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时间:2023-07-20 12:04:47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大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风险管理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大全15篇】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1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文章基于内部审计视角,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几种常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审计

  规范、科学的内部控制可以起到降低经营风险、管理执行风险的作用,对严控违法违纪行为,降低管理实践的风险,已达到提高经济体经营效益的作用。所以中小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健全并且严格执行内部控制。

  一、基于内审视角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从中小企业的内审工作视角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内部审计有关的组织体系还不够独立,另外人员配给也偏少,反映了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够重视。而且从内审工作的开展情况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内部治理不够完善,风险意识不强,会计基础工作不够完善,且企业信息沟通上存在着流动性差等问题。而中小企业的内审工作,由于自身的独立性较差,在内审工作结论中,往往对企业治理问题只字不提,提出的企业经营风险问题也没有得到管理者的重视,虽然提出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建议,但是往往得不到有力的整改,以至于建议年年提,问题年年有,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改进作用流于形式。

  二、内审视角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上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由于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导致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较薄弱,对具体业务的关键点内部控制较弱,具体表现在:没有做到制定授权批准制度并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规范的资产管理、全面预算制定的完善和严格执行、业务运行的跟踪监督与及时反馈、应急事故管理机制等等。总之既缺乏制度,又没有严格贯彻实施。通过内部审计调研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存在某些业务环节关键点控制薄弱的共性问题,举例如下:1.采购业务付款账期没有进行固定设置,采购部与财务部对付款时间问题经常有摩擦现象,而且实际付款金额与采购申请款项间有差异。2.不经申请就可以随意盖章,印章管理不够严肃。3.支票项目填写不完全,开具存在不规范现象。4.虽然设置了支票、印鉴领用登记簿,但是登记记录工作存在不及时现象。作废支票也没有进行仔细登记,更没有加盖作废章并统一收集存放。5.采购业务获取的发票没有做到按规定时间到达财务部门,存在一定的时滞现象。

  (二)企业员工素质较低,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仍然较低,很多会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职称资格,而且对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也不甚了解,导致账务处理工作缺乏理论指导,无法应付新的情况和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很多中小企业内审部门没有设置,或者依附于财务部门,级别和权力都满足不了内部控制监管的需要,无法起到正确考核自身运营和财务信息的'需要。这导致中小企业各个部门对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要求,落实程度不够。另外,中小企业往往老板大权独揽,权力过分集中,也不利于企业各业务部门的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状态形成。通过内审发现,中小企业主营业务大多比较单一,注册资本也不高。管理架构上多数设一总经理和若干部长,再无其他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技术含量较低。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现金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首先出纳岗位并没单独设置,而是由税务会计人员兼任。2.所有费用单据,无论金额大小,无论是采购付款还是职工的日常费用报销,都要经过总经理批复并报销,存在着高度集权的现象,导致付款时间较长。3.备用金管理不规范,公司员工长期个人借款较多,而且长期化,管理不严格,借出方可自由支配,实质上形成了个人的小金库。银行存款方面的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中小企业银行账户太多,导致票据收取麻烦,耽误时间,且存款分散,不利于管理。2.销售回款存在不及时现象,销售人员催收应收账款积极性不高,应收账款账期过长,坏账风险较高,同时短期偿债压力和利息费用支出加大。3.银行存款存在闲置现象,没有得到增值性的合理规划。4.银行余额调节表制作时间不符合要求。

  三、内部审计视角下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程度

  内部控制是全员控制,是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是保证企业远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一种制度。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任何一项日常工作能够付诸实践的不可或缺的制度。要想使企业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从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及基层执行人员都要担当起自己的职责,履行相应的义务。

  1.提高认识。

  提高整个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管理层人员一定要意识到内部控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企业长期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

  2.全员控制。

  要清晰内部控制是全员控制,加强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摆脱对内部控制的误区,从心底彻底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每个员工因为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区别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有所差别,但是每个人都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自己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内部控制可划分成几个层级:管理层在中小企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引领企业发展,应适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制定;一线操作人员,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反馈;部门管理人员,是协调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纽带,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起到协调和沟通的作用。

  3.调动积极性。

  提高企业整体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要提高全体员工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的积极性,要使企业从上至下的全体员工意识到,实施内部控制,短期内可能增加员工工作量,提高工作强度,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工作业绩,改善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员工个人素质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共同受益的效果。管理层应当认识到内控系统的风险评估作用、监督制约作用,甚至有节约企业资源的作用。应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同时摈弃用人唯亲的做法,重视引进和培养内控领域的人才,提升自身企业的内控水平。

  (二)建立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机制

  1.建立有效的监督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中的控制,首先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组织架构,对拥有的资源按照科学的组织架构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运用。并科学、规范地制定各部门的权限责任,确定经营所需要的岗位,并按照岗位来选择合适的人才。并且中小企业应当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内部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同时科学规范完善各业务模块的内部牵制制度,实现审批、经办、资金操作、核算、监督等岗位的分离,对各个职位的权责利进行明确的划分,做好规范的考核工作。在内部控制环境上,企业应当设置适合自己发展的组织结构,以公司章程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并实现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分离,权责匹配并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和部门,其部门要直接接受董事会领导,对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进行审计和评估,企业要结合审计结论加以整改,有条件的可考虑引入第三方外部审计,来提高对企业的监督和评价力度。

  2.加强经营流程中关键控制点的风险把控。

  (1)资金活动控制。筹集资金和资金运营过程中的控制都属于资金活动控制范畴。对投融资目标与规划要合理设定,资金运作各环节,例如授权、批准、审验都要加强管理,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在资金的日常活动中严格管理,并明确各环节职责权限和岗位分离的要求,对资金使用情况要定期监督考核,落实责任制度,以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2)采购业务控制。在采购业务方面,中小企业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采购权限和审批权限;清晰划分请购、审批、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方式、验收、付款、最后到采购后评估等各环节的责任和权限;定期检查采购中的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保证采购工作的真实有效。

  (3)资产管理控制。中小企业应当注意会计核算与实物管理这两个岗位的区分,并对资产管理各环节的职能进行全面梳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正,对重要资产要采取投保、特别防护等安全措施来降低风险。

  (4)销售业务控制。中小企业要制定有力的销售策略,清晰划分销售合同的签订和审批、销售、发货与收款等环节的控制流程;严格按照国家法定会计制度,确定企业销售收入确认条件、销售成本计算方法,建立详尽的客户档案,不同的客户采用不一样的信誉政策。

  (5)加强财务报告控制体系,严格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中小企业应重视财务部门工作,对财务报告的编制要尤为认真,全过程严格管理。财务报告合法有效。

  (6)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要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用严谨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内部控制工作要在全体员工中展开,无一例外,在对违反公司规定的处罚上要做到一视同仁,这样的内部控制才能做到深入人心。

  四、结束语

  在内部审计视角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工作上,应当重视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得出的结论,应当完善公司治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并加强企业内审体系的建设,以内部审计工作及内审报告为引导,加强改善自身的内部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钗.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xx(10)

  [2]宋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xx(10)

  [3]郭青山.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J].时代金融,20xx(23)

  作者:蔡文春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2

  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业金融银行所面对的风险形势以及风险的种类也愈加多元化,在应对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银行也需要面临严峻的财务管理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首先应当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一方面创新财务管理的模式,使得自身财务管理能够趋向于完善;另一方面应当对金融服务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提升银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下,银行财务风险的体现

  在当前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逐渐加深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商业银行结合相应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财务融通、财务支付以及相应的网上操作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的需求,但同时客户在网上进行操作和资金的支取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系列潜在的危险。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立足于现实、封闭的环境之下,往往财务风险发生概率非常低,而互联网则恰恰相反,其较高的开放性能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造成的影响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完善的现代化社会,银行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挑战便是财务体制的建立,商业银行在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客户发展的不同需求来构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体系。

  虽然当前阶段,互联网金融产品一直在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体制,在不断的创新自身的产品,但是很多产品依然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到达成熟的地步,这些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的结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其次,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之下,银行的相关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涉及到各方各面,还需要对流动财产进行一定的风险管理。例如传统存款体系根本没有考虑到互联网的相关技术手段,而当前如果想要结合互联网技术,便要将传统存款体系进行全面的改善,使其能够完成线上和线下双重存储的模式。

  最后,线上交易过程中往往缺少了对客户身份的有效识别,很多时候不法分子会借助这一漏洞进行一些违法犯罪事件,导致银行机构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规避措施

  当前互联网时代下,针对以上银行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主要问题以及局限性,可通过多种有效对策加强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1.提升银行财务运作管理能力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之下,商业银行在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而有效的提升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

  第一步,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体系建立,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合理的预判财务风险的类别,进而为商业银行更好的提供决策依据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使银行能够在面对风险的过程中,及时将资金进行转移或调配,最小化商业银行所承担的损失。

  第二,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借助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通过数据处理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合理的预测未来市场的风险动向,获取到第一手的资料,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深度剖析,进而为管理层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以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决策。

  第三,构建市场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在进行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一方面应当重视人才的培养,引入高素质人才,在进行风险管控过程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增强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

  2.调整财务管理体制

  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当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的优化及调整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使银行在面对风险的过程中能够做出有效的调整;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对相关金融产品的管理和控制,通过提升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稳定性来降低银行面临风险的概率。在金融产品的管理和控制上应当重视对其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机制建立。

  3.重视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在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当重视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作风的培养,通过良好的金融机构内部文化建设,对机构内工作人员产生正向的熏陶作用,进而使每一个人员都能够按照制度办事、具备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应当重视开展相应的培训和讲座,定期的引进一些优秀的专家进行培训工作,加强当前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技术能力。

  最后,银行工作人员自身也应当不断的学习,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之下,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银行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当做出优化和调整措施,逐步优化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以及风险评估机制,为保证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经济的快速给建筑行业发展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以往的建筑工程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不利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核心位置,就必须提升现有的财务管理水平,积极应对社会竞争和风险。企业风险是无处不在的,是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企业管理者如果能够提高警惕,提早做好风险规划和应对措施的制定,是可以有效规避风险的。因此,只有基于严格的内部审计,才能高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财务风险,进而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有有利地位。

  一、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及其发展现状

  内部审计主要是由企业内部机构或财务部门的专职人员进行审计,它不仅要核实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要分析建筑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就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善企业政策方针、工作程序的建议,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推进企业朝着分权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基于审计的风险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确保预定的目标按照预定要求和规则实现,防止出现较大的偏差。但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国际经济处于瓶颈期,中国的GDP 增长率也在7% 浮动,稍微出现偏差可能就会形成“泡沫经济”市场,而且市场中部分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存在很大的问题,职业素养也严重下滑,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的发展,建筑企业也不例外。据调查了解,现阶段的建筑企业在企业管理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方面。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及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1. 建筑企业内部对审计与财务风险方面的管理能力薄弱

  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大都是由西方引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应用较晚,发展滞缓,而且国内建筑企业缺乏关于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审计工作多为一知半解状态,80% 左右的建筑企业管理者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建筑企业存在着较高的风险,管理者通过主观经验推断风险的存在几率,没有专业的识别风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2. 有关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制约机制和奖罚机制不健全

  在建筑企业管理的建设中,往往容易忽视财务管理机制的更新建设,造成企业不必要的财产损失。现行的建筑企业管理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各部门没有明确的制约限制,奖罚的幅度和要求都没能得到及时地更新。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财务风险管理都是要靠工作人员去完成,奖罚制度的设立直接关系工作的效率和正确性,更关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对于管理风险的识别和策略的制定存在滞后性和不一致性

  财务风险主要是一种普遍性、常见性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针对财务风险,最为有效的就是采取内部审计,这是建筑企业经营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内部审计通常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数据,并就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从数据搜集到策略制定需要很长时间,分析数据得出的风险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而且内部审计错误带来的财务损失有可能会使财务达到预警值。

  4. 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

  在现代化建筑企业的管理机制中,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分配不合理,没有完善的有关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的法律。在财务管理方面,上级财务主管人员不能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整天忙着指导、督促下级,工作重心发生偏移,一味地要求下层却忽视自己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与此同时管理的方式过于僵硬,不利于部门内部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再者,审计与财务两个相互交织的单位,看轻任何一项都会影响公司的整体运行。

  三、针对不同的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 提高建筑企业工作人员的职能素质

  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篇章,其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要求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具备高素质的管理能力、知识能力和沟通能力。尤其是对于建筑企业,就知识能力来讲,无论是审计还是风险管理都需要掌握整个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具备良好的数字分析能力和风险辨别力,同时也要熟悉相应的电脑操作技术。另外,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建筑事业的扩大,物质诱惑越来越大,坚持公正廉明的办公准则也是一项重要考验。最后,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以及法律法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优化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部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2. 健全奖罚机制,做好工作的绩效考评

  众所周知,要激发每一个人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还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惩制度。假设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工作出现了错误,却得不到纠正;或者努力工作了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奖酬,那么工作人员就会盲目自信或者消极逃避,这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工作氛围构建。因此,奖罚要合理,公正而严明。与此同时,风险是不断变化的,原来制定的措施方案可能不适用后出现的风险,及时的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考评,就可以发现隐藏的风险,及时地调整可行性方案。

  3. 强化内外部审计的沟通合作,及时的提供并更新相关的风险管理信息

  一方面,审计对风险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不管事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能够有效地找到问题、规避风险,在风险识别和防范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的信息量较大,需要通过及时的审计来实时监督。通过内外部审计,能够有效地辨别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完善的风险监督制度能够通过风险预示及其影响因素和范围,对风险做出精确的识别并制定出针对性措施。

  4. 处理好各部门之间任务的独立性和相关性

  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的,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建立在独立工作的基础上,只有独立地进行审计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该避免财务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参与,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但风险管理是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根据真实可靠的数据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的,因此二者的结合更能实现对风险的规避。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风险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而企业的内部审计就是公司为了达到既定的效益所进行的一系列审查、监督、协调,能够较快较准地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未来市场经济的必然发展,各建筑企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计建设和风险识别能力,有效规避风险,实现企业的目标效益最大化。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4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融资租赁这一全新租赁交易形式随之诞生,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产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因自信与担保门槛相对较低,进而在中小企业中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在实际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过程中,相应财务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稳健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对综合财务风险的科学且完善评价,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进而提升盈利空间,亟待解决。本文就如何针对融资租赁公司实现综合财务风险的科学评价进行了分析,并为如何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融资租赁公司;综合财务;风险评价;管理;分析

  基于国际市场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在迎来崭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工程中,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风险,需要以科学的评价分析来落实有效的管理对策,以此来规避或降低风险,以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相应财务风险隐患极大,进而致使融资租赁型企业难以实现发展规模的壮大,而如何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则成为当前融资租赁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挑战。

  一、融资租赁概述

  所谓的融资租赁指的是出租方基于租赁方实际条件与需求下,在购进相应融资租赁资产后,以出租的方式租给承租人,双方根据所合同约定,相应承租人需要按照合同支付租金与利息,并在合同规定期间内享有相应资产使用权,但所有权属于出租方,在合同期满时,承租方需要按照约定交付所有的款项,并将相应资产转交给出租方。融资租赁主要的形式为直接租赁、转租赁、售后回租以及杠杆租赁这四种;而融资租赁的基本流程为:第一,租前准备阶段。指的是相应承租方要针对所需租赁物的要求给出最终决策包括厂商与型号,然后出租方结合这一要求进行设备购买,进而与承租方签订相应的融资租赁合同;第二,租赁中期。相应出租方在支付物价款之后,相应供货商将设备交付给承租方,相应承租方则需要按照相应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的租金给出租方;第三,租后阶段。指的是在租期届满之时,双方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来实现对租赁物的处置。

  二、融资租赁公司综合财务风险评价

  1.财务风险来源。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因所涉及的当事人较多,因此,相应业务较为复杂,通常而言,主要涉及到的三方为承租人、出租人与供应商;融资租赁隶属于金融服务,因此,在实际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其与一般性质的商品贸易有着极大的不同,作为一种债券融资方式,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需要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而基于在这一业务中,相应投资规模加大,且周期长,加上资产流动性偏弱,因此,相应这就意味着在实际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针对风投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但基于很多金融风险是由外部客观环境引起的,尤其是其中的利率、汇率风险,一旦发生都将给融资租赁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与损失,加上社会经济环境所带来的风险,致使承租人很可能发生还租困难问题,进而给出租人带来一定的风险与损失。基于融资租赁企业中,相应财务风险管理通常按照如下步骤来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以及风险检查。

  2.风险成因。第一,融资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是由如下因素导致的:首先,因偿债风险的产生,致使相应筹资风险随之显现。因融资租赁隶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于承租人而言,因所需设备量较大,进而需要以这一方式来购买使用配设备,在此过程中,相应租期较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收回成本,此种情况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加大,促使需要借助融资筹资的方式来满足资金需求,进而在债务风险下使得筹资风险随之产生。其次,利率风险。在融资租赁业务中,承租人需要按合同要求,需要向银行支付贷款利息,而银行利率一旦上涨,就意味着所还利息增加,进而也就降低了利润,相应利率风险随之产生。第二,资金营运风险。这一风险产生的原因如下:一是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因信用风险的存在,致使租金收入与流动资金因此而减少;二是因经营环境的不确信性,致使在实际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过程中,受到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的影响,致使企业经营成本提升,相应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进而使得资金营运风险随之产生;三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导致这一风险产生。第三,投资风险与收益分配风险。其中,投资风险是基于融资租赁企业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加上行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多变性,同时现有的风险控制机制体系部件,致使相应投资风险随之产生。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是基于在实际开展这一业务的过程中,因在资金需求上极大,致使在实际进行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因分红存在一定盲目性等,致使相应风险随之产生;同时,相应分配机制不合理也是导致这一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融资租赁公司综合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1.针对资金运用过程实现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在实际进行筹资的过程中,因此资金供求关系存在着不确定性,加上市场环境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存在,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就意味着会承担一定的风险损失,相应财务也随之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因其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所以要进一步强化与银行间的合作关系,加上相应应收账款的期限长且数量大,部分权利通常会转让给银行,进而促使企业能够具备资产盘活能力。而在应收账款方面,相应保理方式则是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以转让给银行的方式来开辟流动资金获取途径,进而实现筹资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强化对坏账风险的重视与防范力度。此外,对于像资产证券化等全新筹资方式的开展,为了尽快回收资金,就需要实现对风险的科学且全面评价,以此开来落实完善管理措施。

  2.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质量与水平。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就需要相应经营管理者在强化自身风险管控意识理念的基础上,将财务管理工作置于核心地位,并通过风险的`预测与管理,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与规避。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求要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适应能力,能够在面对当前的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实现财务理念的更新与财务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借助财务管理系统的搭建、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来实现对内外部发展环境的有效应对。同时,要以科学且完善财务决策体系的搭建,促使能够实现科学财务决策的生成,并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来实现对财务状况的全方位掌握。

  3.实现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搭建。基于财务风险这一客观存在的性质下,对于融资租赁企业的发展而言,在实际落实财务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完善风险预警体系的搭建为基础,能够针对企业的经营计划与财务报表等,以合理模型的选用来实现科学且合理的分析预测,进而针对所存在的风险制定完善应对措施,以事前风险预测来实现对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全方位掌握。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可借助资本结构与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Z-Score模型进行计算,以此来科学定位风险预警阀值,并通过对风险程度的量化与标准化处理,促使企业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与规避。

  四、结语

  综上,对于融资租赁公司而言,面对所存在的财务风险,需要借助对财务风险的科学评价,以明确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而针对财务风险实现科学管理对策的落实。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则需要针对资金运用过程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并在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与水平的同时,实现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搭建,以此来实现对融资租赁企业综合财务风险的科学评价与管理,促使企业实现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融资租赁风险产生的机制与管理[J].经营管理者,20xx,05:180.

  [2]孙政.融资租赁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xx,07:111-112+130.

  [3]张洁.我国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xx.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5

  摘要: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因子分析模型来研究了财务风险与产业生命周期发展的动态关联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模型探讨了各个周期阶段如何受几个相对独立因子的支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属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主要因子不同且因子对变量的支配力度显著变化。这为调整风险控制手段,识别风险的主要环节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财务风险;生命周期理论;因子分析;实证研究

  一、引言。

  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公司本身及国家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都致力于完善现有的预警系统和探索研究更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目前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单变量判定模型,多元线性评价模型,神经网络分析模型和财务杠杆分析法等。但是上述评价模型与防范方法各自存在局限性。

  本文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以因子分析模型为手段,找出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序列,并确定风险发生的环节,从而为财务风险对策的制定提供对控制因素主次管理的依据,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并结合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修正分析结果,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财务风险分布的特点。

  通常,企业的财务活动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的收回和利益分配四个方面。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产业都要经过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而财务风险的四个方面在产业的不同阶段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

  处在引入期的产业,经营风险很高,是否被市场接受而达到预期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时市场对产品的接受度成为投资活动持续下去的动力,正确的投资决策及对市场变化的灵敏措施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到了成长期,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产品本身的不确定性减少,产业高速发展,平衡筹资规模和利益分配的两方面的矛盾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相互制约。成熟期阶段的经营风险趋于中等,市场比较稳定,现金流量比较容易预测,充分利用负债融资,可以取得明显的`节税效果。所以企业一般会大量负债,因此资金回收风险和举债风险成为风险管理的重点。衰退时期的产品逐渐失去市场,属于瘦狗型产品,产品的营利性很不好,企业主要打算如何保本退市,以避免陷入资金陷阱,一般以预防为主,经营风险很小,企业若能把握市场需求信息,财务风险一般很小。

  三、实证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因子析模型和实证研究来确定产业不同周期阶段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与风险成因的相关性,便于找出各个风险评价指标对财务风险贡献的大小,通过风险指数的序列来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对风险因素重点防范和控制。

  (一)因子分析模型描述。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主要用来提取一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实测指标中独立支配系统的独立因子,并以少数的这几个因子反应大部分信息。这种方法可以方面的找出评价系统的主要因素。因子载荷矩阵中有两个统计量十分重要,即变量的共同度和公因子方差贡献。共同度,反映了全部公共因子对变量的影响;方差贡献是衡量公共因子重要性程度的指标,按照其排序大小,依次提炼出最有影响的公共因子。如果求出主因子解后,要进行因子旋转,因子旋转使大的载荷更大,小的载荷更小,便于得到比较满意的主因子从而可以赋予因子明显的实际含义。

  (二)样本数据及指标的选择。

  本文结合行业分析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的部分数据,采用销量增长率法判断法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90年代电子产品被看作是奢侈型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销售增长率高,因此本文把这个阶段划分为引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子信息市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全面爆发,以更高的速度发展的同时,竞争趋近白炽化。扩张时期直到20xx年,市场显现成熟之气:市场发展呈上升趋势,但增长放缓;竞争手段产品线的扩张转移到核心业务的强化和品牌的提升。由此分析,本文分别统计了90年代初期,20xx年前和20xx年符合上述总体特征的样本数据,将其作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的研究对象。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以能够突显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为标准,以达到体现风险与生命周期动态变化的关联性的研究目的。因此分别选取了三个阶段中包括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风险评价指标,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数据来源于金融界和深沪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及巨潮资讯。

  (三)模型的建立。

  因子载荷矩阵的列向量是衡量公共因子重要性程度的指标,并按照排序大小,它是依次提炼出最有影响公共因子的工具,为矩阵对应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输出三个研究阶段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以作对比研究,表中数据为小数点后三位有效数字。

  四、结果分析。

  分析正交因子载荷系数矩阵表5可知:90年代初期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第一公共因子高载荷指标是X14、X10、X13、X16,因子载荷值分别是0.959、0.943、0.911,这些变量主要反应的是成长能力方面的评价,故将第一公因子命名为成长因子;同理第二和第三因子分别为盈利因子和偿债因子。由表分析成长期第一公因子的高载荷指标是X5、X7、X8,对应载荷值分别是0.870、0.902、0.902,故将它归类为盈利因子,从第二列的载荷系数归类主因子为偿债因子,从第三列归类因子为经营因子。采用相同的方法可归类成熟时期,即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财务评价指标的前三个主要因子分别为盈利因子、经营因子和成长因子。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证实了风险随着产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受不同主导因素的控制。通常产业发展被分四个生命周期阶段,因此把四个阶段的财务报表数据输入因子分析系统,必然得出不同的因子序列。此模型与普通风险预警系统相结合使用,不仅能够得出在一个阶段时期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还能够对比出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影响风险主要因素的转移和分布的轨迹和规律,为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避免企业采用同一评价尺度去度量各个时期的风险,造成盲目性。

  参考文献:

  [1]童丽珍.财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J].统计与决策,20xx(9)。

  [2]朱佳翔.基于灰关联度的两阶段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灰色预警[J].软科学,20xx(7)。

  [3]廖卫玲.如何筹划与规避公司财务风险[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xx(10)。

  [4]冉晓枫.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xx。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6

  摘要:大量企业起初为了扩大规模,盲目的进行并购,结果事与愿违,并购并没有像预期那样使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反而令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未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危及企业的自身发展。企业在进行并购时,企业的各项财务状况都将得到体现,并且将一直影响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如果其中一个部分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困境,处理不当或将付出高昂代价。因此,相比企业面对的众多风险,并购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财务风险,也是企业能否并购成功的关键。另外,鉴于经济社会环境转轨以及政府参与的特殊背景,使得我国企业并购与国外大不相同,在时代大背景下,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这个典型的并购案例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同样也是中国企业并购浪潮的一个缩影。看似风光的并购实则激流暗藏,在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前,存在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在实施并购过程中潜伏着经营风险;在并购整合时隐藏着经营管理整合风险,这些风险构成了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并贯穿于企业并购活动的全过程。更多财务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财务论文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并购的战略“大鱼吃小鱼”,实现规模的扩张和实力的加倍增长。金融危机中,大量企业被本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质优企业吞并,加速了行业整合的脚步,在产权转让、资源互换的过程中生产效率低下、资产收益不高的企业逐渐被实力强大、蓄意扩张的企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然而,财务风险伴随着整个并购过程,从最初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到确定并购策略、融资方案,再到具体的并购谈判和资本运作、资金支付和报表处理,任何一个细节的财务处理都会极大的影响并购进程。

  1.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从近些年频繁出现的国内外企业并购案例中我们看到,财务风险随着并购的前进不断变化和演进,任何一个阶段的财务风险若得不到彻底的处理解决,将为并购埋下潜在的威胁,险源一旦爆发甚至会导致整个并购的失败,具体来说,并购财务风险有以下几种:

  1.1被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由于被收购企业的.价值决定了收购企业的收购价格,确定收购收购价格之后整个收购程序都围绕这个价格展开,因此对收购企业来说,被收购企业价值的准确锚定是收购的基础和依据。价格过高会导致资金和其他资源的浪费,价格过低也可能导致被收购企业的拒绝错失收购的最佳时机。财务报表是确定被收购企业价值的基本根据,提供详尽的财务信息、经营信息,一份准确健全的财务报表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出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但是一份被粉饰的虚假报表也可以导致收购的最终失败。另外,对被收购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潜力、产品结构体系、资源缺陷的全面评估也是确定企业价值的参考标准,任何一方面的处理不当都会导致价值确定的失准。

  1.2收购过程中的融资风险。从近期的国内外并购来看,参与的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值越来越高。以谷歌和摩托罗拉为例,20xx年8月15日,世界IT界领袖谷歌公司和世界移动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公司共同宣布,谷歌公司将以每股40美元现金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收购总额超过125亿美元。巨额的收购需要足够的融资支持,否则其他都是空谈。充足的融资数额,成本低廉、期限合理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是顺利完成收购的保证,筹集资金受限或者成本过大、资金链迟滞,都会对收购过程乃至本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并购需要的现金及总资金数额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1.3收购企业自身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大多数企业在并购中采取主动负债的融资策略,例如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直接现金借款等,并购后会给企业带来暂时性的债务负担过重。即使企业有一定的现金储备用于收购和收购后经营, 企业正常运作的流行性资金仍有可能受到影响。一是并购活动占据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财力资源,会造成企业暂时性资金“缺血”,二是收购完成之后对被收购企业采取的财务措施也会一定程度上分散企业资金。资产负债率高、现金流量低,必然降低企业流动比率和面对市场的适应调节能力,威胁企业资产安全。

  1.4完成收购的支付风险。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功能的不断增加、金融工具的创新为现代企业并购提供了丰富的支付方式。传统的分期现金的付款方式发展为股票支付、股票互换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与现金支付混合使用的策略,增加了支付手段的同时带来了对资金安全的诸多风险和挑战。现金支付是被收购企业最偏好的方式,但不利于保持并购企业的流动性,股票等金融工具的使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对于国内的金融条件来说,存在行政审批时间和市场影响顾虑的问题,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资质与信誉。另外,跨国的并购会带来或多或少的跨国支付与汇率波动问题,如果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好套期保值、远期合约等操作技巧会大大增加并购成本。

  2.并购财务风险的险源归类与分析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企业并购不仅仅是参与方整合生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发展策略,而且越来越多的受到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导致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来源越来越广泛。

  2.1企业的并购价值评估的人为因素干扰。目标企业为了提高并购价格或者在并购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往往在并购方表示意向之后采取隐蔽的手段对确定目标企业价值的主要参考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如夸大、虚增其资产,隐瞒或有负债和表外融等,这些有违商业道德的假象欺骗性很大,同时目标企业也可能采取一些营销攻势,在舆论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及并购价值,或者与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合作,提高其并购难度和成本。

  2.2并购企业以及被并购企业所在行业市场信息的变化。在并购企业确定并购意图、制定收购计划时,必然通盘考虑自身和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由于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各个市场的参与者、竞争者以及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多,信息量飞涨,产品更新步伐更快以致市场的发展脉搏更加难以掌握。收购企业不仅要密切关注所在行业的市场变化,如果是跨行业收购,其操作难度更大。

  2.3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内外市场波动。在我国,企业间的并购往往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影响,在经济转型和市场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收购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社会责任,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敏感性或者特殊意义,经常左右并购结局。在企业确定融资与支付方式之后,需充分考虑国家货币与财政政策、利率调整、汇率波动情况。货币政策改变会剧烈影响融资的成本,财政政策也同样给企业带来在税收和其他方面的障碍。

  2.4并购过程对并购企业在多领域的挑战。严格来说,并购对企业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从营销到市场分析,从公关到战略谈判,从财务决策到融资支付,不仅是对自身的全面“体检”,同样也提供了审查和判断分析目标企业全面资讯的机遇。具体而繁琐的并购业务挑战从并购团队的工作效率、责任感、专业水平和反应速度,同样对企业多个部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精神也是个很大的考验。

  3.针对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并购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繁琐的报表处理和信息收集分析、融资支付对于从未参与并购活动的企业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在对并购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辨识以及风险来源进行归类和梳理之后,按照现代经济及财务管理的先进理念,吸取相关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有效预防和控制并购中可能出现的的财务风险。

  3.1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充分的考虑和准备,在采取并购动作前完成整个流程设计。在并购方做出决策之前,需要对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目标企业的自身能力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吴利明、刘鸿兵,20xx),对宏观的经济形势、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第三方评估报告做科学严谨的论证判断。从自身出发确定并购能力、并购意图、目标企业接受并购意愿及合作意向,并购企业必须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在学习并购相关法律法规和熟悉收购流程的同时,可以向并购成功企业学习和借鉴经验,设计出一整套的从开始到结束完整而全面的并购方案。

  3.2并购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在财务系统内建立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专门对并购期间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随时的跟踪与监控,在财务信息中挖掘和发现企业潜在的危险信号,可以帮助管理者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诊断。当财务状况出现不良信号时,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发出警报,提示经营管理者尽快做出调整和应对措施,分析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财务危机来源,即使采取应对措施,保持本企业财务安全的同时保证并购资金的充足、降低并购成本,提前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避免潜在的风险扩大甚至造成现实的损失。

  3.3多样化设计融资渠道、支付方式,采用灵活的并购策略,降低并购的资金压力。企业在确定并购意向进行融资决策时,可以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合理控制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比例,优化债务期限,保持当前和未来资金的流动性。在企业现金及资金能力内组合多种支付方式、 支付工具、支付期限、支付比例保持自身经营良好的前提下降低并购成本,同时根据目标企业的股权状况、财务状况灵活选择和调整并购方式,如抵押式并购、承债控股式并购、股份分拆式并购等,促进并购的顺利进行。

  3.4制度化与程序化并购操作,拒绝个人偏好和个人感情左右并购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为顺利完成并购,企业应建立以财务管理部门为核心的多部门精英组成的收购团队,对团队制定相应的运行制度和奖惩机制。针对各项业务的实际操作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并购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对并购期间出现的任何不良势头的警惕性。对某些问题领域达成统一意见后,并购团队应精诚合作,严格按照既定策略和客观真实的原则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战略谈判,坚决抵制和排除因为个人因素导致收购时机的延误,保证所有信息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确保账目清楚、数额精确,实现成功并购。

  作者简介:

  夏志华(1971-),男,汉族,湖北人,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西北公司总会计师,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在读,高级会计师。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7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ergers and Acquisitions,我国称为并购。即指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企业并购通常包含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这三种形式。企业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规模效应和市场权力效应,以及能够为企业节约交易费用,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明确加强财务管理在企业并购时的重要意义,探析企业并购时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以管理和防范企业并购时的财务风险,促使企业完成并购交易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并购时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常见的资本运作和经营方式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加强对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有利于确保企业并购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并购收益,控制企业并购风险连锁反应,从而降低企业并购风险,提高企业收益。

  二、企业并购时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因为企业信息不对称性

  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经营活动,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在并购时信息不对称,往往会造成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出现失误,给企业并购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对目标企业各类经营信息的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并加以分析是所有企业并购前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如果目标企业是非上市公司时,或者目标企业与收购方存在不友好时,对于目标企业的信息调查的难度和真实度就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目前我国企业间并购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在并购的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还比较大。

  (二)企业并购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变化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普遍存在。企业并购的不确定性是指对于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微观以及自身情况的不确定或者改变给企业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例如:在宏观方面,国家出台新的经济政策、通货膨胀、银行利率以及汇率的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在微观方面,不确定因素有并购方突然的经济环境改变、筹资情况变化、资金情况变化以及被收购方进行反收购、收购价格变动等;另外,还有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会导致企业并购出现财务风险。

  三、企业并购时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以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一)提高获取目标企业信息的质量,改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财务会计报表是被收购企业所提供信息的核心部分,因此在收购活动前要充分获得目标企业财务信息,同时对于目标企业的友好或是敌意态度进行分析,以增加企业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影响。同时,合理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也有利于提高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常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有:资产价值基础法、市场估价法、现金流折现法,其中资产价值基础法包括账面价值法、市场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和清算价值法。每一种价值评估方法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不同,并带有一定人为因素在里面。因此,在企业并购时并购方应当结合所拥有的目标企业会计信息选取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提高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二)控制融资风险,降低并购成本

  企业并购融资对于并购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公司的运营结构以及未来经营前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并购融资往往数额比较大,融资渠道比较多,融资方式也比较广,所以企业很有必要找到合理的融资方式以减少财务风险。在企业并购融资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融资渠道,注意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合理配置债务中的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之间的比例关系,将偿还债务的现金流出和企业收益的现金流入相配合,预防企业在未来经营中出现现金流动不足的现象,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三)选择合理支付方式,控制并购支付风险

  作为企业并购交易活动中的最后一环支付方式的选择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并购双方的财务安排,同时也关系到并购双方在支付后对企业控制权的力量对比情况。根据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企业应该选择现金、债务和股权等一系列的混合支付的方式。并购方如果预期在并购后能够获得比较大的收益空间,则应该在不改变合理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利用债务可以抵税的作用多采用债务支付为主的方式,以降低收购成本;如果并购方有充足的资金,公司收益稳定,资本结构合理,则可采用现金为主支付方式。总之,支付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并购方自身的情况做出确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交易作为经济活动中一种资本运营方式正越来越为大家所熟知,加强企业并购的财务管理对于完成企业并购,促进企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意义。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8

  一、天然气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总思路

  (一)从行业的战略目标出发

  在完善天然气行业财务风险体系上,应该坚持行业的战略目标。以行业的未来发展路线,为基本指导方针。为此,行业的财务风险,要分层次的控制管理:首先,从行业的总体结构入手,以保证天然气行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有有效的内部驱动力,可以由企业的高层直接组织管理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把授权人员与执行人员分开,做到职务的明确划分。并且,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风险官和财务总监,专职的监督行业财务风险管理。再次,可以把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运用到财务管理上,以更好的对企业的生产发展和销售状况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使财务报告更好的风险识别,以此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把天然气行业的财务风险整合成一个完善的系统。通过这个有效系统,结合行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制定出对应的风险策略。并且能在总体管理上全方位、多角度的分层次实行财务风险控制。为保证财务风险系统的有效控制,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反馈评定机制,鼓励内部员工积极的参与和更好的发展企业文化。

  (二)坚持全面性原则

  天然气行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渗透在各个环节上的,覆盖其行业的各个部门。同时,天然气行业的管理要有系统的理论制度,即把天然气的整个生产流程作为整体来制定策略,以保证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天然气行业在管理和生产问题上,都需要一套具体的可施行管理方案,只有明确管理责任分工,才能使管理机制有效的落实。管理机制对企业的效益实现,有规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天然气的运行质量,从而满足管理要求,促使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有效结合。

  二、天然气行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策略

  天然气行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从三个阶段来开展,才能在复杂的风险评估问题上找到合理的管理措施。在第一个阶段收集风险信息,根据这些风险信息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做评估预测,这个主要是结合市场的发展情况来实施。第二个阶段是根据评估结果来分析风险承受度,然后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从而确定正确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就是将财务风险的责任和任务落实,然后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全方位的管理机制,将财务风险管理落实到工作流程中。第三阶段就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问题,根据天然气行业的经营风险,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到管理流程上,然后具体的结合实际问题不断的发展创新。在这个阶段要多运用企业的财务管理措施,对生产流程不断的抽查测试,从而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做到工作流程的具体优化。结合天然气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就是要坚持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与应对方案相一致,从而使运营效率和内部控制相平衡。对于运营效率,要在关键的环节上找控制点,然后再实行对应的措施。财务风险管理思路的核心方针要结合具体的管理措施。

  三、结束语

  在天然气行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财务风险管理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只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才能避免财务状况的混乱。天然气行业只有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才能促进其行业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经济进步。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9

  摘要:本文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划分了家庭财务的生命周期,阐述了家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了处在不同财务生命周期阶段的家庭财务风险的组成。最后根据不同投资工具的特性,给出了处于不同财务生命周期阶段的家庭减少财务风险的财务管理策略。

  关键词:家庭生命周期;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庭金融资产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财富管理。除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对冲有可能面对的财务风险也是运用不同投资理财的手段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我国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相对紧密,家庭资产通常集合在一起进行投资决策,从而使得家庭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因此,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更加符合我国实际。

  一、家庭财务生命周期的划分

  1947年,美国社会人口学家Paul.C.Glick首次提出了由形成期、扩张期、扩张结束期、萎缩期、萎缩完成期和解体期构成的较为完备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1]此后许多学者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完善。但是,西方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家庭的具体情况。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父母与成年儿女的关系亲密程度不如受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家庭,中国家庭中父母的财务情况受子女生活变动的影响更大。基于以上考虑,何可,张俊飚,田云(2013)以家庭人员结构的变动作为划分依据,将家庭生命周期修正为夫妇核心家庭、标准核心家庭、扩大核心家庭、直系家庭、扩大直系家庭和萎缩家庭六个阶段。[2]但是,人员结构的变化对于家庭的财务变动不一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例如,子女工作之后结婚之前,父母仍需要对子女的买房等行为进行资金上的援助;子女生育后代之后,父母给予的帮助更可能是花费时间和精力照顾幼儿,而非大笔的金钱补贴。因此,本文以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财务变动作为划分依据,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将家庭按照财务状况的特点分为青年家庭、壮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四个阶段,其分别对应的家庭财务生命周期为储蓄期、增长期、积累期和消耗期。第一阶段的青年家庭指夫妻双方刚组建家庭到孩子读书之前,这一阶段夫妻收入较低,然而生活开支包括了买房和抚养幼年子女的大笔资金输出,家庭财富盈余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对于家庭财富盈余的处理以储蓄为主,因此称为储蓄期。第二阶段的壮年家庭指孩子从开始读书到结婚之前,这一阶段由于工作经验的增加,夫妻的收入会由于晋升或跳槽等原因有了一个较大的增长,家庭财富盈余逐渐增加,也有多余的钱可以用来投资理财,因此属于财富的增长期。第三阶段的中年家庭指子女已婚之后到夫妻中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一方退休之前,这一阶段夫妻收入达到人生顶峰,减少了对子女的经济支援之后生活总开支也降低,可用于投资理财的家庭财富盈余会激增,因此是家庭财富的积累期。第四阶段的老年家庭从夫妻中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一方退休之后开始算起,这一阶段夫妻的收入有大幅的降低,生活开支相对较高,退休金不足的部分以消耗过去积累的财富为主,因此是家庭财富的消耗期。

  二、家庭的财务风险

  家庭生活中隐藏着许多风险。风险意味着不确定性,有些风险可以带来意外的收获,而有些风险则会产生不好的结果,造成家庭财务的损失,从而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因此,正确识别不同阶段的家庭财务风险,做好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风险按照性质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这类风险一旦发生,后果只有无损失和产生损失两种。若无防范措施,其产生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可能让一个家庭分崩离析。这类潜在的风险包括:

  (1)夫妻双方中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一方发生意外,如:车祸、工伤等,失去工作能力甚至亡故,造成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中断。

  (2)家庭成员罹患重大疾病,家庭收入无法负荷高额医药费开支。(3)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天灾,如:火灾、地震、洪水、海啸等,使得家庭财产尤其是实物财产遭到破坏,产生直接经济损失。

  (4)意外发生的人祸,如:偷窃、抢劫、车祸等产生的财产经济损失。投机风险是相对于纯粹风险而言的,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投机风险的后果一般有三种:一是没有损失;二是有损失;三是盈利。

  一方面,投机风险往往在家庭理财中被利用其盈利的可能性,通过在证券市场上投资有价证券为家庭创造更多财富,另一方面,如果不对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防范,财富管理的努力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功亏一篑。这类风险在家庭中以投资风险为主,会对家庭投资产生威胁的潜在风险包括[3]:

  (1)政治风险,如某一地区政治不稳定,会使投资人却步因而导致股价、汇价下跌。又或是国家出台了对于某一个行业的利好或者不利的政策,带动该行业的股票价格上涨或下跌。

  (2)财务风险,以股票或债券而论,会因公司经营不善,财务状况不佳使股票价格下跌或无法分得股利,或使公司债券持有人无法收回本利。

  (3)市场风险,投资股票、期货时市场行情波动会使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期货合约价格随之变动而造成损失。

  (4)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会使钱失去原有的购买力

  (5)利率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动,也会使投资造成损失。例如投资债券时,利率上升使债券价格下降,造成损失。

  (6)汇率风险,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不利于产品主要面向出口的企业,因此,投资者看好前者,看淡后者,这就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涨落。

  三、应对风险的财务管理策略

  以上种种风险的存在,使得每一个家庭都需要通过家庭理财来构筑一套财务上的“防御工事”。纯粹风险的主要抵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家中保留一笔“应急资金”,总量可以维持家庭6至9个月的正常开支,使得万一发生财产损失后,仍可以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另一种则是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性功能,采取购买保险的手段来避免损失的加剧。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则需按照各种金融理财工具的特性,意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动向,结合家庭整体的财务状况,在不同的财务生命周期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避免因投资方式的不当使用加剧家庭的财务风险。表3显示的是家庭理财主要投资方式的特征。根据这些理财工具的特征,结合不同家庭财务周期阶段家庭的财务风险状况,可以给出如下的财务管理策略建议。对于处于储蓄期的家庭,对家庭财富盈余的处理应当首先预留出应急资金,其次为家庭中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成员购买人身保险,再有富余的可以投资储蓄或国债等流动性高且收益稳定的理财方式。对于处于增长期的家庭,随着财力的增长,可以逐步增加对于家庭其他成员的人身保险,和用于保障固定资产的保险,在保证家庭财务流动性的基础上,增加对于高收益金融资产的投资,如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等。对于处于积累期的家庭,出于对养老保障的需求,可以增加对医疗保险的投入和养老金储备,用于投资的家庭财富盈余达到一定程度的可以依托专业的财富管理人员,降低投资风险。部分家庭可以增加对于实物资产的投资,为财产的传承做准备。对于处于消耗期的家庭,过去对于保险的投入已经降低了此阶段的纯粹风险,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保障财产的安全性,可以减少高风险投资产品的比例,增加国债、基金等安全性高的理财工具的投资比例。

  参考文献:

  [2]何可,张俊飚,田云.家庭生命周期,人口学特征与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基于582户农民的调查[J].软科学,2013,27(8):118-122.

  [3]黄耀平.关于家庭风险与家庭投资理财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9:229.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1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组织形式势必朝向大型集团企业发展,财务风险的危害性与传导性更加容易发生,企业组织规模愈来愈大,其组织层级更加复杂,这种危害就更容易发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财务风险变得更加明显。那么如何遏制财务风险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和探讨其他论文著作,从企业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建立适合集团发展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并且以系统性、环境分析起点为原则,构建了三个层面,确定构建的五要素,确立了新型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为如何做好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风险管理体系;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任何一种类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中,经济形势时刻变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财务风险无论是在重要性还是在危险性上都相对较为突出,重视财务风险是企业必须要首先考虑的,因此如何控制财务风险被学者广泛论述和研究。集团企业的规模大,层级体系多,财务风险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大。二十世纪初,世界著名集团公司相继破产,如香港百富勤投资集团、日本八百半公司、美国投行贝尔斯登,集团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都有放大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同时,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及中国德隆集团的破产也足以让我们认识到集团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

  健康的财务框架增加企业提高其面对风险处理的能力,财务风险框架的建设应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财务管理强调其整体性,其组成要素共同支撑其财务系统运行,各组成要素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影响企业财务的各组成要素互相关联、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二)环境分析起点原则

  首先要阐明什么是环境,前面提到要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那么既然是框架它就存在边界,边界之外的因素就是环境。环境分析是每个集团企业制定其战略目标前的必须课,战略目标的的基础就是环境分析。本文所谈到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服从集团企业战略目标,两者具有一致性。

  (三)目标导向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是指我们在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时,以确立的目标为导向。我们应该以目标为导向确定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体、活动和保障措施。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乃至战略管理的一部分。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成要素依据企业环境变化而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要求企业根据环境变化对框架构成要素进行重新评估、分析,要求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国家现状,依据国情,而不是照抄照搬国外的制度、实施措施或框架结构,并且有针对性的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目标中出现问题。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

  本文的框架是具有内在一致性、按照一定逻辑组成的一系列要素的集合,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参照蓝图。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但理论框架的落地需要实施框架来切实解决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问题。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三层结构:

  (一)目标层。目标是指导实施层依靠目标层进行指导,也是其参考的的重要依据,最终也是企业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集团企业的行动方向就是既定的目标,对其行动成效的考评依据也是其目标是否实现,无具体目标的行动没有任何实施价值,没有目标的实施活动也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实际效果和提升多少效率。企业按照环境分析起点原则进行分析、制定目标,选择其中切实可行的目标,这就是目标层构成的要素。目标包括具体目标和战略目标,不同结构层级责任主体的目标为具体目标,战略目标则是企业层的整体、长期的目标。

  (二)管理层。程序方法、责任主体以及保障体系等是管理层的`组成要素,目标层进行的实践活动具体体现在管理层。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核心部分就是管理层。基础层的支持和保障是管理层存在基石。目标层是管理层方向,受制于目标层,但其存在对目标层层级目标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管理层是基础层和目标层之间连接的桥梁,是基础层的现实表现和目标层的具体实践。

  (三)基础层。基础层是整个过程的基准点,即企业所开展的所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从目标的建立到目标的完成,从实际出发所建立的基础层,是构建整个框架的基础,基础层体现了企业目前面临的显示情况和实际状态。管理层为基础层提供保障和支持,同时基础层也限制和制约管理主体、保障体系和管理活动。

  三、结语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无处不在,财务管理复杂多变,我们必须构建一个框架,完善整个系统进而通过规范的体系进行综合治理。企业要达到有效、高效管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效率和效果紧紧靠责任主体落实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和实施程序方法很难完成,我们通过构建目标层、管理层和基础层三个管理层次,这其中又包括五个要素,分别是责任主体、管理目标、保障体系、程序方法和管理基础。三个层次与五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从而预防企业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农跃.企业全而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xx.

  [2]王洋.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xx.

  [3]杨周南.论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模型[J].会计研究,20xx.

  [3]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xx.

  [4]张伯伦.垄断价格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5]张敏慧.新形势下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xx.

  [6]张双才,于增彪,刘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研究[J].中国财经出版,20xx.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11

  财务部是公司一切财政事务及资金活动的管理与执行机构,负责公司日常财务管理、筹资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下面是公司财务分析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财务风险控制在公司企业的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公司企业经营发展稳健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针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管理,首先简要概述了财务风险的内涵定义及其分类,进而分析了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并就强化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在当前经济发展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公司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外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公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增加了公司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为了确保公司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重视公司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因此,构建系统完善的财务风险风险防范控制体系,提高公司企业风险防范控制应对能力,已经成为公司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促进实现公司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司企业财务风险定义及其特征概述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公司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财务结构控制不够科学,融资管理不当或者是对公司的资金流量以及应付债务匹配不合理等原因,造成公司公司出现偿债能力不足,甚至出现财务危机、破产倒闭的问题。财务风险作为公司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客观普遍现象,一般来说主要具有以下几项特征:第一,公司的财务风险高具有客观性,也就是财务风险问题在公司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公司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必须通过制定各种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来防止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第二,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财务风险发生的隐患,这就要求公司必须在整体经营管理的角度,提升财务风险意识。第三,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内部管理因素以及外部市场因素等造成了财务活动风险的不确定性。第四,公司财务风险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害采取有效手段控制风险,另一方面要准确掌握风险发生规律,通过科学决策增加企业收益。

  二、公司主要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按照现阶段公司经营的实际状况,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问题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造成公司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司企业经营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公司经营发展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往往会对公司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下,静态的公司财务报表一般来说已经很难以准确全面的反映公司经营发展的整体经营状况,如果公司对于外部环境以及自身实际经营状况掌握不够准确,很容易造成公司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

  2.公司筹资决策管理不合理。筹资决策一般来说会对公司企业的资本结构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公司企业的筹资决策不符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则容易导致筹资风险。在筹资规模上,如果筹资规模不足很可能造成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筹资规模过度则会造成企业负债增加或者是产生资金闲置的现象。在筹资方式上,债务筹资或者是股权筹资等方式选择不合理,则会增加筹资成本。此外,债务期限如果不合理,也会对公司的资金链产生影响。

  3.公司的资产流动性不足。资产流动性直接反映了公司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以及可购买能力,如果公司的资产流动性不足,表明公司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以及偿债能力较差,如果公司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往往会造成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现金流缺失、存货积压等问题,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问题。此外,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差,偿债能力得不到保障,也会造成公司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公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在当前公司企业经营面临外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形势下,更有必要遵循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改革,强化公司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以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防范各类风险问题发生。重点应该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对公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提高公司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能力,基础工作就是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方面,应该对公司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建立了职责分工科学合理、内部管理互相制衡、财务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强化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则应该完善公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针对公司企业的信用、市场、操作、合规、流动性等方面的风险强化重点控制管理,关键应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规范经营、防范和化解各类财务风险,并根据经营发展实际情况来制定集团企业的风险战略和风险管理基本政策。此外,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在公司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营造风险管理氛围,并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风险意识,确保公司企业内部共同参与到内部风险管理之中,及时发现各类风险隐患问题,严格控制风险问题的发生。

  2.注重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关键环节的管理。对于公司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来说,还应该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根据风险的多发易发环节,进行风险的重点控制管理。首先,应该突出资金活动控制管理,加强对资金管理、结算管理等业务流程的控制,特别是应该按照现阶段公司资金管理新理念,进一步加强公司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促进内部转账结算等资金业务管理的规范化,强化资金统筹使用,以更好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小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其次,应该把预算控制作为关键,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并充分运用固定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多种预算相结合的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的精准性科学性。同时,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力度,对资金收支进行严格审批,确保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堵塞各种财务风险漏洞。

  3.对公司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类风险隐患强化监测分析。运转良好的财务风险监控体系是及早发现处置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企业公司应该不断改进完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在内部管理过程中不断强化对现金流量、应收账款、资产负债等关键财务信息数据的归集、整理和分析,并依托各种专业的风险分析模型,对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及时掌握了解公司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按照风险发生可能性等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其次,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问题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管理不完善之处和由此导致的各种风险,及时研究提出改进加强意见。

  4.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作用。在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方面,应该把内部控制作为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首先,应该注重加强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在企业内部严格落实销售回款责任机制,对信用客户通过开展信用评价制定销售策略,加快公司企业的财务资金回笼,控制坏账损失问题,降低财务风险隐患。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强公司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加强项目投资前的市场分析,重视公司企业投资组合方式的优化,严格执行投资预算,有效控制各类投资风险问题发生。第三,加强公司企业的内部信息沟通,由公司企业的财务部门或者是风险管理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加强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联系,及时归集整理分析经济活动信息,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四、结语

  造成企业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在公司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过程中,应该根据公司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企业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环境,强化风险预警管理,并注重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田金玉.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环境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xx.

  [2]裘舟群.浅谈电网企业ERP环境下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财经界,20xx.

  [3]刘健涛.电网企业“甲供材”涉税风险及防范措施[J].财会月刊,20xx.

  作者:李文凤 单位:山东省嘉祥县祥城宾馆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12

  一、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

  1实践教学严重滞后于实际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设有实践课,主要包括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个组成部分,而校内实践课主要由学校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或者情景式教学,这些形式的实践课的开展对于学生对财务管理实践操作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缺乏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真实感,也没有实际工作中的压迫感,因此学生是很难产生真正的实践经验的。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一般都是从大学毕业开始就走进教学之中,他们虽然拥有比较高的学历,但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经验是非常缺乏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和学生一样没有对实践经验进行亲身经历,不能产生真正的实践感悟,在实践教学中往往会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理想性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变成了“纸上谈兵”。

  2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教学看到实际财务管理的本质

  校外实践主要是一种社会实践,或者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实习,时效性是它主要的特点,与校内实践相比,学生可以通过校外实践真正的处于实际的财务管理中,但是因为其时效性的特点,员工实习过程中并非以正式员工的身份加入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很难真正接触到财务管理的本质的`。但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学校是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的,就更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了,因此这是财务管理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内部交流的加强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的过程中,财务收益是不稳定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自身经营不善而导致的企业财务负债状况的出现,因为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集团都是由不同的企业成员组成的,这些企业本身在经营管理上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就是要将企业成员作为着眼点,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与各部门和成员之间建立的密切关系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实际上有效的风险管理主要在于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管理是否可以得到有效开展,促进人员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展开是非常有利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有将企业内部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做好了,才能促进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2建立起资源合理化配置和长期发展目标

  企业只有采用高效的财务管理方法才能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为了使企业的持续发展得到保证,一方面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为了使资金的合理利用得到保证,企业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制定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建立起对财务增益合理化有利的相关方案,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查略制定之后,对于企业领导层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管理,使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最终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只有真正掌握了市场发展的脉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财务工作都要围绕企业长期发展目标进行开展。企业为了能够与时俱进,一定要做出相应的转变,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做到不断的创新,并建立起相应的财务战略,跟住时代的脚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的预算管理促进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将预算管理作为指导思想,与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相结合对全面预算的实施进行保证,从资源优化的角度促进对企业经营活动预算管理的真正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国民经济始终不够稳定,企业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财务考核制度,同时缺乏丰富的经验作为工作中的指导。如果企业想要得到财务管理制度统一的实现,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对其进行摸索,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风险隐患将到最低,最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13

  摘 要:网上银行在企业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中发挥了优势但也存在的风险,企业应合理设置密码,使用专台电脑,确认银行网站,登记并核对交易记录,使用正版的防火墙等杀毒软件,从而达到规避风险、保障企业资金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财务管理;网上银行;安全;风险

  一、网上银行的优势

  1、降低经营成本:

  传统银行拓展业务依靠简单地增设营业网点,需要大量的土地、设备、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投入。相比较而言,网上银行投入少量的资金、设备、人力,就可以将银行业务拓展到更大的地域范围。

  2、降低交易成本:

  据国外资料统计,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每笔交易的成本为:营业点1.07美元、电话银行0.54美元、ATM0.27美元、PC为0.15美元、Internet为0.1美元,可见,网上银行交易成本是最低的。

  3、更好的客户服务模式:

  网上银行可以为用户提供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方式(Anyhow)的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随着WAP应用的普及,可以为用户提供WAP网上银行业务,进一步拓展客户服务模式。

  4、更好的商家服务内容:

  网上银行可以提供网上支付功能,解决电子商务的资金结算环节,促进更多的商家利用Internet展开电子商务活动。

  二、网上银行的风险

  从业务技术的角度分析,网上银行的风险包括两类,即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导致的系统风险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品种形成的业务风险。

  1、系统风险主要包括:

  (1)网络故障风险。主要是指因网上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破坏等不确定因素形成的`网上银行系统风险。

  (2)嘿客攻击风险。主要是指因嘿客攻击,侵入系统内,删改程序或是窃取银行和客户信息或盗取客户资金带来的风险。

  (3)技术更新风险。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导致银行所购设备贬值和不安全带来的风险。

  2、业务风险主要包括:

  (1)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来源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导致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2)市场信誉风险。市场信誉风险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

  (3)法律风险。网上银行法律风险来源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规章和制度以及在网上交易中没有遵守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方在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

  (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在到期日不能无损失地变现风险。

  (6)市场风险。市场价格变动,导致网上银行资产负债表各项头寸不一样而蒙受损失。

  三、规避风险的方案

  1、网上银行的密码设置

  a设置密码的时候尽可能使用字母(最好大小写都有)和数字组合,不要使用过于简单的密码。

  b设置密码的时候尽量不要用与自己个人信息有关的数字,如生日、电话号码、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等,因为这样密码很容易泄漏或被破解。

  c不要使用自动完成功能,让电脑记忆密码。尤其是公共场所如网吧、单位。如果有软键盘要尽量用软键盘登陆,这样不容易被记录密码。

  d密码要定期修改,最长不要超过一个月,修改密码的时候不要两组固定的密码轮换着用。

  2、注意所在银行网上银行网址。

  最好自己记忆常用的网上银行的地址,而不要用搜索。有的犯罪分子就是利用客户对银行网址记忆不清,造个假的网站骗取用户名和密码,然后作案。

  3、避免病毒侵袭。

  尽量在自己家使用网上银行,不要到网吧等公共场所上网处理个人银行账务,那样容易泄密和感染病毒。

  4、增强网上银行安全措施。

  有的银行为不同客户专门开发了相关的安全措施,比如有的银行使用口令卡、U盾或者其他安全软件系统来加强网上交易的安全。当然有的可能需要用户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对有些资金数额较大的用户来说,适当花费一些能保证账户安全也是可以接受的。

  5、在企业内部要防范“网上银行”业务风险。

  关键是要制定非常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定要健全监督机制,避免高科技犯罪,同时对出现结算纠纷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计算机、网络、巨额资金,给高科技犯罪提供了诱因,而利用电子商务的高智商犯罪往往更具有隐秘性。因此,健全内部各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和权限管理,是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保证。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经办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6、设置详细风险控制系统。

  面对网上银行存在的系列风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的评估、风险暴露的控制、风险的监控三个步骤。

  (1)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个不断进行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第一,银行通过认真的分析,找出风险的类型和特征,然后尽量把各种风险予以量化。第二,明确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三,比较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与风险大小评估,以确定风险暴露时是否在银行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2)风险暴露的控制。在对风险和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即运用谋略控制风险的暴露。这方面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①安全策略和措施。安全性是用来保护数据和操作过程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系统和内部控制的组合。安全策略和措施可以限制对网上银行系统的内外部攻击风险以及源于安全性破坏的信誉风险。安全措施包括加密技术、口令设置、防火墙、病毒控制、职员监管等等。

  ②内部交流与员工培训。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职员应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让他们明确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的强度和弱点等,那么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就能够得以管理和控制。同时, 应采取不断培训,提高技能和知识的政策,以适应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

  ③信息披露和客户培训。信息披露和客户培训有助于减少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

  ④应急计划。应急计划旨在设置对服务中断事件的处理方法。该计划包括数据恢复、替代数据处理、紧急备用人员和客户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郭建芳.浅谈网上银行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20xx(4): 252.

  [2]康洋.我国网上银行安全与风险防范[J].甘肃金融,20xx(5): 55-58.

  [3]左涛.浅析网上银行的使用与风险[J].知识经济,20xx(7): 35-36.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14

  一、民办高校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筹资风险。

  我国民办高校大部分的教学经费是自己筹集的,学生的学费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高校生源逐渐减少,学费经费已经无法支撑学校的正常运行,民办高校也开始主动寻找生源,缓解招不到学生的压力,为了防止资金来源枯竭,提高教学质量,扩宽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和家长对民办高校的认可程度,高校贷款便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筹资方式,大量的贷款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面对巨额的贷款本息给高校带来了资金压力,增加了资本成本,单一的筹资方式不利于民办高校的运营,提高了财务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

  我国一些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在资金管理上不够严谨,一些高校的办学投资者往往还经营其他企业,在不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下,投资者会存在挪用私款的现象,从而影响民办高校的正常发展。一些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在不充分考察高校的发展现状时,经常会高估教学的发展空间,把资金直接投入到基础建设或其他行业中,不考虑项目投资给民办高校带来的风险,导致资金管理不当,高校资金链断裂,加大财务管理风险。

  (三)运营风险。

  我国一些民办高校是新成立的,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运营时间比较短,缺乏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浪费了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利用率低,同时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稳固,部分教师的从业水平有限,仍需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果教学质量提不上去,优秀生源就会流失,使得民办高校的声誉降低,一旦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低于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规定,高校最终将会因运营不善而关闭,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化改革,民办高校的运营规模不断扩张,导致民办高校的资金需求量不断提高,大量银行借贷现象严重,这都是因为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现代教育体系管理理念,忽略高校的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管理风险,不结合民办高校的自身实际情况,盲目扩张运营规模,办学经验不丰富,资金管理不科学、合理,加大了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制约了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转与发展。

  (二)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1、财务预算管理不完善。民办高校缺乏高效、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预算没有与国家目前的教育体系和高校实际发展情况有效的结合起来,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缺乏动态监管制度,没有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不能及时发现民办高校存在的财务风险且加以防范,没有做好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工作,降低了预算的效力,阻碍了高校财务资金的高效管理。

  2、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民办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委员会机构缺乏独立性,财务信息披露滞后、透明度低,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力较差,没有充分、有效的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使财务管理运行缺乏制约性、规范性。

  (三)缺乏地方政府的财政扶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财政补贴,但是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教育资金的投入有限,无法跟上时代经济的发展,加上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教育经费缺口仍然很大,使得民办高校不得不加大贷款额度,以获取更多的活动、运营资金,加重了民办高校的财务负担,不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生存和快速发展。

  (四)民办高校缺乏资金筹集渠道。我国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教学收入、银行贷款和少量的地方财政补贴,现有的资金筹资渠道较少,教学收入取决于高校生源问题,随着我国学生人口数量的逐渐减少,很多民办高校出现生源紧张的问题,这样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学收入。为了维持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转,高校会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贷款额度也是有一定限制的,一旦高校将土地、房产、设备等抵押贷款出去,高校很难再次进行大额借贷,同时贷款利息也会加大高校的财务压力,财政补贴金额有限,无法长期解决民办高校的资金问题,因此需要寻找更多的筹资渠道,稳固民办高校的发展。

  三、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

  (一)加强民办高校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管理理念更加注重财务风险管理,只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减少资金的不合理使用,降低高校的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管理风险,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充分考察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对教育体系的实施政策,明确高校自身的运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财务决策。加强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知识学习,管理者应积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教学相关讲座,通过交流汲取成功的办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二)加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1、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民办高校应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根据高校办学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和执行程序,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将预算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分析、上报、总结,对于预算执行结果与初期预算目标差异较大的事项,应及时分析原因,并作出合理的调整,实现动态监管的目的。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量化风险,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有效识别高校的财务风险,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民办高校应注重内部审计委员会机构的.有效建立,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不受高校领导的干预,对于存在问题的财务信息及时披露,实现公开透明,主动接受国家教育部和社会大众的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管作用,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地方政府的扶持。

  我国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地方政府除了在财政补贴方面加以扶持,还可以由政府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教育基金,由社会资本出资给教育事业捐款,将获得的捐款奖励给有需要的高校。地方政府也可以转变职能,鼓励民办高校自主办学,政府在民办高校的运营过程中起到指导、调控、监督作用,通过对高校的考核和监督来规范民办高校的运行、发展,从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承担风险的能力。

  (四)拓宽民办高校的筹集渠道。

  民办高校应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升学率,提高社会声誉,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相对于银行贷款来说减少利息支出,降低了高校的资本成本。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获取财政补贴项目的竞争资格。同时,民办高校的声誉提升了,生源问题也会有所提升,增加了教学收入,拓宽了民办高校的筹集渠道。

  四、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及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民办高校的运营情况,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长期发展下去,应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拓宽筹资渠道,合理调整高校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职能转变,提升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鹏。广州市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高教学刊,20xx(1):148—150。

  [2]苏亚民,黄曼光。论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及对策[J]。科技创业,20xx(6):50—52。

  [3]杜书英。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xx(28):79—80。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15

  一、YD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合规性原则

  这是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最基本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YD集团应做到以下两方面:首先,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工作必须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绝对不可以设定模糊的管理权限与界限,存在侥幸心理;其次,YD集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时,绝对不可以存在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以保证集团运营的健康性与安全性。

  (二)经济性原则

  YD集团在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时候,必须衡量风险管理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时,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才有意义,才能为集团带来正面效应。这样不但能够帮助YD集团选择最适合的风险管理方案,还能有效降低集团的财务风险控制成本。

  (三)风险控制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风险无法完全消除,因为部分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是系统性,只要集团运营,这些财务风险就无法避免,但可以将其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之内,以保证YD集团各项运营活动正常进行。

  (四)提前预警原则

  风险从酝酿到真正发生需要一个过程,自然也就需要一段时间,所以,YD集团应做好财务风险的提前预警工作,在其没有真正对集团运营产生影响之前就采取有效措施将它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

  (五)全面性原则

  YD集团应要求所有员工都积极参与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来,并保证这项工作覆盖了集团所有部门、所有岗位、所有业务流程与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全面控制。

  (六)发展性原则

  YD集团所处的市场环境总在发展变化之中,而且集团自身也会不定期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整,基于此,构建的财务风险管理框架需要具有发展性,能够根据集团的发展要求随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集团的运营目标。

  二、YD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的具体过程

  (一)参考标准

  20xx年9月COSO推出了ERM,这种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见图1:当前ERM已经成了现代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参考标准,很多企业都以此框架为基础构建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集团来说,由于其经营规模较大、组织结构较复杂,因此,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都较之一般企业困难,不过,ERM能够帮助企业集团降低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难度。当然,我国企业可以参考ERM的指引,但毕竟我国国有企业集团有着自身特有的属性与运营特点,如果盲目照搬该框架很容易令财务风险管理事倍功半,必须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该框架的风险管理作用。

  (二)设计YD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步骤

  当前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对ERM框架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并构建3大层次、7个维度的全新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具体见图2:图2中:最高层是目标层,其主要职能是确定YD集团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同时领导并控制其下的管理层,直接决定对管理层的授权方式与程度;第二层是管理层,也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层,管理层不但要完成目标层下达的任务,还要对操作层的工作进行引导与监督;第三层是操作层,直接体现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环境。3大层次细分为7个维度,具体为:(1)目标确立维度。目标指的是战略目标。对于YD集团来说,战略目标是指导集团运营的最高目标,是集团对未来发展的期望,是集团发展的愿景。确立战略目标不但影响着集团的运营,还直接影响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当然,确立的战略目标也会受到集团运营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反向影响。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陆续将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在了一起,可我国企业直到目前还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只是一项管理工作而已,没能将其融入日常管理体系之中,因此,YD集团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充分考虑确立战略目标的影响。(2)资金管控维度。YD集团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需要重视对资金的管控,因为只有实现了对资金科学高效的管控,集团才能保持现金流稳定,各项运营活动才能正常开展。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前YD集团还未能有效管控资金,集团资金分散,集团子公司几乎拥有资金管理的全部权限,而且也没有及时上报资金往来情况,导致集团无法真正了解总体的资金收支情况,为后续运营埋下了隐患。YD集团实行的是负债化发展战略,集团总公司与各子公司都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这些债务不但大幅提升了集团的资金使用成本,也令其所面对的`财务风险变得更高。截至20xx年12月31日,YD集团的负债总额已经接近50亿元,部分负债已经到期或者接近到期,如果集团不能进行有效应对,那么部分资产就可能被拍卖,这样不但会严重影响集团的正常运营,还会损害集团的声誉,因此,YD集团必须加大对资金的管控力度。为了突出资金管控的重要性,将ERM框架里设定的控制活动调整为资金管控维度,并将其作为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3)风险预警维度。YD集团想要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效率,还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而未雨绸缪。财务风险从酝酿到真正爆发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YD集团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这段时间就能够提前做好风险应对措施,从而将其对集团的损害降至最低。为了突出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将ERM框架里设定的预警控制调整为了风险预警维度,并将其作为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4)管理监督维度。YD集团的规模很大、人员众多,而且子公司的数目也很多,想要由集团高管对所有风险管理责任主体的工作进行监督是没有可能性的,所以,集团需要完善内审机制。较之外部审计,内审具有更加及时的优点,YD集团完善内审不但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还能提升投资者以及利益关联者对集团运营的了解程度,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另外,内审也可以看做是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流程的最终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质量。所以,将管理监督作为了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5)信息传递维度。YD集团的内部运营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的职能部门与工作岗位也很多,因此,产生风险的节点也就较之一般企业多。而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因为集团各部门之间、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没能及时传递相关信息而导致决策与操作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此,YD集团的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搭建顺畅的信息传递渠道,以保证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的传递至需要它的部门与岗位,从而保证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YD集团应在整个集团贯彻并落实这种信息高效传递的管理理念,并要求所有员工严格执行集团关于信息传递与沟通的管理规范。YD集团当前接收的信息有来自集团外部的,也有来自集团内部的;有财务信息,也有非财务信息。我国企业一直都提倡子公司与母公司必须保持高效的信息传递效率,而这些信息不但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虽然财务信息对财务风险管理确实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但定性的非财务信息同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为了突出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将ERM框架里设定的有效沟通调整为了信息传递维度,并将其作为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6)集团文化维度。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财富的凝结,是企业精神、愿景、信念的结合体。虽然企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其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未来20年企业文化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集团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就应该将风险管理战略纳入其中,并将其渗透至其它战略里面。战略规划的制定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相应的其建立的风险管理战略也是基于企业文化建立的,既然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那么就应该建立全过程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对YD集团而言,集团文化是在过去漫长的运营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是集团的精神财富。所以,实际工作中YD集团需要认识到集团文化究竟应包含哪些部分、如何协调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对集团文化的认识差异、如何推动集团文化向纵深发展、如何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集团文化之中,从而为风险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为了突出集团文化的重要性,将ERM框架里设定的内部环境调整为了集团文化维度,并将其作为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7)集团治理维度。企业的运营目的是为了盈利,而营利自然会涉及到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虽然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但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财务风险。所以,YD集团想要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做好对资金、筹资、投资的管理,还应将管理活动深入到其它所有业务流程与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从战略的高度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

  YD集团的治理结构与运作方式是集团因应运营与业务实际构建的,其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环境,不但直接影响集团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还直接影响财务风险管理的收效。当前,YD集团的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而这两个角色因为追求的利益不同,很容易产生委托代理风险。管理者有时可能会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制定损害所有者利益的决策;所有者有时也会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制定损害管理者利益的决策。基于此,YD集团应协调好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设置合理的治理结构,制衡双方的权力,以保证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来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年第17期。

  [2]王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企业科技与发展》20xx年第11期。

  [3]李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外资》20xx年第9期。

  [4]孙居文:《简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相关问题》,《中国商贸》20xx年第12期。

  [5]郭山霞:《基于EVA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时代金融》20xx年第9期。

  [6]侯雷:《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商业经济》20xx年第5期。

  [7]王勇:《浅议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中国市场》20xx年第1期。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财务风险管理防范论文05-17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12-26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推荐】07-20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研究论文10-10

风险管理心得12-09

风险管理述职报告03-21

全面风险管理报告12-15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12-27

金融风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