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

海南综合实习报告

时间:2021-02-07 09:41:45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海南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海南综合实习报告

  20xx年3月20日——20xx年3月30日。

  二、实习地点:海南岛(海口、博鳌、三亚、莺歌海盐场、尖峰岭、等)、广西桂林阳朔。

  三、实习人员: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

  四、实习目的:

  (1)、通过观察实习沿途的自然地理景观变化,体验自然景观(如:植被、土壤等)的水平地域性分异。观察沿途的自然资源以及个自然资源的类型、特征、变化、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等,增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知识,巩固《自然资源学》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海南岛的实地考察,了解海南岛的地形、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地域分异等,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是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加强和巩固大一到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见闻。

  (3)、通过对还海南岛的实地考察,了解海南岛自然资源的概况、类型、特征、变化、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巩固《自然资源学》的相关知识。

  (4)、此次实习地点还有广西桂林的阳朔,通过对桂林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并听指导老师的讲解,了解桂林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并将其与贵州喀斯特地貌进行对比。了解喀斯特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

  3 将其与贵州喀斯特地貌进行对比。了解喀斯特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

  (5)、此次海南实习是《地质学基础》、《气候气象学》、《地貌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经济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实习,可使我们将各科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地理知识系统。

  1、沿途地势变化:

  贵阳是属云贵高原的贵州高原面部分,海拔较本次实习地点高。从贵阳到都匀、 都匀到河池(广西)、河池(广西)到南宁(广西)、南宁(广西)到钦州(广西)、钦州(广西)到徐闻(广东)。海拔重1000米左右下降到海平面,总体地势在贵阳到河池(广西)起伏较大,属于北高南低的地势。但从河池(广西)到雷州半岛(广东)起伏比较小。进入了滨海平原,地势趋于平坦,稍有微小的降幅。

  2、沿途地貌:

  沿途较大的地貌单元有贵州高原、广西丘陵、滨海平原。贵阳到独山是贵州高原的一部分。贵阳位于贵州高原面上,地形相对较为平坦,属于一个小盆地。贵阳往都匀方向,接近都匀的部分山体显得破碎,沟谷深邃,逐渐过度到因剑江冲积而成的都匀河谷坝地。独山属于高原面的一个部分,地形也是相对较为平坦。大概以独山为界,往南就是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带。由于地势起伏很大、河流湍急、河谷深邃、山体高大是本地区的地貌特征。到了广西丘陵以后就以丘陵地貌为主。从广西南宁到广东雷州半岛,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本区大部分属于滨海平原。

  3、沿途的水文特征在贵州高原上喀斯特地貌的河流较广西河流水量不大,切割较深的 峡谷河流居多。由于河流深切,落差大,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该地区降水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不缺水的地区。该地区大部分是属于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类型储藏水的能力特别差,而且地下水比较发育,因此造成地上水量不大。水网结构是一个表面和地下的水系结构构成的典型的立体的水系系统,给农业灌溉和水利工程造成了不小难度。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由于地势起伏大,落差很大,地貌类型与贵州差不多,水文特征与贵州高原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不过也有一定的差异。到了过渡带下游,部分河流切割太深,以至到了侵蚀基准面以后就把地下水出露出来。地上和地下水的系统合二为一,水系统变的简单,水量较贵州大,很多大河流从这里发育。广西丘陵以后到了滨海平原,离海最近,水分和热量比贵州和广西相对充沛了很多,降雨和热量比以上两个地区多,地势平坦,水流速度和缓,河流大。

  海南岛概况:

  海南省简称“琼”,是我国唯一的特区省。它位于北纬3°58-20°10′,东经108°37′-111°05′之间。地处热带北缘,地势中高周低呈环状结构,包括中部山地地带,四周丘陵盆地地带和台地平原带,境内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79m。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中沙群岛的200多个岛礁。陆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领海面积的一半。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22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海南岛的自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纬度位 置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光和潜力高,这为发展热带作物和开展“避寒旅游”,“度假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是北面依托祖国大陆,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之间仅隔一条10-18海里的琼州海峡,西与越南为邻,东与菲律宾,南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隔海相望;海南东北部有台湾海峡与东海相通;东有巴士海峡与太平洋相连;南部的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地质地貌

  海南岛地处地块和印支地块之间,经历了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这些构造运动使得海南的构造形迹,主要有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它们组成了海南岛的基本构造格架。自元古宙以来,海南岛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地形成、地台与陆坡盆地、台内裂陷槽与大陆边缘活动地带等四个发展阶段,四堡运动标志抱板群固结。海南岛地层发育较全,除泥盆纪、侏罗纪尚无可靠证据外,自元古代至第四纪地层均有分布。根据地层的发育、沉积建造岩相及生物群组合以及构造运动特征,海南岛以王五一文教断裂、感成一万宁断裂为界,划分为三个地层分区:海口分区、五指山分区以及三亚分区。

  5 火山活动——断裂——海平面多次升降等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海南构造隆起使海南岛中部不断抬升,逐渐形成了现在海南岛的地貌特征:山地位于中央,丘陵、台地、平原一次环绕四周。

  (二)、气候

  海南岛属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同期,干湿季明显;年辐射量502586kJ/cm2,中部山地最少,为460kJ/cm2左右,年平均气温23~35℃,最冷月均温17~20℃,≧10℃积温8200~9200℃(莺歌海带最多,达9200℃,琼中最少,也有8150℃),≧10℃的连续期320~365d。年降雨量在1500~2000㎜之间,比较干旱的西南部在1000mm左右,主要是锋面雨、台风雨和热雷雨,降雨集中在夏秋季节。归纳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点:

  (1)、热量丰富,光和潜力大。

  (2)、长夏无冬,降水集中,干湿分明。

  (3)、常风大,多台风,风害威胁大。

  (三)、土壤(淋溶作用强烈、生物循环迅速的热带土壤)

  在高温多雨的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海南岛的红色风化壳和土层都较厚,玄武岩台地风化壳厚达20-30米,土层2米以上。海南岛土壤的水平地带性比明显、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全岛土壤围绕中部山地依次分布成若干同心圆。从低至高,依次分布着砖红壤(海拔350米以下)——赤红壤(海拔350-1100米)——黄壤(海拔约800-1600米)——山地灌丛草甸(海拔约1200-160米以上局部地区)。

  (四)、水文(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但是空变化大,调控能力地)

  海南岛上天然湖泊少,但河流众多,全岛有大小河流150多条,以男渡河,昌江河,万泉河三大河流最大。水资源较为丰富。由于干湿季和地形的影响,水文状况时空变化极为明显。径流量分布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同降水量分布规律相一致,与蒸发量的分布相反。

  (五)、植被(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的热带植被)

  海南岛的植物区系几乎全为热带种类。因没有受到过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古老植物保存较多。植物区系丰富,全岛约有3000多种,其中典型热带科有龙脑科、番荔枝科、肉豆科、棕科、无患子科、红树科等。

【海南综合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综合部述职报告01-12

综合分析报告结构格式11-19

综合柜员述职报告范文01-29

综合办主任述职报告01-25

综合部经理述职报告01-07

综合部述职报告范文01-02

综合干事述职报告范文11-02

综合治理述职报告范文03-19

综合个人述职报告3篇07-27

联想综合服务组实习证明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