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航拍中国》观后感

时间:2025-02-10 15:49:44 银凤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航拍中国》观后感(精选22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航拍中国》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航拍中国》观后感(精选22篇)

  《航拍中国》观后感 1

  在《航拍中国》这部地理纪录片中,节目组带我们从空中视角俯瞰整个中国,向我们展现中国东南和西北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从另一个角向观众度展现神州大地的无限风情。

  这部纪录片带着我们遨游天际,了解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领略专属于高空的奇观,正如节目开头的引言所说,一集不过短短50分钟的“空中之旅”,却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惊喜。

  它带着观众从新疆和海南的上空掠过,在陕西和江西的群山间穿行;向我们介绍寒冷的黑龙江中的`湿地,帮我们寻找喧闹的上海中的静谧。这部纪录片让那些平时事务繁忙,无暇旅行的人,也感受到各地美景的秀丽。导演用将近15万公里的行程,带给观众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让观众意识到新疆不只有火焰山,陕西不只有不夜城;海南不仅代表阳光和假日,黑龙江也并非只有冰雕出名。除了壮阔的山河,中国各省独特的人文和历史更是全片中一抹明亮而独特的色彩。

  悠悠古国,万里河山,几千年前的盛世图景已经永远凝固在了时光中,无法再回溯。但博大而辉煌的历史,却早已将文化,精神和思想这些最宝贵的东西同岁月一起刻印在了这大好河山之中。

  我以为导演者应是将自己心中浓郁的华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贯穿了全片,所以《航拍中国》这部纪录片不仅向我们展现了祖国的万里山河,更让我们看见的中国从古到今一刻不停地发展与变化,将中国的朝气蓬勃呈现每一个人的面前,讲述过去,记录现在,启迪未来。

  《航拍中国》观后感 2

  《航拍中国》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在空中俯瞰我们的大好河山,欣赏我们的美好家园,用众多网友的话说就是:每一帧都可以用来当桌面。确实,美到让人窒息。黑龙江篇以冰雪世界的家园引入,这怎能不勾起我对那份洁白天地的热爱的呢?那晶莹剔透的雾凇奇观,还有700多万公顷的大、小兴安岭,是东北虎、梅花鹿等动物的广阔家园,也是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聚集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牡丹江双峰林场雪乡,镜泊湖,伊春嘉荫恐龙博物馆,大庆和牡丹江冬泳,大庆连环湖,大庆石油,齐齐哈尔扎龙湿地,五大连池,漠河……

  世界的.创造,让我们和这大自然奇迹相遇,这是恩赐,亦是缘分。雪花飞飞扬扬,飞扬到北方的衣兜,我双手合十,祝福着一个又一个心中思念的人。或许这些记忆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但是我年老时,在某个有着点点暖阳的午后或是星光熠熠的夜晚,坐在花香四溢的乡村小院,摇着摇椅微笑着静静回忆,有风微微的拂过,所有的记忆是甜的。

  好吧,美丽的黑龙江,我等到什么时候一定再来看看你。

  《航拍中国》观后感 3

  夤夜看完《航拍中国》第一集 ,真的很震撼,太美了,美哭了,也学到很多知识。看了第一集,瞬间改变了对沙漠戈壁和干燥荒凉以往的印象,感叹生命奇迹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突然想起,奇葩说第三季中,史航老师的一句引用霍金的话,遥远的相似性让人感动。万水千山,毫不相关的两个地方,出现你未见过的相似,特别让人感动。也彻底明白了,无知源于不了解这句话。当我们静下心,愿意去了解并接触,那份我们不熟悉且陌生的历史文化.自然奇观与社会背景,我们才能真正互相理解,相互包容。

  否则,那个地方,纵使是我们的国土,在我们的心中也永远是异域。回首过往,注意到每个省份和它们的人民在我们内心形成的固化形象,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不了解,这份不了解造成我们对彼此的.偏见。所以,我们要真正做到互相了解,形成我们的世界观,我们就必须跟随镜头,或者身临其境,出去多看看。当然,也特别希望,高铁建设能够联通与祖国各地,缩短我们的时空距离,真正拉近我们彼此想互相了解和理解的心。

  《航拍中国》观后感 4

  继去年看过的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之后,今年又看到了《航拍中国》,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纪录片了。

  从前我从江北机场飞往南京,那天天气特别好,飞机飞得似乎也不高,从窗户里望下去,一大片混浊的绿,公路纵横交错,可以看到白色的和谐号动车穿行。那种清晰的俯瞰,印象深刻。我看到的那一大片土地,怀疑是湖北省,当然,是我猜的'。

  幅员辽阔的960万土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美轮美奂,极尽想象力。祖国母亲的绝色天姿并没有因为雾霾而失色多少。如果今生的足迹不能够踏遍这片土地,该是一种多么醉人的遗憾。

  因为我的家乡江苏省差不多一马平川,整个省份的气候自然条件也相近,所以总是惊叹于云南一省之内,往西北的德钦雪山绵延,气温寒冷,而南方西双版纳却是一派夏日风景。同一省份气候相差之大,再大也没有新疆的火焰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的差异更大了吧,内陆深部腹地的这个省份,有塞上江南,也有不毛之地的沙漠……那种原始的还没有完全被工业文明侵蚀的风姿一定会激励着你:再贫瘠的土地上也有你不曾探索到的风景。

  《航拍中国陕西篇》,可以看到陕西的雾霾,熙攘的人群都隐没在雾霾中。西安的古城墙上适合自行车骑行游。汉中,是诸葛亮出川伐魏的地方。惊叹于,南郑到今天还存在这个地方……

  《航拍中国》观后感 5

  这是我觉得最好看国产的纪录片,没有之一。比舌尖上的中国更好看!先说画面,每一帧都想截屏,如果有4K电视的话更好了。画面清晰度超级高,调色也很好看,整体都超级美。再说配音和文案,几个宣传片都不是最后的李龙滨,但是李龙滨真的很适合。很磁性,但是有没有那么的'深的感觉,又显得很年轻。很棒!文案也很不错,特别适合抄下来,看到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但是真的很感动。

  说一下不足,一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首播中间跨度太大,没有衔接好。可以看出中间去拍过年了,但是跨度时间太大了,安排不合理。第二就是配乐,因为最后的两集一看就是中间穿插了新拍摄的内容,又添加了一个新配乐,最开始是在第五集动物的地方,很不协调。不过除了那一点点之外,其他部分都很好。都是自己重新做的曲子,很用心。第三就是江西那一集,很明显就是为了迎合拍摄做出来的晒秋图,吐槽的人很多。虽然我赶脚没啥,但是想想那些村民的努力,这种做法虽然好看震撼,但是宁愿不要。

  最后附一张图,配合弹幕,表达我的心声!

  《航拍中国》观后感 6

  你曾见过什么样的田野?是鸡犬相闻的故乡?还是收获丰硕的'远方?带你走进泰州兴化垛田,这是一片漂浮在水上的耕地,也是一个由荒滩改造而成的水上奇观。没有路,没有桥,来去乘船。《航拍中国》第二季带你飞临江苏泰州,寻觅不一样的大美良田。

  1:元宵节灯会延续千年三国彩灯奢华超乎想象。

  2:龙蟠虎踞南京城由一围明城墙守护了六百余年。

  3:你知道吗?这个国家级公园竟曾是皇家禁地。

  4:乾隆多次游览瘦西湖掀起瘦西湖建园高峰。

  5:水中造田:耕作全靠人工来去只能靠船。

  6:一座“运”出来的古城,不可错过的小桥流水!

  7:昆曲声声入梦来“水磨腔”尽显江南优雅。

  8:惊叹!号称中国最贵的豪宅,到底有多壕?

  9:大开眼界!黄龙山的泥土竟做出了一只价值几千万的壶!

  10:幸福!看,那是长江与大海约会的地方。

  11:美呆!鹤舞鹿鸣,共绘生态新图景。

  12:在秦山岛有一条通向海洋王国的“神”路。

  《航拍中国》观后感 7

  夤夜看完《航拍中国》第一集新疆,真的很震撼,太美了,美哭了,也学到很多知识。看了第一集新疆,瞬间改变了对新疆沙漠戈壁和干燥荒凉以往的印象,感叹生命奇迹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突然想起,奇葩说第三季中,史航老师的一句引用霍金的话,遥远的相似性让人感动。万水千山,毫不相关的两个地方,出现你未见过的相似,特别让人感动。也彻底明白了,无知源于不了解这句话。当我们静下心,愿意去了解并接触,那份我们不熟悉且陌生的'历史文化.自然奇观与社会背景,我们才能真正互相理解,相互包容。否则,那个地方,纵使是我们的国土,在我们的心中也永远是异域。

  回首过往,注意到每个省份和它们的人民在我们内心形成的固化形象,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不了解,这份不了解造成我们对彼此的偏见。所以,我们要真正做到互相了解,形成我们的世界观,我们就必须跟随镜头,或者身临其境,出去多看看。当然,也特别希望,高铁建设能够联通新疆与国家各地,缩短我们的时空距离,真正拉近我们彼此想互相了解和理解的心。

  《航拍中国》观后感 8

  今天,姚老师立了个规矩,以后周三上午只要全体拿出一百分的学习态度,下午第一节课就可以看电影。

  上午我们表现不错,所以规定即日生效。姚老师特意选了一部纪录片《航拍中国——陕西》,不仅为了让我们了解祖国山河的大好风光,也让我们学一学如何描写风景。

  整部纪录片叙述了整个陕西的风光,通过直升机的航拍完成。我们了解到秦岭是陕西的南北分界,秦岭的.最高峰为终南山。终南山是道士的隐居地点,这里有百年的隐士文化,如今也被开发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人们可以选择坐缆车或者独自攀登到终南山的顶部。终南山的险不亚于黄山。

  离终南山不远就是华山,想要寻求刺激的人,可以来到华山的悬崖栈道,那比张家界的玻璃栈道还险呢,只有半米宽,背靠岩石,脚下就是咫尺悬崖。

  秦岭也是熊猫的圣地,这里拥有中国仅存的几只棕色熊猫,也是金丝猴的天堂。到了中午,金丝猴在树枝间上串下跳。因为拍摄时是冬天,没有食物,它们只能去投食点“就餐”,可到了夏天,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自然界里有丰富的瓜果在等着它们。

  虽然纪录片只有40分钟的时间,却让我们在天空中遨游俯瞰美丽的祖国山河,我真得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航拍中国》观后感 9

  继去年看过的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之后,今年又看到了《航拍中国》,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纪录片了。从前我从江北机场飞往南京,那每天气特殊好,飞机飞得好像也不高,从窗户里望下去,一大片混浊的绿,马路犬牙交错,可以看到白色的和谐号动车穿行。那种清楚的俯瞰,印象深刻。我看到的那一大片土地,怀疑是湖北省,当然,是我猜的。

  幅员宽阔的960万土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精美绝伦,极尽想象力。祖国母亲的绝色天姿并没有因为雾霾而失色多少。假如今生的踪迹不能够踏遍这片土地,该是一种多么醉人的缺憾。

  因为我的家乡江苏省差不多一马平川,整个省份的气候自然条件也相近,所以总是惊羡于云南一省之内,往西北的德钦雪山绵延,气温寒冷,而南方西双版纳却是一派夏日风景。同一省份气候相差之大,再大也没有新疆的火焰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的差异更大了吧,内陆深部腹地的`这个省份,有塞上江南,也有不毛之地的沙漠……那种原始的还没有完全被工业文明侵蚀的风姿肯定会激励着你:再贫瘠的土地上也有你不曾探究到的风景。

  《航拍中国·陕西篇》,可以看到陕西的雾霾,熙攘的人群都隐没在雾霾中。西安的古城墙上适合自行车骑行游。汉中,是诸葛亮出川伐魏的地方。惊羡于,南郑到今日还存在这个地方……

  《航拍中国》观后感 10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航拍中国》《航拍中国》第一季(6集)是2017年首播的,当时由于没有装福建广电网络,只从网上下载了第五集《航拍中国·江西》,因为我家乡是江西啊。

  现在有了强大的广电网络,就可以尽情欣赏央视大气磅礴的纪录片了。

  第一集《航拍中国新疆》美呆了,美哭了,明月出天山,千里相与还。新疆处处都有奇丽的'美景,令人神往,可惜没时间去玩。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还画了新疆地图,做了观看笔记,新疆的天鹅湖、池沼公鱼、雪岭云杉、鹅喉羚、天门都是第一次听说,图5的美丽的。杏花的花季只有一周都被航拍了下来,可见制作成本接近天文数字!

  深情大气的背景音乐,美轮美奂的迷人景色,底蕴深厚的旁白解说,让人陶醉其中,壮哉!我可爱的中国!美哉!我深爱的中国!

  《航拍中国》观后感 11

  在我看过《航拍中国》第一季纪录片和《航拍中国》第二季纪录片之后,又播出了《航拍中国》第三季的读后感,一开始我对《航拍中国》没有那么的了解,所以我一开始很不喜欢看《航拍中国》,但是看完《航拍中国》第一季和第二季之后,我有点期待《航拍中国》第三季了,很期待他们又会展现给我们哪一类的中国!

  都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在西北边疆的土地上,有着不一样的中国风景,看着来自天空之上俯瞰而下的镜头,镜头在那一个个情景中展现出来,新疆这个美妙绝伦的风姿渐渐展现了出来,虽然我们没有亲自去过,体验过,但是他们的拍摄的'美景,让人看着就感觉身临其境一样

  我感觉新疆难忘在她的瓜果飘香之间,难忘在她的荡气回肠之间,让人们特别的难望!

  不仅如此,新疆她的异域风光让我们向往,让我们憧憬,不禁想让我们立马飞到她那里去,体验他的不同。我们这边的异域风,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异域风光,更向往在他那的风景,他那里的民族习惯,都说新疆,他那里的女子特别的美丽,看完这《航拍中国》第三季,我真的感觉自己的目光短浅,特别的无知,看完一个风景,就想立刻去那里体验一番,虽然我知道这是不大可能的,但是这个《航拍中国》的第三部,真的让我们非常向往新疆!

  《航拍中国》观后感 12

  3月8日,央视9套纪录片频道播完《航拍中国》(第一季)最后一集。节目播完,但观众的热度仍然未减退――近日,超过3500名网友在豆瓣上给它的第一季打出9.4的高分。

  这部被海外华人盛赞为“每一帧都美到想唱国歌”的纪录片,是中国有史以来航拍规模最大、单集投资金额最高的大型航拍纪录片。在第一季里,海南、陕西、新疆、黑龙江、江西、上海六地,成为纪录片拍摄对象。其中,“新疆篇”于第三集呈现。“新疆篇美哭了,是真哭了。”网友这样评价。

  实际上,在2017年春节期间,《航拍中国》就已经播出了前4集。3月下旬,这部激起观众强烈反响的纪录片,一气将6集全部播出,最终,难以置信的航拍场面、美轮美奂的'中国大地,令所有观众折服,并给出口碑一致的高评价。

  要知道,第一季的6集内容,虽然每集只有50分钟,但整整一年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共动用了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4圈。

  “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整个团队都很欣慰。其实,我们的初心,就是将创作模式和最终呈现出来的状态,让更多的大众能够无差别地介入到这个片子里来。这一点,我们做到了。”日前,《航拍中国》总导演余乐在微信中这样回复。

  “我觉得新疆的美,只释放了一半,我还想再拍一次新疆。”新疆篇总导演、央视合作单位锐智九洲公司总经理王连明如是说。

  《航拍中国》观后感 13

  《航拍中国》是2016年中央电视台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有史以来拍摄难度最大、单集投资最高的纪录片。

  1月28日那天是大年初一,央视《航拍中国》节目第一季第一集聚焦大美海南。以空中视角俯瞰美丽海南,立体化的展示了海南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式俯瞰一个大家既熟悉又新鲜的美丽海南、生态海南、文明海南。

  海南省位于我国版图的最南端,它带着南海众多岛屿贡献了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广阔海域。南部的南沙群岛,界定了中国最南的'国界;北部的琼州海峡,隔开了海南岛与内陆。旅程从北部开始,探索火山如何塑造岛屿,前往一座洋溢着闯荡精神的城市。沿着北部海岸线,又邂逅三座风格迥异的灯塔。

  在蔚蓝的天空下我看到了:

  琼州海峡:这是一条30公里宽的海峡,它的南岸是我国的第二大岛——海南岛。海南岛本来是内陆的一部分,6000万年前,地壳运动让部分陆地下陷,海水淹没了这里,形成了古琼州海峡。伴随着塌陷和海峡形成,火山开始喷发。火山喷发物不断堆积,海南岛北部的面积随之扩大。海口市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在海南岛的北部,火山运动的痕迹随处可见。这片面积仅有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着40多座火山......

  飞行在这片蔚蓝之上,透过电视屏幕我仿佛听到大海平缓的呼吸。面向海洋,更能感受到风的来向。我感受到一个新的时代正乘风破浪而来,海洋,愈加成为我国联通世界的桥梁。

  《航拍中国》观后感 14

  近几年,含有“中国元素”的自然纪录片在国外电视台里频繁出现,宣传中国。于是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终于筹划了一档专注于介绍中国美丽自然风光的纪录片《航拍中国》纪录片。从上映开始,这部纪录片就大获好评,从文案到配乐都美到极致。成为即《舌尖上的中国》后有一档,口碑收视双好评的纪录片。

  《航拍中国》纪录片采用航拍技术以高空视角俯瞰整个中国。每一集片中都会有几百个美景镜头。画面之精美,气势之宏大。航拍最能体现,雄伟河山的广大和人文之美。纪录片的第一季共播出了6集,包括了我国海南、陕西、黑龙江等地区。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冬夏风情浓厚的黑龙江。

  片中,北国雪境的`气质一览无遗。在库尔滨,雾凇不仅美得晶莹剔透,更拥有长达四个月的漫长“花期”。亚布力滑雪场上的人群在欢乐滑雪中体验风的速度。松花江上,冰面被切割成一块块重达500公斤以上的巨大冰块,远看像一颗颗甜蜜的冰糖。就是这些大冰糖,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变成冰雪派对的现场,搭建出哈尔滨每年一度的冬日盛典。

  通过《航拍中国》纪录片了解到了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山熔岩堰塞湖,水流和崖壁凝为一体,形成了冰瀑奇观。悬崖之下,是60米深的黑龙潭,水底的温度却常年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老人纵身一跃,人与自然合二为一。黑龙江这集除了片中秀美风景之外,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当地人与景的故事结合。

  《航拍中国》观后感 15

  “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不知曾触动多少人的心灵,是当之无愧的早期网络鸡汤。近来,我竟也和这“鸡汤”狠狠的共情了。

  步入初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看着桌旁那堆积如山的`辅导资料,重复着单调枯燥充满压力的现实生活,让人很难不去向往那理想生活中的诗和远方。身处这样不得不内卷又不想卷的两难境地之下,《航拍中国》这部纪录片向我伸出了援手。让我在这一地鸡毛的功课之中,冲上云霄,去往当下难以到达的地方,像鸟儿一样,哪怕只是在视觉上,探寻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晚上,距离小中考还有一百二十五天,我倦了,合上书本,躺在沙发上,随手打开面前的电视。航拍中国熟悉的音乐随之想起,正在播放的是景洪市的天灯节。那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夜幕下,人们围在澜沧江边,小心翼翼的将自己手中的孔明灯,连同着心中美好的期望与祝福,送到天际之上。放灯的人群中,有祖祖辈辈生长在这里的景洪人,也有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有即将面临大考的学生,也有年过古稀的老人。他们或为自己,或为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送上自己最澄澈的祝愿。

  幸运,有时没那么容易得到。幸福,往往需要等待。每一盏光亮的背后,都是一个温暖的故事。那一刻,没有人会觉得孤单。万千的欢乐与希望,冉冉升起。

  关上电视,回归日常。只有真正经历过苟且的生活,才能体会真实的诗与远方。

  《航拍中国》观后感 16

  这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纪录片,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顶級的纪录片。我不能说它是中国最优秀的记录片,但我可以肯定,这绝对是一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记录片之一。

  《航拍中国》是一部介绍全中国各地风情的记录片,由直升飞机在空中直接拍摄,360度全景将各地的美景真实地展现给了观众。该记录片分为三季,由福建到浙江再到周边省市,还拍到了偏远的宁夏与甘肃,甚至到了辽阔无边的内蒙古草原,就剩下青海、西藏与新疆三个极难拍摄地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的故乡——浙江吧!

  浙江有杭州市、丽水市、金华市、台州市等等11个地级市。拍摄时,先从沿海城市入手,介绍了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岛——舟山市以及它那闻名世界的巨大港口。浙江仅此一个,全中国大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资源都在此处中转……

  接着又介绍了一条江,这条江有三个名字,由三个地段组成:上游新春江,下游钱塘江,而两江交界处便成了富春江。在新春江一段,是美丽的千岛湖,此地盛产水产品,其捕鱼式——巨网捕捞法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

  钱塘江的尽头就是杭州湾,杭州湾跨海大桥威武雄壮地横跨在杭州湾上,第一次见到这座大桥,你都会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钱塘江的另一端就是我们的省会城市——杭州。每年的`八月十五便是钱塘江大潮之际,届时会有很多人蜂拥而至前来观潮。

  说到杭州,大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西湖,这是中国唯一一个免费的5A级景点,只要你来到杭州,想必都想着要去西湖逛一圈才觉得不枉此行啊!

  说了这么多,还是全靠从《航拍中国》中理解得出,此真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地理大片啊!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看就完了!也许它比不上其他纪录片那么唯美,但它一定是知识最丰富的地理神篇!

  《航拍中国》观后感 17

  儿时,总是幻想着自己有一双翅膀,带着自己翱翔在祖国的上空,看遍人间美景。长大后,没想到在《航拍中国》中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是的,今日我们就来聊聊《航拍中国》,让我们换个角度看中国,感受极致之美。

  从春节起先,央视新推出的纪录片《航拍中国》在网络走红,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4分的作品,以全新视角让人体会中国之美。这部34集的纪录片将分五季,是近年国内航拍规模最大、单集投资金额最高的大型航拍纪录片。现在第一季正在更新中,我们已经观赏了丰美多姿的新疆、蓝色的海南、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历史悠久的陕西、古朴的江西等。虽然第一季只有六集,每一集只有短短五非常钟,却囊括了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生态、民风民俗。让我们不出家门便能近距离巡游中国。印象最深刻的`是新疆,从未想过新疆是如此的新疆,丰富的物产,湛蓝的天空,广袤的沙漠,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冰川雪山、草原牛羊、广袤的沙漠、一望无际的水域......全部的这些,都被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未被“化妆”的画面,就这样素面朝天呈现在观众面前,却震撼人心,获得了网友的一样好评。

  我们总是被国外的美景照片所惊艳而快马加鞭,可是几乎忽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航拍中国》每个镜头和解说词都隐藏着对这片大地的爱,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传递着爱的主题,对祖国的山河,对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我们对将来的向往。《航拍中国》更像是为国人制作的一个走心的旅游宣扬片,褪去浮夸,返璞归真,这不也是我们始终憧憬的生活看法么?

  几年前被《舌尖上的中国》惊艳了双眼,许下心愿要吃遍舌尖上的美食,如今,《航拍中国》让我们带着爱和感动,去探访航拍下的中国的美景。

  《航拍中国》观后感 18

  自然孕育了文化,文化丰富了自然,欢声笑语在自然与人文的编织中熠熠生辉,留下的光绵长深厚而又令人向往。纪录片《航拍中国。江西》以其细腻优美的风格触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灵,成功地做到了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向观众再现了江西那典雅与韵味并存的美。即使你不是特别偏爱美景,也绝对会因此而发出赞叹。富有韵味的构图,点缀上灵性的色彩,配以美妙的音乐,以导演余乐的手细细研磨,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属于视觉的饕餮盛宴。构图塑造美的框架。影片在对画面进行展现时,各种构图混合运用,营造独特的中国式意境。当镜头在河流与公路进行俯拍时,曲线构图与斜线构图带来的`流动感有一种特别的韵律,使画面的空间更具深度。而在对于各种建筑进行展现时,对称构图所带来的平稳则充分为观众展示音乐升华美的意境。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曾说过:〝电影的声音,不仅加强,而且数倍的放大影像的效果。〞这一点在《航拍中国》得到了充分体现。影片的总体音调平缓而优雅,配合上饱含情感的解说词,在完美突出画面的同时,又超越了画面,以此延伸出更深层次的内涵与蕴意,那就是,美的意境。每个地方都有着独属于它的意境,庐山清冷的箫声,婺源欢快的笛声,龙虎山的鼓声,人们在幸福中发出的笑声,加上富有中国韵味的留白转场,那属于视觉与听觉上的美着实让人不得不发出赞叹。其实不仅仅只是如此,音乐更大程度上还表明了导演的期望。当画面转向南昌时,音调则在欢快中带着雀跃,解说词也高昂起来,对着滕王阁。八一广场发出了赞叹,并表明只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千古名句流传下去,滕王阁也就会一直流传下去。

  只要人与自然能够一直友好的延续,江西的美也就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航拍中国》观后感 19

  《航拍中国》以宏观的叙事逻辑来链接板块,构造清晰详细,合理有效的建构了主体框架。在片子中,编导按照江西的自然地貌,以众多小版块例如城市、名山为线索,交织成完整的江西印象。在详细的叙事线索之下,片子整体构建显得极其自然,在完整逻辑框架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衔接自然而干脆,以相近的点进展链接,相互堆叠下串联成立体的完整映像。在这里面,每一个小版块都有各自的精彩。板块之间以动画生成的方式进展延续,逐渐生成,画风自然清新,独具特色。 从天空俯瞰时,观众的视角与常时完全不一样,会受到宏大的冲击力。上帝视角下所展示的大自然塑造的形状,具有与生俱来的浪漫。奇诡的上堡梯田垂直落差近千米,形状在空中得以呈现。新气昌隆,人烟繁盛。徽宅的对称在与寻常视角高度不一致的地方得以表达;舞灯长龙在视线内连绵不绝,中华人烟兴盛至此。同期声中的鸟声与水声接着白鹿洞书院的埙声,音乐音响化,音响音乐化。音乐是创作者情绪的表达,贯穿全片的舒缓音乐正是创作者对美好山河的欣喜。空镜头的使用,供给观众思考的余地,增加影片抒情性,相当于国画中的留白,掌控影片节奏,并给观众带入生命历程的'时间。

  无论经历多少曲折,总能迎来圆满的结局。心态在变,角度在变。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逐步提高,带给国民的是思维高度的拔高。这也正是《超级工程》《航拍中国》等宣扬中国大国姿态的影片受到追捧的原因。《航拍中国》所表现出的对现实和历史新的观照角度和更通俗的表达方式,更加关注的是人类的普遍意义的情感,对家乡,对祖国大地的血脉相牵的感情。

  《航拍中国》观后感 20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毕竟,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新鲜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语言,与观众是否保持了平等沟通的姿态,并且最终节目本身是否呈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6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在“维吾尔自治区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须要关注。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维吾尔自治区,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维吾尔自治区的总体方向。而且,维吾尔自治区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维吾尔自治区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维吾尔自治区。”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欢,更加不易。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维吾尔自治区,我们尽量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适合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路线,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撼。”他说。

  而对于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遗憾:“没拍够,还是有很多镜头没有呈现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应该加入一些更有生机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体现维吾尔自治区野性的元素。”他说,“维吾尔自治区篇”只是一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电影版维吾尔自治区,真正想把维吾尔自治区的魅力拍出来。

  《航拍中国》观后感 21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毕竟,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新鲜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语言,与观众是否保持了平等沟通的姿态,并且最终节目本身是否呈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6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在“新疆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须要关注。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新疆,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新疆的总体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新疆。”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容易的,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地看,并且心生喜欢,更加的不易。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新疆,我们尽量的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的适合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路线,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撼。”他说。

  而对于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遗憾:“没拍够,还是有很多的镜头没有呈现得太理想。比如说沙漠、戈壁,应该加入一些更有生机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体现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说,“新疆篇”只是一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经打算拍电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来。

  《航拍中国》观后感 22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终归,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簇新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否供应了清爽的语言,与观众是否保持了同等沟通的姿态,并且最终节目本身是否呈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六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在“新疆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需要关注。假如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与,就太孤寂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行分的两个部分。在新疆,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新疆的总体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颖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新疆。”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简单,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性地看,并心生喜爱,更加不易。终归,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新疆,我们尽量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特别适合于航拍,他们经验了很长的路途,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丽震撼。”他说。

  而对于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缺憾:“没拍够,还是有许多镜头没有呈现得太志向。比如沙漠、戈壁,应当加入一些更有朝气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体现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说,“新疆篇”只是一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准备拍电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来,还得是在大银幕上:“虽然航拍中国得到较好的反映,但我觉得,新疆魅力只释放了一半。还要再下点功夫,会更美,更震撼。”王连明说。

【《航拍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航拍中国》观后感02-28

航拍中国观后感10-09

航拍中国观后感07-03

航拍中国的观后感01-17

航拍中国观后感11-23

《航拍中国》观后感08-10

观看航拍中国观后感04-25

《航拍中国》湖北观后感08-30

航拍中国个人观后感09-02

航拍中国观后感集锦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