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优化教学

时间:2021-01-21 15:06:08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汉语言文学优化教学

  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1】

汉语言文学优化教学

  摘要:汉语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已经趋向国际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涵盖知识面较广的专业,有较强的文化特征,这就要求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

  语言体现了一种整体的美。

  这种整体的美就体现在教师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选择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教学语言、发掘语言魅力等方面。

  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创新,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在授课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习惯思考、喜欢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抛砖引玉,激励学生发现探究意识,让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言论,在专业课上真正拥有自信,更有学习的动力。

  作为汉语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间,都应该充满魅力。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

  汉语言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巨大,也为汉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它被社会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想要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不断向外发展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就必须不断学习汉语言文学,在实践中探索和改变。

  美的语言让学生冲破了枯燥而令人窒息的学习氛围,让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汉语,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这就是我在汉语教学中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学生是我们的未来,教师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中职汉语言学教学办好了,就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教学打好了基础。

  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方能得到弘扬。

  本文从几个方面来浅谈中职汉语言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同感不强

  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面较广,但是却没有涉及到一些专业性强的领域,相对于工程、医药、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来说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

  所以造成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都会存在被逼无奈而不得不学的状态,常抱怨选错了专业,在他们看来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种错误,他们并不认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所以对本专业不关注、不学习,最后造成这些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强,对本学科不热爱甚至厌恶,缺乏对传承伟大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二)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在设置存在较大缺失

  相对于其它学科,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性要求更强,要求对文学知识的挖掘要更广、更深。

  但是现在个别学校却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究其原因是由于很多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专修课时减少。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在授课方式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学生能够上到的实践课极少,由于课堂内容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汉语言课堂兴趣缺乏,所以开始淡漠汉语言课堂,使得文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严重不足。

  (三)部分学校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现在很多学校用一张试卷就能够决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毕业,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合理。

  现在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本没上过几堂课,可是最后他们也可以顺利毕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专业考卷所考的内容都是一些现成的而且较为概念性的基础知识,很多学生在最后考试阶段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即便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研究根本就没有广度和深度,也可以顺利的毕业。

  由于这一不良现象,使得现在的很多学生完全忽视整个教学过程,只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

  二、把人文关怀渗透在教学中

  怎样上出充满趣味的汉语课?有人认为汉语课就应该做到室中书声朗朗,教室热热闹闹。

  我认为:这只是课堂的表面形式。

  实际上好的汉语课应是教师情感投入,学生积极参与,充满讨论气息,充满人文关怀。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是汉语知识,而且在双向互动中情感得到交流,运用汉语的技能得到提高。

  由课文而悟道,由悟道学做人,真正达到教书育人完美结合的境界。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强调对人的培养,对个性的张扬。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趣味的选择。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处处依赖课本,而要对课本内容做出独特的解读和情景创设。

  不同侧面地引导民族学生琢磨、体会、领悟,掌握。

  同时,教师还要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

  例如刚初中毕业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已经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对爱这个词非常敏感。

  当老师讲到爱这个词时,学生的反应往往是:有的羞涩,有的脸红,有的窃窃私语,通过观察我发现同学们对爱的理解比较狭窄,一谈到爱就会联想到情爱。

  为了引导学生对爱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便启发学生让他们说说什么是爱,爱都有哪些?并且围绕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再让学生把列举的每一种爱都用一个事例来进行说明。

  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列举了各种不同的爱。

  通过这种方法,同学们懂得了爱的博大,爱的美好,并且明白了只有不断地为他人为社会付出爱,才能赢得更多的爱,更多的尊重。

  最后再请学生把这些感受写下来。

  多做类似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累语言,更能吸引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升华的效果。

  三、让汉语课堂洋溢着爱的情感

  在汉语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关心学生的自身及其发展,笔者认为汉语教师的语言应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诚恳并富有激励性,应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

  我经常要求自己的行为须在真挚的、没有偏见的情感下面对我的学生。

  比如汉语基础水平差是汉语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特别希望老师能够理解,并鼓励他们。

  但是往往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这个细节,对某些学生的无知和理解上的困难,表现出焦躁不耐烦,语言生硬,甚至鄙视,这对心灵稚嫩而敏感的学生无疑是一种伤害。

  俗话说得好:亲其人,信其道。

  此刻学生感情受到了伤害,那么他对老师的尊重、信任、爱戴势必大打折扣,你所传授的道他能主动接受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相反,老师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肯定欣赏的眼神,都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打开他自卑闭锁的心灵,激发他学习的热情。

  老师的爱象一盏灯,给学生迷失的心带来希望和光明,让他们有了勇气和自信。

  汉语言文化,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一种记载,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打破时空界限讲授古文化,犹如打开了一幅历史画卷,学生穿梭在现实与历史之间。

  其学习的真正意义就是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时间上,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让学生来学习。

  而“让未来融入现在”,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

  总之,中学汉语言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将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得到弘扬。

  汉语言文学优化教学【2】

  关键词:汉语 优化 教学 教案 探索 汉语言文学 教学实践 情境教学

  1 汉语言文学意义

  汉语言文学代表了我国光辉灿烂的文明,代表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代表了我们汉民族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风采。

  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意义在我国早有古训,所谓“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致远”,这三句话不仅代表着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意义而且也代表着学习的目的,致远二字更要求我们要有大的境界、要有大的视野这也暗合时下流行的“国际视野”。

  甚至在三字经中就已经明确教诲我们“子不学,非所宜”。

  那么学又有什么用处呢?“学以致用、学以知道、学以成德、学以增智、学以资政”,在这些方面做的最好的应该是国家主席国家主席与国务院总理,他们在施政、论政、议政中都能以汉语言文学为依托,一言一行无不闪烁着非凡的文明智慧与理性的光芒。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身为教师的一员,我们深知肩上的担子的沉重,我们知道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们可能以后要从事新闻、教研、文学、文化、宣传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如何能让学生们在短短的几年里学到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就成了摆在所有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者们面前的大课题。

  下面我们就对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2 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2.1 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延续了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教师在教堂上讲解,学生们听讲、记录,课后复习应考。

  学生们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一路过来几乎都是同一种模式,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厌烦的心理。

  并且由于学生们的心智已与成人无异,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们而言已经不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必须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说不,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2.2 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教学手段极为单一,教师的讲解过程中缺乏现代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更由于传统的教师普遍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应此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们逃课、厌学情绪普遍。

  3 汉语言文学优化教学

  3.1 更新观念、多种手段教学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完全主导地位,学生们虽然有机会被点名回答问题,但是概率相对于每一位同学而言较小,因此,学生们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听讲、被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处于心智成熟、乐于参与、勇于挑战、愿意主宰一切的学生们显然变成了一种束缚,这也是学校的学生们普遍存在逃课、不听课的最重要的原因。

  基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中找到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汉语言文学的优化教学方法。

  因此,笔者首先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深刻反思历年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深入调查学生们的心理感受与实际的学习情况,以此入手,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尝试与探索,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做出革命性的、根本性的改观。

  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现代电化教学来武装教师,比如,讲到某一名著就不妨放一段有关名著的电影资料或录像资料,时常穿插一些多媒体的素材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如果能定期像百家讲坛一样聘请汉语言文学方面有独到见解、有精湛水平的专家到学校讲课则一方面给学生们带来了新鲜的营养;另一方面也为教师们带来了学习的参考与提高。

  学校应在校内多举办一些书法、篆刻、朗诵、征文、演讲、专题等由学生们主导的活动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热情。

  3.2 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校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们挖掘素材的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其网络平台为学生搭建汉语言文学书库,以满足学生们课余时间的学习与阅读的需要。

  3.3 渗透审美教育

  文学作品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养分。

  大家都知道,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本来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因为收录在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作品一般都是享誉中外的名作,完美浓缩了各国名家的思想和人品,有利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程中,必须充分注意文学作品的艺术境界审美因素的挖掘,这需要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所描绘的美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对其内部结构的情感渗透以及外部结构的表现形式加以分析,不断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培养,真实的去体会作品的境美。

  3.4 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就业为指向,增强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

  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要注意实用性。

  3.5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知识的点滴积累

  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丰富和积累语言应该成为我们生活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相关知识的点滴积累。

  首先,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应从积累语言开始。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一是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指掌握丰富的词汇、俗语、谚语等;二是积累语言形式,如识记一些好的排比句、顶针句,总分、转折、递进等结构的短语和段落;三是积累语言范例,主要指背育一些优美诗文、小说、戏曲名著的片段等;四是积累语言形象,对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典故和意象等做到胸中有数。

  这样,学生的表达就有了基础材料。

  其次,熏陶是相关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

  汉语言讲究神韵、意象和言外之意,在指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时,不宜用纯理性的分析方法,而重在熏陶,营造各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在感悟的过程中渗透理性分析,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4 结语

  通过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创造多样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探索;利用网络资源、渗透审美教育,加强教学的实用性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汉语言文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荣荣.新课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转变分析[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8).

  [2] 尹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我见[J].新一代(下半月),2011(9).

  [3] 郭延兵.现代汉语课程个性化教学策略探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90-93.

  [4] 石慧.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134-135.

【汉语言文学优化教学】相关文章:

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优化06-11

汉语言文学优化教学探索的文学论文12-25

汉语言文学教学12-21

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07-17

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12-21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12-21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06-11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论文12-28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论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