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时间:2020-10-30 14:37:19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科研小课题结题报告,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摘要

  本课题的研究以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启发式教学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展开研究,围绕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了阅读教学提问设计应遵循的系列原则;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技巧;主问题的创设策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出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一些具体策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课题研究积累了经验,为语文教学改革指出来方向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课题背景: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现状:

  在学习过程中,提问,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由于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许多提问的误区:首先,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无效性提问:提出的问题过简或是过繁、问题较琐碎、提问时机不当、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对学生评价单一等;其次,传统课堂教学中常见习惯性提问:比如教师常用的口头提问语言“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此外,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课堂仅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只是被动作答,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发挥。以上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不仅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反而增加了许多浮华热闹、娱乐化倾向的“新课堂”,这都是课堂提问低效的表现。

  2、推进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以”问题”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样的课堂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呈现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而这样的信息交流过程又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解决。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都需要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提问,促使学生解积极参与。

  3、创新教育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问在语文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提高语文教师的授课能力,讲课技能也有很大帮助,是一种师生间教学相长的对话交流过程。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师会讲、巧讲,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创新的意识。

  为了改变阅读教学提问现状,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把学生从枯燥的阅读学习中解放出来,就有必要进行阅读教学改革,优化提问设计,提高语文效率。

  课题界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提问设计”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的一种思维训练。它使学生个体围绕教师设计的阅读问题,利用师生语言交流而形成的良好氛围,不断地纠正、丰富、完善自己对问题的判断、推理、分析。因而,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研究必须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研究能够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过程的问题情境等诸多因素;还应着力探索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开辟有效的途径。

  “优化”,最早见于前苏联教育家班巴斯基的“优化”理论,其最基本的内容,指的'是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效率。

  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优化,就是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阅读文本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课题主要依据阅读教学的原则和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尝试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线串珠”的主问题,优化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提高创新能力。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1、认知学习理论

  在认知学习理论中,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度,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下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发挥的知识的桥梁作用,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动性的全面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建构的知识的过程。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指挥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以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实现自主建构。在课堂中,特别是“情境创设”,“合作学习”等环节,教师若能把握好提问的艺术性和有效性,必将较好地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3、启发式教学理论

  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启发式”教育的雏形。主要指牵引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现代启发式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依据学习任务和教学规律,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启”是”发”的前提,“发”是”启”的结果,要改变“启而不发”的现象,教师需要多关注“问”的启发性,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研究意义: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以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这样的课堂,要求师生间、学生间呈动态信息交流,而这样的动态交流又需要教师与学生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解决。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只有提出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他们思维的浪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学生的得分率常常低于总分的70%,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令人堪忧。而阅读教学中优化提问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此,笔者决定在高中阅读教学中进行提问设计的优化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研究目标: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大胆地进行问题设计的探索,多方搜集资料,研究出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系列原则。

  2、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学情,设计能够统领全文的主问题,形成主问题的创设策略。

  3、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树立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

  研究内容

  1、调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

  2、研究阅读教学提问设计应遵循的系列原则。

  3、研究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技巧。

  4、研究主问题的创设策略。

  5、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对与阅读教学提问设计有关的书籍和论文等文献资料进行查找,对国内外有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方面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对课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力图在继承中有所发展。

  2、调查研究法

  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对我校高中语文教师和高一全体学生就目前阅读教学提问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3、案例分析法

  对有关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并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大胆创新设计,不断分析、总结,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常性地进行反思、交流、讨论、总结,不断提升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步骤:为期一学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年1月-2月):(1)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及明确分工;(2)查看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1)听课,记录教师课堂提问情况;(2)针对教师课堂提问情况,制定课堂提问策略;(3)再次听课,验证课堂提问策略。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17年6月):(1)总结分析教师课堂提问现状;(2)形成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艺术;(3)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总结经验得失,不断改革教学方案,大胆尝试,我们在对高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优化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提出了阅读教学提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要明确

  (2)、难度宜适中

  (3)、角度需多元

  (4)、层次要明晰

  2、找到了如何创设课堂教学的“主问题”

  (1)、立足文本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独立读懂文本,深入文本,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理清文本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把握其中字词句的意义,以及它们在整个文本中的地位、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和依据,提炼出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主问题,使主问题具有一定的聚焦性和辐射性,才能创设对话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如果教师忽略对文本的整体阅读感悟,就会导致感性层面感知不够,难以获得理性的结论。

  (2)、紧扣目标

  设计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主问题对全文内容的统领作用与对教学流程的贯串作用,不能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关注学情

  主问题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规律。具体来说,即首先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点。教师在对课堂主问题进行设计时,要了解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特点,避免概念化,既要防止出现因设计简单而使学生没有兴趣,又要预防设计过难而使学生丧失信心的受抑现象发生。其次要紧扣住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点。教学问题的落点,是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文本,调动学生的情感,考虑各种因素及其影响,尽量使主问题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才能打造出有效的课堂,回归本色课堂。可见,只有基于学生实际学情的问题教学才是有效的。

  (4)、开放多元

  只有针对文本提出能开拓思维空间的开放性问题,问题有趣味性、探索性、多元性,有较强的思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学生才能更充分地进行读、说、思等活动,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体。

  (5)、多方切入

  主问题的设计,要改变传统提问的零碎、繁琐,要能够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文本做多角度的、反复深入的思考。根据文本特点,从诸多角度切入,就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探究。

  ①、关注文题

  ②、抓住文眼

  ③、关注人物关系

  ④、抓住主要矛盾

  (6)、有序推进

  语文教学只有由易到难、有序推进,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推进的梯度性,循序渐进,用主问题的有序呈现去带动整篇课文的立体学习,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理解文本。

  3、学会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2)、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 “爱问”

  (3)、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4)、提供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善问”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

  1、首次尝试课题研究,缺少经验,问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够,深入的课堂问题研究的主体太确定,随机性不够,教学尝试案例结果不尽人意。

  2、平时教学任务繁重,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探讨次数不多,过程和成形性资料汇总不能及时完成。

  3、问题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矛盾还时有存在。

  4、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意识不强,很少主动提问。

  改进措施:

  1、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深入研究教学案例,及时反思并整理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推进课题研究。

  2、进一步做好主问题创设的研究,优化问题设计。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标语文教学论》 潘新和人民教育出版社;

  3、《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指南》

【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08-30

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07-21

《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课题结题的工作报告08-20

课题结题专家邀请函范文09-16

思维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8-20

幼儿园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2-23

【荐】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7篇12-28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2000字以上07-18

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2-28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总结范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