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小组工作计划

时间:2022-08-06 11:38:19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小组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组工作计划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组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小组工作计划 篇1

  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美术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人数:34人

  二、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三、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的卫生。

  2、每周六上午两节课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室。

  3、美术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美术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四、活动内容

  1、本年主要学习简笔画和水粉画的绘画方法及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几种儿童绘画方法)。

  2、以儿童的创作画为主,手工制作为辅,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画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5、进行国画教学,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造型能力。

  五、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训练,在小组中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订立必要的制度,抓好思想工作: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工作计划 篇2

  一、脊柱烧伤科质控小组组成

  组长:沈宏达(科主任)、王英(护士长)质控员:朱劲松(医生)、郑俊珂(护士)。

  二、科室质控小组职责

  1、科室质控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以及质控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3-6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质量第一责任人;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部和护理部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护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抓好科内诊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文件书写质量;

  4、做好科室的质量自测自评,分析科室医疗质量数据、病人投诉情况、质量缺陷问题,自我查找医疗隐患,自评工作优劣。

  三、科室质控小组工作计划

  1、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开展每日质控、每月质控;

  2、质控小组的活动应至少每个月一次,每次应认真分析评判本科室质量动态,总结归纳、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做好质控活动记录;

  3、对科室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通过具体的'诊疗示范操作、每月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规范,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4、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进行检查(病历、处方、申请单、护理文件),对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

小组工作计划 篇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及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且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重心则在基层乡镇,慢性病的基层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层慢病的防治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慢病的防治效果。为此我院创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并创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暨技术指导小组,以及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基层卫生考核目标,确保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完成和慢病管理进一步完善,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道路。根据上级慢病防治相关文件及主管部门的要求,特制定瓦店卫生院院20xx年慢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管理,对我院慢病示范区对应服务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及新发病人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

  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村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

  4、以我院为基础,从群体防治出发,个人防治入手,建立慢病随访管理模式。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人民。

  2、建立慢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各种制度;对一般人群、慢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建立建全慢病管理综合防治机制。

  1、对各村各组进行健康档案建立及体检。

  2、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检出:利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本院门诊35岁以上首诊血压测量制度及化验室血糖检测记录等多种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4、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对检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5、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对检出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筛查出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采取群体或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以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血压、血糖。

  6、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根据基层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基层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慢病防治知识宣传刊栏,每个季度更换一次内容。

  (2)在我院慢病示范区域内每季度举办一次慢病知识讲座,健康生活方式讲座及义诊等活动。

  (3)院内开展免费测量血压。

  四、培训及评估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院职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评估时按照慢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首诊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慢病知识知晓率、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及慢性病的药物规范治疗情况,综合评估。

小组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弘扬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个性特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求真务实,努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作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要途径的音乐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通过各种课外音乐活动,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技巧。对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展示才艺。

  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方法措施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音乐兴趣小组的基本动力,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活动主题里,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审美特征,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活动兴趣。

  3.注重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参与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在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因材施教,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

  4.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要重视学生的音乐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他们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对音乐艺术的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具体活动安排

  每周五课外活动进行,共12节,具体如下:

  第一节:学习《校园的早晨》的简谱

  第二节:学习《校园的早晨》的填词唱歌

  第三节:《老爸老妈》唱谱

  第四节:《老爸老妈》填词唱歌

  第五节:学习《时间都去哪儿了》简谱

  第六节:学习《时间都去哪儿了》填词唱歌

  第七节:复习课

  第八节:学习《四渡赤水》的简谱

  第九节:给《四渡赤水》填词唱歌

  第十节:学习《滚滚长江东逝水》简谱

  第十一节:给《滚滚长江东逝水》填词唱歌

  第十二节:复习,准备展示成果

小组工作计划 篇5

  一、背景资料

  小组主题:“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二、设计理念:

  1、问题界定: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前途肩负在年轻一代人的肩上,所以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另外13—16岁的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叛逆且极易受到朋辈的影响。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健康的朋辈互助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需求评估: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青少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期的个体更多的接受着来自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对于13—16岁的青少年来说,进入埃里克森所定义的统一的角色与混乱阶段,他们在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即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自我意识便逐渐清晰。个体自主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决定了其持久的同一性,青少年期消极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能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提供适当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角色。

  另外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升学时期。由于村中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基本是初中以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为责骂型,更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同辈群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和适合他们心理

  适应和发展的小环境,与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影响日趋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学校和家庭的影响。进入初高中后,青少年的同伴群体开始由主要是同村的小孩转变为各种各样的同学,年纪的增长,家庭学校所能管理的范围有限,很难有效的指导孩子的成长。此时期的青少年渴望被认同,在同伴群体中从事脱离成人控制的独立性活动,群体内的价值取向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很多青少年都是由于交到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受到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群体价值观影响,从而一步步走上错误的道路。

  因此对村中青少年开展 “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的主题活动,帮助其在有趣的小组活动中树立个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积极的群体价值取向,帮助建立健康的互助朋辈支持网络十分必要。

  3、问题的成因:

  (1)社区原因:所在村名是**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自然村落,归属。村落约有两百户人家,到我们那一代止,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如今村民的生活渐渐富裕,家家都建成了新房,开始从原来密集型的房屋建设转为散落的建筑,新建的房屋都不约而同的有个巨大的围墙和一扇巨大的铁门,家庭与家庭的交流频率降低,孩子互相串门的机会少了,社区的人际关系不如之前密切。从小学升初中后,原本在一起玩的同村伙伴开始习惯自己一个人躲在家里看电视,同村落的同伴群体影响降低,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发展。

  (2)家庭原因:家庭是一个人最先接触的环境,父母担任着教育孩子的重要角色,但是由于农村的家长教育水平都比较低下,教育方式有欠妥当,不能很好地扮演孩子的人格教育角色。另外由于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宠溺加上没有血缘上的亲密同伴,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

  (3)学校原因:村落的孩子大多是在同一所公立学校读书,此学校的升学率十分低下,各色学生混杂。另外初高中的义务教育模式使得学校和老师更注重的不出事就好,更在意的是卷面上的成绩而不是青少年的人格成长,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缺乏很好地引导,学习环境也十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4)个人原因:此年龄段的孩子多叛逆,有自己的想法,极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

  4、问题导致的后果:

  青少年是世界观的萌芽时期,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此时期的同辈影响又尤为巨大。若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将出现许多问题,影响社区安全和社会稳定,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

  5、理论基础: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在本次活动中,通过服务对象在“拍卖我的`人生环节”的侧重选择,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赋权原则:强调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利,挖掘和激发案主潜能的过程、介入方式和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让案主充分行使相关权利以调动其积极性,达到增强案主参与意识的效果。

  (3) 镜中自我理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

  反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在本次活动中,案主通过从同伴处获得的赞美与肯定,从而增强信心,以自己的优势来达到他们的期望和目标。

  (4)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个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主张建立较高的自信心。社工可通过树立榜样或者让案主明白榜样的意义,相信案主的学习能力,及时的通过奖励肯定案主好的行为和细微的改变,对于案主的偏差行为给予惩罚,从而使案主更好地学习。

  6、可行性分析:

  对于参与者来说,村中的青少年在假期的时间比较多,内心也极其渴望有伙伴一起玩,参与热情会比较高;另外村中的大学生比较少,如果有人主持他们会非常乐意,家长的支持度高;对于村委方面,由于活动所需经费基本为零,所以能得到村委大力支持。

  三、小组性质及活动介绍

  1、小组名称:“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2、小组形式:培训小组

  3、举行时间:20xx年7月14日——20xx年7月28日

  4、小组时间:每周6下午15:30—17:00,共3场小组活动

  5、小组地点:**村活动广场旁的大榕树下

  6、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7、小组规模:10人—15人

  四、小组目标

  通过3次的小组活动,帮助青少年在有趣的小组活动中肯定自身优点,树立个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积极的群体价值取向,帮助建立健康的互助朋辈支持网络。

  五、具体目标

  1、通过青少年成长小组提升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让青少年获得朋辈的支持,建立起自身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2、通过成长小组使青少年肯定自我优点,提升自我认知、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他们懂得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适应环境和主观选择的双重性,让他们能通过主观选择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使他们真正的能够发现自我的需求和价值取向。

  六、组员的招募

  组员主要是所在村落的13-16岁的青少年也可以是邻村的青少年,通过和村长的交流利用广播通知,自愿参加的方式。

  七、小组的活动阶段

  第一次小组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7月14日星期六,15:30---17:00

  活动地点:**村活动广场旁的大榕树下

  活动主题:“团队融合”

【小组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小组工作计划11-12

质控小组工作计划09-24

小组工作计划15篇03-02

专科护理小组工作计划03-19

科室质控小组工作计划04-06

领导小组工作计划02-25

小组工作计划2篇03-08

小组工作计划 15篇03-02

兴趣小组工作计划12-09

小组工作计划15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