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寻隐者不遇》教学方案

时间:2023-11-21 07:55:54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寻隐者不遇》教学方案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寻隐者不遇》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寻隐者不遇》教学方案

《寻隐者不遇》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设计理念: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了解作者和诗的大意,让学生体会诗歌描绘的情景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诗歌方面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媒体运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 板书:唐〃贾岛

  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寻?隐者?遇?

  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三、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

  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

  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

  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六、补充阅读

  贾岛《题诗后》

  七、作业

  1、填诗,练字

  寻( )者不遇

  ( )下问童子,

  言师采( )去。

  只在此山中,

  云( )不知处。

  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

  八、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

《寻隐者不遇》教学方案2

  一、教材分析

  《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浅显精练,第一句从“问”开头,后两句省略“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词巧妙。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但这首诗每句都有省略,这对学生理解诗句造成一定困难,教师要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本班学生好奇心强,为此要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来协助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诗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画面,会用自己语言讲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随文识字,鼓励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朗读、感悟、想象,进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变化。

  四、教学策略

  本首古诗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为此在教学中努力渲染诗境,在教师生动的故事情境描述中、在古典的乐曲演奏中,学生随同教师一起走进文本、一起探索感悟文本。由于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为此在理解古诗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更深一步感悟古诗内容、意境、情感,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填说,再现画面、大胆吟诵,再悟情感,进而升华情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五、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长大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针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评价)老师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人----隐者(板书隐者)

  2、体会隐者含义

  请学生自由谈对隐者的理解。可以结合注释,教师适时引导。(隐者一般隐居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的深山中。一般是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3、引出诗人

  有一位大诗人要寻找一位隐者(板书寻)。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贾岛。(指生介绍诗人)教师:贾岛是一个读书刻苦的人,但经过几年都没考中,他心想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于是要请教高人。有一天他打听到大山深处住着一位以采药为生的高隐士这位隐士很有学问,正是贾岛要找的人,于是他打听好住址准备好干粮,上了路。

  (二)、展开想象,创设诗境。

  教师一边播放优美民乐及山水图片,一边叙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初读古诗,明诗意。

  过渡:我们随同贾岛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隐者的家,贾岛能不能找到他呢?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诗人遇到隐者了吗)

  2、指生回答问题引出“不遇”(板书不遇)

  3、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四)、再读古诗,研词析句。

  1、学生自由读诗

  2、动手标画不理解字词

  (1)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2)各小组汇报结果

  过渡:同学们通过各种办法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是否想尝试一下把古人的话变成我们现在通俗易懂的话呢?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屏幕出示配图古诗文)

  (五)、研读诗文特点感悟作者心境

  过渡: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的对话,在理解和解释诗意时,我们会发现诗句中少了些什么呢?

  1、感悟寓问于答之妙

  课件出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学生在组内大胆畅想畅说

  (2)各组代表汇报

  (3)明确什么是寓问于答,感悟诗文的精妙。

  (4)再次师生吟诵古诗

  2、感悟作者心境,领悟古诗意境。

  过渡: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却没遇到隐者,心情又会怎样呢?

  课件出示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地问:请问你师傅在吗?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又问:去哪里采药了?童子答:就在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找到隐者,于是又问:

  在山里什么地方呀?童子答:山上云雾弥漫,我也不知道在哪。唉!诗人叹口气彻底()。

  (1)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填空(培养合作意识及感悟能力)

  (2)小组汇报

  (希望——失望——一线希望——绝望)

  (3)教师评价

  3、师生共同吟诵古诗。

  过渡:作者由希望失望一线希望绝望,这是一种多么复而多变的心理状态呀!这真是有些让人难以承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再一次吟诵这首诗。

  4、再创情境,以感促读,深化诗境。

  教师配乐创情境:当贾岛寻隐者而不遇,只好无奈地拖着疲惫的双腿往回走,边走边不时地回头望望山谷,直到看不见了,他低头吟诵道:

  课件逐句有节奏地出示古诗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六)、教师总结

  这一堂课大家表现特别好,可见大家对古诗文很感兴趣,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异彩纷呈,请同学们课下再搜集几首有关“寻人”的诗文,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古诗文的意境与魅力。

  (七)、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希望)

  言师采药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绝望)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浅显易懂、通俗明快的古诗。那这样的一首诗究竟有何独特的魅力,会让人们传诵至今。

  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插图。在导入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又猜到了什么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是一位年长者在向小孩打听前方的道路,有的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诗人在向孩童打听隐者的行踪。这样便很自然地过渡到对“隐者”的理解。

  这首诗的诗意很容易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在品味朗读中,发觉歌咏的对象——隐者,竟然隐藏在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之中,这体现出作者构思的精妙。为了让学生更易体会在这短短的四行诗中,作者情感的变化,我创设了不同的情境,这样,学生便很容易走近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作者渴望见到隐者的心情。同时,也更易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但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些许问题,比如:在对“云深”一词的理解上,没有将插图运用到位。另外,最后对“隐者”的认识,应该将话语权交与学生,而不应该由教师小结。

  今后,我将更加深入地挖掘教学内容,拓展同类同题诗歌,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寻隐者不遇》教学方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感知体验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对话互动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四、建构生成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反思:课后,我发现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没读出这首诗的感情和韵律来。问题在哪里?我发现自己在学科整合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增强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并不是说可以无目的,随意地整合。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古诗教学必须重视朗读指导下,在教学中,我却本末倒置,倒置教学效果不好。

【《寻隐者不遇》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寻隐者不遇作文03-27

寻隐者不遇扩写作文03-01

寻隐者不遇续写作文03-03

《寻隐者不遇》改写作文02-05

寻隐者不遇改写作文02-05

《寻隐者不遇》改写作文通用09-18

《寻隐者不遇》改写作文(精品)07-19

《寻隐者不遇》改写作文3篇(精选)09-18

《寻隐者不遇》改写作文 15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