论和实践的时间和内容配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逐渐“退隐”,只在关键时刻或者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起点拨和指导的作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2~3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针对项目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要求学生自己构想,把想法转换为实物,自己动手实施,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小组成员都要被考核,教师进行成绩评定时更加侧重过程考核,解决了部分学生不学习的问题。每个项目采用课前下达任务、学生收集资料、课堂讲解知识点、实训室实施项目、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学生完成项目、优化项目的教学步骤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小组每个学生都主动学习,否则将要拖团队的后腿,而且小组与小组直接互相竞争,大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模式更容易接受,全班能够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生均积极参加社会与劳动保障部颁发的“维修电工”或“化工检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达到97%以上。在CDIO中C(Conceive)阶段中启动项目,学生进行项目构思,明确项目的目的,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找资料,这是项目能顺利完成的条件和关键;在D(Design)阶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路径,制定可行性方案,确定最佳方法。这一阶段是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项目的设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机的融合,写项目计划书,进一步梳理思路,锻炼了自己的写作功底,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老师检查通过后进入I(Implement)阶段,学生利用校内外的实验实训条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制作,把项目设计转变为实物,学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O(Operate)阶段,作品成形后学生进一步优化,排除故障,确保产品或系统运行,学生撰写项目报告,包括项目构思、设计到实施和运行阶段的工作,对项目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把项目成果汇报清楚,师生之间和小组之间采用互动形式对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演示设计、实现的方法等。将有创意的作品陈列展示,供其他同学和低年级同学学习观摩。

  2.3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工程项目的完成需要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个人的价值体现在整个团队合作和交流之中,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得到提高。在CDIO模式下的电工技术项目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项目经验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CDIO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上进行综合培养的教学模式。CDIO教育理念在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的合作方面也做了要求。电工技术项目的实践考核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要求生生互动,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通信息,团队精神体现在每个成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强调团结和协作精神。以“项目为载体,实践为工具,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以CDIO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改善职业素养,提高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软能力得到极大的训练。对今后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和社会都有极大的好处。

  3结论

  在电工技术中采用CDIO工程教学理念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自己通过对项目进行构思、设计、团队合作实施和运作,该模式由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由填鸭式满堂灌到学生自主学习,扭转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局面,由生搬硬套到创新实践,实现具有现代工程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CDIO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技术方案 篇9

  为了充分开展好20xx年度的扫盲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实际出发,结合东六村、下河村、河东村实际情况,现就20xx年度三村的扫盲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出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为重点,用科学理论武装农民群众,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队伍。以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科学实用技术,就业引导,市场营销,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农村农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及科学文化知识;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并能因地制宜地宣传推广,使农民成为有觉悟、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劳动者。

  具体任务如下:计划开扫盲班1个,扫盲学员2人(河东村2人),计划参加测试人数2人、计划合格人数2人:计划科技培训545人次(东门155、下河160、河东230),其中种植业250人次(东门70、下河80、河东100)、养殖业215人次(东门60、下河55、河东100)、人口教育80人次(东门25、下河25、河东30)。

  、培训对象及任务:

  党员干部、农民群众、致富能手。

  四、培训时间及地点:

  20xx年xx月起至xx月止;

  青溪小学东门下河河东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五、培训教师:田军(组长)、钟德金、田锦全、钟桂兰及镇农牧、计生干部。

  六、教学方式:

  1.扫盲:采取带教上门的形式。

  2.科技知识、适用技术的培训主要采取集中播放录像与讲授结合的方式进行。

  七、教学组织形式:

  1.培训教师利用农闲或晚上时间上门进行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教学。

  2.组织讲授技术及注意事项和看光碟,然后组织讨论。应采取典型引路学、个别引导学、项目带动学等形式进行,不断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八、资料档案整理:

  在培训过程中,作好记录,注意做好资料档案的归类整理及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培训结束后,写好培训总结,要求学员要学以致用,不断总结经验。

【技术方案】相关文章:

技术的方案11-15

技术方案10-02

有关技术方案11-10

技术方案模板11-16

关于技术方案11-11

技术的方案15篇02-14

公司技术比武方案03-31

工程技术方案04-02

技术实施方案04-06

技术的方案(15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