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诗经中的数词论文

时间:2021-01-28 13:23:26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诗经中的数词论文

  诗经中的数词论文

诗经中的数词论文

  [摘 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大部分的篇章中运用到数词。通过对《诗经》中数词的统计,本文将从数词的分类,数词的组合形式两个方面对《诗经》中的数词运用进行浅要地分析。

  [关键词] 《诗经》;数词;运用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诗篇中表现的不仅仅是丰富的诗歌内容与情感,也为我国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数词是汉语史上产生和发展相对较早的一类词汇,数词的运用对丰富文学作品的内容起到很大的作用。

  《诗经》中大部分篇章中运用到了数词。在《诗经》中,共出现数词470余处之多,使用数词的篇章多达146篇,几乎占了全书的一半。可见,在《诗经》中,数词的使用为篇章的内容及感情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诗经》中数词的分类

  上古时期,数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诗经》中数词的运用涉及到大数、多位数、复数、约数、不定数、分数、倍数和序数几类。下面将举例说明《诗经》中各类数词的使用情况。

  (一)大数。在甲骨卜辞中最大的数目单位是“万”,周代出现了“亿”以上的数词。《诗经》中,亿以上大数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万万为亿。万、亿、兆、垓、秭、穰、沟、涧、正、载,都是以万递进。

  如《魏风・伐檀》:“胡取禾三百亿兮?” 第二种是万、亿、兆等都以十递进。如《魏风・伐檀》郑笺:“十万曰亿,三百亿,禾秉之数。”在《诗经》中,随着数词的发展,由基数词发展而来的大数和多位数的存在与使用,虽使用数量不是很多,但仍为《诗经》等古代经典作品增色不少。

  (二)多位数。上古时期,表示多位数时要在数位之间加连词“有”或“又”。如《鲁颂・�宫》:“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用多位数的形式表达了对鲁僖公长寿的祝愿。这种在两位数之间加一个“有”的记数方式到了晚周时期逐渐减少,到了两汉就基本上不用了。

  (三)复数。复数的使用在《诗经》当中相对较多。一般用“诸”、“众”、“群”等形容词来表示。“诸”表示人的多数,“众”和“群”既表示人的多数,也表示物的多数。如:

  诸娣从之,祁祁如云。(《大雅・韩奕》)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邶风・柏舟》)

  ��俟俟,或群或友。(《彤弓之什・吉日》)

  “诸娣”和“群小”中的“诸”和“群”表示是人的多数;“或群或友”中的“群”表示动物的多数。

  此外,上古汉语往往用“三”、“五”、“七”、“九”、“百”、“千”、“万”、“亿”等泛指多数。这在《诗经》中也有所体现。如:

  一发五�,于嗟乎驺虞。(《召南・驺虞》)

  于粲洒埽,陈馈八簋。(《小雅・鹿鸣之什・伐木》)

  九�之鱼,鳟、鲂。(《豳风・九�》)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小雅・祈父之什・无羊》)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小雅・北山之什・甫田》)

  正是国人,胡不万年。(《曹风・�鸠》)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大雅・生民之什・假乐》)

  以上例句中的“五”、“八”、“九”、“百”、“十千”、“万”、“千亿”,都指的是所修饰的名词的数量多。

  (四)约数。约数就是大概、大约的数。约数与实际的数目相差不是太远,是说话者只知其大致的数目而不能确定实数。如:

  公徒三万,贝胄朱�。(《鲁颂・�宫》)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周颂・臣工之什・噫嘻》)

  “三万”是取约数,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宋代朱熹《诗集转》作出如下解释:周代诸侯国进行战争时出兵动用三军,三军包括:车三百七十五乘,士兵三万七千五百人,其中步兵二万七千人。因此,“公徒三万”是约数。

  第二句中“私”是“私田”,“三十里”是取其约数,王力先生说“三十里,指三十里见方,据郑玄的说法,每一万人所耕的地共三十三里多见方,这里说‘三十里’,只是举其成数” 。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约数的表达形式,就是用“一”表示约数,引申为“一切、全部”的意思。如《邶风・北门》中:“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和“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这种表示方法在《诗经》中仅有这两处。

  (五)不定数。不定数是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数目不定。数字连用,通常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如:

  �彼小星,三五在东。(《召南・小星》)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卫风・氓》)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豳风・东山》)

  “三五在东”,“三”和“五”连用,形容星星稀少;“二三其德”,“二”和“三”连用,形容三心二意,反复无常;“九十其仪”,“九”和“十”连用,表示九次、十次,形容次数之多。

  (六)分数。分数的表示形式产生于周秦时期。在《诗经》中,分数的使用较少,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用数词表示,这种情况在所有篇章中有两处,均《召南・�有梅》中“�有梅,其实三兮”和“�有梅,其实七兮” 。

  两句当中的“三”和“七”分别表示“十分之三”和“十分之七”的意思。另一种情况是用“其一”或“其他”来表示,在《小雅・小�》中“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七)倍数。“倍”是“多出来的数跟原数相等的数”,也就是“某数一倍的数”。倍数的出现也是始于周代。两倍单用一个“倍”字,三倍以上则加数词。

  《诗经》中倍数的使用仅有一处,即《大雅・荡之什・瞻�》中“如贾三倍,君子是识。”“三倍”即“倍”字前加数词,意思是三倍的利润。

  (八)序数。在上古时期,序数和基数是没有分别的。到了周秦时期,仍沿用着甲骨卜辞中的表示形式。《诗经》中的序数词主要是以“年”、“月”、“日”来表示时间顺序的序数形式,序数词前均不加词缀“第”。

  如《豳风・七月》中的“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是用基数与“月”相连表示时间顺序的月份。这种表现形式在《小雅・六月》、《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四月》和《小雅・小明》中均有体现。

  《豳风・七月》中还有“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等序数词,所指的是豳历的记月方法。此外,还有《小雅・采绿》中的“五日为期,六日不詹”中的“五日”、“六日”,这些都是直接用数词表示序数。   二、《诗经》中数词的组合形式

  《诗经》中数词的大量使用为《诗经》增色不少,这些数词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组合形式,下面举例说明《诗经》中常用的几种数词的组合形式。

  (一)“数词+名词”的组合形式。《诗经》中数词运用最为广泛的组合形式就是“数词+名词”的组合形式,数词表示后面事物的数量。如:

  驷�孔阜,六辔在手。(《秦风・驷�》)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小雅・桑扈之什・宾之初筵》)

  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小雅・祈父之什・节南山》)

  “驷�”、“六辔”、“百礼”、“万邦”中的“�”、“辔”、“礼”、“邦”分别指“良马”、“马的缰绳”、“礼节”、“国家”,均为名词。

  (二)“名词+数词”的组合形式。《诗经》中也存在着数词在名词之后的组合形式。如: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风・干旄》)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曹风・�鸠》)

  方叔�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小雅・彤弓之什・采芑》)

  (三)“数词+量词”的组合形式。《诗经》中“数词+量词”的组合形式也是使用较多的一种表示方式,数词与量词连用,表示事物的数量。如: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召南・鹊巢》)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王风・采葛》)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魏风・十亩之间》)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商颂・玄鸟》)

  (四)“名词+数词+量词”的组合形式。“名词+数词+量词”这种组合形式是数词和量词结合形成数量结构置于名词之后,这种形式在《诗经》中也有运用。如:

  于粲洒埽,陈馈八簋。(《小雅・鹿鸣之什・伐木》)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小雅・祈父之什・白驹》)

  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大雅・荡之什・韩奕》)

  《诗经》中的数词除了这些组合形式之外,还运用了“数词+形容词”的组合形式,如《王风・兔爰》中:“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凶”为形容词,表示“祸”的意思;“数词+动词”的组合形式,如《小雅・大东》中:“�彼织女,终日七襄”“襄”为动词,表示“更动”的意思,只是这数词的组合形式运用较少。

  《诗经》中数词的大量运用丰富了诗篇的内容,通过对《诗经》中数词运用的统计与研究归类,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在当时文学作品中,对汉语中数词的使用规律,为后人对数词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向熹.简明汉语史(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王传德,尚庆栓.汉语史[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6.

  [3]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王力.汉语史稿(中)[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陈节.诗经注译[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

【诗经中的数词论文】相关文章:

《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06-01

《诗经·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比较06-20

论文写作中的选题论文01-03

现代建筑中的桥论文10-27

会计理论中的博弈的论文12-25

《诗经》诵读的开题报告10-02

本土在建筑中的表达论文12-30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论文07-11

物理学中的美论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