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探究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时间:2020-12-12 20:54:36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探究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下面是小编为各位汉语言文学毕业的同学推荐的探究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论文,同时为大家献上当代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探究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摘 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专业之一,是各类高校中设置时间最长的一门专业,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但是由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知识性阶段,缺乏应用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进行教育改革,实现应用性教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继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现状;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注重培养的是人文素养,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它所培养的学生注主要从事人文工作,不具有实用性。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加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主要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门庭冷落。所以,必须要面对自身现状,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才能在继续得以发展。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现状

  1.教学限制性强,应用性不够

  我国汉语言专业历史久远,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确定了其基本内涵,而其专业课程系统却是在前苏联的影响下,确立于20世纪中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培育人才的方式是知识性的,学习的仅仅是知识传播的衍生品,却没有本质的能力。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展示才华的唯一方式便是写作,而写作能力却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占任何优势。除了写作,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可从事的工作还有诸如:秘书、行政管理、语文教育。新闻类等。但是,这类型的工作都有其相对应的专门学科,这自然又削弱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从提高应用性出发,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

  在我国古代,教学的主要科目就是文章,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可是现在,我们考试不考八股文,我们需要的是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但是在传统语文课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恨不得沿用古时教学方法,在教学行动之前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完成不能更改。在教学过程中,每天又制定相应的教案,致使教师们以教案为中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己任,置学生于不顾。这是一种教学和课堂的独断专权,迫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单一而无趣的教学方式只能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自然无法提高。

  3.老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出口成章字字珠玑的文采。因为该专业特有的文化特征决定了教师人文素质对学生对课堂情感的影响。但是,现实却是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按部就班,语言魅力缺失,常常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思维也受到限制,使学生对汉语言学习产生出一种乏味和厌烦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如果只具备文化底蕴却没有实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那么课堂就会变成一场精彩的演讲,学生听得激情澎湃,课后却没有收获现实的知识,这显然也不符合当代教学的要求。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改革的途径

  1.以应用性为目标,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让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用就业的观点来指导教学改革,结合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要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比较广,但是每个专业都不精,竞争力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鉴于这个特点,可以对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进行分流。按照学生自己的就业倾向,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相关职业技能。比如想从事新闻学的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加上新闻学,学习剪辑等知识;想从事行政管理的学生则可以选学公文写作、行政管理了等课程,这样就打破了人文设定的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束缚,更大限度地发挥其专业优势,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从业能力。

  2.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要引入“去中心”的现代平等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构建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关系,反对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教学控制,制定学生、教师、课本三者相结合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产生,根据课堂现场表现进行随时调整,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意外事件临时构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要倡导“对话教学”,所谓对话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增加老师和学生的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教学氛围,也要求老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的老师,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对我国汉语言文化深厚底蕴的把握,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老师会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老师充满羡慕和敬意,对中国文学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了这种渴望,学习有被动变成主动,课堂效果自然会提高。其次,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的老师,除了具备人文素养以外还要有创新性和创造性,只有有了足够的创新性,才能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新的教育动态,让理论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的道理,依次来满足新时代教学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伍建华.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11)

  2、王小梅.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问题[J]. 群文天地. 2012(14)

【探究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相关文章: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01-21

探究汉语言文学专业生素质培训论文03-19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论文01-23

探究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转变论文04-02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研究论文01-23

汉语言文学教育01-21

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论文03-18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07-17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