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分析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1-03-12 11:04:14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分析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

  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非常长时间的发展进程,其主要形态大致有以下四种,也就是从最早的史前文明,发展至古代农业文明,再发展至近代工业文明,如今则已发展为现代文明。不管是哪一种文明形态,均为当时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生活于其所在时代人们所作出的一种理性抉择。与此同时,文明形态又会反过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绵延万年,古代先民们一代代均受到了农业文明的极大影响,这样就会产生对于在农业文明下诞生的中国古代文学审美观的一种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体现社会生活实际状况的古代文学作品之中。为此,需要通过分析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探究我国文学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

分析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

  1 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庸与和谐共存的审美观

  良好的气候条件、自给自足的农民生产方式,造就了华夏民族的突出个性,也就是既中庸又和谐的审美观。笔者认为,文明之起源和气候条件之间具有无法分离的重要关系。被称为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希腊、古印度、古埃及以及中国都处于北纬30至40 度的区域之中。比如,中华文明诞生地点就在北纬30 至37度之内,该地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季风湿润以及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时高温且多雨,冬季时低温且少雨。依据著名学者陈代光先生所著《中国历史地理》的描述,我国曾经先后经历了四个温暖期与四个寒冷期,其中的四个温暖期为从仰韶文化延续至商代、从春秋延续至西汉末、从隋代延续至北宋之初、从南宋中期延续至元代中期。以上四个温暖期正好是我国农业文明产生、发展并且步入高峰期,这也是华夏民族儿女敦厚的集体性格之产生期,而且还是审美主体由觉醒进入到发展,再走向成熟的过程。春秋时随着铁器与农具的产生,让农业劳动发展至个体化耕种的时代。百亩之田与五口之家就十分自然地组成了一个家庭,而家庭又会逐步繁衍出庞大的家族,在家族当中会有长、幼、尊、卑之分,这就要求家族成员们彼此用忠恕之道相互对待,由此而来,家、国与天下就构成了统一关系。在该价值体系之下,尊重君主就如尊敬父兄一般,爱他人之女子就如爱自家姐妹一般,所以,所说之话,所作之诗、所写之文,都应当要让读者有乐而不淫和哀而不怨之美感。《诗经》可以说是最能够展现中庸与和谐审美观的一部诗集。比如,《召南·江有祀》这首典型的弃妇诗,表现出对抛弃其的丈夫所具有的怨恨,但是全诗并无感伤与哀怨的情绪,整首诗显得既温润又中庸,体现出非常可贵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又如,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批判主义诗人,除创作了诸多反映普通劳苦大众民生困苦的诗之外,同时还创作了诸多具有中庸与和谐情调的诗歌,“天下朋友皆胶漆”与“晴看稚子浴清江”就是如此。

  2 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功利与诗性共存的精神属性

  在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之中,实用可以说是所有生产活动之目的。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业可谓是衣食的源头。在农耕社会之中,务农的人们最关心的是农产品产量之多寡,农产品是不是能够切实满足自身家庭生存之所需。这样一来,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就具备了非常强的目的性和务实性。与此同时,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活动迥然不同于游牧民族活动以及商业民族的活动。农耕的特性要求其一定要做到务实,从农产品的播种到耕耘、收获,不能有一点虚假之处,也不能依赖于什么投机取巧。正所谓只有一分耕耘,才能够有一分收获。游牧民族的牧民只要能够找到了水草肥美之地就能提高经济效益,在商业性活动之中只要找对了投资的市场,加上自身所拥有的商业操作能力,也容易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上两者均具备了某种机遇性。正所谓国以农为本,农业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们的立国根基,我国农产品的产量一直比较稳定,而是真正地增加于社会物质财富的相应部门。因为我国的农业人口为数众多,广大农民往往完全依赖于其所耕作的土地,极少会进行流动,这样一来就能促使社会结构更趋向稳定,所以,农业文明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特点就能够展现出来了。因为受到了农业文明的深刻影响,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通常均会带有相当浓郁的功利色彩,十分倡导思想上的教化,要求文化创作应当做到有为,要有益于当世,内容上应当充实,形式上应当和内容保持统一,要通过惩恶与劝善来实现当时社会的和谐。同时,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所处的大环境是大自然,其中的青山绿水会不由自主地让广大劳作者在身心上经受美感之熏陶,从而触发人类感受美与欣赏美之本能,进而融合到诗意化的情境之中。

  虽然农业文明条件下的劳作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劳作于其间的劳动者们的物质生活通常也是十分困顿的,但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希望之心却不会消逝。一旦劳动者把自身的目光投往生机盎然的农作物之时,就会从自然事物当中萌发出全新的希望,其所能够得到的安慰以及和对当前痛苦之超越,会让其对于以后的生活产生满怀诗性之幻想,比如,古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这样一种情景。有鉴于此,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当中,人和物通常都保持着息息相通的.意味。文学作品当中并不会有完完全全、彻彻底底让阅读者悲痛欲绝的悲凉情景。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经说过,虽然中国人在思维、感觉上与我们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又存在着迥然不同之处,就是中国人那里的自然外境往往是与人物的形象彼此相互关联的。即便是在人物一直在经历着悲剧的命运之时,其所看到的景物在表面的悲情之下,依然能够看见一抹鲜亮的色彩。比如,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其所居住的潇湘馆显现出一种凤尾森森、苍苔满布的景象,体现出主人公的悲剧气息,就在其死去的夜里也是充满了凄凉冷淡之感,但作家在让阅读者看到红颜薄命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她进入仙界之后由此而脱离世俗情愁纷扰的新希望。正是通过在悲剧中略带有喜剧色彩的作品,展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与诗性品格。

  3 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学朴素与清新共存的意境

  我国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养育出朴素而又清新的审美情趣。我国古代黄河流域一带气候十分温和,在湿润中又多雨水,植被十分茂密,生态环境显得极好。比如,杜甫就曾经在其名作《望岳》中描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情景,当代读者可以想象到当时的齐鲁大地展现出来的是一片青葱、苍翠的场景,显得一望无际。人和环境可以说是大自然的一种二元化统一体,人创造出了环境,而环境则陶冶了人。如果人能够尊重自然环境,那么环境则会给人带来意象和想象,这一意象长此以往就会成为人在内心深处所具有的审美结构。我国北方地区的山川十分雄伟,平原又极为辽阔,容易产生既质朴而又粗犷之性格,体现于诗文之中就有了长河落日与大漠孤烟之苍茫雄壮。我国南方的山形非常秀丽,河流密布且绵长,容易产生既纤细又柔婉之个性特征,这样一来就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意境。唐代孟浩然所作《过故人庄》中则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象。可以说,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创建了古代文学的审美文化体系,所展现出来的朴素与清新共存的意境,把审美格调放置于非常高的平台中,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4 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封闭性与开放性共存的鲜明特征。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下广大民众所生活的空间尽管十分广袤,但实际上所生活的圈子却极为狭小,大多是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的,而以庭园则是其最为重要的活动与休闲场所。和游牧民族以及商业民族的人们比较起来,农耕民族民众的生活空间具备了极大的封闭性。但是,人们探求未知之本能又促使其十分希望能够进一步突破自我封闭的枷锁,尽可能地拓展自身的眼界。我国古代文学因为受到了农业文明的极大影响,在空间的处置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封闭性和开放性共存与矛盾统一的鲜明特征。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之中,庭园往往是主人公们进行活动的重要场所,通常都是用个体家庭之兴衰以折射出全社会的变化。这一点从《诗经》当中的诸多怀人诗,至汉代所创作的《孔雀东南飞》,再至唐代所创作的《长恨歌传》等、元代戏剧《西厢记》等,其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均在庭园当中活动,到明清时期,那些才子佳人作品更是遵循着才子佳人在后花园偶遇之模式,以至于我国古典小说经典名著《红楼梦》也成为了一部典型的庭园小说。

  显然,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庭园和外国文学当中广袤无边的大海、森林或者大型庄园等比较起来,空间上显得极为封闭。为了能够切实突破这一封闭特性,拓展自身视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登高望远的场景,古代文学家们利用登山或者登楼等形式,在制高点上遥望远方,体现出空间上的开放特性。比如,先秦时期的学者荀子就在《劝学》中提出“登高而招”,魏晋时王粲登楼时则创作了《登楼赋》,到唐代时王之涣又创作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登高望远主要是从垂直的方向来拓宽自身视野,而通过园墙为隔对各个场面实施同步描写,则主要是在水平的方向上拓宽古代文学反映出来的空间。通过把墙内与墙外同时并行开展的人物动作形态加以描述,就能够让文学作品的内容变得愈加丰富,而且还能够让读者们在接受过程中更有立体的感觉,从而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让读者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5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文学所具有的中庸与和谐共存的审美观、功利与诗性共存的精神属性、朴素与清新共存的意境、封闭性与开放性共存的鲜明特征,均刻有农业文明的深厚影响。应当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的发展史。正是因为农业生活所具有的艰辛,才能够生发出古代文学美妙的审美情境。正是因为对土地具有依恋之情,才能够让美丽的田园景色在文学层面上得到重构,进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学审美情趣。

【分析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探究的论文04-09

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01-17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语分析论文08-01

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11-09

对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分析经济论文11-02

论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04-16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04-10

海明威与我国古代文学论文07-20

我国财税政策革新对国企发展影响论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