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

时间:2023-03-14 13:34:09 简报 我要投稿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14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大家都看到过简报吧,简报具有简、精、快、新、实、活和连续性等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简报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14篇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1

  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连江县切实加强耕地抛荒撂荒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紧抓整治重点,全力开展耕地抛荒撂荒整治工作,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利用,坚决制止水稻功能区出现的`耕地抛荒撂荒现象和问题。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立即行动、协调配合、强化督导,实行整治工作责任制,建立督促验收制度,广泛宣传动员,制定工作方案,坚决把制止耕地抛荒撂荒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根据前期摸底排查,全县水稻功能区内抛荒撂荒的面积为2964.87亩。截至9月18日,全县已完成复耕2917.47亩,总复耕率98.4%,已完成复种2864.27亩,总复种率96.6%,其中种植粮食作物2306.73亩。丹阳镇、晓澳镇、小沧乡、潘渡乡、马鼻镇、官坂镇、东湖镇、坑园镇等13个乡镇已完成全部复耕复种工作。

  下一阶段,连江县将在全力开展整治工作的同时,强化复种后的田间管理,注意回头防再抛荒,进一步巩固耕地抛荒撂荒整治成果,确保耕地抛荒撂荒整治成效。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2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为进一步做好撂荒耕地复耕复垦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光德镇抢抓农时,扎实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垦和春耕生产工作。

  在光德镇上澄村,记者看到,撂荒耕地复耕复垦和春耕生产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村民们利用挖掘机和拖拉机来回翻地、开渠,不一会,原先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成为了可耕种的良田。

  为了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和春耕生产工作,光德镇多措并举,通过加强宣传、打造示范点等方式,让农民充分了解复耕复种和粮食生产相关政策。同时,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村,与各村支部书记签订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责任书,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以包村包片形式进行跟踪落实。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3

  4月19日上午,我县在宣传文化中心广场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集中宣传活动。副县长汤钦出席并讲话。

  汤钦指出,今年以来,全县在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中,成效非常显著,根据上级要求开展此次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集中宣传月活动,希望通过此次集中宣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自觉保护耕地、抵制乱占耕地建房意识、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新增现象的.发生,为全县在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中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活动现场,通过搭建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宣传点,设立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接受咨询等形式让人民群众了解到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危害性以及如何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

  据了解,此次集中宣传活动同时在张良镇和让河乡设立分会场,全县共发放宣传资料20xx余份、设立宣传展板120余块、悬挂宣传横幅600余条,接受群众咨询千余人次、出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宣传车30余辆。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4

  4月8日,我局召开了惠东县20xx年早造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推进会,各镇(街道、区)分管领导、农办主任等参加会议,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小明同志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永茂同志通报各镇(含街道、区,下同)早造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目前完成情况,并对早造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补助申报方法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迎检台账编制方法进行培训指导。

  会上,根据当前各镇政府(含街道办、管委会,下同)20xx年早造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完成情况(据统计,截至4月8日,全县20xx年早造撂荒耕地复耕备耕面积已达10996.13亩),对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且完成任务进度快的高潭镇、宝口镇、吉隆镇,给予通报表扬;九龙峰、安墩、多祝、白盆珠镇任务重,完成进度较慢,给予通报批评。

  会议强调,一是耕地撂荒问题是市委乡村振兴专项巡查反馈意见中一项重要的'急需整改的问题,各镇政府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责任感和紧迫感,参会的各镇分管领导会后要迅速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会议内容,接下来县政府还将对进度偏慢的几个镇召开“小灶会”推动工作;二是各镇要建立挂图作战图,采取强有力措施,复耕一块,核销一块,全面完成县下达各镇的复耕复种任务;三是各镇要加强交流学习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先进经验,通过印发简报、新闻媒体报道等方式加强宣传,以点带面,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5

  今年以来,先锋镇认真贯彻上级要求部署,通过试点示范、政策支持、激励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增强农民撂荒土地整治复耕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压紧压实责任。一是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以动员会、专题会、推进会形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镇村两级主体责任,及时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二是制定印发了《先锋镇撂荒土地整治工作方案》,形成网格化、全覆盖的工作机制。

  统筹协调到位。先锋镇坚持“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撂荒土地进行登记造册,因村制宜,分类施策。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有耕种能力的群众复耕复种,另一方面动员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代耕代种,解决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农户的撂荒问题。

  强化宣传教育。结合《仪陇县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广泛宣传,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强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自觉性,激发农民群众种地热情,引导群众有序复耕复种。

  发挥榜样作用。在翻身村建立面积百余亩的示范点,为全镇撂荒土地整治树立了标杆样板,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充分调动了村民整治撂荒地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为实现“荒地变良田”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打下了有效基础。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6

  10月26日,在万寨乡芷药坪村,伴随着阵阵轰隆声,一台挖掘机正在田间工作,一片片撂荒的旱地被摊平、翻新,整治工作如火如荼进行。在另一片已经被平整的地上,拔苗、浇水、移栽、施肥、培土……村民们正忙着移栽油菜苗,现场一派繁忙。

  “我们村是10月22日开始撂荒地整治,到今天已经整治了30多亩。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撂荒地整治,力争半个月内完成任务。”芷药坪村党支部书记谭斌介绍说。

  为守住乡村生命力,端稳粮食饭碗,让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景致重回乡村,今年以来,向家片区利用撂荒地复垦政策,将300多亩荒地以“联村党委+联村集体经营公司+农户”的`模式重新迸发新活力,不仅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希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在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对向家片区的撂荒地进行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大棚种植、商品薯、羊肚菌、稻蟹共养、油菜等特色农业,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撑起‘粮袋子’,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万寨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7

  春耕时节,古浪县各乡镇采取多种措施,盘活撂荒地资源,全力推进县域撂荒耕地复耕复垦,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走进大靖镇大庄村,记者看到一辆辆大型耕地拖拉机正在杂草丛生的荒田里来回穿梭,原本的撂荒地一派热火朝天的耕作场景。一块块土地经过整理调型后,集中成片、平整成型,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村民吴希江和几个村民正在用锄头从翻过的土块里刨出草根,平整土地,然后播种、盖上地膜。

  “我们一共流转了1100亩土地,包括我们复垦的撂荒地,准备种植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一方面,响应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号召;另一方面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造福乡邻,一举多得。”大庄村村民吴希江说道。

  “缺乏劳动力如何复耕?”“如果将土地流转出去,是否能保证稳定的收益呢?”……受农业效益偏低且种植意愿低、农民外出务工、耕种条件差等因素影响,大庄村各组都存在不同程度耕地撂荒现象,为消除群众复耕顾虑,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大庄村村两委及时向群众普及粮食安全、复耕复种等政策知识,通过土地流转、代种、自种等方式,推动土地资源整合,将小而分散、碎片化土地整合成集中连片的大块土地,有效推动了土地撂荒问题解决。

  “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对疑似撂荒地块进行了逐个核实、登记。同时,我们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微信群宣传、入户走访等方式,打通群众思想关,引导群众积极复垦,让荒地变良田。”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军说道。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沉睡”土地焕发活力。大靖镇对疑似撂荒地统一进行核实查清撂荒耕地现状、类型及产生原因,积极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摸排,实行“分管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党员联户”的工作模式,积极发动党员群众,广泛宣传动员,逐村逐组进行政策宣传,讲解粮食安全及种粮奖补政策,开展春耕大生产,种好“责任田”。

  “对于有复耕意愿的农户,我们帮助农户翻土、复耕;对于能够流转的撂荒地,鼓励群众流转耕种;对于农户在外务工无法复耕的撂荒地,发动周围农户代耕代种。”大靖镇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说道,“同时,对部分撂荒地进行集中复耕实现‘应种尽种’,形成了珍惜土地资源、保护耕地的浓厚氛围,建立起了解决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让一块块被荒废的土地,成为村民复种复耕的‘致富法宝’。”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8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华池县多措并举,统筹谋划,积极开展撂荒地排查整治工作,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压责任,促落实。为全面掌握全县撂荒地基本情况,确保农村耕地撂荒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县上及时召开了撂荒地专项整治推进会,并按照省、市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及时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自然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为成员的华池县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同时,下发了《华池县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户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整治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精摸排,清底数。为扎实有效清理整治撂荒地,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配合,充分发挥乡镇、村组作用,深入田间地头,逐村逐户、逐地逐块摸清底数,区分地块性质,查清撂荒原因,厘清撂荒面积、承包关系、耕种现状等情况,建立撂荒地信息台账。对已整治的注明整治途径和种植作物,把数字落实到地块、落实到人头,做到数实相符、底数清楚。经实地核查,全县实际未耕种面积为24.55万亩(自然资源局“三调”数据),20xx年至20xx年已整治5.01万亩,实际相差19.54万亩,其中:图斑显示未耕种,实际种植作物的是141726.62亩,退耕还林8472.39亩,林草地16566.98亩,林区174.78亩,油田、光伏、自来水厂征用地2114.1亩,养殖场所用地1.5亩,外省地界61.1亩,其他(荒坡烂洼、地埂、庄基、公路、坟墓) 12152.53亩,目前未整治的撂荒地14130亩。

  广宣传,齐参与。坚持把宣传发动群众作为撂荒地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撂荒地整治和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以及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复耕工作推进到哪里、政策宣传就跟进到哪里”,竖起撂荒地整治“风向标”,充分调动承包农户自主复垦复耕的积极性。至目前,共播放遏制耕地撂荒消息1.4万余条、发放告知书2.1万余份、悬挂横幅30余条。

  户施策,保复耕。对摸排出的撂荒地,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探索“农户自愿、亲友代管、合作社土地流转”的复耕新模式,鼓励有劳力的农户在自行复耕的基础上,对整户外出、无劳力、土地耕种条件差以及因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农户,采取动员农户将土地交由亲友托管代耕、动员农户将土地入股合作社等方式,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快速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确保粮食供应。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9

  为有效改善农村土地撂荒现状,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再上新台阶,近段时间以来,魏岭乡扎实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进一步遏止土地撂荒势头,提高土地利用率,让闲置土地“重获新生”,为乡村振兴助力。

  来到魏岭乡沈家岭村撂荒地整治现场,平整荒地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前杂草丛生的荒地,在旋耕机等农业机械的作用下变成平整的'良田。一些已经平整好的土地被一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苗覆盖,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与蓝天、白云、绿树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年来,魏岭乡以农村撂荒地整治为抓手,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沈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汪崇贵说:“今年撂荒地整治工作启动以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指导整治工作。同时,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村级广播、微信群等载体,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撂荒地整治的积极性。”

  魏岭乡结合实际,对全乡8个行政村撂荒地进行认真细致地排摸工作。乡村干部对照“三调”未耕种图斑,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精准登记撂荒耕地信息,全面掌握辖区内土地撂荒情况,为集中整治撂荒地打牢了坚实的基础。并采取“一月统计一次进度,每周对账销号”的方式,统筹推进整治工作,针对各类撂荒地块提出整改建议,助推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目前,魏玲乡已累计整治撂荒地200余亩。

  魏岭乡将进一步巩固耕地撂荒整治成果,在产业培育中统筹谋划,为有效衔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而努力奋斗、真正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10

  “租金拿到手了,土地也全部恢复成耕地,种上小麦,来年就能看到收成了。”近日,广元市昭化区清水镇清凉村二组村民对前来回访的我们说道。

  今年初,有村民来到区纪委监委,向我们反映流转出去的耕地变成了林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怎能说变就变?我们及时组建核查组,深入一线开展调查核实工作。

  “我们总共有88亩耕地,土地整理后都流转出去了,近两年的租金也没收到,前段时间去村委会办理土地确权时,才被告知那片土地已退耕还林,变成林地了。”走访时,村民们十分苦恼,想弄清楚耕地是怎么变成林地的。

  为尽快查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第一时间前往清水镇林业站调阅退耕还林资料,发现清凉村二组流转的土地确实已完成退耕还林手续,涉及的.38户农户在退耕还林申请书上均有签字。而这一情况,农户们却毫不知情。我们试图联系土地流转的承包人王某,却被告知王某已因病去世。

  承包人虽然不在了,核查还得继续,核查人员沿着申报程序层层剥茧抽丝,最终找到问题的症结。

  20xx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启动,为完成退耕还林指标任务,原清水乡(20xx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更名为清水镇)林业站负责人魏某明知王某承包的土地是整理过的,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仍让其去区林业局争取办理。时任区林业局园林绿化造林股负责人黄某没有按规定开展实地核查、座谈访问等外业调查,便让王某按程序申报。王某拿着伪造农户签字的《退耕还林申请书》和《退耕还林申报表》找到时任村主任王某签字盖章,最终,相关手续经乡林业站审核、区林业局审批通过。

  20xx年6月,因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王某、魏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黄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针对暴露出的问题,昭化区纪委监委向区林业局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要求限期整改。经多方协商,目前,该案涉及土地流转合同已被终止,土地归还村民使用,此前拖欠的土地租金8万余元也已全部支付到位。

  以此为契机,区纪委监委督促区林业局举一反三,扎实开展自查自纠,持续深化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深入实施退耕还林专项整治,全面清理退耕还林占用基本农田等问题。

  耕地不仅要守住数量,更要守好质量。为此,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在全域范围内开展“地毯式”撂荒耕地清理整治,逐田逐户建立整治台账,组派力量对照台账实地核查,坚决防止出现“虚假摸排”“数字整治”“文字复耕”等问题。截至目前,通过“种植大户转耕+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耕+亲友邻里帮耕”相结合的方式,整治撂荒土地1.3万亩,退耕还林占用基本农田问题全面清零。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11

  仓廪实,天下安。为进一步提高耕地利用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河东镇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压实责任,明确目标、细分任务、加强宣传,着力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不断取得新突破,见到新成效。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河东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攻坚行动领导小组,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示范引领,加强宣传。一是要求镇村干部组织召开村小组长会和户长会议,传达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引导群众积极投入复耕生产;二是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宣传标语、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相关政策规定,提高群众对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的重视度和政策法规的'知晓率,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三是宣传和鼓励对15亩以上连片撂荒地进行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在全镇推广太和村的土地流转做法,向各村传带复耕复种工作经验,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复耕工作。

  靶向发力,分类施策。河东镇根据不同撂荒耕地状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是鼓励农户自行复耕复种,落实好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政策。二是积极动员种粮大户、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流转撂荒耕地,落实复耕复种。在原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奖补基础上,对集约连片3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增加200元/亩的一次性补助;鼓励村级经济合作联合社等经营主体依法流转撂荒耕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动乡贤、社会能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撂荒耕地认耕认种等。

  完善设施,高效服务。许多撂荒耕地长期无人管理,杂草、杂树丛生,道路不通,人员、机器难以进场工作,面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复垦难度大、成本高、农民种植意愿不强的情况,河东镇结合本镇的财政情况,筹集资金30多万元,通过开展水利、电力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修缮、拓宽机耕路、撂荒地表平整除杂等,减少村民自行复耕成本,进一步提高村民复耕的积极性。同时,河东镇积极邀请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专家到镇开展水稻栽培技术培训,及时为各村提供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服务,进一步推进撂荒水田复耕复种工作,提升全镇水稻种植水平。

  下一步,河东镇将持续推进和巩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及种植技术指导工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行先进经营模式,激发农民种地积极性,进一步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12

  近年来,太平镇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握实米袋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中取得新成效。

  几年前,太平镇部分耕地因为劳动力转移和自然条件变化等原因,出现了连片撂荒弃耕问题。去年以来,太平镇积极宣传撂荒地复耕复种政策,推行撂荒耕地经营权托管服务,试点对撂荒耕地免收3年租金,以“农机合作社代耕+农户自耕”方式逐步解决连片耕地撂荒问题。

  现场会上,太平镇农办主任黄作雄介绍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基本工作情况和相关经验,镇领导符国洪、崔祺斌、温盈春就进一步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提出要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下一步,太平镇党委、政府将继续抓好复耕复种生产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压实责任,为农户耕种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复耕复种工作顺利进行,让撂荒耕地“活”起来。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13

  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是西和县政协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5月19日,西和县政协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到苏合镇,参加“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协商议事会议,围绕撂荒地整治和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促进工作落实。

  西和县苏合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20xx年底,根据省“三调”办反馈图斑和镇村干部摸底情况,苏合镇共有撂荒地3326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6.7%。撂荒地整治势在必行。

  协商议事前,市县政协委员现场观摩了苏合村撂荒地整治点和上蔡梁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泰华山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建设情况。随后,委员们参加在苏合镇政协协商议事室召开的'协商议事会议,与苏合镇党政领导、辖区合作社负责人代表就撂荒地整治、复耕复种和农业产业发展进行协商讨论,大家结合工作实际畅所欲言,议事主题鲜明、建言有理有据,会场气氛活跃。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14

  截至20xx年底,全州粮食种植面积达345.9万亩,同比增加23.67万亩、增幅7.3%,产量103.29万吨,同比增加9.4万吨、增幅10%,撂荒1年以上的耕地减至779.9亩。

  强化摸底调查。

  印发《关于在全州范围内全面开展耕地撂荒情况调查的通知》,抢抓春耕、秋冬种生产宝贵时间节点,督促县、乡两级成立耕地撂荒情况排查工作组,采取多种措施抓紧抓实耕地撂荒现状摸排工作。通过多次调查核查,20xx年,全州撂荒1年以上的耕地由3月份的1.55万亩减少到12月份的0.078万亩,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得到有效遏制。

  强化分类管理。

  结合调查摸底情况,认真分析撂荒原因,对撂荒耕地进行评判,实行分类管理。对因家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而撂荒的耕地,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农民土地流转进行复耕复种;对种植效益差的地块,采取提升土地质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同时指导农户进行套种等方式,来提高地块收益,增强其发展种植业的意愿。

  强化政策宣传。

  抢抓生产时间节点,通过召开培训会、入户宣讲、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国家的《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耕地保护政策,讲清耕地撂荒利害关系,讲好国家政策,切实提高群众对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重大意义的`认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耕地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有效调动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督促指导。

  引导和督促流转土地的工商大户及时对撂荒地进行合理利用;及时协调项目主管部门跟进项目建设进度,项目建设完工后及时组织涉及农户恢复耕种。抢抓春耕生产有利时机,加强春耕生产技术服务指导,提高规避灾害损失的能力,增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相关文章: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03-14

利用撂荒地治理简报(精选5篇)12-22

撂荒地整治简报12-28

撂荒地排查简报03-14

乡镇撂荒地整治简报02-13

农村撂荒地耕种简报12-23

撂荒地排查工作简报12-28

撂荒地复耕工作简报02-26

社区开展撂荒地整治简报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