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老鼠与大花猫》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老鼠与大花猫》及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老鼠与大花猫》及教学反思 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习仿编儿歌。
2、让幼儿体会语言活动的快乐。
3、愿意倾听、体验其诙谐性。
4、让幼儿尝试叙述儿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情景中理解儿歌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课件头饰音乐
知识经验准备:课前师幼交流小老鼠和大花猫的习性。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
2、吱吱吱,谁来啦?(老鼠妈妈)小朋友你们好!
3、今天天气真好,老鼠妈妈带着鼠宝宝去郊游。
4、小老鼠累了,我们回家吧。
二、通过观察图片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儿歌
1、有几只小老鼠没和我们一起去,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做什么?
2、小老鼠在做什么?它是怎样抬的?我们一起学一学。
3、宝宝猜一猜花轿里面坐的是谁?
4、我们一起看一看,原来是大花猫。
5、大花猫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它在睡觉?
6、大花猫睡的可香啦,都打呼噜啦,我们一起学一学。
7、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说一首好听的儿歌:小老鼠和大花猫。
三、幼儿学说儿歌
1、小老鼠抬得真起劲,我们也来学一学。
2、幼儿说儿歌,用动作模仿抬花轿。
3、大花猫睡醒了,它也想听宝宝说儿歌,谁愿意说给大花猫听?
4、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四、发散思维,仿编儿歌
1、大花猫有很多好朋友,你知道大花猫的好朋友是谁吗?
2、大花猫也想请好朋友来坐花轿,大家看看谁来啦?
3、原来是小花狗,我们来学一学小花狗怎样叫?请小花狗来坐花轿。
4、小朋友,还有那些小动物想要坐花轿?
五、律动
小老鼠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请和小老鼠一起去郊游。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通过猜谜来导入,由于在活动前就已经在音乐书上看过这个活动,因此一出谜题幼儿很快就猜出了谜底,这为顺利进行下个环节做了良好铺垫。
在第二部分内容中,原教材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考虑到这样设计幼儿可能会不把学唱歌曲放在第一位,而是将玩放在第一位,这样也使得活动中幼儿过于兴奋,导致课堂太过活跃而收不回来。所以把这个环节改为在情景中学唱歌曲,然后再通过游戏情境表演歌曲。这样一改先让幼儿学会唱歌曲,然后通过启发幼儿创编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在前奏处,教师带领幼儿模仿老鼠出洞的动作,然后在间奏处,带幼儿模仿老鼠找空地方“吃东西”。情境性的表演,幼儿学习兴趣很浓,表演的非常投入。歌曲的后半部分也是在游戏情境中引入的,老师说:“小老鼠吃饱了吗?还想吃点什么?我们再出去吃点东西。这次吃东西时,如果听到大猫来了,可千万别动,别让它发现你们”。幼儿扮演“小老鼠”随音乐找空地方吃东西,老师扮演“大花猫”唱歌曲的后半部分,组织游戏活动,幼儿在情景化的`气氛中很自然地把整首歌曲给演绎了,激发了幼儿兴趣始终贯穿于活动始末。
第三部分内容,通过玩游戏来巩固歌曲内容,然后在游戏中结束活动。由于整个活动太具魅力,幼儿特别感兴趣。一个活动上的好与坏影响着幼儿学习的欲望,作为教师应当反复研究教材,认真设计教案,力求把最美好的传给幼儿,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老鼠与大花猫》及教学反思 2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知歌曲的前奏、间奏和结尾以及在各段歌词处的游戏规则。
2、欣赏韵律表演,借助"大花猫"和"小"角色,帮助幼儿学习歌曲。
3、感受游戏的乐趣,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保持不动。
4、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5、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请两个小朋友排练情景表演:大花猫和小。
2、小、大花猫头饰各一个。
3、给扮演大花猫和小的小朋友化妆,特别是小,要按照歌词的内容进行化妆。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快乐的小熊。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扮演快乐的小熊走路、小熊跳舞和小熊骑车,走进教室。
2、欣赏韵律表演:大花猫和小。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小长着什么样?他们在做什么?
3、观看"小"表演,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教师:天黑了,小偷偷地从洞里跑了出来,你们听……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跟着"小"学一学吧!
幼儿跟着"小"延长歌曲的前半段,在间奏处,带领幼儿找空地方蹲下来做"吃东西"动作。
4、观看"大花猫"表演,带领幼儿歌唱并玩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到教室中间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并在间奏出鼓励幼儿做吃东西动作。依据幼儿的兴趣程度,可带领幼儿玩游戏1—2遍。
幼儿观看"大花猫"表演,鼓励幼儿跟着"大花猫"学习表演猫叫、猫走路等动作。
讲解游戏规则:提醒幼儿听见大花猫来了,就立刻不动,这样大花猫就不会发现你们了。歌曲唱完,当你们听见大花猫说"喵呜、喵呜"的时候,花猫就去抓,结噶进跑回家坐在椅子上。
教师扮演大花猫,幼儿扮演"小",师生共同玩游戏两遍。
重点:学唱歌曲,感知歌曲的前奏、间奏难点:在各段歌词处的游戏规则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老鼠与大花猫》及教学反思 3
一、教学目标
让幼儿理解《小老鼠与大花猫》的故事内容,能清晰地说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小老鼠和大花猫的动作和声音。
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所传达的勇敢、机智等积极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和情节发展;组织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提高各种能力。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故事所传达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游戏中,如何引导幼儿更好地合作,避免出现混乱场面。
三、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布置与故事相关的场景,如用积木搭建厨房、老鼠洞、花猫窝等,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增强幼儿的代入感。
角色扮演法:让幼儿分别扮演小老鼠和大花猫,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同时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启发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如 “小老鼠为什么要去偷油?”“大花猫会怎么想办法抓住小老鼠?” 等,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游戏教学法:设计多个与故事相关的游戏,如 “老鼠搬家”“花猫巡逻” 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四、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小老鼠和大花猫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大幅的《小老鼠与大花猫》故事背景图;小老鼠和大花猫的毛绒玩具、头饰若干;故事图书若干本;游戏道具,如 “粮食袋”(用小布袋制作)、“铃铛”(系在绳子上)、“障碍物”(如小塑料桶、泡沫垫)等;小奖品,如彩色贴纸、小糖果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5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猫叫和老鼠叫的声音,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说出是猫和老鼠的声音。
展示大幅的故事背景图,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看,这是一个大大的厨房,在这个厨房里,住着一只小老鼠和一只大花猫,它们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故事讲解部分(10 分钟)
教师手持小老鼠和大花猫的毛绒玩具,生动地讲述故事:在一个热闹的厨房里,有一只调皮的小老鼠,它总是喜欢偷偷摸摸地找东西吃。厨房里放着很多美味的食物,特别是那一大罐香喷喷的油,让小老鼠馋得直流口水。可是,厨房里还住着一只警惕的大花猫,它的任务就是守护厨房,不让小老鼠偷吃食物。有一天,小老鼠趁大花猫在打盹的时候,悄悄地从老鼠洞里钻了出来。它蹑手蹑脚地朝着油罐走去,眼睛紧紧地盯着那罐油。就在小老鼠快要够到油的时候,大花猫突然醒了过来。它看到小老鼠,立刻 “喵呜” 一声,张牙舞爪地朝着小老鼠扑了过去。小老鼠吓得浑身发抖,但它还是很机灵,它左一闪右一躲,巧妙地避开了大花猫的攻击。最后,小老鼠成功地逃回了自己的老鼠洞,大花猫只能在洞口干着急。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展示背景图上的相关元素,如老鼠洞、油罐、花猫窝等,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发生的场景。同时,模仿小老鼠和大花猫的动作和声音,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故事回顾与讨论部分(8 分钟)
教师再次展示故事背景图,引导幼儿回顾故事内容,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故事里的小老鼠在做什么?大花猫是怎么发现它的?小老鼠是怎么逃跑的?”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幼儿讨论:“你们觉得小老鼠聪明吗?它聪明在哪里?大花猫为什么没有抓住小老鼠?”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理解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以及大花猫的粗心大意。同时,让幼儿明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像小老鼠一样,冷静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游戏环节(12 分钟)
游戏一:老鼠搬家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扮演小老鼠。在教室的一端放置一些 “粮食袋”(小布袋),代表小老鼠的食物,另一端设置 “老鼠新家”(用彩色胶带在地上贴出一个区域)。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小老鼠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 “粮食袋” 从原来的地方搬到 “老鼠新家”。在搬家的过程中,会有 “大花猫”(教师扮演)出来巡逻,如果被 “大花猫” 发现,“大花猫” 就会去抓小老鼠,小老鼠要赶紧逃跑。当 “大花猫” 离开后,小老鼠们可以继续搬家。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搬到 “老鼠新家” 的 “粮食袋” 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游戏开始,教师扮演 “大花猫”,在教室里巡逻。小老鼠们要小心翼翼地搬运 “粮食袋”,同时注意观察 “大花猫” 的动向。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相互协作,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碰撞到其他小朋友。
游戏二:花猫巡逻
邀请部分幼儿扮演大花猫,戴上大花猫的`头饰,手持 “铃铛”(系在绳子上)。其他幼儿扮演小老鼠,分散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大花猫” 要在教室里巡逻,一边走一边摇晃 “铃铛”,发出声音。小老鼠们要在 “大花猫” 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移动位置,但不能发出声音。如果 “大花猫” 听到声音或者看到小老鼠在动,就可以去抓小老鼠。被抓住的小老鼠要站到一边,等待游戏结束。游戏进行几轮后,统计被抓住的小老鼠数量,数量最少的小组获胜。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 “大花猫” 认真巡逻,注意观察小老鼠的动静;同时提醒小老鼠们要保持安静,灵活地躲避 “大花猫” 的抓捕。通过这个游戏,锻炼幼儿的听力、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总结部分(5 分钟)
教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在故事讲述和游戏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幼儿,给他们发放小奖品,如彩色贴纸、小糖果等。
再次强调故事中所传达的勇敢、机智等品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小老鼠的优点,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积极想办法解决。
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游戏道具和场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故事图书《小老鼠与大花猫》,鼓励幼儿自主阅读,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让幼儿回家后,给家人讲述《小老鼠与大花猫》的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在户外活动中,可以继续开展类似的游戏,如 “老鹰捉小鸡”“狼来了” 等,巩固幼儿在游戏中所学到的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
在本次《小老鼠与大花猫》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故事讲述、游戏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各种能力。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幼儿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故事讲述环节,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幼儿们能够较好地理解小老鼠和大花猫的特点以及故事的主要情节。在提问互动时,幼儿们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幼儿们在 “小老鼠偷油” 和 “大花猫抓老鼠” 的游戏中,充分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然而,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故事讨论环节,个别幼儿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我的引导不够到位,没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由于幼儿们过于兴奋,出现了一些秩序混乱的情况,这说明我在游戏规则的强调和现场把控方面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改进引导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组织游戏活动时,要更加注重规则的讲解和现场秩序的维护,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老鼠与大花猫》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花猫和小老鼠》教案10-31
幼儿园小班小老鼠教案05-17
小班语言教案小老鼠摘果子反思09-30
鼠标小老鼠小班教案01-16
大狮子和小老鼠教案02-02
小班健康教案:打喷嚏的小老鼠03-06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的旅行01-09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茶壶》及教学反思03-06
小班美术教案:车子嘀嘀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
幼儿园小班教学教案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