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经典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1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
香港电视剧《纵横四海》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位母亲,为了让杀了人的儿子罪名不成立,竟说人是她杀的,宁愿自己背上杀人犯的罪名,也要让罪恶滔天的儿子逍遥法外!这位“糊涂”的母亲自杀前说了一句话“他是我儿子!”哎!人为情役,命为情丧,何其悲哀!
“他是我儿子”,感情便有所偏重;“他是我儿子”,理智便可少些;“他是我儿子”,便可以心甘情愿为他顶罪;“他是我儿子”,一切的一切会变得理所当然,包括包庇、包括顶罪,这是何等的悲哀和愚蠢!人,常常如此,常都被感情所役使,无从挣脱。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俗话说:“事不关己,关己则乱。”同样,事不及亲,及亲则失。事关及自己的亲人,尤其是关乎父母兄弟,对事物的'认知便有失偏颇。理智的天平一旦加入情感,便不可避免地产生倾斜,常常是感情亲密的那头下沉。有了感情,感情深厚,遇事待人便自觉不自觉地从己出发,从亲出发,被感情所役使,仿佛被蒙上了眼睛,触目所及,尽是黑暗。被感情所役使,心里早已有所偏向。于是,便视听混淆,听到看到的都是己长人短、亲者对非亲者错;于是,便昧着良心,帮亲不帮理;于是,便耳目皆失,清白不分。这是何等的悲哀!心为情役,认知便不分真伪、黑白、是非。
包拯曾说:“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话极正确,要想心不为情所役,必要做到情理两分。情归情,理归理。亲朋犯了错,内心悲苦,但是不能因为感情的亲厚而作出悖理之事。这世上除了情谊之外,还有法理这把尺子。法理于人,犹如扫帚于地,扫去情在身上的污秽,扫去感情的役使,使得心境清明。《读者》上提及另一位母亲,为了法理,大义灭亲,不肯作伪证,亲自将儿子送进监狱,这是何等的可敬!每个人心中都有感情,但是每个人心中也都应有一把尺子,一把量度感情与理智的尺子。不能因为感情的深厚,而置法理于不顾,不能因为感情深厚,便罔顾法纪,不能因为感情的深厚而德义皆失。尤其是处于当今社会,提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倘心为情役,就会视法纪、德义为粪土,这怎能使得整个社会法网清明、德义大倡呢?又怎么会有国家的兴旺繁荣?倘若人为情役,整个社会就纲法全无,德义皆失,又何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愿不再心为情役,人为情役。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2
未经沙漠不懂自由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心底里,偶尔会涌动起这样的歌声来,沙哑、愤怒、狂放。而我的身体却依旧被束缚在琐碎的日常事务中,只能将内心的“怒火”压制成轻声细语,与家人朋友交谈,或者哼唱着柔和的歌曲。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就如同一场漫漫长路的旅行,初始时我们总是怀着轻盈自信的心情,憧憬着无拘无束、风华正茂的模样,搭乘着最快的交通工具,去领略最美妙的风景;然而当旅途漫长,几乎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从理想的破灭到爱情友谊的背叛,或是亲人的离别、同伴的离散,终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茫茫沙漠之中,前路未卜,难以分辨何处才是正确的方向,肩负着沉重的压力和责任,疲惫不堪,却已欲罢不能。
这样的时候,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迷惘和焦虑,甚至觉得无法承受,想要逃避现实。然而,选择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实是残酷的,但我们不能选择放弃。抑郁症和自杀并非解决之道,只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伤感。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寻求帮助和支持,勇敢面对挑战,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卢梭说:每个人生来自由,却常常被各种束缚所困扰。米兰·昆德拉曾提到,人生的不快并非来自于负担的沉重,而是来自于轻率的放弃。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被看作是在镣铐下跳舞的舞者。这些镣铐可能是物质欲望和名利诱惑,也可能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如何在这些束缚中找到灵魂的自由,取决于个人修炼和抉择。是被枷锁禁锢,还是保持心灵的轻盈自由,全在于我们自己的抉择。
我认识一位罕见病患儿的妈妈。与人们想象的相反,在最初的绝望过后,她已很少愁眉苦脸,因为生活已化为一件件具体繁忙的事务,不幸与艰难见得多了,让她更懂得珍惜那一点一滴的收获与快乐。
人生行旅该有很多风景。如果其间有漫漫长路须在沙漠中穿行,一样可以有幕天席地的快乐与放浪形骸的自在。不必汲汲追问命运的不公正安排,不必因负担与 束缚而计较生命的自由与不自由。惟其身经沙漠,才懂得与人相处,也才懂得自由的可贵;惟其受困枷锁,生命的怒放才有真正的重量。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3
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因为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不过,正如《月亮与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开始代替了,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但仅虾,而是注胶虾?逐步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食品监管力度的增大、相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4
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还是“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想,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给出绝对的答案:一致、不一致或居中。这正如人们对罗兰?巴尔特关于读者的诞生是否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即“作品一旦完成,作者就死了”的争辩。但是,人的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总有关于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而我也来说说对于“文章”与“人品”是否一致的浅陋见识。
无论是古时,还是在现代,纵然有这样一些,在寒窗苦读了十几年之后学会了用文章这个载体进行标榜包装的人,他们虚矜矫饰、时髦跟风。不说那诗风广阔、满篇仁义道德的杨广——隋唐两代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实则横征暴敛、残民以逞;也不说如今物欲横流中昧着良心写下一篇篇伪装的文章,有其暗藏着的用途的人。
我只说,这让我想起了孔夫子关于“文质”的关系:“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更让我想到了孔老夫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仁”与“礼”的关系。因此,我不排除世上有小人——表里不一,也不排除文章与人品,实则相悖。
然而,我始终相信,瑕不掩瑜,文如其人。
从一个做了近20年学生的角色转换到了如今从教数年的青年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文章是如此充满着强大正能量,你能想到的所有景仰的字眼都可以用在对它们的评价上。我可以熟练背诵出如诗一样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在特定时期朱自清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逼真写照;我还能闭着眼睛在秋雨天感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凄清意境,看见一个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丈夫离世而孤独、寂寞、抑郁的易安居士。我更能深刻感受“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的文字背后,深藏着那忍受宫刑只为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记》的太史公……
如此的文字与情感表达,我读不出他们的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我只看到他们的真情流露。
因此我不想再回顾那让人看着充满希望与快乐、如此珍惜与感恩生命却出自一个盲聋人之手的海伦凯勒的《假如三天光明》,那样的文字阅读,让我感到希冀的同时,有些心痛;我也不想再回首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甚至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史铁生,如何能够写下这给予他和我们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
我只想说,听一听屈平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读一读杜拾遗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品一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为国为民为读书人而忧心忡忡的硬汉子。再查一查他们的立身行事,不难发现,他们写下如此掷地有声的文字,以诗明志,能不是他们的真情实感么?
这些都是真性情的诗人、词人、作家,或者统称文人,都是坐言立行者,人品高,文品亦高,理应受到我们的千载敬重。对他们来说,“文如其人”是名副其实的。
当然,一位文人,在不同时代、不同心境下的立身行事和立言行文,总是会有出入的,他们的人品与文品,不免会随之有变化。这就如鲁迅先生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我想我们不必要纠结是“文如其人”还是“人文相悖”,只需吟诵一下“脑瘫诗人”余秀华的那句“稗草,也有提心吊胆的春天”吧,它会让我们成为一位文如其人者,这就够了。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5
世间万物,我最欣赏你,树叶。
春风刚拂过树梢,你就苏醒了。
你从树枝中探出你那嫩绿的小脑袋,东瞧瞧,西望望,似是对这些世界充满了好奇。你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春雨的滋润下,从最初小小的嫩芽变成了小绿叶儿,远远望去,一片翠色,是那样的富有生机,迎着微风,飒飒做响。
我欣赏你,给这乍暖还寒,万物还未苏醒的初春大地添了几分生气与活力。
时间是过得那样快,你也长大了,由开始的嫩绿渐渐变为一种深绿色,连浅浅的叶脉都在你的身上明确可见。你一片一片密密挨在一起,紧紧簇拥在每根树枝上面。你一片贴着一片,不留一点缝隙,似一把深绿的大伞般。此时正值夏日,就在这骄阳似火的天气里,你不顾这烈日,依然为这大地撑起了一片阴凉。蝉儿趴在树干上演奏者交响曲,鸟儿也在你的荫庇下嬉闹飞舞,时不时在暖风中同你唱几首欢快的歌。
我欣赏你,在这般炎热的天气下却仍默默坚持,撑起一片荫庇。
日渐,日渐,你已不在是那样翠绿,而是换了一身成熟的金黄色。你不再如以前那般柔软,而是流失了水分,变得干燥又卷曲。你时常就挂在树梢上,摇摇坠坠,似要掉下一般。
飒飒秋风掠过你身旁,你终是支撑不住,飘悠悠,飘悠悠,打着旋儿从树枝上带着丝丝不舍落下,静静地躺在树干底下。一片接着一片,在风中如一只只黄蝶在半空中纷飞起舞,又如飘渺若纱的梦幻女郎,轻轻地低落。最后,直到最后一片被风吹落,你带着所有对大地的思念和对自身生命的留恋,跳跃着,旋转着,轻舞飞扬着,翩然落下,投向大地,铺成了一片略带着褐色的金黄的地毯。
但你并没有就这样睡去,你用尽你生命剩余的所有力量,慢慢融入树的.根部,为来年春季更好的成长提供了养分。当你完成了你所有的使命,也诠释了你这一生的意义,之后你便带着你自身甜蜜的梦,安然的长眠于土地中。
都说落叶是无情的,可有多少人知道你是多么的无私,你究竟付出了多少。你为了更多生命更好的成长,默默奉献。这也是我最欣赏你的地方。
我最欣赏你,树叶。我欣赏你为这大地带来的生机,欣赏你在炎炎烈日下坚持撑起一片阴凉,更欣赏你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仍在为更多生命默默付出的精神!这是你最令人我为之赞叹的地方,没有哪些能像你这样。
世间万物,我最欣赏的就是你,树叶!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6
知之·行之·思之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常识如大象”。常识之于我们,就如同大象在房间里一样,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忽视。我们习以为常,却往往忽略了其中的奥秘和重要性。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醒悟,常识虽然普遍,却需要我们去认识、实践和思考。
对常识的了解并非仅仅是机械地做出反应,而是通过细心观察自然界的规律。如果没有这种细心,又怎么能够具备常识呢?没有常识,我们又如何能够正确行事?如果不能正确行事,必然会遭受不幸。比如,了解交通拥堵的时间,就能避免在约会时误时迟到;再比如,拿破仑不了解俄国的广袤和严寒,导致他在滑铁卢战役中受挫。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对于常识的了解,不仅在于知晓,更在于实践,因为知易行难。知识是困倦时休息、疲惫时放松的'重要指导,是智者根据形势分割天下,是英雄看清楚楚强大汉朝薄弱而勇敢走向鸿门。而对常识的实践,则是顺应自然、及时行动,从而避免危害谋求利益,因此才会有清醒的头脑,才会有汉朝统一天下的壮举。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凭借着对常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得以与天地相辅相成。常识是我们维系古老文明的纽带,也是我们生活和发展的基石。没有常识,我们无法取得进步;没有常识,我们无法避免风险;没有常识,我们无法超越自我。常识如同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让我们在百尺竿头上更进一步。
于是,常识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正如子思所说,“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在面对常识时也要如此。我们要深入思考常识背后的道理,明晰其中的真相,然后坚定地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不断地向前迈进。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7
I often imagine what my life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I think my life will be very different in ten years.I will be twenty-eight years old by then.I will have my own family,probably with a lovely child.I hope I’ll work in a computer company as a program designer.I’ll enjoy my work and get along well with my colleagues.I’ll do a good job in whatever I do.In my free time,I’ll continue to take regular exercise,such as swimming,running and various ball games.On my holidays,I’ll travel around the world.In a word,my life will be much richer and more colorful.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8
启门一瞬观
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条确定的道路,只有当有足够多的人走过之后,原本的荒野才会变成大道;同样,世界上也本没有一扇门,只有当纵横交错的小路被走出来之后,门才会出现。人生的道路千姿百态,交汇分离,就像千门万户,隔绝着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就是在道路上前行,歌唱,然后穿越门户,去往另一个世界。
门是终结,每一段的旅程都有自己的终点。穿过那扇门,便是结束了一段路、一段故事,又是一段回忆成空,那是一个或圆或缺的句号,是世界尽头的天际。
门是起源,每一段旅程都有自己的起点。踏进那扇门,就是踏入了一生的奇遇,就是踏上了一生的征程,就是踏入了一生的风景。那是一束或明或暗的光芒,是人生道路上闪烁的星星,是心灵深处绽放的花朵。
门是关卡,有的人停下了前行的脚步,有的人走上了全新的征途。门前是已知的世界,门后是未知的迷途。未知总是让人恐惧的.,而已知给人以温暖的怀抱,但于此同时,已知让人丧失进取的锐气,未知却是无尽的可能与希望。是该冒险闯荡还是安于现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的人把门视为起点,有的人把门视为终结,行止自在人心。
门是选择,在迷雾缭绕的道路上,错落有致地矗立着各式各样的门,每一扇门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世界。是前行亦或后退?是追逐梦想还是安于现状?每一扇门都充满着诱惑与挑战,选择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左右两侧的无数门户,是坚定脚步前行,还是犹豫徘徊?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一次冒险,一次成长。勇敢地推开那扇门,迎接未知的挑战,探寻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门是因果,当你推开一扇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另一扇门的关闭。前方是一段故事的终结,后方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这是一段必须踏上的旅程,但结局却可以由自己掌握。缘起缘灭,就像门的开合一样,结束了一段旧缘,开启了一段新缘。一段旅程的终点,是因为你踏上了起点,无始无终,无门无路。
门是轮回。人生的征程就像一场不断循环的旅途,在门的敞开与关闭之间不断重演,不断前行。门既是结束,也是开始,如同传说中的洪水,结束了一个时代,同时也孕育着新的世界。万物在环形的轨道上奔跑,起点就是终点,不断追逐,最终回归原点。推开一扇门,就是踏上全新人生的旅程,开启新一轮轮回。
我不知道门是什么,因为它象征着无限可能。它是通往新世界的钥匙,是冒险和探索的开始。门是机遇,是挑战,是命运的转折点,是生命中的重要抉择。人生转瞬即逝,打开一扇门就能看到不同的风景。门后的世界充满未知,只有当它被打开后才能体验到其中的奇妙。
有路的地方就有门,只因门本就是路。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9
20xx年47岁的XX,你好!我是20xx年30岁的你。相信那时你早已经活成了理想中的模样,更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
时光匆匆而逝,9年前的678高考日,我们也挤在这千军万马中,拼尽全力往金榜题名的独木桥上奔跑着、奋战着。
尽管20xx年30岁的我并没有活成当初理想中的模样,但也因为一直以来所走过的路都是尽力而为之后遵从内心所做出的选择,虽有遗憾却并无后悔。
成功的道路其实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到底的人真的为数不多。理想的'实现需要坚持,更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正如毛不易《像我这样的人》歌词中唱到的那样: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20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其实我也从来没有想象过,我20多岁的人生竟会过得如此狼狈。
尽管生活辛酸不易,却也让我提早领略到了真正的现实是什么样子,总好过步入老年才开始体会这操蛋的人生,正所谓先苦后甜嘛。
细想想,经历3次死亡还能安然无恙地活着,老天厚爱我们的程度,也算得上非一般人能及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大抵不过如此吧
30岁的我没办法预料从20xx到20xx这17年间,还能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知道对我们来说,除了生与死的问题之外,其他的都是小事儿。
或许47岁的你已经失去了妈妈的关爱。关于这一点,我真的不敢想象。曾经我那么渴望脱离她的束缚,收获向往已久的自由,如今却只想好好陪伴在她的身边。
或许47岁的你已经等到那个心灵相通的人,并且和他幸福地生活着;也或许你还是孤身一人,仍然固执地等待着彼此心灵相通的那个他,但我相信只要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就不会后悔。
或许47岁的你已经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成为了理想中那个职业自由、财富自由、生活无拘无束的自己;或许没有实现自由的梦想、还在努力的路上。但我坚信,现在忠于内心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期待那时活成理想中自己的你的模样。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10
文显其品,方动人心
翻阅着卷轴上的诗书,或沉浸在“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意境中,感受着悠然的情怀。远处的淡淡山峦勾勒出女子婉约的风姿;或沉浸在太史公笔下政权斗争的波澜壮阔中,体会着尔虞我诈、危机四伏;或者随着三毛的笔触,带着一颗赤诚的心踏上撒哈拉沙漠,感受异域风情。因为古人说得好,“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是的,文章中的言辞确实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性情,或潇洒豁达,或自由洒脱。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不管观点有多不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优秀的作家能够触动人心。他们将自己的真实经历融入文字之中,用生活的阅历为素材,以真挚的情感为调味,烹饪出一道道令人陶醉的美食。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11
成长似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话题。在这个阶段,我们总是很激动,很叛逆,很迷茫。我们会偷偷关注身边人的言行;我们开始狂躁,不再是父母身边聪明的天使;我们失去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成了唯一的诺诺。
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时,就像千千成千上万的中学生一样,我们开始了漫长的学习之路。走进教室,我找不到小时候踩在这里的喜悦,反而很压抑。看着陌生的面孔,我的心里又升起一丝惆怅。过去熟悉的面孔早已消失。
从小到大,各种迷茫都像石头一样吵,我很迷茫,无法躲闪。我不得不独自品尝全身伤痕累累的身心痛苦。
幸运的是,上帝及时照顾了我,给了我一个知己。遇见她后,成长似乎不再那么糟糕。心里的惆怅,像冰川一样,遇到了温暖的太阳,渐渐融化。原本陌生的脸,因为她的到来,没有石化,变得如此灿烂。
她的名字叫赛尔号。就是这个人给我原本索然无味的中学生活增添了华丽的光环。她笑起来很美很灿烂,仿佛世界上什么都没有,只是笑容僵硬;她的声音很飘渺,仿佛风中没有任何杂质;她的头发卷曲,可爱,充满了成长的活力。
我经常向他倾诉很多烦恼。比如今天的试卷为什么这么难?老师今天说的真没意思。为什么我爸一直跟我说这种扯淡的`问题?预料到这一点,范竟然如此健谈,用搞笑的逻辑给我解释那些废话连篇的问题,最不寻常的解释恰恰一个个填补了我的疑惑。感觉帆就像一个大口袋,大到可以装下我所有的烦恼。
和帆谈了很久,感觉变了一个人。我也开始学会为自己成长的烦恼定制一个乐观的解释。渐渐的,我的笑声越来越大,我也不会再觉得它不矜持了。我会多说,不会觉得这不是淑女的行为。我变了。自信和乐观是我最生动的话语!
其实长大是一颗美味的糖果,你的嘴唇和牙齿的味道会回味我们无尽的遐想。然而,如果我们不克制,我们就不会尝到原来的甜味。反而会有阵阵痛苦。所以,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排解烦恼,保护我们的“牙齿”。这样才能尝到更多的甜蜜和幸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骄傲的大声说:我不担心我的成长!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12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自二战中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尔法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认为虚拟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是一种必然趋势,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我们也不能沉溺于虚拟世界,让虚拟世界左右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适度,不要让虚拟世界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
人类注定会迷失在他们热爱的事物中。如果我们盲目地追求虚拟世界,并将其视为生活的全部,我们将失去最珍贵的人性和创造力。沉迷于虚拟世界的感官刺激,我们会变得对虚拟世界依赖,最终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导致我们的毁灭。
我们保持虚拟距离,是因为我们仍然关注真实性,虚拟世界可以营造出真实感,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度越来越高,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这种情况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一个重要问题:人作为人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人类与我们创造的虚拟实体之间的区别又在哪里?究竟何处体现了人类的独特性?
我认为,这就是人类的本性,渴望超越自我,超越“人”的局限。正如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所说,人类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类是一座桥梁,必须被超越。如果我们沉溺于虚拟世界,就会停滞不前。我希望我们能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追求更高的境界,将VR作为工具而非束缚。也许有一天,人类会真正实现尼采所描绘的“超人”理想。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并借此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13
生于此岸,心无岸
在这个辽阔的宇宙中,岁月的长河静静流淌着,我们选择在这个特定的时代降临,没有偏离也没有匆忙,恰到好处地诞生在这个时代。我们成长的土地上,高楼林立,灯火辉煌;我们停留的海岸,充满着喧嚣与冷漠,名利交错……
于是我们抱怨眼前的景色,渴望穿越到那看似更美好的地方。就像历史学家汤因比选择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一样,去体验那里多元文化交融的.璀璨风景。然而,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其利弊两面,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融入当下所处的时代,哪怕周围喧嚣不安,只要心中有一方净土,也能心怀宁静。
还记得大唐时代的玄奘,那时只有烽火狼烟,锦书雁帛,交通不便,但他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穿越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心怀"宁可西行求生,绝不东还求生"的信念,最终达到印度,取经返回大唐。从此,让更多人在佛经中虔诚地洗涤尽自我的灵魂。玄奘没有生于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但他凭借心中的信念,到达了心中的圣地。因此,环境的束缚并不重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适应时代,尽自己所能为脚下的土地植树种花,涵养灵魂的源泉。
面对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我们应该学会在工作之余给自己泡一杯净心之茶,世间本无烦恼,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困扰;面对道德缺失和人情冷漠的现实,更要坚守内心的真善美,努力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点亮世界的那一束光。
生于此岸,认真走好每一步,尽管岁月的跫音落在了此岸,灵魂却尽情地游荡,去感受过去的淳朴,揣摩未来的发展。著名作家熊召政便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独自行走在黄山的雨夜中,他不感到寂寞,因为黄山的每一山、每一水、每一木都是等待了他千年的酒友,陪他把酒言欢,与他在崇山峻岭间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对话,让他领略了千年间时光留下的箴言。
在这个充满高楼大厦的时代,我们依然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就像居里夫人所说的那样:"我相信,人们在任何时代都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我们生活在这个现代社会,虽然无法参加李白的春夜宴会,也不想去土星居住,但我们可以珍惜眼前的土地,欣赏身边的美景,汲取古人的智慧,展望未来的希望。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当下,学习古人的道理,探寻未来的可能,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这样就足矣!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14
April 12 is memorable because our clahad a meaningful experience on that day. In the morning, we bicycled to the suburbs to plant trees, talking and laughing all the way. Upon arrival, we began to work immediately. Some were digging holes. Some were carrying and planting young trees. Others were watering . After getting the work done, we put up a board reminding people to protect the trees. Before leaving we took some photos to record our green action. Seeing the lines of trees, we all had a sense of achievement. We feel it’s our duty to protect and beautify our environment.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15
请原谅,北京的老规矩咱不知道,咱只得拿河南的老规矩说事情,咱河南,老规矩也多了去。这老规矩,究竟有多少?恐怕老学究们也弄不清楚。这些事情,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有些甚至已经变成了粪土,实在没有多少价值。即使有些规矩人们还在沿袭,那也是形式罢了。
然而,偏偏有人重视这老规矩,似乎离了老规矩就办不了事儿,就无法生存。南阳有规矩:大年初二外甥要给舅舅拜年。有一家人,弟兄几个每年正月初二无论刮风下雪,都要老老实实去给舅舅拜年。这一年,偏偏初二这天有了要紧事情,弟兄们商量着初三再去舅舅家。谁知道初三一大早,弟兄们还没有起床,舅舅就带着礼物来了,说要给外甥们拜年。弟兄几个好不尴尬,给舅舅好说歹说,磕头求饶,赔礼道歉,才算完事。当然,舅舅的数落绝对少不了。
当然,老规矩也有专门找麻烦的`时候。有人家请客,老舅爷嫌座位不如意,有失身份,吃喝到了二八板上,那人一下子掀翻酒席,大骂一阵子,扬长而去。这还不够滑稽?这也叫规矩?难道没有这样的规矩就不成方圆,天就要塌,地就要陷?
这就是老规矩。这样的老规矩有多少?外甥跟舅舅,事情难办;当新女婿去岳父家,更难。当然,那些事情,能把人整治得欲哭无泪,还得装笑。这些事儿,说实在,就两条理由:争竞面子,争竞钱。无论那一条理由,摆到桌面上,都经不起推敲。初二跟初三,就是一天的时间,有那么重要?新女婿,那是贵客,能是取笑欺辱的对象?这些事情,跟实实在在地处家常过日子,跟朴朴实实的亲情,跟正正经经的人情世故格格不入,实在是借着强势欺负人罢了。
敬畏老规矩,把那些东西翻出来,那些人不是精神病就是圣人蛋,再不就有自己心里的小算盘。大千世界,少了老规矩,人还是人,天还是天,该吃还吃饭,该喝还喝酒。相反,人们更自由,更自然,更如意。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相关文章:
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10-09
有关历年高考满分的作文11-24
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范文12-28
历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10-08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10-08
历年各地高考满分作文10-26
历年汇总高考满分作文10-08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06-07
历年高考满分的作文800字06-25
历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通用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