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报

班级文化黑板报图片

时间:2023-04-01 09:35:05 黑板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班级文化黑板报图片

  班级文化的手抄报该怎么制作呢?如何定主题呢?下面小编整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班级文化黑板报【1】

  一、班级制度文化内涵

  我们来百度一个词条“制度”:“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

  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准则,目的都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

  ”班级制度体系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制度、班级制度、师生间的约定俗成,以及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班级建设和学生培养的总体目标等。

  班级制度体系不是某一届学生讨论来的,应该是学校和班主任长期历史的积累而形成的规则体系。

  这种体系是一种历史传承和延续,不能是空穴来风。

  班级制度文化是在学校或班主任长期班级管理过程中,围绕学校和班级的发展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通过制度规则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达到制度育人的文化效果,也就是怎么样用制度来育人的过程。

  制度文化内涵包括各种成文的和习惯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规范。

  凝聚了历史的智慧,并通过管理实践的延续而世代相传。

  制度文化的基本核心,是由历史演化产生或选择而形成的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系统的价值观念。

  所以,我们说学生是不可能成为这种规则的制定者。

  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长期管理实践中生成和发育起来的,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教育学生为目的,以班级的规章制度为载体,约束学生行为的规范性文化。

  这种规范性文化是由学校与班主任组成的领导体制、学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构成的多-维动态结构体系,其中以班主任为主的领导体制是关键与核心,班级组织结构是载体和支撑,班级管理制度是主要内容和基本保证。

  包含班级管理制度在内的制度文化能规范学生行为,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根本上解决管理过程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从破解班级管理效能低的难题。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1、服务学校教育总方针。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校教育总方针。

  首先,班级文化不是培育特殊的班级和特殊的人才,最基本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和学校的教育目标。

  其次,在这个大原则下,班级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做出特色。

  比如,我们可以在不改变学校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根据班级的性质和学生的特长,结合班主任的实际能力,制定本班级的行为准则和发展规划,充分展示班级的特色文化,但是这种班级的约定和规划,不能与学校的基本准则相悖,只能是一种补充。

  2、班级制度要刚柔相济。

  班级制度的内容要能约束学生,在原则问题上,班级制度的刚性要有,不能模糊,不能轻描淡写,要能保障基本的管理次序。

  在设计刚性的制度内容时,要考虑制度实施的可行性,不具可行性的制度条款要慎用,可以改为柔性的要求,防止因制度不能落实而导致整个制度的执行被搁置。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刚性的制度条款一定要被执行,在执行时一定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不能感情用事任意处罚。

  制度在约束人的同时,只要能达到教育转化的作用,刚性的制度条款也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柔性的处理,达到促进改进,鼓励服从的作用。

  3、制度要约束也要激励。

  制度不能只是制约的内容,还必须要有鼓励的条款,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个人与班级的共同发展。

  很多制度往往侧重于约束和处罚的刚性,这种制度产生的负面情绪同样也是很大的。

  制度要多体现对学生的鼓励,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愿遵守制度条款,让学生看到遵守制度可能给自身的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

  要给学生讲清楚,违反制度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危害,要积极地防止学生违纪,把制度当做是一种警示,而不是一种手段。

  目的是让学生敬畏制度,而不是放任他犯错后用制度处理他。

  4、制度文化要简明实用。

  简洁、清晰、实用、有效是判定班级文化优劣的重要标准,具备这种特征的文化才有利于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制度中的文字及流程应简洁明晰,逻辑性要强,制度中更多的是对岗位及流程的描述,只有简洁清晰的文字,才能使学生明白自己该怎样做,文字中还要能明确做的标准是什么,复杂化是制度建设的大忌,管理界线模糊、责任区分不明,各级制度管理权限不清。

  都会使制度复杂化。

  该是上级制度规定的,下级制度就不要重复;该是下级制度规定的,上级制度就不要越权。

  上级制度是总纲,下级制度做分责,同级制度要明确责任。

  这种逻辑关系也要求简明实用。

  5、班级制度文化靠培育。

  制度本身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制度的设计要由容易到复杂,不能一开始就让制度超出可执行的能力范围,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渐升级。

  如果制度执行有难度,首先要评估制度设计是否合理,然后再考虑制度执行过程的技术问题。

  制度的执行过程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也要经过学习、理解再达到熟练,不是所有的制度一上来就能全体都做得很好。

  所以说,制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制度内容的改进和执行能力的提高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的是坚持。

  坚持及时地检查和整改是保障制度执行的关键。

  6、制度文化的整合优化。

  班级的制度文化,不但要考虑与上级的校园文化整合, 还要与同级的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整合。

  比如,制度文化中对环境建设的规定、对干部和个人的行为规范、对班级价值观的阐述等,都可以融入制度文化中。

  班主任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行为、思想和心态也必须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做到分类清楚,分工到位,目标明确,行动统一。

  一方面,制度要规定大家做什么和怎样做。

  另一方面,各类文化建设的成果成可以固化成制度。

  7、要考虑人的基本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作为一种制度文化来说,激励学生自觉上进是核心目标,没有人愿意被打着上进,没有人愿意被罚着工作。

  制度体系要想被学生拥护,首先要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越是最底层的需求,越是要重视,这种需求既是行动的基础,也是行动的动力。

  在制度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要围绕人的这五项需求制定激励机制,同时要将违背这五项需求的内容除去。

  这样的制度才被尊重和接受。

  8、制度文化体系化建设。

  制度文化在实施过程中,要从领导机制、组织结构、责任体系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

  如果存在管理组织治理结构不规范,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对制度建设动因、内涵、执行认识不到位,制度建设不成体系,执行不严格,制度流程不清晰,监督和反馈机制失效,制度缺乏现实可操作性等等制约因素,

  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只是从制度文字上下功夫,制度文化的建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所以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让制度落到实处。

  要把刚冷的制度,做成有温度、有情感的文化,比单纯的制度汇编要难得多。

  我们在编制和执行制度时,要考虑在如何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的同时,充分考虑人的基本需求,做到刚柔相济,要保证制度的严肃性,也要让制度有人性。

  在执行制度的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也要考虑制度的教化作用,做到端正态度、认识错误、主动改正、从轻处罚。

  既要让制度的剑高悬,又不要它任性落下。

  制度文化是对人心的教化,不是对身体的束缚,只有心定了,身才能定。

  班级文化黑板报【2】

  一、班级制度应该怎样建立?

  班级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学生的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制度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譬如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规则制定,我带低年段班级时,将课堂上的规则编成口诀:“铃声响,进课堂,书本文具摆桌上。

  要发言,先举手,老师点名再开口。

  ”口诀简单易记,制度更倾向于课堂上最基础的行为准则,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不简单了。

  而带高年级班级时,同样是针对课堂规范,对学生的要求就有所不同了,要求学生将书本、文具盒放在课桌左上方,自觉坚持上课礼、下课礼,上课要精神饱满、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写字姿势正确,发言时身体直立端正、讲普通话、声音响亮等等。

  很明显,制度的要求更高,涉及的面更广了。

  班级制度的制定要彰显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的内涵不同,制订班级制度的侧重点就有所区别。

  如“大雁班”,侧重强调纪律与团结;“笋芽儿班”侧重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我带过一个一年级班,班名“小蜜蜂”,在和学生们一起制订班级制度时,我先找来许多有关蜜蜂采花蜜的图片、

  歌曲,还有小故事,让同学们欣赏,感受蜜蜂的勤劳和美丽,从内心深处喜爱蜜蜂,然后从喜欢到模仿,引导孩子对自己各个方面提出要求,制订出的班级制度很有特点。

  如在劳动方面的要求要像小蜜蜂一样,不仅仅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还要每天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件事。

  与身边人相处,要拥有小蜜蜂的爱心,友善地对待他人。

  班级制度的制定还要植根于孩子们的生活。

  我带一个五年级班的时候,处理过这样一起纠纷:课间,一群孩子围着一张乒乓球桌抢着打乒乓球,谁都想在短暂的课间十分钟多打几次,于是矛盾出现了,闹得不可开交,跑到我这里来告状。

  我当时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让他们都回教室去,夕会课的时候,我把如何避免争抢乒乓球台作为主题让同学们讨论,由大家想出解决的办法,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以后课间打乒乓球,

  都以先来后到的顺序,分两边排队,轮流上场,打完三个球,失误多的一方下场,这样一来,既维持了打球的秩序,又可以提高每个人的球技。

  同学们都欣然接受这个规矩。

  定下规矩后我到现场指导过几次,从此,乒乓球桌两旁井然有序,打球的孩子一脸的专注。

  贴近学生生活的班级制度有效保障了孩子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怎样增强孩子们对班级制度的认同感?

  制度要好记易诵。

  制度内容的制定不能太复杂,涉及的面不要太宽泛,内容越多,学生越记不住。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

  内容要少而精,一样样落实到实处。

  制度内容的表达方式也要简洁明了,最好是编成口诀,让学生好记易背。

  如站队集合的要求“快,静,齐”;下课要求“先把书本摆整齐,上完厕所再游戏”;上下楼梯要求“上下楼,应礼让,靠右行,不拥挤”。

  朗朗上口的口诀通俗易懂,让学生牢记于心。

  引导学生不信“王法”信“规矩”。

  如果在孩子眼中老师的话依然是“王法”,那么班级制度就变成了摆设,学生就不会打心眼里认同。

  学生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当他们在遇到问题和麻烦时,第一反应就是到办公室找老师告状,似乎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企图依仗老师的权威来解决问题。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不会及时作出评判,让班干部根据我们的班级制度,对照制度上的要求,一一作出处理。

  如乱扔垃圾的同学,要责令他打扫教室;没有按时做清洁值日的要补做清洁,还要帮助其他同学做值日;课间不文明玩耍的同学,要接受下一个课间坐在教室观察学习他人文明游戏的惩罚等等。

  事事都以制度为依据,凡事都是制度说了算。

  时间长了,学生们就形成了习惯,也不再什么事都往老师办公室跑,在学生心目中,制度高于老师的“王法”。

  让孩子学会“执法”。

  班级事务一般交由学生去处理,凭借制度来“执法”。

  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写作业时被另一个跑过来的学生撞到了手臂,作业本上划了个大窟窿,两人争吵起来,各不相让,最后拳脚相加。

  上课后,我将他俩的事情在班级公开处理,由同学们当裁判。

  大家很快找到他们各自的问题,一个是弄坏他人作业,不及时道歉;另一个是对待他人的过失,不够冷静,采取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

  我们的班级制度中这样规定:“破坏他人物品要及时道歉,并尽自己的能力给予赔偿。

  ”“对待他人无意犯下的过错,要宽容大度地原谅对方。

  ”闹矛盾的两个孩子按照制度的要求,一个当场向对方道歉;另一个孩子接受道歉后,表示愿意原谅对方,俩人握手言和。

  一场纠纷依靠班级制度,就这样解决了。

  一以贯之是最好的法宝。

  一个班级的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坚持执行下去。

  不能朝令夕改,今天一个标准,明天一个花样,变来变去,或者一段时间执行,过段时间又搁置下来,时紧时松,学生心中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制度也就形同虚设。

  要让制度在每个学生面前就是铁的纪律,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和改变。

  三、如何引导孩子在制度的阳光下成长?

  唤醒学生的“自律”。

  学生在自觉遵守班级制度的过程中,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习惯,会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要让学生尝到自律的甜头。

  上课时同学们都遵守纪律,课堂就能顺利进行下去;课间游戏时好好遵守规则,不扰乱他人,就能开开心心地玩耍下去,否则就要被取消游戏的资格;课间操时,要求学生队伍站整齐了才能回班;劳动值日每个人都认真执行了,就能享受到更多的人为你服务……

  用制度激励和约束。

  对于遵守班规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破坏班规的同学也要有相应的惩罚,让学生明白班级制度也是有底线的,谁要是触碰了制度的底线,就要接受惩罚。

  上课不好好听讲,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要接受惩罚,损坏班级荣誉要接受惩罚,只要是违背了班级制度,都要承担一定的后果。

  惩罚的方式可以是让他为班级做服务,或是做一件好事取得对方的原谅等,一般来说没有哪个学生骨子里想去破坏班级制度,当他们犯错后,接受惩罚是为了提醒他们以后更好地改正身上的缺点,养成自律的习惯。

  将班级制度变成一种常态,将“硬制度”转化为“软文化”,浸润学生的成长,让学生今后在任何一个团队都能自主管理,这才是我们创建班级文化的真正目的。

  班级文化黑板报【3】

  硬文化

  1. 课桌文化

  课桌文化就是学生在课桌上涂写的内容所映射的文化现象,课桌文化代表了青春时期一代人的思想、行为,以及对自身情感的表达方式。

  鲁迅就曾在桌上题一“早”字,以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

  课桌每天与学生朝夕相伴,热爱课桌才能热爱学习,所以课桌文化重在营造学生的归宿感。

  与私塾时代不一样的是,我们坚决拒绝学生打着文化的幌子在桌上刻字,但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其他方式,让文化的嫩芽在课桌上悄悄绽放。

  有智慧的老师可以将这小小空间合理利用,既能杜绝刻画,又能让他们懂得珍惜。

  给课桌命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个活动能激发学生对课桌的呵护,对知识的渴求,对班级的热爱。

  给课桌一个好名字,就给了自己心灵一个栖息的地方。

  打造课桌文化的前提条件是桌面一定要无灰尘、无杂物,书本的摆放要整齐有序。

  课桌左上角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便签纸书写抱负、激发斗志、确定目标、总结反思。

  2.墙面文化

  让墙壁生辉,让墙壁说话。

  教室外墙“墙面文化”建设,是用书写和绘画形式进行的一种展现班级师生风采的舞台。

  “墙面文化”无论是精雕细刻,还是信手涂鸦,都像一面镜子清楚的反映着班级师生的情感,反映班级风气。

  墙面文化的打造要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色调清新,能借方寸之墙昭展鸿鹄之志。

  比如:班级墙面文化打造的主题是:春之声、夏之色、秋之果。

  主色调以绿色、蓝色和黄色为序列。

  3、黑板文化

  后墙黑板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德育处和学校团委的要求,分不同主题办报。

  前面的黑板主要体现功能性和人文性,例如课程表、作业、考试时间安排、名人名言、主题班会的标题等等。

  有条件的可以在教室里安放几块小黑板,真正把小黑板变成大舞台:

  小平台,大功能——悬挂在教室里的小黑板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徘徊在小黑板间,回味着课堂上的学习情景,不失时机的请教与帮助,学生得以自主发展。

  小窗口,大舞台——可以分小组利用小黑板抄写“名言警句”、“每日一题”、“温馨提示”、“书法展示”等等。

  小天地,多韵味——这个天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的平台,既可以及时沟通,也能增加彼此的友谊。

  它不仅是舞台,还是一座桥梁。

  4.讲台文化

  教室讲台,俨然师生生命浪花的心灵对接,它是老师们育桃李的舞台,是施展才华的阵地,神圣而庄严。

  讲台要求是四个无、四个有:无污点、无杂物、无灰尘、无喧哗;有粉笔、有纸盒、有笔筒、有方巾,尽量让授课教师在讲台上找到温馨的感觉。

  将讲台文化从物质向精神进行延伸,例如:老师从圣坛上走下,亲近学生;学生走上讲台,或演讲或朗诵;请名师进教室讲座。

  这些都是讲台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5.门窗文化

  窗子以亮为标准,能正衣冠,明得失。

  班上有违反班规的同学,温柔的惩罚方式就是擦窗子。

  比如:个别学生很调皮,经常在班上呼风唤雨。

  老师可以布置了一个擦窗子的任务。

  等学生擦完,再隆重地表扬了他:第一,有责任感,老师布置的任务能不打折扣的完成;第二,有持久的毅力。

  擦窗子半个小时,腰酸腿痛手软,能一直坚持,没有半点怨言。

  第三,做事讲方法。

  先用湿抹布,后用干纸巾,这样就能擦得很亮。

  影响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发现自己做了错事,就去擦窗子,来反省自己身上的得失。

  6.形象文化

  打造学生的形象也是一个系列工程,要在思想上疏通,在方法上引导,在细节上督促。

  形象——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姿态——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 ——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这种精气神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而在千锤百炼。

  软文化

  软文化如同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分明感觉到,它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神韵,也是一种奇妙的气场。

  打造班级软文化,有点像练内功,急不得,全靠一呼一吸,最终体现在一招一式。

  一个真正的班级要有班名、班歌、班旗、班徽、班规、班级目标、班级誓词、班级制度,甚至在班级的视觉识别、理念识别、行为识别上都要有明确定位,这些都是打造班级软文化的前提。

  1、姓名文化

  下面选择其中的一小节以观之:丹桂飘香秋风爽/求学福地生机旺/五十四人凌云志/ 各执妙笔写华章 /一马当先是潘政/独占鳌头放光芒/女中豪杰陈薇羽/不让须眉有胆量/祖明朝宇真英雄/齐头并进不相让/婧姝敢与强者争/勤奋自勉有若岚/千卉乐学热情高/

  稳居十强李颖琪/赫宸胸怀凌云志/焕然宏图记心上。

  这首赞歌巧妙的将理想的引导、精神的赞扬、性格的分析、真诚的鼓励有机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对班级的热爱。

  2、星文化

  每个人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每个人都有发光的理由,拂去暂时尘封他们的尘埃,让他们总能发现自己的璀璨。

  有人些像流星,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但更多人是恒星,虽然平凡,却依然能够发光发热。

  对于这些星星,对他的事迹和定位都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

  比如有学校评选班级感动之星时,有这样一段文字:

  王者风范——*同学

  事迹简述——他,个子矮小,胆识过人,时时讲奉献,事事敢为先!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学生的学习榜样。

  作为班长,敢说敢做,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信赖!

  颁奖词——具有王者风范的人,一定具备非凡的勇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永远向着更高更快更强迈进!在你眼前,有一盏高悬的明灯;在你身后,是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

  3、书香文化

  教室一隅必有图书角,这是学校的一大特色。

  柜里的书不要多,但一定要是精品。

  书柜里藏着一个班级的品味,什么样的书就可以熏陶出什么样的人。

  藏书要经过挑选淘汰,留下值得珍藏的经典。

  而且不同的时期,书的种类要做调整。

  例如本学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科技小制作、背诵现代诗歌及古典诗词,看名人传记写读书心得、开诗歌朗诵会。

  所以里面的藏书以诗歌、传记、朗诵、科技为主流。

  教室的书没有制定繁琐的借书制度,随拿随读,随读随还。

  法国人读书是一种文化,随走随读,不分时间地点,不分年龄身份。

  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用自由的心态去读书、去感悟。

  班级还拟定《读书宣言》:一个人最好的气质是书卷气,一个班级最好的空气是书香气。

  书香文化,让学生心田上盛开着百合花,暗香盈盈。

  4、博爱文化

  爱自己、爱父母为小爱,兼爱天下,方为大爱。

  有学校提出“用爱心点亮文化之灯”的活动,他们在讲台上设置了小小捐款箱,将平日里喜欢随意丢弃的硬币,放在捐款箱,由专人负责一月一收集,买一些图书和文具用来资助贫困山区的儿童。

  这些看似随意的举动虽小,却是大爱无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希望孩子们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点点爱心能如涓涓小溪汇流成河,更希望这些星星之火,能成燎原之势。

  5、制度文化

  班级常规(仪表、考勤、卫生、作业、纪律、两操、公物、文明)的量化考核制度、班级的八大班规、班级十大管理制度、一周一次主题班会、两周一次班干部会议、一月一次考核表彰、半期一次家长会,这些制度已经由最初的文字,变成了内化于心的行动。

  6、班会文化

  主题班会是班级软文化打造的核心阵地,班级制度的形成,班级文化的熏陶,师生心灵的共鸣,都是在这个阵地营造的。

  主题班会的开展要具备八有:

  (1)有系统。

  主题班会的拟定不能随机随意,要从长远目标着手,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循序渐进。

  初一主要侧重理想的树立和习惯的培养;初二侧重如何交友和如何与父母相处;初三侧重感恩和学习方法的探讨。

  (2)有准备。

  主题班会组织之前,要精心设计和准备,包括开课前的气氛准备。

  黑板上有主题词,有课件演示,桌凳整齐,桌上无杂物,仪表要端正,主持人声音要洪亮,学生要有互动,教师要有引导,有总结。

  (3)有主题。

  每次班会的主题要非常鲜明,一针见血,能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分期召开:理想、安全、习惯、礼仪、交友等方面专题的班会。

  还要赋予一个很好的标题:例如《理想,在这里放飞》、《快乐与安全同行》、《点一盏心灵的明灯》、《换位思考、律己宽人》、《迈向初一,赢在起点》、《花开太早是个错误》等等都是很好的标题。

  (4)有内容。

  每期内容尽量能够结合班级实际或者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也可以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疑点展开讨论,端正思想,明确态度。

  (5)有形式。

  形式一定要丰富多样,不能太死板,太单一,要能吸引学生兴趣,还能在思想上引起触动。

  主题报告会、演讲竞赛、座谈辩论、野外活动、社会调查成果汇报、文艺表演、诗歌朗诵、技术操作、实物交流、经验介绍、小组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

  (6)有讨论。

  学生要有互动,要有自己的观点、想法、意见。

  不能做一个旁观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以畅所欲言、可以亲身体验、可以旁征博引、可以动手操作。

  (7)有总结。

  班主任要在班会结束前有一段精辟的总结,可以从学生的表现上、环节的设计上、主题的确定上、内容的安排上、活动的效果上进行总结。

  (8)有反馈。

  活动结束后要有一份调查,反馈学生对本次班会的评价,还要跟踪调查,查看班会的最终效果。

【班级文化黑板报图片】相关文章:

班级黑板报图片大全11-15

小学班级黑板报图片素材09-30

黑板报图片09-30

班级家长会黑板报图片素材09-30

初中班级文化布置黑板报09-30

高中班级黑板报设计图片大全10-01

流行黑板报图片09-29

开学黑板报作品图片09-30

2018狗年黑板报图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