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

时间:2023-02-09 16:34:0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全面正确地评价自我,营造良好的自我情绪。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的认识自我,理性全面地看待自我。

  【知识目标】

  1、了解认识自我的途径。

  2、理解认识自我是一个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自我的方式。

  【难点】

  理性全面地看待自我。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蜗牛与妈妈》的对话片段:小蜗牛对自己拥有又硬又重的壳非常不满意,与蜗牛妈妈进行了对话。通过观看视频,并设置问题:大家想一想小蜗牛为什么会哭?

  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总结:小蜗牛因为没有全面地看待自己,导致了它的不开心。在生活同学们同样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从而导入本节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自我途径

  1、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认识

  活动一:认识自我大赛

  过渡:同学们了解自己多少呢?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写出有关自己的信息,稍后请同学展示分享。

  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同学们都写了很多自己的信息。大家想一想从这些信息中可以分析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

  学生思考并回答,认识到可以从生理、心理还有社会方面来认识自己。

  2、自我评价

  过渡:刚才大家已经了解到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等方面评价自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自己呢?大家请看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我是一名女生,今年18岁了,来自边缘山区,家境贫寒,大学以前的时光都在小山沟里面度过,性格内向,平时说话不多,来到这里上大学,我感觉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自己没见过世面,知识面很窄,在同学面前什么都不懂,个头矮小,长得又不好看,家里不如别人有钱,甚至连我以前引以为豪的学习成绩在大学里也没有了任何优势,我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一等,怕身边的同学瞧不起自己,内心特别痛苦。

  材料二:播放《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的歌曲:每一个晚上,在梦的旷野,我是骄傲的巨人。每一个早晨在浴室镜子前,却发现自己活在剃刀边缘。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在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计算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外表冷漠内心狂热,那就是我。我很丑可是很温柔,我有音乐和啤酒,一点卑微一点懦弱,可是从不退缩。

  以前后四人为小组,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对比一下这两则材料,他们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自己?

  学生代表进行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够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而且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3、他人评价

  活动二:我是小记者,请问您是怎么评价我的?

  过渡:有人说:“想要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他人的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现在大家做一名小记者,各自访问三个同学,请他们说出对自己的评价。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稍后同学进行分享,并思考应该如何对待他们的评价。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访问认识到了不一样的自己,同时对自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以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二)认识自我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活动一:童年的我与现在的我

  过渡:大家一起回顾童年的我与现在的我,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就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大家一起唱《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且随着我们的成长会不断的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就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业:大家一起来畅想一下十年后的我们是如何,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知道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地位和作用;知道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2、能力目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三步走”发展战略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从我国各层次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实际,体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体会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作用,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经济制度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具有不同的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难点: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教学方法:比较法、读书指导法、情景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近年来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的有关数据

  学生:收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有关材料,体会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思考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越来越好》片段)

  (教师提问)听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歌曲中反映出我们的生活在不断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该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参与经济生活,这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负的使命,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二)新课教学: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板书)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板书)

  一、感受身边的变化(板书)

  【活动一】畅谈身边的变化,了解“三步走”战略

  (自由发言,身边的变化)

  (教师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既体现在祖国的巨大变化上,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教师引导)那么,我国是通过实施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1、“三步走”发展战略及其确立依据(板书)

  (学生自学回答)

  (教师归纳小结)

  (媒体展示)目的: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依据:我国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P34)具体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发展战略,前后跨度多少年?它表明了什么?

  前两个都是10年,而后一个50年,这体现出什么?(实事求是)

  (教师引导):“三步走”战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两个100年”的目标

  2、“两个100年”的目标

  (学生齐读课文)

  ——到建党100年时(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100年时(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教师提问)“三步走”战略实施情况如何?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注意: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教师引导):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实行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3

  【教学目标】

  1、识记爱国情操的表现。

  2、理解爱国情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而树立自己培养爱国情操的目标,为自己明确努力方向。

  【重难点】

  1、重点:爱国情操的多方面表现。

  2、难点:寻求榜样,在行动上确立培养爱国情操的方向和目标。

  【教学方法】

  设疑提问为主,讲述讨论为辅,激发鼓励。

  【课前准备】

  投影器、自制胶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辅助环节。

  1、导入新课:找学生唱《我的中国心》,然后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归纳:爱国情感)爱国情感上升为爱国情操后具备哪三大要素?它们各自的地位?(展示幻灯片1,并总结)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才算是爱国情操的`表现?

  2、板书课题。

  3、展示目标。

  二、自主探究。

  1、读第一段,思考:主要讲了什么问题?(板书知识点1,略讲后引用小字部分材料简单概括。)

  2、作为中国人,我们的爱国情操表现哪些方面?(学生先看大标题,归纳三个方面,师同时板书。)

  (1)第一方面:“爱国”太远太大,“爱家乡”与之有何关系?爱她的什么?不在家乡甚至不在祖国怎样爱?忠诚是什么意思?

  (2)第二方面: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有哪两个地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回归的?

  (3)第三方面:身处并不富裕的中国,可否崇洋媚外?(在党的领导下,共奔小康)

  3、除此以外,爱国情操的表现还很多,比如对侵略者的痛恨,对卖国者的鄙视,对爱国志士的崇敬……(略讲并板书)

  三、合作探究。

  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随时随地都能遇到涉及一个国家尊严的事情,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四、达标测评。(小黑板展示)

  五、课堂小结:本节主要讲了哪些问题?(学生总结)

  六、布置作业:爱国情操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4

  教材分析:

  《时代的选择》是鲁教版九年级第七课走科教兴国之路第一章,课文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三4·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容规定构建,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感受创新的重要性,并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学情分析:

  本科内容贴近时代前沿,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解分析能力,学习起来困难较小,但是材料搜集和实地调研由于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会出现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我国科技、教育的发展现状,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美等大国发展历程的分析认识“科教兴则国兴”的道理,理解实施科教举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感受科技父创新的必要性,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改变祖国科技教育落后的'状况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点:

  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解科技兴国辊时代的选择。 难点:

  感受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必要性,争做创新型号人才。

  教学方法:

  组织自学,启发引导,重点点拨 教具(实验器材、电教媒体)

  多媒体课件,资料。

  学法指导:小组学习、集中讨论、会联系实际分析要点,归纳要点。

  板书设计:

  时代的选择:

  一,科教兴则国兴:

  1,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科技兴旺则国运昌盛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3,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功能靠边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二,面对竞争和差距:

  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成就显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三,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

  我国的科教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必须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培养更多的人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懂得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

  (2)维护国家的尊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具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情怀。

  (2)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3)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教学重点】

  公民必须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教学方法】

  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

  多媒体展示材料:两则有关责任的报道

  据报道,杨某是某中学数学教师的独生女,在某师院上大学二年级。在一次英语过级考试前,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可是考试结束后,分数距离她定的目标相差甚远,她遭到了同学的嘲笑,因此,她十分苦恼,难以自拔,最后跳楼身亡。杨某的父母亲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

  又一报道,大连市公共汽车联营公司702路422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最后一分钟,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路边,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车和乘客的安全。他做完这三件事,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教师:两则对比强烈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杨某的跳楼身亡,使她的父母痛不欲生。而黄志全的身亡使许多人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这两则报道形成强烈对比,大学生杨某的心理脆弱,对自己父母、家庭的责任感不强,走上不归路。而黄志全在最后一分钟所表现的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高度负责的强烈责任感,使许多人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同学们,我们作为社会的普通成员,只要我们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同样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方法二:(备选)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学会承担责任,首先要学会承担集体的责任。当然,仅仅学会承担集体的责任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学会承担社会、国家的责任,尤其是在国家有困难、有危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新课教学】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板书)

  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板书)

  第一环节:动画展示

  方法一:

  播放动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师点拨: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每位同学也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对生我养我的国家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所以爱国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国家需要每个人的贡献,只有国家兴旺了、强盛了,个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国家兴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方法二:(备选)

  多媒体展示名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全国2500个县区,我跑了1800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我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负重望。——温家宝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句话的含义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2)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点拨: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对生我养我的国家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所以爱国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国家需要每个人的贡献,只有国家兴旺了,强盛了,个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国家兴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方法三:(备选)情境设置

  李文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深切地感受到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风景,于是他向全市的出租车司机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

  一位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某化工厂在夜间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九年级(4)班的部分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市民广场举办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

  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为什么?

  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作为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方法四:(备选)情境设置

  李强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山西学子,2005年春节,他利用寒假,按照“户—村—乡—县”的思路,对山西省三个村、四个乡、两个县的农村现状进行调查后,以札记的方式写成了近4万字的调查报告《乡村八记》。

  思考问题:这是他必须做的事情吗?为什么?他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作为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教师补充:读了李强的调查报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激动不已,将它寄给了温家宝。温读后亲笔复信称赞: “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

  过渡:作为公民,不仅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时刻维护国家的尊严。

  第二环节:请你参加

  四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为了抵制制作美化侵略战争的电脑游戏软件,愤然向外资公司提交辞呈。他们说:“这件事伤害了我们的民族感情,我们别无选择。”其中一名大学生说:“在外企工作,既是一种待遇,更是一种考验。我们中国人应该懂得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

  教师:

  (1)作为外企员工,他们遇到了什么考验?

  (2)作为外企员工,他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外企员工遇到了是否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考验。这几名外企员工经受住了考验,他们果断做出愤然提交辞呈的选择,是因为他们知道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教师接着提问:从这个事例中,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对民族和国家负责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第三环节:热点回顾

  方法一:

  多媒体出示资料:5·8事件、撞机事件、3·14事件。

  教师过渡: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一位中学教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用生命保护了身下的4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226小时……幸存者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每一个生命的奇迹都令十三亿中国人感动。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

  播放视频:5·12汶川大地震

  思考问题:

  (1)什么时候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2)你还知道哪些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青年学生主动为国家分忧的事例?

  (3)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为国家分忧,承担社会责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承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方法二:(备选)

  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亿万中国人民顽强拼搏,众志成城。当洪水袭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干部群众不顾个人的安危和家庭的利益,“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特别是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勇挑重担,前赴后继,许多战士牺牲在与洪水的搏斗中。他们是为了谁?

  播放视频:抗洪救灾

  教师:作为中学生,应该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从小就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但是,是不是要做出以上的壮举才能算是一个尽责的人呢?其实在校园里、教室里,主动捡起纸屑、饮料盒等;记住离开时关掉教室里的灯、风扇;关好别的同学忘关的水龙头,等等,这都是为国家尽责的表现。

  过渡: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不仅需要我们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需要我们拥有热爱公益,服务社会的情怀。

  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板书)

  方法一:

  多媒体出示资料:

  读大学的时候,小石就是某环保组织的志愿者,虽然毕业已经几年了,工作换了好几份,但是这份“兼职工作”始终没有换过。他坚持的理由很简单──没有人不喜欢蔚蓝的天、碧绿的草和优美的环境。

  虽然工作很忙,志愿者的工作也不轻松,要组织各种论坛、做会务、当翻译,别说双休日,就连节假日也没休息过,可是小石并不觉得做志愿者有多苦,而认为只不过是多付出一些时间而已。他付出了,但收获的更多……

  (1)小石所从事的志愿者工作并不轻松,但他为什么不觉得苦呢?

  (2)小石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小石在从事志愿者工作的过程中,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小石付出了许多休息时间,但是他收获了知识、自信、能力以及他人的尊重等等。

  方法二:(备选)

  多媒体出示资料:

  一位老人70岁时开始自费做艾滋病的预防和救治工作,她先后走访了100多个村庄,见过1000多名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上。2000年至2003年,她无偿资助了多名艾滋病孤儿。2003年7月,这位老人荣获“亚洲的诺贝尔奖”──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

  这位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这里的“给”意味着付出,“得”指的是获得物质报酬。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反映出她热心公益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2)通过“给”表现了自己的生命力,是因为我们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意志得到了检验,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体验尽职尽责后的幸福感、成就感。

  教师:我们可以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学生可能回答:参加义务植树、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

  教师: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体会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们的行动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会带动更多的人与我们同行,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

  教师介绍:在国外,公益事业是一项广泛为人关注的事业。企业在用人的时候会考虑到你是否参加过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如果你有这些经历,在你应聘的时候,他会优先考虑你。因为他认为参加公益组织的人,往往很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对他的公司也会有责任感,也会比较敬业,那么这样的人往往也会得到较快的提升。

  【巩固新课】

  教师:我们作为阳光的一代,从小就应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

  同学们,你们对自己将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将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有清醒的认识,并开始试着自觉而认真的做准备了吗?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肯尼迪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受教育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完成义务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受教育不仅关系个人的前途和利益,更关系国家的命运和利益,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使学生懂得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应履行的义务;故本课时的重点是珍惜受教育的机会,难点是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案例并制成课件。

  学生:查找发生在身边的不珍惜学习机会的现象。

  综合设计思路

  1、故事导入:真实故事《一根稻草两种命运》

  2、flash歌曲《我要上学》

  3、人生AB剧:李明瑜的今昔对比。

  (问题设计:现在的李明瑜过得好吗如果李明瑜最终没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

  4、活动设计:与没有书读的孩子做比较,找找我们的优势和差距

  (活动目的:感受没有书读的孩子对上学的渴望和期盼。引导学生更珍惜国家赋予我们的受教育的权利。)

  5、我思我行:

  (1)请列举校园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旷课逃课等。)

  (2)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作为同龄人,你准备怎样规劝他们

  (3)出示:漫画《难……》(见附录)。这一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的意识。)

  6、反躬自省:你在履行受教育义务时,做得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认识受教育机会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的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7、送给自己一句学习座右铭。

  (设计意图:丰富教学内涵,最终促使知识的内化。)

  1)放羊娃的故事

  在西北昏黄的天幕下,有这样一段学者和放羊娃的对话:

  “你放羊做什么”

  “挣钱”

  “挣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

  “生娃”

  “生娃做什么?”

  “放羊”

  短短的一段对话,述说了放羊娃的一生,从放羊到放羊的轮回中间只有简单的挣钱,娶媳妇,生娃三个环节。我们不去考究这个轮回在此之前已经轮回了多少个轮回,以后还要轮回多少个轮回,单纯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刚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生存的厌倦。难道我们的生活就那么简单我们不甘心那么简单的轮回,却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这种轮回对于正处于对人生与未来充满渴望和憧憬的热血沸腾的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悲哀。

  2)如何从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人力资源总量大,但质量偏低人力资源地域差异明显,尤其是中国西部的文盲率偏高。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当于世界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滞后十几年。在我国适龄人口中,80%以上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到xxxx年,中国受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13.9%,日本则是37.5%。劳动力文化层次低,产业和行业间的人力资源矛盾突出,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才集中在计算机,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截止到20xx年底,农林牧副鱼的从业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要占到43.1%,其中文盲11.8%。各行业中,职业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专业人员比重低。城乡劳动力文化差距大。目前,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处在初中,小学阶段。所以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相当严重。因此,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在教育上入手。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却不是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标志。中国要在今后20年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开发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的开发成功与否取决于教育。换言之,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大国建成教育强国。

  3)父亲不让女读书少女与父对公堂

  江西于都县银坑镇一名十三岁的农村女孩因父亲剥夺了其受教育权而走上法庭,要求恢复其受教育权,继续完成学业。

  这位女孩叫谢友兰,xxxx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入初中。可是,她的父亲谢明军却要求女儿辍学在家务农。谢友兰自小就渴望长大后上大学,父亲的偏见让她很伤心。为了读书,她请外婆,表哥等亲戚说情,可固执的父亲就是不答应。小友兰急中生智找到了村里的干部,但是,当村干部找到谢明军劝说他让谢友兰读书时,谢明军却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最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谢友兰将其父亲告上了法庭。于都县法院受理后,一审判决谢明军立即恢复谢友兰的受教育权,有义务让谢友兰完成学业,并对谢明军做出教育批评,要求他当庭向女儿道歉。

  4)民工子女的读书之路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是外来打工人员的聚居地,来自河南农村12岁的孙小燕和8岁的弟弟孙向阳随着父母两年前来到了北京。父母在工厂里打工,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奶奶带着姐弟俩挤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

  早上6:00点钟,姐弟俩便起了床,洗漱之后,小燕便不停的向外张望。过了一会,一个女孩子匆匆来到小燕家中。来找小燕的女孩叫小娟,是小燕的同学。小燕把自己头天晚上写好的作业交给了小娟,托她带到学校让老师批改。

  看着好朋友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小燕心里很难受。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小燕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槐房实验小学被丰台区教委查封了,而小娟随着实验小学搬迁到了十几里外的大兴县。因为路途远,学生们每天都要乘坐班车去上学。小燕姐弟俩因为交不起每学期增加的200元车费失学在家。姐姐小燕正在读四年级,弟弟向阳今年读二年级。失学以后,姐弟俩每天在家坚持自学,按照课文的要求写作业。虽然他们对课文的内容似懂非懂,但他们仍然读的非常认真。

  5)录取通知书迟到一年湖北一女生告赢母校

  秦春梅,家住随州市曾都区尚市镇战士村。20xx年,她参加了高考,因始终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两个月后,秦春梅南下打工。

  xxxx年6月18日,秦父从xxxx年6月9日《随州日报》上得知,女儿被武汉某师范学校录取。6月23日,秦春梅的父母终于在秦春梅的班主任那里找到了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要求秦春梅于20xx年9月15日报到。

  此时离报到时间已过了9个月,曾都区第四中学为秦春梅出具介绍信,请求武汉市某师范学校让秦继续到校学习,可是该校未能批准。

  因为学校未按时送达通知书使自己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秦春梅非常气愤。xxxx年8月,秦以侵犯自己受教育权为由,将母校告上法庭,请求法院责令四中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秦父请求其班主任在录取通知书寄到后,通知其有关亲戚转告,并留下了相关地址和联系电话,班主任对此给予了承诺。班主任收到秦春梅的录取通知书后,在拨打了一次电话没有接听后,便再也没有进行联系。而且秦春梅填写的收件人地址是学校地址,曾都四中对此未提出异议,表明其同意代收录取通知书。

  xxxx年9月1日,曾都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曾都区第四中学赔偿秦春梅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7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的情感,树立开放的、发展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健康文化心态,以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容精神。

  【能力目标】

  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感悟文化的丰富性和不同文化的独特性;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明确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客观、平等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难点】

  明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依次播放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圣诞节的图片,激趣置疑,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丰富多彩的文化

  过渡:根据上节课的安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派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搜集的节日资料。

  第1、2组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来历、传统食品及节日内涵,如春节、端午节、七夕节等;第3、4组学生展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及其节日内涵,如巴西的狂欢节、韩国的韩文节、美国的林肯纪念日等。由此,使学生理解: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习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过渡:同学们能联想到哪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以及哪些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

  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日本-樱花;安徒生-丹麦”的相关资料,理解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如:中国的长城,美国的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奥地利的莫扎特……

  2.和谐的文化乐章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的文化共处于世界文化大花园中,好不热闹!那它们的差异会通过哪些方面直接体现出来呢?

  请学生分角色扮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翻译故事,通过古诗翻译上的困难来体会语言文化的差异,试着举出汉语吸引外来语的例子,如“coolà酷”“长腿欧巴”等。但也要让学生们明白:语言不分优劣,文化各有千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文化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多元和谐。

  过渡:但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学生结合教材中“你真漂亮”的中外沟通差异的故事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全球化并不等于同质化、模式化。如果文化差异不复存在,世界文化花园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比如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待人处事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过渡: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文化差异呢?

  学生适当发言后,教师总结:面对文化差异,既不能排斥,也不能全部接收。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我们主张各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在1993年与日本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时提出的。然后请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本堂课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才能奏出和谐的文化乐章。而面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每个国家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弘扬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欣赏别人的长处,把别人优秀文化拿来进行学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健康和豁达的心胸平等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正是体现了“各国文化应该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一方面,世界上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对待文化差异,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作业:搜集各国人民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实例,下节课分享交流。

  五、板书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科学地安排可利用的时间,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实际,制定并发展一些具体实用的学习方法,运用于具体的学习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时间可贵,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

  重点:

  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

  难点:

  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教法学法情境法,实例分析法。活动体验;讨论法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小故事大道理:

  思考:

  1、第三个人为什么不要金银珠宝,而要“点石成金”的方法?

  2、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示?要想把学习搞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事半功倍,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知识链接: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活动一:猜一猜

  世界上最快的也是最慢的,最长的也是最短的',既是最平凡的也是最珍贵的,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也是最容易后悔的。这是什么?(时间)

  活动二:我思我悟

  齐读:《匆匆》

  思考:读了朱自清的《匆匆》你有何感受?

  设计意图:

  体会“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无价之宝,应珍惜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活动三:名言析理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思考:这句名言给你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体会时间是公正的。但是,同样的时间对于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其意义却是不同的。进一步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

  那么时间宝贵,要珍惜时间。生活里是不是都做到了呢?

  活动四:故事探究

  李莉故事。(课本P26稍做改编)

  改编补充:见课本,没有明确学习任务,安排学习计划;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

  李莉想,离下课还有三分钟,算了,先休息,再说吧!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9

  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

  教学重点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教学难点

  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顾客就是“上帝”,经营者本应尊重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是真是假?

  师:谈谈自己的哪一次消费经历最像上帝?

  欣赏小品《打工奇遇》

  多媒体播放小品《打工奇遇》的片段,引导学生分析酒楼老板的所作所为,使学生认识到有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设计意图:诙谐幽默的小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交流激起学生对个别经营者惟利是图行为的强烈谴责,认识到作为消费者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积极起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师:在现实生活中,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不真也不假。

  (二)讲授新课

  师:这星期你们有买过东西吗?都买了些什么?

  活动过程:多媒体出示几张消费者消费的图片,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的类似消费活动。

  师:购买物品的过程就是消费。那消费仅仅只是指买吃的、穿的、用的吗?不是,比如我们去唱歌、看电影、或家里的稻谷成熟了,不够人手时,花钱请人帮忙,享受服务,也是消费。所以作为消费者,我们的消费形式有两种。

  活动一:重要的“上帝”

  出示图片展示课本89页“酒的生产流通过程”的资料卡片,

  讨论:消费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并结合自己的消费经历,得出结论:消费者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充当最后购买和消费的角色,等于对市场上的商品及经营者进行评价。即对经营者来说:顾客就是重要的“上帝”。

  过渡:消费者真的就是重要的'上帝吗?

  活动二:倒霉的“上帝”

  展示各种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图片

  师:人一出生,就是一个消费者,每个人为了生活离不开消费,可是大家知道:顾客是“上帝”,而这个上帝有时受到商家的愚弄——从毒大米到注水肉,从黑心棉到到水货手机,从缩水商品房到缺斤缺两的商品,从“OK”镜不“OK”到“纯净水”不纯净……这真是“假货打不尽,暴利吹又生”,生活中你遭受假货的侵害吗?(学生相互交流)。

  为什么会出现大量侵害消费者的事件?

  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学生讨论回答:1、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

  花色品种繁多,构造日益复杂,这使得消费者难以从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在选购时处于被动地位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大家受假货坑害之苦,可是怎样才有一双“慧眼”呢,在这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分清真假?同时又能讨个公道呢?关键一点要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出示几个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增强学生维权的知识和意识。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组织-----消费者协会

  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

  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

  活动三:“上帝”的权利

  师:消费者有哪些权益呢?(学生可结合书,概括出九点(常用七点)。)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依法求偿权、⑥结社权、⑦获得教育权、⑧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⑨监督权等权利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等方面承担责任方面的情况,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课时安排:4课时,每框2课时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

  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新授: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一) 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

  2、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

  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

  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注意点: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再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总结: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11

  (一)教学背景、依据

  1、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为人教版初二思想品德(上)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的第一框题。

  2、学生面临的问题

  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面对的竞争压力,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不可避免地表现于家庭生活的亲子交往之中。代沟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这既有处于青春期学生正常发育所带来的共性问题,也有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而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练习交往的第一课堂。所以,思想品德课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安排了这一教育内容。

  3、课标的具体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善于合理宣泄情绪,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体验行为后果、对自己负责,分辨是非善恶等内容,尽管不是本课的重点,但都与本课内容有关。课程标准中“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则是本课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

  2、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利弊的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逆反心理及其危害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

  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实质;如何辩证看待逆反心理。

  (四)教法、学法

  采用情境设置法、合作讨论与探究、案例分析、阅读法等,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课后主要要求是践行。

  (五)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活动设计1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12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准备:

  1、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三、教学过程:

  1、【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4、【我说我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5、【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D、……

  【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6、【作业】: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四、教学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2、 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展示学生小时侯与家人的合影,分别请大家来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点明课题】:《我爱我家》

  2、 活动一:“我说我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的“家”里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所以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叫“我说我家”。

  【过渡】:对于“家”,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的认识呢?

  3、 活动二:“家”是什么?

  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学习小组先交流,然后课堂上发言。

  教师把学生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一起概括。

  【小结】:“家”是情感的栖息地;天然学校;经济物质来源;娱乐天地;发展大本营。

  4、 活动三:听“丢丢的故事”(材料)

  小组讨论:A、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B、丢丢的爸妈爱她吗?(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 活动四: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下面就来说说各自的责任吧!(课本P8)

  6、 【总结】: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13

  教材分析

  1.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世界上生命的责任。本节内容结构:感受生命的美好----》关爱生命。本节内容在单元中属于逻辑上的起点,感受生命的美好----》关爱生命----开发自己的潜能(后续内容)。

  2.珍爱自己生命、关爱其他生命;重视环保问题。创造美好未来。

  学情分析

  感受生命之美,学生多少都有这方面的体验,容易做到;较难的地方是把“爱护生命”与“现实中的环境问题”联系起来,此处需要加以引导,这是通过童话故事《森林爷爷的故事》来实现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是由多种生命组成的,各种生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归纳能力、当众演讲能力。

  3、觉悟目标:启发学生用正确的`眼光观察世界,爱护世界的每一种生命。爱护生命是人类的责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教学难点

  使学生确实认识到人类的责任,生命的可贵。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14

  一、设计意图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师生关系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了解老师工作的基本特点。

  ○知道为什么要尊师重教。

  ○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懂得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能够说出与老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地评价老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

  ○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能够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

  ○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老师交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老师交往,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如奉献、敬业、爱。

  ○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认同新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学内容安排的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当前初中学生在与教师的人际交往中,面临着两个问题、两个转型。

  第一,时代价值观的转型。传统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正在向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教与学的关系也在转变,建立在传统的等级秩序意义上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价值观的转型对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影响巨大。师生民主、平等的交往观实质上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反映。本课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以现代师生关系为基本立足点,同时兼顾传统师生观的合理成分,以期疏解学生在此问题上的紧张。

  第二,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初中生正在经历从对长辈(包括教师)的依附到人格独立的转变,从主要是“向师性”到主要是“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因此,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课的第二框试图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2)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15

  知识目标:

  1、对于青春的内涵有较正确的认识和较深刻理解。

  2、决定青春最重要的是什么。

  能力目标:

  1、对青春期的内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帮助学生形成对青春的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深刻体会青春的内涵,体验青春的幸福,珍惜美好的青春。

  2、仔细体味自己在青春期拥有的幸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帮助学生学会以乐观的心态面对青春期,以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去追求青春。

  教学重点:

  决定青春最重要的因素是心态

  教学难点:

  怎样追求青春

  教学方法:

  情境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总结法探究合作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青春舞曲》(多媒体附歌词)

  青春舞曲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的开

  美丽小鸟飞去无影踪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别的`那样呦

  别的那样呦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师:同学们,喜欢听这首歌吗?

  生:喜欢。

  同学们,在前边的一个框题中,我们学习和了解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状况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调适措施。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青春期的到来会使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也因此给我们带来了种种的困惑,处理不好这些矛盾,解除不了这些困惑,将会严重的影响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在青春期,我们容易出现哪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呢?怎样才能使青春永驻我们的心间呢?这些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教材39页。

  讲授新课

  一、青春误读

  活动一:青春缩影

  教师用ppt打出两位同学的对话,让学生分组参与讨论,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该不该谈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呢?

  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否合适?如果你被别人取笑,你会有什么感受?

  (第一组讨论1分钟)

  学生代表:我认为取绰号的同学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与同学相处时,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幽默时不故意伤人,尴尬时懂得自嘲,这就是一种善心和善意,那一份善便是香草!彼此尊重是我们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a应该谈论,这是个人成长的一种表现,应该正确认识,并能通过交流和讨论共享成长的体验,解决其中的烦恼。

  b不合适,感觉不被他人尊重。

  教师归纳:同学们,对于青春,我们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分享成长的经验。彼此尊重是我们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在尊重与关爱的环境中,我们将进一步体会到青春成长的美好。

  1、彼此尊重,共享青春的美好

  PPT展示P40页一段材料,并思考有关问题

  师:小刚所理解的“酷”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酷”的?

  小刚对妈妈说“你知道什么!”这反映了他的一种什么心态?

  小刚是怎样理解长大的含义的?你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第二组讨论1分钟)

  学生代表甲:我认为小刚所理解的“酷”不是真正的酷,这是一种好出风头的显摆,并不是真正的赏心悦目,而且也并不是有个性的表现,青少年追求应该给人健康向上的打扮和穿着。

  学生代表乙:小云的行为我觉得一点都不是真正的美,中学生应该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而不是故意装扮成花枝招展。

  师:

  a小刚理解的“酷”指与众不同,追求个性,装扮上标新立异。

  真正的“酷“指符合审美需要,体现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风格,即从内心散发出的个人魅力。

  b有“成人感”企图摆脱他人的管束,自行其事,独立地作出判断,追求个性和独立的意识增强。

  c小刚理解的长大指摆脱了小学生的天真幼稚和服从听话的心理特点,能任意地按照自己的观点,意志和生活方式安排学习、生活和处理人际关系,不受父母的任何约束。

  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指有较强的自尊自信和独立人格,能逐渐摆脱依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个性和独立呢?

  (请打开教材40页)。请同学举手回答。

  教师归纳:

  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2、板书:追求真正的青春个性和独立

  第三副图:

  小菲最近心里很烦,因为与男生小宵经常探讨学习上的问题,被同学议论“两人有意思”,于是小菲便开始躲开小宵,小宵也开始疏远小菲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教案01-27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总结07-01

初中思想品德培训总结11-19

初中思想品德的工作总结03-27

初中思想品德工作总结08-18

初中思想品德的工作总结04-28

初中思想品德工作总结05-26

初中思想品德工作总结04-09

初中思想品德总结(精选17篇)02-16