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
2、知道擦鼻涕和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3、幼儿具有爱护鼻子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醋、花露水(用杯子装好)2、翘鼻子噜噜故事课件3、纸巾若干、垃圾桶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了解鼻子的作用,掌握保护鼻子的方法。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观察画像,指出少了什么
师:这是一位粗心的小朋友画的一幅画,这副画没有画完整,小朋友观察一下,这幅画上缺少了什么东西?
(出示一张未画完整的画像,引导幼儿说出画像上少了鼻子)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副画缺少了鼻子。鼻子对我们是很重要的.,可不能少了我们的小鼻子。
(二)了解鼻子的作用
1、幼儿尝试闻醋、花露水的味道师幼共同玩游戏《看谁的本领大》,引导幼儿用各种器官去尝试分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如:醋、花露水,并给予说对的幼儿鼓励。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样东西,请小朋友们帮老师分辨一下,看看它们是什么?
(幼儿闻味道,自由表达)师:你是用什么闻出来它们的味道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示用鼻子闻出来的,并根据已有经验说出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师:你还用你的小鼻子闻过什么味道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闻到过的味道,如饭菜香味、苹果的味道、臭味等)2、引导幼儿说一说鼻子还用什么作用。
师:小鼻子除了用来闻味,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会呼吸并提示幼儿将鼻子捏紧,嘴巴闭上,让幼儿感受鼻子不能呼吸的难受。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块玩一个游戏。请把你的小鼻子捏紧,嘴巴闭上,不要说话,看谁坚持的最久。(坚持一会之后,教师先松开鼻子,夸张的做出很难受的样子)师:啊!太难受了,老师坚持不住了,太难受了!刚才你们捏住鼻子不能呼吸是什么感受呢?难不难受啊?
师:我们的鼻子除了闻味道,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呼吸)(三)了解保护鼻子的方法师:我们的小鼻子真能干,既可以闻味道又可以呼吸,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小鼻子。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个小故事,叫《翘鼻子噜噜》,我们一起看看噜噜它保护好自己的小鼻子了吗?
2、观看课件《翘鼻子噜噜》,幼儿了解保护鼻子的方法。
师讲述故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鲁鲁做的对吗?还有哪些东西不能塞到鼻子里?(幼儿自由回答,根据回答教师做补充)师:噜噜向鼻子里塞东西,最后让鼻子受伤了。我们要保护好鼻子,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塞,玩耍时注意避免碰到鼻子;流鼻涕及时擦。那你们知道怎么擦鼻子吗?
3、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师:最近天冷了,很多小朋友都感冒了,老师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在流鼻涕,老师想看看小朋友是怎么擦鼻涕的?
(1)幼儿自己用纸巾擦鼻涕,教师观察。
师:刚才看了小朋友们擦鼻涕,小朋友们都很棒都是自己擦鼻涕。可是有的小朋友擦的时候把鼻涕弄得到处都是,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擦鼻涕。
(2)根据幼儿的表现,讲解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用手帕或纸巾按住鼻子,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鼻孔的鼻涕,再按住另一侧鼻孔,轻轻一擤,擦净鼻孔周围的鼻涕。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鼻涕时,不要乱抹,要用手帕或纸巾把鼻涕擦干净。)
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2
课题:
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目的: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培养。
过程:
1、教师利用活动的时间组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会愉快进餐,不挑食,初步培养良好进餐习惯;会主动喝水,初步懂得不吃零食的道理;能按时睡觉、起床、进餐等;不害怕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生病时愿意接受治疗。
2、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
会保持身体各部位的清洁卫生、学会盥洗方法;会使用自己的毛巾、杯子;能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初步知道环保的意义;认识身体器官的名称及作用,初步了解保护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
3、自我保护
了解过马路、坐车、玩户外活动器材时要注意安全;帮助幼儿了解生活起居方面的安全知识;知道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知道不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活动效果:
通过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部分幼儿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喝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3
佛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成年期许多心理健康源于他的儿童早期,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它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发展。而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会直接影响着他的生理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实施:
一、幼儿园方面
1、设立心理角:针对不同年龄心理教育的目标,创设、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有利于心理品质优化的环境与材料,如:某幼儿园的“快乐心情小屋”,教师将小朋友带来的有趣的玩具与图书,放进去,让孩子在游戏时间进去分享,交流快乐的事情。
2、幼儿园设立游戏室(角):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并获得情绪上的松弛,最终认识自我,学分控制自我。个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幼儿本身的情绪而导致的问题比较有效,而集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社会适应困难引进的问题较为有效。
3、建立幼儿心情日记:为每位幼儿准备一本心情日记,在每天适当的时间请小朋友记下自己今天的心情,并与老师、同伴分享、交流,学会面对不同的心情,丰富幼儿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方面
1、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三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4、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注重培养孩子。
(1)生活活动
孩子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流露,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培养,这种培养要既有群体性又有个别性。如在生活角里开展系鞋带、扣纽扣、叠手帕;午睡起床后两人互叠被子等,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又感受到了相互合作的快乐感。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从而教育幼儿尊敬老人。开展亲子活动,体会父母爱自己的情感,从而教育幼儿爱自己的父母。鼓励孩子周日串门,既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又培养幼儿热情、开朗、以及合群性。
(2)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幼儿的生成性活动和预设性活动的有机结合,它为幼儿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在活动中,老师要有目的地渗透一些心理健康的内容,并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如:小班计算教学活动中的图形分类。活动中,老师将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孩子分在一起,他们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将同类图形归在一起,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5、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同伴引导法
教师尽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使他们从小养成大方、合群、热情开朗、团结友爱的心理。在游戏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老师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和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体育活动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抬桌子、整理玩具、收拾积木、互叠被子等必须共同商量,才能顺利进行。
2、角色互换法
在一定的情景中,或在感受一定的情绪体验后,进行角色互换来体验自己处于别人位置时的感受。如:小班孩子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很喜欢扮演大人的角色玩娃娃家的游戏来照顾娃娃,于是,组织孩子们一起做“喂娃娃吃饭的游戏”,通过角色互换,将吃饭这一生活行为,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而牢记在心。通过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调羹,一勺饭,嚼一嚼,往下咽”不断地引导和鼓励,教会小班孩子们逐步学会了用小调羹自己吃饭了。
3、情境表演法
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情境表演让幼儿观看,在情境中让幼儿感受自己处于别人位置时的情绪体验。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玩具被抢的问题,于是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玩具被抢的情境表演让幼儿观看。通过观看,孩子们知道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并让幼儿明白长时间哭闹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也解决不了问题。通过观看和讨论,孩子们掌握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
4、游戏法
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有助于驱除“自我中心”,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使幼儿良好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家长方面
与家长多沟通,利用幼儿园的家园之窗、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幼教信息,从而家园同步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针对部分家长组织一些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08-2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05-16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08-24
幼儿园心理健康活动方案09-29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精选11篇)09-28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方案04-25
心理健康活动方案08-08
心理健康活动方案09-14
心理健康活动方案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