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5年市财政局年终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24 09:15:48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15年市财政局年终工作报告

  2015年,我们坚持服务民生、锐意改革,全力为市民当好管家、理好财,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截至11月底,全市公共财政收入81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2.7%,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完成880亿元,实现年初人代会确定收入增长12%的目标。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基层、企业和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民生仍是优先选项,市财政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投入较去年增长25%以上,医疗和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增长70%以上。今年以来,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安排对区市转移支付80.2亿元,增长11.1%,其中,对四市补助40.4亿元,占到全部补助的5成以上,增长16.2%,有力支持了区市经济社会发展。安排19亿元,用于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一谷两区”重点区域发展。“输血”、减负、服务并举,扶持各类企业成长壮大。预算公开和绩效管理走在全国前列,分好用好政府“钱袋子”里的钱。晒账本,让财政资金透明运行;严格评审,挤掉预算水分;反对浪费,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

20115年市财政局年终工作报告

  一、财政工作始终以惠民生为根本出发点。

  今年市级财政安排民生支出198.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5.7%,比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了10项民生保障标准,新增了5项民生保障领域,拓展了5项民生保障范围,全力保障好群众最关心的社会保障、就业、医疗、教育、生态环保、三农等重点民生事项。

  (一)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和350元,增长11.1%和 22.8%,继续保持全省最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75元,实现“十年连涨”。向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物价联动补贴。设立10亿元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资金,扶持1.8万人创业。通过延长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限和小额贷款贴息等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见习补贴标准,建立毕业生灵活就业补贴制度,支持完成职业培训近8万人。支持新建1.6万套保障性住房,启动3400户主城区危旧房改造,完成3000户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支持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为低保高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由市内三区扩大至全市,为残疾人调高生活补助标准,发放护理补贴和就业岗位补助,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覆盖面,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驾护航。

  (二)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让市民就医更实惠、更方便。今年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40元。为4.7万名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支持实施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孕妇产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公共卫生保障项目。加快推进妇儿保健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青医附院东院、市立医院东院二期等医疗机构建设,优化市民就医环境。支持四市一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发展,减轻基层群众就医负担。

  (三)投入39亿元,推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落实义务教育杂费、教科书费用全免政策,支持新建、改扩建160所幼儿园,可解决3万名幼儿入园问题。支持311所中小学建设标准化食堂,让孩子们在学校吃上放心餐。安排资金改善15个乡镇31所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青岛外语学校、实验高中等5所高中标准化建设,优化普通高中学校布局,缓解市区就学压力。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支持北部职教园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标准。

  (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最普惠的民生。今年投资38亿元,对李村河等20条(段)60余公里过城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推进大沽河堤顶、李村河和张村河下游综合治理等,部分河段再现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补贴公交企业10.8亿元,稳定我市公共交通价格。成功争创国家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通过财政奖补,今年已支持推广应用550辆纯电动公交车;对淘汰黄标车、燃煤锅炉治理等进行补助,对举报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奖励。

  (五)加大惠农强农力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生活改善。今年,市财政投入“三农”资金增长18.9%。继续实施四种农产品和三类畜牧良种补贴,实施47个品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新增2个险种,达到11项,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30多亿元。实施渔船作业互助保险补贴,为1.9万名渔民出海作业减少后顾之忧。开展美丽乡村建设,124个村庄环境实现整体提升。支持建设20.42万亩高标准农田,大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支持建设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23处,解决了712个村庄、52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

  二、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争取上级资金8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7%,助力董家口港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资金37亿元,从支持企业抢抓订单、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鼓励创业、减轻用工负担等方面,及时推出了14类35项扶持小微企业、外贸企业、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惠及1.2万户企业。通过盘活土地、税费优惠等多元化政策扶持方式,支持了123个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持续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行业减税面达97%,全面落实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预计全年为全市各类企业减税53亿元。

  (一)争取资金为实体经济“输血健体”。在中央大幅压缩无偿补助项目资金的形势下,前11个月争取上级专款8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7%,有力支持了我市经济发展。其中,争取中央财政对董家口港区建设补助5亿元,港建费补助金额居计划单列市之首。争取省蓝色经济专项资金2.5亿元,通过设立蓝色引导基金和担保基金等方式,拉动社会总投资81亿元,支持20个蓝色重点项目建设。为我市家电企业争取产业技术研发资金2.5亿元(今年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仅支持4家企业,我市就占2席)。在我们积极争取下,国务院将我市列入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范围,今年批准我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5亿元,比上年增加4亿元,支持胶东机场建设等。

  (二)政策倾斜为重点产业项目做足保障。投入38亿元,并通过盘活土地等多元化政策扶持方式,支持123个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项目,保障城市地铁、青荣城际铁路、青连铁路、一批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进展顺利。筹集21亿元用于青钢搬迁改造。投入3亿元,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拉动各类出口近50亿美元。打造近120个外贸公共服务平台,覆盖全市所有外贸出口基地,已为全市5000 多家外贸企业提供服务,推动我市外贸转型升级。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影视产业、高端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深化税费改革为中小企业松绑减负。今年,我市将“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和电信等行业。截至10月底,为6万多户企业减税27.02亿元。全市享受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的小微企业预计全年减负7亿元。今年10月份,国家出台政策对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从2万元提高到3万元,落实新政策将再惠及我市6300余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6800余万元。为638户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15.85亿元,较去年增加2.15亿元。税收“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加法”,我市中小企业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红利。

  三、政府“钱袋子”里的钱来自老百姓,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

  为使公共资金花得规范,用出效益,我们从五个方面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一是出台 6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为公务开支套牢“紧箍咒”。今年,压缩行政经费开支5%,其中压缩“三公”经费10%。二是晒账本更彻底、更及时。实现了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的全覆盖,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专项资金公开试点。三是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强化动态监控,防止财政资金“跑冒滴漏”。四是以市场化手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设立2.4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带动社会资本35亿元,财政杠杆作用放大近15倍。五是率先建立“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的法律硬约束。“开门”编预算,挤掉13亿元水分。资金使用的评价结果直接与明年预算安排挂钩。

  (一)健全公务支出制度,建立起政府“过紧日子”的硬约束。出台会议费、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培训费、外宾接待经费、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6项经费管理办法,构建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体系,把公务支出行为关进制度约束的笼子,引导政府部门将勤俭节约落到实处、形成常态。今年压减行政经费开支5%,“三公”经费预算压减10.4%,腾出资金全部用于改善民生。

  (二)预算公开大步推进,促使财政资金用在阳光下。晒细账,让群众看得清、能监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今年,公开范围进一步延伸到区市,市级已将财政预决算报告、“四本预决算”草案、99家部门的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向社会公开,要求各区市同步公开。公开内容实现新突破,在全国率先尝试开展专项资金信息公开,选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社会关注度高的20项专项资金,将其事权管理部门、专项资金名称、预算安排金额、项目承担单位、资金安排数额等信息,按照全链条和原生态形式,通过“青岛政务网”实时动态公开。我市专项资金公开的经验做法被大众日报、青岛日报等媒体报道。

  (三)突出重要领域监管,确保财政运行安全规范。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25个财政监管方面的文件,开展了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行动,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大额提现财政核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坚决堵住“跑冒滴漏”。

  (四)创新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推进财政扶持企业资金投入机制改革,探索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理财新思路。市财政实际投入引导基金2.4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4支基金,吸引带动社会资本35亿元,帮助初创期企业做大“资金池”,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放大近15倍。通过风险补偿、融资担保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力度,我市小微企业贷款三年来年均增长28%。成立财政资产管理中心,搭建起财政资金市场化运营平台,将无偿补助企业资金调整为股权、基金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严把“绩效关”,让财政资金花出成效。市财政在全国率先建立起预算绩效评审的法律硬约束,为政府花钱设定了“红线”,将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管理。今年以来,对30项专项资金、107个政府投资项目和21个其他项目进行“开放式”评审,邀请老百姓来评判钱该不该花,该花多少,挤掉13亿元预算水分,促使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强化预算执行全过程绩效监督,将评价结果体现在明年的预算安排中,让花钱的人有责任,花不好要问责。

  财政事业发展凝聚着广大市民共同的心血和智慧。近年来,市民代表为财政工作献计献策,既体现了对宜居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是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上次“三民”活动,我局共收到“加大民生投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帮扶小微企业发展”等3个方面的49条意见建议,全部按期办复,多项建议进入决策。除前面提到的民生、改革事项外,还包括:出台了《青岛市城市社区经费管理办法》,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确保社区运转经费有保障;推动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险合一”,让城乡居民享受到同等的医疗保险待遇,等等。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虽然财政各项工作都在努力爬坡,也显现出较好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财政工作仍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依法理财的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大,预算公开仍有提升空间;与群众的需求相比,民生投入覆盖面还不够广、标准还不够高,效率应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基层的普惠性支持措施不够,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明年我们将用更大的力量推进预算公开,不仅细化公开财政支出账目,还要推进政策公开,让群众对政策制定有更多知情权和参与权;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的基础上,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使民生政策更切合老百姓最急、最需,民生工程“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发挥好财政调控作用,为企业、基层营造更加宽松、更为公平的财税发展环境。

  最后,恳请继续对财政工作提出宝贵建议。您的期待和要求是我们改进工作的风向标。我们将以更积极的作为、更务实的作风,努力管好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

【5年市财政局年终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县财政局上半年法制工作报告05-19

2022年市总工会年终工作总结(精选5篇)12-30

财政局个人年终总结10-09

2023年市场部年终述职报告04-24

财政局实习报告范文(通用5篇)07-10

关于财政局个人年终总结范文05-16

财政局局长的年终工作总结范文10-08

客户经理年终工作报告(通用5篇)12-21

财政局实习日记10-26

财政局双拥年度的工作总结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