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技术方案

时间:2023-06-12 16:37:21 方案 我要投稿

技术方案模板锦集7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技术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技术方案模板锦集7篇

技术方案 篇1

  一、开设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的必要性

  由于我校已经有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开设了高分子、化工类材料、金属材料等专业,应用物理、物理学专业的方向就只有往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靠,而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与物理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物理系开设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半导体材料的形成原理、制备、检测手段都与物理有关;其次,光伏技术中的光伏现象本身就是一种物理现象,所以只有懂物理的人,才能将物理知识与这些材料的产生、运行机制完美地联系起来,进而有利于新材料以及新的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从半导体材料与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条来看,硅原料的生产、硅棒和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等,这些过程都包含物理现象和知识。如果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懂得这些现象,就能够清晰地把握这些知识,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不仅可以在我校的应用物理学专业开设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而且应该把它发展为我校应用物理专业的特色方向。

  二、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施

  (一)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过程

  我校从20xx年开始招收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当时只是粗略地分为光电子方向和传感器方向,而课程的设置大都和一般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的设置一样,只是增设了一些光电子、传感器以及控制方面的课程,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随着对学科的深入研究,周边高校的互访调研以及自贡和乐山相继成为国家级新材料基地,我们逐步意识到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应该是一个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从20xx年开始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用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取代传感器方向,成为应用物理学专业方向之一。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逐步形成了我校现有的应用物理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的培养目标: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得到相关领域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初步训练;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技术适应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能在应用物理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时代精神及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在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都分别设有这方面的课程,另外还在实践教育平台也逐步安排这方面的课程。

  (二)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

  为了实施新的培养方案,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我们引入学过材料或凝聚态物理的博士,他们在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从已有的教师队伍中选出部分教师去高校或相关的工厂、公司进行短期的进修培训,使大家对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有较深的认识,为这方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其次,在教学改革方面。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准备把物理类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将关系紧密的课程合成一门。另一方面,我们将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两个方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光电子技术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有意识地开设了一些课程,让半导体材料及光伏技术方向的学生能够去选修这些课程,让他们能够对光伏产业的生产、检测、装备有更全面的认识。最后,在实践方面。依据学校资源共享的原则,在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开设材料科学实验和材料专业实验课程,使学生对材料的.生产、检测手段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开设材料科学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半导体材料及光伏行业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新兴行业,受到国家和各省市的大力扶持,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主旋律,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由于我们国家缺乏这方面的高端人才和行业指挥人,在这个行业还没有话语权。我们的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或者是行业的上游产品,没有进行深加工。目前行业正处在发展的困难时期,但也正好为行业的后续发展提供调整。只要我们能够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这个行业一定会有美好的前景。要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就需要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有责任肩负起这个重任。由于相关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系统模式,这就更需要高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共同努力,为半导体材料及光伏产业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也为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技术方案 篇2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方案

  一、关于深基坑支护及其背景

  如今,随着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为了解决城市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危机之间的矛盾,地下空间被广泛高效利用起来。目前,在世界各大城市建设中,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已得到开发利用。关于深基坑,有着具体的数字要求。一般就其开挖深度来说,要求超过5米(含5米)。对于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来说,有的开挖深度超过15米(含15米),或者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都属于超深基坑工程。有的基坑工程深度没有超过5米,但其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这样的工程也在深基坑工程之列。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要实施深基坑工程监测,这是为了实施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实现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归根结底,是为了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随着深基坑工程的发展,深基坑支护类型如今已发展到几十种。

  (一)钢板桩钢板桩属于柔性结构,用后拔土时会出现带土情况。这种情况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边坡土体的位移。严重时还会危害到施工及周围设施。挡土钢板桩可分为两种,分别为槽钢钢板桩和热轧锁口钢板桩。槽钢钢板桩一般用于深度不超过4m的基坑,因为其抗弯能力较弱。热轧锁口钢板桩则可被用于开挖深度为5~10m的基坑。

  (二)钢筋混凝土板桩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桩有一定的挡水作用,在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后不必拔出。这种板桩属于一种传统的支护结构,也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非预应力板桩和预应力板桩。从总体上看,由于支挡结构形式是变化的,因此在实际支护工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桩的较少。

  (三)钻孔灌注桩挡墙这种类型的支护抗弯能力强,其桩挡墙的刚度较大,桩径一般为600~1000mm。当然,在土质较好的地区,如果桩悬臂长度达7~8m,支护效果也是不错的。但由于两桩相切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施工时难以做到,所以这种类型的支护挡水效果不够好。

  (四)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结构的结构整体性和防渗性能都很好,因此常用于较深的基坑,既能挡土又能作为止水帷幕,若结合支撑,还可以有效控制变形。在具体应用时,若仅仅将其作为支护结构,其工程造价则太高。因此,不仅用于支护结构,还常被用作地下城中结构工程中。

  (五)旋喷桩帷幕墙旋喷桩帷幕墙结构指钻机成孔,然后将水泥固化剂喷入地基土中,进而形成水泥土桩。待其固化后由相连桩体组成的帷幕墙就会形成了。但这种结构作为支护结构,受多种因素主要包括喷射压力、喷射量和以及钻杆提升速度的影响,难以保证质量,会给基坑开挖工作留下隐患。

  (六)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能适应基坑周边的任何平面形状,既挡土又可作为止水帷幕,而且施工工期短、效率高,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支护结构。

  (七)土钉墙为了给出一定时间施工土钉墙,使用土钉墙作为支护结构要求土体具有临时自稳能力。因此,对土钉墙适用的土质条件需要加以限制。土钉墙相对而言,比较适用于二、三级基坑以及非软土地基,基坑的深度不宜大于12m。土钉墙支护工程具有不少有点,比如其施工速度快,同时用料省、造价低,但是使用这个工程也有要求,就是必须要做好降水。否则,土钉墙会被水软化,进而引起土钉墙的局部或整体破坏。

  (八)锚杆支护锚杆支护基本不受基坑深度的限制,其适用性强,可以与多种支护结构形式联合使用。锚杆支护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杆体的受拉作用,调动深部地层的潜能,实现基坑稳定的维护。这是一种岩土主动加固的稳定技术。但锚杆支护也有禁忌,即不宜用于有机质土,也不宜用于液限大于50%的粘土层以及相对密度小于0.3的砂土。此外,为了避免破坏临近管道和建筑物,该工程施工时,锚杆不能打穿用地红线。

  (九)内撑式围护结构这种结构由围护结构体系与内撑体系组成,可用于各类土层的基坑工程中,内撑体系刚度好、变形小。钢筋混凝土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是其围护结构体系,其内撑体系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杆件、钢管或型钢等。

  二、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深基坑支护技术也表现出了固定的发展趋势,其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充分运用和发展来源于土钉墙方案的大量实施。而且,为了减少喷射混凝土的`回弹量,实现环境保护环境,干式喷射混凝土将逐步被湿式喷射混凝土所取代。

  (二)两墙合一的逆作法将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一项工程,工期和造价是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两墙合一的逆作法将称为深基坑支护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在采用这种做法时也需要注意,因为逆作法的施工受桩承载力的限制很大,因此在采用逆作法时,要一柱多桩,不能采用一柱一桩。这就增加了成本以及施工难度。因此,在施工中,为了加快进度,缩短总工期,如何提高单桩的承载力,实现一柱一桩,使上部结构施工速度可以放开限制也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三)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将逐步得到推广通过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控制变形是为了减少基坑变形。今后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中,这种方法将逐步被推广。除此之外,为了对基坑底部或被动区土体进行加固,采用深层搅拌或注浆技术也将成为控制变形的有效手段,这种技术也将会被推广。

技术方案 篇3

  为确保我校初三信息技术毕业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市教育局相关文件指示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信息技术考试是中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试,促进受教育者信息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信息技术考试领导小组:

  组 长:z

  副组长:z

  组 员:z 全体初三年级班主任。

  2、明确职责。在校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校信息中心负责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并做好考试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3、精心组织。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局考试方案中提出的要求,积极做好各项备考工作,落实好相关机构和专职人员,特别在硬件设施设备及信息技术常规教学等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4、严肃考纪。

  三、组考:

  保密员:z

  调 度:z

  监考员:z

  流 动:z(纪律管理)

  四、考试时间、地点:

  时间:6月12日下午14:50-16:40

  班级:C98 14:50-15:20(14:40考生进入候考区)

  C99 15:30-16:00(15:20考生进入候考区)

  C100 16:10-16:40(16:00考生进入候考区)

  时间:6月13日下午14:50-18:40

  班级:C101 14:50-15:20(14:40考生进入候考区)

  C102 15:30-16:00(15:20考生进入候考区)

  C103 16:10-16:40(16:00考生进入候考区)

  C104 16:50-17:20(16:40考生进入候考区)

  C105 17:30-18:00(17:20考生进入候考区)

  C106 18:10-18:40(18:00考生进入候考区)

技术方案 篇4

  随着医学护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构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XX妇产医院在20xx年2月12日开始,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开展了护理理论及基础操作的全方位护理培训工作,各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参加院里“三基”培训,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用心练习,涌现出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护理操作过硬的优秀人才。为了鼓励广大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技能训练,促进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提升临床优质护理服务能力,将举行一次护理技术操作比武活动。

  一、活动目的:

  使护士树立“比武中学习,训练中提高,参与中成长”的理念,广泛开展临床护理岗位技能练兵。通过护理技能比武活动形式,进一步规范护士的日常操作,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营造立足岗位、永争一流、展示风采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管理:

  组 长:XX

  副组长:

  三、比赛项目:

  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无菌技术、麻醉床、女病人导尿等基础护理操作。

  以抽签形式参加比赛项目(一人抽一项)

  四、参加人员:

  全院在岗护士均为培训参赛对象。(45岁以下)

  五、时间安排:

  20xx年10月2-8号比赛、最后一天进行决赛。

  六、考试地点

  一楼学术交流厅

  七、比赛流程:

  1、科室该参赛人员均参加护理部组织技术比武比赛,作为年终护理考核成绩。

  2、各科选前1名选手参加决赛,决赛项目静脉输液、女病人导尿两项(选手抽签一项为决赛项目)。

  八、奖励办法:

  本次竞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获奖者将给予一定奖励以资鼓励。

  九、具体要求:

  1、各护理单元应高度重视此次技术操作比武工作,把此项工作当做20xx年下半年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结合本科室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各科室要严格按照技术比武的各项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此项活动,杜绝“搞形式”“走过场”。

  3.各科从即日起,精心准备,坚持以技术比武竞赛为主,广泛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

  4.参赛选手衣着端庄,按抽签顺序(下发名单)准时到场。

  5.比赛以教学模型进行,实行“真人”模拟,有关交代(口述要点),人性化服务,沟通自然。

技术方案 篇5

  一、工作目标

  1.以推广和践行我县“高效课堂基本范式”来探索网络教研常态化的模式,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范式。

  2.加强我县教师的网络研修意识,促进学校的网络教研。

  3.促进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新修订教材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4.落实省信息技术教学的量化。

  二、工作流程

  1.选择实验学校(现场),确定每次现场活动的`授课人、学科指导教师。

  2.针对每个主题,授课人第一次备课,形成教学设计、上传到网上,在本校上课,指导教师点评。

  3.授课人根据点评改进教学设计,将改后的教学设计传到网上。

  4.组织教师参加现场活动,上课、录像,指导教师进行点评。

  5.组织在线研讨,将现场点评放到网上,本市县教师参加网络在线研讨。

  6.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上网。

  三、工作计划表

  主题

  实验学校(现场)

  授课人

  第1次备、上课时间

  第2次备、上课时间

  学科指导教师(2-3人)

  活动一

  如何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保亭中学

  王朝旺

  4月

  5月

  黄x、谭xx

  活动二

  活动三

  四、评价:

  计学分(按县方案给学分)

技术方案 篇6

  一、课程改革的基础

  第一阶段:20xx-20xx年,探索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开展“教学做”,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加大电工实训课学时数,使学生在技能方面有所提高。第二阶段:20xx-20xx年,将电工基础和电工技能实训课程融合,更名为电工技术及应用,为课程的建设阶段。这期间以省级示范校建设、国家骨干院申办为契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通过广泛社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重新调整改课程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调研反馈意见,细化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课堂教学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己设计实训项目,并注意联系实际应用,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提高学生在电工技术方面的实操能力。

  二、课程改革的目的、思路与意义

  课程改革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维修电工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改革思路:本课程针对车间应急灯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检测、民用住宅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安装等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和现场职业活动,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校企合作,课程组自主设计民用住宅照明电路(两室一厅照明电路)实训考核装备为载体,结合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学习情境,组织电工技术核心技术的学习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意义:通过课程改革,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正确对待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高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内容

  (一)课程标准的实施

  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教学标准和大纲有区别,实目。引入项目为主的工程实践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群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中心,构建职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六个典型项目,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维修电工技能项目的综合设计应用能力。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需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融入每一个教学项目中去,同时锻炼学生与人协作、计划组织、自主学习设计能力,熟悉电气安全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成绩评估将过程评估与最终评估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评估,成绩评估包括学生的个人表现、团队表现、项目实现的完整性及项目报告等内容。

  (二)课程改革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实施

  1.改革内容来源于企业通过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学以课程组自主开发的实训设备为主要载体,兼顾其他维修电工设备,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序化。以实际工作任务的生产过程为基础,设计教学项目,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2.以赛促学整合教学内容电工技术及应用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采用六个项目内容,均以电工仪器仪表的应用、维修电工技能等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能够使学生具有维修电工技能。

  四、课程改革试点对比分析

  (一)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

  1.课程内容涉及广度不同普通班的同学不愿意学习诸如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烦琐的节点电压、回路电流法等计算,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基本理论,为了计算而计算,不能根据实际项目进行操作、故障诊断与分析;而实验班的同学不仅对小的项目进行设计计算,对各种复杂的计算公式及基本原理记忆深刻,并且能将多种技术及设计思路运用到实际中。例如设计两室一厅照明电路项目时,开始给学生讲述了大量的家装要领及电工布线的知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用电的情况自行设计房间电路布线,如何选择线径的大小、如何防雷、如何安装插座、浴室的布线等问题,都做了周密的设计[1]。而普通班的授课只是讲了单相交流电的计算及单相交流电的测量等实验,从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程度上,学生不愿意听,不感兴趣。

  2.课程内容涉及深度不同实验班的同学工程实践上的设计能力及计算能力上约94%达到了初级维修电工的能力,而对普通班的学生只有约60%的学生,能够掌握电工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致内容,但理解深度不够,动手操作能力弱,工程设计能力差。

  (二)课程资源的对比分析

  实验班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组设计的两室一厅等实践设备、动画资源建设、课件开发、课程教学录像、拓展参考视频等。通过这些资源能够将每一个项目的设计与运行过程完全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工程实践设计、操作及维修这些项目的安装调试。在虚拟资源中掌握了示波器的使用、触电急救措施、两室一厅电路等,可以更直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避免了触电带来的危害,降低了设备的损耗,实现了远程教学的目的[2]。对普通班的.学生通过一些工程实践视频,不能真正了解电路各部分的原理结构,只能简单地排除一些故障。

  (三)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实验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核心课程在实训室完成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理论加实验的教学模式。以两室一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与排故项目为例,简要介绍项目完成情况。

  1.项目构思教师给学生提出项目要求。教师在给学生提出项目要求的时候,聘请企业专家进行现场教学,完成项目引入与构思。

  2.项目设计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构思中所确定的专项技术,例如家用配电板的组成和组装,家居照明电路的布线规则和导线的连接,开关、插座、照明灯具的分类和安装等,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各类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所用设备的操作及各类技术的综合使用。学生利用仿真软件、网络、小组讨论进行两室一厅照明电路的设计。

  3.项目实现建议5人一组,协助完成项目。每组同学可以做好分工,轮流当组长,根据所设计内容完成设备选型,安装与调试,从而实现两室一厅照明电路安装。

  4.项目调试项目完成过程中加入挑战和竞争的元素,促进提高完成的质量。项目完成过程中,采用预评估、持续评估、最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照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理论加实验性质,学生没有分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实验班的学生的兴趣高。实验班学生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教师边讲课,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将工作实际经验、产学研成果设计成教学案例,以“案例”“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融合。积极开展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现场教学。将课堂教学场所放在实训室,充分发挥已有的两室一厅照明装置等实训条件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开放式实验教学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实践需求,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平台[3]。

  (四)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对比分析

  经过对比调查,授课教师反映实验班的学生动手设计能力普遍高于普通班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提高,上课主动提问,课下主动查阅资料,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同时,教师备课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师不断参与校外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随着学校不断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工程、挂职锻炼,使得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断加强。

  (五)学习状态的对比分析

  实验班学生92%以上的学生喜欢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能积极与教师互动,课外活动参与面广,对校内外实践活动都颇感兴趣并积极参与。而对普通班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开小差、不主动参与课堂、不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合作,甚至扰乱课堂的学生大有人在。

  (六)考核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实验班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而对普通班的学生仅采用期末理论考核,这两种考核方式的对比,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班学生的动手能力、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较强,而普通班只能停留在理论及相关计算上[4]。

  (七)学生职业技能的对比分析

  普通班的学生对比实验班的学生无论实验技能还是维修电工工程实践技能掌握情况都明显不足。对于两室一厅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安装这个实训项目,分别由普通班和实验班进行设计与调试,通过一周的实训后,普通班的学生从布线、安装维修等方面明显不足,小组协作能力差,设计无从下手;而实验班的学生从人员分工、计划制订、分组实施都非常有序,综合素质能力远远超过普通班的学生。五、结语通过对毕业学生跟踪调查,从20xx年~20xx年学生的就业率、获取双证率、学生获得各种大赛奖项及毕业薪酬等都有大幅度地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大幅提高,实现“零距离就业”,就业质量高,包括哈电集团、龙源股份有限公司、优利康达有限公司、哈飞集团等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黄冬梅,郑翘.电工技术及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9):155-200.

  [2]黄冬梅.电工电子实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75-90.

  [3]潘高荣.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6):20-24.

  [4]金瑞.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xx(5):26-28.

技术方案 篇7

  研修对象:实验学校全体教师

  研修内容:

  “为用而学、为用选学、承前启后,走向实践应用和校本研究”是20xx中小学远程研修的新特点新要求,为使具体人解决具体问题的技术应用真正成为远程研修的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到我们的研修方案中,其具体要求如下。

  一、研修前全体学员要做好个人研修任务规划

  请各位老师进入研修网思考本人“用技术改变教学”的所学和所用,填报《技术应用任务单》,做好个人研修任务规划,然后依据自定的技术应用任务选课,并始终围绕《技术应用任务单》的规划,圆满完成今年的研修任务。《技术应用任务单》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描述自己参与研修后的技术应用指向及期望结果;

  2.实现技术的.教学应用,自己需要解决的困惑和问题;

  3.本人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所需要的专业支持;

  4.新学期本人作业设计应用的初步打算和安排(大致的教学课题、教学周次等)。

  研修安排和模式

  20xx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分为暑期集中研修(25学时)和开学后分散校本研修两阶段,集中研修任务完成后,新学期校本研修要在学期末完成并做好以下工作:

  1.新学期校本研修主题要与集中研修设计性作业一致,设计性作业的应用实践应作为各学校新学期主要的校本研修活动予以重视,精心做好安排。

  2.新学期各校要组织教师亲历技术应用作业的实践与反思完整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技术作品设计应用的“实践与观察”、应用过程与结果的“分析与发现”、实践研讨与反思后对设计作品的“调整与完善”等环节。各研修组拟按照这“三环节”做出校本研修计划安排,对校本研修14个学时进行合理分配。每位参训教师要将个人实践应用三个研修环节生成的资源提交到平台。提交材料主要包括:内含设计作品应用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应用实录(涉及应用的视频或文本片断)、课堂观察报告或听评课记录、实践后设计作品的调整修改及附上对修改的说明与反思等。

  3.各研修组要选择一个本组的技术应用优秀案例设计,以“技术应用”为主题,开展至少一次全组协同磨课。在研修方式上,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例研究或常规教研方式均可。现有的研修分组已经平台确定,为了方便平台对应用实践与研究的跟进反馈,校本研修不宜打乱现有的研修编组。

  4.要将校本实践应用列入成果的最终评价。即设计作品评选应该是实践后经过调整与修改、并附有修改说明与反思的设计作品。

  研修管理

  要落实集中研修后校本研修的地市、学校的主体责任,做好校本研修阶段的跟进指导与管理工作。要把技术作品应用的实践研究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指导教师、组长和学员。指导教师要承担指导与督促各研修组制订校本研修计划,用亲自参与(至少一个研修组的研修活动)和《学习园地》等方式进行跟进指导;研修组长要主持本组的实践应用研究,确定研修方案和安排,小组研修要确定相关教学课题和上课老师。

  考评机制

  对组内教师要进行每周考评,每月抽查。学期末汇总,统一考试。

  

【技术方案】相关文章:

技术方案10-02

技术的方案11-15

关于技术方案11-11

有关技术方案11-10

技术方案模板11-16

技术方案(精选15篇)07-29

技术比武活动方案11-24

技术的方案15篇02-14

有关技术方案集锦11-21

工程技术方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