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班科学会飞的纸屑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5-05-06 15:51:07 晓映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班科学会飞的纸屑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会飞的纸屑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会飞的纸屑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中班科学会飞的纸屑教案及反思 1

  教学意图:

  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科学《会飞的纸屑》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碎纸屑、塑料尺、钢尺、水彩笔、铅笔、毛皮、棉布等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出探究问题。

  1、回顾会飞的东西。

  教师: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谈论会飞的东西,你知道有哪些熊熊哦会飞吗? 这里有许多小纸屑他们也想飞,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飞起来?

  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小纸屑也能飞起来。

  3、介绍操作材料。

  教师:我们看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请你们想办法,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二、分组探究

  分小组,探究如何使纸屑飞舞起来。

  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三、教师演示,幼儿实验与讨论。

  1、教师演示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塑料尺和毛皮让纸屑飞起来,其他材料行不行?你们试一试?

  2、幼儿进行实验,尝试用本组的材料或其他替代品使纸屑飞舞起来。

  这次实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并给大家演示一下。

  3、幼儿演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交流其他可以使纸屑飞舞起来的材料。

  4、讨论纸屑飞起来的'原因,了解摩擦生电的现象。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的塑料尺经过摩擦,产生了电,电能把很轻巧的纸屑吸过来,纸屑就是被塑料尺上的电吸过去的。这种现象叫摩擦生电。

  四、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教学总结:

  原来是这样。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还懂得了有关静电的许多知识,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在科学区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动时继续玩产生静电的游戏。

  教学延伸:

  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认识了静电现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电的原理。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很强烈。在探索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将塑料物品在衣服或头发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与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将彩片吸起来。课间活动时,他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手中的塑料物品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彩片,他们认为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彩片吸起来。对此,我没有给予否定,而是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不锈钢杯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发现问题。当孩子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时,我又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孩子们心中的疑团。在科学实验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为孩子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中班科学会飞的纸屑教案及反思 2

  教学目标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感知静电的`吸附作用。

  通过操作不同材料(塑料尺、毛皮、铅笔等)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培养观察记录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

  碎纸屑、塑料尺、钢尺、毛皮、棉布、铅笔、记录表。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如何让纸屑飞起来”,引发幼儿猜想。

  分组实验:尝试用不同材料摩擦后吸附纸屑,记录结果。

  讨论:总结哪些材料能产生静电,解释摩擦生电原理。

  课后反思

  幼儿对静电现象兴趣浓厚,但需加强操作规范指导,避免材料混乱。

  可增加生活实例(如脱毛衣时的静电),帮助理解现象的应用。

  中班科学会飞的纸屑教案及反思 3

  教学目标

  感知空气流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吹风机、扇子等工具探索风力与纸屑飞行的关系。

  提升观察、描述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碎纸屑、吹风机、扇子、记录卡。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抛纸屑观察自然飘落,提问“如何让它飞更久”。

  实验:分组用吹风机/扇子吹纸屑,记录飞行高度和距离。

  结论:风力越大,纸屑飞得越远;空气流动是动力的来源。

  课后反思

  幼儿易被吹风机吸引,需强调安全操作。

  可延伸至自然现象(如风车转动),增强生活联系。

  中班科学会飞的纸屑教案及反思 4

  教学目标

  探索不同折叠方式对纸屑飞行的`影响。

  初步理解物体形态与运动的关系。

  培养动手能力和对比分析习惯。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吹风机、记录表。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纸飞机飞行,引发兴趣。

  操作:剪裁纸屑并尝试平铺、对折、折纸飞机三种形态,用吹风机吹动。

  总结:折叠后的纸屑飞行更远,形态影响空气阻力。

  课后反思

  幼儿折叠技巧需个别指导,可提前练习基础折纸。

  可引入竞赛形式(如“谁的纸屑飞最远”)提升参与度。

  中班科学会飞的纸屑教案及反思 5

  教学目标

  发现静电的吸附与排斥现象。

  通过实验感知不同材料的'导电性差异。

  培养科学探究中的细致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

  气球、毛料布、纸屑、金属勺、塑料棒。

  教学过程

  导入:气球摩擦头发后吸附纸屑,引发好奇。

  拓展实验:对比金属勺和塑料棒摩擦后的吸附效果,观察排斥现象。

  讨论:解释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课后反思

  幼儿对“排斥”现象理解较难,需用直观演示辅助。

  可结合绘本(如《静电小精灵》)深化认知。

  中班科学会飞的纸屑教案及反思 6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用图画或符号记录观察结果。

  鼓励表达实验发现,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表、彩笔、多种实验工具(吸管、羽毛等)。

  教学过程

  任务分配:每组选择不同工具(如吸管吹气、羽毛轻扫)让纸屑飞起。

  记录与分享:用图画记录方法,小组代表讲解发现。

  总结:归纳“力的大小”“工具类型”与纸屑运动的关系。

  课后反思

  部分幼儿记录不够清晰,需提供模板示范。

  可增设“最佳协作小组”奖励机制,增强积极性。

【中班科学会飞的纸屑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飞呀飞》附反思04-03

中班教案《学会感恩》10-17

中班教案:春风教案及反思11-24

中班教案帆船及反思10-17

中班教案及反思《礼物》10-26

《谁会飞》教案07-08

谁会飞教案10-26

中班健康教案《水》反思05-31

中班教案大西瓜反思12-15

中班语言教案及反思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