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时间:2023-03-13 14:29:09 王娟 教案 我要投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精选1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精选1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浙江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

  2、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4、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重点】

  1、了解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山路上的景象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到了双龙洞。

  (板书:金华→罗甸→山路)

  二、默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顺序,明确学习重点

  1、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四至八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用圆圈在书上圈出。

  (学生按教师提示板书:→外洞→孔隙→内洞)

  2、作者运用六句话把描写这些景点的段落连接起来,默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读一读,体会他们的作用:

  ⑴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学生朗读。

  ⑵教师:

  这样各段落构成一个整体,使课文的结构显得更加严谨。

  3、过渡:

  作者重点描写了外洞、孔隙和内洞,这三处景观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细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写法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外洞有什么特点?

  ⑴学生汇报。(板书:宽敞)

  投影: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教师:

  运用数字说明,可以使表达更清楚。

  ⑵通过朗读表达你对外洞宽敞特点的理解。

  过渡:

  外洞高大,让人豁然开朗,内洞却有另一番景象!

  2、默读文章第六、七自然段,概括内洞的特点:

  ⑴学生汇报谈体会。(板书:漆黑、宽广、奇异)

  ⑵投影文字、图片,学生谈感受。

  投影:

  黄龙、青龙、神仙、动物、宫室、器用、名目四十多。

  教师:

  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也可以使表达清楚、明白。

  ⑶自由朗读指名读。

  小结学法:

  写什么有什么特征怎样写具体。

  四、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

  内外洞之间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形成了一个特别的通道孔隙。这是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堪称游览方式的一绝,有水石奇观之美誉。

  1、自学第五自然段,概括孔隙的特点:

  (板书:低矮、窄小、昏暗)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投影:

  ⑴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⑵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擦破额角,擦伤鼻子。

  3、朗读体会:

  教师:

  这样小的小船,这样独特的进洞方式和乘船姿势,这样奇特的乘船感觉,是多么有趣啊!作者写船小、行船方式、乘船姿势、乘船感觉都是为了把孔隙底矮、窄小和昏暗的特点介绍清楚。

  我们今天学习了用数字说明、举例子和借助对其他事物的描述体现本事物的特征的方法。

  4、写作练习:

  ⑴出示话题。

  ⑵口头表达。

  ⑶出示范文。

  ⑷动笔练习。

  ⑸交流指导。

  五、总结所学

  1、抓住事物特点,把一事物写具体。

  2、教师画图,引导再读书。

  六、布置作业

  修改短文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低矮奇异

  宽敞窄小宽广

  昏暗漆黑

  金华→罗甸→山路→外洞→孔隙→内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教养

  ①、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③、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④、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育

  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3、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概括能力、背诵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三、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幻灯片、幻灯机、录像带、录像机等。

  四、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词,通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五、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

  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8、观看录相,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10、小结:

  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读课文四、五、六段,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

  2、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

  4、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二、教学第四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2、读后问: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

  ②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矮)

  ③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

  3、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指着板书理解)

  4、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

  5、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录相,亲自看看孔隙是怎样的和人怎样进出孔隙。

  6、作者就是这样先写出孔隙的窄,再写孔隙的矮,最后写孔隙的险的特点的。试按这样的条理练习背诵这一段,先自由练背,再指名试背,互相背。

  三、教学第五、六段。

  1、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2、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5、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

  6、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出示幻灯,学生先说,再指名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游览了孔隙和内洞,了解了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允许,再自由朗读四、五、六段,欣赏体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2、归纳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概括中心思想,指导给课文列写提纲。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

  二、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双龙洞的美丽奇特,体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可爱河山美丽奇特指导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导给课文列提纲。(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再汇报讨论)

  四、质疑,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

  五、堂上检查,背诵第五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领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课后大家要认真读读课文,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我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3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4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新授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十景”中最为著名的两个溶洞:双龙洞和冰壶洞。

  生答: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天游人如织。

  3、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

  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⒉、学生思考:

  ⑴想一想每段讲什么?

  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⑶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⒊、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⒈、开火车分析生字的音、形、义。

  ⒉、抽读课文。(了解学生通读课文情况。)

  ⒊、理解生词。(学生在读课文时随机检查。如:蜿蜒、明艳、突兀、森郁等词。)

  五、给课文分段。

  ⒈、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⒉、同座谈论分段和段意。

  ⒊、老师总结归纳。

  六、作业:

  ⒈、抄写生字。

  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⒈、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⒉、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⒊、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片段练习。

  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⒈、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⒈、听写生词。

  ⒉、请说说本文分几段,段意是什么?

  ⒊、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段。

  ⒈、抽学生读本段。

  ⒉、思考:

  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画出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⑵“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⒊、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⒋、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产生想象)

  ⒌、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的。

  学生总结:

  ⑴了解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

  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⑶体会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⑷想象作者描绘的景色。

  三、学习第二段。

  ⒈、学生自学本段。同学们我们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本段。请同学们随着叶圣陶爷爷继续向前游。

  ⒉、学生自由朗读学习课文。

  ⒊、质疑问难。

  ⒋、老师提问:

  ⑴你来到了双龙洞看见了什么样的景观?你有怎样的感受?

  ⑵泉水的位置在哪里?

  ⒌、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想象作者描写的外洞是什么样子的。

  四、学习第四段。

  ⒈、学习方法同上1~3步。

  ⒉、老师提问:

  ⑴我们与叶圣陶爷爷游到外洞,必须干什么?(生:坐船)

  ⑵叶圣陶爷爷给我们介绍的小船是什么样的呢?叶圣陶爷爷是怎样乘船的呢?

  ⑶这小船是顺水而行,还是逆流而上?

  ⒊、我们也来感受在船上进洞的感觉。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⒋、老师题问:“挤压”是什么意思?叶圣陶爷爷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你有怎样的感觉?(要学生产生想象。)

  五、学习第五段。

  ⒈、学生自学方法同上。

  ⒉、老师题问:坐船进入内洞,内洞是什么样子的?当工人提着汽油灯看到了什么?

  ⒊、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

  ⒋、读完以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要学生产生想象。)

  ⒌、老师题问:现在你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吗?

  六、齐读第六段。

  七、总结全文。

  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⒉、思考:读完本课你有何收获或感受?

  八、文字训练。

  片段练习:根据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你选择一处产生想象,写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

  映山红突兀、森郁窄漆黑

  油桐花宽、大挤压双龙、石钟乳、石笋

  比外洞大

  溪流泉水泉水泉水

  (变换调子)(靠洞右边)(孔隙流出)(缓缓、源头)

  附学生的片段练习。

  “我”乘车穿过金华城,大约行了五公里来到了罗甸。只见一座红色的山映入眼帘。还有几分亮绿点缀着。是那么另人心醉!汽车迎着山路盘曲而上,仔细看那些红色的'小东西,原来是一朵朵红色的油桐花。这些花开得太繁了,太密了,就象一团团的红园球,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些红色的绒球呢!“叽叽叽……”我朝树枝上一看,一只黄色的小鸟在树枝上唱着欢快的歌,伴着溪流的溪声,它唱起了歌儿,真有节奏。

  学生:黄秦

  溪流之女滚滚地流动着,洁白、清透。她唱着婉转的歌:有时咕咚咕咚、有时叮当叮当。她很温柔,如一个和蔼可亲的母亲,轻柔地扶摸着水里的石头,在她的呵护下石头静静地进入了梦想,当它们醒来时以换上了新衣。溪流之女时时变换着身姿,摇动着它的长裙。“它无时无刻不带给我们以米的感受”只听见耳边所有的事物都在赞叹。突然,一束太阳射下的金光,穿透了溪流之女的心。她的歌声更加动听了。

  学生:喻涵

  我坐船来到内洞,见内洞漆黑得没有一丝光亮。工人拿着油灯在前面引路。这时我才感觉内洞比外洞大多了。里面的钟乳石千奇百怪,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孙悟空的“定海神针”。再往里走,洞里安静得出奇。乳石的水滴下来,发出“嘀,嘀”的声音,人走在里面觉得很阴森。突然,一滴水滴在我的脸上,凉凉的,吓我一大跳。又走了一段,听见有水流声,原来是溪流的来源。这时我发现内洞太大了,人在里面只不过是一个微生物罢了。接着,我排着队出了洞。

  学生:闫墨锋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围绕中心,根据游览顺序,学着给课文列提纲。

  3、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着给课文列提纲。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想一想:

  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⒉、作者通过记叙有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三、学习给课文列提纲。

  ⒈、基本方法:

  ⑴通过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确定作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⑵要选择好材料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确定分几段写。

  ⑶给每一段写个简短的段意或列个小标题。

  ⒉、格式:

  ⑴题目。

  ⑵文章中心。

  ⑶材料安排。

  ⒊、学生学着给本课列题纲。

  ⒋、评讲学生列出的题纲。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学生学习情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

  2、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都旅游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出示图片

  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今天我们来学习: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介绍双龙洞

  二、预习探究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三、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金华→罗店→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投影出示学生画好的游览图)

  课件出示游览图。

  四、品读体验

  (一)让我们随着叶老先生的脚步去浙江金华看一看吧!

  现在我们正走在路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默读2、3自然段找出来。

  映山红、油桐、粉红的沙土、新绿——一片明艳

  溪流一路唱着歌,欢迎着我们到来。欣赏读:“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排比,造句。

  (二)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

  1.洞口宽像桥洞

  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

  2.外洞

  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联系学生所在的教室想一想,外洞有多大?

  (一个教室有50人,一千人或是八百人的外洞有多少口教室这么大?20口教室)

  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

  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

  3.(1)自读第5段,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船小——

  a、找读句子;

  b、“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

  c、那些词句能突出船小?没法容第二个人。体会出什么?(窄)

  d、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

  2)行船的.方式——

  a.找读工人拉

  b.为何不能“划”

  3)乘船的动作——

  a.找读

  b、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

  c、问:都是那些地方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

  d、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孔隙小)

  e、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

  4)感觉——

  a.齐读

  b.感觉到什么?挤压

  (1)方向不同(学生示范)

  (2)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稍微、一点儿

  c、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

  指名读

  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

  4.默读第6段,初入内洞有什么感觉?内洞有哪些景物?

  (1)洞顶有双龙为什么叫双龙洞?

  (2)石钟乳和石笋

  展示图片,加深体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再加上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5、欣赏着双龙洞的美景,耳边似乎总是伴着叮叮咚咚的泉水声,泉水的源头在哪里?

  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五、巩固延伸

  1、为金华的双龙洞写一篇导游词。

  2、溶洞这种特殊的地形的形成与水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双龙洞的水是从哪里来,又流向哪里去呢?根据课文内容找出另一条水的线索。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主要描写了“外洞、孔隙、内洞、”几处景物的特点。教学时,我重点讲解了“孔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学“孔隙”时,我努力实现了教学民主化,形成了师生共同激励,相互促进的教学新格局。教学“外洞和内洞”时,我力促学生自主精神和自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形成。最后设计的“导游讲解部分”一改平常的程式教学,这一有趣的环节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动态过程。本课教学立足课堂,优化教学进程,突出精讲点拨,讲究艺术提问,从以学生的机械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为主。教学时,使用了许多自己制作的课件,形象生动,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7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七、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指名背诵从外洞到内洞这一部分。

  2、指名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三、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四、学生轻读课文。

  五、复习生字词。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

  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

  2、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A: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

  5、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6、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总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

  网

  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其中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写作方法.

  4.阅读与想像相结合,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5.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双龙洞的特点,向别人介绍某一景点.

  6.能概括地总结双龙洞的特色.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空隙和内洞的特点.

  2、分清文章的主次内容并领会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从而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由进内洞时作者的感觉体会空隙的特点.

  2、在领会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教师可准备有关双龙洞风景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气氛,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教师可从衣着上影响学生的感觉)我今天特高兴,因为叶圣陶爷爷要带我去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览去呢!(等孩子露出羡慕的神态时接着说)你们想去吗?那好,现在我们就跟着叶爷爷到那里去看看吧!(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清路线

  1、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作者所游览的景点,并排列顺序.

  2、找出表示作者游览景点产生变换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3、用做小导游的方法(准备好导游的工具)激励学生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请学生按顺序写出几个景点.板书;(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

  三、探讨主次,学习写法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

  2、小组探究文章的主次,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材.

  3、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总结:写文章时与题目关系密切的要详写,不太密切的要略写,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四、课外拓展,小笔头练习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到过那些旅游景点,并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课下仿写一篇小游记.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领会感情

  1、回顾课文中所描写到的景点.(出示板书)

  2、指导朗读课文,找出重点内容.

  3、读后分析解决重.难点.

  (1)、自读描写外洞的内容,找出描写其特点的句子.

  "走进去......一定不觉得拥挤"

  反复读这句话,用一个词总结其特点.板书:(大)

  (2)、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小组探究"空隙"的特点.(小)(窄)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告诉我们"空隙"的小呢?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空隙的"窄小".

  理解空隙如何小的.句子.

  体验空隙如何窄的句子.

  读:"为从后脑到肩背......贴着船底了.""可是还能感觉......我又感觉......"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播放进空隙时的多媒体,问:如果让你躺在小船里会有什么感觉?

  用语气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3)、用学习前两个景点的方法学习描写内洞的内容.

  同位讨论并总结出内洞特点.(美)

  从哪些地方看出它的美呢?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一读.

  (4、巩固主要内容.

  用自己所感悟是情感朗读描写外洞,空隙,内洞的段落.(教师适时点拨)

  (5)、其他内容

  学习1-3自然段,了解路上的特点.

  出示相关句子: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

  "粉红色的山......眼前一片明艳."

  "随着山势......时时变换调子."

  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想想,议议体会到了什么?(美)

  (出示双龙洞路上的录像)

  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朗读.

  根据句子提问:为什么同一类的花儿山上的却比盆栽的有精神?

  为什么同一条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

  二、回顾整体,理出线索

  在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溪流的句子.并总结: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它起到能把文章各段连接起来使之紧凑的作用.

  三、浓缩感知,张扬自我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播放配音乐.

  2、教师可由衷称赞:"啊!双龙洞,你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由此让学生也用一句话抒发自己的感受.

  3、播放双龙洞景色的课件,并请小导游对其中的某一景点边看边介绍,评出优秀小导游.

  四、课外拓展

  给文中的几个景点的某一处写一导游词.

  背诵,并仿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10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包含1个多音字:系)及新词,认读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游记中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和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孔隙”的写法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础,同时,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去过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学生的发言、图片和录像都可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想象力。但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恐怕有一定难度,还需教师指导。写法的学习还需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大胆尝试。

  3重点难点

  1、准确把握金华双龙洞洞口、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景观的奇异、美丽。

  2、掌握孔隙写法,进行仿写练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1.2学时重点

  1、重点: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理清文章层次。

  4.1.3学时难点评

  1、难点:明确文章两条线索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

  “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活动2【讲授】二、初读课文

  1、激趣:

  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活动3【讲授】三、理清顺序

  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一组板演。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品奖给你。

  活动4【活动】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出示相机)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出示一张照片做例子)拍镜头时,要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配解说词时,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⑴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出示图,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⑵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⑶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图。

  ⑷出示实物,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也憋不住了,我让你们看看我拍的镜头,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播放录象,看完后讨论。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6、景色美,文章美,我们来把它背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背给同桌听。

  活动5【作业】作业

  这堂课,我们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开心吗?今天回去,把你的见闻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4.2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2.2学时重点

  1、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分清文章主次。

  2、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

  4.2.3学时难点

  学会运用恰当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

  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准备:

  相关的资料及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游览路上景色的?

  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路上景色的特点。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明艳,指颜色明亮鲜艳。

  (4)时而,指有时候。“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课前准备

  1.小黑板数块。

  2.课文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有许许多多迷人的胜地,今天我们跟着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到浙江的金华双龙洞去游玩,好吗?

  2.介绍叶圣陶;文章选自《小记十篇》。

  3.听课文朗读录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的认识与理解词语。

  zhch唍gt抧sh乷w乶y俷yu俷

  浙江呈现臀部稍微蜿蜒源头

  (注意提醒:“浙呈稍”是翘舌音。)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⑴读后适当评议,着重纠正读音。

  ⑵出示思考题: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双龙洞?(游览)

  ②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③给课文分段。(六段)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用教师口述学生齐答的办法学完这一段。

  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时间是在(四月十四日);游览地点是(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组词。

  臀()稍()蜒()蜿()

  臂()梢()蜓()婉()

  端()甸()缓()抑()

  瑞()句()援()仰()

  3.多音字。

  系j()x()调di刼()ti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的顺序)

  2.作者分别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导入新课。

  1.哪几小节是.写作者在途中看到的景物。

  2.指名计课文2-3节,思考:

  ⑴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⑵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3.逐题讲解,讨论:

  ⑴提问:①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山花树水)

  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山盘曲而上

  花多有精神㈠看到这种画面,作者心中的情绪怎样?(兴奋、愉快)

  ㈡指导用兴奋的语调读课文,特别要读好第二节最后一句。

  水宽窄流连声音水为什么会这样变化?(随着山势)

  ⑵小结:在满山树木、花草山石的一片明艳中夹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并不时地发出不同的声响。这幅画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美)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溪流与双龙洞的关系。)

  ⑶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途中美丽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接着我们来到双龙洞洞口,看到了洞口以及外洞的情景: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⑴课文哪几句分别写了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⑵洞口与外洞分别有什么特点?

  ⑶从哪些词句反映这个特点?

  2.逐一思考并讨论:洞口(板书宽)外洞(板书大)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从外洞到内洞的唯一通道是什么?(孔隙)

  2.指名读第四段,思考:

  ⑴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分层:四层)

  ⑵孔隙有什么特点?

  3.读后讨论:

  ⑴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

  第一层发现孔隙第一句

  第二层孔隙大小2一4

  第三层进出孔隙5

  第四层经过感受6一10

  ⑵孔隙有什么特点?(窄)课文是怎样写这个特点?

  ①“孔隙”指很小的洞。裂缝说明“窄小”。

  ②“小船”这个“小”字突出“窄小”。

  ③进洞方法正因为窄小才采用的。

  ④第四层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孔隙窄小?(贴)“贴”能不能换“躺”?为什么?(“贴”说明孔隙低得不能再低了。)还有“挤压、稍微、准会”是写什么?(感受)孔隙如此“窄小”,进洞的方法又是如此少见,所以作者感到怎样?(好奇)

  3.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四层。

  4.指导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填上合适的词。

  ()的映山红()的石钟乳()地流()地移动

  3.造句。

  时而……时而……时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说出去金华双龙洞路上、洞口、洞外有什么特点?

  2.背诵课文第四段,并说说孔隙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五段。

  进了内洞,作者看到内洞有什么特点?

  1.指名读第五段,思考。

  2.提问:

  内洞有什么特点,找出有关词语。

  ①暗(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提着汽油灯只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

  ②奇(各种各样的石钟乳石笋,还有双龙)

  ③深(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这里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点?(奇)课文怎样写内洞的奇?(洞顶的双龙、石钟乳和石笋)作者为什么写双龙?(点出了双龙的由来)石钟乳和石笋有什么特点?(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变化多端”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说明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越看越更加趣味无穷。)

  3.小结。

  三、学习第六段。

  最后讲乘船出洞。作者为什么略写出洞呢?(重复)

  四、.总结全文。

  1.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见闻,生动地描绘了洞中奇丽的景色。通过记叙表达了作者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2.研究.写作方法:

  ①课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明线)

  ②课文中还有一条暗线是什么?请找出来,读一读。(板书:泉水)

  (从深黑的石洞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

  ③小结:这两条线索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3.试着给课文列提纲。

  ①讨论。

  ②练习。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回答书后的问题。

  板书设计:

  8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业设计

  一、抄写词语。

  二、多义词:

  端正进步

  端上来十来进

  两端进货

  开端进工厂

  三、造句。

  无论……都……

  时而……时而……时而……

  四、填空。

  1.本文在结构上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一条是。

  2.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听到。

  3.双龙洞的景物各有特点:外洞,孔隙,内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篇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板书课题,释题引入。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展示词语

  师:小组内,帮对之间相互检查一下学案,看看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字典了。

  师指导:所谓读词想景,我们在读词语的时候,要学会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境。(指名读,齐读)

  四、展示读书

  1、练读课文

  师:学案上还有个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2、展示读课文

  师: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

  3、师: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谁能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五、写字

  1、观察生字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生字会写了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同学们,请看“鹃臀”这两个字。

  鹃: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下角“月”的撇要变成竖。

  臀: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边是“殿”。

  师边范写边讲清注意点,学生握好钢笔,跟老师书空。

  3、学生仿写

  课前预习时,我们已经对生字进行了描红。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仿写本课的生字。(教师巡视,看学生的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对写的不好的字进行指导,对写得好的字用红笔圈出来。)

  评价:我发现同学们不仅书读得好,而且写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

  4、小检测

  (1)师:再仔细看一看这几个生字,看看能不能记住它?

  (生快速记忆)

  (2)听写生字。

  (3)师:请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

  六、出示自学提示

  过渡:通过课前老师对学案的了解,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学们请看: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你对哪里的景物最感兴趣?标一标,画一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七、分配展示任务

  1、作者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你对哪里的景物最感兴趣?标一标,画一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2、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再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4、搜集补充叶圣陶及金华双龙洞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5、思考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1、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请齐读课题。

  2、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3、课件出示上节课的自学提示。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根据这一自学提示,进行了自学,并写了自己的读书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读书体会。

  二、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作者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具体又是怎样写的?相信通过你们的自学、小组交流,已经有了答案。

  1、作者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你对哪里的景物最感兴趣?

  教学措施预设:

  理清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叶老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

  预设:叶老游览了双龙洞的外洞、孔隙和内洞。(板书)

  师: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继续汇报。

  预设: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师: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

  预设: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

  师: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继续汇报。

  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预设:

  1、内洞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洞顶的双龙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师: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感情朗读。指读。

  师: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预设:

  学生可能会问: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2、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再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

  预设:

  学生板画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然后像小导游一样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介绍清楚,介绍详细。

  3、搜集补充金华双龙洞的相关资料。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进行展示。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

  4、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三、小练笔

  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选择校园中一两处重点景物来写一段话。

  (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总结拓展:

  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仅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你们知道吗?叶圣陶爷爷出洞后,并没有直接回城,而是借着浓浓的兴致,又继续游玩了上游的冰壶洞。金华有两个岩洞,一个是双龙洞,另一个是冰壶洞,那里的景致也很迷人,请同学们课下读一读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教案03-18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03-18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2-09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精选17篇)12-21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设计04-05

《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04-05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02-24

关于《记金华双龙洞》 的教案04-10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方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