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时间:2022-05-23 17:03:31 工作简报 我要投稿

2017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又是一载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作为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民俗大节,经历千年之演变,已经成为一个生者与逝者、现在与过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进行多重沟通交流的日子。时间的累积给了它厚度,历史的行进赋予它深度。无论时空如何变迁,不管节日形式如何衍化,其中内生于历史积淀中的文化内涵始终不会式微,更不会消失。

2017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不可否认,当前还存在着将清明节简单化、曲解化甚至休闲化的现象。有人认为清明节就是扫墓上坟、祭奠先祖;有人认为清明节原本是逝者的节日,不能称作“我们的节日”;更有一些人把清明节当成清明假,完全淡漠了设置这个假期的初衷……对待这些现象,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和耐心,挖掘清明节的精神内核,唤醒清明节的本来面貌,细心品味、真心传承、用心弘扬。

  清明是一个有根有源的节日。清明最早是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出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发挥着提示人们按节气进行农事的功能。清明节变成纪念先祖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相传为纪念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的风俗。秦汉以后人们对于祖先托寄魂魄的坟墓愈加重视,上墓祭扫之风日益兴盛。至唐代,唐玄宗以政令形式将民间扫墓风俗固定在寒食节。因清明距寒食节很近,“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亦由寒食扩展到清明。另外,清明节在融合寒食节同时,还逐渐吸收上巳节踏青、祓禊的活动内容。宋元时期,清明节演变成为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融合寒食和上巳两大节日习俗的传统节日,一直延续至近现代。

  清明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节日。清明节的核心要义在于慎终追远、行孝尽哀、敦亲睦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人们祭奠祖先亡灵,重温家规家训,回忆家族往事,沐浴亲情恩泽,使中华民族的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心理、报本观念得到集中体现。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年年轮回、代代传承,孕育了人们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人们推己及人,逐渐把血缘亲情拓展开来,转化为对乡里先贤、本地英杰、民族英雄和杰出历史人物的缅怀,成为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现在,各地每逢清明开展形式多样的祭英烈活动,就是这种人生大爱的集中体现。

  清明是一个有滋有味的节日。清明前后,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草长莺飞,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可以在追寻先人、寄托哀思之后,外出踏青、亲近自然。“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从这些诗句中可以感受到古人清明踏青的好心情。因此,我们追思逝者、也勿忘生者,深入挖掘清明节踏青、射柳、蹴鞠、斗鸡、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文化元素,感受生命的美好,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清明节是一个有形有势的节日。清明是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有着强大生命力。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导向更加鲜明、工作更加深入、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比如,网络祭奠、献花遥祭、清明诗会等一些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悄然兴起;比如,更多人用植树献花、读写家书的方式来传递哀思,在抽放的新芽下凝思生命,在文字的温度中感知过往……这些绿色过节方式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说,清明节日的“形”越来越好看,“势”越来越看好。

  清明,涌动的是人间共通的情感,是亘古不变的思念,是融入中国人血脉、薪火相传的文化信念,我们要把这个传统节日更好发扬光大。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相关文章: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通用12篇)11-09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10-22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02-10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经典12-03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精彩01-13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大全08-04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经典精彩05-17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方案12-08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15篇12-22

精神文明建设标语11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