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时间:2022-11-04 08:56: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集锦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集锦15篇)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

  在我们的印象中,敖丙可是是一个打酱油的主角,出场没几分钟就挂了。当年哪吒闹海,把敖丙抽筋剥皮,气得龙王要为儿报仇,前往陈塘关,要李靖交人。最终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

  可是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看不到这样“血腥”画面,剧情跟观众所预设的有所出入,人设的安排也很巧妙——哪吒不刻板,敖丙不脸谱,其他人也有自我的闪光点。而在那里要说的是哪吒和敖丙这两个人。

  剧情中,哪吒和敖丙的本事来源于同一颗灵珠,他们是命运共同体。哪吒本来是天选之子,他能够得到灵珠之力,结果申公豹的移花接木,一颗魔丸,让哪吒打从出生起就被贴上了妖怪的标签。而申公豹拿着灵珠,喂养了敖丙,让敖丙获得了灵珠之力。

  两人阴差阳错之下,成为对彼此的对立面,他们拥有极端的'性格,哪吒异常暴躁,敖丙异常冷静。可是就这样的两个人,不打不相识,在海边踢毽子的画面,让人感慨万千。哪吒说除了他娘亲,敖丙是第一个陪他踢毽子的人。而敖丙拿出了小螺号,告诉哪吒,从今之后我们是朋友。

  然而当敖丙得知哪吒就是他必须杀掉的人的时候,他犹豫了。敖丙是善良的,可是他的善良却成为了龙王和申公豹交易的筹码。为了家族,为了师傅,当他听到众人都在议论他们龙族全是小偷的时候,他黑化了。

  可能有的人觉得,敖丙黑化的速度有点快。但其实并不快,因为敖丙很善良,善良到对简单的是非对错都分不清。而这样貌极端的善良,也容易衍生出恶,所以他决心要让陈塘关的所有百姓陪葬。

  而哪吒跟敖丙正好相反。因为天生怪力,加上出生的时候他露出了魔鬼的样貌,陈塘关所有百姓都惧怕他,小孩子都会叫他妖怪。可是哪吒并不明白自我是妖怪,他只是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恶意,对这份恶意,他很恼怒,所以每次有人叫他妖怪的时候,他会气得动手打人。哪吒每次都会逃出去大闹一场,如同熊孩子一般。

  哪吒暴躁的性格,也正是对应了他拥有“极端”的恶,当他失控的时候,会不分青皂白乱打人,在图里修炼的时候,哪吒灭妖完全能够不顾百姓的安危,而他给出的理由是都不是真人。可是当他真的遇到妖怪的时候,他的表现却很不一样。海夜叉在逃跑的时候,掳走了小妹妹,按照哪吒的性子,直接喷火就完事了,但在紧要关头,他收住了,因为还有小妹妹在妖怪手里。

  哪吒的恶来源于魔丸,但他也能够克制住自我的恶念。在大战敖丙的时候,他明白乾坤圈能够抑制魔丸的本事,所以将其束缚在手上。这一次,他没有六亲不认,也没有失去理智,为了拯救苍生,他使出了浑身的力量。

  最终敖丙跟哪吒身死,魂魄还在。这样不知算是喜还是悲的结局,也让人沉思。实际上,哪吒和敖丙就是命运的共同体,他们代表阴阳两极,代表事物的对立面,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十足的恶。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2

  如果说,影片有一个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最通俗易懂的主题的话,那么就是与“偏见”。

  当我们不了解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带着主观意识去评判他们,这大概就是我从影片中读到的最大感悟。如同在《白夜行》中看到过的:太阳和人心是世界上两样不能直视的东西。既然是不能直视的,就不要随意的下定论。

  正如电影中因为哪吒是魔丸所化,所有他就代表了“恶”。结果就是自幼被关在李府的结界里,嘴里唱着“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哪怕有小孩愿意和他玩,也会被小孩父母们惊恐的抱走,因为在他们眼里,哪吒就是恶,是会害了他们的。事实上是村民们的成见把哪吒一步一步的逼成了“恶”,也是人心的固执蒙蔽了双眼,也让他认定自己生而为“恶”的命运。

  最终哪吒选择了以暴制暴的方式报复村民,每每出现都会将整个村庄搅的鸡飞狗跳,村民叫苦不迭,他说:“你们说我是妖怪,那我就证明给你们看。”哪吒的报复虽然将心里的怒火发泄了,可日积月累的报复也让村民对他的成见更深,让哪吒心里的失落感更加剧烈。最终,看似报复别人的行为,实则伤害了自己。

  从别人的偏见开始,他自出生就被当作“恶”“看待,哪怕他的魔性已经被乾坤圈给压制住了,他也曾表现得如同一个寻常的孩子。但社会的`成见如同一堵坚固的墙,他所表现的冷漠与尖刻不过是抵挡世人的成见时,保护自己脆弱内心的壳。

  因此,我们可以说影片中真正的”恶“可以说是那些村民,具体而言就是民众无知的恶,来源于本能的恶。村民们占据着道德的高地,就连孩童也能坦然地朝哪吒扔石子,随意地辱骂他的时候,那种占据了道德高地的优越感就会愈发突出。

  其实古往今来的历史中每当要行恶的时,往往都会找一个更为正当高尚的理由,我们都太擅长于用合理的动机去掩盖不合理的手段。但有心细细品味其中含义,便能觉察到那种因群氓无知和人言可畏所带来的可怕力量。

  其实在影片中无论是哪吒、或是敖丙和申公豹,在剧情中他们的境遇其实是相通的:作为群体中的异类,哪怕他们付出再多的努力,做出再大的贡献,也难以得到充分的认可,人们仍然时刻提防着他们。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这是电影宣传海报上的一句话,也是剧中申公豹情绪爆发时的一句台词。最后想以此提醒自己:任何阴影的存在都是面向着光,想到黑暗的时候也请想想光明。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3

  我是在电影票房过4亿的时候,在手机上看的。虽然没有在电影院观影的感觉好,但故事本身已经足够令人惊喜。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几度欢笑。我想说一说这里面的两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以及他们最终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走向。

  哪吒出生就已经是一个魔,或者注定会成为魔。命运天注定,所以原始天尊决定在哪吒三岁时,将他杀死。所以哪吒的人生其实只有三年。那如何度过这短暂又宝贵的三年?这时他的父母考虑的问题。

  当哪吒一岁的时候,在他生活的环境里,人们因为他的出身,都已经认定哪吒将来会是一个魔王,危害苍生。大家都尽可能的避开他。并且公开讨伐一个不谙世事,对生活怀有美好愿景的一个神童。

  人们相信命运天注定,一颗魔丸投身哪吒体内。这不止是陈塘关百姓的价值观,也是生活在你我周围千千万万的人的价值观。就连西楚霸王在战败之后,叹息:天要亡我!这是天命,天命不可违!

  假若哪吒的父母也这样认为,那哪吒的命运就是上天主宰。但是哪吒幸运,遇到了一对好父母。好父母不给孩子下评断。他们没有一味指责孩子,偷偷跑出去闯祸,也没有被责罚。

  哪吒父母知道孩子的生命只有三年,短暂三年,爹娘想尽一切办法,让小哪吒快乐。哪吒这熊孩子在外面到处闯祸,可父母并没有责罚他。当然小哪吒闯祸是事出有因。所有的熊孩子,起初都是好孩子,可是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接纳,没有被正确引导。他们只能活在自己孤独的世界中,用自己不知道是非对错的方式和别人发生连接。

  哪吒的父母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哪吒没有朋友。当他第一次跟敖丙在海边踢毽子的时候,他哭了。不知是哪吒,相信很多看的观众也哭了。哪吒第一次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友善,于是,他们成了朋友。

  敖丙的成长环境,跟哪吒完全不同。他的成长里没有玩耍,没有玩伴,没有父母的陪玩,只能一味的苦练技能。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他肩负着振兴龙族的伟大使命。影片中的'敖丙,没有哪吒看起来活泼、轻松,总是一副愁眉苦脸。

  这个孩子从生下来,就是为了家族兴旺发达。他有家族捆绑的大石头,哪有哪吒活地潇洒自在?哪吒的父母关心孩子快乐成长,敖丙的父母关心的是家族兴旺。敖丙就好像生活中的大多数孩子,为了实现父母没有完成的梦想,却不敢有半点怨言,因为父母为你倾其所有。

  所以,你只有负重前行。没有人愿意生来是为了完成别人的梦想,哪怕这个人是父母。

  影片的最后,哪吒的命运由他自己改写。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的内心里始终有自信。

  敖丙在随后关键时刻,选择了跟随自己的内心,也许他并没有实现父母的梦想,但是他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时哪吒留给世人的名言。

  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

  受疫情影响,刚刚复工的电影院依旧不敢去,不得已,在家通过电视又再次看了一次《哪吒之魔童降世》,比起去年,又更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其实人类天生就会背负着很多东西,属于自己的,不属于自己的,使命,命运,是枷锁是镣铐,过着自己愿意或者不愿意的人生。

  电影的男主角哪吒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出生的时候受限于“魔丸”这个称号,所以其实不过几岁的孩子就受限于身边环境,接受的是周围人各种异样的眼光。生下来就被冠上了妖怪这个称呼,以至于最后哪怕救了一个小姑娘,也要被人说抢。而这原因仅仅是因为天尊在灵珠上施了法术,他成了魔丸的那一部分。

  我在看完电影之后去给我的小姐妹发了消息,她问我电影好看不好看,我说好看的,剧情起伏跌宕,特效的效果简直炸了,就是我怎么这么难过呢?她说,是吧,你也这么觉得。

  我知道她在指什么——她在心疼申公豹,在难过于敖丙背负家族使命而不得不的顾全大局。哪吒和敖丙身为同一颗灵珠,形成了两个部分,变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性格。除了自己的父母外,好像自己不仅仅是多余的,而更是一个祸害。哪吒是所谓的坏孩子,他喜欢恶作剧,家里时常被他搞的乱七八糟,那么敖丙就是完全他的反面。

  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懂事,听话,功课努力,只是这么听话的孩子的肩上背负着家族使命。他们相似而又不同,哪吒虽然遭到了陈塘关百姓的排挤,但胜在有父母爱着他。敖丙的存在,则是为了所谓的“家族命运”,他的所有的懂事和听话没有人心疼,也不会有人理解。

  但是,或许因为他们是来自于同一颗灵珠,以致于他们相互理解彼此,相互能触碰到自己心中那个被“禁锢”的地方。也为下来电影反抗命运进入高潮打下铺垫。

  哪吒内心渴望自己被别人认可,所以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学习法术,提升自己的能力,就是为了能够改变人们心中对他的固有印象,敖丙则是为了改变人们对于龙族的固有印象而不断努力着。

  我觉得电影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哪吒三岁的那道“天劫”,在这一幕,人物所有的情绪全部爆发,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以及那句非常有名的话“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哪吒明知自己的命运是个死局,却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向了那个注定埋葬自己的战场。而敖丙也打破了那本来就不属于他应该背负的东西,幸运的是,他们都胜利了,这一场由他们向命运发出的无声抗争,一场弥漫着硝烟和战火的对决,他们打得漂亮,也点燃了中国人心中那种不服输的傲骨。

  只有穿过沼泽绝望的窒息,才发现能生命的意义,只有穿过荒漠无尽的空虚,才发自由的真谛”。

  我命由我不由天——敬哪吒、敬敖丙,也敬每一个不愿向命运低头的人们!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5

  这是第三篇观后感(或者叫影片解读),我们来谈谈影片中一个很重要的道具——乾坤圈。

  在哪吒由魔童转化成“觉醒青年”的过程中,其父母李靖夫妇和师傅太乙真人居功至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其实,乾坤圈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片中有这么几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哪吒刚出生的时候,魔性难训,到处放火。为了让其不再胡作非为,惹出滔天大祸,也为了方便日后的教育,太乙真人给他套上了乾坤圈。之后,哪吒虽然谈不上驯良温顺,但也没有惹出什么无法收拾的大错。也就是说,乾坤圈遏制了哪吒体内的魔性,使其在可控的范围内慢慢成长。后来,受到申公豹的教唆,哪吒魔性大发,乾坤圈落地之后,即使是师傅太乙真人也无法将其制服。

  事后,哪吒也深知乾坤圈对自己的重要,所以即使是在需要释放自己的能量尽力阻止敖丙的时候,他也没有选择完全打开乾坤圈的禁锢。在保有乾坤圈控制的底线前提下,哪吒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击败了敖丙,拯救了陈塘关的百姓。

  总结一下,戴上乾坤圈,哪吒是人,是神;没有乾坤圈,哪吒是魔,是妖。乾坤圈对于哪吒而言何等重要!只有它在,教育转化哪吒才成了可能!

  乾坤圈在现实中也有很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教育中的保底教育,是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那么,这个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乾坤圈”的名称入手去研究研究。乾和坤是中华传统哲学八卦中最重要的两卦,乾为天,坤为地,乾坤圈是有天地之气的.法宝。我们要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乾坤圈,就是要让他们都能有乾坤二卦的精气神,具体地说就是乾坤二卦的卦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大家都听过吧。它阐述的就是乾坤两卦的卦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一个人能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他就拥有了基本的“厚德”;他如果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以积极热忱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他就是个“自强”的人。能同时兼具“自强”和“厚德”两大核心素养的人,就具备了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无限可能。否则,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魔性难训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乾坤圈,作为老师和父母,也应该努力帮助学生使他们拥有自己的乾坤圈,这样我们的教育质量才有起码的保证。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给我们造成压力,有时我们可以灵活一点,变通一点,可不管什么时候,即使压力再大,也永远不能抛弃自己的乾坤圈!

  和哪吒一样,乾坤圈在,我们是人;乾坤圈去,我们就极有可能成魔了!

  个人浅见,欢迎指教。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6

  昨天刚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说实话,整部影片没有让我感到很惊艳。刚开始十几分钟,我甚至因为影片过于现代化的流行台词和没有幽默感却又幽默的风格让我想弃剧。所以看完整部影片,我没有太多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但其中有几个场景却令我深思。

  影片中,因为哪吒是魔丸转世,所以从一开始就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除了他父母,整个陈塘关百姓都害怕、讨厌、排斥、歧视、嘲笑、敌对他,毫不留情的骂他是个妖怪,哪怕他只是个无辜的孩子。好不容易有个小女孩亲近他,喜欢他,却被她的父母抱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可想小哪吒的内心是多么的无助、惶恐和孤独。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偏见却不少。好在哪吒是幸运的,他最终勇敢的打破了偏见和歧视,成了百姓心中的英雄,拥有了自己的`朋友。

  童话的结局总是圆满的,但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多少这样的幸运,仍有不少人在世人的偏见与歧视中苦苦挣扎。

  所谓偏见,是指一个人在看待某个人或某件事是携带着主观意识和情感。这种有色眼镜往小了说是偏见,往大了说是歧视。比如:据报道,20xx年2月3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题为“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的歧视性专栏文章。这篇标题种族歧视信息非常明显的文章,引发了全球有良知人类的共同怒火。实际上,国际上对中国人、中国政府、中国抱有偏见甚至是歧视的事迹不计其数。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另外一部韩国影片《82年的金智英》。影片中女主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歧视女性”的成长环境中。家里重男轻女,好的东西都是弟弟的,长辈们也都宠爱弟弟。在公司,老板把重要的工作都交给男同事。后来,女主为了家庭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回家照顾孩子,却被人嘲笑是个只会依附男人的“妈虫”。实际上,这个世界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是真的,且是残忍的。像中国古代“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让多少女性收到伤害。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偏见不胜枚举,比如:大人们对所谓“坏孩子”、“成绩差的孩子”的偏见;富人对穷人的偏见;文化人对文盲的偏见……

  我希望所有深陷偏见的人,都能像哪吒一样不屈不挠勇敢的抵御住外界的洪水猛兽,听从内心的声音,行心中所爱,爱心中所想,不要被他人的偏见而阻碍。“若命运不济,就和他斗到底。”和哪吒一起勇敢的打破他人的偏见和歧视!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7

  今年暑假,《哪吒之魔童降世》火爆全网,同以往的小乖乖哪吒不同,这次的哪吒,是魔丸投胎的、自小就是熊孩子的哪吒——虽被人当做妖怪,但从小就有一颗做英雄的心。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搬动它······”当申公豹用低沉的嗓音说出这句话时,我就会想起那个头上梳着小圆髻,涂着天然烟熏妆,总是一副全世界欠他两百万表情的小孩子——哪吒。

  首先令我动容的,是李靖总兵和殷夫人对哪吒那包容的爱。从哪吒刚一化为人形,魔丸的本性便暴露无遗。他那时没有乾坤圈的约束,刚出生就烧了自家房子。殷夫人没有和周围百姓一起逃窜,而是惊恐地上前抱住哪吒那小小的身躯:“莫伤害我儿,莫伤害我儿!”面对哪吒的又哭又闹,殷夫人反而更加紧密地搂住他:“别怕,娘在这儿。”

  哪吒力大无穷,在踢毽子时常常误伤了娘,但殷夫人从来没有丝毫的责备,依然带着哪吒尽情地玩耍。这样一位斩妖除魔的女英雄,却在看见孩子露出一抹笑容时,欣慰地差点儿落泪。李靖是一代豪杰,为了满足哪吒的心愿,特意为儿子举办一次让大家都参与的生辰宴,他亲自挨家挨户去求人来参加。在李靖去求元始天尊时,有人问李靖:“哪吒是谁?”“他是我儿”,李靖的声音坚定而沉着。

  多么简单的一句回答啊,那是一个父亲对自己孩子无限的爱和发自内心的、一生的承诺。

  哪吒在这个过程中,也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什么是爱的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遭到了别人的唾弃,他只想有个玩伴儿啊!小小的.他被众人扔烂东西在自己身上,孤单而又倔犟。在他遇到敖丙时,他孩子的本性终于暴露无遗,他和敖丙一起踢毽子,但那一句“除了娘之外,这是第一次有人陪我玩”,这句话让人听了有些心酸。但因他是魔丸,在他三岁时会有天雷来到这里把他劈死。天雷到来那天,正好是他的生辰宴,哪吒并没有慌张,在得知父亲要为自己拦下天雷时,他毅然撕毁了符纸,独自面对天雷。他看着敖丙被激怒,并准备活埋陈塘关时,他唤出魔丸的力量,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冰盖,敖丙劝他:“放弃吧,你天生就是魔丸········”哪吒拼尽全力嘶吼道:“放屁!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是啊!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认为:哪吒早已不是魔丸。他的改变是在李靖为他而向人们下跪时;是在娘无数次陪他踢毽子时;是和敖丙在天雷中手拉手共抗天雷时;是在陈塘关百姓对着哪吒的魂魄齐齐下跪泣不成声时·······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着那么一股倔强,像哪吒一样。生而为魔,那又如何?即使所有人都讨厌我,我也要微笑着面对生活!哪怕眼中有泪、心中有痛、脚下有刺,也不能屈服。我的梦,是因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而执着!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8

  “在期待中失望,在孤独中疗伤,在告别后坚强,受伤也绝不投降。”这是哪吒的片尾曲,也概括了哪吒的成长经历。

  哪吒本应是灵珠转世的大英雄,但因为他人的阻挠意外成为无恶不作的魔丸转世,并且三年后的生辰将有天雷下凡劈裂魔丸。被大家当作妖怪的他被关在家里,不得出门。

  剧中生而不同的哪吒总不被大家接受。一岁的哪吒想出去和小孩子玩耍,偷溜出去却被大家排挤。“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但李靖夫妇希望哪吒可以斩妖除魔,于是让哪吒拜太乙为师,并谎称他自己说灵珠转世,哪吒信以为真,跟着太乙学习了许多法术。在一次消灭妖怪救回小女孩时,认识了真正的灵珠转世敖丙并救他一命,俩人也因此成为了彼此唯一的朋友。但哪吒却被陈塘村的居民们当做哪吒抢人,因此哪吒再次被关在家里,不得出门。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也无法搬动它。哪吒非常想被大家接受,满怀期待的他却遭受了大家的排挤,又回到了以前。但当他得知自己三岁的生日宴大家会来参加时,他兴高采烈的邀请了自己唯一的朋友敖丙,却殊然不知他竟是自己最大的'敌人。生日宴上得知自己真实身份的他入魔,六亲不认。念在救命之恩的敖丙控制住了哪吒,但却被发现了自己龙族的身份。无可奈何的他只好杀陈塘村全村。而哪吒看到了要为自己引雷保自己安全的父亲,他从一个注定要成为杀人不眨眼的混世大魔王变成了守护全村的大英雄,打破了敖丙的计谋。

  “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敖丙最终与哪吒一同抵抗天雷,灵魔合体的他们抵挡住了天雷,保住了灵魄。

  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这部电影中有很多令人难忘,触碰泪点的地方。“白白搭上一条命,你傻不傻?—不傻,谁会和你做朋友。”哪吒和敖丙真挚的友情感动到了我;“我的命我自己扛”哪吒坚韧的精神触碰到了我。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我的命我自己扛。”哪吒的每一句话都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奋斗下去的理由。不信所谓命中注定是哪吒的精神,打破成见倔强生长是哪吒的荣耀。

  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能够和哪吒一样打破成见,倔强生长。哪吒生而为魔,那又如何,他成为了他自己的英雄,他保护了他在意的人。身为普通人的我们,虽没有像哪吒一样的魔力,但我们可以拥有像哪吒一样坚韧不拔,同命运斗争的精神。没有人该被定义,我们有能力保护自己在意的人,我们可以做自己的英雄。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9

  哪吒在大家心中应该是闹海英雄、孝亲之子吧!可《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国漫黑马,却极力将哪吒塑造成一个口生尖牙、烟熏粗眉、双手插裤的顽劣孩童。

  剧情中,元始天尊将混元天珠提炼出灵珠与魔丸,命太乙真人将灵珠托化为陈塘关太守李靖的第三个儿子——哪吒。却因太乙师弟申公豹妒火中烧,在阴差阳错之间,灵珠与魔丸对换,原本该是灵珠转世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魔王。

  尽管从太乙口中得知,三年后,哪吒将遭天劫,李靖夫妇也从未放弃过对哪吒的希望。李靖夫妇让他拜太乙为师,学习仙术,愿他能斩妖除魔,造福苍生。而哪吒呢?由于他生性为魔,被老百姓当成妖怪,受到他人的偏见与排斥,使他的性格变得孤僻、高傲、冷漠、狂躁、冲动,无心修炼。

  为了激活哪吒的斗志,李靖骗哪吒说他是灵珠转世,哪吒好不容易才有一点修身养性之心。就在哪吒想摆脱偏见、奋力惩恶扬善的时候,另一颗狐独的心也悄然无声地靠近了哪吒,使两人立下“你是我唯一朋友”的誓言。他就是真正的灵珠-----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同样,他也是命运的受害者,他忍受着族群的.压力,为了族人,他才违心做出冰埋陈塘的举动。在最后的紧要关头里,哪吒明白父亲的苦哀,在李靖一声:“他是我儿子”中,他流下了自责与感动的泪水。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为了奄奄一息的陈塘关,他做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说了算”的反抗。

  在影片的结尾,哪吒撕了换命符,并说道:“我的命,我自己扛着。今天是我的生辰宴,不许哭哦!”的时候,我想:在场的人大概都哭了吧!是啊,哪吒儿时孤傲、不屑的表现都是在极力掩盖自己的孤独、悲痛、渴望被认可的内心,是因为黑暗的童年使他原来善良的内心畸形了。

  在自己生命到了尽头的时候,他还不忘嘲讽人生。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哪吒身旁,与他共抵天雷,谁?是他昔日的朋友敖丙,最后灵魔合体,保住了魂魄,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安慰。

  这个世界里没有反派,申公豹不是,龙王也不是,他们也因为命运,才做出不得己的事。申公豹是因为天尊的偏向,才想有抱负的念头;龙王是因为种族的没落,才有让子孙封神登天的想法。可他们不及哪吒的是:心中并没有“若命运不公,便和它奋斗到底”的信念。

  生活,也正如申公豹说的一样:“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凭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既然成见是打不破的,那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用自己的努力换取他人的认可。太乙真人说得没错,不认命,是哪吒的命。“不认命!”是对命运的抗争,是对挫折与逆境的抗争,是每个人、每个民族及至全人类所应具备的信念!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0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讲述了在很久以前,元始天尊练出了灵珠与魔丸,让太乙真人下凡将灵珠投胎为哪吒,却被申公豹用计调包了灵珠与魔丸,从而展开的故事,画面逼真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风趣幽默,不仅非常的精彩好看,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第一点:人要有自制力。电影开头,哪吒即将出生,需要太乙真人开启灵珠,这是非常关键的时刻;但就在这时,仆人给太乙真人送来了喜欢喝的酒,太乙真人把持不住,从喝一小口带酩酊大醉,最终导致灵珠被申公豹换成魔丸,哪吒降世为魔童,成为了百姓眼中的妖怪,才有了后面故事的展开。如果太乙真人当时忍住贪酒的欲望,哪吒就会降世为百姓的救世主。人在做事的时候要认真,尤其是关键的时刻,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住外界的干扰,才能把事情做好。

  第二点:命运要由自己掌握。哪吒因为是魔丸转世,能力超凡,破坏力也极大,被陈塘关的`百姓视为妖怪,从而远离他,讨厌他,怨恨他。但是他的母亲、父亲以及师傅却告诉他他是灵珠转世,鼓励他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希望他走向正道。后来在跟申公豹及敖丙的战斗中,申公豹告诉了哪吒他的真正身世,哪吒感觉受到了极大的欺骗;顿时失去了战斗力。在紧要关头,他知道了父亲对他的爱:太乙真人与李靖去找原始天尊为哪吒解开天劫咒,却被守门人告知天劫咒是无解的,但可以用移花接木的办法来以命换命,李靖为了救哪吒同意牺牲自己。父亲的爱深深的感动着哪吒,也感动着我,哪吒撕掉自己身上的换命符,大声的说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并对敖丙说:“命运不公,那就和他斗到底!”,最终和敖丙联手战胜了命运,牺牲了自己,却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有的抉择很难,只要我们坚守善念,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第三点:人不能有偏见。电影中,海夜叉趁人们不注意,变化成水,跑进了村庄,抓了一个小孩儿准备吃掉,却被哪吒发现,两人不断的打斗,破坏了很多房屋,一直打到了海边,后来在敖丙的帮助下,海夜叉被打败了,逃到了海里,小孩儿获救了。可赶来的村民却倒打一耙,说是哪吒偷的小孩儿,不听哪吒的解释,这是因为村民从小就对哪吒的有这深深的偏见。因此申公豹才会说:“人们的偏见就像是一座大山”。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因为偏见儿讨厌别人,不给人交往的机会;也不要因为别的偏见而自暴自弃。

  这部电影让我受益匪浅,真的很值得观看。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1

  今年暑假新出了一部国产动画片名为《哪吒之魔童降世》刚刚上映一天妈妈就带我们去观看了。

  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天地灵气孕育出了一颗能力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时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生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3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太乙真人受天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的儿子哪吒身上。如果事情一但成功就可以成为十二金仙的一员。太乙真人的同门师弟申公豹觉得他比太乙更加努力,只是因为他是妖怪修炼的仙,他觉得这个机会应该属于他的。所以当要投胎的时候申公豹把灵珠偷走并把魔丸投给了李靖的儿子,把灵珠投给了龙王的儿子。申公豹想让他的徒弟去消灭魔王,拯救世间。让元始天尊知道他才是十二金仙的不二人选。小哪吒刚身下来的时候只是一个只有嘴巴,鼻子,眼睛的火球。过了一段时间他长出了四肢。就开始喷火。太乙真人见状况就用了一个收魔性的圈,把哪吒的魔性压了下来。太乙真人对李靖说:“魔丸是会祸害人间人,必须除掉他,”李靖的夫人跪求真人说:“不要杀我儿”李靖见夫人那么苦苦哀求真人无果,便对真人说“请不要杀我儿,我保正好好教导他,不让他祸害人间”真人说“现在不杀他,他也只能活到3岁,到时将被天雷劈死”李靖夫妇说“活一天算一天,就让我们多陪陪他吧!”李靖请求真人教哪吒本领和做人的道理。于是哪吒跟真人学习了一身的本领。和做人的道理,一天哪吒觉得太无聊了,就偷跑出来了。在路上哪吒见一妖怪要吃小朋友,他就去救小朋友,因为哪吒的性格太急躁,在与妖怪搏斗的过程中损伤了村民的房屋,但也救下了小朋友,还与龙王的儿子敖丙成了好朋友。但村民没有见到妖怪,大家都误会是哪吒伤害了小朋友。和损伤了房屋,哪吒很伤心,大家都误会他。就自暴自弃说“无论我怎么努力,大家都不会相信我,他们永远都不会接受我的。”就不吃不喝,天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哪吒的父母为了让他高兴,并解除误会,李靖决定在哪吒三岁生辰的那天,为他澄清他的清白。他的`父亲便亲自去求乡亲们来参加儿子的生日宴会。哪吒得知此事十分开心,便高兴的去通知他的好朋友敖丙,就在生日当晚,申国公告诉了哪吒的身世。哪吒在一气之下,走火入魔了,他差点儿杀了他的父母,这时真人让哪吒看到了事情的真相。哪吒为了不连累他人,决定自己去承受自己的命,受72道天雷的惩罚。这时他的好朋友为了帮助他,也一起与天抗争。太乙真人为了保住他们的性命,用尽了全身的修为,保住了他们的灵魂。就在这时哪吒说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屈服有可能会发生奇迹!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掌握!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2

  以我挑剔的眼光来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只是一部合格的电影,但它却是一部成功的国产动画电影,所以我还是要力荐大家去看一看。

  作为一个只上过一学期影视概论课的业余电影爱好者,我判断一部电影合不合格的方式极其简单粗暴:抖包袱的时候我笑了吗?笑了。煽情的时候哭了吗?哭了。有没有看不下去想换台的时候?没有。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合格了。更何况这部电影还有许多闪光点,比如为角色添加的记忆点和非扁平化脸谱化的正邪形象,一叶一仙山的画面也很美。

  从主旨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通过改编降低了自身的叙事任务,这样虽然有损主旨深度,但我认为作为一部商业动画电影这种改编是成功的,一部完成了对一个简单问题的探讨的作品总好过一部扯了很多但是什么都没讲清楚的作品。

  哪吒原本是一个悲剧人物,其悲剧内核就在于他与父亲李靖之间的矛盾冲突,然而电影却移除了这一矛盾,将矛头指向人对妖魔的成见,结合电影中对乾坤圈效用的改编,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讲了一个写作“哪吒”读作“悟空+哈利波特”的故事,跟原本的哪吒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大关联。然而反叛和打破成见的主题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实在已经有些陈词滥调的'意味,“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也早已沸腾不了我等沧桑老人的冷血了,故而影片作为全年龄向作品不能不说没有缺陷。不过好在叙事上没有硬伤,虽然看完之后不会再有引人深思的绕梁余音,但它给了我两个小时的快落时光,我觉得阔以了。

  近几年的国漫似乎隐隐有崛起之兆,《哪吒之魔童降世》比之几部口碑较好的前作更是又有进步,但作为一个丧人我个人对国漫的崛起并不看好。哪吒和悟空作为中华正统文化中隐匿的叛逆精神在民间的化身,符合当代观念的同时又能挑动炎黄子孙血脉里的文化自豪感,只要改编的及格,在国内可以说没有不火的道理。

  很多人觉得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如此之瑰丽辉煌,岂不是可以成吨成吨的文化输出,殊不知中国人看见哪吒两个字,同时也就看到了陈唐关的城门古墙,看到封神榜各路英雄豪杰,看到一整个鬼神仙境,自然是热血沸腾兴趣十足,可老外看见哪吒两个字连它是个人名都不知道。再者,《大圣归来》成功之后就难有第二个大圣,《哪吒之魔童降世》火了之后就很难再火第二个哪吒,《白蛇传》改过了大不了再改一个《梁祝》。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确源远流长,但当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国漫崛起可以依靠文化红利,但改编经典ip不是长久之计。我期待国漫原创形象成为经典的那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3

  许久没有看电影的我是被家妹哄骗着进入放映厅的,由于去得稍晚,匆匆忙忙买票入场,都没来得及看下影片简介电影就已经开始播放了,看到大屏幕上的画面,我不屑地对旁边的小妹说:“原来是动画片啊,早知道我可不陪你来!”妹子冲我吐舌头:“切!好像你多大似的。”说实话,动画类的影片我还真看得不多,可能跟我缺乏天真烂漫有关。但这次,既来之则安之,为了不破坏小姑娘的兴致,我硬着头皮往下看。

  电影的名字叫《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动画电影,讲述很久以前,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其分为灵珠和魔丸,太乙真人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哪吒身上,却阴差阳错被掉包,错将魔丸托生给哪吒,哪吒出生后调皮捣蛋顽劣不堪,活生生一个“小混世魔王”,但这样的哪吒却有一个做英雄的心,但众人却对哪吒充满了误解,而元始天尊为消灭魔丸在哪吒被托生之前就启动了天劫咒语,哪吒在这样的魔咒下度过了三年水深火热的童年生活……

  “哪吒”这个人物形象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其实一点也不陌生,像孙悟空、猪八戒一样,它在我们童年时光里就以动画形象陪伴我们成长,“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可是当年人人都会的一句经典歌词,小哪吒脚踩风火轮,身绕混天绫,颈套乾坤圈,手握红缨枪,是我们心目中的小英雄,是对孩提时代无法释怀的一种情愫,是我们童年时光里最美的记忆,是它埋下了我们心底对正义崇拜向往的小嫩苗。而这部影片中的哪吒形象与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大不相同,他是魔丸降世,却不服命运安排,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这个人生哲理,是该部影片的灵魂所在。

  看到哪吒在与命运顽强斗争抗衡时,我彻底打消了对动画电影原有的小小成见,它不光是小孩子娱乐逗趣的消遣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正在经历不同转折点的大孩子们,堪称是经典的教育片。哪吒三年生辰时的天劫降临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大磨难和挑战,高考、毕业、就业、成家……无论是从少年初长成还是这些事件本身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程度,似乎都能算得上是哪咤面临的天劫。返回头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经历这些劫难的时候,我们是顺其自然服从命运安排还是不服输不泄气与命运斗争到底呢?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这句经典台词,我想对于每一个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内心都为之一颤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4

  经不起宣传的诱惑,晚饭后,我们也到电影院凑热闹,观看了被朋友圈广为宣传的国产动漫。

  影片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逻辑上有糟点,笑点有粗俗嫌疑。对原故事有取舍,也有继承和发挥。结局有点落入大圆满的俗套。基本上可以看成励志片。

  下面发表一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1、“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谁不是在屈辱中一路长大。谁不是一边哭着,一边负重前行!是人是妖,不是别人说了算!虽然“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但如果一直沉浸在别人的偏见里,就会永远失去自己。人最可贵的是认清自己,相信自己!哪怕出身为妖,也要努力修炼成仙!

  2、出身真的很重要,做个好人辣么难

  只有少数幸运儿,一出生就在罗马,天生享受富贵荣华,光鲜亮丽,且受人尊重。

  其他芸芸众生,大都是生于平凡,要努力抗争一番,才可能搏得一席之地。像《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出生贫一代,就算考上北大,还是穷困到潦倒,卑微到猥琐。留校后,因为办校外辅导班而被开除。当然最终逆袭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还有少数极端的例子:出身不是平凡、卑微,而是被打上永世不得翻身的烙印,而且被枷锁紧紧扼住咽喉。像哪吒魔丸附身。像出身妖族、郁郁不得志的申公豹。像庞大的、接近权力中心的龙族,被困在海底天牢那么久,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子敖丙修炼成仙。但他们无论怎么修炼,都有永远去不掉的“龙角”。成仙封神的路太过遥远,也许永远达不到。

  为了摆脱出身,有人终其一生都在挣扎。即便这样,也不能丢失成仙的愿望。“我命由我不由天。”再糟糕、再不堪,哪怕低到尘埃里的出身,也不能成为不努力或堕落的借口。哪怕面对失败、面对嘲讽,面对屈辱和误解,甚至面对打压和剿灭。你也不能放弃自己,自甘堕落。

  3、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理智的行为

  影片整体较压抑,但也有亮点。例如哪吒和敖丙的友谊;哪吒和小女孩之间的信任;尤其是父母对哪吒的爱,哪吒最后对父母理解的那一刻,我看得潸然泪下。其实,人和人之间理解、信任和爱,才是唤醒良知、打败魔性的最有力武器。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善恶。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魔丸和灵珠的成分。只有爱和信任,才能真正转魔丸为灵珠。

  再想想那个有名的'“张扣扣案”。可以肯定,如果张扣扣幼年丧母后,能得到家人的关爱和疏导,长大后得到社会的认可,或者遇到爱他的女人,或者有了家庭,他是断然不会有极端报复行为的。正如张扣扣供述的“我要是娶妻生子了,也不会干这事儿”。连魔丸转世的哪吒在爱的感召下,最终也能放下魔性。爱是除掉魔性的灵丹妙药。爱也是也这个世界上唯一理智的行为。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5

  取材神话大胆改编哪吒&敖丙诠释“不认命”倔强少年

  此番发布的终极预告和海报,向观众透露了更多包括哪吒个人命运,及哪吒、敖丙人物关系等全新资料,信息量巨大。能够看出,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传统神话英雄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相比于原著中的“恶童”哪吒,无论是79版反抗父权的《哪吒闹海》,还是此次影片中反抗天命的“魔童”哪吒,都对原著进行了改编,与时代精神相符,有着独特的现实的意义。能够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哪吒。导演饺子表示“故事是一个外壳,里面的精神内核需要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每个时代的文化都应当贴合当代精神,我们是本着服务当代观众的理念,对原著进行了改编。”

  命运是会改变的,正反派不是绝对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所有主角都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导演饺子表示,片中最大的反派其实是命运。影片极具讨论性的一点,便是哪吒与敖丙对待命运截然不一样的态度。片中,哪吒虽是“魔童”,受尽世人偏见,但在李靖夫妇、师父太乙真人的帮忙下,坚持用自我的方式反抗着命运;敖丙虽是“灵珠”,但却在承受整个龙族翻身期望等多重重压下,走上了邪路,甚至于“水淹陈塘关”。哪吒、敖丙看似水火不容,实则亦敌亦友。敖丙也正是在哪吒的影响下,学会敢于做自我、不认命,并与哪吒联手抵抗命运,成为对方“唯一的朋友”。

  富含深意的'“颠覆”设定导演:制作完成是一个奇迹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历经66版剧本修改,片中许多看似“颠覆”的设定都富含导演饺子的深意。比如,影片特意把龙宫设定成“海底炼狱”,因为“炼狱”的存在更能凸显龙族饱受天庭偏见的委屈与不甘,也让敖丙拯救龙族的行为更具说服力;对于观众热议的“踢毽子”场景,导演表示,蹴鞠等运动的产生时间与哪吒所处年代不相符,没有确切产生年代的“毽子”,趣味又与情节相贴合,所以才选用了“毽子”。除此之外,包括说“川普”的太乙真人、没有“裤兜”的哪吒等,片中不少设定其实都与影片剧情、具体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经过导演饺子的反复研究和确认。

  导演对于影片的考究,给观众呈现了更完美的作品,也成倍加大了影片的制作难度。导演饺子透露表示,影片制作后期找来一个执行制片,做过很多国产动画项目,直言影片绝不可能在上映日期之前做完。为了完成影片制作,能够说制作团队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加班加点,不是996而是007地全力以赴”。被问及影片制作最困难的地方时,导演饺子感慨表示,“已经记不清哪一个最难了,整个过程都是硬挺过来的,每迈过一个坎回头看都是一个奇迹”。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相关文章: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左右11-15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08-31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08-31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09-05

观《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02-03

【精】《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06-13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荐】12-17

热《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2-16

【热】《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2-14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热门】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