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原毁》的教学方案
课题: 原毁 韩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2、学习文章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课前活动:
导入:解题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一、作者、背景简介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取郡望名之。韩文公:死后谥“文”。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古文运动: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自主学习
(一)学生自己大声读课文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原毁 重以周 轻以约 吾之病 也
闻: 廉: 必其人之与也 几而理欤
三、合作探究
(一)理清《原毁》脉络
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根源——怠与忌 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二)同学们用文中语言找出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的句子,作者认为“毁”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三)鲜明对比的说理方法。 “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构成贯穿全文的对比。古之君子,责备自己很重,很周全,要求很严格,对待别人,很宽,很随和,毫不苛求;今之君子,要求自己很低,要求别人却很苛刻。这中间,段与段,层与层都采用对比写法,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与待人“轻以约”,今之君子则相反。“重”与“轻”,“周”与“约”又构成具体的对比。古、今君子的具体行为亦构成对比。逐项对比,使问题的正反两面都得到淋漓尽致的阐发,作者的爱憎褒贬之情也愈益强烈。
四、总结
本文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源的结论。希望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五、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求其所以为舜者 求:探求
B.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缺点
C.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责:要求
D.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 行:品行
2、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②得其尤绝者,家焉。
B.①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②夫夷以近,则至者众
C.①而以圣人望于人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D.①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②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3、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后反思:
《原毁》译文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对待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听说古代的圣人舜,他的为人,是个符合仁义道德规范的人。探究舜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去做那符合舜的。听说古代的圣人周公,他的做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探究他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周公的,去做那符合周公的。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古时候的君子却说:“及不上舜,及不上周公,是我的缺陷。”这不就是要求自身严格而且周密吗?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是品性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多技能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目前的良好表现而夸奖,不追究过去的错误;小心谨慎地只恐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学得的,他对待别人,却说:“能有这样,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个,这就够了。”这不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少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责备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简少,所以自己得益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有这优点,这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有这本领,这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己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止步不前,岂不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他们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称道。”指摘别人一个缺点,忽略其他众多的优点;只追究他的既往,不考虑他的今天;心中惶惶不安只怕别人有好的名望。这不是责求别人太周全了吗?这就叫不以要求一般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苛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 尽管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就是所谓怠惰和忌妒啊。怠惰的人不能自我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身进步。我曾经试验过,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贤良的人,某人是贤良的人。”那随声附和的,一定是他的同伙;要不,就是不接近疏远和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横的人意定会厉声反对,懦弱的人就一定面带怒色了。我还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不是贤良的人,某人不是贤良的人。”那些不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同伙;要不,就是和他比较疏远,跟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厉害的人就一定会说出高兴话,懦弱的人就一定喜形于色了。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有所成就了,诽谤也就随之产生了,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是高尚的,诋毁也就随之而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指望着名誉显畅,道德推行,真是难啊!
居上位而将有所作为的人,听到我的话并牢记在心上,那他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达标检测答案
1、D行:推行
2、.B二者都是表并列的连词;
A.代词,他,代舜;兼词,于之,在那里。
C.转折连词,但是;假设连词,如果。
D.副词表推测,大概;副词表叮嘱,一定
3、(1)探求周公成为周公的原因,对自己要求道:“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我却不能这样吗?”(“所以”、“责于己”、判断句)
(2)尽管如此,这样做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怠惰和忌妒啊。怠惰的人不能自我修养,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身。(“虽然”“怠”“忌”)
【《原毁》的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公路局养护处水毁抢修措施应急方案设计10-09
原公司离职证明09-19
《乐游原》教案10-11
原耽经典语录11-08
马原实践报告11-30
原公司辞职报告12-15
马原社会报告02-24
故乡的原风景优秀作文10-17
关于白鹿原的论文10-26
壹原侑子经典语录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