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08-31 17:14:53 毅霖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音乐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音乐教案(通用15篇)

  中班音乐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能根据香蕉的外形特征,进行简单的想象和表述。

  3、知道香蕉对身体有益,要多吃水果。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香蕉实物,挂图。

  2、幼儿知识。

  经验准备:

  对香蕉的外形、味道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香蕉,激发兴趣(导入活动中以实物香蕉引起幼儿的兴趣采用的是直观导入法)

  二、感知儿歌的内容

  1、观察香蕉的外形特征,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述。

  (1)师面带微笑,轻轻地把香蕉呈现。(弯腰状)启发:这样看,像什么?

  (2)师面带神奇色,轻轻把香蕉呈现。(躺状)这样看,又像什么?

  (3)师面带惊讶色,轻轻地把香蕉呈现。(垂状)启发:这样子看,又像什么?

  2、回忆经验,说说感受提问:香蕉的味道怎么样?吃到嘴里什么感觉?

  三、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边出示挂图边示范朗诵,让幼儿初步理解儿歌的比喻手法,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理解作品的语言美)注意引导幼儿发准"香蕉""船""海""鱼"等音。

  2、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深入理解儿歌内容)启发:当你读到"真奇怪"时要用什么表情?语调是什么样?当你读到"真痛快"时要用什么表情?语调是什么样?(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表情来理解体验儿歌的情感)

  3、小结:香蕉不仅好吃,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益处活动延伸;幼儿以"香蕉"为主题自由绘画《小香蕉》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是中班语言领域内容儿歌《小香蕉》,香蕉是幼儿再熟悉不过的水果了,我的引入是先出示实物香蕉,引导幼儿观察香蕉的基本特征。当我问到"香蕉像什么?"大部分幼儿都能够脱口而出说"像月亮和小鱼",还像小船,但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所以大部分幼儿还不会用完整句:"弯弯的香蕉像XX"来表达。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接下来当幼儿已经知道香蕉的特征之后,我就用好看的动作和语言朗诵出儿歌,而且幼儿的注重力都在老师表演上面,一双双眼睛很兴奋的看着,幼儿还会跟着学习,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在接下去的学习儿歌内容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都有开口念儿歌,而且我运用了比赛念,这个比赛很有意义,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本次活动我收获最深的是教师的教态非常重要,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神秘的语言都可以调动起中班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和幼儿一起快乐的学习!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是愉悦的、主动的。他们仔细地观察着,积极地交流着,"快乐教育"的原则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该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如将幼儿说的话编成一首优美的儿歌,这样才会帮助幼儿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班音乐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基本上自己能唱这首歌。

  2、感受歌唱活动中喜悦的心情和愉悦的氛围。

  二、活动准备

  各种图谱(爸爸的鞋、船、海洋、娃娃的鞋、脚跟、帽子等)、副歌图谱。

  三、活动过程

  听,你们听到了什么?

  (踢踏、踢踏)(清唱)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吗?(鞋子)

  我们一起来唱一下这双鞋子发出的声音。

  你们知道这是谁的鞋子发出的声音吗?

  是一个小朋友的爸爸的鞋子。这个小朋友她可淘气了,她穿上了她爸爸的鞋子,爸爸的鞋子跟小朋友的鞋子比起来是很大的,所以她觉得她爸爸的鞋子就像两只船,这两只船开在了大大的海洋里。她穿上她爸爸的鞋子走路,发出了“踢踏、踢踏”的声音。(边说边出示图谱)(教师作为引导,让幼儿来发现爸爸的鞋子大,发出踢踏踢踏的声音)

  学一学爸爸的鞋子发出的声音,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念唱。(踏踢踢踢踢踏,踢踢踏,踢踢踏,踢踢踏,踢踢踏,踢踏踢踏踢踢踢踢踏。)现在老师把这个小朋友穿爸爸的鞋这个小故事变成了一段歌,小朋友仔细听。

  小朋友想不想来唱一唱这个小故事啊?那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吧。

  现在我们一起和着钢琴唱一下。

  哎,小朋友再听,又一个声音发出来。

  边弹边范唱(的笃、的笃)

  你们听到了什么?

  这个声音还是鞋子发出来的,但这个鞋子可不是刚才爸爸的鞋,它是娃娃的鞋。它发出的声音跟爸爸的鞋可大不一样,它发出的声音不像爸爸的鞋那么大。

  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娃娃的鞋发出的声音。

  这一次这个小朋友又穿上了娃娃的鞋,娃娃的鞋看起来就像一顶帽子,套在了小脚跟上。小朋友穿上娃娃的鞋走路,发出了“的笃、的笃”的声音。

  学一学爸爸的鞋子发出的声音,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念唱。(踏踢踢踢踢踏,踢踢踏,踢踢踏,踢踢踏,踢踢踏,踢踏踢踏踢踢踢踢踏。)老师把这个小朋友穿娃娃的鞋这个小故事也编成了一段歌,小朋友一起来听听看。

  小朋友想不想唱?我们一起来唱一下。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钢琴唱一下。

  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两段歌连起来唱一下。

  我们今天唱得这首歌的名字叫《大鞋与小鞋》,哪个是大鞋?哪个是小鞋?

  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大鞋与小鞋》这首歌。

  这次小朋友唱鞋子发出的声音“踢踏和的笃”,老师唱前面的。

  我们来交换一下,小朋友唱前面的,老师唱鞋子发出的声音。

  我们全体女生来唱一下。我们全体男生来唱一下。(加上表演)这一次我们大家一起来唱,唱得时候小朋友可以拍手,唱到鞋子发出的声音的时候,小朋友可以配上脚的动作。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大鞋与小鞋》这首歌,小朋友唱得开不开心啊?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一下。

  附歌词:

  我穿爸爸的鞋,就像两只船,开在大大的海洋里,踢踏,踢踏,踢踢踢踢踏。踢踏踢,我穿娃娃的'鞋,就像一顶帽,套在小小的脚跟上,的笃,的笃,的的的的笃。的笃的,踏踢踢踢踢踏,踢踢踏,踢踢踏,踢踢踏,踢踢踏,踢踏踢踏踢踢踢踢踏。

  笃的的的的笃,的的笃,的的笃,的的笃,的的笃,的笃的笃的的的的笃。

  中班音乐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习合拍地做兔跳和熊走的动作,并根据游戏情节,随着音乐的变化及时变换动作。

  2、在游戏过程中,注意有节奏地控制情绪,共同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

  配套磁带。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合拍地做兔跳和熊走的动作,并根据游戏情节,随着音乐的变化及时变换动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导入法、示范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

  讲述故事《小白兔和大黑熊》,幼儿倾听。

  提问:

  (1)故事里小白兔和大黑熊在干什么呀?

  (2)你觉得它们这个游戏好玩吗?

  小结:原来呀小白兔们在玩躲猫猫的游戏,你们玩过这个好玩的游戏吗?

  基本部分

  1、知道乐曲的结构,并能跟随乐曲做动作。

  师:小白兔和大黑熊在玩游戏的时候还有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2、组织幼儿讨论:

  (1)音乐开始部分和中间部分有什么不一样?

  (2)音乐开始和结尾是不是一样的?

  (3)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再次倾听音乐,验证。

  小结:音乐开始部分是活泼轻快的,中间部分有点缓慢。音乐开始和结尾是一样的。

  提问:不同的音乐我们可以做不同的动作,那请你们想想,听到活泼轻快的音乐想做什么动作?听到笨重缓慢的音乐想做什么动作呢?

  3、组织幼儿一起学一学、表演动作。

  玩游戏“小白兔和大黑熊”,跟随音乐的变化及时变换动作。

  师:那你们想不想玩“小白兔和大黑熊”的游戏呀?

  4、组织全体幼儿在原位随乐曲做兔子跳、熊走的动作

  在第15小节,按节拍拍肩4次。全体幼儿找空间随乐曲做兔跳、熊走的动作,根据音乐的`变化及时变换动作。

  5、分角色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组织一部分幼儿扮演小白兔,一部分幼儿扮演大黑熊,表演游戏。

  互换角色再次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及时躲藏,避免被大黑熊发现。)

  结束部分

  带领幼儿休息。

  “大黑熊要回家睡觉啦,我们也休息一下吧。”

  教学反思:

  在音乐欣赏之前,我先在网上搜索到了该活动的PPT。活动时,我边出示PPT,边讲述故事。然后,播放音乐,请孩子们辨别音乐分几段,分别是谁在走路?孩子们很快就辨别出开头和最后是小兔子在走路,中间是大黑熊在走路,一共三段。接下来我分别播放小兔子和大黑熊的音乐,让他们用动作来表现出这两种动物走路的明显特点。在孩子们幼儿掌握好动作后,我引导他们再次完整地欣赏音乐,一起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内容,孩子们做得可投入了。最后,我们分角色进行游戏。请个别幼儿扮演大黑熊,其他幼儿跟随我一起扮演小兔子,我们一起尽情地游戏了好几遍,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说还要玩。

  中班音乐教案 4

  一、说设计意图:

  歌曲《郊游》曲调流畅、轻快从容,来源于幼儿生活。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带幼儿进入郊游的情境中,再现了幼儿生活中外出游玩的生活经历。在活动中感受郊外美丽的景色帮助幼儿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二、说活动准备:

  为更好的完成本次的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物质准备:《郊游》的课件,带暗示性图片的歌曲图谱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游玩的生活经验。

  三、说活动目标:

  首先来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ABA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在图谱的帮助下记忆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3、情感目标:演唱歌曲感受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经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挖掘,我将目标一欣赏歌曲,感受歌曲ABA结构特点设定成难点目标,因为幼儿在发现ABA的时候相对比较困难,需要教师较长时间的引导;将目标二在图谱的帮助下记忆歌词内容,学唱歌曲设定为重点目标,因为本节课是一节歌唱活动,对幼儿记忆歌词和演唱歌曲要求较高。

  先来说一说教法。

  1、课件演示法: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直观的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在活动的开始环节出示幼儿郊游的图片,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并形象的记忆歌曲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2、图谱演示法:中班幼儿的思维能力依然是以直观思维为主,通过将歌曲里面的内容用暗示性图谱的表现出来,帮助幼儿更加形象直观的记住歌词,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

  下面说一说学法

  1、情境体验法:《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在活动中通过播放郊游的图片的,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情境中,感知理解歌曲内容。

  2、动作表演法:在幼儿表现歌曲时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式提问让幼儿用声音、动作以及表情来大胆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现郊游的快乐之情,使音乐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

  四、说活动流程:

  我是这样设计活动过程的

  第一大环节:出示《郊游》的图片,直接切入主题,吸引幼儿注意力。首先,谈话切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前段时间我们也组织去了植物园郊游,那么你在游玩时的心情怎么样?”营造出幼儿在郊游时开心的情绪。然后进入主题: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做《郊游》。

  第二大环节:通过播放《郊游》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歌曲内容,并初步演唱歌曲。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成

  1、在幼儿观察课件后,提出以下问题:“你听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歌曲内容。

  2、逐步出示歌曲完整的图谱,幼儿通过试视听结合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歌曲内容。

  我会让幼儿用歌曲里的话来说一说白云、阳光都是什么样子的。

  3、接下来我给孩子们示范演唱歌曲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唱一唱,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4、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唱歌曲

  5、通过变换演唱的方式对歌词有更深的印象;分男女生演唱感受歌曲ABA的结构特点。

  6、加上动作让幼儿感受郊游的愉快。

  五、说活动反思:

  本节课过程基本走下来了,目标一、目标二基本达成,在目标三的达成度上有些欠缺,轻松愉快没有体现出来,一节课的气氛有些紧绷,这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在出示图谱的时候,我有些较真,我希望孩子能通过听歌曲完整的将图谱填完整,但是幼儿的表现往往不像期望的,我在这里可以更加灵活一点,可以自己讲图谱补充完整,不用浪费过多的时间。在整体演唱次数上我觉得可以再多一或者两遍会更好;另外在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节拍处唱的时候我有些刻意,没有加以修饰,导致幼儿都跟我一样有些刻意,以后会更加注意。

  中班音乐教案 5

  实施策略

  1、手偶表演,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绘画图谱,感知理解音乐结构

  3、以物代物,体验泡泡糖的弹性

  4、设计情节,启发幼儿创编游戏

  5、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快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讲卫生,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老鼠手偶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爱洗澡》音乐

  3、彩色松紧带

  活动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1、重点: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动作,快乐地进行游戏。

  2、难点: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激发游戏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师出示老鼠的手偶)嗯,这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欣赏音乐)

  提问:小老鼠偷偷溜出去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

  2、听故事,了解游戏情节

  师用布偶,边表演边讲故事。

  3、画图谱,理解音乐结构

  (1)师随音乐画图谱

  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A段音乐。

  (2)随A段音乐,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

  (3)看图谱,理解B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B段音乐。

  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

  玩松紧带,体验泡泡糖的`弹性和玩泡泡糖的乐趣。

  4、随音乐,快乐创编游戏

  (1)集体游戏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进行游戏,掌握游戏玩法。

  (2)创编游戏

  说说自己喜欢的小老鼠形象,创造性地玩游戏。

  5、讲卫生增强环保意识

  (1)泡泡糖不乱扔

  提问:吃完的泡泡糖放哪里,引导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大家一起来洗澡

  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洗澡的动作,并和同伴互动,感受洗澡的快乐。

  附故事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小老鼠来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乎乎的东西上,什么呢?泡泡糖,它赶忙用手去拽,拽来拽去,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吓得飞快的跑回了家。

  中班音乐教案 6

  活动设计:

  夏夜对幼儿充满了浪漫,神秘的色彩,黑夜里闪闪发光的萤火虫更是惹人喜爱。歌曲《萤火虫》非常适合幼儿演唱,抒情的曲调,柔美的意境无不满足了幼儿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感受。通过此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萤火虫在黑夜里飞舞的美丽,并能沉浸在歌曲中,随心而唱,体会夏夜带来的.美。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乐意跟音乐轻声学唱歌曲。

  2、认识了解萤火虫,知道萤火虫是夏夜里的昆虫。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知道萤火虫是夏夜里的昆虫。

  1、远看是颗星,近看像灯笼,到底是什么,原来是只虫。

  2、你见过萤火虫吗?你知道萤火虫是怎么样的吗?

  3、萤火虫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它常常出现在夏天的晚上,喜欢在湿地生活,最喜欢吃蜗牛和露水,因为它的腹部可以发出漂亮的光芒,所以叫做萤火虫。

  二、唱一唱:理解歌词,乐意跟音乐轻声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好听吗?你听到了什么?

  鼓励幼儿按节奏念出歌词的内容。

  2、学唱歌曲。

  提醒幼儿注意方法,用圆润的声音演唱,并注意间奏停顿。

  3、幼儿边唱歌边学萤火虫飞。

  三、说一说:进一步认识了解萤火虫。

  萤火虫会在什么时候出来呢?(夏里到花园里找找,它会为你点亮灯的)

  中班音乐教案 7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喜欢动物吗?你喜欢哪些动物?

  师: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是在空中飞的?

  哪些动物是在树上爬的?

  哪些动物是从山里来的?

  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

  教师小结:天鹅、小鸟、蝙蝠是在空中飞的;猴子、浣熊、熊猫是在树上爬的;老虎、狮子、狼是从山里来的;河马、鳄鱼、海豚是生活在水里的。

  二、学唱歌曲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有关动物园的歌曲,题目叫《快乐的动物园》,里面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你们想不想听老师唱一唱呢?

  2、熟悉歌词

  (1)教师范唱

  (2)师:歌曲的题目叫什么?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唱一唱?

  (3)你听到了哪些歌词?

  (4)念读歌词

  3、感受歌曲旋律

  (1)倾听歌曲旋律,并说出是几拍子的。

  (2)跟着音乐拍节奏,指出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

  4、学唱歌曲

  三、尝试为歌曲创编替换歌词。

  中班音乐教案 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乐兴趣。

  2、搜集各种材料制作打击乐器并能大方的介绍。

  3、选择自制的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纸盒、橡皮筋、各种瓶盖、各种饮料盒子、种子、瓶子、石子、各种种子、纸片、木块、沙等。

  2、节奏卡若干。

  活动重点:

  运用各种不同材料进行打击乐器制作。

  活动难点:

  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制作活动――介绍活动――游戏活动。

  活动内容:

  一、导入活动

  1、介绍各种幼儿搜集的`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小朋友从家里搜集了好多的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

  一、制作打击乐器

  1、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3、提高多种节奏表现形式让先做好的幼儿进行练习。

  4、讨论活动:

  a、介绍自己做的打击乐器,

  b、引导幼儿说说在制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游戏:我们来做演奏家

  a、幼儿合奏进行表演。

  B、相交换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音乐教案 9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引起幼儿学习歌表演的兴趣,体验歌舞活动的快乐,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理解动作含义的基础上,初步表现歌表演--《小猫咪》。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让幼儿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猫尾巴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律动《猫走》进场,要求幼儿按节拍走。

  (一)师:小猫咪,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一块儿到外面玩好吗?(播放歌曲)

  (二)复习歌曲――《小猫咪》

  要求:坐姿正确,用最好听得声音来唱。

  (三)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有一群可爱的小猫咪,和妈妈在一起,生活过得非常快乐,小猫咪一天天长大了,本领也越来越大了。有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咪捉老鼠,小猫咪捉了很多很多的老鼠,小猫咪高兴极了,妈妈看见小猫咪长大了,也很高兴,就跳起舞来了。

  (四)学习歌表演:

  1、师随音乐边念儿歌边示范歌表演:

  师:"摸摸胡须,轻轻跳,翘翘尾巴,扭呀扭呀扭,喵呜,喵呜,喵呜,喵呜叫--。(儿歌内容和动作说明一样)

  2、幼儿自由站在教师周围,同教师一起表演:

  3、分解动作,逐句练习:

  (1)师:舞蹈好看吗?有许多漂亮的动作,有小猫摸胡须,扭尾巴,叫的动作,你最喜欢哪个动作,去找找好朋友,表演给他看。

  (2)幼儿自由表演自己喜爱的动作,师指导幼儿将舞蹈中各个动作做好,做到位。

  (3)学习舞蹈:

  重点指导幼儿做好扭尾巴,和小猫跳的动作。

  4、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二遍(中间及末尾请幼儿做《捉老鼠》的游戏感受歌表演的快乐气氛)(五)复习音乐游戏--《找小猫》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

  请幼儿以轮唱的形式分角色进行游戏,指导幼儿做出猫妈妈和小猫不同的动作和表情。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幼儿通过扮演小花猫和猫妈妈学本领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探索,深入浅出的学会了歌表演。并且,我把动作用儿歌的形式表现出来,避免了以往让幼儿机械的模范老师作动作,而没杀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法,而是让幼儿在欣赏了老师边念儿歌,边跟着音乐做动作,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动作?"使幼儿学得轻松学得积极主动,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并且我用游戏化的语言加以指导,幼儿始终溶入教师给他创设的游戏情境中,自然而然的把歌表演学会了,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轻松,自然,没有教师填鸭式的教育,幼儿的学习兴趣十分的浓厚但是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下次活动中加以改进。如在幼儿已经熟悉歌表演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把儿歌慢慢地去掉,让幼儿不念儿歌,跟着歌曲的旋律边唱边跳。并且在教学中,教师的位置可以渐渐地淡出,可以参与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表演,而不要老师站在师幼对立的

  中班音乐教案 10

  设计意图:

  这首歌的歌词,赞扬了小乌鸦爱妈妈,为了让幼儿学习小乌鸦爱妈妈的这种精神,在理解歌词内容、感受音乐美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增进关心妈妈、热爱妈妈的情感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美的音乐。自己创编动作大胆表演。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对妈妈的关爱,让幼儿懂得感恩。

  活动准备:

  1、菊花”头饰若干、小乌鸦头饰若干、用积木搭的“小乌鸦的家”。

  2、游戏前学会歌曲,磁带《小乌鸦爱妈妈》。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你们学会了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今天请你们分别扮演乌鸦妈妈和小乌鸦,表演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好不好。(幼儿说好)

  2、布置场景,用积木搭的“小乌鸦的家”。给幼儿戴头饰,把幼儿分成两队,一对扮菊花、一队扮小乌鸦和乌鸦妈妈。

  3、游戏:《小乌鸦爱妈妈》扮菊花的幼儿分散蹲在活动场地。扮乌鸦妈妈的幼儿蹲在(家)里。放音乐:扮小乌鸦的幼儿随音乐飞来飞去,找到自己的'妈妈,(自己创编动作)为妈妈找虫子吃。扮菊花的幼儿要做出赞美小乌鸦的动作与表情,(启发幼儿做出向小乌鸦献花、握手、伸拇指夸奖等。)音乐结束幼儿互换角色,游戏继续。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每天帮助妈妈做自己能做的事,第二天回幼儿园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家帮妈妈都做了哪些事。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妈妈的爱,让幼儿懂得了感恩。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增进了幼儿的感情。

  中班音乐教案 11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剧本的理解,能够大胆的表演角色。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把动作和表情做到恰如其分。并能说出,剧中所表达的情感。

  3、在大家合作表演下,对表演与模仿更加的充满兴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猫和老鼠的PPT(图片音乐)

  2、小小影视角(给幼儿欣赏模仿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用教师是导演,来招小演员,来激发他们表演欲望。

  师:今天啊,江老师还有个新称呼,叫做江导演。听说XX小朋友很有表演天赋,那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很会表演啊?

  二、根据老师所表演的剧本,自己理解剧本中猫或者老鼠的情绪。进行表演。

  师:你们什么时候会兴高采烈的?那是怎么样表现的呢?

  三、缺乏表演的动作,再引入动画片根据动画片里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和表演。进行模仿,学的更多的表演的动作与表情。

  再次来体验兴高采烈如何表演。

  四、第二个剧目,让幼儿尝试饥饿难耐是如何表演的,并且体会小老鼠的心情和感受。

  教师先来表演剧目二,问:这时候出来了谁?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老鼠,它怎么了?(引出饥饿难耐)那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尝试模仿饥饿难耐。

  跟着音乐体验。(注意动作和表情)

  五、继续引出下段的剧本,进行表演。

  六、组织游戏,进行配乐表演。

  先听音乐让他们猜老鼠在干什么,然后总结他们的。引出第三个剧目。

  继续是老师来表演(注重表情和动作)问:"老鼠想到了什么方法?可是对方是猫呀,要是醒来可就糟糕了,小老鼠是怎么去偷的"(小心、偷偷的去偷……引出小心翼翼)请他们来表演,如何小心翼翼。

  1、首先,由老师作为猫,小朋友作为老鼠,去偷那条大鱼。(分清楚,去偷时候的小心翼翼和猫伸出爪子时的惊恐万分)

  2、再由一部分小朋友做老鼠,一部分做猫体验不同的情绪和心情。

  3、最后,可以离开小椅子,更大范围的去表演。例如:可以躲到某小朋友后面、慢慢吞吞的.前进等。

  六、分组活动,选出猫和老鼠。将整个故事,完整的表演一遍。

  七、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在"影视角"自由选择动画,模仿与表演练习。

  2、编排一个动画经典表演。

  反思与分析

  1、选材新颖,动画《猫和老鼠》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而动画中,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与表情,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和模仿的动力。孩子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跟着做动作与表情。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定是非常的浓厚的。

  2、教学形式多样,即体现了集体活动,又关注了小组活动以及个别活动。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材料,它生动形象的提点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幼儿敢说、敢做、敢演。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表演与模仿,引导孩子们丰富的表演,体现了师幼互动。

  4、重视分层引领,先由"听"与"看"后由"说"与"演"。在孩子们表演的极其精彩与生动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5、与孩子们互动及分组游戏,让整堂课不乏味,让孩子们有极大的兴趣参与与配合。

  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孩子们比较好动,在一起表演的时候很容易离开座位,不听指挥,又容易一起蹦跳,摔在地上等。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在看动画过程中,或者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会把这个当做游戏,无论剧中应体现开心还是难过,他们都会很开心与兴奋。

  中班音乐教案 12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各种形式表现2/4歌曲的节奏,并即兴创作进行游戏,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发展中班的创造力。

  2、培养中班关心同伴、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和同伴共同感受欢快、愉悦的气氛,体会和同伴相玩的乐趣。

  教学准备

  形象的游戏图谱若干,平衡木两条,小鸡小鸭头饰一批。

  教学重点

  在学习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会变换节奏进行游戏。懂得运用肢体表现节奏进行游戏。

  教学过程

  1、孩子们听着《小鸡过溪》的音乐跟老师一起做简单的律动进入活动室,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

  提示语: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做游戏去。

  2、欣赏情景表演《小鸡过溪》,初步了解游戏的玩法,引起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

  3、集体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玩节奏训练小游戏。讲解形象的图谱帮助孩子记忆。(小鸡部分:先练习手部动作,再玩上楼梯的游戏;小鸭部分:拍手基本练习,变换节奏练习)

  4、出示节奏图,教师介绍节奏一遍。中班分组(小鸡、小鸭各一组)进行节奏练习,教师从旁指导,启发中班即兴创作进行游戏。

  5、中班创编节奏(或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6、中班整体创编表演和分角色表演若干遍,教师讲评。

  7、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时间的安排,可让中班掉换角色进行练习和创作游戏。

  8、边唱歌曲离开活动室。

  提示语:"时间不早了,小鸭、小鸡我们回家去吃饭吧"!

  中班音乐教案 1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幼儿体验喜、怒、哀、乐的情感。

  2、尝试改编歌词,并能根据节奏唱一唱。

  3、幼儿体验探索的兴趣,有表演的欲望。

  活动准备:

  各种表情挂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身体乐器》:根据不同性质、节奏鲜明的'音乐(进行曲、舞曲)启发幼儿探索把身体当作乐器,在音乐的伴奏下,发出种种有节奏的声音。做到口、手、脚配合较协调一致。

  2、发声练习:《问好》师生接唱,要求衔接紧凑。

  二、学习歌曲

  1、观看表情图并作出相应的表情。

  讨论当你是这种表情是你会怎么样?(让幼儿作出动作)

  2、分段欣赏歌曲

  (1)第一段欣赏后提问:“刚才小朋友快乐时是怎样做?”

  (拍手)作出相应的表情,引导幼儿拍出|xx|xxx|的节奏型。

  (2)第二段欣赏后提问:“小朋友着急时会怎样做?”

  (跺脚)作出相应的表情,引导幼儿用脚跺出|xx|xxx|的节奏型。

  3、完整地欣赏歌曲。引导幼儿演唱歌曲

  三、创编歌曲

  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情来表现歌曲中的喜、怒、哀、乐等情节的变化。

  生气时(噘嘴)、难过时(轻哭)、高兴时(大笑)

  并且将创编的内容唱一唱。

  四、表演歌曲

  引导幼儿将创编好的歌词完整唱一唱。

  中班音乐教案:劳动最光荣

  中班音乐教案 14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赛马》,感受二胡所表现出的骏马奔驰的情境。

  2、通过听、看、说,体会乐曲所表达的内容与情绪。

  3、培养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乐曲录音、VcD光碟。图片两幅、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

  (1)第一遍听音乐。教师提问:这首乐曲好听吗?

  (2)再听音乐。(第二遍)

  教师指导语:我们再听一遍音乐,一边听、一边体会,听着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听二胡拨弦模拟马蹄声。

  教师提问:听,这像什么声音?像谁在奔跑?

  3、观察两幅图片,与乐曲匹配。

  (1)观察第一幅图片。教师提问:这幅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语: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清清的湖水,马在悠闲自得地喝着水,好一幅安逸祥和的景色。

  (2)观察第二幅图片。教师提问:这幅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语:蓝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地,骏马奔驰,好一幅欢腾、热烈的景象。

  (3)再听音乐。(第三遍)

  教师指导语:请小朋友再听乐曲,听听看,乐曲表达的是哪一幅图片呢?

  4、欣赏乐曲的中间部分,体验爽朗的情绪。

  教师指导语: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绿绿的草原一望无边,骏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奔驰,它们的心情怎样?乐曲的哪一部分表现了骏马这样爽朗的心情?(辅助问题:是开始部分、结束分还是中间部分?)听乐曲的中间段。

  5、看1VCD录像——舞蹈《赛马》。

  (1)教师指导语:有许多小朋友也喜欢这首乐曲,他们还合着音乐跳舞呢。看录像。

  (2)教师提问:小朋友拿着一个道具在表演,那个道具是什么?

  6、跟随录像学习表演《赛马》。

  教师指导语:请你们跟着电视里的小朋友一起来边听音乐、边表演《赛马》。

  活动反思

  二胡独奏曲《赛马》的旋律难快、奔放,较形象地表现出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赶的动人场面。听了这首乐曲后,给人以振奋、鼓舞。二胡的'音色及相应的演奏技巧如:拨弦模拟马蹄声,将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及欢快的情境充分地表现出来,乐曲的结构较工整,一气呵成,非常的连贯流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可结合二胡独奏曲《赛马》的音乐欣赏,不仅促进幼儿进一步加深对马的认识,而且从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及想像中产生出有关马的审美认知及审美情趣。

  中班音乐教案 15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并用活泼、连贯的唱法唱歌。

  2、根据形象有趣的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

  活动重难点

  熟记歌词内容并学会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爷爷、奶奶的图片各一张。

  观察过老人走路的样子。

  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介绍一位懂礼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你猜猜他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启发幼儿结合平时对待老人的态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现。

  播放磁带

  二、幼儿观察“爷爷、奶奶”的图片,引出歌曲

  1、幼儿观察图片,激发学习新歌曲的兴趣。

  2、我们来学一学“爷爷奶奶”是怎样走路的。

  三、学唱歌曲第一段

  1、教师范唱:爷爷年纪大是怎么样的?我为爷爷做什么?爷爷感觉怎么样?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第一段。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4、教师再次范唱,幼儿做动作,鼓励幼儿参与演唱。

  四、学唱歌曲第二段

  1、奶奶年纪大了是怎么样的呢?

  2、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段。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奶奶”。

  4、鼓励幼儿跟着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演唱第二段。

  五、幼儿将两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1、教师指图提示幼儿两段歌词的不同。

  2、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六、学唱第三段歌曲

  爸爸妈妈看了是怎样的态度?是怎样说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词进行总结。

  七、完整演唱歌曲

  师幼完整演唱歌曲

  分组演唱

  表演儿童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10-06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9-09

中班音乐教案6合 音乐 中班08-07

【荐】中班音乐教案06-18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06-23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06-23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06-14

中班音乐教案【精】06-22

【热】中班音乐教案06-22

中班音乐教案春天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