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

时间:2022-06-29 12:33:1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范文(通用8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范文(通用8篇)

  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 篇1

  今天去看了“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淘宝8.8的评分算是相对客观的,它称得上这个评分。

  用一个词来评价观影的感受:沉闷,如果多加几个字那就是:非常沉闷。影片讲述的是西藏芒康一个农村,一位老人为了实现前往拉萨和冈仁波齐神山朝圣的心愿,决定年后前往。村里人听说此事后,几个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这次朝圣之旅。故事情节非常简单直接,就是单纯的朝圣。至于路途中发生的生孩子、撞车、拉萨打工的插曲,如同几滴雨水滴入大海,激不起半点涟漪。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无情节、无背景音乐、甚至是无主角的三无电影。总共十二个人去朝圣,但是从始至终能让我知道个人背景的不超过一半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扎扎。这个小女孩儿磕长头的姿势并不标准,但是出现在一群大人的朝圣之旅中,本身就让我生起一份敬意。加上他在影片中单纯的表现和纯洁的眼神,让我印象更加深刻。我在想,在扎扎这个年纪,她本身可能并不清楚朝圣到底有什么意义,他能够理解的可能就是大人们要去朝圣,而朝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她也希望能够做这样的好事,所以她要去。朝圣之路很艰苦,扎扎能有这样的毅力,让我这位成年人充满敬意。这部电影沉闷另外的原因是很多的场景无对白,即使有也是简单的几句话,激不起观众任何的兴奋点。而且,这种无对白的镜头经常持续好几秒,让人更觉闷得慌。整个观影过程中,看到观众有反应的一段就是在睡觉时,讲其中一位兔子眼的几句话,观众给予轻微的笑声回报。最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他们最后在冈仁波齐绕山的时候,突然结束,这个结尾结的观众很错愕。在忍受了前面一个多小沉闷的场景后,观众的心好不容易随他们来到了冈仁波齐,而故事却在此戛然而止。就像是一个单身几十年的单身狗,向世界宣告我有女朋友了,但却不告诉大家她是谁。观众经历了前面漫长的铺垫后,终于有点观影状态,对后面的故事正有所期待,这时突然从中被叫醒:喂喂,已经结束了。这种感觉,有些不爽。不知道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

  但这部半纪录片似的电影这么沉闷和单调,在近期变形金刚、异变等国际大片集中地档期中独领风骚取得最高评分,肯定有它自己的价值所在。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东西,肯定是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东西。人与人就是这样,情侣之间能够相互吸引和认可不仅仅是因为异性,还是因为两人之间能够产生共鸣。这部电影也是,既然能有这么高的评分,虽然在情节上打观众了个措手不及,但是在心灵上却成功产生了共鸣。相信看这部电影的人都是有情怀的。我们都知道西藏是很神圣的,因为那里佛教盛行,五千米的海拔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说这话的人比较矛盾,西藏盛行佛教,而天堂是基督教的产物),而且藏民的信仰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在当下大家都谈信仰缺失的年代,藏民虔诚的信仰显得神秘而且让人敬佩。所以,从我的观点来看,很多人看这部电影,一部分原因就是冲着信仰去的。这并不是说要塑造个人的信仰,而是希望能让自己与信仰更近,好让自己感觉自己也是有追求的。这并不是件可悲的事,反而觉得挺好,因为毕竟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信仰还是件被关注,值得被追求的一件事,也正因此这部电影能和观众产生共鸣。另外一个产生共鸣的原因是我想是很多去过西藏的人看到沿途风景,就会想起自己曾经的故事。这部电影的朝圣之旅就是一条观众沿着318国道的回忆之旅。坐在我旁边的一家三口,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他们以前去过西藏。当镜头转到某一个路碑、某一条河、某一座山、某一个湖的时候,他们就点出这不是那什么山什么湖,我们当初怎样怎样。所以我一部电影看下来,收获了两个故事,这也是意外的收货,也更勾起我对西藏的向往。

  一部电影如果仅仅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就可以被评得上这么高分,显然有些低估观众的眼光。之所以称它为半纪录片似的电影,是因为它对藏区的展示很真实。影片开始展示的藏区生活,朝圣途中遇到的好客的藏民,以及直接展现的藏区农村的落后景象,与我从书中和视频中看到的,以及想象的基本上一致,让我这个没去过西藏的人都感到很真实。此外,影片对318国道沿线藏区美景的展示也是不遗余力。枯黄的草木、湛蓝的天空和白云、大片的油菜花田、清澈的湖水以及洁白的雪山,给人视觉上的体验足以勾起人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

  这些多方面的因素让这部电影虽然沉闷却仍能得到广泛好评,导演应该也为此欣慰。虽然沉闷这个词仍然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最深印象,但是它真实反应的景象让我涨的见识、藏民虔诚朝圣的信仰以及沿途美景带来的视觉体验仍然让我感到满足,所以这是一部好片,值得推荐。

  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 篇2

  《冈仁波齐》像“朝圣”,平静至极,而《掌纹地·皮绳上的魂》则如“降魔”,兼具“西部公路”与“魔幻现实主义”气质,神秘、悬疑、时空交错,人物环环相扣,爱恨交织,相生相杀,如入天堂,如堕地狱。

  “这两部作品创作形式虽大相径庭,但内在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它们探讨的都是在路上和寻找的主题。实际上,我最终的目的,是寻找自己真实的生命和电影的关系。

  冈仁波齐是很多教派的神山,大家都为着自己心中的信仰转山。拍片的时候,团队经常会遇到两个三十多岁的苯教信徒,每天都会逆时针围着冈仁波齐转,而藏传佛教徒是顺时针走,所以两支队伍每天都会相遇,打个招呼,再擦身而过,各自沿着自己的方向前行…他们的计划是转一千圈,我们到时,他们已经转了两年,六百多圈了,看起来面目漆黑,衣衫破烂,但眼神里却都是虔诚和执着,我常常被他们的眼神感动。大家都在按各自的方法修行,包括我自己,这一年的拍摄正是我的电影修行,而这两部看似风格迥异的电影,实际上是我同时朝着两个方向出发,朝着自己的电影神山进行的一次完整的修行:放弃已知的技巧,跳出创作和市场的安全区,像第一次拍摄电影那样,用纯真的眼光去发现,用最笨的方法去寻找,没有完美的电影,但能在艺术上给自己设定一座冈仁波齐,走在朝圣的路上,坚定地去寻找自己心中的电影神山,已经足够幸福了。”

  电影《冈仁波齐》此前曾入围多伦多电影节,并获得第7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评委会特别表彰,但他们最想得到的,恐怕是观众最真诚的静默或掌声。

  我们不能确定这个时代谈“信仰”是否合适,但在这样缓慢平静的电影面前,我们未免都走得太快了……

  6月20日,朝圣者们将带着这部虔诚的作品踏上大银幕。

  请和我们一道,花一部电影的时间,坐在宁静的漆黑之中,朝着高处的明亮的光,等等自己……

  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 篇3

  《冈仁波齐》是一部艺术片,但更像一个纪录片,据说投资仅有300万元左右,票房却已超过一个亿。影片震撼心灵的两点:一是美丽的西藏景色,二是纯净的藏民的心灵。

  西藏是一个自然美丽、独特而又神秘的地区,那里荒芜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原野,丰茂的绿林,高耸入云的雪山;以及奇特的寺院,精美的壁画,睿智的喇嘛,虔诚的信徒.......摄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以唯美的镜头语言将这些西藏自然人文景观逐一呈现给我们。

  故事从一个说走就走的朝圣旅程开始,待产的孕妇、年少的女孩、青涩的少年、负罪的屠夫、年迈的老人,普通的牧民,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只是几句简单的商量,无畏路程的遥远、过程的艰辛,收拾起行李就上路出发,仿佛上邻村串门一样,一路长头,磕向千里之外的圣地。

  路途中的几个镜头印象极深:碰到积水,一句“咱们磕过去吧”,全队人员毫不犹豫,依次扑进冰冷的水中。拖拉机头坏了,人工拉车本已很疲惫,但他们仍一如反顾地走回来再磕。孕妇生完小孩,没有所谓“做月子”的身体恢复,直接返回朝圣的队伍。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对佛的虔诚,对圣地的向往。

  据说剧组在拍摄时,遇到一辆旅游大巴,车上好像有40多个人,擦肩而过,就在一霎那间,他们看到那部车辆掉在江里边。生命的存在仅在刹那之间。

  制片人李雨林在《拙见》采访中说:“我的理解就是信仰不关乎宗教,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信仰的东西不一样而已。”而我想:信仰是你的价值取向、你心中的方向、你想到达的地方,你想要的生活、你想成为的人。而如果每个人都每一天当作是生命当中的最后一天来活的话,我们就不会再去纠结于人生中的得失、荣辱和苦乐,心中只有现实的宁静、纯净的向往。

  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 篇4

  这两日,朋友圈被《冈仁波齐》刷屏,看过的、没看过的都被催人泪下的影评感动着、鼓舞着,看过的借着影评再回味对比一下所述与内容是否吻合,再补充一下自己不知道的拍摄幕后和没有看到的深度与广度,没看过的计划着拖家带口的去看。

  前两天我也去看了,过程中几次被画面击穿泪腺,被他们的'虔诚、被他们的平静......但是流再多泪,别人的故事终将过去,我们还是要回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来书写自己的故事,怎样让这种震撼通过反思在自己的生活中发酵成养分、成为向前的动力来滋养我们的生命才是文学艺术作品的最终目的。如果不能将其中的能量拿来为自己所悟、所有、所用,几天以后热度平息,一切又回复到从前的样子,油是油水是水,依然过着从前惯性的生活,那么再多震撼、感人的作品也是无济于事的。

  我一直认为,看电影不是看一场热闹,而是到别人的灵魂里看见自己,观后感也不是评价别人,而是把自己放到那个情境下问自己会怎么样?用以照鉴自己并修正自己。

  我看书和看电影听故事总是喜欢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问自己,如果那个当下是我,我该怎么选择?

  我把这段两千多公里距离,长达一年的朝圣之旅拉长做自己的人生朝圣之旅,我将以怎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行动面对在路上的每一个朝拜,才是我要思考并付诸行动的。

  从他们身上让我领悟到,人生路上会有很多的意想不到,但依然不妨碍时时以轻松愉快平静的态度去面对,不用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生结果不必问,就是在一抔黄土下终将化作一缕云烟,而经历过程才是此生最为重要的。不用急急忙忙的向着那个结果狂奔,过程中遇见花香停下来闻一闻,遇见有缘停下来喝杯茶,遇见山就翻越,遇见水就趟过,只是始终选择迈开脚步向前走、不徘徊、不彷徨、不辜负就对了!最终抵达心中向往的归宿——神山。

  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 篇5

  《冈仁波齐》伪纪录片式的手法,对藏族匍匐叩拜朝圣之路的聚焦,在导演张扬的镜头下,所为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淳朴的美,电影这种美的缔结,在却又并不是依靠何般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对朝圣者们一言一行的细腻捕捉,使这种美在不经意间便得以跃然光影。

  “冈仁波齐”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许就是一座壮丽的山峰,但在无数藏传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在藏传佛教里他们认为冈仁波齐是神的住所,代表了无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会获得乘倍的功德,由此电影也拉开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妇、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于不动的期望,不远千里的朝拜之路,构筑了电影剧情的脉路。

  磕头前行,风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为前往神山朝拜,或许很多人都不解这种行为,会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愚昧,而张扬在《冈仁波齐》的故事上选角其实非常巧妙,他并没有纠结于宗教本身,而是让所有观众都能在这样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种被电影艺术所提炼的魂魄,这魂魄既源于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也更源于深植于这群信徒身上对信仰的虔诚。

  在长达一年的朝圣之路上,这个由不同的年龄身份的人组成的队伍,没有人会去偷懒,在这条充满了苦难和危险的道路上,也没有人会去迟疑,影片中朝圣者们对信仰的虔诚无是让人叹服的,而电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态的去展现这种虔诚,没有刻意的升华,也没有对信仰的质疑,甚至没有对壮丽的西藏给予太多的镜头,在这个角度上,电影是如此的朴实,而剧情的植入,再让这个故事变的更为饱满充沛的同时,更还让那信仰中善的光芒变的如此夺目。

  关于信仰的宗教电影其实并不少,但却鲜有一部国产电影能这样真正客观的去展现信仰,去在虔诚的信仰中朴实无华的诠释真善之美,而《冈仁波齐》正是这样一部佳作。

  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 篇6

  好多次看见这个名字不过都没有选择进去观看,今天一个人在家想要一看究竟。电影真的特别真实,没有漂亮的演员,没有华丽的服装,甚至没有太多语言。

  很抱歉我没有记住人物的名字,只记得他们一行15人,有年迈的爷爷,有怀孕的媳妇,有9岁的女童,患有先天残疾的屠夫,他们所有人共同的心愿去神山,磕长头,赎罪,祈福。信仰面前是一样的。

  当他们制作朝圣的工具和所穿衣服还有准备食物时,我感觉就像东北的过年。我完全没有想到会走那么久。一出门就开始磕长头,晚上搭帐篷生火,念经文。一直看着他们磕头,我的心不平静了,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本来生活的很苦了为什么还要更苦呢。当我看到孕妇生孩子的时候,那鲜活的生命降临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信仰的虔诚要体现在行动上。哪怕生孩子也不能退缩,尤其是带着小生命一同前往。我说出我当时的想法大家别笑我,我居然想刚生完孩子不用坐月子吗?后来大喇嘛给孩子我明白了朝圣正好迎接新的生命,让孩子在拖拉机里安静生长。

  旅途中遇见困难大家相互关爱,同样朝圣的人相互帮助。一群人心无旁骛的为追求众生平安而付出辛苦。共同追求平安喜乐的目标。

  在他们身上让我看到了信仰的魅力,拥有大爱,并去爱别人。车子被撞翻到路边,来不及看自己的伤势,听到对方车里有需要帮助的人,立刻让人离开。而一行人更加艰难的上路了,途中爷爷的离开了,我在想这应该是他要来朝圣的最终心愿,最后他被葬在了朝圣的路上。

  电影里一路上无尽的雪山,让人神往的美景,让人陶醉的圣地。用脚行走2000公里,一边走一边磕头,鞋子不知道穿坏了多少双。当镜头推到他们在拉萨脚下依旧磕头,我想旅游的人们大概也和我一样的心情看待他们吧。电影最后一片白茫茫,几个微小的人影,继续行走着。我的心不仅有些震撼,重新对信仰有的新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感悟。看到小女孩脸上那坚定的表情,不仅让我感动,追求极简心,纯净修行,心无旁骛,唯有众生喜悦平安是他们今生的追求。

  一场修行,渡人渡己。

  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 篇7

  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上映首日,就有人说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电影,可它却在包括《变形金刚5》、《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下野蛮生长,突出重围。

  三日票房破600万 七日票房破2000万 上座率持续高。

  6月20日,《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开画,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冈仁波齐》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万。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5》上映的巨大排片压力,《冈仁波齐》排片量锐减至0.9%, 但依然没有阻挡观众的观影热情,平均上坐率高达26%。在随后周末两天,《冈仁波齐》排片分别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飙升达到43.8%及41.4%。

  与低排片率伴随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来自大众和影院对影片的支持声越来越多,终于在观众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冈仁波齐》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达到3%以上,票房突破2000万。

  与此同时,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冈仁波齐》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来,微信指数已突破350万次,甚至超过正在上映的《异形:契约》。

  这样一部在众人眼中只属于小众的影片,自公映以来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凭借一路飙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渐逆袭。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的罕见案例,尤其对于一部看起来不讨好的艺术电影来说。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千万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往往会被市场冷落的艺术电影,这样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这些成绩也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市场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观众,艺术电影的观众远非小众。

  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 篇8

  有信仰的人总是善良和体贴的,就算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己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这里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迟疑,如此朝圣之路,犹如佛经上讲到的故事,一切的磨难都是上天的考验,没有这些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怎么还?所造的业如何消?当你经历、当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终于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家默默的集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一个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但是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的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的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渐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这样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这样吗?

  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生活中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一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虽然我从小生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有那样近距离的了解过藏民的朝圣之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如此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我们从电影里只是看到没有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上飘扬的经幡美丽而神圣,可是我却很清楚走到那里绝大多数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如此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有非常意义的电影的拍摄,如此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如果你想要看这部电影,一定要去影院支持!

【冈仁波齐高中观后感】相关文章:

冈仁波齐观后感1000字06-21

《冈仁波齐》观后感范文(精选16篇)07-19

简单朴实的电影《岗仁波齐》观后感08-27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的冈仁波齐随笔10-19

《壹周立波秀》观后感作文04-12

《战舰波将金号》观后感优秀范文03-21

《波鲁鲁冰雪大冒险》观后感范文03-12

松子仁的功效与作用02-18

薏米仁的功效与作用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