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应用性

时间:2021-01-21 15:05:13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汉语言文学应用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1】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也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转移,相应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就必须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

  然而,目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依然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等,显然脱离了现实社会的需要,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只会做文字游戏,脱离了现实需要。

  就业困境;汉语言文学;创新教育;

  1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

  因为它具有众多的优势,例如人文基础实力雄厚、就业范围相对广泛、社会各行业对其需求程度比较稳定,等等。

  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就业受到限制,已成为高考冷门专业之一。

  究其原因,在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也在飞速向前发展,这都直接影响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挂念以及人才战略观念的改变。

  而且,随着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工作单位对专业性要求越来越强,高校专业细化的程度也在增加,但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却一直以人文素养为主,缺乏应用性,这给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就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原来的基础性优势变成了劣势。

  是汉语言文学在现代社会中褪去了光环,举步维艰。

  2汉语言文学面临的就业困境

  2.1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偏向知识性,缺少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它承载着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历史重任,汉语言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学习,其核心是关心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即是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认知和社会责任,其主要作用还在于发扬和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

  由此可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育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文的相关工作,其培养学生的特点在于对专业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

  汉语言文学是基础性的学科,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不注重直接创造出可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也就决定了它不像会计学、计算机、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与现实的应用性,因此难毕业生难以直接找到与专业相吻合的工作。

  目前,在社会不断进步,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开始考虑就业情况,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追求目标。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坚持人文传统的同时,更要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2.2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模糊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系统是在20世纪中叶形成的,由于时代的限制性,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只是知识传播下的衍生品,只让学生接受,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了很多工作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在那个时代是可以被广泛接受的。

  但是就目前来说,各类型专业人才层出不穷,科技的进步也使用人单位对专业的要求比较严格,掌握基础性知识成了所有毕业生都具备的条件,而对于只掌握了基本知识的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来说,这已然没有了竞争优势。

  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貌似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语文教育、文案策划、秘书等,却对这些工作都没有专业性,而这些职位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存在着专业的课程和专业的人才,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种模糊的定位就会成为就业的一大阻碍。

  2如何进行就业创新教育

  3.1改变教学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在当代社会,讲求效率、注重目的性已经是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

  培养传统的人文素养,不可能直接创造利益和价值,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想生存并发展下去就必须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彻底改革。

  当代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字工作者根本不能满足行业用人的需求。

  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把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应用型综合人才上。

  在培养目标定位的时候,要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不同行业人才规格的需求,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重点的特色培养模式。

  3.2改变教学内容,增加毕业生就业优势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也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转移,相应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就必须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

  然而,目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依然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等,显然脱离了现实社会的需要,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只会做文字游戏,脱离了现实需要。

  所以,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人才时要加入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的内容,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范围加强多项技能的培养,如培养学生视频拍摄、剪辑能力以适应编辑新闻专业的需要,培养广告设计等能力适应策划文案的需要,培养公文写作、行政能力以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等等。

  小结: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就业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进行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在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把对人才的培养从适应社会发展转移到适应工作需要,从学术型转移到应用型,实行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创新,这在当今社会新的人才需求的构架下是必然、明智的选择。

  汉语言文学应用性【2】

  【摘 要】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了汉语言文学应该尽快地增强其自身的应用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基本特点,将其发展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相结合,对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究竟要怎么样的改革其教学体制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应用性问题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汉语言 教学 素质教育

  一、 汉语言应用的存在问题与弊端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为大众化教育之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复杂化、时代化,特别要求具有实践工作的人才。

  在传统学科中心化的专业结构设置,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系列的理论教学和专业结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多以教师当面授课为主,且讲授的内容大部分以考试内容为主。

  形成了教师上课写板书,学生记笔记、临考突击等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培养能坐而论道,不能培养出起而行的人才。

  在此种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利用在社会生生存和发展,难以较快的融入社会中去。

  作为兴办较长的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汉语言都被认为是培养作家、语言学家及文艺家的摇篮。

  但是目前社会对作家、文学家的需求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已经能够满足目前大众的需求。

  我们大学就必须对汉语言的培养提出新的模式,以便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尝试着转变,使其适应社会的要求,很多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等专业,来应对现状。

  二、提升汉语言应用性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

  首先,汉语言的应用性要满足应用性素质教育的本质需要。

  目前全国的高校都已经执行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对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而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就是将学科中的内容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推动性的作用;其次,汉语言文学科的应用性的提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在人才的基本素质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最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提高学科本质的发展规律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以汉语言研究为主要对象,由于汉语言本身具有较高的实用力,这就决定了它的广泛应用的特点。

  从笔者来看,汉语言应用的提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马克思主义指出,科学的理论是指实践的科学武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具有雄厚的理论支持。

  另外,汉语言应用性提高具有较为优厚的实现条件。

  汉语言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值得考研的理论基础。

  三、 汉语言应用性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延续与继承具有优势的传统教学

  现代教学是传统教学的延续,建立一套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维,而是要基于原来的进行再整合及优化,使其适合实际要求,使思维方式互补与交流,融合。

  促成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

  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基础是整体性思维为,符合了现代系统整体的要求。

  现代教育系统应该是对系统要素充分分析的综合体,真正的学科综合。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吸取和继承传统的整体思想内涵,并克服其模糊性、封建性等不利因素,可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系统。

  (二) 教师开拓视野及加强社会性题材教育

  我们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年代,众多思想及知识不断地涌入而来,作为高校教师而言,不能仅仅抱着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讲义不放。

  他们必须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外面的需要及信息。

  我们要以参与者和改革者的身份去参与到教学的改革和变化,通过眼看、耳听、触摸等感觉器官其感受时代的变化与新鲜的血液。

  对社会的变化及时代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味蕾,时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向,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不脱离生活,不脱离时代。

  不要让我们所授的课程远远落后于时代,高校教师要更多地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教师的加工,让学生接受较为先进的观念,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合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三)加强改革学科建设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加强汉语言的学科建设及学制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科目,注重汉语言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要求,通过对课程的设置完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选定方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运用汉语言的实际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汉语言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掌握知识能力,分析事物能力,认知能力的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要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比如学生的写作能力、听说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加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另外还要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加强,能够使其掌握发音、变调、儿音等方面的能力,可以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流利的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应用文写作方面也要加强其训练,可以掌握不同形式的应用文的写作,在所行的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总之,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要求还有很多不足与改进之处,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更新信息,做好探索与创新。

  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与发展,培养出来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近期的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1).

  [2]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文系为例[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2).

【汉语言文学应用性】相关文章: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论文10-24

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论文03-11

简析汉语言文学应用性06-11

浅谈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论文04-11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分析论文03-13

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探究05-30

汉语言文学中应用性教学探索论文03-13

试论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论文12-25

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问题分析的论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