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2-10-28 08:09:1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音乐教案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音乐教案3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一、作品

  甩葱歌

  【作品分析】

  游戏情节

  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猴哥和小猴妹,它们在森林里快乐的玩着挠痒痒的游戏,玩着玩着,它们觉得有点累了,可是又找不到休息的地方,怎么办呢?他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轮流用自己的'小腿变成电动沙发,这样好朋友就可以坐在上面按摩按摩、舒服舒服了。

  游戏玩法建议

  1、A段:小猴哥和小猴妹一边走,一边在草地上玩着挠痒痒的游戏。(挠痒痒的顺序:脸、手、腋下、肚子)。

  2、A段:小猴哥和小猴妹轮流用自己的身体变成电动沙发让同伴按摩休息。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能用动作表现游戏中的猴哥和猴妹,在规定的乐句中完成相应的动作。

  2、尝试用身体动作创编出各种沙发的造型,并能与同伴合作游戏。

  3、体验与不同伙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猴变沙发》。

  2、引导幼儿合作玩挠痒痒的游戏,并确定挠痒痒的顺序。(挠脸、手、腋下、肚子)

  3、讲述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4、引导幼儿尝试用小腿变沙发,讨论怎样才能变得坚固。

  5、合乐游戏,引导幼儿将挠痒痒和变沙发的游戏情节加入音乐完整游戏。

  6、启发幼儿用不同身体动作创编沙发造型,完整游戏。

  7、引导幼儿交换舜伴,再次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在一个课时里完成这个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在活动之前先让幼儿熟悉音乐,以系列故事的形式学习简单的身体律动,以此来降低幼儿在学习中的困难。

  2、活动延伸:在幼儿熟悉活动之后,还可以增加人数进行创编,如可以增加为:两人合作变沙发,一人来坐。在A段还可以再丰富一些猴哥和猴妹的游戏动作。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速度、力度、音色的明显变化较完整、连贯、准确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角色形象,用不同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感受歌唱活动中的不同唱法所带来有趣、活泼、诙谐的氛围,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速度、力度、音色的明显变化较完整、连贯、准确地演唱歌曲。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角色形象,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表现歌曲不同的情绪。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能熟悉、熟唱歌曲;知道不同体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他们说话的音色和节奏是有区别的。

  2、物质材料:音乐VCR,胖青蛙、瘦青蛙、国王青蛙、公主青蛙、老青蛙、婴儿青蛙头饰若干,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一体机音箱1个。

  四、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游戏一:《快乐的小青蛙》,用多媒体播放VCR《小青蛙》,幼儿边长边表演,表现出小青蛙活泼、快乐的而情绪。能用较自然的声音歌唱,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 发声练习。游戏二:《我是一只青蛙》。师幼以对唱的方式,模仿唱出不同青蛙形象(小青蛙、老青蛙、奥特曼青蛙、青蛙公主、青蛙国王)的'叫声。

  师:5 6 5 4 ∣3 3 1 ∣ 3 1 2 3 ∣ 5 — ∣

  我 是 一只 小 青 蛙, 我 会 怎样 叫?

  幼:3 3 3 ∣5 5 5 ∣ 3 3 2 2 ∣ 1 — ║

  呱呱 呱, 呱呱 呱, 呱 呱 呱呱 呱,

  3、演唱歌曲。游戏三:《百变歌王》。教师演示课件,逐一出示不同角色形象(正常青蛙、饿、着急、哭、累、吃辣椒的青蛙、)的青蛙,幼儿根据课件提示,学习用不同的音色或者节奏流畅、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并尝试通过改变音色或节奏来表现歌曲不同的情绪。

  4、拓展延伸。游戏四:《青蛙王国合唱团》,教师扮演国王,幼儿可根据提供的头饰,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歌唱,体验一首歌曲多种情绪的乐趣。

  活动反思:

  《纲要》中曾指出“儿童是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有时比较模糊。这让我想到,其实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动表现、乐器演奏等等内容,节奏在音乐教育中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一方面帮助幼儿解决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好基础。于是,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次以节奏为基础,渗透简单的音乐常识的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围绕感知休止符到实践体验运用休止符这两个重点内容展开,通过几个不同的环节,层层递进,帮助孩子们感受休止。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目标:

  1、根据老师即兴出示的图片,幼儿在一定的速度下进行齐诵、合诵,要求协调一致。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灵敏的反应能力,以及节奏感、听觉及注意力的分配。

  准备:

  动物图片、节奏卡片。

  玩法:

  1、小动物齐唱。

  (1)老师出示节奏卡片xxxx,幼儿拍出后,启发幼儿想:哪些小动物来了?幼儿说出后,老师逐个山示该动物的图片(鸭、狗、青蛙),按节拍演示小动物。幼儿即兴用四分音符的节奏学该小动物的叫声(四声)。

  (2)老师把三个小动物(狗、鸭、青蛙)分别贴在黑板的左、中、右的部位,幼儿分成二组,分别扮演左,中、右的不同动物。幼儿边听音乐,在一定的速度下一起学叫自己扮演的.小动物的叫声。老师即兴调换三个小动物的左、中、右的位置,幼儿即兴叫出自己变换了的相应的小动物的叫声。

  2、小动物合唱。

  (1)老师出示小动物的图形谱,如问幼儿:“看看谁和谁来了?”(大鸭子和小鸭子或鸭妈妈和鸭宝宝)老师指图片,幼儿即兴叫出嘎嘎嘎嘎嘎。

  (2)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图形谱,如兔妈妈和兔宝宝;狗妈妈和狗宝宝,幼儿逐个叫出XXXXXXX,XXXXXXX

  跳跳跳跳跳跳跳,汪汪汪汪汪汪……

  (3)老师把三组图形分别贴在黑板的左、中、右部位,幼儿分成三组,分别扮演左、中、右不同的动物。听音乐,在一定的速度下叫出自己组的图形谱上的小动物的叫声。老师即兴调换三张图形谱的位置,幼儿即兴叫出。要求节奏要稳、协调一致。

  游戏提示:

  1、音乐的速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符合。

  2、幼儿齐诵、合诵时,请一幼儿敲大鼓,使幼儿能在一定速度下协调一致地进行。

  3、图形谱上动物的大小应和节奏型的时值相符。如鸭宝宝代表八分音符的节奏,大小是鸭妈妈的1/2。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10-06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9-09

中班音乐教案【热】06-22

中班音乐教案【精】06-22

【热】中班音乐教案06-22

中班音乐教案【热门】06-19

【精】中班音乐教案06-23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06-23

中班音乐教案【荐】06-23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