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农药减量行动工作总结

时间:2023-06-13 20:59:48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药减量行动工作总结通用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药减量行动工作总结通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药减量行动工作总结通用

农药减量行动工作总结通用1

  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xx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的通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全力推进全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现将我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汇报如下:

  一、取得成效:

  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宣传培训、科技下乡、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全市肥料利用率到达40%,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1%。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20xx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量)为吨,20xx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量)预计万吨(具体数据以统计部门为准),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明显减少,实现小幅负增长,完成到20xx年化肥零增长的任务目标。通过化肥减量增效,减轻了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土壤耕性,增强了地力,提高了产品质量,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方案制定: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xx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的通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编写制定了《营口市20xx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并全力组织实施。

  全市共采集土壤样品223个、完成土壤样品采测任务,更新上报测土配方数据系统,为实现地区施肥“大配方、小调整”打下基础。举办培训班13次、观摩及座谈会7次、培训农户530余人次。生产季进行田间指导和服务,入户指导农业技术骨干70余人次。今年根据项目要求,全市共开展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4个,地点分别落在大石桥市1个,老边区2个,盖州市1个。为我地区肥料利用率达到40%的要求提供数据支撑。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减少化肥不合理投入,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今年全市共建立100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7个。分别在大石桥市玉米增施生物有机肥1个、水稻增施生物有机肥1个;盖州葡萄增施有机肥示范区1个;鲅鱼圈区葡萄有机肥+配方肥1个,秋施肥葡萄增施有机肥1个;老边区水稻缓控释肥1个、蔬菜秋施肥有机替代1个。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带动农户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从而实现化肥的负增长,提升地力,减少污染。

  三、全力推动化肥零增长工作

  20xx年是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收官之年,按照《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全力推进20xx年辽宁省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通知》要求,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结合本地区生产实际,编写制定了《关于全力推进20xx年营口市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通知》,并全力组织实施。

  (1)实施精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工作,抓好田间调查、取土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发布、数据开发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合理制定配方,科学指导施肥,加强农企合作,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提炼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2)开展有机肥料替代。继续推广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在果园地区,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自然生草”和“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在设施蔬菜区,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秸秆还田”模式。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类废弃物积造施用有机肥,促进产品品质提升、土壤质量提升。

  (3)广泛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培训活动,重点宣传指导农民增施缓控释肥、碳基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料,提高全地区肥料利用率;

  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施肥模式,减少一次性肥料投入的浪费,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指导农民利用好12582手机施肥指导系统,增加配方肥的使用量,不断优化地区施肥结构。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大幅减少地区化肥使用总量,带动广大农民科学安全用肥。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经营者和技术骨干人员,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的能力和水平。

农药减量行动工作总结通用2

  20xx年在市农业局的正确领导和省耕肥总站的大力支持下,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职,积极推进我市“两精两减一增效”工程,认真落实化肥零增长行动,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科学施肥技术服务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绩

  (一)“两精两减一增效”行动

  我市在原精准施肥惠民到户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作物范围,丰富实施内容,启动咸宁市“两精两减一增效”行动,已经对各县(市、区)进行了调研,目前确定了29个试点村,以当地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以水稻(常规稻、彩稻、再生稻)、油菜、蔬菜、莲藕、茶叶、葡萄、枇杷、猕猴桃、柑橘等9大类作物为实施对象,采用测土配方、新型肥料、有机肥替代、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分期施肥、有机肥资源化利用、“三沼”综合利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土壤调酸、冷浸田改造等十二项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达到试点村水稻(油菜)减肥10%,蔬菜减肥20%,果树减肥30%,茶叶减肥50%,平均化肥利用率提高1%的目标。目前已经开始制作展板,并准备取土检测化验。

  (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各项目县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坚持“增产、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通过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示范等基础工作,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指导服务和新型经营主体科学施肥示范,着力提升科学施肥技术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节能减排。20xx年实现全市测土配方技术推广面积490万亩,达到总播面积的80%以上,配方肥施用面积达150万亩。一是认真完成田间试验示范。根据施肥指标体系建设的需要,科学合理布置田间试验。全年共完成三区试验、“3414”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节肥增效试验、微量因子肥效试验等各种试验54个,完善了粮食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逐步建立起经济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二是加强科学施肥宣传培训。采取适合农村、贴近农民,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以农民为主体,与阳光工程培训、粮棉油高产创建培训相结合,全年共举办培训60次,组织宣传活动37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建议卡入户率达到90%以上。通过这几种形式,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到户、技术到田、培训到人,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服务,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施肥观念,自觉应用配方肥,改进施肥方式,提高科学施肥技能,营造科学施肥氛围。三是推动配方肥进村到田。充分发挥项目试验示范的带动作用,围绕农业生产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配方肥生产定点企业,智能配肥站等签订合作协议,发布农田施肥配方,指导企业按方生产配方肥,农户按施肥建议购买配方肥。全市实现配方肥施用量万吨,施用面积万亩。

  (三)化肥“零增长”行动。制定了《咸宁市有机肥替减化肥行动方案》,通过“精、调、改、替”四项关键措施,实施测土配方,使用配方肥,增施有机肥,配施微肥,预计全市化肥总用量为万吨,同比减少,主要措施一是推广秸秆还田,提高养分还田率。配合市政府秸秆禁烧政策,在全市大力宣传秸秆还田和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通过项目示范作用、政策宣传和技术推广,使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达到216万亩,达总播面积的35%。二是大力发展绿肥生产。绿肥是农业生产上传统的有机肥源,更是发展低碳农业、利用生物措施用地养地,保障耕地永续利用和增强农业后劲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化肥零增长行动,我市把绿肥生产作为秋冬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提高了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力,达到培肥地力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xx年全市绿肥种植面积22万亩。三是提高肥料利用率。20xx年全市有机肥施用量达万吨,施用面积11万亩。缓释肥、水溶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用量吨,施用面积万亩。机械化深施肥料推广面积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万亩,建设智能化配肥服务网点5个。通过机械深施和新型肥料的施用,实现全市主要作物平均肥料利用率提高1%,达到38%。

  (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20xx全市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项目资金340万元,通城县20xx年申请的项目已经完成实施,共发放有机肥吨,实施有机肥替减化肥面积万亩,发放紫云英种子吨,种植面积万亩。20xx年上半年,崇阳县200万已经完成招标工作,其他各县市区也在抓紧开展土壤取样、田间试验和耕地质量监测调查评价工作。通过项目示范,全市种植绿肥面积达22万亩,辐射带动有机肥替减化肥实施面积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耕地质量建设经费短缺。虽然出台了《有机肥替减化肥行动方案》,但是化肥减量进展缓慢,重要的原因就是施用有机肥要增加肥料的投入成本。近年来我市每年有少量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资金(约200万)用来补贴施用有机肥,但是实施面积非常有限,每年约6万亩,要大面积推广仍然存在补贴不足的问题。

  (二)农技推广力量不足。部分县市的人员配备结构还不是很合理,存在业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技术人员断层等问题;人员力量与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匹配,给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市站也因为机构,技术人员较为缺乏。我市各土肥站合计46人,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农艺师19人,助理农艺师9人,因编制问题,进人很难,职称情况普遍偏低,基层土肥站职称申报困难。

  (二)土壤检测能力下降。部分县市由于化验室成立较早,又缺少经费,一些设备陈旧老化,检测设施不完备,造成检测的结果不是很精确,检测速度有时跟不上工作进度。况且由于技术人员不足,土壤检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监测数据跟不上农业生产的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我市土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时刻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积极参加培训,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来提升自己,更好的服务农业、服务农民。

  2、提前谋划,认真调研,为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打好基础,力求高质量完成监测工作,逐步健全我市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3、以项目为依托逐步更新化验室设备,扩大化验室服务范围,学习先进技术,提高化验室检测水平,使我市化验室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20xx年是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收官之年,按照《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全力推进20xx年辽宁省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通知》要求,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结合本地区生产实际,编写制定了《关于全力推进20xx年营口市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通知》,并全力组织实施。

  (1)实施精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工作,抓好田间调查、取土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发布、数据开发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合理制定配方,科学指导施肥,加强农企合作,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提炼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2)开展有机肥料替代。继续推广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在果园地区,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自然生草”和“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在设施蔬菜区,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秸秆还田”模式。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类废弃物积造施用有机肥,促进产品品质提升、土壤质量提升。

  (3)广泛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培训活动,重点宣传指导农民增施缓控释肥、碳基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料,提高全地区肥料利用率;

  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施肥模式,减少一次性肥料投入的浪费,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指导农民利用好12582手机施肥指导系统,增加配方肥的使用量,不断优化地区施肥结构。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大幅减少地区化肥使用总量,带动广大农民科学安全用肥。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经营者和技术骨干人员,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的能力和水平。

  结合“两减”行动,海东市实现试点地块农作物绿色防控全覆盖,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总防治面积105万亩,投入资金3360万元,共放置黄板178万余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成残膜固定回收点37个,临时回收点115个,回收残膜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9%,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70%以上。按照“谁使用,谁捡拾”的原则,加大对覆膜推广和残膜回收,回收残膜553万公斤,残膜固定回收点37个,临时回收点115个。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中心12个、回收网点120个,配发回收桶118个,共回收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包装箱万个、瓶桶箱罐袋等器具51万个。从根本上减少“白色污染”,使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农药减量行动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垃圾分类减量标语01-02

垃圾分类减量征文(精选26篇)11-21

农药实习报告05-30

冬季行动工作总结02-21

暖冬行动工作总结01-22

牵手行动工作总结11-25

农药购买合同05-10

农药购销合同10-24

银行春天行动工作总结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