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音乐教学教案

时间:2022-11-09 19:40:56 教案 我要投稿

音乐教学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音乐教学教案(集合15篇)

音乐教学教案1

  第一课《好朋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2、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3、认识几种音乐学习标志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的音乐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与大家一起表演歌曲,尽快缩短师生、学生间的距离,并尝试用动作、语言表达欢快情绪。

  3、尽快认识书中的学习标志,并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教材分析:

  本课书是新学期的启始课,教师要非常重视这一课的教学活动,课上不要刻意的要求学生的纪律,用优美的歌声、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1、《玩具兵进行曲》是德国作曲家莱昂.那塞乐写的回忆小时候做的一个甜蜜的梦,用梦的境的故事写成的一首乐曲。乐曲为C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这首乐曲是众多《玩具兵进行曲》中流行最广的一首。

  2、《你的名字叫什么》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创作歌曲,2/4宫调式,一段体、节奏规整,多为一字一音,亲切、自然、易上口,可帮教师组织好教学,让学生感到亲切、随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1、与大家一起可歌唱,用动作、语言表达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具准备:

  录音机、学习标志卡片、头饰(玩具兵)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玩具兵进行曲》

  要求:1、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或跳。

  2、动作与音乐要合拍(有节奏)。

  3、若场地有限可改在教室外进行。

  二、坐位安排:呈半圆形坐好

  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便于师生作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做准备。

  1、老师做自我介绍。

  2、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用听唱法学习。

  (1) 老师亲切的范唱歌曲,让学生完整的感受歌曲的`情绪。

  (2) 随歌曲的录音律动,用动作表现出欢快的情绪。

  (3) 学唱歌曲:老师讲解曲中人名节奏的读法—板书。

  (4) 师生练习演唱。

  (5) 分小组对唱(一问一答)。

  (6)为了激发积极性,一定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名字(可同时说)。

  四、利用休息的时间认识学习标志——出示卡片“小话筒、小耳机、小书本、对拍手、小电脑、小孔雀、小乐器”:

  (师)“只要我们牢牢记住它的名字,我们就能看懂书中要我们做什么啦!”

  1、 教学生认识卡片的名字——贴在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唱了《你的名字叫什么》,请大家找出相应的学习标志?”

  2、老师拿起卡片:“下面我们一起来”——(生)听音乐(导入下一个环节。

  五、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进教室时听的那首乐曲吗?请你再听一次,听后用语言描述出来乐曲的情绪,并给这段音乐取个名字

  1、听乐曲,感受情绪,取名字。

  2、随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乐曲的情绪。

  3、 提示下次听时,请注意乐曲中出现的大喇叭与小喇叭的声音(可 讨论一下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复听乐曲,每组发一个玩具兵的头饰(激发兴趣)。随音乐进 行律动(必要时教师可拍手提示节奏与速度)。

  六、课堂小结:

  1、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2、布置作业:回家准备下节课的才艺展示(唱、跳、演、讲、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2、才艺展示

  教学目标:

  1、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背唱歌曲

  2、通过才艺展示,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今后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准备,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更加自信。

  教材分析:

  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本节课安排的才艺展示是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让学生体验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受到情感的陶冶。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玩具兵进行曲》,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二、复习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采用表演的形式,全班围面一个圈,请5名学生在内边唱边表演,然后找1名同学进行问答。

  三、才艺展示

  1、先根据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分类:(属于一类的学生坐在一起) 唱歌跳舞

  朗诵演奏

  讲故事

  其他??

  2、了解具体的表演内容,如有相同的内容可一起进行,有的孩子胆子

  小,可以请大家帮助他们进行表演,每一组内选一个小主持人(教师出参与进来)。

  3、提示要求,节目之前自己报名字及展示的内容。

  4、展示开始,不指定,由孩子自告奋勇地上场。(老师帮助组织一下,

  但不要过多的干预)。

  Δ通过这次展示,教师要及时地把孩子的特长及特点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在活动中也可让孩子们相互了解、融洽关系,再有也可看到别人的长处,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小结:

  小结今天的才艺展示,鼓励孩子们努力提高自己的多方面技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拉勾勾》

  2、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在完整的听唱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

  2、通过聆听音乐,感受并分辨乐曲的情绪,并试用颜色来表示;练习

  用动作表现自己音乐的感受,并逐步养成或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1、歌曲《拉勾勾》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它用传统的拉勾游戏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节奏平稳、舒展的儿童歌曲,亲切天真、喻意深刻。

  2、《口哨与小狗》又名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作于1905年,是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单三部曲式(大调、2/4拍、描绘了小主人与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的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 :

  唱好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

  教具准备:

  录音、头饰(小男孩、小狗)、卡片

  板书设计:

  用线条表示歌(乐)曲情绪 (3/4)(2/4)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口哨与小狗——片断)

  要求:1、听音乐结合情绪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2、注意节奏感

  二、表演《拉勾勾》

  1、老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让学生随音乐律动,感受一下这首歌与《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2、分析拍号的变化,老师可带学生做律动进行对比

  2/4 ● ○ 欢快、活泼

  3/4 ● ○ ○ 优美、抒情

  3、随音乐做三拍子律动(动作自由)

  4、用图形卡片提示歌词及音乐

  5、边学边唱,

  边唱边背。要求学生整齐的背唱歌曲,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三拍子的优美、抒情。

  6,边唱边表演(自由结合小组),动作自己创作(应鼓励学生自己编动作)。

  三、聆听《口哨与小狗》(管弦乐合奏)

  1、初听乐曲:在听的过程中自由地想象乐曲中所能描绘的情节,并感受乐曲的情绪。

  2、谈一谈自己听到的、想到的及看到的情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练习语言表达)。

  3、复听乐曲,请学生听辩乐曲,注意听结尾出现了什么声音几次?为什么这样设计?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为小狗的叫声上色——书中。 提示:学生可自选图形,还可根据声音的大小变换大小。

  4、分析这首乐曲的情绪,并与歌曲拉勾勾对比,学生用线条表示情绪(启发学生想象出更多样的线条)。

  板书: 优美、抒情 活泼、欢快

  5、再听乐曲(出示头饰)随音乐边听边跳,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

  四、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况。

  第二课《快乐的一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快乐的一天》

  2、了解音有长有短,

  读出走与跑的长短

  教学目标:

  1、能注意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可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感受

  2、知道音有长有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会看图形谱

  教材分析:

  小组曲《快乐的一天》是编者为了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编的一组走题音乐欣赏,由五个不同情绪的音乐小品组成,通过五首小曲的欣赏,使学生能初步地借助于作品的艺术形象来感知音乐,体验听音乐的乐趣,并初步感受各种不情绪的乐曲。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不同的情绪在乐曲中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

  准确的读出走与跑的时值。

  教学准备:

  录音、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

音乐教学教案2

  一、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2.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二、活动准备:1. 乐曲:《采茶扑蝶》2. 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三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音乐活动设计:懒惰虫和勤快人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唱歌曲,感受和表现歌唱中的弱起节奏。

  2、借助歌唱,动作表演和人际交流,体验和表现歌曲中的幽默。

  3、大胆仿编歌词,产生对“懒惰虫”的否定情绪,知道要做勤劳的孩子。

  活动准备:歌曲的图谱、一些幼儿劳动的图片若干、歌名

  活动重点:能用诙谐有趣的的情绪、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难点:根据歌词内容能用不同情绪、节奏等表现歌曲。

  活动过程:

  、进场律动《赶小鸟》——入座律动

  二、创设情境,引出懒惰虫的形象。(布置好乱糟糟的场景)

  师:这是怎么了?伸出我们勤快的小手,来整理一下吧!

  这里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变成这样了呢?一定有个懒惰虫,让我来找找吧!

  二、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清唱二遍,边唱边逐个指点幼儿,点到最后一幼儿问:“你是不是懒惰虫?”

  2、引出歌曲的.图谱。

  师:看来这个懒惰虫不是你们,那是谁呢?她藏在哪里呢?……哦,找到了,原来在这里呢!

  三、看图谱学唱歌曲

  1、出示图谱,清唱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声回应)

  2、我再来唱一遍,你们仔细听一听,然后告诉我听了这首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用肢体语言,边唱边表演有趣的动作)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听了这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有点滑稽、好笑、幽默、有趣)

  3、幼儿看图谱学唱

  4、看谱慢速唱一遍(懒惰虫很懒,我们唱懒惰虫的时候应该快些还是慢些呢)

  5、边表演边唱,选择幼儿自己创造的动作来演(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这个懒惰虫吧!)

  四、学习创编歌词:

  1、提问:你是懒惰虫吗?那你在家会帮爸爸妈妈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2、尝试创编第二段:我是勤快人

  (教师选择幼儿的一种回答,出示图谱)

  看图谱跟唱:

  师:刚才×××说,她会洗手帕,我觉得她是个勤快的人,我要来唱唱最这个勤快人。

  ×××小朋友还会扫地,我们也来唱一唱会扫地的勤快人吧。

  边动作边唱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做一做这些勤快人吧。

  3幼儿创编、表演

  师:除了洗衣服、扫地,你还会做些什么?让幼儿尝试把说的唱进歌曲里。

  ●选一名幼儿尝试我会擦桌子,我会擦桌子,我把桌子擦干净。(我会自己擦桌子)

  你还会做什么能干的事,直接把它唱出来吧(个别幼儿——集体跟学——上来表演)

  五、完整歌唱,用不同情绪、动作表现歌曲。

  1、大家可真能干,本来这首歌是唱懒惰虫的,我们又给它编了第二段“勤快人”,那我们就把这首歌取个《懒惰虫和勤快人》的名字吧(出示歌名)

  2、一起把两段连起来唱一唱,随琴声完整唱一遍。

  懒惰虫和勤快人是完全不同的人,我们怎么样唱才能表现出他们的不一样呢?(懒惰虫:唱的慢一些,懒散一些、滑稽一些;勤快人:唱的快些、有力些、高兴点)

  3、集体表演:

  (1)要求前奏做简单的动作,随音乐一起表演(提示:表现出不同的速度和表情,第二段根据要求动作做)

  (2)继续游戏:教师用动作告诉幼儿第二段唱什么。

  (3)邀请爸爸妈妈、客人老师一起表演。

音乐教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聆听《颂祖国》

  3、 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4、学唱《同唱一首歌》

  二、教学总目标:

  1、 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在歌声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能按图格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三、教学重点:

  1、能以崇敬的心情聆听歌曲,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声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按图格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四、教学难点:

  1、《同唱一首歌》第四乐句的节奏掌握。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

  2、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上限:

  1、 能够单独进行表演唱,表情生动,声音亲切、自然。

  2、 初识唱名:1、2、3、5、6

  教学下限:

  1、 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以崇敬的心情聆听《国歌》。

  2、 能用连贯、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准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欣赏带

  2、《国旗国旗真美丽》范唱与伴奏

  教学过程():

  一、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 聆听着《国旗国旗真美丽》的伴奏音乐轻轻地“飞”进教室。

  2、 小朋友刚才是学着什么飞的?(小鸟、蝴蝶、白云等)再飞一飞,飞到空中,飞上蓝天,你看到了什么?(律动完后自由说说)

  3、 请小鸟、蝴蝶、白云……跟着小红云(老师)再去蓝天看一看。(歌曲伴奏,大屏幕展示飘扬的国旗,身体轻轻地左右晃动)

  4、 你看到了什么?

  认识国旗(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内容):红色的,一颗大星星,四颗小星星,叫五星红旗,星星闪着金光,很美丽,国旗代表中国……

  5、 五星红旗真美丽,听听小朋友是怎样来赞美她的。(听歌曲范唱1)

  6、 真好听!我们来加上拍手、拍腿的伴奏一定更动听。(歌曲范唱2,拍手拍腿)

  7、 跟歌曲伴奏唱一唱歌词。

  8、 自己设计动作歌表演(先集体再个别汇报)

  二、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 国旗真美丽,升国旗的时候要奏国歌,你们听过国歌吗?我们国家的国歌叫什么名字?

  2、 国歌听起来可有精神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1:国旗图)

  3、 小朋友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升国旗呢?下面,我们在国歌声中看看国庆节的阅兵仪式。(欣赏2:阅兵图)

  4、 正是有了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全国人民建设祖国,我们的祖国才美丽富强。国旗、国歌都代表了我们的.祖国,我们爱祖国,我们爱国旗、爱国歌,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自由说说)

  5、 全体起立,行注目礼。(欣赏3:国旗图)

  三、初识唱名

  1、 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2、 老师唱歌曲曲谱。

  3、 找找认认1-7七个唱名。

  4、 听音:歌曲每乐句的最后一个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聆听《颂祖国》,能用动作表达欢快的情绪。

  2、编创与活动:节奏创作、传递节奏。

  3、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同唱一首歌》,在歌声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上限:

  1、创编节奏,正确的传递节奏。

  教学下限:

  1、 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同唱一首歌》。

  2、 在欣赏乐曲时能用动作表达欢快的情绪。

  教学准备:

  1、《颂祖国》欣赏带

  2、《同唱一首歌》范唱与伴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颂祖国》

  1、 随《颂祖国》音乐自由表演进教室。

  2、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表演节目:唱歌、跳舞、敲鼓、拍手)

  3、 他们很快乐,你看出来了吗?(表情)他们是在祝贺祖国妈妈的生日呢?小朋友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呢?

  4、 10月1日是国庆节,也就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小朋友们唱歌跳舞,祝贺祖国妈妈生日快乐。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快乐的乐曲,我们用拍手拍腿来伴奏。(拍腿:X X 拍手:X X X)(欣赏1)

  5、 自己选择表演方式(参照插图:跳舞、敲鼓、拍手等)

  6、 女生舞蹈(两个动作:摇脖、托帽扬掌)与拍手拍腿随第一遍音乐表演。

  (先分别学学,再跟音乐表演)

  7、 男生舞蹈(两个动作:摆肩、击掌)与敲鼓(X X X\\\ X\\\)随第二遍音乐表演。

  (先分别学学,再跟音乐表演)

  8、 第三段音乐两组一起表演。

  9、 完整欣赏3(表演合成)

  10、 传递节奏:X X |X X X | 第一小节自己拍,第二小节传递给下一位小朋友(两人击掌,依次进行,在《颂祖国》乐曲中进行)

  11、 创编节奏:X X |X X X |:以第二小节为开始,依次接龙创作。

  二、学唱《同唱一首歌》

  1、 我们祖国是个大家庭,知道这个大家庭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他们手拉手,同唱一首歌。唱的什么歌,仔细听一听。从歌曲中,你认识了几位小朋友?(范唱1)

  2、 说说你认识了几位小朋友?他们在唱一首什么歌?(亲爱的祖国像妈妈)

  3、 再来听一遍,边听边拍手拍腿伴奏。(范唱2)

  4、 我们也来唱一唱。(跟唱1)

  5、 拉起手唱一唱,把好听的歌献给祖国妈妈。(跟唱2)

  6、 各小组分组手拉手,前四小节唱小组同学的名字。(从1号开始,依次进行。)(伴奏音乐两遍)

音乐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的音乐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与大家一起表演歌曲,尽快缩短师生、学生间的距离,并尝试用动作、语言表达欢快情绪。

  3、尽快认识书中的学习标志,并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

  教学重难点

  1、与大家一起可歌唱,用动作、语言表达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具准备 录音机、学习标志卡片 头饰(玩具兵)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要求:

  1、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或跳。

  2、动作与音乐要合拍(有节奏)。

  3、如场地有限可改在教室内进行。

  二、坐位安排、呈半圆形坐好(教室大可坐成两个大圆圈)—目的是给学生一宽松的学习氛围。

  三、师生作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做准备。

  1、 老师做自我介绍。

  2、 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用听唱法学习。

  (1) 老师亲切的范唱歌曲,让学生完整的感受歌曲的情绪。

  (2) 随歌曲的录音律动,用动作表现出欢快的情 绪。

  (3) 学唱歌曲:老师讲解曲中人名节奏的读法—板书。

  (4) 师生练习演唱。

  (5) 分小组对唱(一问一答)。

  (6) 为了激发积极性,一定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名字(可同时说)。

  四、利用休息的时间认识学习标志——出示卡片

  (师)“只要我们牢牢记住它的名字,我们就能看懂书中要我们做什么啦!”

  1、 教学生认识卡片的名字——贴在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唱了《你的名字叫什么》,请大家找出相应的学习标志?”

  2、老师拿起 :“下面我们一起来”——(生)听音乐(导入下一个环节)。

  五、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进教室时听的那首乐曲吗?请你再听一次,听后用语言描述出来乐曲的情绪,并给这段音乐取个名字。”

  1、 听乐曲,感受情绪,取名字。

  2、 随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乐曲的情绪。

  3、 提示下次听时,请注意乐曲中出现的大喇叭与小喇叭的声音(可讨论一下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 复听乐曲,每组发一个玩具兵的头饰(激发兴趣)。随音乐进行律动(必要时教师可拍手提示节奏与速度)。

  六、课堂小结:

  1、 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2、 布置作业:回家准备下节课的才艺展示(唱、跳、演、讲、诵。。。。。。)

音乐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雪花》,了解跳音记号,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能边唱歌曲边随老师进行律动。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以及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特别是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

  教学重点:

  能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歌曲情绪,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按照跳音记号演唱歌曲并进行简单的律动。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铃鼓

  板书设计:

  雪花 跳音 轻快 短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雪花》伴奏)师:冬天来了,雪花在漫天飞舞着,不一会儿,就把大地装点成一片洁白的童话世界。有一个小姑娘被这洁白的雪吸引住了,开心地在雪地里奔跑着,她边跑边唱,你们听。

  二、聆听全曲

  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在歌曲前奏响起时,告诉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歌曲好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好听的歌曲——《雪花》(板书)。P48

  2.再听歌曲、感受情绪

  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这一次请你仔细听一听歌词,看看雪花去哪了?

  三、分段学唱

  1.学唱第一乐段

  ①教师跟伴奏带演唱歌曲,并用铃鼓伴奏。

  教师:你喜欢这首《雪花》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歌曲,下面,老师就和小姑娘一起表演一下这首歌曲。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是怎样表演的?(铃鼓有两种演奏方式,在第一、三乐句跳音记号处敲击铃鼓,在其他部分晃动铃鼓)

  ②跳音的唱法

  教师:刚才老师演奏铃鼓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看,铃鼓是怎样演奏的?第一种是晃动,第二种是是敲击。你能区分出两种声音的长短吗?(奏出两种声音)第一种是长的,第二种是短的。我们再来听一听,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是在什么地方敲击铃鼓的?注意听歌词(课件中出示前四乐句,并在第一、三乐句中将顿音记号展示出来。)

  教师:同学们,老师是在哪些地方击鼓的?(生:雪花雪花、我用手心)你注意看了没有,在老师击鼓的地方,歌曲中有什么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你发现什么了?(生:我发现有几个“▼”)教师:这个小三角是什么意思呢?它的名字叫跳音记号,请同学们一起来跟老师读一读。这个小三角有什么作用呢?下面,老师来唱一唱,请同学们认真听。如果有这个小三角,音乐是这个样子。(用短促、轻快、跳跃的声音再次演唱第一乐句)

  教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唱第一、三乐句时应给予手势上的配合,一只手在另一只手掌上跳跃,边演唱边做动作,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跳音的概念。)同学们,雪花是轻轻地飘落下来的`,我们唱的要轻一些。

  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雪地里的那位小姑娘是怎么唱的?(播放第一部分原唱)

  ③跟琴学唱第一乐段

  教师:你听到了吗?小姑娘是怎么唱的,我们再来试一试。(分句教唱第一部分,并纠正不准的发音。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旋律上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在句尾的音符上,第一乐句停在G上,第三乐句停在E上,学生很不容易唱出区别,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字面意义上理解歌曲,第一乐句歌词是“雪花雪花漫天飘”雪花在天空中飘,所以音乐也不要落下来,第三乐句歌词是“我用手心接住你”,雪花飘落下来才能用手接住,所以音乐是往下落的。在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后,带领学生反复跟琴模唱。)

  ④跟原唱完整演唱第一乐段,处理声音和情绪。

  2.学唱第二乐段

  ①教师:同学们,你们数过雪花有几个瓣吗?我们一起数一数。下面,我们一边拍手一边数,你还会吗?(一二三四五六)同学们,雪花有几个花瓣呀?(六个)对了,雪花共有六个瓣。学到了这个小知识,你高兴吗?雪地里的小姑娘也很高兴,你们听。(播放第二段原唱)

  ②教师:小姑娘高兴吗?你是从哪里听出来她高兴的?(哈哈,哈哈)下面。我们一起学一学这一句:“哈哈,哈哈,雪花共有六个瓣”。

  ③教师演唱:“咦?雪花哪去了?雪花不见了。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演唱时将最后一句歌词出示在课件中。教师:雪花变成什么了?(小水点)下面,我们试着唱一唱这一句。(跟琴学唱这一乐句)

  ④跟范唱音乐学唱第二乐段,处理声音和情绪。

  四、完整演唱歌曲

  1.跟钢琴完整演唱歌曲,处理问题片段。

  2.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3.跟录音完整演唱歌曲。

  4.再次跟录音完整演唱歌曲,处理声音和情绪。

  5.跟伴奏带演唱歌曲,在演唱中注意引导学生调整声音和情绪。(教师:雪地里的小姑娘跟你们玩起了捉迷藏,她不帮你们唱了,你们还会吗?)

  五、分组演唱歌曲

  1.教师唱一句,学生接下一句,教师指挥学生演唱歌曲。

  2.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教师指挥学生演唱歌曲。

  六、表演歌曲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随音乐参与表演。

  2.请表演好的学生到台上,佩戴小雪花头饰表演。

音乐教学教案6

  推荐教学对象:

  五年级

  教学内容:

  1 学习二声部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二声部的演唱形式。

  2 学习歌曲《晚风》,并进行扮演。掌握6拍子的强弱和弱起。

  教学目标:

  1 感受音乐中描绘的自然界的美丽晚景,体会“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二部合唱的扮演能力。

  教学重点:

  对二声部合唱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随音乐进入教室,师生拍手共唱问好歌开始上课

  二、聆听歌曲

  1 导入

  师: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大家看,夕阳是多么美丽啊。

  结合歌曲音乐,多媒体播放夕阳、日落相关的幻灯片。

  师:同学们,请你们来描绘一下心中黄昏美丽的景色是怎样的?(同学考虑回答)

  2 感受

  聆听《晚风》,由同学们发挥想象,扮作晚景中的各种花草树木或其他。随着音乐一起做有律动的起伏。

  三、歌曲学习

  (1) 复习2、3、4拍子的`强弱规律,着重分析6拍子的含义和强弱,指导同学一起做6拍子的指挥图示,学习歌曲中的6拍子弱起。

  (2) 范唱歌曲的一声部旋律,指导同学视唱前4小节,再由同学自主学习第二、三乐句曲调。教师范唱,全体学唱。

  四、二声部的演唱

  (1) 用朗读法让同学先建立二声部的概念,让同学对合唱中声部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2) 在集体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演唱之后,由师生进行合作,同学唱一声部,教师唱二声部,相互注意倾听。

  (3) 同学学唱第二声部,教师用钢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协助同学唱好二声部的音高。教师再合作演唱第一声部。

  (4)同学分组进行两个声部的演唱,教师指挥。并对两个声部的演唱给予评价。

  五、歌扮演

  同学进行二声部的演唱,同时结合歌曲的旋律律动即兴进行扮演,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表示很好,相互懂得合作。二声部的音准还需要加强训练。

音乐教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借助手指游戏熟悉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能大胆地为歌曲创编动作及仿编歌词。

  3.从学习中巩固复习英语的内容

  4.体验与同伴互动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鸟指偶两个钢琴伴奏小鸟叫声的磁带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师:今天啊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录音磁带播放小鸟叫声)

  “听,这是什么叫声”

  瞧,一只小小鸟飞来了(出示指偶)引出英语单词"birdbird是小鸟"

  “来了几只小鸟?”

  2.借助手偶表演熟悉记忆歌词

  (1)师:小

  鸟的.叫声好听吗?

  小小鸟美妙的歌声又引来了另一只小小鸟,现在有几只小鸟了?

  这两只小鸟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给小朋友听

  请你们仔细看,认真听。一会我要提问哦

  3.教师范唱。(钢琴伴奏)

  好不好听?给两只小小鸟鼓鼓掌吧!

  (1)提问:现在有几只小鸟飞来了?

  小鸟是一起飞来的吗?是一起,还是分开飞来的?

  两只小小鸟见面做了什么事情?先怎么样?然后呢?接下来呢?最后呢?

  (说出对应的歌词)(2)师:你们听的得真仔细,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两只小小鸟呢?(教师摘掉指偶和幼儿一起用手指)瞧!我这儿就有一只小小鸟,我是用什么变出来的?(手指)还有一只小小鸟怎么变?两只小小鸟见面点点头可以怎么做?亲一亲呢?碰一碰。飞走了。现在请你们伸出你们的金手指一起来唱一唱他们的故事吧。

  (3)边唱歌边表演手指游戏,进一步熟悉歌曲。

  (4)提问:两只小小鸟见面了,心里怎么样?(高兴、快乐)我们一起用高兴快乐的声音再来唱一唱。

  (5)小朋友喜不喜欢这两只小鸟啊?

  (6)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前后位的小朋友一起边唱儿歌边做游戏好吗?(请一位家长和我一起)

  (7)一起感谢上来的家长

  4.与父母互动环节

  (1)现在小朋友想不想和爸爸妈妈做游戏啊?

  爸爸妈妈们用他们的手指来表示小鸟

  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去找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一起来表演一遍好吗?

  本课结束

  附:歌曲

  《两只小小鸟》

  1=C2/4

  1313│10│3453│10│53│123│20xx│2—│

  一只小小鸟,两只小小鸟,见面点点头、点点头。

  313│50│665│30│533│422│3020│1—‖

  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飞走了。

音乐教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效果及导课。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喻户晓的民间传说,1959年还是上海音乐学院青年学生的音乐家何占豪、陈钢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感受它的无限魅力吧!

  二、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引子:乐曲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五、课后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音乐教学教案9

  总课时数:

  第1节

  教学内容:

  1、歌曲:划船

  2、综合训练

  3、音乐游戏:走走停停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热烈而欢快的情绪,坚定而有力的声音演唱《划船》。

  2、通过游戏《走走停停》,培养学生节奏的内心感觉和动作的反映与控制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划船》。 教学难点:歌曲中每一句后面的休止符处的演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第14页两条乐句,(教师将其抄写到黑板上)。

  注意,用LU来模唱乐句。(这两条乐句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第一条第一拍唱强,第二拍唱弱,拍手表示。

  第二条第一拍强,第二、三拍弱。拍手表示。

  二、综合训练(二)

  1、教师用i,sl弹奏两个短句,每句中有一个音重复。

  2、请同学听后将教师弹奏的短句演唱出来,并拍出它的节奏。

  3、请同学再数数教师弹的乐句中重复的是那个音,出现了几次。将答案填写在书上。

  三、学唱歌曲《划船》

  1、同学们,大家放假到了很多地方玩,有的地方有海呀、湖呀?在水面上有一种活动,是什么?(划船)

  请同学说一说划船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划船》。

  2、听录音范唱。回答,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唱法学习。注意:休止符处唱法,重点练唱。

  3、歌曲处理:

  讨论:这首歌曲中唱的划船是在怎样一种情况下进行的?

  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来表现?

  最后一句“绕过这座小山”应该怎样演唱?为什么?

  注意:强调强拍表现出划船的节奏。

  练唱

  5、请同学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注意手的动作要与歌曲的力度吻合。

  四、音乐游戏:走走停停

  1、教师讲解规则:按照教师拍打乐器的节奏学生作相应的动作。音乐停时,按教师要求做。

  2、听节奏做游戏。

  五、小结

  课下请同学们多做一做走走停停这个游戏,看谁做的最好。 板书设计: 走走停停

  第一次 点头4次

  第二次 拍手3次

  第三次 叉腰5次

  第四次 跺脚4次

音乐教学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1、听:玩具兵进行曲

  2、唱:玩具进行曲

  3、动:随音乐走出不同的图形

  4、拓展:感受各种常见的进行曲

  二、教学目标:

  1、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玩具进行曲》。

  2、能体会进行曲的风格,随着音乐能走一走。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唱:玩具进行曲

  1、把你的漂亮玩具拿出来大家看一看,再把他们排排队

  2、请大家把你的玩具跟着我的音乐让它走一走

  3、请你模仿你自己的小玩具也来随着音乐走一走

  1、请你象录音机的小朋友一样一起来唱一唱

  2、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再来走一走(边唱边走)

  学生活动

  1、展示自己的玩具

  2、具随音乐走一走

  3、自己随音乐也来走一走

  1、学唱歌曲

  2、模仿小动物走路

  一、听赏《玩具兵进行曲》

  1家再听一首曲子,结合刚才的歌曲想象一下,乐曲中表现了什么场景?

  2、用你的动作来走一走,看谁走的图形最漂亮,最清晰。

  3、同学上来表演

  1、听音乐思考问题

  2、随音乐走图形

  3、表演

  三、感受常见的.进行曲

  1、你们觉得平时还有什么曲子你们听了可以象今天的《玩具》一样可以踏步走的吗?

  2、那请你哼唱一下

  3、也让我们来走一走

  1想一想平时所听过的进行曲

  2、踏步走

音乐教学教案1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国民族乐团已连续两次在世界三大著名音乐厅之一的:“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引起轰动。你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里吗?

  2.揭示课题:

  9

  音乐之都维也纳

  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解释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3.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各段讲的是什么。

  5.理清脉络。

  讨论:课文分为几段,每段段意怎么概括?

  交流:

  第一段(1):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位置。

  第二段(2-4):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第三段(5-6):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6、小结。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这篇课文分为几段,各段段意是什么?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1)交流,出示: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的音乐之都。

  (2)谈谈你对“音乐之都”这个词语的理解。

  (3)指导朗读,突出“世界著名”、“音乐之都”。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交流。

  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

  (2)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朗读:

  突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4.学习第2—4自然段。

  (1)读读画画想想:

  ①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②是怎样写的?

  ③为什么这样写?

  (2)同桌讨论后交流:

  ①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

  ②能谈谈你理解的“摇篮”吗?

  ③这一自然段是怎样体现出维也纳是一个“摇篮”的呢?

  ④把中心句放在自然段开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⑤指导朗读第3、第4自然段。

  5.指导背诵第3、第4自然段。

  (1)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记住这两自然段?

  交流。

  (抓住中心句来背诵)

  (2)自由练背。

  (3)配乐背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3、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第3、4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训练

  学习第5、6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理清叙述顺序。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国家歌剧院的,画出有关词语。

  2.细读品味。

  (1)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

  (2)出示挂图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

  (3)指导朗读,读出宏伟壮观的.气势。

  (4)思考: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歌剧院的?

  (从整体造型到内部设施)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3.引读第6自然段。

  小结:国家歌剧院给“音乐之都”维也纳戴上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

  三.总结课文,朗读课文

  1.作者怀着赞叹的心理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令我们深深地向往。同学们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

  2.指名读,评价。

  四.指导写作方法

  1.思考:这篇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能说说吗?

  2.交流。

  出示: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体现特点。

  3.指导练习。

  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说说。

  (3)学生练习。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5。

  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9音乐之都维也纳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音乐教学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感受螃蟹可爱有趣的特点,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会表演的乐趣。

  2.指导学生自信大胆地演唱方言歌曲,并能主动参与戏剧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歌曲演唱和情趣表演。

  三、教学准备:课件、橡皮泥等其他美术材料,教室里布置一个“螃蟹园”。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播放《螃蟹歌》,师引导学生为歌曲打拍子)

  1.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终于又见到你们了。这两天我特别想你们,你们想我吗?

  生:……

  师:真的啊?那我先给你们唱首歌吧!

  师:演唱歌曲《螃蟹歌》)刚才歌曲中唱到的是什么小动物啊?

  生:螃蟹。 ‘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你们见过螃蟹吗?在什么地方见过?螃蟹长什么样儿啊?

  生:……

  2.学一学

  师:螃蟹是怎么走路的呀? (横着)哪个同学能学一学?

  (1)请一个学生单独模仿。

  (2)师生一起模仿。

  3.看一看

  师:你们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呀?

  生:螃蟹。

  师:对了,是一只用橡皮泥和牙签做的螃蟹,它有着一个鼓鼓的身子,两只圆圆的眼睛,八只脚,两个夹子,还有一张大大的嘴巴。你们觉得它可爱吗?

  生:可爱。

  师:我这黑还有几只更可爱的呢,你们瞧!(出示“螃蟹园”卡通图)

  4.做一做

  师: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啊?拿出你们带来的材料按照我们划分的小组和小伙伴们一起动手做一做吧,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做完以后就把自己的螃蟹放进我们的螃蟹园。

  生动手制作(画、捏、剪、撕……都可以),师巡回指导。

  (二)感受体验

  师:大家做的螃蟹可真漂亮,不一会儿我们的螃蟹园里就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螃蟹,好热闹啊!你们想不想学唱老师刚才演唱的那首歌啊?

  l读一读

  教师边用双响筒敲击X X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 的节奏,边带领学生用方言朗读《螃蟹歌》的歌词。(第一小节为2个后十六)

  2.说一说

  师:你们读的可真棒!不过,刚才读的时候我发现有很多人在笑,这是为什么呀?

  生:……

  师:哦,因为我们刚才读的时候不是用的普通话,而是用我们的宜都方言,所以听起来特别有意思,是吧?这首歌曲名字叫做《螃蟹歌》,是我们湖北的一首童谣,歌曲中的“脚”唱的juo、“壳”唱的kuo、“只”唱的zi。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有趣的歌曲吧1

  3.唱一唱

  (1)单音代唱(1a),师钢琴伴奏。

  (2)分段教唱。

  ①师边做动作边逐句教唱歌曲第一段。

  ②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唱。

  ③听钢琴伴奏唱。

  ④师边做动作边逐句教唱歌曲第二、第三段。

  ⑤师生分段接龙唱。

  (3)师生合作用双簧的形式唱。

  (4)录音对比,感受歌曲情绪,生边听边做动作。

  (5)师启发,有感情的演唱。

  (6)师引导,用多种形式表演唱。(自编动作、为歌曲伴奏……)?

  (三)创作表现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螃蟹歌》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螃蟹和鹭鸶的故事。我们能不能将这个故事随着《螃蟹歌》进行表演呢?(能)我们该怎么演呢?

  师引导:我们可以分几个角色来演?螃蟹和鹭鸶是不是同时出场的?鹭鸶有什么特点?(师生交流)

  2.师生合作,模拟表演

  3.指名表演,共同评价

  师:他们表演的怎么样,你喜欢谁的表演?

  (四) 小结下课

  1.小结、拓展

  师:同学们的.表演真是有模有样,让我好像真的看到了螃蟹和鹭鸶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其实,除了我们湖北以外,还有很多地方也有自己的《螃蟹歌》,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螃蟹歌》吧!这首《螃蟹歌》与前面我们学唱的《螃蟹歌》有很大的不同,既有说也有唱,速度也稍微慢一些而且听不懂,因为这是一首云南的《螃蟹歌》,是云南的小朋友用他们当地的方言演唱的。以后有机会老师还将介绍其他地方的《螃蟹歌》给大家。

  2.模仿、下课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马上就要下课了,这节课的时间我们不仅做了螃蟹,唱了螃蟹歌,还演了螃蟹,小朋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都很棒。好了,时间也不早了,让我们都变成可爱的小螃蟹,唱起《螃蟹歌》下课吧!

音乐教学教案13

  [音乐教案-牧童]

  乐器演示与《牧童》教学(99年秋冬)【教学目的】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音乐教案-牧童。

  【教学重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首先,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请同学们听一听: 5 - - -│ 5 - - -│,模仿的是什么声音?再听一听: 55 55 55 55│11 11 11 11│,模仿的是什么声音?再听一听:│5 6 5.3│5 1 5-│4.3 2 6│5 32 3-│,象征什么意思?

  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买一样乐器。

  三、音阶教学1-│2-│3-│4-│5-│6-│7-│1-│1-‖

  duo ruai mi fa suo la si duo

  do ruei sol ti do

  堵 锐 眯 发 缩 拉 丝夜 都

  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56页,我们来学《牧童》这首乐曲。

  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

  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

  五、结束。

  附: 《音乐艺术教学概论》

  一、音乐理论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幼儿教案《音乐教案-牧童》

  1、节奏

  节奏,是音乐术语。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2、旋律

  3、交响曲

  4、圆舞曲

  二、简谱知识

  简谱,是音乐的一种记谱方法,于十六世纪中叶,初步成型于欧洲,17-18世纪先后,经卢梭等人加工而渐趋完备。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在教育观点上,他提出

  “返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卢梭没有什么学历,但他却成为了法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有关卢梭对教育的论述,请参见笔者在兰州《新一代》96年第3期所发表的《卢梭论儿童教育》论文。

  三、乐器演奏

  1、口琴:簧乐器,内装一系列小簧片,按自然音阶排列, 用嘴吹吸发音。一琴只限于一调,A调和C调两种口琴较为常用。

  口琴吹奏的孔位顺序,如图所示:

  5 2 1 4 3 6 5 7 1 2 3 4 5 6 1 7 3 2 5 4 1 6 3 7

  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

  学习吹奏口琴,第一步是要学会找到"1"音。

  口琴应该是初学乐器者的首选乐器,因为它价廉物美,发音又准,而一般的低档管乐器,普遍存在定音不准的现象。学好口琴,是今后学习弦乐的基础。

  2、箫

  3、笛子

  笛子,管乐器。笛子吹奏的一般发音孔位,如下图示:

  吹 膜 4 3 2 1 7 6 5

  孔 孔 左 左 左 右 右 右 六

  食 中 无 食 中 无 指

  指 指 名 指 指 名 全

  指 指 按

  4、打击乐器

  A、体鸣乐器。如锣、钹(bo)、拍板、三角铁等。钹,古称“铜盘”,铜制,中部隆起,如半球状,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

  B、膜鸣乐器。

  学校上课时打铃,有电铃,有手摇的铃,有敲击的铃。如果我们把敲击的铃,称为体鸣乐器的话,如果不考虑其敲击节奏的轻重、强弱,而只考虑间隔的时值的话,那么,学校敲铃的节奏可设计为:预备铃:X - │X - │X - │X - │X - ‖上课铃:X XX │X XX │X XX │X XX │X XX ‖下课铃: XX 0 │XX 0 │XX 0 │XX 0 │XX 0 ‖集合铃: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在简谱中,“‖”表示乐曲结束。

音乐教学教案14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2.学习唱十六分音符及间奏,体验节日快乐的心情。

  准备:

  走与跑录音带、《小鸭子的舞》录音带、小鸭头饰。

  活动与指导:

  1.幼儿听音乐,《走着去,跑回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知道走的音乐慢,跑的音乐快一些。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走着去,跑回来练习走与跑的动作,音乐反复的变化,加强幼儿对快慢的感受与辨别能力。

  3.歌曲:“庆祝六一儿童节”

  (1)“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我们生活在今天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的花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美美的。”

  (2)幼儿欣赏老师范唱《六一的歌》。

  (3)随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学唱全曲,辅导幼儿唱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间奏,体验节日的快乐,用歌声表达愉快的情感。

  4.复习《我有玩具大家玩》、《大雨小雨》

  (1)《我有玩具大家玩》吐字要清楚,声音由弱到强,表现出我有玩具大家玩,友好的情感,利用领唱,齐唱练习。

  (2)《大雨小雨》

  幼儿分组,一组唱大雨,―组唱小雨,分组唱时注意衔接的要紧凑、自然,节奏准确合拍。

  5.欣赏:《小鸭的舞》

  (1)幼儿安静的欣赏《小鸭的舞》

  提问,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哪一种小动物的事?对是小鸭子的故事。你们仔细听听小鸭子在干什么?

  (2)分段听:⑴─⑾要求幼儿集中精力听音乐,从欢快活泼的音乐声中听出小鸭子在高兴的跳舞,速度稍快。

  ⑿─⒇启发幼儿从音乐的表现手法上听出小鸭子很高兴的游泳,速度较慢。

  (21)─(25)小鸭子们游泳后又继续愉快的跳起舞来,速度稍快。

  结束部分:幼儿戴上小鸭头饰,在老师的引导下听音乐做动作,感知音乐的快慢与表达的内容关系。幼儿自然地离开教室。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秋天的落叶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秋天的落叶

  目的:

  1、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动作并合拍地表现树叶飞舞的景象。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准备:落叶头饰人手一个,落叶等。

  重难点:幼儿能自己创编动作。

  设计:

  1、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啊?

  看看,这个小园子里地上都是什么啊?(树叶)

  树叶怎么都地上啊?(因为现在是秋天,叶子都落下来了)

  是啊,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就都要掉下来了,听――

  2、录音机范唱《秋天》

  师:秋天真美,那你们知道这小树叶是怎么掉下来的吗?

  (幼儿讨论)

  我们在来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3、教师一边洒落叶,一边先念歌词,再唱歌曲。

  师:叶子是怎么掉下来的?(幼儿讲讲:飘下来的,飞下来的,滚下来的等。)

  那我们也来做小树叶,来学学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好吗?树叶落到地上后是怎么样的?(睡地上)

  4、幼儿带头饰扮演落叶,模仿落叶的样子。(放录音2遍)

  师:小树叶,你是怎么落下来的?(幼儿讲讲)

  5、挑选动作好的幼儿做示范。

  师:你们的动作都好漂亮!我们在一起做一次!

  6、再次模仿动作。(放录音1遍)

  师:秋天了秋风一吹,树叶宝宝都离开的树妈妈,落在了地上。地上有那么多的落叶,我们把落叶都送回家吧,你们先每人捡一片树叶,看看你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7、延伸活动:把不同的落叶归类。

  落叶有3种,梧桐树叶,广玉兰树叶,小树叶。请幼儿讲出区别后,把落叶送到指定地点。

  8、小结:

  师:现在这个园子里,又干净,又整洁,小落叶都找到了新家,我们宝宝也回家吧!

  9、回教室,结束。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高人矮人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高人矮人

  活动目标:

  1、 初步分析音的高低,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2、 通过游戏产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高人矮人图片、磁带、铃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小朋友为客人老师表演歌曲《小花、小树》。通过小树长高了引出主题。

  二、进行部分:

  1、 教师出视高人矮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图片上是谁,有几个人,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还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礼物,一会儿老师就帮他们把礼物送给你们。”

  2、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进入主题。“高人和矮人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都要一起到树林里散步,可是今天他们来到树林时发现以前散步时的音乐被换了,他们不知道哪一段音乐是高人散步时用的,哪一段是矮人散步时用的音乐。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3、 初步分析高低音。“我们这里有他们散步时的音乐,仔细听听现在是谁在散步,是高人在散步,仔细听听这是谁在散步,是矮人在散步。高人走路的声音很高,矮人走路的声音很低。”

  4、 幼儿和老师共同来创编高人与矮人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高人矮人走路。”

  5、 教师为小朋友发礼物――铃鼓。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安顺时针方向,听音乐学高人矮人走路,边走边拍打铃鼓。

  三、 结束部分

  教师和幼儿一起跳健康操。“高人矮人今天特别高兴他们想请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一起跳健康操,你们愿不愿意?”大家一起跳健康操结束本次活动。

  教师自评:

  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配合老师,老师的语言不够严禁,在音乐的选择上应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乐曲选择过难,对小班孩子来说应选一些高低音区别较明显的乐曲,效果会更好。由于准备的不充分,使用铃鼓时,老师应强调如何使用铃鼓。在动作创编上,如果老师能进一步引导幼儿,幼儿会更投入于活动中。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多愉快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多愉快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熟悉歌曲内容及曲调,会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学习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混合节奏型,并能按节拍做拍手、跺脚的动作。

  3.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学习踏点步、跑跳步、横跨步。

  4.在音乐的伴奏下能合拍、自如地表演动作,并巩固节奏感。

  准备:

  课前带幼儿练习踏点步、跑跳步、横跨步。

  活动与指导:

  1.听音乐《多愉快》用“手腕花”“跳跳步”等组合合拍的步入音乐室,要求动作优美,脚步轻快。

  2.节奏练习,四分、八分、十六分混合节奏。

  Х Х Х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燕子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燕子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2.感受音区域中低的位置,分辨音的高低。

  3.能按音乐的节拍协调地做动作,学会听音乐做跑跳步。

  准备:

  手偶小燕子一只,公鸡、老牛的教具各一只,燕子图―张。

  活动与指导:

  1.在音乐的伴随下,上身挺直动作与音乐合拍做跑跳步依次进入教室。

  2.感知音的高中低。

  (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学习的内容出示公鸡,每天早晨大公鸡很早的就起床了,高声叫着:

  大公鸡真勤快!请幼儿学会公鸡、老牛的叫声并回答:准的声音高,准的声音低,辨别声音的高低。

  (2)老师弹奏一首乐曲,分别在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让幼儿随音乐合拍的拍手。当听到高音旋律时,双手在头上拍手,听到中音区旋律时,双手在胸前拍手,听到低音时双手在腿部拍手。

  3.歌曲:《小燕子》

  (1)“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燕子从暖和的南方飞回来了”出示手偶小燕子, “它高兴得唱起歌来了,老师范唱全曲《小燕子》,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小燕子”图片,图片上画有红红的大阳、绿草地、天空飞着小燕子,老师用清唱的方法再次为幼儿范唱,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3)请幼儿随教师的琴声一起练习节奏说白:

  ②和暖的太阳照大地,花儿开放,小草绿。

  (4)学唱歌曲,重点唱好一词两音和像声词,吐字要清楚,音要准。

  (5)复习歌曲:《多愉快》。

  提示幼儿大家要听前奏整齐的开始和结束,唱叫要合音乐的节拍做动作。用自然欢快的情绪演唱。可利用领唱,分组唱的形式练习。

  4.律动:《翘翘板》

  (1)幼儿听乐曲感受三拍子的特点,柔和舒缓:强弱弱,先用自己的两个胳膊按节奏左右上下动,幼儿已有玩翘翘板的生活体验。

  (2)幼儿自由结合分二人一组按音乐的节奏上下的动。

  (3)启发幼儿两人要:互相配合做动作,膝关节屈伸运动,体验身体升起降落的感受。

  5.舞蹈:《快乐舞》

  幼儿听音乐信号迅速成圆圈站好。

  “小朋友在玩翘翘板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非常快乐”“好,那咱们一起来跳个快乐舞吧!”音乐响起幼儿随之舞蹈。

  提示幼儿按音乐合拍的跳,动作要自然协调,尤其是跑跳步,要抬头挺胸。

  结束部分:在音乐声中幼儿自由的做跑跳步出教室。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鲜花开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鲜花开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学习用欢快的情感演唱歌曲,接好前奏,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2.感受音的厚与薄,发展听音能力。

  准备:

  各种节奏乐器、磁带、手偶燕子。

  活动与指导:

  1.幼儿听音乐《小声轻步》,用前脚掌练习轻步走,愉快地进入教室。

  2.听音练习: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反应准确。

  (1)教师在钢琴上弹单音、合弦让幼儿听,比较哪个音薄,哪个音厚,感知单音与合弦的不同,反复听练习。

  (2)用动作表现单音:轻拍(弱),合弦音厚强。

  3.歌曲:鲜花开

  “花园里的花开的可漂亮了,一朵朵,特别的可爱,像我们小朋友漂亮的脸蛋,咱们快来用最好听的歌声来唱鲜花开吧!”

  (1)为了帮助幼儿记住歌词,按内容画一幅《鲜花开》的图片。

  (2)集体听前奏演唱歌曲,提示幼儿要接好前奏、间奏。分清蜜蜂采花蜜、蝴蝶采花粉。

  (3)教师用清唱的方法辅导幼儿唱准音调和吐字。

  4.复习歌曲《小燕子》

  (1)歌曲中的前两句请一名幼儿领唱,后两句集体接唱,接唱要衔接紧凑,唱准,唱齐。一字两音要唱清歌词。

  (2)幼儿利用手偶边唱边表演,还可以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5.节奏故事:小老鼠和大狮子

  (1)老师编故事,幼儿用乐器打节奏,讲到狮子得意的时候停下,让幼儿继续编故事,打节奏。

  辅导幼儿选择乐器要符合模拟的声音。

  如:大鼓(雷声)x x─

音乐教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自主探索二声部的进入,初步学会二声部轮唱。

  2.在轮唱中能注意控制音量,与同伴协调的演唱。

  3.体验与别人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能熟练的看第一声部图谱演唱歌曲。

  2.图谱(第一声部、第二声部)。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

  (1)观察图谱,回忆歌曲名称。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这首歌曲吗?(欢乐颂)师:一起用欢乐歌声唱一唱吧。

  (2)教师指图谱,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3)分辨乐句演唱。

  师:这首歌曲一共有几句?请你演唱时在每一句的开头用拍手提示我一下。

  幼儿在每句开头拍手并演唱歌曲第二遍。

  师:除了用拍手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呢?

  (4)幼儿再次演唱并用身体动作提示每句的开头。

  师:你们会用数字来提示我吗?请你一边唱一边用数字表示每一句。

  2.学习轮唱。

  (1)观察双声部图谱,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二声部演唱方式,初步了解第二声部的插入时机。

  师:听到你们的歌声,我也忍不住想跟着你们唱了。看,我是这样唱的(教师边说边出示二声部图谱)。

  师:谁看懂了?我是怎样唱的?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二声部的进入及轮唱的方法:你们唱第一句时我呢?你们唱第二句时呢?你们唱第三句呢?我唱最后一句呢?也就是说,我比你们晚唱一句,我是你们的“跟屁虫”。

  (3)初步学习与教师一起用两声部轮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师:现在我要做你们的跟屁虫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4)师生合作演唱歌曲,教师边指图边默唱第二声部。

  师:你觉得我唱的好吗?

  (5)幼儿发表自己的建议。(如:声音太低……)师:那我把音量调高点,看看这次我的表现怎么样。

  (6)师生再次合作演唱歌曲。

  师:这次你们听到我的歌声了吗?

  幼:听到了一点点。

  师:我已经把音量调高了,怎么你们还是听到一点点呢?

  幼:我们的声音太响,你的声音太低。

  师:那这次你们把音量稍微调低一点,我再调高一点,好吗?

  (7)师生第三次合作演唱。

  (8)教师小结:合唱时既能听见自己的歌声又能听见别人的歌声,说明你的音量正合适,给观众会带来美得享受,要不然就是噪音了。

  (9)幼儿学唱第二声部,把握第二声部的'进入与演唱。

  师:谁也想来做跟屁虫?很多小朋友都想做,那这次我们都来做跟屁虫,请钢琴先唱,做它的跟屁虫,好吗?

  (10)教师边指图边带领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3.幼儿分组轮唱。

  师:刚才我们是和钢琴合作演唱的,我们小朋友可以怎样合作演唱呢?

  幼儿分两队合作演唱歌曲,然后交换演唱。

  4.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结束部分的共同结束。

  师:我们一个先唱,一个晚唱,是不一起唱结束的,有没有办法让两队一起唱结束呢?

  幼儿回答。

  若幼儿想不出,教师可以这样建议:我到有一个办法(出示最后一句话图谱贴在第一声部最后),你能看懂吗?

  5.分队进行两声部轮唱并交换演唱。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尝试了一种新的演唱方式,这种演唱方式叫做“二声部轮唱”,先唱的是第一声部,晚唱的是第二声部。

  幼儿面向老师分两队轮唱。

  6.结束。

  师:刚才第一声部比第二声部先唱了一句,能不能先唱半句呢?先唱半句又该怎么演唱呢?下次我们再来探讨。

【音乐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鼓音乐教学教案(通用7篇)10-27

大班音乐教案10-17

音乐教学教案两只小鸟(通用11篇)08-12

音乐教案《唱脸谱》12-10

大班音乐教案:买菜11-28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12-30

迷路的小花鸭音乐教案10-19

中班音乐蔬菜的打扮教案06-22

大班音乐小鱼游教案06-17

音乐教学随笔(精选24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