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学的论文提纲

时间:2023-04-01 04:03:00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会计学的论文提纲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研究会计原理和原则的具体应用,提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反映与控制的方法技术。会计学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会计实践服务,成为人们改进会计工作、完善会计系统的指南。

有关会计学的论文提纲

  【一】会计学院财务管理论文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要素

  (一)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观要素

  高校在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以能力目标为导向,在课程实践教学、实验室教学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实践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账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水平。

  (二)教师———实施教育的主观要素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扮演实施教育的角色,财务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中,从学校的学生角色走向学校的教师角色比重较大,这类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无法胜任。

  高校趋于这种形势,需要全方位激励、培养双师型教师,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质量。

  对已有的双师型教师应持续提供企业实践培训的机会,实现知识结构的与时俱进。

  (三)校内———评估的主要客观要素

  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招生情况较其他工商管理类专业异常突出,本专业学生人数规模扩张迅速,但专业师资力量以及实践教学的条件增速无法与之匹配,实践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保障。

  大多数高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与国内部分财务软件供应商合作开发适合于本校特点的校内实验室,配备适合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特点的软件,如:企业商业对抗模拟实验室,ERP综合实验室,财务与会计实验室,财务管理综合实验室等。

  通过实验室的仿真训练,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强化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校外———评估的次要客观要素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规模的扩张给校外实训基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实训基地能够提供的实训岗位与学生人数出现了较大落差。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财务管理岗位涉及企业隐私,大多数实训基地岗位无法提供学生于专业匹配程度较高的实习岗位,导致实训效果不明显。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方法

  学生、教师、校内、校外四大因素相互依存,在对各要素的评估过程其评估方法相互渗透。

  具体的要素评估方法与评估内容如下表:

  三、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高

  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主要是对学生、教师、校内和校外四大要素进行评估,其评估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驱动因素。

  通过综合罗列实践教学所有环节的要素内容,以百分制对各个要素内容进行评分,再乘以各要素内容权重比例,最后得出每个同学的实践教学效果分值。

  (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要素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中学生要素为核心,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获取来源进行评估,其中学生的能力水平指标权重为35%,知识获取来源权重为5%。

  知识获取来源采取百分制,校内实践课程、校内实验室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培训以及自主实习四个知识获取来源总分分别为30分、40分、15分和15分,将各个知识来源分数加总即可得出知识获取来源的总分。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要素实践教学评估内容表3———教师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教师要素指标权重为25%,其中课程实践任课教师指标权重为10%,实验室教师指标权重为15%,两个方面均以教师的素质、教师的任教水平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展开。

  (三)财务管理专业校内要素实践教学评估内容

  表4———校内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四)财务管理专业校外要素实践教学评估内容

  表5———校外实践教学评估体系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校内要素与校外要素的指标权重分别为20%和15%,指标内容包括了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训教学的基础条件、人员素质以及实践效果。

  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实施要点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指标权重的分配原则

  1.以评估主观要素为主,客观要素为辅;评估四要素中以学生要素和教师要素为主,校内与校外要素为辅,校内与校外要素中则以教师为主,条件为辅。

  2.以学生要素相关的驱动因素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心;评估指标权重的分配过程中,涉及学生要素相关的驱动因素均为重点,重中之重则为涉及学生能力培养的驱动因素。

  3.以校内实践手段为主,校外实践手段为辅;由于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可接受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实训的企业大多都不愿意让学生涉及过多的企业财务,仅仅从事简单的凭证整理、会计实务以及税务处理。

  学生从企业实训中能够获取的专业应用能力有限。

  (二)设计问卷调查需要根据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特点以及社会环境设计具体的问卷调查内容

  (三)对于评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均以百分制计分二级评估指标和三级评估指标分值的获取可以以问卷调查、教师考查、考试、作业等方法获取,均以百分制计分。

  (四)评估体系实施之前分析所有评估指标的实施途径,并整理好实施路径

  (五)评估前整理并收集好相关要素的客观信息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前对教师、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客观内容收集完毕并进行评分。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要素为学生、教师、校内和校外,通过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对四要素涉及实践教学的驱动因素完整罗列,并根据工作经验给予每个驱动因素一定的权重比例,乘以各个驱动因素的分值,最终得出每个学生实践教学的分数,用以指导学生的后续学习方向和就业。

  此体系仅限于理论层面,作者将会在后续的工作中陆续将此指标体系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完善其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构建更加具有实用、严谨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作者:姚艳 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会计学院

  【二】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本研究提出会计学专业应该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观点,提供了加快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改革,强化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等方法,希望为建立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有所借鉴。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技能型人才;课程;校外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0前言

  会计学专业进行自身建设需要从人才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面入手。

  新时期技能型人才要成为社会和时代的宠儿,会计学专业应该主动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通过教学改革、实践过程创新等重点环节的突破,构建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新体系和新模式。

  1加快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改革

  1.1创新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要加强会计学专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扩展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教师、资源,以开发的角度转变和更新会计学专业教学方式和内容,展开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研讨,创建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新基础。

  第二是要加强会计学专业之间的合作,使会计学专业各学科通过方式和方法上的整合形成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综合体,进而构建符合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新型模式。

  第三是要扩大会计学专业教学的开放程度,引入国际上先进的资源和教学方式,更大范围地推进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进程。

  1.2引进会计学专业教学的新方法

  会计学专业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新方法,并与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技术手段相结合,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和改良。

  在教学模式上,技能型人才培养应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1.3调整会计学专业的课程比例

  应该重新考虑“厚基础、宽口径”原则下的课程设置,努力培养不仅掌握较为宽广的理论学识,更要具备从事会计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

  应该适当减少传统教育中基础性、学科性的基础知识的比例,在理论深度上也要适当降低;增加技能型知识的课程比例,把应用能力培养要求适度提高,突出专业性和技能型两个倾向。

  在课程设置上要使学术性、实践性、职业性有机结合,处理好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与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2强化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

  实践是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变革和形成需要实践加以验证和检验。

  2.1创新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培养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核心教育元素,在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施一体化的教育策略,创新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将会计、审计、财务和管理方面实用性、技能型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会计学专业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结构和内容体系,

    通过逐步渗透和多重构建形成会计学专业具有完整性、职业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与体系,使会计学专业学生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真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提供内容、结构上的素材和模块,实现对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更有效地锻炼和成长。

  2.2增设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验设施

  实验设施是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发展和成长的重要资源与平台,通过实验设施的现代化、网络化和系统化建设可以模拟出会计学专业技能的场所,为学生提供单项技能、综合素质发展的训练和模拟场景,最终为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提供物质条件和设施基础。

  在实验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会计学专业在经济、资源上存在不足的实际情况,要重点突出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增设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题实验设施,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具体技能,为综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基础。

  此外,要建立和完善模拟实验室,模拟企业的会计工作和相关决策工作的实际,让学生了解企业会计和经营的具体过程和情况,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掌握会计操作、参与决策经营等具体过程的素质和能力,使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得到充分而完整的发展。

  2.3建立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训基地

  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以真实的会计工作和实际操作作为基础,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发展过程中应该让学生通过校外的实践和实际氛围的体验来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

  会计学专业应该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育原则,将会计学专业课程与校外实训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将理论和实践做到融合与贯通,迅速具备走向会计学专业的技能和水平, 在整合会计学专业和校外双方面资源的基础上,

    构建起适于会计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训基地和平台,真正让学生体会会计学专业的要求、会计行业的标准和具体企业的需要,为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加速技能型人才的形成铺平基础和平台。

  3总结

  探索会计学专业的发展需要从人才的建设与培养模式转变着眼,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要更加坚决而彻底地站在社会化、市场化的角度去看待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会计学专业发展中得以确立,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技能型人才发展机制,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和重新构建,

    树立会计学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新目标,形成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拳头产品”,在形成会计学专业自身特色的同时,加速技能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为建设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企业的新型会计学专业教育体系提供平台和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于善波,刘宇会,刘洪彬.“大类培养”与“卓越计划”背景下经管人才培养探究[J].北方经贸,2014(6).

  [2]黄建国,朱娟芳.高等学校经管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以南京财经大学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为例[J].大学:学术版,2013(11).

  [3]周新建.财经类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基于内涵式的发展理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3).

  [4]邵培德.高等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问题的若干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

  [5]张红,梁小婉.财经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6).

  作者:卢玉 马玲 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三】会计学科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摘要:会计学科的学术性和职业性不可偏颇,更不可或缺。

  首先,要重新认识会计学科的属性,即学术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学科;其次,对现有会计教育资源进行职能划分,重新界定其各自的目标;最后,在明晰各层次会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和不断提高会计学科的学术性和职业性。

  以科研方法、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导向,强化会计学科的学术性;以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导向,强化会计学科的职业性。

  关键词:会计学科;学术性;职业性;会计教育目标

  一、会计学科的学术性与职业性特征

  中文的“学术”在《辞海》中被解释为“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 ”[1]而英文“academic”则被定义为“关于非职业或应用化方面的知识,如人文学科或纯数学”。

  可见,“学术性”是指高等院校对高等教育中理性、学术与知识等目标追求的一种倾向,其价值取向着重于增进人类科学文化知识,进行高深学术研究,培养学生从事有关学术工作的能力。

  一个学科的学术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属于非应用性质的知识;第二,与职业不直接相关;第三,侧重于原理性、历史性和基础性的研究,具有全面、系统、真理性等“理论”特征。

  “职业性”是指高等院校对高等教育职业功能偏好的一种倾向,其价值取向着重于为满足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培养学生从事有关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技术性,推动了知识向生产力转化,一般情况下,它以从事某一职业必需的专门技术为存在前提。

  而一般意义上的专门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会计学科的学术性则是指高等教育以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知识创新为中心,通过会计理论知识传播与会计研究方法的传承,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会计理论研究性工作的能力并承担着会计理论知识创造和知识生产的社会责任。

  具体表现为会计学科教学内容的专门化水平和反映会计学科学术前沿的程度、学生从事学科研究的能力等等,强调的是会计学科的学术水平。

  会计学科的职业性旨在培养学生从事会计专业应用性、技术性、从事具体会计工作的能力,推动会计知识向生产力转化,它以从事会计职业必需的专门技术为存在前提。

  会计学科的职业性几乎具有显而易见的内涵并得到普遍认同。

  而一般意义上的专门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在这一点上,会计专业技术与电工技术、焊接技术、木工技术、激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等是毫无二致的。

  会计产生、发展的过程也同时伴随着职业化及其不断完善的过程。

  从会计历史进程来看,也是先有会计的职业化,继而才使会计学科得到社会承认,至于会计学科取得“科学”的性质则是更晚的事情。

  二、会计学科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孤立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学科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然而,如何处理会计学科的学术性与职业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然成为制约会计学科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无论从理论上讲,或是在会计学科发展的理想层面上看,会计的学术性和职业性在会计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是相伴而生、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

  离开了职业性,会计学科将失去其生命力甚至不复存在,因为会计之产生和发展原本就源于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专门管理的需要;而没有会计的学术性,会计学科就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它在科学殿堂的地位和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2012 陈晶晶在《教育与职业》第26期中撰文分析了职业性和学术性的博弈关系,解释了美国职业性教育的改革背景,深刻阐述了职业性和学术性综合统一平衡发展的教育改革有效策略,提出了职业性与学术性同等重要的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措施。

  然而反观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科发展的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现行会计教育的职业导向性不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遭遇专业技术技能不济和竞争力不足的尴尬;另一方面,会计学科的学术性明显淡化,这将使会计学科的发展缺乏后劲继而还会影响会计学科的“科学性”。

  JoelS.Demski,在《AccountingHorizons》2007 第7期上以“会计是一门学术性学科吗?”为题,通过对“学术性”的词义考证和他归纳出的会计现状的10个主要方面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现在的会计不是一门学术性学科,会计已经变成了一种不断收缩的孤立的职业化的事业,对学术几乎没有什么贡献。

  但是我们认为,会计能够成为也应该成为一门学术性学科,这也是它对学术界的一种责任。

  因此,要促进会计学科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会计学科的学术性与职业性之间的发展关系问题。

  三、正确处理会计学科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关系

  针对目前会计学科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孤立化发展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应当怎样有效应对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正确认识会计学科的属性

  目前大家普遍接受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三分法,同时认为文史哲,以及伦理学、宗教学、美学、艺术学等属于人文学科,而把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称为社会科学[2],会计学则从属于社会科学中的管理科学。

  需要强调的是“学科”不同于“科学”,后者特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规律的知识体系。

  与社会科学的其他分支相比,会计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也即应用性,从而也具有更为明显的职业导向性,此外还拥有更为具体的专业技术,而非仅仅是理念和思想。

  2.对会计教育资源进行职能划分,重新界定其目标

  现有的会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却千校一面,缺乏专业特色,不仅如此,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更是缺乏培养目标上的区分度,致使会计学科的“学术性”与“职业性”均得不到有效实现,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并造成会计教育资源的浪费不清,这也正是当前会计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作为常识化的概念,人们一般认为普通高等学校所实施的都是“高等专业教育”,对其中的“专业”一词则有不同的理解:其一,高校或其他教育领域内的“专业”特指某一学科门类或其某一分支;其二,作为社会上一般称谓的“专业”泛指特定类别的人才所从事的专门业务,或指社会某一大类职业。

  简单说,专业是基于学术性的一种学科分类的概念,职业则是基于社会化分工的一种社会岗位分类概念。

  基于此种认识,现行的高等会计专业教育应该一分为三:会计本科及其以下各层次(含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都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会计专业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实践环节的能力训练为主要手段,充分彰显和体现会计学科的“职业性”特征;

  会计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博士后研究则理所当然地以会计学科的“学术性”标志性特征,以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为己任,

  以促进会计学术的繁荣和会计学科的持续发展为使命,以会计科学、会计科学方法和科学方法论为教研主线,旨在研究会计基本理论、会计系统运行机理、会计学科发展规律并总结源于实践的会计新成果、创造会计新知识;

  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则应是介于本科生与博士研究生之间的兼具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学研究型或学术应用型人才。

  以上不同层次的会计培养目标对应的会计人才规格分别为:会计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会计理论工作者、会计研究人员、专家教授或企业财务会计问题最高决策者;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会计工作组织者也即会计部门负责人和会计业务骨干人员;会计专业本科生及其以下层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掌握较为丰富的会计专业技术和实用技能的一线会计工作人员[3]。

  3.确保和提高会计学科的学术性和职业性

  我们要在明晰各层次会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和提高会计学科的学术性和职业性。

  一方面,我们要以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导向,强化会计学科的职业性。

  能力就是做事的本领,是理论见之于实践的东西。

  现代人的能力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结构上讲,一个人的能力则包括自我认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以及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等。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能力,存在着二者不一致的反例;同样的道理,能力是素质的体现,但能力也不简单的等于素质,后者的内涵远远大于前者。

  基于上述分析,欲实现技术能力导向,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主要是充实具体工作岗位的适应性等职业素养教育内容以及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针对性训练等。

  特别是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把“实训”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要针对过去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教学模式单一、外语水平偏低、人文教育薄弱等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妥善解决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当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对路、实践能力较强和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我们要以科研方法、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导向,强化会计学科的学术性,自然科学研究追求对客观属性规律的精确掌握。

  因此,采用观察、归纳、实验的模式,执着于冷静的、理智的、客观的态度,绝对排斥主观精神和情感的渗入,社会科学研究的目标也是发现和掌握社会现象的内在本质规律,因而和自然科学有同样的要求,即力求判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最忌主观的参与和情感的介入。

  掌握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进行科研和学术创新的前提,必须注重对科学方法的培养。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专门科学方法,即某一门学科中所运用或具有的相应的研究方式、规则和手段;

  二是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共同适用或分别适用的一般方式、规则和手段;三是全科学方法,即适用范围最广泛、具有最普遍方法论意义的哲学方法。

  这三个层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在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必须加入以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方法论课程,以便建立起并不断完善会计研究者的研究方法体系。

  科学精神是科学实现及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也是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包括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集中表现在:主张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重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倡导科学无国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开发体系,不承认终极真理;

  主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由此可见,会计研究者是否具有科学精神从根本上决定着会计学科的学术性。

  会计学术性必须最终体现在对会计学科发展的贡献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势必成为研究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抓手和落脚点。

  会计学科的学术性和职业性恰似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颇,更不可或缺,从会计学科学术性和职业性各自的内涵来看,两者都是围绕会计理论知识和学问而展开的,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对立关系,但不同层次会计教育的科学分工则可以更好地保证其功能实现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付桂存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亚娟.会计职业未来漫谈[J].会计之友,2009(6).

  [2]冯凌.美国会计职业仍看好[N].中国财经报,2008-01-07.

  [3]许萍,曲晓辉.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J].当代财经,2005(11).

  [4]郭永清.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10).

  [5]黄湘.简论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J].会计之友,2010(11).

  [6]黄群立.国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会计学的论文提纲】相关文章:

会计学论文提纲09-30

论文提纲11-15

论文提纲范文-免费论文提纲10-05

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提纲范文10-05

会计学论文提纲范文10-05

会计学论文提纲范文样本09-30

mba论文提纲10-08

论文提纲格式10-05

舞蹈论文提纲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