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

孩子,你发言了么作文

时间:2021-03-24 17:07:46 发言稿 我要投稿

孩子,你发言了么作文

  我在一个短篇《谁让我心动》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是我所教过的孩子中间发生的真事。

孩子,你发言了么作文

  “敬爱的吴小钢老师:我申请同胡奔同学坐同桌。因为他总是大胆发炎,而我总是不爱发炎。如果您同意我们坐同桌,我们就可以互相帮助,一起大胆发炎!”

  发言,是课堂学习中的重要形式。家长重视,老师更重视。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发言,意味着他在专注于倾听和思考,意味着他的理解与否是可以暴露出来及时为教师所掌握的,意味着孩子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都可以得到积极的锻炼。

  但是,总有部分孩子会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再问一次——“为什么”?

  一、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思考而言,有的属于“急智型”,说白了就是反应快,而且想到了就一定要说出来。有的则属于“深思熟虑型”,即想好了才肯说,不肯轻易张口。二者都没有错。前者思维敏捷,而且能够带动整个课堂气氛,对其他孩子也有启发思路的意义。后者呢,其思考深入、考虑周全是难得的思维品质,往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发言含金量会更高一些。这就需要教师有这样一种“等一等”的意识,不要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而急于指名发言,一定要给那些“慢”孩子以机会。

  二、孩子有顾虑,怕说不对、说不好会没面子。这是很正常的。想想我们成人,有几个敢于、乐于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即使是在小的聚会上,我们的顾虑也不比孩子们少。孩子是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的,如果我们没有给孩子创设以安全的氛围,那么一次挫折就会影响他长时间的自信,甚至一生都会三缄其口。有的老师会说,是啊,我了解这一点,所以我也会在孩子答错之后和颜悦色地让他坐下,会说谁愿意帮助他。可是亲爱的老师,你看不到的是孩子内心其实已经受到了打击,同伴的哄笑或窃窃私语或行注目礼已经让他难堪。

  三、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抱着随大流的心态。正如上文所言,发言对每个人都是挑战。那么,何苦给自己压力?反正老师会公布正确答案,不如坐等捡现成来得实惠又保险。当然,这样的消极的学习状态,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师是不是真的有足够的耐心启发孩子进行主动的问题探究,是不是尊重每个孩子的思考过程而非仅重视结果,是不是关注到每个孩子的状态并适时地给一点压力、给一点调动?一个班级的学风的树立,在点滴之间,在每个孩子的心间。

  四、没听课,或者听了但是没弄懂,当然不发言。注意,在班级上课制的主导下,“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会不会听课”成为孩子学习效果高下的分水岭。这是中国教育的常态。而实际上,每个孩子获取知识所适应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是听觉记忆,有的是视觉记忆,有的甚至是用身体记忆。而我们要求每个孩子都端端正正坐好,管好自己的小手,竖起耳朵来听课,这是一种看似文明的野蛮管理,是绝对的一刀切。如果您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学习金字塔”,还是很有道理的——听课,是一种效率最低,最能训练出被动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我们常说,教师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是就我的所见所闻及亲身经验而言,即使是经验丰富、耳聪目明的老教师,一个哪怕只有三十人的班级,也总有被遗忘的角落,有不听课的学生。

  怎样解决问题,让孩子发言?

  等等那些慢一点的孩子,力争扩大发言面?

  多鼓励孩子,用正面的评价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进行相应的评分,如上公开课前很多老师爱采用的谁发言就给谁小奖品的手段?

  对不认真听讲的孩子进行交流、做做思想工作,再在他的身边安排个“一帮一、一对红”的小伙伴?

  这些办法,我都用过。可是,哪怕我使出了浑身解数,在我所教过的班级内,每节课的发言率——无论这个班是六十七个孩子还是三十六个孩子,都是百分之二十以内。这似乎成了一个不可打破的定律。

  我相信,我的同行们也一定有同感。我相信,我的朋友们对自己的孩子的发言也一定有感触。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要的不是看上去很美的课堂——只要一问一答、顺畅精彩即可,我们要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拥有机会去思考和表达的课堂,而这样的习惯将会令其终身受益。就像加斯顿小学的教育目标所期望的,让孩子自主学习。

  唯有利用在高效课堂理念指导下的团队合作。

  怎么理解?

  按照传统的模式来走,即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只是点对点的互动,也就是教师与发言学生的互动。那么其他孩子呢?有听的,但是听的多少有打折,因为他不是参与者,而是旁观者。当然也有不听的,虽然他看上去也是瞪着眼睛坐得挺直,而教师当然无从得知。这样一来,整堂课就算老师很有意识很努力,也只能是一小部分孩子真正参与。

  小组合作呢?理想状态是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当这个问题成为全组共同面对的任务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人都不能不积极思考,并各抒己见。你看,范围缩小了,原本在大的集体中自觉压力太大不敢张口的'孩子,在小群体中就敢说了,也有机会说了。即使在之后的班级内展示中,这些孩子没有代表小组发言,但是他一定不会同之前那样始终沉默。而他的发言在小组内获得来认可,自然就给来他更强的信心。如果我们再有一个更完善的评价机制,即给那些不经常发言的孩子以特别奖励式的的政策——你代表小组上台,就可以双倍得分,那么小组的其他成员热情的推动及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就会促使他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样一来二去,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是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变得积极主动?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勤学善思?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自信勇敢?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学会来欣赏别人也享受着被别人欣赏的成就感?

  而且,这也意味着教师的解放。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面对六十几个或三十几个孩子,要用眼睛去捕捉那六十几个或三十几个孩子的眼神,而是只需要关注四个组五个组,只需要培训好组长,让组长能够合理分配任务也安排机会,只需要倾听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中那些有价值的火花,只需要留意哪些孩子应该再鼓励一下,只需要拿起粉笔来用评价做杠杆促使整个课堂专注于问题解决的气氛更加浓郁。

  解放孩子!

  就从解放孩子的口开始!

  只有这样,孩子的大脑才能被解放!进而解放其身体,更解放其精神乃至灵魂!

  我们大人不也如此?在我们一本正经地谈论“话语权”,谈论民主的时候,请弯下腰来,看一看基础教育的课堂,看一看那“沉默的大多数”!

  改变中国,从改变教育开始。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是。

【孩子,你发言了么作文】相关文章:

家长会孩子发言稿01-06

大专论文查得严么07-05

开家长会孩子发言稿09-23

审计报告每年必须做么06-01

教育孩子经验家长会发言稿09-09

关于孩子的小升初简历你是用心做的吗?09-18

2017社保会全国联网么10-07

孩子作文评语12-01

过年了语文作文02-24

高考满分作文之丰富了物质稀释了珍贵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