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10-08 09:32:4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3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碳酸饮料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试验操作及观察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及分工合作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认识小苏打,知道其名称及作用。

  2、材料准备:①一次性透明胶杯和小汤匙、吸管、有饮料名称的包装标贴。②小苏打、柠檬酸。③糖、各种颜色和味道不同的果汁粉、凉开水、碳酸饮料两瓶。

  3、环境准备:把活动室创设成一个分为“展销厅”、“培训室”和“生产车间”的“米奇饮料厂”。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米奇饮料厂的指导员”的角色,邀请幼儿参观该厂的展销厅。

  (1)这是我厂的饮料产品,用了特别的配料配制而成,色、香、味俱全。

  请幼儿品尝一下我们的饮料新产品吧。

  (2)味道怎么样?好不好喝?你们知不知道这饮料是怎样配制的?

  (3)这是饮料工程师在车间分工合作配制而成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饮料工程师呀?

  (4)那么,就请小朋友先到培训室集体培训,表现好的幼儿就可以到“生产车间”当饮料工程师。

  2、幼儿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小苏打和柠檬酸混合在水中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现象。

  (1)出示小苏打,让幼儿说出其名称及作用。

  (2)出示柠檬酸,幼儿通过看、摸、尝,认识柠檬酸。

  (3)幼儿操作实验:小苏打、柠檬酸各舀一汤匙放在茶杯里,加凉开水,观察水中发生什么现象。

  (4)组织幼儿讨论:当小苏打、柠檬酸混合在一起时,水中发生了什么现象呢?待幼儿充分讨论后,教师可告诉幼儿:水中冒出的一串串气泡叫二氧化碳气体。

  3、认识碳酸饮料。

  (1)出示各种碳酸饮料,让幼儿说出其名称、味道,并摇动饮料瓶,观察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还喝过什么味道的碳酸饮料?喝后有什么样的感觉?让幼儿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作用。

  4、尝试自己配制饮料。

  (1)自由讨论:配制碳酸饮料需要哪些材料呢?

  (2)出示糖、各种颜色和味道不同的果汁粉,激发幼儿制作的欲望。

  (3)幼儿自己尝试制作可口的饮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互相谈谈自己配制的是什么味道的饮料,怎样配制?

  5、幼儿分工合作配制饮料。

  (1)工厂车间共有三条生产线:桃子饮料生产线、苹果饮料生产线、芒果饮料生产线。

  (2)五个小朋友一条生产线,以流水线生产:凉开水(1人)→小苏打、柠檬酸(1人)→糖、果汁粉(1人)→包装(2人)

  (3)请小朋友把自制的饮料有的送给客人老师喝,有的放到展销厅展销,体会成功的快乐。

  6、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家长指导下,尝试用可可粉、水果汁、蔬菜汁等配料制作不同口味的饮料。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

  2.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1、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

  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边有胡须。

  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

  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

  幼:和鱼一样。

  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族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泥鳅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

  幼:叫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

  幼:能帮它逃走。

  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

  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师:黏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

  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

  幼:我捉了很长时间才捉到两条。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

  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时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

  师:泥鳅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

  幼:是黏液在帮忙。

  师:哦,有了黏液,泥鳅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样都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评析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得什么样?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黏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领域

  科学

  活动类型

  数学

  活动内容

  藏蘑菇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中了解方向上、下、左、右。

  2、能够正确根据箭头指向,找到相应的位置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箭头

  提问:这是什么?(箭头)

  箭头有什么用?(指明方向)

  我的箭头指向哪边?(上面、下面)

  现在呢?(教师的右边,就是向朋友的左边)

  下面请你举起你的左手,老师给每给下朋友贴一下贴纸,请你贴到自己的手臂上。

  2、 游戏“上下左右”

  幼儿根据教师的箭头做“上下左右”的游戏

  上(立正抬头)下(蹲下、低头)

  左(伸出左臂)右(伸出右臂)

  速度从慢到快

  二、 游戏 猜猜我买了什么水果

  1、 出示“水果”教师说幼儿猜

  提出:你看到了什么?(水果、各种颜色的格子)

  下面我要请小朋友来猜一下我买了什么水果。

  幼儿根据上下左右的箭头所表示的颜色,找到相应的水果

  2、幼儿说幼儿猜

  请个别幼儿说上下左右的.箭头所表示的颜色,然给下面的小朋友猜他找买了什么水果。

  三、 小蜗牛爬呀爬

  让幼儿结合各种箭头指示方向,给小蜗牛找家

  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四、 幼儿“藏蘑菇”

  幼儿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教学反思

  藏蘑菇这个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左右。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通过游戏,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观察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进行操作。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总体还是不错的,孩子们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是家长开放活动,老师尽量让每个孩子有发言的机会,但毕竟受到时间的限制,还有问题的多少的缘故,基本每个孩子都有一次的发言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有的孩子不能一下子猜出我所要买的“水果”,这其中,我中途缺了一个环节——让孩子们先说说这个水果的上下左右分别是什么颜色,有这样一个缓冲,可能孩子们掌握的会更好些。在作业的情况来看,大都数孩子能根据箭头进行移动蘑菇。有的孩子居然一个一个蘑菇画下来,结束的位置还是正确的,无论怎样,他还是理解题意的。整个作业情况非常的好,可见孩子们对这个教学活动,还是掌握了,达到老师所预期的效果。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11-04

(集合)科学活动教案07-23

(精)科学活动教案07-28

(合集)科学活动教案07-28

【通用】科学活动教案07-22

【优】科学活动教案07-21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7-22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07-27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